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問題研究論文

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隨着教育的不斷深化, 人們意識到在重視學生知識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培育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價值觀念的樹立, 所以, 國小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受到了重視。但是相關調查表明, 國小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中, 仍然存在許多需要完善的問題。本文就針對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並提出幾點建議, 以期促進國小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問題研究論文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教學; 有效性; 策略建議;

隨着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一個孩子的未來發展情況需要在小的時候進行培養學習, 而且國小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習慣培養、形成思想品質的主要時期。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僅僅在學生人格的發展上有着很大的幫助, 而且在對國小生進行個性的發展方面也是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 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具有特殊性教育意義的學科, 在實際教學的實踐中仍然存在教學效果不好的現象, 但為了讓國小生在進行品德與社會學習中能夠加強對社會的認識, 尋找科學的途徑提高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 國小品德與社會學科最新編寫的這一版叢書來講, 其中內容和編寫形式都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狀況, 並且為課程教學方面提供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指導。但從當前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狀況來看, 仍然存在許多方面有待改善[1]。

其一, 傳統的教學觀念對於老師的束縛, 使得老師教學觀念落後, 在進行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時候, 沒能對新材料進行深度的研究分析, 使得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 動手操作能力差。導致, 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其二, 在實際課堂教學的實踐中, 很多教師對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比較低, 課堂教學中就是對着課本念課文, 或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看看電影視頻或是看看視頻短片就結束課程。然而, 國小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性時期, 這樣的教學方式沒能遵守“以人文本”教學理念, 對國小生的發展是不利的。應該將課堂發展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其三,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 課堂教學也要隨着社會新時代進行革新。但是, 實際情況下的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中, 教師所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過於陳舊, 沒有創新理念。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當中, 在對社會現象向學生們講述的過程中將一些陳舊的故事不斷地重複性講述, 不能將課本內容和當下社會的實例進行結合教學, 雖然“一招鮮, 吃遍天”, 但從長遠角度來看不利於國小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

二、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建議

(一) 深刻研究教材內容, 準確掌握課程教學目標

在新課標視角下的新課程改革, 為響應素質教育的口號, 作為老師來説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1-2]。老師在進行教學的第一步, 就應該是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個深度的研究, 而且, 教材在教學方面來説只是具有指導和參考的作用, 教師只有在將教材內容研究透徹的情況下, 才能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對教材內容所指導的教學方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靈活性的教學。並且, 在進行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時, 要結合品德和社會的實際教學情況以及集合實際的國小生的生活實際, 來制定一個有明確目標的、課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

(二) 傳統教學理念的轉變

新課程視角下的課程改革, 不僅僅是課堂上的改變[2]。大家應該都知道, 素質化教育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變。傳統模式的單一性、枯燥性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 無法有效性地對學生的潛力進行深度挖掘。所以, 教師對於傳統教學理念的改變是很有必要的。當今的教學體系中, 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感價值和人生觀念的綜合性提升。除此之外, 教學目標的貫徹和落實也是需要注重的教學點。在國小生的角度而言, 落實教學目標的前提是必須要保證教學目標的確定和實施的有效性。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地進行教學目標的確立和實施才能更好地從國小生的學習要求上滿足他們。換句話説, 只有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才能使得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

(三) 教學中的情景創設,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 在教學上來説是引導學生對社會實際進行一個有效的認識, 是比較貼合生活實際的一門教學課程。所以, 教師的課程教學應該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建立基礎, 在進行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課程內容和其自身生活實際情況的聯繫和結合, 在國小生生活中發現對學生實際生活有着積極作用的課程教學內容, 並在其中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情況有所瞭解[2-3]。在教學中, 對學生有足夠的瞭解, 是建設良好師生關係的重要步驟, 為提高對學生教學效率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所以, 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情景創設, 使得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做學習的主人。而且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 注重學生的實踐教學。

(四) 優化課程教學過程

國小階段, 國小生的好奇心正處於最為強烈的時期, 對新奇事物充滿了好奇[3]。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多種模式的教學方式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 要不斷地進行新思維方式、新教學內容以及新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 讓學生在進行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中對新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價值認識。興趣才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最好的老師, 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結語

《品德與社會》作為國小課程中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不僅在對國小生對品德學習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並且在對國小生自主性的獨立思考、生活方式上的獨立同樣有着積極的促進性作用。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也要注重自身的提升, 發現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並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提升。並積極完善自身專業素養, 對專業知識進行不斷的學習和研究, 打造出一個高效性的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孫當清.試論如何提高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 2018 (2) :36.

[2]唐伯軍.試論如何提高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數字化用户, 2017 (48) :175.

[3]楊仁祥, 成巒麗.試論如何提高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國小, 2017 (5) :21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weme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