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教案課後反思

教案課後反思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課後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案課後反思

教案課後反思1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口訣解決一些相對開放的計算題。

2、能從較複雜的的問題情境中選擇有用的信息,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現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林較複雜的問題情境中恰當選用需要的數學信息,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應用口訣

1、用各種方式背誦1-6的乘法口訣

2、出示:( )*6=( )

學生獨立完成,並説説用了哪句口訣?

討論:怎樣能填出所有的算式呢?

3、( )*5=( ) 4*( )=( )

過程同上。

4、第22頁第8題。

(1)獨立完成。

(2)交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問:有哪幾題只需想一句口訣就能得出結果?

5、第22頁第9題

(1)獨立完成

(2)問:你是按怎樣的步驟做的?分別是由“幾個幾相加”的?

二、“小小售貨部”

1、出示貨架:餅乾4元,蛋糕3元,巧克力6元

2、學生購買

要求:(1)用“我想買幾個什麼,也就是幾個幾,算式是,我要付幾元”這樣的話語表述。

(2)問:他用了哪句口訣?

3、問:當學生要買9包餅乾,可是不會計算付多少錢時。

(1)關於9的口訣我們沒有學過怎麼辦呢?

(2)四人小組討論。

(3)分析:用拆分的辦法—9包餅乾就是9個4元,也就是5個4元,再加上4個4元,或6個4元,再加上3個4元。

三、解決問題

1、第23頁第10題

(1)第1小題

獨立解決

你選擇圖上的哪些信息呢?為什麼只要看有幾座房子就可以了呢?

問:為什麼用乘法解決呢?

(2)第二小題

過程同上

2、第23頁第12題

(1)小組合作:估計—哪家栽的桃樹多?多幾棵?

彙報交流

(2)列式解答

(3)問:為什麼求小蘭家的桃樹既可以用加法計算,也能用乘法計算?而求小芳家的桃樹只能用加法計算呢?

3、第23頁第13題

(1)四人合作並評價:你想給哪種車裝輪子?裝幾輛?列式算一算一共要用多少個輪子?

(2)全班交流並進行評論。

四、課堂總結(略)

課前思考1:

用乘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材通過呈現不同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列乘法算式解決其中的問題,加深對乘法含義的認識,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體會所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課前思考2:

在解決問題時,關鍵並不是讓學生列出算式就行了,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分析題目,讀懂題目,然後在參與解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學生跟學生間的互動作用,通過同桌互相合作和小組合作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課前思考3:

通過本課的學習孩子應該能熟練地應用口訣計算乘法。如看到乘法算是就立即想到對應的口訣。看到口訣就立刻能説出兩個對應的乘法算式。

在利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在自主完成的基礎上開展交流。能用自己的語言説出對題意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課後反思1:

這部分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學生學會對圖畫信息進行蒐集和分析,對一些問題,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放手讓他們自主分析問題,可以採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形式擴大學生參與的面。

口訣和算式之間的關係很重要!學生如知道了一句口訣可以解決那幾個算式,對解決問題也很重要!

課後反思2:

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對於乘法和加法的概念有些小朋友混淆了。如:幾個幾相加,和是多少?幾和幾相加,和是多少?有些小朋友是沒看清題目,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法列式了,所以還要加強對乘法意義的練習。

課後反思3:

單獨的乘法類型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學生容易分析出“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並解答,但在這之間加入一些純加法的題目(上學期學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型)學生就不能從中分析出正確的數量關係,不能正確列式,出現混淆的現象,説明對乘法的意義還是掌握的不夠牢固。

教案課後反思2

【教學構想】

一個用唐吉柯德似的熱情擁抱文學,以清教徒般的信仰面對人生的詩人,他會用怎樣的一雙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又會怎樣去諦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一個有着一雙充滿愛的眼眸,一生都在緬懷故鄉的詩人,他會用怎樣的一支筆去書寫心中的愛戀,又會怎樣深情地去吟唱一首懷鄉賦?

《空山鳥語》是一篇雋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在詩化的語言的外表下的,是作者對古樸、淡泊、寧靜、清雅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作者在開篇,就滿腔熱情地向世人宣告“到山上來,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鳥叫”,“鳥兒的鳴聲是世間最美的語言”。請注意,這裏的“鳥語”,不是公園鳥語林裏向遊客乞討食物的鳥鳴聲,也不是住在鳥籠裏過着養尊處優生活的貴族鳥的鳴叫聲,而是有着“嬌豔的花、婆娑的樹”,“奇崛的巖石、爽颯的風、飄逸的雲朵”的山林中的鳥語。它們在遠離塵囂的空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唱自己喜歡的歌,敍述動人的愛情故事。難怪作者一到山上來,就會“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靜靜地聽這些鳥兒唱歌。在這兒,作者的這種情感不僅僅只是對空山鳥鳴的鐘愛之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它還源於對自私、冷酷、暴力、唯利是圖等社會現象的憎惡。山林中的鳥兒自由自在,沒有世事的羈絆,沒有世俗的媚骨,它們不求好聽的名字。由此可見,作者喜歡空山鳥語,是在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遠離物慾橫流的塵世,鄙棄追名逐利的慾望,不媚悦權貴,不迎合他人,説自己想説的話,唱自己想唱的歌,做一個真正自由幸福的人。

文中有一段內容寫到作者因為聽到鷓鴣的叫聲,勾起了對故鄉的回憶。鷓鴣的鳴叫聲將作者帶回了故鄉那古老的江南小鎮,帶回到古樸、恬靜、淡雅的生活之中。又因對孤島上燈紅酒綠生活的厭倦,更加思念懷念江南小鎮那淡泊寧靜的生活。雖然他知道這只是“在海角孤島上奇幻的夢境”,但仍然“喜歡重温”。這裏重温的不僅僅只是故鄉,更是人生境界的一種追求:古樸、淡泊、寧靜、清雅。正是帶着這份追求,作者以“我想做一隻鳥,在山中”的奇思妙想結束了全文。

這篇文章的風格靈秀而飄逸,語言樸素、自然、清新、流暢,有詩的意境和詩的韻味。在詩化的語言下,卻又有着深刻的哲理。作者觀察力犀利,解析透徹,而且精確地掌握文字運用的技巧,能夠剖析自我,刻畫人性,描繪平凡的現實和瑰麗的自然。由於他在淡淡的抒寫中投入了赤子之心,所以表現出來的是能夠牽引人們哲思的玄思。正像他自己所説的,要耕耘一片寧靜和平的文學淨土。

這篇文章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文章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學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更側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文章,通過一遍遍的朗讀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在作者的經歷中找尋作者的思想根源,從而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藴含的人生哲理。

2、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態度。

3、理解文中運用的意象,學習作者詩化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章中詩化的語言中所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安排】

1、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筆下的“空山”“鳥語”。

2、用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的方法研讀課文。

3、自主品讀詩化的語言,體會文中藴含的人生哲理。

4、朗讀加點評品味課文,積累妙詞佳句。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學生看課題,展開想象,描繪由“空山鳥語”所想象的畫面。

引導學生注意“空”字,體會“空山”與俗世鳥語的區別。

面對如此靜謐絕美的景象,你是否也會如陶淵明一般,產生要遁入山林做一個隱士的想法?置身這樣的境地修生養性,你是否才會真正明白什麼是超然物外,超塵脱俗?

(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想象喚起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景象的主動體驗。再用優美的導語引起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語文學習需要學生的感性參與,而想象力的喚起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積極地調動了起來。富於詩意的導語,又為這篇用詩化語言寫成的文章的學習營造了一個絕佳的氛圍。)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關上課本,讓學生自由説説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結合自己的體驗談談喜歡的原因。

(讓學生在初讀中就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不必追求體驗的深度和廣度,只要有感受即可給予肯定,讓學生在初讀中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課標一再強調,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要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教師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中就更應重視這一點,要對學生的富於個性的觀點與見解,作出及時的適當的肯定。)

3、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筆下的“空山”“鳥語”,可借用課文中的詞語,但一定要符合文中描繪的“空山”“鳥語”的特點。

(這一處的處理既完成了對課文中內容的熟悉,又鍛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讓學生對文中的景物描寫有自己獨到的體驗和感受。語文課應該有語文課的特點,要有朗朗的讀書聲,要有優美語言的品味,更要有學生對優美語言地使用。文章中的優美語言,使學生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美麗,那麼,教師就應該抓住有利時機,引導學生運用這些優美的語言。)

三、 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教師提出疑問:在課文的最後,作者發出了“我想做只鳥,在山中。”的感歎,你是怎麼看待作者的這一感歎的?要求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與小組成員探討這一問題。這一步只要求學生能談出自己的觀點,但一定要言之成理。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也可結合課文中的內容談。

(這一步設計主要是想通過學生自讀,來完成學生對文本的初步解讀,在解讀中要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觀點。特別強調學生在解讀中要有自己的觀點)

2、分組研讀課文,讓學生結合郭楓的生活經歷以及其他作品,對作品中的一些內容進行研讀,體會作者的情感。明確:想做一隻山林中的鳥,其實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追求。

此處可着手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作者為什麼説“鳥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② 作者“想做一隻鳥,在山中”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鳥語”好聽嗎?

③ “你不是從這美妙的清音中,已經聽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滄桑了麼?”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並在此時引入作者的生平簡介和他的作品風格介紹,並可適當選擇他的作品《草蟲的村落》,讓學生在作者生平和其他作品中尋找作者的思想根源。

(此處的研讀,主要是想讓學生學會結合作者的經歷及相關作品來理解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

3、自主研讀課文,選擇文章中富於哲理的句子進行品評,體味其中的深刻哲理,並可適當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自己的認識。

(這篇文章篇幅不長卻含蓄雋永,富有深刻的哲理,體會這篇文章中的哲理應該成為文章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

四、 美讀課文,積累佳詞美句

教案課後反思3

學習目標:

1、學會“乞、霄”2個生字,並書寫相關生字。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藴含着的民間傳説,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導語導入

1、第八組整組課文都是關於有關民間故事、神話傳説的,請大家讀121頁導語,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預設:*民間故事引發想象(師述神話傳説的由來)*本組課文都與神話傳説有關、可感受古人想象的豐富 *課文可閲讀相關書籍

是的,這些神話傳説流傳深遠,古人許多詩詞中都有描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此有關的29課,古詩兩首(師板書課題)

2、自由讀讀這兩首詩,注意讀正確每個字的字音。

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兩首古詩)一生讀第一首,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老師正音、指導讀好。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生齊讀古詩。

a、作者都是唐代)

b、都是關於神話傳説的(乞巧——牛郎織女、嫦娥——嫦娥奔月)

3、小結:是的,這兩首詩都和神話傳説有關,兩首詩的作者都是唐代。乞巧作者林傑,李商隱河南沁陽人。第一首主要描寫了古代的人們過乞巧節情景,第二首詩主要通過嫦娥奔月的古詩展開想像。

4、今天,我們先來重點學習第一首《乞巧》,板書課題,並指導“乞巧”二字的讀音、書寫。乞與氣區別提示巧的最後一筆,書空這兩個字。齊讀課題。

誰來説説題目《乞巧》的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資料袋、註釋讀好今宵、碧霄、渡河橋三個詞,我們把生詞再放回到詩文中來讀讀整首詩吧!

一、 初讀古詩、感知質疑

1、指名讀後,老師也想讀讀可以嗎?學生自由練讀,要求字正腔圓。

2、正音識字: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麼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

3、古詩詞都講究節奏韻律,因此讀詩詞僅僅做到字正腔圓還不夠,誰能讀出節奏來嗎?(指2名)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讀出了節奏,下一步就要讀出詩的韻味了,這需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下面就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學習古詩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開始吧!(學生討論)

5、時間到!誰來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那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1、“碧霄”是什麼樣的呢?2、詩句中的“乞巧”是什麼意思?3、不理解“穿盡紅絲幾萬條”)問的好!我們在讀書學習時,就應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二、 理解詩意、感悟詩境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神話傳説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前預習讀過這個故事嗎?

牛郎織女在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1(每年的七月初七)

2、出示一二行。(指1名讀1)宵什麼意思?(晚上)七夕今宵:七夕這天晚上。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抬頭仰望“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説浩瀚的天空。)

出示課件:夜空圖。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找到了嗎?(引導學生找,辨別方位)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

詩中哪句話提到了這個動人的傳説?1讀

善良的喜鵲、痴情的牛郎織女感動了我們,讀——

動人的故事、美麗的傳説牽動了每個人的心,讀——

我們仰望星空、想象着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激動和喜悦,讀——

此情此景,詩人林傑也忍不住吟誦着,讀——

3、多美的故事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麼呢?讀三、四行説。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瞭解多少啊?(自由回答)

出示資料: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

想看看雲錦圖嗎?(出示圖片)她們羨慕什麼呢?你們羨慕嗎?你們羨慕什麼啊?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出示乞巧節畫面

教師解説:其實古人在過乞巧節時,從七年級就開始購置奇巧物品了,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臨近七夕時,乞巧市上更是車馬難行,場面非常壯觀,觀其風情,絕不亞於我們最大的節日——春節。

(2)聯繫三四行詩想像:乞巧節這天又會是怎麼樣的景象呢?反饋

a、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裏,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説,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人多嗎?你怎麼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讀,説出這句話的意思。

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麼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裏,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

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三、 品讀成誦

1、我們被姑娘們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深深地感動了,誰想完整讀讀這首詩?那就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誦吧!

2、剛才我看見有的同學在讀的時候都已經閉上眼睛,彷彿沉醉在詩情畫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試着背吧!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這麼短的時間內,背誦的又快又準確!咱班的同學果然不簡單。)老師背、齊背。

四、 拓展延伸

1、我們吟誦古詩的聲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飛入了牛郎織女的耳朵裏,我彷彿聽見了織女在讚歎:人間的孩子真會學習呀!她送給我們一首《乞巧歌》想讀讀嗎?現在,乞巧的心意更誠了,內容也更豐富了,還可以乞富、乞子、乞健康、乞平安……同學們,你們還想為哪些人乞巧呢?乞取些什麼呢?(生自由説:為老人乞取健康;為老師乞取健康;為朋友乞取快樂;為外出的人乞取平安;為殘疾兒童乞取健康的身體;為災區兒童乞取美好的家園……)

2、請同學們坐端正,閉上眼睛,一起揹着古詩,在心裏靜靜地為親人、為同學、為老師、為朋友乞願吧!(生齊背)

3、看着同學們專注的樣子,我相信大家的美好願望,一定會實現,因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看來今天這節課,大家都得巧了。

五、 佈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乞巧

乞——氣

宵——霄 天上傳説 乞取智巧

渡——度 人間企盼 追求幸福

八、教學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課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説這一主題來安排,再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快樂中去,《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一首古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説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的是創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

1、借畫面互誦 。

《乞巧》這首詩有兩幅大的畫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才是主畫面,這在教材的底圖很清晰;二是人間乞巧的場面。在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學生根據詩句想象畫面,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

2、借吟誦互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吟誦是古詩教學很多老師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學時由學生背詩入課,教師吟詩入題。課中吟中誦,誦中説,説中解詩意、品詩味、入詩境。

3、擴展延伸,豐富積累。

豐富的想象是這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畫面,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作為古詩教學,尤其要注意以讀帶講、多讀多悟,這樣才能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教案課後反思4

設計意圖:

瓶子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物品。我們幼兒園的美工區裏也擺放着各種各樣高、低、大、小不一的瓶子,孩子們利用這些瓶子在上面做了不少的創意,有的給瓶子彩繪,有的給瓶子黏貼,讓這些不起眼的瓶子變成了有色彩的裝飾物,孩子們非常喜歡玩這些瓶子,我靈機一動,既然孩子這麼喜歡,何不讓孩子也嘗試用其他的作畫方式畫畫美麗的瓶子呢!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激發興趣。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只有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注意力集中,參與主動、投入積極,從而獲得知識經驗。藉着孩子對瓶子的興趣,我以吹塑紙版畫這種特殊、新奇有趣的印刷式繪畫為表現載體,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吹塑紙版畫製作過程,感受吹塑紙版畫獨特的裝飾效果。

2、幼兒嘗試設計瓶子,用水粉平塗進行裝飾,體驗吹塑紙版畫印染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習在吹塑紙上設計瓶子,並能按紙張的大小合理佈局。

活動難點:

學習用水粉顏料塗、印的版畫印染技能。

活動準備:

蒐集實物瓶子及課件圖片若干,鉛筆、毛筆、水粉顏料、吹塑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阿里巴巴開了一家瓶子商店,裏邊經營的全部都是美麗的瓶子,小朋友想不想來看一看美麗的瓶子?

二、欣賞圖片

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1、提問:

①瓶子有什麼特點?瓶口是什麼樣子?瓶頸是什麼樣子?瓶身是什麼樣子?

②裝飾特點是什麼?

2、小結:這些瓶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瓶口很小,瓶肚子很大,有的形狀像葫蘆……形狀豐富多變,這些瓶子都很漂亮。

三、欣賞範畫——《美麗的瓶子》

提問:你覺得這幅畫美麗嗎?哪最美麗?你最喜歡什麼地方?為什麼?

這幅畫和我們平時畫的畫一樣嗎?這就是吹塑紙版畫。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師怎樣畫成的呢?

四、教師講解制作方法

1、介紹材料:鉛筆、水粉筆、水粉顏料、吹塑紙、黑色卡紙。

2、構思:準備設計什麼樣的瓶子。

3、起稿:用鉛筆將瓶子畫到吹塑紙上。注意用力一些,順着鉛筆的方向走。

4、塗色:吹塑紙上的瓶子塗上美麗的顏色印到黑色卡紙上。

五、啟發幼兒設計瓶子

小朋友想畫一個什麼樣的瓶子,先構思一下。如:跳舞的瓶子,長腿的瓶子……

六、幼兒作畫

教師巡迴指導,強調作畫要領。

七、評畫——《幼兒畫展》

1、讓幼兒評出每組最優秀作品,給予鼓勵。

2、老師小結:我們今天用水粉顏色在吹塑紙、卡紙上邊畫的畫是紙版畫。

八、收拾畫具,活動結束

課後反思:

一個活動能順利開展下來,最關鍵的是每個環節的接軌處需要層層遞進,設立的問題一定要根據幼兒的興趣來建立,我想這樣才能達到自己所預設的效果,本次活動我分成了五個環節來進行活動,先是出示一個瓶子的課件通過觀察瓶子讓幼兒瞭解瓶子的基本部分知道,瓶子有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瓶口、瓶頸、瓶身、瓶底、再次出示各種不同大小色彩的瓶子通過觀察讓幼兒瞭解瓶子的不同形狀及色彩,最後讓幼兒瞭解這些漂亮的瓶子都是瓶子設計師設計出來的,讓幼兒知道瓶子設計師是個非常能幹的人物,通過讓幼兒來當一位能幹的設計師,激發幼兒產生對設計瓶子的興趣,在次環節我覺得恰到好處,孩子們在後面的幾個環節中都能順心如意的設計着自己想象中美麗的瓶子,操作成果中雖然沒有達到我預設的效果,但我覺得此次活動讓我和孩子們收穫很多,反思更多,特別是最後一個環節中,講評作品時孩子們通過我的追問,能夠找到問題的存在,如:拓印效果不佳的原因在於刻的不夠深、還有塗色時不夠均勻、知道顏料塗的太厚也不好、太薄也不行等等。我想通過這次吹塑版畫活動,我相信在第二次活動時,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有更好的成果。

教案課後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手段以多媒體為主,多媒體制作講究實效,不擺花架子,不代替學生的閲讀,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在講授這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採用“先學後教”的方式,課上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展開思維,去體會、理解、感悟、反思,在閲讀方法上加以引導,設計了粗讀、細讀、精讀、聯讀的閲讀活動。旨在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而不是由教師包辦。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需要我們為師者切實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在上課前能主動認真地閲讀課文,從而減少課堂上閲讀的時間,效果會更好,我想以後的工作中,真的應該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功夫。

範例六

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此文比較通俗易懂,文筆細膩。通過老舍和母親之間的故事,塑造了母親的人物形象以及這樣一位母親對老舍的影響,再有就是老舍對母親情感的抒發。全文以晴為出發點,比較能落實好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整節課我主要以學生的讀為主,通過對文中細膩文字的品讀去理解課文,感受文中所藴涵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一句“失了慈母便像花瓶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香有色,卻失了跟。”不僅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孩子們。他們從文中相關語句的品讀中,不僅領會到了老舍母親的品行,也感受到了老舍對母親深深的懷念!這些情感也調動了孩子們對自己的母親深深的理解和感恩。

帶着這種情感,我留下了作業,請你觀察媽媽的一言一行,感受媽媽對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並把你自己的感受記錄到日記本中。學生們在觀察和書寫中,不僅體會到了母親的偉大,也提升了對濃濃親情地珍視。

我的母親教案課後反思範例七

跟歷史上許許多多具有傳統美德的優秀母親一樣,母親具備了許多優秀品質:勤勞樸實、寬容忍讓、愛清潔、守秩序、熱情好客、堅韌剛強、感情細膩、深愛子女。一名優秀的母親造就了成功的孩子,母親雖然沒文化,物質上貧窮,母親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言傳身教教給我做人處世的道理。為了孩子,母親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家庭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可是現在的家庭離婚率居高不下,給不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加上教育的方法不當,孩子成了婚姻的犧牲品。對照我的班級,父母離婚的很多。其實,父母離婚也沒什麼,關鍵是看孩子有沒有得到關愛。一個在愛的灌溉下的孩子才會健康茁長成長,一個很少得到關愛的孩子會孤獨無助,甚至走上歧途。作為一名老師,去深層發掘學生犯錯的深層原因,及時給予幫助和關愛,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才是明智之舉。

我的母親教案課後反思範例八

我認為本次課的成功之處:第一 利用視頻閻維文的《母親》這首歌渲染了課堂氣氛,為學生回憶往事以及體會母愛奠定了感情基調。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很動情,有的説出自己誤解父母的往事,有的説出自己埋藏心底最深處對母親的愛意。……

第二 通過讓同學們自己找出12段中的細節描寫的句子並感受其表現的母愛這一環節,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及學會通過語言、行動、神態來表達愛,感受愛的能力。同學們都爭先恐後的表現自己。第三 分組學習有力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每組同學學習成績不同。這樣,通過同組討論問題,優等生能帶動後進生,增強後進生的自信心,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

第四 課前3分鐘,能夠訓練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今後自己應該多努力,在教學上多鑽研,並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多請教,多學習,讓自己能夠更好更快地成長,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教案課後反思6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體育教學,我想國小低年級隊形隊列一直是讓體育教師頗感頭痛的教學任務,可又不得不完成,因為只有完成隊列隊形的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

隊形隊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不好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老師若要活躍課堂氣氛,刺激學生潛在的天分用來提高練習效果,達到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的目的。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進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學中。我嘗試

過很多方法,不是練習次數多了,學生厭煩。就是方法不適合學生,總感覺教學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針對學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狀況,引導學生從左右腳的交替時開始數數。此方法引起學生較大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踏步走、立定的動作方法。我又通過捲起褲腳的形式(一隻腳捲起褲腳),來檢查學生的整齊性,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動作質量。

通過以上實踐,我體會到: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樂學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案課後反思7

  1、見過金魚嗎?描述一下,金魚什麼樣子?以前都在哪裏見過金魚?(水裏、魚缸裏),見過游到紙上的金魚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欣賞《游到紙上的魚》。

師寫課題,請同學們用心專注地看老師寫,注意“遊”的寫法。大家齊讀課題。

  2、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27頁,專注、用心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讀完課文,能不能起來説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那你覺得聾啞青年是一個怎樣的人?(做事非常專注)

  4、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表示青年很專注的語句,做出標誌,讀一讀,談談自身的感受。

説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説一句話。“忘我”什麼意思?(達到忘掉自身的程度)哪幾個詞能體現出青年愛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我們讀課文能不能達到忘我的境界。我們自身練練。誰來讀,你忘我了嗎?誰敢舉手説。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聽得都渾然忘我了。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詞形容一下青年畫的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下面我們也像青年畫魚那樣仔仔細細、專注用心地把這一段讀一讀。讀的時候腦子裏要浮現出畫面,自身讀讀。誰來讀,也可以找一位搭檔,一人讀一句。我們集體讀。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身。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哪個詞最能體現青年的專注?(融為一體)和金魚融合在一起,好像自身就是金魚。青年畫畫時專心致志,他眼中所見、心裏所想、筆下所畫全都是魚,彷彿自身也變成了一條魚。

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身。

沒想到他頭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經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找個詞代替這句話,意思不變。

先游到了我的心裏。心中有了魚,所以才幹落筆生輝,下筆如有神。

  5、課文中除了聾啞青年是個專注用心的人,還有一個人做事也很專注用心,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能不能發現他,並説説你的依據。

對,作者也是一個很專注的人,他不只自身觀察,認真看、仔細聽,並且與青年進行筆談,所以才把文章寫得這樣生動。

  6、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和畫魚的青年、和作者一樣做事很專注用心的故事,先小組討論討論。(愛因斯坦、羅丹、胸有成竹、千手觀音、羊亭老師)

  7、同學們,老師想把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件事情、某項事業,那就一定會做出使自身感到驚訝的成果來。現在就請你把本節課的感悟用名言的形式寫下來。

教案課後反思8

回顧開學以來的課堂教學,認為上得較為勝利地還是《尊嚴》一課的學習。一直以為俺的同學屬於“嘴笨”的行列,總是對他們挑三揀四、恨鐵不成鋼。孰料通過這課的同學,使俺對他們再不敢小看。其實他們也有精彩的一面,關鍵看俺們能否挖掘到。

這篇課文為俺們講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身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身的命運的`故事。

在上這篇課文之前,俺認真地鑽研了教材,掌握了課文的重難點,大量蒐集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另外借鑑了光盤上的“課堂錄像”中一些好的做法。確實做到了胸有成竹。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自俺感覺,教師教得順,同學悟得深。

在教學中,因課文內容比較長,俺採取扣重點句及段的方法,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那就是哈默與逃難人相同的是什麼?(急需食物)不同的是什麼?(哈默用自身的勞動來換取食物)從而引導同學充沛與文本接觸,在找、讀、議的過程中:一是落實了詞語的教學。對於文中的“面呈菜色”“狼吞虎嚥”“愜意”均採取了聯繫上下文、想象畫面、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較好地讓同學理解了新詞。二是培養了同學朗讀能力。文中的對話內容較多,俺讓同學畫出傑克遜大叔與哈默的語言,採取同桌讀、分組讀、師生讀等方式指導同學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感悟人物的內心活動。三是提高了同學理解句子的能力。緊扣文中重點句:“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在指導同學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請同學談談自身的體會。有的同學説,尊嚴就是財富;有的説,一個人只要有尊嚴,就會改變自身的命運;有的甚至説,士可殺,不可辱,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丟失自身的尊嚴。聽着小朋友們激情四射、鏗鏘有力的話語,俺感到欣慰。是語言的魅力讓他們從哈默的言行中感悟到一個原本很籠統得道理:做人一定得有尊嚴。俺又乘熱打鐵,及時為他們補充了有關哈默勝利的業績資料,當小朋友們聽到哈默建立了石油王國,排名世界第八,成為西方點石成金的富豪時,教室裏一片嘖嘖之聲。

古人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俺想,這大概就是“預”所帶來的效果吧。

教案課後反思9

  教學目標:

1、能在閲讀中自主識字,理解“細膩、騷動、小心翼翼、伏案疾書、悄無聲息”的意思。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模仿課文第五小節的寫法,結合生活中的小鏡頭對人物的活動進行細節描寫。

4、通過圖書館裏不同的小鏡頭,感受圖書館中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自身的讀書熱情。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人們“愛讀書”的熱情。

1.板書“館”,讀讀這個字,“館”一般指進行文化活動的地方。

2.板書:圖書館,圖書館就是提供圖書資料供大家閲覽參考的機構。

2.在同學們眼裏圖書館是怎麼樣的呢?

3.作者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對生活中一個個精彩的小鏡頭充滿了敏鋭的觀察力,而且他更偏愛圖書館裏的小鏡頭,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前往圖書館,通過一個個小鏡頭,一覽此處的美麗。板書:裏的小鏡頭(生齊讀完整課題)

4.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的2、3、5小節,説説你通過作者的描寫,你看到了圖書館裏怎樣的鏡頭呢?(出示句式:我偏愛的圖書館裏的小鏡頭在 ,人們 。)

二、研讀理解人們“愛讀書”的勁頭。

1.課文中用了哪個詞語寫出了他們身份各不相同?

2.你怎麼看出這些讀者是“各式各樣”的人呢?請你快速默讀2、3小節,邊看邊完成填空,看看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來告訴我們。把相關答案寫在句子旁。

4.畫面是定格的,用你的話語讓鏡頭活起來吧,告訴大家,鏡頭展現在你面前的都是些什麼呢?(生交流:髮型、鞋子、眼睛、手)

5.這裏所指的“各種各樣的人”指的都是哪些人?

師:注意啊,這些人們雖然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知識水平也有區別,但來的目的卻只有一個——讀書,用一個詞來概括他們進入圖書館時的樣子吧。

6.是啊,對知識的渴望,讓不同的人大清早的聚到了相同的地方,真是勁頭十足哦!於是,(出示:寬敞的圖書館似乎顯得擁擠了些。)在這句話裏有一對反義詞,你有什麼問題嗎?

師:是愛讀書的人讓圖書館顯得擁擠了,所以並不矛盾。

7.師:在讀好這些短句的時候要語速快些,富有節奏感,好比跳動的音符,試試看!

(生再讀第2節,讀出節奏感)

8.師: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在書架前各取所需呢。(引讀課文)

師:找到自己心儀的書,還不欣喜地取下來,於是(引讀課文)

師:人們是怎麼選書的?

是啊,手不同,選書時的動作卻如此的相似,愛屋及烏,既然是愛讀書的人,自然對書也特別的珍惜,不是嗎?

(出示:人們進了圖書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欣慰地笑了笑,似乎這封閉了一夜的圖書館空氣很清新似的。“封閉”和“清新”顯紅)

9.師:看到這裏,你又有什麼疑問嗎?

師:是啊,捧着自己心愛的圖書,沒有什麼比濃濃的墨香,書卷氣更清新的氣味了!這些都是——

小結:作者通過局部的特徵描寫,以小見大,描繪了一個個活生生的讀書人形象,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深深體會到了人們“愛讀書”的勁頭。(板書:局部描寫)

三、情景體驗人們“愛讀書”的專注

1.過渡:圖書館裏騷動了一陣之後,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偶爾聽到翻書的聲音,顯得極小,極短。人們完全沉醉在書的海洋裏了……

師:沉醉的意思是

2.師:第5小節中,作者就是將目光聚焦於一個個具體的人物身上。你們覺得哪一個人物的那幾處描寫最能打動你,讓你感受到人們沉醉書海的呢?特別注意的是人物的神態和動作,讀讀品品,説説你的理由。

生自由讀,圈畫重點詞語,小組合作説説自己的感受,師巡視輔導。

3.師:來説説你看到了哪些愛讀書的人?

小結:作者正是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神態、動作、並加上適當想象,通過細節描寫(板書:細節描寫)將人們沉醉書海的情景寫得惟妙惟肖的。分角色來有感情地讀讀第五小節,比比哪個小組讀得最惟妙惟肖。

過渡:師:每個人都那麼專注在自己的書本上,沉醉其間,讓作者看了不忍打擾任何人,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圖書館。

四、練筆延續人們“愛讀書”的樣子

1.師:今天,我們跟隨作者在圖書館的——(指讀板書)看到了幾組小鏡頭,他們有的是抓住人物的——進行特寫,讓我們知道各種各樣的人都進入了圖書館。而有的鏡頭則抓住了具體人物的動作細節來描寫,生動了體現了人們讀書的專注。

出示:它似乎告訴了我什麼,到底是什麼呢?——

2.師:它到底告訴我們什麼?是進館的人多?是人們如何愛書?還是看書認真專注的樣子?

生交流

3.師:原來,作者抓住了這些小鏡頭就是要讓我們感受到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4.師:看看老師在上海書城拍攝的這些小鏡頭,這裏也有許多愛讀書的人們,(出示圖片)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鏡頭中人物的表情、動作並展開合理的想象,試着模仿課文,可以用局部描寫的方式,也可以抓住細節展開描寫。

生寫後交流

5.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不僅和作者一起通過圖書館裏的小鏡頭,看到了一羣愛讀書的人們,還學會了用不同的寫作方法把生活中精彩的鏡頭描述下來,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持一顆敏鋭的心,我手寫我心,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吧!

附板書:

27圖書館裏的小鏡頭

門口進館 爭先恐後

局部描寫

架前選書 小心翼翼

桌前看書 沉醉其間 細節描寫

【課後反思】

《圖書館裏的小鏡頭》選自二期課改新教材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

課文以寫實的手法,通過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圖書館裏的一個個小鏡頭。通過對這些小鏡頭聚焦,如實地反映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對知識的渴求,體現了新時期人們如飢似渴地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的精神風貌。文章雖沒有幽默的故事情節,然而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精湛的寫作技巧和獨特的觀察視角。

一、以讀為本,理解課文內容

自讀是閲讀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許多讀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教學伊始,我要求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全文找出圖書館裏的小鏡頭究竟在哪裏,人們的舉動讓你感受到什麼,學生初讀時首先在頭腦中有了對課文的感知。接着,在指導學生逐節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時,我又安排了快速默讀,節奏讀,引讀,通過讀使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思路更加一目瞭然。然後,學生在交流圖書館裏的小鏡頭如何寫得生動形象時,通過對重點詞彙的理解讓學生來細細品讀,採用個人讀,做動作讀,示範讀,男女生輪流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學生在讀中逐步深入文本,漸漸對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並受到情感薰陶,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二、讀寫鏈接,滲透寫作指導

閲讀課上不但讓學生讀懂課文“寫什麼”、“為何寫”,而且要重視“怎樣寫”的指導,滲透寫作知識,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寫法進行“讀寫鏈接”訓練。

課文的“樣本”作用不容忽視,這種示範作用除了可以使學生見識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還可以欣賞漢語表達技巧藝術感染力,感受漢語表達藝術的極致高度,為學生的閲讀心理和寫作心理建立一個發展平台。

《圖書館裏的小鏡頭》是一篇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模仿遣詞造句技巧的佳篇範文。我充分利用教材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體會、學習作者是從局部或細節去描寫人物,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是通過“點面結合”對人物形象塑造來突出主題的。通過讀寫結合,點化學法,仿中求新,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可以利用“説些雙通道”等形式讀寫對接,引導學生運用課文“點面結合”方法描寫“超市裏的小鏡頭”、“菜場裏的小鏡頭”、“運動會上的小鏡頭”、“課間教室小鏡頭”等素材。

我想,為了學生的會寫而教,為了學生的樂寫而領,為了學生能真正掌握用筆説話,以文字傳情達意的本領,從而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傳承與發揚下去,語文教師的職責莫過於此了吧。

教案課後反思10

學生對於一篇新課文,有很多的閲讀期待,如對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表達情感、寫作提示等等。同時,學生對老師也有許多“上課期待”,如切入角度、穿插生活故事、能否引起自己聯想想象、有無創新、能否讓我們有長進等。作為老師的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就要結合課標、編者、學生、教材因素,再結合自己的實際來創造自己的課堂活動,但是我們要牢記,一定要讓學生------課堂的主人有活動的舞台,越充分越好。

八年級上冊三單元《我的母親》,表達至愛親情,感人至深。我本着“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得”的原則設計教學活動。

一、導入

最近,我們在日記本上積累了幾篇親情故事,但存在的一些問題,請大家思考,為什麼我們對就在身邊的親情熟視無睹呢?為什麼我們覺得自己的親情故事平淡無味,沒有可寫的激情呢?讓我們從鄒韜奮的《我的母親》中尋找啟示吧。(讓學生覺得學習本文是有用的,有針對性的)

二、初讀課文一遍,從課文中尋找生字詞,音、形、意三者結合來積累,每個同學不少於五個。小組交流自己找到的詞。(交流可降低學習難度,並擴展了詞語積累的量)

三、概括事件:速讀文章,簡潔概括我記憶中母親所做的事。

概括的方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小組長評價,看誰的概括的更準。(學生的評價更實際,幫助更直接)

四、讀出深意:請大家從文中找到母親留給我們印象最深刻得句子是哪句,有感情地讀出來,分析從中我們看到母親哪些品質?分小組討論,派代表朗讀展示。(讓所有的學生讀有感悟)

五、寫出感動:母親留給我們許多感動的畫面,我們能否用我們的筆描繪出來呢?請大家仔細觀察課本插圖,描寫你看到的母親,至少選用一種描寫方法。(順手利用資源,讓學生稍稍走出課文)

六、評價修改:學生練筆展示,教師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學生改進。

七、作業:擴展課堂練筆,或者寫自己的母親,選擇事例,描寫角度至少要有三處,不少於200字。

反思體會:整節課學生都非常投入,積極性較高,我覺得值得思考改進的地方有如下三處:

一、字詞積累部分,學生交流後我聽寫,三個學生上黑板寫,結果都有問題,我只好讓學生改,尋找錯因,結果用時十三分鐘,反映了學生預習不夠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是老師在安排預習時過於粗放,不精細造成的。

二、概括事件環節是學生表達的發動環節,學生在教師方法的指引下,速讀課文後,能夠比較準確、簡潔的概括。讀出深意是課堂上比較出彩的環節。“抓住文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讀出你對母親的理解來。”學生讀的很投入,尤其是對重音的把握。根據重音的不同,學生能夠分析出不同的意思,分析母親的形象也很具體明確,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力量。我自己也感到讀的引導應當再具體一些,角度更多一些,就可以讓學生的表達更加全面,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更好,使他們主人的角色更凸顯。

三、寫出感動應該是這節課的高潮。學生結合課本插圖,加上對母親的理解,自己的生活體驗,趁熱打鐵,在仔細觀察後,都寫出了較為感人的片段。只是在寫作的角度、表達的準確性上有待改進。學生練筆:

1、原文:我坐在母親身邊,看見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我難過極了,心想,為着我要穿鞋,害得母親深夜工作不休,我十分歉疚,我非常想告訴母親我在想什麼,但是,我不敢説,只是坐在母親身邊陪着她,為她扇扇子。

2、修改:夜晚,我偶然醒來,看見母親正坐在煤油燈微弱的牀沿上,一針一針的縫着。有時候母親不小心,針扎破了手指,她只是皺皺眉頭,把手放進嘴裏吮吸一下,便繼續“穿針引線”,生怕浪費了一滴時間。雖然她的身上與臉龐上寫滿了疲憊,但是,手中卻依然毫不鬆懈,滴滴汗珠時不時從母親的額頭跌落下來,看到這些,心中不由得生出絲絲酸楚。

原文的寫作角度是“我”,修改後寫作角度變成了“母親”,這樣中心就更明確了,或者,把原文放在修改文的後面也是可以的。有的同學是從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也可以。

學生的表現 有時是讓人驚訝的,他們的思維也很敏捷,不足之處是寫作練習的評價、改進時間不多,評價的數量偏少,學生促動就不大。提醒我們要捨得給學生時間,不要吝嗇,學生還給我們的將是莫大的驚喜!

教案課後反思11

活動目標:

1.能發現禮物的包裝和動物之間的聯繫,並根據這種聯繫預測故事情節。

2.體會小猴子準備禮物時的精心,感受送禮物及收到禮物的快樂。

3.能主動完整表述畫面信息,並願意參加表演。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欣賞並理解故事,能在集體前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書、將全班幼兒的小書用包裝紙包裝成一份禮物的樣子、教師模仿製作書本中的禮物盒子、和所有小動物的頭飾。

經驗準備:有收到和送出禮物的經歷、認識書中的小動物知道它們的外形特徵。

教學重難點:

感受送禮物及收到禮物的快樂。

發現禮物的包裝和動物之間的聯繫,根據這種聯繫預測故事情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拿出被包裝成禮物的小書和幼兒進行關於禮物的談話活動。因為小朋友們最近時間進步比較大,老師獎勵給小朋友們一個禮物。小朋友們猜猜會是什麼呢?在打開禮物之前,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以前收到過禮物嗎?收到禮物後心情是怎麼的呢?你有沒有送過別人禮物?別人收到你送的禮物時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2.打開包裝,取出小書。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本好看的小書,裏面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閲讀環節

1.閲讀封面:老師:誰能猜測一下這本書裏面講了一個關於禮物的什麼故事呢。看封面,請幼兒自由講述。那麼多禮物小朋友在猜猜看小猴子都是送給誰的呢?

大家一起閲讀書名。

2.逐頁閲讀

第一頁

小猴子在做什麼?它的動作是怎麼樣的?(可以請幼兒模仿用力舉起的動作)它手中禮物是什麼樣的?顏色,花紋和形狀怎樣的?那這份禮物是送給誰的?(幼兒要是沒發現草叢中老虎的尾巴,可以提醒幼兒看小猴子朝哪邊走,在草叢中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關注草叢中露出的尾巴。)這個大大的棕黃色條紋的禮物到底是送給誰的?

第二頁:

看來草叢中的那條尾巴真的是老虎的,在來看看是不是,翻回第一頁證實一下。看看小猴子現在時什麼動作和表情?它會對老虎説什麼呢?老虎喜歡這個禮物嗎?它會對猴子怎麼説?幼兒講述。出示猴子和老虎的頭飾請若干幼兒情景表演,接下來小猴子會拿起哪一個禮物呢?又會送給誰呢?看下一頁。

第三頁: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禮物,會送給誰呢?它的形狀,顏色和花紋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圖片的右上角,草叢中發現了什麼?)一起來看看第四頁,是不是和你們猜的結果一樣呢?

第四頁:

原來真的是送給長頸鹿的,它為什麼把這個禮物送給長頸鹿呢?它是怎麼樣把禮物送給長頸鹿的?它會對長頸鹿説什麼呢?長頸鹿收到禮物後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它又會對小猴子説什麼呢?它們是怎麼對話的?出示小猴和長頸鹿的頭飾請個別幼兒進行情景表演。接下來小猴子又會把禮物送給誰呢?看下一頁。

第五頁:

小猴子又拿起了一個什麼樣的禮物?它是怎樣拿起這個禮物的?這個禮物和小猴送給老虎的那個禮物大小有什麼不一樣那這個禮物會是送給誰的呢?顏色,花紋和形狀怎樣的?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禮物到底是送給誰的?

第六頁:

小猴子為什麼把這個禮物送給大象呢?大象收到禮物後心情是怎麼樣的?它們會説些什麼呢?出示小猴和大象頭飾請幼兒進行情景表演。禮物還有嗎?小猴又會哪起哪一個禮物呢?會送給誰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第七頁:

小猴子又拿起了一個怎麼樣的禮物呢?顏色,花紋和形狀怎樣的?它想把這個禮物送給誰呢?

第八頁:

獅子喜歡這個禮物呢?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直接出示小猴子和獅子的頭飾請幼兒進行表演。小動物們收到了禮物它們開心嗎?為什麼開心?

小結

小猴子在包裝禮物時用了什麼好辦法?它這樣包裝禮物的原因是什麼?收到禮物的小動物們會做什麼呢?翻回第五頁請幼兒重新觀察這副畫面,(指書右上角)你還有什麼發現?大象幹什麼去了?預測: 小動物們收到小猴子送的禮物後會做些什麼?猜猜他們會給小猴子怎樣包裝禮物?為什麼你會這樣想?

第九頁:

小動物們收到禮物後做了什麼? 小動物們給小猴子準備了什麼禮物呢?小猴子會喜歡這個禮物嗎?這個禮物會是什麼呢?

第十頁:

小猴子收到了什麼禮物?心情是什麼樣的? 小動物們的表情又是怎樣的?它們可能會説些什麼?小動物們的動作和表情是什麼樣的?

總結分享:

1.再次翻看大書,梳理故事,讓幼兒參與講述。

2.根據對故事的梳理,請幼兒嘗試總結概括小猴子包裝禮物的特點。

3.請幼兒思考和分享自己希望收到什麼樣的禮物。

課後反思:

幼兒通過活動了解了贈送禮物和接受禮物的相關禮儀,並懂得了與他人分享的快樂,活動難點基本解決,活動重點如果設置一個情感體驗的環節就更好了。

小百科: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為了表達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與人之間互贈的物品。禮物是送禮者向受禮者傳遞信息,情感,意願的一種載體。

教案課後反思12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瞭解小蝦的生活的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一話是如何寫具體的。

3、瞭解課文內容,激發同學細緻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他們要保護小動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

師:今天,咱們來認識一種小動物,請大家集體喊出它的名字(板書課題上:小蝦)

師:喜歡它嗎?能不能帶着喜愛的感情再讀一遍?

生:小蝦(讀出了喜愛之情)

二新授:

師:這麼喜愛小蝦,你都想對小蝦有哪些瞭解?

生:小蝦長什麼樣?

生:它吃什麼?

生:它生活在哪裏?

……

師:看來大家對小蝦充溢了好奇,那就請大家讀課文,看看你都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生:俺知道了小蝦生活在小溪裏。

生:你知道了小蝦長得什麼樣,它們有的通體透明,像玻璃似的,這是才長大的;有的稍帶點黑色,甚至背上、尾巴還積着泥,長着青苔,這是老的,大家都叫它千年蝦。

生:俺知道了小蝦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

生:俺知道了小是的脾氣也不好。

生:俺知道了小蝦的格鬥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生:俺知道了最後缸裏的小蝦多了起來。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想了解小蝦更多有意思的事嗎?

生:想。

師:快來讀讀,課文對小蝦的哪些描寫最能吸引你?邊讀課文邊找出來。

生:小蝦吃東西的時候的一段,最能吸引俺。

生:它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總是先用鉗子輕輕碰下食物,然後迅速後退,接着再碰下,又後退,直到學得沒有危險了,才用兩個鉗子捧着食物吃起來。它們東西很小心,樣子很可愛。

師: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生:小蝦吃東西的時候非常的小心。

師:小蝦吃東西這麼小心翼翼,連續做好幾個動作才幹吃到食物,你能在課文中找到表示連續動作的詞語嗎?用圓點標出來。

生:總是、然後、接、又、直到、才。

師:從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中,就可以看出小蝦吃東西的時候是非常小心的。

師:文中還有表示小蝦吃食物時動作的詞語呢,再來找找。

生:碰、後退、捧、游來游去。

師:小作者這樣寫就更能突出(小蝦吃食物時的小心),也能表示出作者對小蝦的(喜愛)

師:小蝦吃食物時是這麼的有趣,你能試着讀讀嗎?(生讀並評議)

師:確實它們小心翼翼的樣子很招人喜歡,假如加上動作來讀,那就更有趣了,願意試試嗎?

生:扮演讀。

師:你們真是一羣討人喜歡的小蝦,可愛的小蝦,能試着用總是、然後、接、又、直到、才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來説句話嗎?先和同桌説説。

生:俺每天早晨,總是先收拾好牀鋪,接着收拾好書包,然後洗臉刷牙,又去吃飯,直到一切都準備好了,才去上學。

師:你的句子説得好,生活習慣更好。

生:爺爺去釣魚時,總是先整理好釣魚工具,然後推出自行車,接着把工具和小撐子捆到自行車上,又檢查一下,直到覺得沒有問題了,才動身。

師:説得真不錯,吃飽了的小蝦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生:略。

師:是呀,它們吃東西的時候是一個樣子,吃飽了又是另一個情形,所以小作者 説“小蝦真有趣。”

師: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生:小蝦脾氣不好。

師:課文是怎樣寫小蝦脾氣不好的呢?自由讀,並動筆畫畫,再和同桌交流。

生:在課文第四自然段,從“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動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蝦”直到這一段的最後。

師:誰還標出了寫小蝦生氣的詞語?

生:是“蹦”“舞動”“打起來”,還有“猛烈”。

生:還有“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

師:你認為這些詞語好在哪裏?

生:“蹦”説明小蝦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猛烈”説明它們打架打得兇。

生:“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寫小蝦生氣的樣子很生動,俺就像是親眼看見了它們生氣一樣。

師:“就像是親眼看見了它們生氣一樣”,説得多好啊!你能讀讀這嗎?

生:讀這一段。

師:小蝦在生氣的時候也這麼的可愛,能不能借着作者的描述再發揮你的想象,給大家描述一段精彩的格鬥。

生:略

師:是呀,這小東西還真厲害。既然小蝦這麼可愛,那麼作者當然希望小蝦們能夠生活得快樂一些。為此作者是怎麼做的呢?誰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生:俺“就和阿成哥到小溪裏採了一些金魚草,拾了些石塊放在缸裏。”

生:課文最後一段説小蝦產卵了,不久小蝦也多了。這是因為俺對小蝦很關心,他們才會吃得好,玩得好,長得快,才會生出更多的小蝦。

師:正是由於小作者的關愛,保護,小蝦們才生活得如此的快樂。

拓展延伸:

師:喜歡小蝦嗎?喜歡它什麼呢?

生:略。

師:小作者就是懷着對小蝦的喜愛親自養小蝦,認真觀察小蝦才把小蝦寫得如此的有趣。

師: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喜歡它什麼?

生:略

師:其實每個小動物都有可愛之處,只要俺們走進它,接近它,關心它,保護它,你就會發現它的可愛。與它們和平相處成為好朋友吧!

師: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 ,寫一篇日記。

課後反思:

閲讀的實質是一個動態的感悟過程。教師只有給予同學獨立的與文本對話的機會,同學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內擷取屬於自俺的東西,即同學的獨特體驗。雖然這些獨特的體驗有時略顯稚嫩抑或稍嫌偏頗,但這卻是同學創新精神的幼芽。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尊重同學的獨特體驗,不論其感悟是清晰還是模糊,膚淺還是深刻,片面還是全面,謬誤還是正確,都要小心地呵護之,激勵之,維護好同學這種獨立感悟的積極性,閲讀才幹真正成為同學的個性化行為,同學才幹真正成為閲讀的主人。

語文教學,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更有做人的指導、情感的體悟,各方面應靈活交融、不着斧鑿,才幹達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統一。

教案課後反思13

【教學內容】

課前,帶領同學觀賞了垃圾處置廠和垃圾壓縮站;指導同學利用廢棄物進行小製作。使同學對垃圾的處置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在課堂上能根據自身的所見所聞所感暢所欲言。

【片段一】

師:小朋友們,我們知道,垃圾要分類,而資源更要合理地利用。現在,請把你處置垃圾的效果拿出來展示給小夥伴看看,告訴小夥伴你用了什麼原資料,你是怎麼做的,你的小作品有什麼用?

生:(邊展示作品邊介紹)大家看,我用幾根一次性的竹筷子做了一棵樹,這棵樹上沒有一片葉子,是要告訴大家,一次性的筷子只用一次就不用了,這是很浪費的,假如人們現在不停地砍樹來做這種筷子,很快,人們就會把樹都砍光,以後就沒有樹了。

師:你小小年紀就這麼有憂患意識,真了不起!那麼,旁邊這兩個小人又是什麼意思呢?

生:這兩個人是用礦泉水的瓶子做的,左邊這個大一點的,在掉眼淚的是媽媽,右邊那個小一些,在笑的是小朋友,大人知道地球上的樹就要被砍光了,所以哭了,小朋友不知道所以在笑。

師:我們的薈淇小朋友非常熱愛我們的地球家園,她用了生活中一些可以再利用的乾淨的垃圾為我們做了這麼一個宣傳板,相信大家聽了她的介紹,看了這個宣傳板後,一定會更加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的。

【片段二】

師:我們大家都來噹噹“未來環保小衞士”,開動腦筋想一想未來的垃圾要怎樣處置?

生:我要造一種機器,這種機器能把垃圾壓縮得很小,這樣,垃圾就不會佔很大的位置了。

生:我要設計一種專門吃垃圾的機器人,它把垃圾吃下去後,能在肚子里加工,自動為垃圾分類,把對人有害的垃圾留在肚子裏,把對人還有用的垃圾吐出來,這樣就能減少工人叔叔的工作,又能消除對人類有害的垃圾了。

生:我們可以把專門吃爛菜葉的細菌裝在一個特製的盒子裏,發給每個家庭,放在廚房裏,媽媽洗菜的時候,直接把沒用的菜葉扔進盒子裏,就可以減少送到工廠的不可回收垃圾的數量了。

生:我們可以造一種裝垃圾的宇宙飛船,它能把垃圾發送到宇宙中沒有人的星球上,可以大大減少地球上的垃圾了。

【教學反思】

1、本課有關環保的問題,離小朋友生活較遠,表達起來難度較大,同學容易出現詞不達意或無話可説的現象。因而,教學前,我們帶同學到清潔樓和垃圾處置廠做社會調查。調查中,小朋友們從多方面得到了直觀、深刻的感受。垃圾箱鮮豔的顏色,垃圾處置過程中刺鼻的味道等,使“垃圾”這一平日生活中隨處可見併為大家所熟視無睹的生活現象一下子引了同學的注意力,開拓了同學的視野,於是,話匣子打開了:“原來垃圾還可以分獎,“垃圾還有這麼大的作用”,“原來我家的垃圾到這兒來了”……有了實踐的感知積累,到了語文課的課堂上,小朋友們議論紛紛,結合實際動手操作,交流經驗,講述各自的感想體會,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本課後可增設一個拓展活動環節,讓同學把如何更好地為垃圾分類,如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潔淨等畫在紙張上,教師為同學提供一個展示台讓同學進行交流,無形中又為同學發明了一個進行口語交際的機會,效果會更好。

教案課後反思14

素材積累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晚年寫的一篇勸學文章,是一篇贈序。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重、讚許之辭。這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古人有所謂“贈言”,到了唐代,贈言才成為一種文體,叫作“序”。但它和“序言”不同。

“序”是一種文體。“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書序比較早,多為敍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贈序創於唐初,用於臨別贈言,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等。宋濂寫下這篇贈序,結合自己的實踐説明“為學之難”,勉勵馬生勤苦學習。這篇贈序不是板着面孔説教,也非輕施諛詞以恭維對方,而是現身説法,因而寫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辭流暢,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

上課筆記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積累一些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通讀課文,利用文下注釋自己翻譯全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把握寓理於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説理的技巧。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

多媒體課件。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説:“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説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那麼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二、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屬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2)背景鏈接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浦江(浙江省浦江縣)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下了此篇贈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以勉勵晚輩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

2、生難字詞

(1)字音

嗜學(shì) 俟(sì) 衾(qīn) 容臭(xiù)

裘葛(gé)加冠(ɡuān)叱咄(chìduō)負篋(qiè)

曳屣(xǐ)皸裂(jūn)媵人(yìng)燁然(yè)

緼袍(yùn)廩(lǐn)凍餒(něi)謬稱(miù)

(2)詞義

以:

以衾擁覆(用,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連詞)

俯身傾耳以請(而,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因此,連詞/拿,把,介詞)

無從致書以觀(來,連詞)

至:

色愈恭,禮愈至(周到,形容詞)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到,動詞)

患: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擔憂)

無凍餒之患矣(憂患)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2):寫自己求學之難和用心之專。

第二部分(3):寫當前住在太學裏的學生們的優越的學習條件。

第三部分(4):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1、作者求學風餐露宿,困難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

【交流點撥】作者主要從無書、無師、求學路途艱難、學習生活艱苦四個方面描寫求學過程的艱辛。面對艱難,作者以堅韌的意志、勤學的精神一一克服,終有所成,其精神可嘉。

2、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時也很“知足”。請大家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

【交流點撥】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飽、穿暖,有房子住就行。

3、大家對作者的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處此種境況,你會怎麼想?怎樣做?

【交流點撥】感受到現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越,從而激發起了學習的熱情,也懂得了怎樣追求幸福。

4、本文的寫作原因及目的是什麼?

【交流點撥】原因大約有兩點:一是馬生得到同輩的讚賞,是位“善學者”;二是同鄉之誼。目的是勉勵馬生更加刻苦學習。

步驟四 深層探究 局部突破

太學生和作者當年求學之路相比,有哪些優越之處?由此作者得出了什麼結論?

我 太學生

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吃——日有廩稍之供

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穿———歲有裘葛之遺

寓逆旅——住——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行深山巨谷中——行——無奔走之勞

未嘗稍降辭色——師——未有問而不告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書——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

結論: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四、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課文中作者現身説法,敍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表達了他對馬生的殷切期望。

2、拓展延伸

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的方式?

【交流點撥】首先學習古代文人求學的謙卑態度,虛心求教,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當遭到批評時,要勇於承認不足,不要頻頻地找客觀理由。但同時,老師和學生平等的關係,我們要尊師,但不是畏師。

3、佈置作業

(1)蒐集古人在艱苦條件下勤奮學習、以苦為樂的事例。

【交流點撥】韋編三絕;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畫荻教子。

(2)完成《精英新課堂》本節內容。

五、課後反思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是對比,作者在對比中突出了自己的觀點。例如在生活上,吃的方面,“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與“日有廩稍之供”對比;穿的方面,“緼袍敝衣”與“裘葛之遺”對比;在學習上,讀書方面,“行深山巨谷中”與“坐大廈之下誦詩書”對比……這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對比,在對比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可以説在教學重點上有所突破。

教案課後反思15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會本課生字及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課文旁批,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瞭解“桃花水”的特點,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機。 4、用心體會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對偶句等句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妙處。 5、讓同學在熟讀成誦中,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教學重點:1、培養同學熟讀成誦的習慣,既能使同學集累優美詞句,又能使同學在反覆誦讀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語流、語感能力。

教學難點: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能找出課文中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方法的句段,體會用意,感受“文字優美、意景清新”的特點。鼓勵同學在積累的基礎上學習模仿造句、寫話。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播放“小溪流水”的聲音課件)(播放“漂浮着桃花的”流水聲)

師:是什麼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是什麼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着藍天?是什麼水,猶如一首舒緩輕柔的小夜曲向俺們涓涓流來?是俺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三月桃花水》(板書:三月桃花水)

2、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

1、自身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課件出示生詞,先自身讀,再指名讀。

3、交流,評價。

4、挑戰,教讀。

5、默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引導同學讀文章一定要從整體感悟)(板書:水聲如音樂, 水清如明鏡)以“這幾句寫的是水的( )美?”主要引導同學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三、精讀悟情

師:通過讀文,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聲和清澈的身影已經給同學們留下了印象,這就是你們讀書所得。讓俺們再用心讀讀課文,畫一畫、圈一圈有關的詞句。(生:默讀課文,教師提示同學用不同的讀書記號做批註。)

(一)、感悟水聲如音樂。

1、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你聽到奏出了什麼樣的樂曲?

2、它是怎麼奏出來的?(三月桃花水——豎琴、桃花水波紋——琴絃、細白的浪花——鼓點、水流的聲響——鈴鐺聲)

3、聽音樂,想像這種情景,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4、指名交流。

5、(重點指導朗讀第本段)請大家先想一想這一段該怎樣讀?自由練讀,通過學習朗讀體現自身的心情。

6、指名讀,男女進行朗讀競賽。(説出為什麼讀得好,沉睡了一個冬天——興奮的醒來——舞動朝霞——迴旋酒窩——興奮演奏)

7、配樂,師引讀第三段,全班感情朗讀第四段。

(二)、感悟水清如明鏡。

1、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為什麼是明鏡(水清能看到倒影),映照出了哪些景物?(燕子裹雲、垂柳如長髮、姑娘如紅蓮、裊裊炊煙)……

2、配樂:指名同學朗讀。(全班同學閉目想像)

3、讓俺們也做一次大飽眼福的桃花水,盡覽水中美景,閉目想像,看能看到些什麼?

4、交流:仿照——俺彷彿看見了( ),發現了( )的格式説一説,師及時評價,告訴同學這就是省略號裏藏的話。

5、配樂:全班美讀5—6自然段。

(三)、讚美三月桃花水。

1、師: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水聲如音樂:美在有聲;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水清如明鏡:美在有色;三月桃花水是莊稼的寶貝——水貴如油:美在有情;因為桃花水與農村生產息息相關,所以比金子還貴;因為它純潔透明,所以比銀子還亮!讓俺們美讀最後一段,好好的來讚美三月桃花水吧。

2、生朗讀最後一段。

四、總結全文

1、師:三月桃花水的有聲、有色、有情,已經流進了愛上它的人們的心中,俺們已經為它深深着迷,為它痴痴陶醉。讓俺們掬一捧、品一口,用俺們感情的朗讀,讓美妙無比的桃花水流進後面在坐老師們的心裏。讓俺們永遠銘記,永遠眷戀這醉人的三月花水!!

2、配樂生感情齊讀全文。五、拓展昇華説説三月桃花水還像什麼?

板書設計: 三月桃花水

應和——轟鳴

春天的豎琴 麥苗——談心

(有聲) 催促——耕種

三月桃花水 燕子 比金子還貴

垂柳 比銀子還亮

春天的明鏡 紅蓮

炊煙

標籤: 課後 教案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2mjg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