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品味根雕藝術的美

品味根雕藝術的美

有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説過:“自然物看起來像藝術,是美的。”抽象“根藝美”又稱“根雕美”,何謂“抽象”?即從許多事物中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抽象形根雕中的“象”,與現實生活裏實物(包括繪畫、雕塑、陶瓷、木雕藝術品)中的“象”十分相似,因而能喚起人們對根雕藝術的美感。

品味根雕藝術的美

抽象根雕藝術中的形象並非真山真水、真人真物,也非真的繪畫、真的雕塑,不過是與其相似而已。但是,倘若相似的東西如真如切,那當然就十分奇妙。蘇東坡在《影塔形》中説道:“我依月燈出,相肖兩奇絕。”僅是看到形影之間的抽象之美,蘇東坡便稱奇叫絕,那麼一個樹根,一件藝術品,當然更能引起觀眾對事物之美的共鳴。因此,以“相似”作為根藝美的標準,其實質就是以真實感來衡量根雕藝術的品質。“根藝美”審美標準的提出,既來自於“根藝美”的創作實踐,又源於“真、善、美”的辯證關係。有位美學家説過:“美本身必須是真的。”我國繪畫理論中也有“妙手丹青畫似真”之説。他們在判斷事物之美時,都強調一個“真”字。如創作一件藝術作品,必然是通過刻畫其藝術形象來真實地反映客觀現實。奇根雖然不是通過藝術家之手創作出的藝術品,但具有藝術性的抽象“根藝美”,正在於它的“象”巧妙且真實地反映了客觀物象。

“神”是藝術的靈魂,“有神則活,無神則死”。一件品質上乘的抽象根雕藝術品,只有“神”似、“神”真,才會活靈活現,才能耐人尋味。所以,不能僅以“形”的相似和“形”的真實感來判斷根雕美的優劣。正如木雕工藝美術大師鄭劍夫所説:“根藝與根雕,既在於‘神’美,也在於人的感覺。對於我來説,美不在其形似,而在其‘神’的耐看性。”

此外,除可感之美,抽象的形象在整件根藝作品中所佔的部位也很重要。其形象應占有其觀賞面的全部或大部分位置,要突出、顯露,不能只體現於根藝作品的某個局部,甚至某個角落。畫面根雕不能有雜紋干擾,雕刻時更不能畫蛇添足。

根藝的雕琢之美在於藝術家的創作,天然之美則在於樹根本身的自然材質。木質本身的特色也左右着作品的品質,或質地堅硬,或紋理滄桑,或質感膠態等,形、質、色、紋、象,簡單的五個字,在根藝中卻大有講究。

在根雕藝術中,材質整體奇特、完整無損、相對粗大,紋理排列有序而有變化,且能形成花狀形態者為最佳。若要雕琢出品質上乘之作,還需木根的周邊無“斷口”,顏色自然,光澤純正。如花梨木那柔波如水的紋理,打磨得越是光滑,就越能襯托出木質的純潔剔透之美。根藝與普通根雕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色彩。如一位哲人所説:“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黃花梨木脱皮之後又分為海南花梨木和越南花梨木兩種,兩種花梨共生一體,色彩鮮豔又有一定反差,根形和諧均衡,此為花梨材質中的佼佼者。

由於根雕藝術家不同的性情、文化素養、生活環境,他們的審美趣味和創作能力也有鮮明差異。這也是為什麼每次展覽會的評比,一定要成立評委會的緣故,保證儘可能地公正評判。

富有雕琢根藝經驗的行家在鑑賞根雕藝術品的時候,並非墨守成規,持着“根藝美”的標準一條條地去對照,然後得出美與不美的結論。在他們的心目中有一把無形的尺子,丈量千姿百態的根雕作品。這把無形的尺子,就是他們的審美能力。

俗話説“好馬配好鞍”,一件根雕藝術品,也應該要有好的、與之相應的陳設。配座、題詠與陳設,以得體、貼切為宜。好則錦上添花,不好則畫蛇添足,不可不慎。

標籤: 根雕 品味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549o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