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1

本節課,我緊密聯繫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準確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不斷設置合理的認知衝突,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猜想、驗證,初步體現了“創設情境——大膽猜想——合作探索——反思歸納”的探索性教學模式,從而充分地體現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力求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培養“做數學”的能力。教學後留給我很深的思考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給了本節課創新的舞台,雖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精彩的思維,但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分工合作的過程顯然對他們更適合。有些問題雖然可以獨立思考加以解決,但在時間和精力上是不允許的。把不同的思維加以整合,並不斷的加以補充、完善,這對每個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訓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課堂上的許多發言就是如此,有時候一個人説的並不完整,但經過補充,修改後就大不一樣了,系統而完整,並且富有創造性,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於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成長也是必要的,有利的。在學習中,他們必須學會合理分工、與人交流,傾聽發言等等,這些正是老師希望他們學習和掌握的,可以看到:許多平時並不合羣的學生在交流中也很活躍,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知道,這時候他們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小組中的一員,他們會積極的為了整個小組的榮譽而團結在一起,而在獲得肯定和表揚後那種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那樣的珍貴,學生會因此激發起更大的學習興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學習中去。這樣的教學效果正是我們每個教師所追求的。

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學生人人是可造之材,只要引導正確,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價值,這節課上很多方法是那些中差生提供的,他們雖然在計算、表達、理解上有一定的問題,但他們生活經驗並不缺少,聯繫生活中的事例,想出巧妙的方法他們一樣出色,教師在此時趁熱打鐵的教育將是的契機了。

當然,本節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收穫,還有關於教學不足的思考,比如課堂紀律和學生活動,小組交流和獨立思考,全部參與和個體培養等等的關係處理,都給我提出了課題,為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揚長避短,日趨進步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研究素材。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圓周長。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花壇圖。

問:你能量出花壇外沿的長度嗎?

2、出示大樹圖。

問:你有辦法量出大樹幹一圈的長度嗎?

3、出示飛機圖。

問:這個圓的周長如何測量呢?

  二、圓周長的公式推導。

1、探索學習。

(1)你可以用什麼辦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各抒己見,分別討論説出自己的方法:

A、“滾動”——把實物圓沿直尺滾動一週;

B、“纏繞”——用綢帶纏繞實物圓一週並打開;

C、“摺疊”——把圓形紙片對摺幾次,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測量出圓的周長,但是有侷限性。今天我們來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普遍規律。

2、動手實踐。

(1)4人小組,分別測量學具圓,報出自己量得的直徑,周長,並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2)引生看錶,問你們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麼關係?

(3)你有辦法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嗎?

(4)閲讀課本P63,介紹圓周率,及介紹祖沖之。

3、解決新問題。

(1)教學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小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m,繞花壇一週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第一個問題:已知d=20米求:C=?

根據C=πd

20×3.14=62.8(m)

第二個問題:已知:小自行車d=50cm

先求小自行車C=?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繞花壇一週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長是62.8米。繞花壇一週車輪大約轉動40周。

  三、鞏固練習。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題的周長。

練習十五的第1題

  四、作業。

練習十五的第5、8題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3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計算。

成功之處

1、充分理解周長的概念,加強對意義的理解。學生以前學過周長的概念,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長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在此基礎上,理解“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在教學中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圖形的周長,然後引出主題圖,通過實際場景豐富學生已有經驗,逐漸內化為學生對周長的意義的理解,明確周長就是一條線,但是這條線是由曲線構成的圖形。

2、加強動手操作,探索發現規律。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繞繩法、滾動法和摺疊法得出直徑2釐米、3釐米、4釐米、5釐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總是3倍多一些,從而使學生明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倍,由此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不足之處

由於學生在課前預習了這部分內容,導致有一個組沒有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的結果都是3.14倍,看來學生對於操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注重了結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規律的呈現。

再教設計

在教學完圓的周長時,要讓學生注意區別圓周長的一半和半圓周長,要注意呈現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係即當圓的直徑或半徑擴大2倍、3倍,圓的周長擴大幾倍的練習拓展,並藉此聯繫正方體的稜長之和、表面積和體積中,當稜長擴大2倍、3倍,正方體的稜長之和、表面積和體積擴大幾倍的練習拓展,以此來增加彼此之間的聯繫。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11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2、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情感,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數學教案—圓的周長。

教學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剪刀、繩子、圓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

1、創設情境:(課件出示動畫故事:小白兔和蘭精靈進行跑步鍛鍊,爭論誰最先到達原來的起點。(正方形和圓形跑道,正方形邊長20米,圓形直徑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討論:小白兔和蘭精靈到底誰最先跑回原來的出發點?

揭示課題。(板書:圓的周長)

二、探究

1、觀察:看屏幕上的圓,説一説什麼叫圓的周長?

2、摸一摸:拿出一個圓形紙片,指出:拿的這個周長是指哪一部分長?

3、比一比:拿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哪個圓的周長長一些?

4、量一量:(分小組合作)

學生用剪刀、直尺和繩子測量出手中圓形紙片的周長。

5、信息反饋:①小組彙報所測量的圓的周長是多少?

板書:周長

○12cm多一些

○31cm多一些○47cm多一些

②生説一説是怎樣測出圓的周長的?(繩測法、滾動法)

③(課件演示)繩測法和滾動法的操作過程;

④討論:能用這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教師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繩子在空中掄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長呢?

6、①猜一猜:圓的周長和圓的什麼有關係?

②(課件演示)三個直徑不同的圓,分別滾動一週,得到三條線段的長分別是三個圓的周長。發現了什麼?説明了什麼?(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有關係)

7、①再猜一猜,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有什麼樣的關係?

②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測量、計算、討論圓和直徑的關係。

③小組彙報測量結果。

板書:周長直徑

○12cm多一些4cm

○31cm多一些10cm○47cm多一些15cm

結論: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④課件出示:驗證學生髮現的規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結:無論圓的大小、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

6、介紹圓周率,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①教師引出“圓周率”,介紹用字母“∏”來表示,並介紹讀法。

②出示祖沖之畫像,配音介紹祖沖之及圓周率知識(∏≈3.14)

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7、討論:如果知道了一個圓的直徑或半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讓學生把測量的三個圓用公式計算出三個圓的周長來。

2、讓學生把老師在空中用繩子甩一圈的圓的周長計算出來。

(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半徑)

3、搶答:①D=1分米,C=?

②r=1釐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計算。

5、裁定原來蘭精靈和小白兔的爭論。誰先到達起點?知道是為什麼了嗎?(課件演示跑的過程)

  四、評議

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有何感受?

2、本節課學習主要採用了什麼方法?

3、本節課學習後對你生活有什麼幫助?

4、在學習中你認為自己表現如何?誰表現?為什麼?你準備在以後學習中怎樣做?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5

  1、數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繫

本課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從學生熟知的身邊圓形物體入手,讓學生指出看到的圓形並摸一摸圓的周長指的是哪裏。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2、讓學生大膽實踐,重視了學生的測量方法的培養。

聽不如看,看不如做。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動手做數學也是這個道理。於是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想出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選擇測量圓的周長的辦法,在圓的周長測量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測量技能和思維的靈活性。

  3、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協調能力。

在測量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長度及計算不同的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都有什麼特點時,學生產生了需要合作的需要,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體驗了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實踐及合作能力。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6

圓這部分內容我覺得是國小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的一個基礎。尤其是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的區分。所以在學習圓的周長的時候,我用的時間比較多,在教學圓的周長的公式推導的時候,我讓學生帶了硬幣、光盤、圓片、圓形的瓶蓋以及其它圓形的物體,便於研究圓的周長。還讓學生帶了線、直尺等研究工具。讓學生親自感受了周長的測量過程,

一是體會滾動法測量圓的周長,一是繩測法測量圓的周長,這樣圓的周長的問題解決了。通過操作學生體會圓的周長,這樣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知道題意是有關周長的問題了。還有一個難點是直徑的測量,圓片的直徑測量比較好測量,但是圓形物體的直徑的測量對一些同學來説,應該還是有難點的。所以我提問直徑的測量方法,也是為了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為了計算的相對比較準確做準備。這樣周長和直徑的比值總是3多一些,如我預想的一樣,學生測的相對比準確,3多一些的答案比價多,幾乎沒有出現2多一點或4多的。

同時,也給孩子一種研究的精神,細心準確是實驗的最根本的要素。進一步引入圓周率的概念。很輕鬆地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樣學生很輕鬆地突破了難點,圓周率其實和圓的大小沒有關係,它是一個固定的數。因為我們在測量的時候用的是大小不同的圓或圓形物體推導出來的。並且和很輕鬆地理解圓的周長的具體含義,以及通過滾動法和繩測法理解了圓的周長的應用,一舉兩得。圓的周長公式也會掌握的比較牢固。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7

圓的周長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部分是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理解圓周率的意義。課前我佈置讓學生每人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硬紙片和一條細繩及直尺。

我利用提問:“知道哪些關於圓的知識呢?”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機會,首先通過觸摸圓周長,使學生建立充分的親身體驗,接着通過對圓周長概念的個性化描述,引導學生嘗試具體表象向抽象提煉之間的轉軌。儘管學生在這裏的表達顯得膚淺,但正是這些富有個性的思想,恰恰顯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效的觸摸體驗,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圓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圓周長計算這一環節:一方面,通過小組合作式的測量活動,使學生自主創造出“測繩”和“滾動”兩種測量圓周長的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另一方面,通過對兩種測量方法的反思及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測繩”和“滾動”這兩種方法的侷限性,引導學生探索“計算公式”的心情,為繼續研究圓周長的計算作好了鋪墊。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什麼有關?是直徑的多少倍?進一步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X,然後讓學生利用準備的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學性。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學生把自己測量的數據填在課前研究的設計的表格中,計算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時候讓學生組與組交流成果,發現了規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本課的難點。在此基礎上,通過電腦展示,驗證所有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從而引出圓周率,學生有了這一發現,建立了新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學生體驗到了新知的價值。

當然,本節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收穫,還有關於教學不足的思考,比如學生活動,小組交流和獨立思考,全部參與和個體培養等等的關係處理,這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課堂上,生動有趣的探索內容,可以給予學生愉悦的人文體驗;開放寬鬆的課堂環境,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處的鼓舞激勵,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人文尊嚴;各抒己見的思想交鋒,可以培養學生民主的人文作風;標準嚴密的知識表達,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人文精神;課堂生活的親生經歷,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人文道德。“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圓的知識呢?”“究竟什麼是圓的周長呢?誰能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請你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呢?”“究竟圓周長與直徑存在着怎樣的關係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要求圓周長,只要知道什麼就可以了?請舉例證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過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實體現。

整節課下來,學生學習效果較好,我想,這得益於事先讓學生準備的教具比較充分,得益於學生的動手操作,也得益於提出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這節課後,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學生為主體實質就是激發和喚醒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思考。只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他們也能像科學家那樣發現規律、總結經驗、得出結論。

《圓的周長》課後反思8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周長的概念和圓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自學自知圓周率,從而總結探究出求圓的周長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探索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公式,能運用圓周長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結合圓周率的教學,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推導圓的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圓的.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探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尺、塑膠板上剪下的直徑大小不一的圓、實驗報告單、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衝突,激發學習願望。

1、談話:同學們,知道大家都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片,今天,老師把它倆帶到了我們的課堂。聽:(課件播放故事: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裏,喜羊羊和灰太狼舉行跑步比賽,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線跑,灰太狼沿圓形路線跑,一圈過後,它們又同時回到了起點。此時,它倆正為誰走的路程長而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認為呢?)(學生進行猜測)

2、要想確定它倆究竟誰跑的路程長,可怎麼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圓形的周長,再進行比較。)

3、指名一生説説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生:邊長×4=周長)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二、經歷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現。

(一)認識圓周長的含義並初步感知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

1、談話:那什麼是圓的周長呢?(課件出示3個車輪)

2、師:上面的3個數據是表示什麼的?(生:圓的直徑)“英寸”是什麼意思?(學生看書回答)

3、將3個車輪各滾動一圈,猜一猜,誰滾動的路程最長?從中你們有什麼發現?(生:車輪滾動一週的長度是車輪的周長;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直徑越短,周長越短)

(二)交流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1、學生拿出課前剪的圓,互相指一指它們的周長。

2、用什麼辦法測量它們的周長?(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測量周長的方法

①滾動法。明確注意點:做好記號,從零刻度開始滾,滾動到這個記號再次指向這裏,圓滾動一週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②繞圈法。明確:線貼緊圓周,把多餘的部分剪掉,把線拉直,這兩點之間線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③用軟尺測量。明確:用軟尺上有釐米刻度的一面測量。從零刻度開始量,繞圓周一圈,然後看看對齊哪個刻度。

4、小結: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將一條彎曲的線變成一條直的線)這就是數學上所講的“化曲為直”的方法。

5、(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問:它的周長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嗎?(生:不能,很不方便)問:那怎麼辦?引發學生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

(三)認識圓周率。

1、談話:接下來同學們分4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出身邊這些圓的周長與直徑,完成表格。(學生分組活動,完成書上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2、各小組組長彙報測量結果。(學生説結果,教師在課件上完善)

3、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説説又發現了什麼?(學生小組交流後彙報: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課件出示)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及“周三徑一”的意思。(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倍)

5、介紹祖沖之在求圓周率中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想象祖沖之探索圓周率的過程,體驗科學發現的艱辛、不易。(課件播放資料,學生自學)

6、學生説説從資料的介紹中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

7、師小結:祖沖之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與自豪,正因為他傑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就被命名為祖沖之山,宇宙中第1888號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學們以後也能像他那樣刻苦鑽研,將來也做一個不平凡的人。

(四)推導公式

1、當學生弄清了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後,讓學生説説圓的周長怎麼計算?(生: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2、談話:如果圓的周長用大寫字母C表示,那麼這個公式用字母怎麼表示?

3、談話:還可已知什麼條件求周長?(生:半徑)為什麼?(生:在同一個圓中,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那這個公式還可怎麼變換?

4、齊讀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應用能力,總結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第1題)學生口答兩個圓的周長。

2、計算例4中三個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大約各是多少英寸?(課件出示3個車輪)通過計算,比一比誰的周長最長?這再一次説明了什麼?(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3、(課件出示一個X池)一個圓形X池的周長是12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投影儀展示答案)

4、(課件出示摩天輪圖)它的半徑是10米,坐着它轉動一週,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後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學習收穫,課後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研究圓的周長,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全班交流)

2、談話:現在如果老師問喜羊羊和灰太狼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同學們可怎麼做?(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有沒有其它方法?(學生可通過計算解決,也可直接觀察兩個圖比較)

3、師:種。種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來確定誰走的路程長,所以當喜羊羊得知這一結果後,直喊比賽不公平,於是老村長為它們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新的賽跑路線:問: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這樣的路線賽跑,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呢?(學生課後思考,下節課交流。)

  教學反思:

一、“情境”與“知識”兩條主線相互交融。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抓住“情境”與“知識”這兩條主線。在教學情境上,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也有一定的瞭解,以此為學習的背景,作為學習圓周長的切入點,使“情境主線”與本節課的“知識主線”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和開放的操作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操作活動有目的、有思考、有選擇、有創造,使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過程中增長智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數學閲讀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厚實的文化。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適當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認識,能夠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對後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向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的有關認識。這裏的介紹從《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祖沖之的“算籌”到圓周率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圓周率,使學生對圓周率的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智慧,體會數學知識與人類生活經驗和實際需要的密切關係。

標籤: 課後 周長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e4n4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