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經典】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經典】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1

今天聆聽了鄭老師執教的三年級課文《大自然的聲音》,我感觸頗深。這是一篇充滿韻律的寫景散文。老師能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鄭老師的教學設計嚴謹,素材豐富,準備充足,過渡自然。縱觀整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一、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小班化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是常用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核心,真正做學習的主人。鄭老師在教學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聲音,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然後又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瞭解從小溪到大海的聲音的變化,讓學生從聲音的變化中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發了學生興趣。在講解除了課文中出現的小歌手之外,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歌手時,鄭老師找同學來演一演,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都紛紛舉手,表演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同學也一連表演了幾次,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像這樣的課堂,學生在盡情遊戲,主動參與到其中,遇到問題再也不會去逃避,而是想盡辦法去解決,這樣好玩的課堂,怎麼會學不會呢?這樣的小班教學與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學相比:在同樣的教學時間裏,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與直接指導在時間上有了保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的頻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師生之間的近距離交流:

鄭老師利用師生的近距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對自己的關注。比如在小組合作時,鄭老師走到學生中間一起參與,並適時加以指導。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2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吳老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巧妙的利用網絡資源,並且注意象聲詞的學習。

大自然是美麗的、奇妙的,親近自然是幼兒樂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聲音,在本節活動中,她選擇了幼兒熟悉的鳥叫聲、流水聲、風聲、雷聲、雨聲作為探究的對象,讓學生靜下心來去傾聽。

二、品讀語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學中讓孩子們理性地去分析“什麼聲音美妙,怎樣美妙?”一句一句拆開來,揉碎來,那種美妙還能降臨孩子心間嗎?一句一句單獨來看,也能感受到聲音的妙處,但是惟有把聲音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感受同樣是風,同樣是水,聲音卻是那麼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每一片葉子不同的聲音,微風的輕柔,狂風的雄壯……把這些放在一起來用心傾聽,細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會直擊心房,讓人流連,讓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聯繫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三、重視學生對文章結構的認識。

另外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她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總起段。學習完課文後,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體地寫了大自然的聲音?學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體地寫了風、水、動物的聲音。學生很快就發現了第一自然段。啟發學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麼關係?。

吳老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從閲讀的角度講,語文課不同於一般性的文藝欣賞,只需體驗情感,發展情感。語文的目的,不僅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要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學了課文能得到某種啟迪,使人越學越聰慧,越來越變得眼亮,這樣的語文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了求知的願望,對學生內心世界觸動也很深。《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7

這次的領導示範課是由張月主任精心設計的《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是長春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習作,本次習作是回憶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經聽到的各種聲音,展開自己的想象與聯想,寫一篇習作。結合教材內容,依據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確立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抓住特點,充分運用想象與聯想採取多種表達方法描寫所觀察到的景物是習作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能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張月老師從五方面進行習作指導教學。

1、投入熱情,感知自然之美。通過播放大自然中美妙的音樂,讓學生聆聽自然的聲音,使其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2、拓展學生的空間,從森林中走出,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這些聲音又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呢?拓寬學生的視野,區別噪音與美妙的區別,情感上教育學生減少噪音,從我做起,進行思想教育。

3、在遊戲中感受聲音的特點。通過兩組的遊戲,一組做動作猜詞,一組是通過模仿聲音猜詞。在規定的時間內誰多就會取得勝利,這一遊戲的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懂得聲音是最直接的表達,通過聲音的模仿能夠形象的表達出事物的特點。

4、在寫法上給予引導,欣賞給出好的片段,讓學生感知如何才能寫好文章,應運用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去表達,怎樣才能表達具體,寫出有聲有色的文章。

5、欣賞視頻,醖釀寫作。對比中形成鮮明的畫面第一組只出示美好的畫面第二組在美好的畫面上加入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聲音的美妙,觸動學生內心的寫作慾望。邊看邊創作。最後範讀學生作品,張月主任進行精心點評,鼓勵性的語言更加激發孩子們的創造熱情!同時教育學生注意擬聲詞的使用,比喻、擬人等修飾手法的運用,把文章寫得生動。讓學生通過細緻觀察、體驗、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3

《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教完後,體會有三:

1、朗讀課堂上學生朗讀課文常常“不打心裏過”,這樣的朗讀不僅使閲讀流於形式,而且會削弱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時教師不妨變換一下方法,由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而讓學生閉眼傾聽,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聆聽教師朗讀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課文的意境,這樣有益於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個性化課標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應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外,還應該尊重和鼓勵學生有個性化的想法和體驗。有學生提到大自然中有蚊子嗡嗡嗡的'聲音,對於這樣的回答,老師的反應大概一般是不滿意的,而我在教學中,非但沒有否定學生的回答,反而鼓勵學生有獨到見解,並且指出大自然中並不都是美妙的聲音,同時也有不悦耳的聲音,鼓勵學生説真話,説實話,並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以童心看世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引導學生聯想與延伸,如果僅僅停留於讓學生聆聽教師朗讀和複述課文中提到的聲音,那麼這堂課算不上成功。成功的課堂應該對課本進行超越與昇華。在課堂中,我以課本為出發點,並且跳出了課本的限制,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讓學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聲:雷公公、冰雹、大公雞、小青蛙……這些都是課本中所沒有提到的。這樣一來,學生既拓展了學習空間,又可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可謂一舉而多得。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4

本文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聯想,富有韻味的語言,將大自然的事物比作音樂家,把它們發出的聲音描繪成各種生動的樂曲,體現大自然的美麗。

課文圍繞第一自然段展開,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從風、水、動物3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聲音的豐富美妙。課文結構嚴謹,有助於進一步鞏固第六單元的學習重點“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這節課的設計關注描寫聲音的詞語,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生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課後第三題,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語,聯繫生活經驗想象聲音,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在教學的第二自然段滲透方法,進行必要的指導。結合描寫風聲的詞語“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的聲音”,讓學生説説“你在哪裏聽到過這樣的風聲,這樣的風聲帶給你怎麼樣的感受”。學生説完後,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象,比如:“聽,風在對誰説話?説了些什麼?”可以讓學生帶着想象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我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描寫聲音的詞語,使大自然的聲音變得形象可感,既貼切地表現了不同風聲的特點,又讓風聲有了感情和個性。體會了描寫風聲的詞語後,我小結學法:先聯繫生活經驗,想象這些詞語所描述的場景,體會這些場景的特點,再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然後讓學生運用上述的方法,自主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小組合作交流對生動語言的體會,我相機進行指導。

這篇課文中的擬聲詞也是本次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關注擬聲詞,體會生動形象的風聲、水聲、動物聲。並且鼓勵學生説出更多的擬聲詞。

總結了這篇課文的.三個要點:關鍵句,聯繫生活想象,擬聲詞。引導學生根據這三個要點進行小練筆。然後讓學生上台展示,學生進行評價。

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但是在小練筆的交流環節,學生的小練筆內容較為單一,應該打開學生的思路,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寫出更為精彩的內容。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也應該豐富多彩,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去。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5

《大自然的聲音》是部編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課文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聯想,富有韻味的語言,將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樂家,把它們發出的聲音描繪成各種美妙生動的樂曲,體現了大自然的美麗。課文圍繞“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展開,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從風、水和動物3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聲音的豐富美妙。

本文是篇結構清晰、富有童趣的課文。在教學時,我力求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讓孩子們自己去聽、去尋找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並在受到聽覺衝擊的同時,開口模仿,潛移默化中積累大量的擬聲詞。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語調去朗讀文本,在親身感悟和鮮明的對比中明白大自然的美妙神奇,產生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以下是我上了這節課後的一些想法,現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導入新課時,我通過與學生的談話“生活中,你都收到過哪些禮物?”引出:“聲音也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禮物”,從而把第七單元的單元主題“大自然的禮物”與本文巧妙地結合起來,緊接着又通過大量相關音頻和圖片,拉近大自然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環節,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藉助拼音認讀生字,讀通句子。然後通過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認讀等方法解決生字讀音,緊接着又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識字方法的同時學習了“呢”這個多音字。最後又通過解釋“呢喃”這個詞語告訴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瞭解它們的意思,這個環節不僅解釋了字詞的意思,重點是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然後又通過一組音頻,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擬聲詞以及擬聲詞的一些常見的.構詞方式,同時又積累了大量的擬聲詞,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

3.整體感知,理清文脈這個環節,我藉助課後第二題,讓學生迅速找出“大自然的聲音來自哪些音樂家”,從而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並藉助關鍵語句理解整段話的意思,讓學生理清本文的結構是“總——分”結構,並通過和前面所學的課文《秋天的雨》對比閲讀,讓學生髮現這些文章結構上的相似性,很好地進行了文章結構的拓展。

4.入境想象,感受風聲這個環節,是本課時的重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覆朗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劃出關鍵詞,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句子。接着又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新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體驗、品味。因此根據課程標準,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旨在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讓學生的想象在美讀中飛揚。如:我在講到“狂風”和“微風”時,我先借助音頻讓學生猜猜哪個是微風的聲音,哪個是狂風的聲音?聽到微風和狂風的不同聲音你想象到了哪些畫面?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微風和狂風的?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利用這一連串的問題將內容和感受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個性化朗讀、男女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微風拂過”時的輕柔,“狂風吹起"時的雄偉,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到風聲的美妙。最後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試着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背誦,效果很好。

5.寫字環節,由於本節課時間有限,我只指導書寫了兩個字,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觀察每個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里的佔位,然後範寫,接着讓學生練寫,最後展示學生書寫情況,提醒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

二、不足之處:

1.課文語言生動優美,寫出了大自然中許多美妙的聲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寫了風的聲音,作者先寫了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然後分寫“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這句話中用了四個“不一樣”,寫出了聲音的不同。在指導朗讀時,缺乏指導,缺乏方法。應該引導學生抓住四個“不一樣”,讀出語調語氣的起伏變化。

2.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3.教育機智還需進一步鍛鍊,讓課堂變得更加流暢自然。

三.改進措施

上完課,我覺得在今後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改進措施:

加強擬聲詞、描寫聲音的短語的積累。這篇課文表示聲音的詞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寫聲音的詞語,也有“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的聲音”等形式的短語。

結合本單元的單元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摘抄喜歡的詞、句段,把它們進行歸類,然後用這些詞語寫一段話,學以致用,這樣不僅讓學生領略了語言文字的生動,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訓練,落實了單元目標。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6

這次的領導示範課是由張月主任精心設計的《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是長春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習作,本次習作是回憶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經聽到的各種聲音,展開自己的想象與聯想,寫一篇習作。結合教材內容,依據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確立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抓住特點,充分運用想象與聯想採取多種表達方法描寫所觀察到的景物是習作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能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張月老師從五方面進行習作指導教學。

1、投入熱情,感知自然之美。通過播放大自然中美妙的音樂,讓學生聆聽自然的聲音,使其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2、拓展學生的空間,從森林中走出,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這些聲音又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呢?拓寬學生的視野,區別噪音與美妙的區別,情感上教育學生減少噪音,從我做起,進行思想教育。

3、在遊戲中感受聲音的特點。通過兩組的遊戲,一組做動作猜詞,一組是通過模仿聲音猜詞。在規定的時間內誰多就會取得勝利,這一遊戲的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懂得聲音是最直接的表達,通過聲音的模仿能夠形象的表達出事物的特點。

4、在寫法上給予引導,欣賞給出好的片段,讓學生感知如何才能寫好文章,應運用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去表達,怎樣才能表達具體,寫出有聲有色的文章。

5、欣賞視頻,醖釀寫作。對比中形成鮮明的畫面第一組只出示美好的畫面第二組在美好的畫面上加入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聲音的美妙,觸動學生內心的寫作慾望。邊看邊創作。最後範讀學生作品,張月主任進行精心點評,鼓勵性的語言更加激發孩子們的創造熱情!同時教育學生注意擬聲詞的使用,比喻、擬人等修飾手法的運用,把文章寫得生動。讓學生通過細緻觀察、體驗、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6

綠樹陰濃夏日長,優質課大賽火如潮,水晶簾動微風起,參賽人員身影忙。終於在5月31日下午遠赴安陽抽取了參賽課題,在課題一確定的路上同行的人就忙着用手機搜索着有關自己課題的一切,經過幾天的醖釀後,我敲定了自己的教學內容。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散文,共四個自然段,通過對大自然聲音的細膩描摹,展現了大自然豐富多彩的美。文章整體結構清晰,先總後分;段落結構富有特色,總寫只有一句話,開門見山,簡潔明瞭;分寫各段,先總後分,先概括後具體,結構化思維十分明顯。所以我就把認讀、理解字詞和第二自然段做為我上課的重、難點。

在本節課上我把讀放在首位,無論是字詞還是段落,我都採用多讀、多説,在讀、説的基礎上的進行詞語練習和課文內容理解。

首先在生字詞的認識上我重點抓住了擬聲詞進行訓練。如“淙淙”“潺潺”“嘩嘩”三個詞語通過讀、想、説、練來理解、運用詞語。在讀準確的基礎上,閉上眼睛想象小溪的涓涓細流,河水靜靜的流淌,大海拍打着海岸嘩嘩向前的畫面,再通過畫面感受三個詞語的區別,並且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擬聲詞。對“呢喃細語、洶湧澎湃、波瀾壯闊”三個詞語我先從字形上分析:口字旁的字和三點水的字都跟什麼有關係,再通過直觀的畫面理解詞語。引導學生學會邊讀邊想像的方法理解詞語。

其次第二自然段圍繞“水,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分別從樹葉、微風和狂風進行了分述。新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為了更好的理解課文,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練習朗讀,學生自由讀、男女生分讀、老師領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習微風部分,我讓孩子們用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讀微風,在讀中體會微風的輕、柔的特點,引導學生用充滿力量的聲音讀狂風,並讓學生説出自己先喜歡什麼風的理由,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説中體會,重點也就不攻自破。在學習“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我給學生出示

當它翻動柳葉,柳葉便會甩起它的長辮子,唱出———。

當它翻動楓葉,楓葉便會——,唱出————。

當它翻動——葉,———葉便會——,唱出————。

有的孩子會説:“當它翻動梧桐樹葉,梧桐樹葉便會拍起她的手掌唱出為大家鼓掌的樂曲。”在這樣反覆練習下,練習讀熟練,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雖然有很多孩子還不能馬上掌握,但是我相信孩子們已經讀的很熟練了。

這節課最不成功的地方是最後的小練筆,我讓孩子們用總——分結構説幾句話,可是大部分學生寫的東西都差不多呢,選取了相同的事物,用了相似的修辭。課堂是生成的東西感到不是很有新意,不能給人心靈的觸動。可見這是我備課備的不到位,所謂的“備學生”可能就是這樣吧。

一節課下來,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太多,我覺得無論是教語文還是學語文都要好好下功夫研究,要想真正的上一節好課,不是看你的環節有多齊全,而是要看你教會學生什麼。俗話説:“左手教,右手學”,所以,靜下心來思考,謙虛方以前行。今天的課雖然不是很成功,可是我將在實踐中繼續求索。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7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散文,文章語言優美,結構清晰。結合本單元的單元主題: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整合本冊書的教學重點及學生實際,緊緊跟隨統編教材的新理念。本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於“讀與説”“説與寫”的結合,力求真正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

一、設計亮點:

環節一:聽音樂導入課題。

聽大自然中鳥叫、蛙鳴、流水等等的聲音,訓練孩子專注力與傾聽能力的同時,更為本節課孩子感受大自然美妙的聲音埋下伏筆。

環節二: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風聲音的美妙。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同時感受風聲音的美妙,邊讀邊畫,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好詞好句。

學生邊分享風聲音美妙的句子,邊想象畫面。對比讀出微風的婉轉悠揚和狂風的高亢激昂。進一步體會風聲旋律起伏變化的美妙!

環節三:默讀第三自然段,感受水聲音的美妙。

本環節仍然是邊讀邊悟邊分享。尤其是這一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湧澎湃。”我讓第一小組學生讀紅色部分,第一第二小組學生讀藍色部分,全班同學一起讀黑色部分。也許單獨理解“淙淙”“潺潺”“嘩啦啦”這幾個表示聲音地詞語會比較抽象。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將“淙淙”“潺潺”“嘩啦啦”地聲音演繹出來,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感受到水流的變化,想象“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的.不同畫面。趁熱打鐵,讓學生髮現“頂真”的句式,為下面的運用拓展環節打下基礎。

環節三:對比讀兩組小動物的不同歌聲,並説一説你更喜歡哪組小動物的歌聲:

第一組

走在公園裏,

聽聽樹上的鳥叫;

坐在一棵樹下,

聽聽蟲鳴;

在水塘邊散步,

聽聽蟈蟈的歌聲。

第二組

走在公園裏,

聽聽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叫;

坐在一棵樹下,

聽聽唧哩哩唧哩哩的蟲鳴;

在水塘邊散步,

聽聽蟈蟈的歌聲。

學生讀完以後會異口同聲地説喜歡第二組小動物的歌聲,因為“嘰嘰喳喳”“唧哩哩”這些表示聲音的詞語讓人有種“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

讓學生體會擬聲詞語的好處時,也訓練了孩子對比閲讀的能力。

環節四:拓展運用

學以致用,讓孩子將本課學習到的“總——分”結構,“擬聲詞語”“頂真”句型運用到説話與寫話當中。我出示了這樣的例句:

“大樹是個音樂廳。風媽媽輕輕拂過,呢呢喃喃得把好聽的歌兒唱給小露珠。小露珠轉動着圓圓的身子滾向小喜鵲。小喜鵲咕咚咕咚喝了個飽,樂呵呵地看着布穀鳥。布穀鳥……”

將學生帶入情景,讓他們邊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邊練習説話。孩子們説出的句子也十分有意思:

“布穀鳥布穀布穀地把歌唱給小小松鼠,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找到小黃鸝……”

接下來我們還練習了“草地是個音樂廳”“池塘是個音樂廳”等句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用,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十分高漲,!

二、不足之處:

設計本課時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在第三自然段一出現“頂真”這樣的句式時就讓孩子通過練習去感受這種句子的妙處?如果此時進入説話練習,接下來再出現“分享感受小動物美妙的聲音”就會閒的順序有些混亂。思來想去,為了不影響整體效果,我將頂真句式的練習放在了最後。錯過了練習句式的最佳時期,內容稍微顯得重複,接下來我會繼續思考並改進,讓本節課的設計達到最優化。

除此之外,我想從“説話藝術”方面談談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相對於同齡教師來説,本人的語文素養較高,但是“短板”就是課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有些單薄。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明確方向,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課堂語言,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説的話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最終讓孩子愛上語文課,愛上學語文。

薦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7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結構嚴謹,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説明了“大自然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作為文章的總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總分的方式構段,介紹了風、水、動物的聲音。因此,我以“大自然有哪些聲音”為主線展開教學。在教學時,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大自然聲音的美妙,例如:在學習風的聲音時採用男女生對比朗讀的方式,體會微風的輕柔和狂風的雄壯;學習水的聲音時,採用由一組學生讀到全班學生讀,引導學生體會到聲音越來越大,從“一首輕快的山中小曲”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聯繫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文章遣詞造句生動,修辭手法多樣,是學生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總起段。引導學生髮現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是總起句。最後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運用課堂上學習的擬聲詞,寫一寫大自然中還有哪些美妙的聲音。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8

《大自然的聲音》是部編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課文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聯想,富有韻味的語言,將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樂家,把它們發出的聲音描繪成各種美妙生動的樂曲,體現了大自然的美麗。課文圍繞“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展開,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從風、水和動物3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聲音的豐富美妙。

本文是篇結構清晰、富有童趣的課文。在教學時,我力求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讓孩子們自己去聽、去尋找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並在受到聽覺衝擊的同時,開口模仿,潛移默化中積累大量的擬聲詞。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語調去朗讀文本,在親身感悟和鮮明的對比中明白大自然的美妙神奇,產生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以下是我上了這節課後的一些想法,現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導入新課時,我通過與學生的談話“生活中,你都收到過哪些禮物?”引出:“聲音也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禮物”,從而把第七單元的單元主題“大自然的禮物”與本文巧妙地結合起來,緊接着又通過大量相關音頻和圖片,拉近大自然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環節,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藉助拼音認讀生字,讀通句子。然後通過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認讀等方法解決生字讀音,緊接着又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識字方法的同時學習了“呢”這個多音字。最後又通過解釋“呢喃”這個詞語告訴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瞭解它們的意思,這個環節不僅解釋了字詞的意思,重點是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然後又通過一組音頻,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擬聲詞以及擬聲詞的一些常見的構詞方式,同時又積累了大量的擬聲詞,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

3。整體感知,理清文脈這個環節,我藉助課後第二題,讓學生迅速找出“大自然的聲音來自哪些音樂家”,從而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並藉助關鍵語句理解整段話的意思,讓學生理清本文的結構是“總——分”結構,並通過和前面所學的課文《秋天的雨》對比閲讀,讓學生髮現這些文章結構上的相似性,很好地進行了文章結構的拓展。

4。入境想象,感受風聲這個環節,是本課時的重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覆朗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劃出關鍵詞,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句子。接着又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新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體驗、品味。因此根據課程標準,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旨在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讓學生的想象在美讀中飛揚。如:我在講到“狂風”和“微風”時,我先借助音頻讓學生猜猜哪個是微風的聲音,哪個是狂風的聲音?聽到微風和狂風的不同聲音你想象到了哪些畫面?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微風和狂風的?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利用這一連串的問題將內容和感受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個性化朗讀、男女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微風拂過”時的輕柔,“狂風吹起"時的.雄偉,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到風聲的美妙。最後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試着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背誦,效果很好。

5。寫字環節,由於本節課時間有限,我只指導書寫了兩個字,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觀察每個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里的佔位,然後範寫,接着讓學生練寫,最後展示學生書寫情況,提醒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

二、不足之處:

1。課文語言生動優美,寫出了大自然中許多美妙的聲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寫了風的聲音,作者先寫了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然後分寫“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這句話中用了四個“不一樣”,寫出了聲音的不同。在指導朗讀時,缺乏指導,缺乏方法。應該引導學生抓住四個“不一樣”,讀出語調語氣的起伏變化。

2。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3。教育機智還需進一步鍛鍊,讓課堂變得更加流暢自然。

三。改進措施

上完課,我覺得在今後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改進措施:

加強擬聲詞、描寫聲音的短語的積累。這篇課文表示聲音的詞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寫聲音的詞語,也有“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的聲音”等形式的短語。

結合本單元的單元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摘抄喜歡的詞、句段,把它們進行歸類,然後用這些詞語寫一段話,學以致用,這樣不僅讓學生領略了語言文字的生動,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訓練,落實了單元目標。

標籤: 評課 語文 大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m7dd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