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神奇的克隆》教學課後分析

《神奇的克隆》教學課後分析

終於把“神奇的克隆”上完了,可是回過頭來看,又覺得留下的空白太多,學生只是熱鬧於克隆太神奇,太奇妙了,想象將來克隆好多東西讓人們享用不盡。

《神奇的克隆》教學課後分析

國小語文教材中説明性文章的本質及特點是什麼?

第一,説明文大致包括三種具體樣式:

1、帶有一定文藝性的,指科學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2、科普性為主的,如《向沙漠進軍》《宇宙裏有些什麼》《神奇的克隆》

3、實用性的,如説明書、解説詞等

第二,説明性文章知識性、科學性強。教學這一類課文時,根據其文本特點,老師抓住知識點,引導學生把握文本所承載的科學知識和説明方法,這是教學的主要任務。

第三、説明性文章一旦進入語文教學中,它就應由“科”改姓“語”。既然是語文課自然有別於自然、科學等學科。教學説明性文章,除了達成知識目標之外,應該還有着更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激發科學的精神,發展學生的語言,學習説明的方法,追尋課堂的情趣……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後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作者思考問題、關注生活、細心觀察的科學態度以及知識所折射出來的人文情懷與科學光輝,都應成為説明性文章的教學目標。

國小語文教材中説明性文章是否需要説明方法的教授?

《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閲讀目標中對於閲讀説明性文章,有這樣的要求:“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

國小語文教材中説明性文章教學難在什麼地方?

對於這類科普性質的説明文章,學生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儲備,特別是我們農村國小的學生更是知之甚少。臉紅地説一句,我這個做教師的也是隻知個大概,課前還要臨時“充電”,以防課上被學生難倒。所以,科學知識的缺乏,這可能是應試教育帶給學生的又一影響。如課文當中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就讓我無法去説,只能告訴學生:“是爸爸媽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這就是有性繁殖。”

國小語文教材中説明性文章教學應注意什麼?

説明文教學=講解員介紹。教學時,如果教師像科技博物館的講解員那樣,一廂情願地去介紹科學知識,而學生枯坐冷板凳,成了只灌貯知識的容器。這樣課上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迷迷糊糊,也失去了語文課的本味。

説明文教學=常識課。學生讀到像《神奇的克隆》這樣的説明文,科學知識匱乏的學生會有很多問題。如果教師再錯誤地説明文的目的是就是給學生以知識,那在教學中就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傳達的主要內容時,千方百計地拓展關於該領域的知識,然而這樣做,亦背離了語文教學的軌跡

説明文教學=説明文寫作課。我們總習慣地以為,教一篇説明文,就得講説明的寫作方法,否則就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於是,“舉例子、打比方、舉數字”等抽象的概念就一個個強加給學生,語言被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這樣一來,科學沒有了生命,文字缺失了魅力,情感遊離了文本……其實、這些説明性文章內容涉及了眾多的科學文化領域,它們承載着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瞭解説明的方法,提高學生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1owr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