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新版《紅樓夢》引出的話題

新版《紅樓夢》引出的話題

李少紅無疑是一個極富創作個性的導演,但卻並不是一不可理解的導演。作為一個出生於1955年的人,李少紅的電影、人生、藝術等觀念的確定顯然是在八十年代。和所有第五代的導演一樣,她對畫面的表現效果有一種極度的迷戀和追求,同時,她對散文詩般的電影風格有一種極端的偏愛,這就決定了她痴迷於將由畫面和鏡頭剪接而產生的流暢自如的詩化韻味。也正是這種對於畫面韻味兒的極端追求,使得她對人物、故事情節、矛盾衝突等等這些東西基本都採取一種淡化,甚至是疏離的手法。

新版《紅樓夢》引出的話題

作為一個從八十年代走出的藝術家,李少紅幾乎是全盤繼承了意大利電影大師貝爾託魯奇在影片《末代皇帝》中對於中國傳統家庭生活,尤其是大家族中家庭生活的視點和定位,那就是在精緻華貴背景下極端的壓抑、陰沉、扭曲和頹廢。如果我們現在再去重温《末代皇帝》的話,你會發現其中表現皇宮生活的畫面、氛圍、感覺、定位和《紅樓夢》簡直毫無二致。

和貝爾託魯奇一樣,李少紅對於人性黑暗、陰鬱、頹廢有着一種的超常的敏感,同時樂此不疲地對此反覆進行表現,而這種表現又由於她出色的影像才能而顯得格外出類拔萃。而她也正是沿着這條道路一步步走來。從《橘子紅了》,到《大明宮詞》,她這種淡化人物、情節、矛盾,凸顯影響韻味,專注於人性陰鬱、頹廢的風格和追求一步步成熟飽滿起來,最終在《紅樓夢》中達到了高峯。

但是,也正是這種追求,使得她在不知不覺間走到了和公眾審美需求對立的境地。

無論是《橘子紅了》還是《大明宮詞》,均誕生於電視劇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時期,作為當時熱情高漲的觀眾來説,對於她這種極端風格化的作品還多少有點別開生面的驚豔之感,加上對於故事情節極不熟悉,因此基本上還給予稱讚。

但時至今日,隨着電視劇的遍地開花,觀眾已經徹底擺脱了往日被動的狀態,而轉為主動的選擇和取捨。而在這種情況下,李少紅作品的先天不足開始暴露出來。

首先,她那種藉助於音樂、旁白、鏡頭而營造的詩化風格很容易給觀眾造成拖沓和宂長的感覺,加上她為了她的詩化效果,不但淡化了矛盾衝突,而且還藉助被稱為“銅錢頭”的額粧、人物形象的反差等手段造成人物形象的模糊化,使得以往習慣於看故事、人物的觀眾如墜迷霧之中。

其次,她那種異乎常人的,對於人性陰暗、扭曲的敏感使得她竟然講一個眾人眼中春光明媚的大觀園一變成為一個瀰漫着陰鬱、曖昧、頹廢、慾念的所在,在這裏絲毫也看不到什麼純真和爛漫,有的只是瀰漫着曖昧的氣息。有意思的是,李少紅竟然説在她看來,曹雪芹在《紅樓夢》到處都是在表現着黑暗,她其實只是將曹雪芹的原意很小很有限地表現了一點而已。我真是奇怪她這種對於黑暗的超常敏感是怎麼來的`?反正實在不具備李導演超常眼光的我們面對着這部“充滿黑暗”的《紅樓夢》,實在是陌生得一塌糊塗。

總之,至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李少紅的極端個性化的追求不但沒有得到觀眾,至少是大部分觀眾的理解,甚至還遭到了人們的不滿、抵制,甚至是批評和指責。但是,作為一個個性十足的藝術家,李少紅顯然不會因此退縮。迄今為止,她雖然基本上態度良好的和大家對話,但涉及到創作上的問題,她可以説是寸步不讓。而作為一些觀眾,尤其是藝術家們不但紛紛聲援李少紅,同時認為作為藝術家來説完全有自己創作的自由,作為觀眾應該尊重這種自由。

那我們該站在哪一邊呢?

是應該贊同普通觀眾的要求,批評李少紅一意孤行,不顧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還是應該站在藝術家一邊,捍衞李少紅,乃至任何一個藝術家的創作自由呢?

這聽起來好像很是能引起爭論的話題,而且辯論雙方似乎都可以滔滔不絕,大發議論。但事實上這個問題,或者説這個命題此時此刻是不存在的,關於這件事情的結論其實早已經做出了。

我們首先應該承認一個看似多少有些庸俗,但是卻千真萬確,不可動搖的事實,那就是無論是新版《紅樓夢》的拍攝、播出等等,其實説到底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經濟行為。

難道不是嗎?那些投資方們為什麼將一個多億的資金拿給李少紅,讓她放手大膽的用,是因為他們仰慕李少紅的藝術天才嗎?是因為他們對於《紅樓夢》有着深如大海的感情嗎?顯然都不是,他們之所以拿出錢來讓李少紅用,歸根結底只是為了一個目的:賺錢!

毫無疑問,賺錢,除了賺錢,還是賺錢!

眾所周知,電視劇不是繪畫,不是小説,它是需要投資,甚至是鉅額投資的。因此,從一開始它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經濟行為。

當投資方將資金交給李少紅時,其實是和李少紅達成了一個契約關係。當李少紅將拍攝好了的成品交給投資方後,由投資方委託發行人向全國各電視台售賣,誰出的價高誰就能得到首播權。而出錢買到新版《紅樓夢》的電視台則向各廣告廠商競標,看誰投的廣告多,投得多的可以在好的位置上,甚至可以特約播出。總之,投資方將電視劇賣給電視台賺一道錢,電視台又用該劇吸收廣告投入賺一道錢。因此,李少紅説到底本質上是一個包工頭,她負責召集製作人員,將企業的訂單變成產品。也正因為如此,衡量作品好壞的標準只有一個:是否符合企業要求。那什麼又是企業要求呢?很簡單——是否受觀眾歡迎。

的確,只有受到了觀眾歡迎,才有收視率,或者説是穩定的收視率。那麼也才可能有穩定持續的廣告投入,換句話説,也才可能有錢賺,整個經濟行為也才可能成立並獲利。反之,整個經濟行為就會失敗,投入的資金既不能收回,更談不上盈利了。因此,當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李少紅的作法,我們毫無疑問只能得到一個經濟術語,那就是——違約。

的確,當李少紅無視觀眾需求,一味追求自我個性化的表達,最終走到了廣大觀眾的對立面時。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她其實已經違約了。當然,一個導演沒有拍出一部受到觀眾歡迎的作品,該不該受罰似乎還真不好説,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不會再有投資方,或者説很少再有投資方會委託你拍攝了。原因顯然也很簡單,您不能帶給我們利潤。

其實,在電影史上,這種導演個性遭遇大眾的事情屢見不鮮,最著名的就是曾經以《獵鹿人》一片出名的導演邁克。西米諾在接下來的影片《天堂之門》中狂燒數千萬,最終導致聯美公司破產,而他的導演生涯也從此一蹶不振,徹底走入低谷。也正是從此之後,美國電影徹底從以導演為主的時代轉入了以製片人為主的時代。

當然,我們不能説李少紅導演的導演生涯會因為這部《紅樓夢》而終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版《紅樓夢》的命運必將給廣大投資方上了有關個性的生動的一課。從這個意義上説,新版《紅樓夢》無疑將在我國電視劇發展歷史上具有極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標籤: 紅樓夢 新版 引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2m3p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