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認識藝術讀書心得

認識藝術讀書心得

作為一位藝術的門外漢,我在讀這本書前,從沒想過,也許我也能成為一位藝術人。

認識藝術讀書心得

我對藝術充滿了興趣,也買過相關的書,但也一直停留在愛好者的階段,因為那些書不是技術性太強,讓你21天成為高手,就是理論性東西太多,用文字羅列出的藝術史,只讓我這種藝術小白感到昏昏欲睡。

而認識藝術這本書,它不單單是一本入門書,還是一本真正帶你走進藝術的教材,就像原作名livingwithart那樣,它讓你認識藝術,與藝術相伴。

這本書並沒有像其它教材一股腦將術語扔給你,也沒有宂長的説教,它以一種藝術的方式,讓我們用感性去體會藝術。

首先,從編排你就看出,它共有四個部分:導論、藝術語彙、二維媒介、三維媒介。它從帶動你的感知入手,慢慢向你滲透藝術的基礎,進一步從二維到三維,從書本滲透到了平常的生活中。

值得説的是第一部分的導論,並不是敷衍式的,它用一幅幅圖片和對藝術品的解説,讓你走入一個新的藝術世界。

這部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開始的越戰老兵紀念碑,幾段解説點出了這座紀念碑的意義和背後的歷史,以及在這些背後更深刻的思考。越戰老兵紀念碑一直都被奉為經典,但是大部分介紹都着重了林瓔受到的爭議,而忽視了這份設計被選中的真正原因。

“從兩頭沿着一條走道進入紀念碑的參觀者們起初幾乎沒有意識到腳邊的矮牆。紀念碑的起點和戰爭本身的開場完全一樣:幾乎不被察覺,幾支支援部隊被派往一個遙遠的小國,幾個人陣亡的消息出現在晚間新聞中。當參觀者沿着向下傾斜的小路繼續往下走時,牆變得越來越高,直至高過頭頂,上面的人名層層疊疊。人們常常會伸手去摸這些字母,在這樣做時,他們也碰觸到了自己回到往昔的思緒。在走道的最低點,牆在達到最高的同時拐了一個彎。小路開始向上傾斜,牆則開始逐漸消失。參觀者被華盛頓紀念碑或林肯紀念碑吸引,忘記了戰爭。

林瓔建造的建築物以一種安靜、不顯眼的方式引發了一種儀式,一段向下進入死亡谷,然後朝上走向希望、康復與和解的旅程。”

其次,在這本書裏,你獲得的知識比任何一本書都要多。

在89頁,通過《美杜莎之筏》講述了方向與運動這一對概念,它將這幅畫用線條分析構圖,明晰清楚的講述了作者的意圖,帶領我們從外行看熱鬧到內行看門道,明白這幅畫的藝術之處,還有這幅畫帶出的情緒。

在148頁,這本書則教會了我,怎麼看懂抽象畫。這頁是關於元素與原則的小結,在通過上一章所學的術語描述我們所見後,更充分地分析一件作品。作者的意圖,為了達到這種意圖他是怎麼做的,這幅畫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這本書就是這樣,它不是僅僅讓你去認識一些術語,用來向人顯示自己的藝術修養,而是帶我們去領略藝術的美,就像一位盡職盡責的老師,我不但授之你魚,更授之你漁!

除了這些向你娓娓道來的藝術,它的藝術家、思考藝術、跨文化的模塊,讓你更深刻思考這些藝術背後的故事,這是我覺得最精彩的部分。當我通過讀這本書瞭解藝術相關知識的時候,我其實是被動接受着一些知識的,這些知識雖然新穎,讓我興奮,但是它還並不是完全是我的,當我開始去思考的時候,我才真正融會貫通這些,並開始有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獲得了一種成長。

就像137頁裏思考藝術裏討論的《女神遊樂廳的`吧枱》,我自己則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作者在以一整幅鏡面作為背景的情況下,除了虛實的結合,作者是否也在強調一種現實與夢境的結合呢?因為在他畫這幅畫的時候正在生着重病,他再也不能去女神遊樂廳這種曾帶給他歡樂的地方了。我們看到的是實,而在實的背後反映的卻是虛。作者是不是就要將我們帶入到這種錯覺中呢?而在背後鏡面中映照出的那個男人,是作者?亦或者其實是在看畫的我們呢?作者用這種方式將看畫人納入到畫裏,是不是也在告訴我們,真實和虛幻的關係?當我們以為我們置身事外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成為了那個鏡中人。

我看書有一個習慣,就是將書從頭到尾都翻一下,除了書中附錄的相關網上資源,書後亦有延伸閲讀、重要詞彙,十分細心與貼心,讓喜歡藝術的人,在這本書後,更知道如何與藝術繼續相伴。可以看出原作者是真的愛藝術之人,也希望能將藝術帶給每一個人。

在出版後記裏,我更是知道原來後浪是出過一版黑白版本的,這樣想來,我是多麼幸運,能看到這本彩色的認識藝術,我看到了藝術裏的色彩,領略了這本書裏生動的藝術。

就像本書的作者介紹的那樣,每個作品,大家都應去現場領略它的美與震撼,書本的翻印雖然普及了人們對藝術的需求,但是作者通過作品想表達的東西,卻不能盡數通過這些薄薄的紙張傳達過來,當我們已經成為藝術裏的鏡中人時,或許也將不滿足於此,想走的更近更近一些。

標籤: 讀書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72eqq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