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浮士德的藝術特點

浮士德的藝術特點

《浮士德》是歌德的畢生力作,它屬於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鉅著之一,奠定了歌德在文學上的崇高地位。

浮士德的藝術特點

這部作品反映了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三百年的思想和文化的發展,概括了這一階段的人類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主人公一生不懈追求,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和宏偉氣魄。它訴諸形象闡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矛盾發展的辯證關係,具有深刻的哲學內容。

《浮士德》是用詩劇形式寫成的,題材採自十六世紀的關於浮士德博士的民間傳説。浮士德原是個真實人物,生活在十五世紀。他博學多才,在傳説中人們添枝加葉,説有魔鬼幫助,才使他創造出那麼多奇蹟。這些傳説後來成為文學家們經常利用的創作素材。

《浮士德》以歐洲近代的歷史和現實為背景,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寫成的。

它交代了兩個賭賽,一是天帝和魔鬼的賭賽:天帝相信人能克服障礙和迷途,永遠前進;魔鬼則認為能把浮士德引上歧途。於是由此引出了第二個賭賽,即魔鬼與浮士德的賭賽:浮士德在中世紀的書齋裏,不滿足死的知識,苦悶欲絕。這時魔鬼乘隙而入,與他訂約,甘願做他奴僕保證幫他解除煩惱,盡情享受;如果浮士德一旦感到滿足,就成為魔鬼的奴僕。這個賭賽成為全劇矛盾衝突的中心,也是劇情的開端。

訂約後,魔鬼讓年滿半百的浮士德喝了魔湯而恢復了青春,他在大街上遇上了民間少女葛麗卿,彼此相愛,但遭到少女家庭反對,結果造成了悲劇:葛麗卿由於給病母服多了藥而使母親中毒身死;哥哥因欲阻止他們幽會而與浮士德發生衝突,死於非命;她自己則因溺殺私生子而被囚、致瘋、自殺。浮士德受到極大的良心譴責。

第二部開始,浮士德在一個山明水秀之鄉,無數精靈圍着他歌唱,使他忘卻罪愆,精神得到轉機。魔鬼把他帶進一個皇宮裏。時值這個腐敗的朝廷發生財政危機,浮士德建議發行紙幣,使其暫時渡過難關。皇帝知道浮士德會魔術,便令他設法讓古希臘美女海倫的幻影出現,以供眾人欣賞。浮士德靠了魔鬼的幫助,果然應驗了。浮士德一見海倫美貌絕倫,魂魄全銷,昏倒在地。魔鬼把他揹回書齋。這時浮士德以前的學生瓦格納正在玻璃瓶裏製造“人造人”,在魔鬼幫助下造成的人造人看出浮士德夢想的是希臘美女,就把他和魔鬼帶進古希臘的神話世界。浮士德打動了地獄裏的女主人,在她的允許下,海倫復活了,和浮士德結了婚,生一兒子名歐福良。歐福良因無限制的追求而隕逝,海倫也隨着回到了陰間。於是浮士德在美的世界裏的追求也失敗了。

但浮士德仍不甘心失敗,他眼看海灘潮汐漲落,起了更大的雄心:要填海造田。他由於替皇帝平息內亂有功,得到海邊一塊封地。這時,他已是百歲老人,雙目失明,仍滿懷信心率領羣眾改造自然,最後當他這一願望實現,他終於喊出:“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隨即倒下死去。

《浮士德》是一部宏偉的史詩。它是資產階級整個上升時期的歷史的藝術概括。別林斯基把它與《伊里亞特》、《神曲》相提並論,認為是“當代德國社會的一面完整的鏡子”,“是它的時代的史詩”。郭沫若稱它是“一部靈魂的發展史,或一部時代精神的發展史”。全書有個主題音響:追求。這是啟蒙運動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萊辛就説過:人的可貴不在於擁有真理,而在於追求真理。浮士德博士就是一個永遠追求的人物典型,是一種新的時代精神即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的.體現者。他不侷限於從書本里去了解世界,而渴望在實踐中,在行動中去改造世界,這是一種為腐朽的封建社會裏所沒有的新型的人的精神氣質。他一生的精神發展經受一番脱胎換骨的歷程。他追求過知識,追求過愛情和情慾,追求過美,他為了有所作為不惜與封建統治者妥協,造成了悲劇的結局。但每一次失敗和迷途,都使他向真理靠近了一步,因為他沒有放棄追求。最後終於在改造大自然中找到了真理。因此在每一個局部世界中浮士德都是個失敗者,但在整體世界中他卻是個勝利者。書中告訴人們:前進的東西總是要勝利的,不過它是以無數悲劇為代價的。

浮士德畢竟是中世紀的書齋裏走出來的,他身上仍有明顯的舊的痕跡。他的性格充滿矛盾,正如他自我解剖道:“有兩種精神寓於我的心胸”,一個“執着塵世”,“沉溺於愛慾之中”;一個則要“超離凡塵”,“向那崇高的精神境界飛昇”。向崇高的境界飛昇無疑是他主導的方面,但他那“沉溺於愛慾”,亦即貪圖眼前的享受,以至不惜與宮廷同流合污,去幹鎮壓起義的勾當。這充分反映了他身上那渺小的、庸人習氣的一面。正是存在着這一面,那善良、純潔的葛麗卿及其一家成了他的犧牲品。浮士德身上的這些陰暗面,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固有缺點,預示着這個階級必然走向反面,而與勞動人民尖鋭對立。

標籤: 浮士德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15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