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在教學反思中尋找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在教學反思中尋找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小班剛升入中班的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支配,無意識記憶佔優勢,因此,數學活動宜生活化、娛樂化,讓幼兒在日常生活、遊戲中有意無意地親近數學,愉快地步入數學世界。所以這次的數學活動,我主要是以遊戲的形式開展起來的,對於這羣幼兒來説,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幼兒興趣高漲,每個幼兒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本次活動我執教後,王老師提出整改,由郭偉華老師再次執教。在教案優化和實施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在教學反思中尋找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課前預設:尋根、把脈——遵循學科的特質。

心理學指出“兒童對數理邏輯知識的掌握,不是來自於*操作對象本身,而是來自於兒童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的協調。幼兒是通過與材料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的。遊戲正是幫助幼兒建構和積累數學經驗的良好途徑。”本次活動中通過創設情境“學做小工人”激發幼兒情趣,在玩中逐步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學習將相同數量的物體放在一起。

同時《綱要》指出:“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更關注的是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和態度,數學教育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從幼兒現實生活中去挖掘。”本次活動就是在情境中通過包裝餅乾、穿鏈子、串糖葫蘆,在這樣的生活情境輕鬆學習數學。我認為本次數學活動還是能夠遵循數學的學科特質的。

二、課後反思:微格、診斷——實施課堂的有效。

我園一直致力於研究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相關在本次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發現了以下方面的有效性不夠,需要在後期進行調整與改進。

  1、導入的有效性。

數學活動的一般模式是喚醒經驗——形成新經驗——運用新經驗。在活動的一開始進行集體活動:複習5以內的數量,讓幼兒説説1-5的數字的含義。在上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導入環節,沒有激發幼兒關於數量的經驗,反而是一開始就把孩子問悶了。孩子對於5以內數量的概括意義沒有了解,讓孩子們來説3可以表示什麼,4可以表示什麼,太難了。建議在活動中直接開門見山,提出要求:小朋友們,今天老師來當老闆,僱傭你們當工人,好不好?老闆今天要聘用三種工人,包裝餅乾的工人,串手鍊的工人,串糖葫蘆的工人。

  2、情境的有效性。

活動創設的情境,“小猴開超市”,但整個後續的活動已經脱離了這個情境,缺乏情境的有效性和連貫性。建議將情境直接設定為“學做小工人”,老師來當老闆,孩子們來當小工人,讓孩子們直接瞭解操作要求後嘗試自主操作。

  3、評價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因差異資源而精彩 ,在數學操作後的評價交流環節非常重要。在本次活動中雖然我有尋找差異資源的意識,但在差異資源的選擇上,我尋找的兩個樣本分別是:1個錯誤的和1個正確的,其中1個錯誤的是會數但取錯數量的幼兒。其實,在取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樣本:1、不清楚操作要求,隨便取物的樣本;2、清楚操作要求,但取物時沒有數清的;3、正確的,在這樣的三類樣本中通過差異資源的.呈現,讓幼兒逐步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同時,教師的評價話語體系要能夠追問出幼兒的思維軌跡,今天我在課堂中的提問是“你加工的是什麼食品?是幾個?”可以改成“這個工人是按要求工作的嗎?他串的糖葫蘆是可以用這個數字表示嗎?”這樣可以兼顧到下面在看這個操作的其他大部分幼兒。同時,教師的評價語要跟上,適當鼓勵幼兒。(錯的:產品不合格沒有關係,再去試一試;正確的:你真是個聰明、能幹的小工人!)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複雜綜合的工作,新的教育理念也向我們教師提出更高的設計要求,通過本次活動,做為青年教師的我還要不斷提高教學觀念和理論水平,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理論和實踐結合,設計更好的活動,適應新時期新型教師的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3k09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