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國小作文教學的疑問

國小作文教學的疑問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個教學難點。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國小作文教學的疑問相關內容吧!

國小作文教學的疑問

  國小作文教學的疑問

關於國小作文教學,是個很大的題目,可以説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巨大系統工程。它涉及到許多理論問題和科學領域。如:人腦科學、心理學、語言學,……。本文試就作文教學中幾個問題,結合教學實際作一探討,以就教於同行。

一、從整體上認識作文教學的目的要求

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指出: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作文要做到觀察、思維、表達密切結合,逐步達到內容具體、情感真實、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寫完後要修改的具體要求。從《大綱》以上論述,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從整體上全面認識作文教學的目的要求,從而建立起全面正確的作文指導思想。這個指導思想的核心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認識水平;二是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關於認識水平,主要指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其表現形式主要是道德行為習慣,待人接物的情感態度……。學生思想道德認識水平越高,不但為學生作文奠定了優良的思想基礎,而且對提高一代人的道德素質,實現“四有”育人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這正體現了作文教學的育人功能。因此,作

為語文教師,應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主要應指導學生用正確的立場、觀點觀察周圍的事物,分析周圍的事物,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關於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主要應指導訓練學生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努力做到用恰當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些能力的培養,應按低、中、高三段的具體要求進行訓練,逐步提高,逐步達到《大綱》要求。

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互為表裏的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在生活中主要通過行為習慣、情感態度表現出來,在文章中則主要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虛假的語言文字除外)。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發展了智力,特別是思維能力。所謂思維,是説動用概念、符號、語言……進行分析判斷的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思維活動。而這種思維活動是和會、自然科學等知識相聯繫的。學生知識面越廣,思維就越活躍,作文的內容就更豐富,根基更厚實。而這些知識最基礎的內容,都編進了國小各學科的教材。所以説,各學科的教學越紮實,也為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反之,如果學生孤陋寡聞,知識貧乏,思維必然受到侷限,極易造成作文單調乏味。

要求學生知識面寬一些,並不意味着削弱觀察和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實驗表明:一個人的知識90%源於觀察,最明顯的是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觀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學生作文感到無事可寫,沒話可説,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觀察和觀察力。觀察社會,接觸大自然的活動,可以獲得從課本上學不到的而有極其重要的知識。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指導學生接觸實際,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讓學生動手操作,具有特殊的意義,手是腦的老師,心靈手巧與手巧心靈是分不開的。人的智慧有賴於腦的發展,而人腦的發展與手的活動有着密切的關係。人的大腦皮層中有個人類特有的“手區”,它在大腦皮層的“感覺”和“運動”中佔較大比重。因而,專家們倡導學生要讀好“觀察大自然”和“動手操作”這兩本“無字書”,是極有價值的。

綜上所述,我們從整體上認識國小生作文教學的目的要求,應緊緊把握住提高認識水平,落實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擴大知識面,指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操作這幾個主要方面。

二、國小作文教學的幾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千方百計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作文實踐活動來,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

然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目前不少學生是以一種被動的心態參與作文的。他們把練習作文當作是一種任務,作文一交就大功告成萬事大吉,很少去思考和總結一次次作文的得失。因此,教師有必要把“為什麼要作文”這一話題貫穿於作文教學的始終,讓學生明白:作文是我們生活、學習、工作的需要,一個人獲得了必要的作文能力將終生受益。只有學生不斷增強這種意識,並不斷內化為一種驅動力,才能不斷激發他們參與作文訓練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循序漸進的原則

前面講到,要結合教學,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有益的活動,接觸實際,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培養學生的能力。作文又要培養用詞造句、佈局謀篇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從一年級起就要注意培養。提到作文,有的教師認為這是高年級的事,這是極大的誤解。低年級的看圖學詞學句、説話、寫話就是初步的作文訓練。這就是説,作文教學、作文訓練決不只是高年級的事,也不是從三年級開始才進行訓練,而是從一年級開始,按循序漸進的(順序)原則,一步一步訓練的。不是上陡樓梯,一開始作文要求就很高,達不到就埋怨學生,產生急躁情緒。

①從説到寫:一句幾句段篇

②由易到難:

説:要求做到句子完整、通暢、明白、語氣連貫、生動鮮明。

寫: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

③從簡單到複雜

達芬奇學畫是從畫雞蛋開始。少林寺和尚練功是從“蹲腳窩”“面壁三年”這樣的基本功開始。魯班學藝是從熟悉使用各種工具開始。總之,作文訓練和學習其他技藝一樣,也是從簡單到複雜的。

原蘇聯著名作家契柯夫從小就接受嚴格的訓練。他的教師讓他每天站在街頭觀察行人,要求用極簡的語句勾畫出這個人物的特點;要用幾句話寫出雜貨店的特點。

這個序怎樣安排,就要好好研究。

低段 中段 高段

詞句—————段—————篇是逐步過渡的

3、階段性原則

大綱指出:作文訓練的要求,各年級要有所側重。即各年級有各年級要求。落實各年級的重點要求,就是我們通常説的“年段過關”。在目前的情況下,落實好各階段的訓練要求,顯得更為重要。如低年級的詞句訓練,要求説話、寫話語句通順。

例:

樹 一棵樹 一棵梧桐樹 我種了一棵梧桐樹 我在院子裏種了一棵梧桐樹 春天,我在院子裏種了一棵梧桐樹,我經常給它澆水。……

中段:要加強段的訓練(抓住句與句之間的聯繫,通過語言進行思維訓練)。

(1)總分關係(總—分—總)

(2)並列關係

(3)遞進關係

(4)因果關係

……

以下面兩段文字為例:

《飛機遇險的時候》中一段話:……突然,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越結越厚。不大一會兒,機身也蒙上厚厚的冰甲。飛機象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急劇往下墜。飛機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峯,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況十分嚴重(遞進關係)。一層一層寫出情況十分嚴重。

《美麗的小興安嶺》第三節:

春天,樹木長出嫩綠的葉子。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入小溪,淙淙的流着。幾隻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着腦袋欣賞映在水裏的影子。溪裏漲滿了水,一根根原木隨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艦隊在前進。

這段話,用並列的寫法,分別敍述了嫩綠的樹葉,融化的積雪,悠閒的小鹿,原木隨水飄流…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小興安嶺春天美麗誘人的景色。

根據這些構段方法,設計作業,加強練習,學生既加深了對段的理解,又利於形成能力。我感到,在中段,就要緊緊抓住段的訓練這個重點,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訓練,只要我們下功夫去做,我相信質量是會提高的。特別要注意,不要操之過急,提高要求,又是中心,又是詳略,又是過渡照應,搞得學生重點不明,使學生無所適從。

高年級則要求有中心、有重點,並達到全面要求。在教學中,要把握好低中高這三個階段各自的重點要求,集中力量搞好重點要求的訓練。當然,這三個階段也是相互聯繫、互相促進、互相轉化的。但必須明確,落實各年級重點要求是關鍵。

4、內容和形式統一的原則

無論什麼文章,必須先考慮內容,而後再研究怎樣表達的方式,文章的質量首先決定於內容,其次才是它的表現形式。是內容決定形式,而不是形式決定於內容。當然,形式對內容有重大影響,因此,不能只求內容而不顧形式。內容千變萬化,因而形式也不能拘泥於一格。世界上的事物內容,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表達方式也決沒有兩篇完全相同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學應強調從內容入手。

對學生目前作文實際中的模仿現象。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從模仿到創造,也有科學性,只是模仿應當具有作者自己的特點。這裏強調的是從內容入手,這是個認識問題。現在有的國小生一作文就想別人是怎麼寫的,而不考慮生活中的情形是怎樣的,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對周圍的人和事不觀察,不分析,對生活缺乏關注,甚至對參加一些有益活動表現出淡漠,作文時隨意拼湊,這種現象值得引起教師們重視。

5、讀寫結合的原則

(1)朗讀、背誦、欣賞詞句

《第一場雪》:今天早晨,天放睛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河山,變成了粉粧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則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搖晃。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隨風飄揚,映着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通過對優美片斷的閲讀、背誦、欣賞,隨着量的增加,會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語彙,提高審美能力。

(2)大量的課外閲讀

指導學生較大數量地課外閲讀,是從長期語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讀書是個具有綜合效應的吸納過程。通過讀書,不僅使學生受到書中人物的感人事蹟和高尚品質的感染,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深化,而且鍛鍊了語言感受能力,受到美的感染。當然,對所讀的書,應加以選擇,是適合兒童讀的書,並應加強指導。應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一是選讀一些淺近的政治讀物,幫助其思想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是選讀一些介紹科學知識的讀物,以豐富知識;三是閲讀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接受薰陶、積累語言。

(3)自己動手,辦刊辦報。首先是不要把辦刊辦報神祕化,認為高不可攀,而是從實際出發,水平逐步提高。可以個人辦、小組辦、中隊辦、大隊部辦、學校辦、幾個學校聯辦,讓學生在這些自辦的報刊上發表自己的作品,經受鍛鍊。事實證明,辦刊辦報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4)強化寫的練習

作文練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古今中外的名家都強調多寫。我曾經作過試驗:六年級兩個學生一個在半年內練習寫日記、書信、記敍文等兩萬多字,一個按教材要求,不增加練習量。半年後,兩個學生作文能力出現明顯差異。經過測試,前者思維活躍、文筆流暢,較好地達到大綱要求,後者仍感作文困難。事物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練寫量的積累,就沒有寫的質的飛躍,在國小高段,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強化寫的練習,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項有效措施。

6、激勵性原則

在作文教學自始至終過程中,應該建立起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作文實踐的積極性。如學生優秀習作評展,指導修改中的激勵,以書寫、詞、句、段、篇為內容,哪怕只是其中一點做得好,都應充分肯定,以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筆的好習慣。

7、創造性原則

在作文教學中,要十分重視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首先是尊重學生,保護他們的創造性。國小生作文和成人寫作一樣,也是一種艱苦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其勞動成果也是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但因人而異,具有強烈鮮明的個性特色。學生的創造性往往藴含在個性特色之中。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從審題立意,材料選擇及加工處理,文章的謀篇佈局,語言文字的運用等各個方面,發現學生的創造性,加以肯定和鼓勵。

其次是加強指導。學生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題意理解的角度和深度,材料選擇的新穎性、獨特性,對材料的加工處理,情節的設置,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精煉、生動,文章的巧妙構思……。教師應在以上幾個主要方面加強指導,這有利於提高學生認識水平,有利於積累寫作經驗,增強創造意識。

第三,組織各種活動,營造創造的氛圍。如:舉辦優秀習作展評,優秀習作集錦,組織“小作家”研究會,組織學生向報刊投稿……。通過以上活動,把學生的創造性不斷引入更深的層次。

三、關於國小生作文訓練重點

《大綱》明確提出:“以學寫記敍文為主”。記敍文中應以記事寫人為主、寫景狀物次之。寫一件事,側重點應放在抓住事、情特點,把事情過程寫清楚,做到既寫過程,又有重點,條理清楚;寫人要抓住人物特點,寫出“人物”特有的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記事寫人作文的指導中,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基本規律。如記事,時、地、人、事(起因、經過、結果)…應結合閲讀教學,學習作者選材、構思、謀篇佈局及語言運用等方法。總之,訓練應圍繞內容具體,情感真實,條理清楚,有中心、有重點,寫完後要修改這幾個主要方面展開國小生作文訓練。

四、關於教師的基本功問題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要搞好國小階段的作文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教師除了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之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基本功。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教材要求設計作文課堂教學指導方案。

2、根據教材要求,寫出優秀示範作文。

教師的示範作文(或稱下水作文),既有示範作用,又具有激勵功能。學生可以從教師的示範作文中學到很多知識,少走彎路。教師經常動筆寫示範作文,從中可以發現作文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思考,研究對策,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示範作文,教師自身的寫作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3、全面評價學生的作文

能從中心、材料、結構、語言、寫作特點幾個方面全面分析評價學生的作文。

4、具體修改學生的作文

①發現並修改學生作文中用錯的字詞。

②發現並修改學生作文中的各種病句。

③對學生作文中不具體的補寫具體。

④對學生作文中不生動、不形象的地方修改得生動形象些。

⑤能發現學生在材料取捨、謀篇佈局方面的缺陷,並能提出矯正方案

標籤: 教學 國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w251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