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教案課後反思15篇

教案課後反思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案課後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案課後反思15篇

教案課後反思1

素材積累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晚年寫的一篇勸學文章,是一篇贈序。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重、讚許之辭。這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古人有所謂“贈言”,到了唐代,贈言才成為一種文體,叫作“序”。但它和“序言”不同。

“序”是一種文體。“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書序比較早,多為敍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贈序創於唐初,用於臨別贈言,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等。宋濂寫下這篇贈序,結合自己的實踐説明“為學之難”,勉勵馬生勤苦學習。這篇贈序不是板着面孔説教,也非輕施諛詞以恭維對方,而是現身説法,因而寫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辭流暢,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

上課筆記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積累一些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通讀課文,利用文下注釋自己翻譯全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把握寓理於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説理的技巧。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

多媒體課件。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説:“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説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那麼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二、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屬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2)背景鏈接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浦江(浙江省浦江縣)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下了此篇贈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以勉勵晚輩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

2、生難字詞

(1)字音

嗜學(shì) 俟(sì) 衾(qīn) 容臭(xiù)

裘葛(gé)加冠(ɡuān)叱咄(chìduō)負篋(qiè)

曳屣(xǐ)皸裂(jūn)媵人(yìng)燁然(yè)

緼袍(yùn)廩(lǐn)凍餒(něi)謬稱(miù)

(2)詞義

以:

以衾擁覆(用,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連詞)

俯身傾耳以請(而,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因此,連詞/拿,把,介詞)

無從致書以觀(來,連詞)

至:

色愈恭,禮愈至(周到,形容詞)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到,動詞)

患: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擔憂)

無凍餒之患矣(憂患)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2):寫自己求學之難和用心之專。

第二部分(3):寫當前住在太學裏的學生們的優越的學習條件。

第三部分(4):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1、作者求學風餐露宿,困難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

【交流點撥】作者主要從無書、無師、求學路途艱難、學習生活艱苦四個方面描寫求學過程的艱辛。面對艱難,作者以堅韌的意志、勤學的精神一一克服,終有所成,其精神可嘉。

2、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時也很“知足”。請大家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

【交流點撥】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飽、穿暖,有房子住就行。

3、大家對作者的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處此種境況,你會怎麼想?怎樣做?

【交流點撥】感受到現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越,從而激發起了學習的熱情,也懂得了怎樣追求幸福。

4、本文的寫作原因及目的是什麼?

【交流點撥】原因大約有兩點:一是馬生得到同輩的讚賞,是位“善學者”;二是同鄉之誼。目的是勉勵馬生更加刻苦學習。

步驟四 深層探究 局部突破

太學生和作者當年求學之路相比,有哪些優越之處?由此作者得出了什麼結論?

我 太學生

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吃——日有廩稍之供

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穿———歲有裘葛之遺

寓逆旅——住——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行深山巨谷中——行——無奔走之勞

未嘗稍降辭色——師——未有問而不告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書——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

結論: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四、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課文中作者現身説法,敍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表達了他對馬生的殷切期望。

2、拓展延伸

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的方式?

【交流點撥】首先學習古代文人求學的謙卑態度,虛心求教,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當遭到批評時,要勇於承認不足,不要頻頻地找客觀理由。但同時,老師和學生平等的關係,我們要尊師,但不是畏師。

3、佈置作業

(1)蒐集古人在艱苦條件下勤奮學習、以苦為樂的事例。

【交流點撥】韋編三絕;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畫荻教子。

(2)完成《精英新課堂》本節內容。

五、課後反思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是對比,作者在對比中突出了自己的觀點。例如在生活上,吃的方面,“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與“日有廩稍之供”對比;穿的方面,“緼袍敝衣”與“裘葛之遺”對比;在學習上,讀書方面,“行深山巨谷中”與“坐大廈之下誦詩書”對比……這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對比,在對比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可以説在教學重點上有所突破。

教案課後反思2

活動第一個環節我採用了猜謎語直接引出活動主題瓢蟲。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外形特徵並在細節上加以強調,使幼兒對其印象更深些;第二個環節我採用了邊念兒歌邊範畫的方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也期望這種遊戲的方式能夠和孩子有個互動,讓孩子更好地投入到美術活動中。但這個環節我處理的還是略顯倉促,以致效果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活動第三個環節,我請幼兒發揮想象力豐富畫面,請幼兒想辦法讓紅綠這兩種顏色變得多起來,因為幼兒在毛毛蟲爬呀爬活動中對漸變色以有所瞭解,所以沒有給予更多的講解,以致有的幼兒一時沒明白,從這一點我也認識到這個時候教師問話的明確性、引導性就異常重要,還需在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與積累。

在美術活動中,評價也很重要,我儘可能供給給每個幼兒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允許他們之間存在不一樣之處,這對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活動中、活動後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鼓勵每一個孩子進取參與活動。在評價中,我對過程中幼兒表現出的認真、耐心、興趣等給予及時的、進取的肯定,不管美術活動結果怎樣,只要幼兒能認真對待並付出努力,那麼他們的作品就應得到教師和同伴的認可,這樣有助於每個幼兒自信心的構成和發展。

教案課後反思3

活動反思:

繪本的教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領悟繪本所表現的情緒情感

繪本《我爸爸》的故事簡潔動人,作者形象地表達了對爸爸的深厚感情。每次讀到“我愛爸爸,而且我知道,爸爸也愛我,永遠愛我……”時,我都會被深深地感動,聯想到生活中爸爸對我的愛,每每哽咽着讀不下去。於是我領悟到這本繪本的精髓是布朗父子間的深厚感情。

二、明確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通讀繪本後,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個維度去挖掘文本的教育價值。仔細閲讀繪本,我發現要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父子間濃濃的親情和爸爸在布朗眼中的無所不能、真的很棒並不難,而要用“像……一樣”的比喻句來誇爸爸則比較難,需要幼兒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並將“比喻物”的特性和爸爸的愛好、本領相對接。另外,最後的情感體驗部分也需要幼兒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才能理解繪本所表現的偉大而平凡的父愛,並表達出自己對爸爸的愛。因此,根據繪本的內容和我們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布朗父子間濃濃的親情,體會布朗誇讚“爸爸真的很棒”時的自豪感;確定的教學難點是:用“像……一樣”的句式誇誇自己的爸爸。這節活動較符合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三、準確選擇繪本的學習內容

如果繪本的內容較多,幼兒難以在短短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中仔細閲讀每一頁,那就有必要選擇性地引導幼兒理解其中的部分內容。

哪幅畫面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必不可少?仔細琢磨後,我發現第一頁“穿着黃色格子睡衣的爸爸的肖像”不能少。

哪些畫面是重點和難點,需重點引導幼兒觀察?仔細琢磨後我發現,“我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像大猩猩一樣強壯,像魚一樣遊得快,像貓頭鷹一樣聰明。像河馬一樣快樂”這幾幅不能少。它們對把握教學重點、分解教學難點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布朗爸爸做鬼臉”這幅也不能少。它是表現特定情感的重要單頁。

作者通過“跨過月亮的爸爸”“連大野狼也不怕的爸爸”“走鋼絲的爸爸”“賽跑第一的爸爸”“踢足球技術一流的爸爸”等畫面,展現了一個無所不能的爸爸形象。考慮到“走鋼絲”和“賽跑”這兩項活動和幼兒的生活比較貼近,我選擇了這兩幅寫實的畫面,引導幼兒理解“像……一樣”的意思,併為幼兒理解另幾個超現實的畫面打好基礎。

四、適時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隨時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引導幼兒體驗並表達相應的情緒情感。

如在幼兒介紹了自己的爸爸是做什麼工作的、有什麼愛好之後,我便鼓勵幼兒用“像……一樣”的句式來誇誇自己的爸爸。在學習了繪本中爸爸逗布朗高興的內容後。我便啟發幼兒思考“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你的爸爸是怎麼逗你開心,讓你高興的”“你們有沒有想過:爸爸為什麼要逗你開心”這兩個問題,以激發幼兒對爸爸的愛。在欣賞完整版繪本之後,我又引導幼兒想一想:爸爸愛我們。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也有什麼話要對爸爸説嗎?

五、個別幼兒的活動情況

因為我班的侯嘉豪從小是缺失父愛的家庭,所以這節活動,也給孩子心靈帶來了衝擊,整節活動孩子都沒有説一句話,單親家庭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已經影響很大了,在活動中我沒有過多的去提問引導他,因為這樣他會覺得在小朋友面前傷了自尊,於是我便在活動之後,主動找他聊聊,併為此展開下一次的《尋找父愛》的活動。

此外,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將幼兒和爸爸一起學習、遊戲、旅遊的照片,做成相冊和幻燈片,最後還用詩一般的語言渲染照片所表現的父子(女)情感,再次給幼兒強烈的視覺衝擊,令幼兒沉醉、動容,從而有效實現了教學目標。

教案課後反思4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安排了三個教學活動:一是認識光源,二是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這裏麪包含兩個概念:一是光源,發光的物體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行進的。

解釋小孔成像的原理。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能夠使用生活實例、觀察和實驗等方法蒐集證據證實“光是直線行進” 的想法,能運用所學對生活現象進行解釋。

2.知道“光源”概念,能識別光源;瞭解光在空氣或水中是沿直線行進的。

3.願意與同伴合作探究光學世界的奧祕,願意大膽交流;喜歡動手製作“小孔成像”裝置。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使用舉例、觀察、實驗等方法蒐集證據證實“光沿直線行進”的,並能夠解釋相關現象。

2.難點:設計證實“光沿直線行進”的對比實驗。

3.關鍵:⑴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器材設計對比實驗;⑵教師給以語言或圖片提示。

教學過程

一、認識光源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首優美的小詩。

小黑板出示單元小詩,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2、師:“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學生猜猜

3、師:光與我們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對於“光與色彩”方面的內容你們都知道些什麼?

學生談談關於光與色彩都有哪些瞭解。

4、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會發光?我們怎樣給這些光源分類?

(我們可以把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1、師:從我們看到的現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樣行進的呢?

2、學生看教材中的插圖進行推測、舉例,交流。

3、師:這只是我們的假設,有什麼辦法來證明你們的觀點呢?

師生討論實驗方法和要點:怎樣使手電筒的光穿過所有紙板中間的孔照到牆上?

4、出示材料,小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

5、交流:你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實驗説明了什麼?

(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行進的。)

三、研究“小孔成像”

1、師:在兩千多年以前,中國古代的學者墨子曾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什麼呢?請同學們閲讀課文18頁的內容。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

2、教師演示“小孔成像”實驗,在屏幕上投射出蠟燭火焰的倒像。

3、指導學生做小孔成像實驗。

四、總結拓展

1、師:今天科學課上,我們研究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2、師:實驗中我們發現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在水中是怎樣傳播的呢?

(1)學生閲讀資料,瞭解製作過程。

(2)師指出注意事項。

(3)學生分組活動,交流,評比。

4、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指導學生畫出小孔成像圖。説出光的傳播規律.

教案課後反思5

活動目標 :

1、 嘗試與同伴玩類似雙胞胎的遊戲,提高一起走、跑、等活動。

2、 培養幼兒合作意識,體驗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就能獲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

1.音樂(找朋友),2.皮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境,激發活動興趣。

老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以後,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唱歌《找朋友》(音樂:找朋友)。”

二、老師:“你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幼兒:“找到了。”

老師説:“你把好朋友介紹給老師好嗎?”

老師:“小朋友看到老師的大皮球了嗎,這個大皮球是把兩個好朋友連在一起,變成雙胞胎玩遊戲的,誰想來試試?”

三、老師講解遊戲規則示範動作。

第一種玩法:兩個好朋友面對面抱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兩人中間,雙胞胎之間要朝同樣的方向運動、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師的大皮球不是很結實,小朋友之間要像雙胞胎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第二種玩法:兩個小朋友背靠背,胳膊互相挎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兩人中間,雙胞胎之間要朝同樣的方向運動、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師的大皮球不是很結實,小朋友之間要像雙胞胎一樣緊緊挎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三、創新玩法。

1、探索各種不同的玩法:齊步走、橫着走、跳、跑、爬等。

2、教師可聽取幼兒講述的不同玩法,並讓幼兒進行示範,師生一起進行觀察討論。

四、課堂總結:小朋友做得很好,這就要求小朋友在遊戲的過程中齊心合力、相互配合,在邁步時小朋友可以喊着口號,這樣就能做到同時邁步,同時停止。

活動反思:

經過本次活動,發現幼兒對合作活動很感興趣,他們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與好朋友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活動目標。但由於體育活動本身區別於語言類活動,與幼兒的引導及探索不能在相對安靜的狀態下進行,使部分幼兒的創新活動沒有得到及時的指導,對活動的種類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類活動的引導與面向全體幼兒的探索,還需要教師的多加思考與實踐。

教案課後反思6

名稱:彩蛋娃娃

目標:

1.把蛋殼娃娃畫成可愛的彩蛋娃娃,可將蛋殼分成頭和身體兩部分,也可以花臉部。

2.培養幼兒大膽想象,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形象。

準備:用實物蛋殼做成蛋娃娃三個,蠟筆

過程:

1.引出課題。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出示彩蛋娃娃,看,老師請來了三位客人,幼兒張開眼睛,他們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蛋殼)這是用蛋殼做成的,我們就叫他彩蛋娃娃吧。

2.講解示範。

有兩種方法表現,一是畫完整的頭、身、手、腳的形象,也可只表現臉部表情。 表現完整形象,先將蛋殼分成頭和身體兩部分,再添上手和腳。

僅表現臉部,可把眼、鼻、嘴畫的誇張點,表情生動些,再添上頭髮等,使他變得可愛些。

3.幼兒練習。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將他畫成有趣的彩蛋娃娃。

4.講評,總結。

開一個小小的畫展,評一評哪個彩蛋娃娃最可愛。教師將示範用的彩蛋娃娃送給他們,以示鼓勵。

活動評價與反思:

我們現在幼兒園美術教學的內容基本上以認知、技能為中心。教學方法上還是採用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我認為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並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畫家,而是把它當作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意識、創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種手段。而教師的範例是幼兒繪畫中的一大障礙,它使幼兒的創作思維受到限制。

因此,我為小班幼兒設計了美術活動《彩蛋娃娃》幼兒對雞蛋又好奇有感興趣,我們藉助幼兒得好奇心,而設計了這節課。從而發展了幼兒的視知覺。孩子們憑着自己對蛋娃娃的興趣為雞蛋設計了不同的臉型,幼兒所設計的蛋娃娃都不一樣,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魯道夫在《藝術與視知覺》一書中説:"兒童畫的就是他看見的。"即使幼兒畫出來的東西不同於他們看到的東西,教師也不批評指責。幼兒自信心增強了,再沒有一個幼兒對自己所畫的畫表示懷疑,而總是大膽自信地設計,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把蛋娃娃製作成可愛的彩蛋娃娃,這次我們只設計臉型,培養幼兒大膽想象,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在延續活動,我們將繼續讓幼兒設計身體,一步步提高幼兒的創作力。

教案課後反思7

課題 國小新標準英語第一冊(供三年級起始用)Module one Greeting

作者及工作單位楊婷宇,隆林縣新州三小

教材分析

1.要求學生掌握Hi./Hello. I am Sam. Goodbye./Bye-bye.本節內容的主要內容體系是問好和道別;簡單的作自我介紹;起到引導和新穎的作用。

2.本節內容主要用在見面問候,通過學習本章內容讓我們懂得如何和別人打招呼介紹自己及道別。

學情分析

1,通過課堂回答,課後作業和測試結果顯示 ,多做多練是最有效的教學策略手段。

2,通過本章的學習貫穿整本教材,引導學生有效的不知不覺的進入教材,融入生活。

3,本章節的最大知識障礙點是連讀。

教學目標

Hi./Hello. I am Sam bye/Bye-bye的用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Hi./Hello. I am Sam bye/Bye-bye的用法

教學過程

1, 熱身複習。

老師可以使用“Hi”和Hello,向單個學生問好,示意學生使用同樣的語言迴應,以此為今天的教學準備。

2, 導入課文。

教師請一位學生起立使用“Hello”有好地問候他。示意該同學用Hello 迴應。鼓勵他用同樣的語言和其他同學問好。

3課文教學。

老師把掛圖貼在黑板上,播放課文錄音,請學生邊聽邊看掛圖。聽過錄音後,請學生試着説一説對話中出現的人物,他們是怎樣向大家問好的。

3, 任務完成。

4, 5,課後作業。

教案課後反思8

我們以前接受的`是傳統的理論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狀,採取這種模式曾經讓我的教學陷入僵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倡導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發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及探究問題的學習方式,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有重要作用。

一、 創設導入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它為教學過程創設了最佳的開端和背景。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生活中的趣事》這個課題,主要是鍛鍊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發生的奇聞趣事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關鍵是學生先説出來,而後才能表現出來。在上課的一開始,遵照教參的要求和學生交流。例如:你們生活中發生過什麼有的事呀?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呀?學生沒反應,並且交頭接耳,課堂紀律比較亂。我想這樣可不行,就靈機一動,編了一個小故事。你再看,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的,也沒有説話的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自制力差,玩的心態還是挺重的。所以,在玩中教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導入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音樂導入,也可以遊戲導入 …… 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

二、 創設愉悦環境,自主合作學習

美術教學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作品,學生們立刻露出了驚奇的讚美的神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作品中表現的是什麼故事和情境?作品的優點和缺點在哪?看看哪個小組能夠得第一?從而自然地把學生帶進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以這種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意識到他們之間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係。以比賽的形式,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全心投入到研究問題的環境中去,活躍課堂氣氛。

教案課後反思9

音樂活動《我的身體》是主題活動“從頭到腳”中的一個內容,它通過讓幼兒演唱自己熟悉的身體,從而認識身體的各個大的部位,同時提高對歌唱活動的興趣。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很容易,因此很容易學唱,而仿編合適的歌詞比較難。所以要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大膽演唱,很有自信地唱出我的身體,以激發幼兒喜歡自己身體的情感。

活動一開始,我運用律動“摸摸你”,以歡快的音樂和動作引出活動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課堂的氣氛很快就調動起來。接下來的環節是節奏練習,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來進行節奏練習。“除了你的小手能拍出這個節奏,你還能用你身上的哪個部位來打節奏呢?”於是孩子們想到了可以用拍肩膀、碰膝蓋、跺腳、點頭、咂嘴吧等各種方法來練習這個節奏,把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非常有趣。

第四個環節是學唱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先出示了圖譜。“剛才我把你們説的那些身體部位編成了一個兒歌,請你們看看。”在圖譜的指引下我有節奏地念起了歌詞,並且也讓孩子們跟着我念,為孩子們理解歌詞熟悉歌詞和節奏做鋪墊。當我彈起琴,很多孩子都已經能夠跟着音樂一起唱了,同時我引導孩子們主動地積極地學唱整首歌曲,並注意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唱出來,並且一邊唱着歌曲一邊用小手拍身體的相應部位,孩子們都能大膽自信地演唱,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在仿編環節我用替換圖譜上圖片的方法,讓孩子能更好地進行仿編和演唱。

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很投入,學得也很起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是這首歌曲對於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説太簡單了,不具挑戰性,以至於我剛範唱時很多孩子都能跟着唱了。第二是仿編時如果有順序地仿編可能效果更好。如我們先把頭上的部位編進歌曲裏,再一點點往下,可能更好。

教案課後反思10

  目標要求:

1.學習折、疊、壓等摺紙方法,培養幼兒看示意圖摺紙的技能。

2.在教折啄木鳥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提高同伴之間合作互助的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

猜謎:小小鳥兒本領大,長着尖尖長嘴巴。森林裏面捉害蟲,飛來飛去工作忙。你要問問它是誰,大樹醫生就是它。

加深幼兒對啄木鳥形體特徵及生活習性的瞭解,產生摺紙興趣。

  2、教折過程

1)出示實例、步驟圖,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討論,共同分析摺紙符號、步驟

鼓勵幼兒説出討論結果,正確引導。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對幼兒給予信任、寬容,及時發現幼兒的點滴進步,增強幼兒自信)

2)示範

用範例紙一次性完整示範,重點地方進行詳細演示。

3)幼兒動手摺紙

通過答疑幫助幼兒掌握摺疊的步驟和方法。

鼓勵幼兒大膽尋求幫助。

(培養交往、合作互助的能力)

  3、裝飾作品

摺好作品後,根據自己的喜好用彩筆裝飾,使作品變得有個性、鮮活、富有靈氣。

  4、展示討論

可讓幼兒將啄木鳥粘貼在自制的大樹上,欣賞作品。

引導幼兒談談學會了什麼方法。

 反思:幼兒作品中有優秀的,也有差一些的,不管好差都應把作品展示出來,做的好的幼兒會“更上一層樓”,做的不太好的,要多鼓勵,幫助他以後做的更好。不僅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不受傷害,而且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和對摺紙活動的興趣。

教案課後反思11

本節課的教學手段以多媒體為主,多媒體制作講究實效,不擺花架子,不代替學生的閲讀,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在講授這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採用“先學後教”的方式,課上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展開思維,去體會、理解、感悟、反思,在閲讀方法上加以引導,設計了粗讀、細讀、精讀、聯讀的閲讀活動。旨在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而不是由教師包辦。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需要我們為師者切實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在上課前能主動認真地閲讀課文,從而減少課堂上閲讀的時間,效果會更好,我想以後的工作中,真的應該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功夫。

範例六

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此文比較通俗易懂,文筆細膩。通過老舍和母親之間的故事,塑造了母親的人物形象以及這樣一位母親對老舍的影響,再有就是老舍對母親情感的抒發。全文以晴為出發點,比較能落實好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整節課我主要以學生的讀為主,通過對文中細膩文字的品讀去理解課文,感受文中所藴涵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一句“失了慈母便像花瓶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香有色,卻失了跟。”不僅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孩子們。他們從文中相關語句的品讀中,不僅領會到了老舍母親的品行,也感受到了老舍對母親深深的懷念!這些情感也調動了孩子們對自己的母親深深的理解和感恩。

帶着這種情感,我留下了作業,請你觀察媽媽的一言一行,感受媽媽對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並把你自己的感受記錄到日記本中。學生們在觀察和書寫中,不僅體會到了母親的偉大,也提升了對濃濃親情地珍視。

我的母親教案課後反思範例七

跟歷史上許許多多具有傳統美德的優秀母親一樣,母親具備了許多優秀品質:勤勞樸實、寬容忍讓、愛清潔、守秩序、熱情好客、堅韌剛強、感情細膩、深愛子女。一名優秀的母親造就了成功的孩子,母親雖然沒文化,物質上貧窮,母親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言傳身教教給我做人處世的道理。為了孩子,母親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家庭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可是現在的家庭離婚率居高不下,給不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加上教育的方法不當,孩子成了婚姻的犧牲品。對照我的班級,父母離婚的很多。其實,父母離婚也沒什麼,關鍵是看孩子有沒有得到關愛。一個在愛的灌溉下的孩子才會健康茁長成長,一個很少得到關愛的孩子會孤獨無助,甚至走上歧途。作為一名老師,去深層發掘學生犯錯的深層原因,及時給予幫助和關愛,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才是明智之舉。

我的母親教案課後反思範例八

我認為本次課的成功之處:第一 利用視頻閻維文的《母親》這首歌渲染了課堂氣氛,為學生回憶往事以及體會母愛奠定了感情基調。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很動情,有的説出自己誤解父母的往事,有的説出自己埋藏心底最深處對母親的愛意。……

第二 通過讓同學們自己找出12段中的細節描寫的句子並感受其表現的母愛這一環節,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及學會通過語言、行動、神態來表達愛,感受愛的能力。同學們都爭先恐後的表現自己。第三 分組學習有力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每組同學學習成績不同。這樣,通過同組討論問題,優等生能帶動後進生,增強後進生的自信心,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

第四 課前3分鐘,能夠訓練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今後自己應該多努力,在教學上多鑽研,並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多請教,多學習,讓自己能夠更好更快地成長,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教案課後反思12

  設計思路: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將來臨,在漫長的暑假裏,孩子們應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呢?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安全、愉快的暑假,特此設計此活動。 考慮到幼兒未真正懂得暑假的含義,於是,在活動的前端,便設計了讓幼兒瞭解“暑假”這個詞語的含義。以便在接下來的活動中,讓幼兒對暑假這個詞彙容易理解和接受。由於幼兒大多是在家裏過暑假,這便需要家長對安全知識有深刻的認識,需要家長認真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瞭解暑假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衞生,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 通過討論,激發幼兒嚮往過暑假的情感,教育幼兒愉快、合理地過暑假。

3、 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安全圖片;油畫棒,暑假安全警示語;《暑假安全》手冊

  活動過程:

一、 使幼兒瞭解暑假的含義,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激發幼兒過暑假的興趣。

1、 教師:“小朋友們,再過幾天我們幼兒園就要放假了,這個假期叫做暑假。知道為什麼嗎?啟發幼兒動腦筋想問題。

2、 幼兒七嘴八舌地説開了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想法。

3、 教師總結暑假的含義:這個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放的,我們叫它暑假,暑:就是熱的意思。

  二、 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安全、愉快、合理地過暑假,培養幼兒完整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判斷能力。

1、 教師引導幼兒:“暑假裏你們想做些什麼事情呢?”

2、 幼兒互相説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歡做的事情。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想像能力。

3、 那麼在暑假裏,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導幼兒説出有關安全知識的內容。同時也鍛鍊幼兒的判斷能

4、 出示《暑假安全寄語》,使幼兒瞭解更多安全知識,並能在生活中學還自我保護。

  三、教師總結暑假裏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 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個人或和小夥伴到河裏去游泳。 (2) 不能玩火、玩電、玩尖鋭的物體。 (3) 夏天的太陽毒辣,不能到太陽底下長時間地玩,要保護自己的皮膚。 (4) 吃冷飲時,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則,會引起肚子痛,影響身體健康。 (5)吃西瓜時,要把瓜洗乾淨,請爸爸媽媽切好西瓜,吃的時候不講話,以免瓜子嗆人,還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亂扔西瓜皮。 (6) 獨自在家時不要讓陌生人進來,不要告訴陌生人只有你一個人在家。 (7)出外與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電話110報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請幼兒看安全圖片,請幼兒在正確的圖片上貼上笑臉,錯的圖片貼上哭臉。

  五、延伸活動:

發給每個幼兒一本《暑假安全》手冊,要求家長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安排幼兒做手冊中的作業,並帶領幼兒去游泳、旅遊等,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與生活經驗。

教案課後反思13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學》教材“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從單元內容編排結構來看,本課內容具有總起作用,大致讓學生了解認識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體概況。教材中主要安排了兩個活動內容,第一、我們所看到過的地形,這一活動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回憶曾經去過或年到過的地形來相對應説出這一地形特點的地貌特徵,這一認識從實到形,是學生認識事物的一個轉變;第二、觀察地形圖,這一活動步驟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進一步觀察地形圖來了解我國地形結構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徵狀況。

學情分析

本課是本單元學習的基礎,將會引發學生討論和交流有關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變化的一些話題,為此在教學活動從交流學生帶來的照片、圖片或視頻看到的典型地形特點進行教學的,由於學生知識面相對較狹窄,對一些科學術語等都並不瞭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儘可能地從家鄉地形特點展開,同時也從認識家鄉地形開始,再進行拓展,以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能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峽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

過程與方法:

觀察描述常見地形的特點;

會看簡單的地形圖,能在地形圖上指認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脈、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對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興趣,能自覺關注和收集相關的信息。

教學重點: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點。

教學難點: 從地形圖中發現整個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佈和特點,知道並描述各種地形地貌的特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事先準備一些自己去過的地方的風景照片;每小組準備一份世界地形圖、中國地形圖;

教師演示: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圖片、課件;世界地形圖、中國地形圖、家鄉地形圖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教師先以課件展示自己(或朋友)到外地旅遊的照片。問學生是否看得出是什麼樣的地形,然後教師補充介紹它的地形及特點。

那你們都去過什麼地方旅遊嗎?能不能像老師剛才那樣,上來向同學們介紹你最喜歡的地方。説説去過的地方的地名,有什麼特點,知道是什麼地形嗎?

交流我們看過的地形及特點

1.先同學之間交流、展示。

然後請2~4名學生上來介紹,把他們親自去過的地方介紹給大家。在介紹的過程中,引導他們注意説清楚地形地貌的類型,能簡單描述其特點。

2.教師講解。

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補充介紹,在介紹時結合學生照片上的地形,並出示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圖片或課件,講解各種地形地貌的特點。

山地:地勢高而崎嶇,峯巒高聳。(課件舉例展示)

丘陵:海拔不高、山頂渾圓。(課件舉例展示)

平原:低平而寬廣。(課件舉例展示)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開闊或有丘陵起伏。(課件舉例展示)

盆地:周圍山地、高原環繞,中間地勢較低。(課件舉例展示)

……

3.瞭解家鄉的地形。

我們的家鄉是什麼地形,它有什麼特點,大家知道嗎?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教師出示家鄉地形的照片或課件進行介紹。並把地形及特點填寫在記錄的表格中,為下面學生的活動作示範。

4.交流、統計地形。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照片在組內交流,説出地形地貌的類型,簡單描述其特點。然後填寫書上的地形統計觀察圖,並進行統計——我們去過或看到過的地方有哪些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報告單 地 名 地 形 特 點 小組學生代表彙報。

小結:我們知道的地形有哪些。 過渡到下一個內容的學習:我國有哪些地形?整個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什麼樣的?

觀察地形圖

1.瞭解學生對地形圖已具備了哪些相關知識。 我們要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態,最便捷的方法是觀看地形圖或地形地球儀。出示地形地球儀,請學生上台觀察,説説自己發現了什麼,知道上面不同的顏色代表什麼嗎,其他同學補充。

2.小組觀察地形圖。 學生分小組觀察世界地形圖和中國地形圖,交流和記錄從地形圖中獲得的信息。

3.大組彙報。

4.歸納小結。

教師講解觀察地形圖的相關知識。(投影展示某地形圖) 地形圖是指用符號和顏色來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圖上都有比例尺和圖例。地形圖上常常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淺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別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終年積雪的山峯,往往都在6 000米以上。深淺不同的藍色表示各種深度的海洋。藍色的、封閉的圖形是湖泊,藍色的曲線表示河流。 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世界地形和中國地形的照片或課件。歸納整理中國和整個地球表面地形的特點,比如:中國著名的平原、高山、高原、盆地、丘陵地的大概位置。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分佈和比例,以及陸地上各種地形地貌的組成,等等。 交流有關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知識 1.教師啟發。 關於地球的表面,我們還知道什麼?鼓勵學生把知道的都説出來。如果學生説不上來,可以提出一些問題進行啟發,比如地球剛形成時,地球表面是什麼樣的,你們知道喜馬拉雅山還在長高嗎,等等。

2.教師小結。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會不會發生變化?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使它發生變化呢?我們將在下一節課中探究這個問題。

課外作業

1.收集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關資料。

2.收集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注意收集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資料。 板書設計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高原 峽谷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學生的科學概念和探究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如知道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的特點,能用一定的詞彙簡單描述常見地形的特點,會看簡單的地形圖,能在地形圖上指認如山脈、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海洋等地形,等等。

2、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態度。如是否主動、積極地收集相關資料,在小組活動中是否善於合作,在學習中是否積極動手動腦等等。

3、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充分利用小組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來進行。

教學反思

1.注重信息技術與科學學科的有機整合,讓信息技術服務於教學,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使他們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進行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

2.注重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展示他們充滿個性的學習成果。

3.讓整合在課外加以延伸,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為學生以後的學習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教案課後反思14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 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知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週週二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三月我們有什麼節日 (植樹節)

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栽花種草、植樹造林的習慣,為此,專門設立了這個節日——植樹節、

今天,我們學習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與植樹活動的詩歌。

出示課題:1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麼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首詩歌和以往的詩歌存在着不同點,它的意象比較明確,語言的跳躍性不大,沒有使用一些比較深奧的修辭手法,這就為理解帶來了方便。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同學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杴鎬 彩翼 荒山野嶺

裸露 咆哮 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杴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各寫了什麼意思?

全文可分幾局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交流:第一局部(第1節):寫"我們"踏着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局部(第2-7節):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境更美麗。

第二局部(第8節):寫"我們"有綠化祖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教學中應該抓住詩歌的對比因素,進行對比教學。詩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第九冊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的結構就是這樣)。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板書:

1、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第一局部(第1節)

第二局部(第2-7節) 首尾呼應

第三局部(第8節)

第二課時 第一週週三

[教學要求]

1、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知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一、複習

指名分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麼?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4)"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行詩句,你是怎麼理解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一片 。 “我們”的到來,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節?自身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局部。

(1)自山讀第2~7節,想一想:這局部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想象當時的局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示出同學們勞動的幹勁。

杴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着/棵棵樹苗。

“我們”“撒一路歡笑”“杴鎬丁丁當當,奏響了植樹歌謠”,表示春光的温暖、豐收的展望、勞動的快樂、綠色的喜悦!讓同學通過朗讀,通過字裏行間和這些植樹的小朋友們共享他們的快樂。

(3)解釋水土流失,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堅持水土的關係

(4)默讀第3-7節,考慮: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怎樣的變化?

交流 (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 動物有家園 環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麼?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於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定。)

詩歌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於理解詩歌的意思。在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應該抓住重點詞語(如“林濤”“煎熬”),意象(如“小鳥”、“松鼠”、“小兔”、“小猴”)展開想象,進行情境設置,使同學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麗的景色、小動物們快樂的生活,動物與自然、人與自然、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

(6)指導朗讀第3~7節: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局部

(1)齊讀。

(2)這節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示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示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後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 青山碧嶺 茂密 樹叢

搭窩築巢 陣陣林濤 碧波盪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儘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 林濤、動物的家

課後反思:

全詩就是先抓住植樹時所發出的聲響,來折射出勞動的場景,寫出人們歡快的心情,簡潔而傳神。然後抓住荒山的變化、小動物的高興,河水的變清等來寫,雖然只抓住了幾點變化,但卻生動地展現出了植樹給荒山野嶺所帶來的鉅變。

1.把主動權交換給同學,讓他們自身學,自身討論難字寫法,而且還分解寫字筆畫教學,收到良效。

2.引導同學體會對偶、擬人等於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感受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感受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定。

3.指導感情朗讀,表示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教案課後反思15

學習目標:

1、學會“乞、霄”2個生字,並書寫相關生字。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藴含着的民間傳説,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導語導入

1、第八組整組課文都是關於有關民間故事、神話傳説的,請大家讀121頁導語,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預設:*民間故事引發想象(師述神話傳説的由來)*本組課文都與神話傳説有關、可感受古人想象的豐富 *課文可閲讀相關書籍

是的,這些神話傳説流傳深遠,古人許多詩詞中都有描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此有關的29課,古詩兩首(師板書課題)

2、自由讀讀這兩首詩,注意讀正確每個字的字音。

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兩首古詩)一生讀第一首,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老師正音、指導讀好。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生齊讀古詩。

a、作者都是唐代)

b、都是關於神話傳説的(乞巧——牛郎織女、嫦娥——嫦娥奔月)

3、小結:是的,這兩首詩都和神話傳説有關,兩首詩的作者都是唐代。乞巧作者林傑,李商隱河南沁陽人。第一首主要描寫了古代的人們過乞巧節情景,第二首詩主要通過嫦娥奔月的古詩展開想像。

4、今天,我們先來重點學習第一首《乞巧》,板書課題,並指導“乞巧”二字的讀音、書寫。乞與氣區別提示巧的最後一筆,書空這兩個字。齊讀課題。

誰來説説題目《乞巧》的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資料袋、註釋讀好今宵、碧霄、渡河橋三個詞,我們把生詞再放回到詩文中來讀讀整首詩吧!

一、 初讀古詩、感知質疑

1、指名讀後,老師也想讀讀可以嗎?學生自由練讀,要求字正腔圓。

2、正音識字: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麼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

3、古詩詞都講究節奏韻律,因此讀詩詞僅僅做到字正腔圓還不夠,誰能讀出節奏來嗎?(指2名)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讀出了節奏,下一步就要讀出詩的韻味了,這需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下面就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學習古詩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開始吧!(學生討論)

5、時間到!誰來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那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1、“碧霄”是什麼樣的呢?2、詩句中的“乞巧”是什麼意思?3、不理解“穿盡紅絲幾萬條”)問的好!我們在讀書學習時,就應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二、 理解詩意、感悟詩境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神話傳説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前預習讀過這個故事嗎?

牛郎織女在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1(每年的七月初七)

2、出示一二行。(指1名讀1)宵什麼意思?(晚上)七夕今宵:七夕這天晚上。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抬頭仰望“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説浩瀚的天空。)

出示課件:夜空圖。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找到了嗎?(引導學生找,辨別方位)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

詩中哪句話提到了這個動人的傳説?1讀

善良的喜鵲、痴情的牛郎織女感動了我們,讀——

動人的故事、美麗的傳説牽動了每個人的心,讀——

我們仰望星空、想象着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激動和喜悦,讀——

此情此景,詩人林傑也忍不住吟誦着,讀——

3、多美的故事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麼呢?讀三、四行説。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瞭解多少啊?(自由回答)

出示資料: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

想看看雲錦圖嗎?(出示圖片)她們羨慕什麼呢?你們羨慕嗎?你們羨慕什麼啊?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出示乞巧節畫面

教師解説:其實古人在過乞巧節時,從七年級就開始購置奇巧物品了,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臨近七夕時,乞巧市上更是車馬難行,場面非常壯觀,觀其風情,絕不亞於我們最大的節日——春節。

(2)聯繫三四行詩想像:乞巧節這天又會是怎麼樣的景象呢?反饋

a、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裏,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説,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人多嗎?你怎麼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讀,説出這句話的意思。

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麼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裏,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

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三、 品讀成誦

1、我們被姑娘們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深深地感動了,誰想完整讀讀這首詩?那就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誦吧!

2、剛才我看見有的同學在讀的時候都已經閉上眼睛,彷彿沉醉在詩情畫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試着背吧!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這麼短的時間內,背誦的又快又準確!咱班的同學果然不簡單。)老師背、齊背。

四、 拓展延伸

1、我們吟誦古詩的聲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飛入了牛郎織女的耳朵裏,我彷彿聽見了織女在讚歎:人間的孩子真會學習呀!她送給我們一首《乞巧歌》想讀讀嗎?現在,乞巧的心意更誠了,內容也更豐富了,還可以乞富、乞子、乞健康、乞平安……同學們,你們還想為哪些人乞巧呢?乞取些什麼呢?(生自由説:為老人乞取健康;為老師乞取健康;為朋友乞取快樂;為外出的人乞取平安;為殘疾兒童乞取健康的身體;為災區兒童乞取美好的家園……)

2、請同學們坐端正,閉上眼睛,一起揹着古詩,在心裏靜靜地為親人、為同學、為老師、為朋友乞願吧!(生齊背)

3、看着同學們專注的樣子,我相信大家的美好願望,一定會實現,因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看來今天這節課,大家都得巧了。

五、 佈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乞巧

乞——氣

宵——霄 天上傳説 乞取智巧

渡——度 人間企盼 追求幸福

八、教學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課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説這一主題來安排,再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快樂中去,《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一首古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説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的是創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

1、借畫面互誦 。

《乞巧》這首詩有兩幅大的畫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才是主畫面,這在教材的底圖很清晰;二是人間乞巧的場面。在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學生根據詩句想象畫面,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

2、借吟誦互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吟誦是古詩教學很多老師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學時由學生背詩入課,教師吟詩入題。課中吟中誦,誦中説,説中解詩意、品詩味、入詩境。

3、擴展延伸,豐富積累。

豐富的想象是這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畫面,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作為古詩教學,尤其要注意以讀帶講、多讀多悟,這樣才能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標籤: 課後 教案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1op5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