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及有效性論文

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及有效性論文

摘要:對於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説,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實現教學的有效性,這有利於實現國中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着一些問題,教師和學生需要改掉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本文中,根據現實中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提出了幾點意見,然後針對這些問題,想出來具有有效性的教學建議。

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及有效性論文

關鍵詞:國中;數學;現狀;有效性;措施

正如梁啟超在《少年説》中提到的,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所以説青少年的價值,也就是受教育程度,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並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接受了全面的知識,促進了完善人格的發展,這對於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目前的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和缺陷,這些對於國中生學習的良性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所以教師一定要想出一定的教學方法改變這種現象,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一、國中數學課堂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國中生對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沒有興趣,缺乏學習的激情。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道理。但是在現實中卻沒有太多人真正地把它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教師不懂得如何去觀察學生的興趣,所以無法正確的運用它進行教學;二是教師也有惰性,不願去設計比較有趣的教學方式。也正是由於這些毫無樂趣的教學方式,國中生面對枯燥的數學更加煩躁。面對着教師毫無吸引力的教學活動,國中生缺乏學習數學的激情和興趣。這樣的學習狀態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容易開小差,降低教學效果,影響學習效率。

2.國中生對數學學科缺少興趣,缺少學習的動力。國中生是國小生剛剛升學上來的,所以在性格方面還會帶着許多國小生時的特點,比如喜歡動,討厭枯燥的數學等。因為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單調的學科,內容比較抽象,給學生的感覺就是距離生活很遠,所以國中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存在着一定的牴觸情緒,這也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缺少了一定的興趣。學生沒有發現數學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特點,學習起來就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就會導致國中生越來越討厭數學,偏科的現象就會更加嚴重,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3.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逐漸偏離了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所要關注的內容,以此作為教學效果的標準,即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自從倡導素質教育以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出現了慢慢偏離素質教育的現象,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個尺度並沒有把握得很好,因為在不自覺的過程中,教師就會遺漏很多的知識。比如國中應該講過的知識,在高中的課堂上,教師提問時,有很多的學生不知道。這就説明因為素質教育政策的出現,導致許多的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的時候,刪減知識的尺度並沒有真正地把握好,這要求教師要認真地參考教學目標,不要在教學過程中遺漏重要的知識點。

二、良好的課堂環境能夠產生的效果,實現國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促進學生的想象力的發展,改變學習態度。因為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的特點,所以學習數學就要具有想象力,當然這對於想象力開發不夠的國中生來説,這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學習數學,它可以幫助學生促進想象力的發展,促進國中生想象力的開發。所以教師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帶領之下,學生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換成具有一定形態的實物,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國中生髮現學習數學的樂趣,改變以往對數學牴觸的情緒,主動地去學習和研究數學知識。

2.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因為一場良性的課堂教學活動,一定是由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良好的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於促進師生關係的改善。有人説,喜歡一座城市,是因為這座城市裏有喜歡的人。同樣的,如果學生討厭一個教師,那麼學生也會討厭這個教師所教的學科,所以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狀態,這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良性的互動和交流,這樣才會使得彼此更加了解彼此的性格,這樣也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所以説,教師所開展的良好的教學活動,能夠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有了更多的互動和交流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合作,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一視同仁的態度,使得學生更加喜歡教師,更加願意和教師進行交流,同樣的學生也會更加喜歡教師所傳授的科目。

三、改善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以人為本”是目前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方向,樹立“以人為本”的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首先,教師要持有和學生平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創新思考,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其次,就是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改變自身的身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也就是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正確的行動,實現師生的合理分工。例如,對於有的學生來説,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是比較難的一部分,在學習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一起討論,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誰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一些看法,就可以到講台上進行分析,然後和同學們共同討論這些知識點的特點,瞭解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關鍵條件,關鍵數據或者是求解的關鍵問題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將問題提出來,然後教給學生去解決,無疑就是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體會主體地位的機會。

2.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態度和能力。在國中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以往的`現象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不知道老師提問的關於新知識的答案,這是由於學生在課下沒有進行預習的表現,所以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預習和複習是有必要的。因為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前瞭解新知識的內容,讓學生知道什麼地方是容易懂的,什麼地方還是不懂的,需要上課的時候認真的聽講,這樣有針對性的聽講,就避免了教師在講難點或者重點的時候,正巧碰上學生走神,沒有聽到教師所講的內容,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複習呢,就會有助於學生髮現新的知識,更加領悟知識的內涵,畢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有道理的,為了能夠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在即將學習新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找出自己認為是重要的知識點和不懂的問題,為了能夠避免學生不認真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拿出幾分鐘,隨便的點出幾個學生,要求他們對自己所找出的知識點和問題進行闡述和解釋,對於不認真的學生教師就要進行一定的懲罰,懲罰他們對知識點進行抄寫,這樣既可以達到懲罰學生的目的,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比如,在將要學習有理數的時候,教師在課上要求學生説出關於有理數的定義、特點,還有分類等等,以此來檢查課下學生是否真的去預習課本了。

3.利用比賽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競技精神。無論是國小生,還是國中生,還是更高級的學生,都存在着好勝之心,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能夠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競技精神,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對於活潑好動,容易叛逆的國中生來説,教師一定要合理的利用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利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改變他們以往對數學厭煩的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研究數學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雷麗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0.18:6-11

[2]賈琳紅.新課程目標下研究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D].河北師範大學.2014

[3]郭長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D].河北師範大學.201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l5k6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