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語文課後的反思精選15篇

語文課後的反思精選15篇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後的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後的反思精選15篇

語文課後的反思1

借鑑了一課一帖重組教材的教學方法先學習兒歌,感覺這節課上得很順,課堂效率很高。從“輪船要靠岸”導入,引出“鐵錨”,引導孩子觀察鐵錨的特點,學習兒歌。接着,小花貓出現,讓孩子們模仿“錨”,來幫小花貓創編兒歌,“家裏的貓喵喵叫”“家裏的貓愛吃魚”“家裏的貓捉老鼠”,一句句兒歌都從孩子嘴裏蹦出來了。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自己來區分“錨”和“貓”,在不斷摸索中、發現中理解生字、學會生字。在發現形聲字的規律後,後面的“ 喵”“描”“瞄”,學生運用規律猜字、識字、理解字,從頭至尾,始終處於有趣的識字遊戲中,興味盎然。這樣的識字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漢字的造字規律,提高了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

語文課後的反思2

《壯麗的青春》是一篇新課文,講的是革命烈士歐陽海挺身而出勇攔驚馬的故事。這篇文章雖然是閲讀課,但我在教學中卻把它當作一類課來處理。可以説它在寫法是別具一格的,是以往所有課文所沒有的。它的特點集中表現於語言特色上:簡潔、凝鍊,節奏感強,富有激情,感染力強。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朗讀,朗讀,再朗讀。

2、分析文章特色,欣賞語言魅力。

3、積累背誦課文,豐富詞彙。

4、模仿寫作。

朗讀,朗讀,再朗讀

我首先組織學生用相當長的時間進行朗讀。決不能小瞧學生,他們的感悟能力很強,讀得特別帶勁兒,一次比一次熟練,一次比一次有激情。有的學生甚至毫不掩飾自己的內心激動,聲音越讀越高,教室裏迴盪着他們的讀書聲。尤其是讀到“50米,馬不動!40米,馬不動!30米,馬還是一動不動”和“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車毀人亡”時,學生那專注的表情實在令人興奮。

分析文章特色,欣賞語言魅力

讀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我和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生總結出的東西是比較全面的,也是比較準確的。他們從文中發現大量的四字詞語,如。

膽小性躁 豎耳瞠目 瑟瑟發抖死活不動雷霆萬鈞 噴吐濃煙

鼓起強風 風馳電掣 脱軌翻車 響聲隆隆排山倒海越逼越近

粉身碎骨 車毀人亡 風雲變色 ……

數了數,竟然有25個之多。

學生還以僅有的不多一點的對仗知識發現了本文語言上對仗的特點,如 微風拂面 明晃晃 濕淋的雨衣。

細雨沾衣 亮錚錚 撲拉拉在飄起。

看看朝夕相處的戰友。

又看看轉危為安的列車。

一首時代的頌歌。

一支青春的壯曲。

很快,孩子們又發現文章中幾乎沒有長句,而短句卻很多,如前面提到的“50米,馬不動!40米,馬不動!30米,馬還是一動不動”和“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車毀人亡”等,同時學生還發現作者用了許多“!”

積累背誦課文,豐富詞彙

分析夠一段落後,學生開始背誦。我要求他們準確無誤地背,背的時候也要注意語速的變化和情感的體驗。由於課堂讀了很多次,學生又非常感興趣,文章又琅琅上口,學生很快就背會了許多段落。

模仿寫作

一節課的時間,讀讀、説説、背背,很快40分鐘就快過去了,我稍作輔導,佈置學生仿寫一篇作文片斷:《決定勝敗的一瞬間》,讓學生儘量模仿本文的語言特色,把比賽的關鍵時刻寫下來。

整堂課學生都處於思維興奮狀態,閲讀、理解、積累、運用、情感體驗、語言領悟,多種語文能力都得到了鍛鍊。我自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比較成功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3

《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針對大多數學生不大喜歡文言文的現象,教這一課時,我首先做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學生感興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與“五柳”有關的一個典故,自然地過渡到陶淵明再讓學生結合以往所學説説“心中的陶淵明”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能與新知識形成一定的對比效果,自然地導入到課文的學習,這是我認為的可取處之一。

我認為的可取處之二在於對文章語言的品析上,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雜亂無章,我採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內容的品析方法,讓學生既放得開(可任取文中的語句)又收得攏(舊攏到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上)當學生對中心句認知不一致時,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分成幾派自由辯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巧妙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結合現實對五柳先生的為人進行評析發表看法,讓學生能辨證地看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落實“教書育人”中的“育人”這一環。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學生對重點字詞的解釋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讀訓練突出不夠,我瞭解到學生上課前預習的時間較長,課文讀的較熟,所以忽略了這一環節,後來通過檢測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我才知道“讀”是語文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俗語正説明了這點,今後我一定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促學。

不足之外還在於我的教學觀念更新得仍不夠徹底,講課或多或少有考試的牽制,學生辯論時兩方都有理,而我為了學生考試時的唯一答案,在辯論之後把答案牽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這一點無疑是與新理念觀點相違背的,對此,我只能説我還未完全從過去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徹底走出來需要一個過程,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逐步戰勝“舊我”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4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着想。

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着想。

課前準備:兩幅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師板書“心願”,理解“心願”,説説你有什麼心願?

2.你知道月亮有什麼心願嗎?

出示圖一,説説圖上畫了什麼?

出示圖二,這幅圖上又畫了什麼?(讓學生充分地説,初步感知課文)

3.師總結:老師有一個發現,兩幅圖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樣,看了這兩個小女孩的家,月亮會怎麼想呢?今天我們就學習8.《月亮的心願》(齊讀)

二、感知性閲讀,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用“=”劃出本課的生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讀拼音、問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小黑板出示生字詞(帶拼音),自由讀,男女生分讀。

(2)擦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3)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麼認識的?哪個字你有好辦法記住它?

4.小組合作讀課文,在讀中鞏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讀後悟,讀後思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想問的?

四、再現生字,複習鞏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請一名學生帶讀。(或指名讀)

小朋友們,月亮姐姐去了兩個小女孩的家,她們在幹什麼呢?(自由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一個女孩的家。齊讀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語”説話。

(2)這時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3.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二個女孩的家,讀第3-8自然段。(同桌讀對話)

(1)用“悄悄地”説話。

(2)月亮看了第二個女孩的家,它的心願又是什麼?

(3)指導朗讀對話。

4.那麼最後到底結果怎樣呢?齊讀最後一段,理解“豔陽天”

5.説説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三、再現生字,書寫指導

四、拓展練習:

兩個小女孩走在郊遊的路上,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教學反思:

在課文的開頭,我板書“心願”,採用提問型的方式,先是問他們“心願”的意思,再讓他們具體説一説自己的心願有哪些?這種結合實際的問題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去思考問題,我覺得這種教學的引導方式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是可以再運用的。之後,我貫穿新課標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之前,我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學生忽然就覺得特別的驚奇,他們會忙着問我發現了什麼,我就順勢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他們就顯得很積極,很願意去尋找答案。之後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並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並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想一想該如何記住這些字,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學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種的方式去識記生字,這樣學生對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讓認的最快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去教全班的學生,這個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忽然提高了,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詞,之後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讓他們暢所欲言,説一説自己想問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對於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認識。

語文課後的反思5

一年來,經過不斷的培訓學習和鑽研摸索,我對靈動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日常教學生活中一邊實踐,一邊改進,也經常與組內教師交流探討,相互學習。我們積極進行小組建設,加強對學生的培訓。每天總會出現這樣那樣不同的情形。預期的內容講不完是常有的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如意也是常有的事情。小組交流時那些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明顯佔有優勢,而那些不善表達的同學只是被動的聽,甚至在嘈雜的討論聲中一無所獲。在彙報時這些同學幾乎成了擺設。一開始輪到他們組彙報時,這些同學自動放棄機會不參與。後來規定必須全員參與時,他們只是完成讀題,讀指定的段落這些任務。在質疑補充環節中,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知識層次還達不到要求,所以一方面質疑補充的深度不夠,另一方面被質疑方缺乏判斷的能力,不能正確的反駁,甚至別人説錯了,也不能堅守自己的意見,還笑容滿面的對質疑者説:謝謝你,我接受你的意見。在靈動課堂開展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困惑、矛盾不斷出現,各種的牢騷、抱怨也經常出現,這樣的課堂模式到底適不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生,內心充滿了困惑。每日總在不斷的反思、改進。再反思、再改進,希望有朝一日孩子們能達到靈動課堂的效果。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

十月的一天,要講的課文是《爬天都峯》。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課前我已經佈置了預習。一開課,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經過昨天的預習,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問題一出,孩子們積極發言。一個孩子説:“我覺得天都峯很高。”剛説到這裏,幾個孩子就爭着舉手要告訴大家他是從那句話看出來的。一個孩子説:“我是從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這句話看出來的。”另一個立即要求補充,“老師,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這句也能看出來。”“老師,除了這幾句,我還從真叫人發顫感受到了山高。還有人不服氣,接着説:課文中小姑娘問老爺爺的一句話也能看出來。”當這個孩子提出:請大家把書翻到第十頁,跟我讀這句話:“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峯?”時。其餘同學立即表示贊同。聽着孩子們的回答,看着他們身上所透射出來的自信,我的內心有一絲欣慰,這不正是我們的課堂所要的嗎?

語文課後的反思6

《一面》是一篇閲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上課之前我認真讀了教師用書。教師用書中這樣幫我們解讀課文“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激活想象,感悟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上課前,我讓孩子們討論:這篇課文學些什麼?孩子們認為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學習課文的重點。教學中,我決定尊重孩子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去展開教學,並不從外貌描寫的句子去展開教學。

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是課文的教學重點,孩子們交流的時候並不踴躍,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們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得太少,對魯迅先生也瞭解得太少。雖然在前兩課學習了相關的內容,但是並沒有對孩子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深刻的認識。學習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實在是無法領悟文字裏所藴涵的那種凝重的感情。

因為是閲讀課文,我在教學中也沒有過多的追究孩子們,也沒有給他們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沒有把教師用書上的內容灌輸給孩子們。文字的理解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能領悟的東西,不能強求孩子們也理解,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理解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7

童話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為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藴涵的道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樂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牆與拆牆後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態度的對比為主軸展開故事情節。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為之後花園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在引導學生找出主線“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後進入課文的主導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覆的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獨,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孩子加入花園後的春景。然後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麼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生如此大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為。通過想象巨人發火時的神態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再引導學生説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後揭示巨人終於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着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在揭示課文的道理之後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髮現童話語言上的特點,讓同學體會到童話可以帶領我們去到現實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童話中也可以通過奇妙的語言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中進一步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由於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並不能得心應手。對於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有孩子與沒孩子時花園的情景變化的內容,由於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另外內容的銜接也不夠緊湊,在請同學説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與接下來揭示寓意這一環節連接不夠緊。此外,教育機智發揮不到位,對於學生的問題處理得不太妥當,這些都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促使課堂教學進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虛心地向師傅或有經驗的老師指點迷經,借鑑好的教學經驗,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語文課後的反思8

提要:

《我們的手》這首詩清新明朗、意境豐富、圖文並茂、富有想象空間。作者採用比喻的手法,借“手”這一意象,把手分別比做電線、橋、船、小鳥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給熱愛生活的人們。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詩的內容淺顯,但意境深遠,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

在我的教學中,我努力圍繞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節課中儘量引導學生充分朗讀,以讀代講,以讀代教。學生積極探究,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這節課中能我首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本詩歌內容淺顯,卻意境深遠,為了能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在我的教學環節中我採用了老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誦讀形式,給學生創造美的意境,體會詩歌的優美,激起學生的感情。在學生眼裏,手是一幅七彩的畫、一首悠揚的歌,……讓學生將想象到的模仿詩人進行創編,這激起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我引導學生: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還會是什麼呢?

學生們打開了話匣子,七嘴八舌。我趁熱打鐵,讓他們在小組裏交流,小組長選出最佳選手代表小組彙報。

學生的思維真夠活躍,説我們的手,是星星,在天幕與地毯之間,傳送着喜悦;我們的手,是禮品,在心靈與心靈之間,傳遞着真誠;我們的手,是鮮豔的花,在人與人之間,傳送着思念;我們的手,是一根輕柔的弦,在歌聲與微笑之間,充滿着歡樂;我們的手,是無聲的語言,在人與人之間,聯起了愛的紐帶。這既是對課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對學生情感的薰陶,也是對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已能從已知經驗、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出發,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樂趣。平實之中孕育情感之音,讓愛心與智慧齊飛。整個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幸福的笑臉在我面前綻放……

語文課後的反思9

班級讀書會重在閲讀討論,那是個“頗費心神的再造過程”。老師們需要一組完整的問題來輔導學生暢談讀書心得。在《綠山牆的安妮》的討論中,我們重點抓住書中的人物來組織孩子們進行討論。孩子們對安妮有着不同的解讀:懂得感恩的安妮、想像力豐富的安妮、樂觀的安妮、冷靜的安妮……孩子們不僅在心中對安妮有着自己的一個評價,並且能從書中找到“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孩子們一次次的互相駁斥、互相補充中,安妮的形象豐滿了,孩子們的閲讀理解提高了。在孩子們對安妮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解後,老師抓住安妮最鮮明的性格特點——想像力豐富,進一步深入討論,更深層次的人是安妮。課堂上的討論,孩子們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分享了同伴的感受,深化了對作品的認識,增添了閲讀興趣。討論時,教師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認真傾聽學生的交流對話;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啟發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討論主題和爭論的焦點上;引導討論向縱深發展,謀求問題得到解決,從而提高孩子們的閲讀能力。

一本厚厚的書,內容浩瀚,人物、環境、情節從何入手,抓什麼來交流,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在突破人物形象這一重點時,緊緊抓住“安妮是個怎樣的女孩”這一主線,先整體引導學生體會安妮的活潑、樂觀、善良、直率,接着着力引導學生體會安妮愛幻想鬧了不少笑話這一最鮮明個性,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談幻想,最後引導學生寫下想對安妮説什麼。這樣,主線明晰,層層推進,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立在心中。

我應先簡要介紹書的創作背景,補充了相關資料,接着簡潔巧妙地引導學生理清書中人物關係圖,整體上把握了整本書的概要,再重點引導學生分享人物特點。學生充分地説特點,找依據,繪形象,多方交流,多元思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此之,既使安妮形象逐臻豐富、立體、完善,又激發了讀書興趣,滲透了讀書方法,促進了學生讀書的可持續發展。

語文課後的反思10

今天上了《有的人》一詩,在講到“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就提到了以前人們對一個大學生為了救一乞丐老者而死去的事情引發的議論。這個見義勇為值不值得? 這時,班裏就有學生説:不值得。這個看法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同學們都覺得,大學生有大好的生命,豐富的學識,而老者什麼都沒有,不值得救。

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心裏有些難過,因為,他們心中已經有了人的高低之分。 為了讓學生明白,人,是不分高低貴賤的,我又舉了希特勒殺害猶太人的事件,而這些,學生們幾乎全沒聽説過。聽到大屠殺的事情,學生們都覺得很不可思異。在大量講述了法西斯的罪惡後,學生終於明白了,人,是不論什麼身分,不論什麼價值的,只要活着,是條生命,我們都應該尊重。見義勇為,無論對象是誰,都是應該的。雖然那個大學生死了,但他見義勇為的精神,將會激勵更多的人,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如果人人都對身邊發生的類似事件視而不見、認為不值得救助的話,那是多麼可怕的社會! 然後,我又引導學生去思考,見義勇為是應該,但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才能把傷害減低到最小。後來,學生一致得出: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見義勇為,要多動腦子,不能魯莽。

討論到這裏,下課了,但本課的一些內容沒有得到完全分析,例如:魯迅先生是如何為人民服務的,他當年在日本時,是如何面對被殘殺的中國民眾以及中國留學生的。還有些練習,也沒有得到講解,只能留作課後作業,讓學生課後討論。 從這節課的反映來看,現在學生的是非觀是有了,但僅是一個很簡單的意識而已。在目前複雜的社會中,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引導,會造成嚴重錯誤的人生觀。還有,現在學生的歷史知識真是太少了,少到可怕。他們不在乎、不關心國家的歷史、世界的歷史。我們的教育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還有,雖然這節課的討論內容與教學設計有所偏差,但我覺得,這節課還是有收穫的,有價值的。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是非觀、價值觀都沒有的話,所學到的東西,只能是空談而已。

語文課後的反思11

“叮鈴鈴……”優美的音樂聲響徹整個偌大的校園,八年級新學期的第一節語文課拉開了序幕。

伴隨着上課鈴聲,我們久違的李老師踏上講台。講台下原本吵鬧的聲音霎時消失不見,教室裏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一清二楚,只剩下鐘錶的“滴答滴答”聲與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沉默了幾秒後,老師出言打破了這寂靜:“王賀冉,你到講台邊站着,拿一根筆和紙。”我驚訝地抬頭看着老師,被這句無厘頭的話打了一個措不及防,爾後迅速掏出了筆和紙,走到指定的位置。老師低聲吩咐了我幾句,掃視了一眼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的同學們,問了一個問題:“誰買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同學們面面相覷,驚訝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師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遲疑了一下,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等買書的同學拖拖拉拉站完後,我看了一下,大吃一驚,《布魯克林有棵樹》早在半年前,老師便已經讓買了,暑假計劃單上又是必讀書目,為何會廖廖無幾?老師在講台上痛心疾首地説道:“為何你們兩個班會頻繁換任課老師?是老師不願教你們麼?不是,是老師不優秀麼?不是,説到底,是你們不懂得珍惜,態度不行……”

老師的話如一顆石子投入了原本平靜無波的心底,掀起了滔天巨浪,又如鐘聲在我的心中迴盪:是啊!為什麼我們會那麼頻繁地換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終究是我們不懂得珍惜。“課上一條龍,考後一隻蟲”好像是專為我們量身定製的。課上,好學生專心致志,差學生卻嘻嘻哈哈,甚至打打鬧鬧,説説笑笑,對老師熟視無睹,視而不見。這是老師的錯麼?不,恰恰相反……我突然感受到了極致的悲哀。

通過這節語文課,我反思了許多許多……

語文課後的反思12

在閲讀中學生們都擁有自己的見解。整節課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問題應該從孩子當中來,由學生的需求產生問題,這樣的問題指向才是學生真正願意學,並學得有意義的內容

對課文的主要角色進行了分析,我又讓學生思考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啟發?有的同學:“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我們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難。”還有的同學説:“我想起了巴爾扎克説的一句名言: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有的同學説:“對於壞人,我們不要相信他的謊言。當漁夫收服魔鬼時,魔鬼還想説謊騙漁夫,可是漁夫識破了魔鬼的謊言,堅決把它投進大海。如果是別人,恐怕要猶豫,一猶豫,魔鬼會説出更動聽的謊言,比如給他財寶等等,那就會重新落到魔鬼的手裏,那就死定了。”

最後讓同學們複述故事內容,激發學生閲讀興趣,並佈置課外閲讀。

上完這節課後,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第斯多惠説的,“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這句話的內涵。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經歷習得知識的過程吧。

語文課後的反思13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敍事性散文。課文着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我個人看來,這篇課文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註定了學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説有是一個大的挑戰。在講課之前,我還猶豫再三,擔心學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點而理解文章的“神”。而一節課下來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把我的擔心全都打消了。學生們那獨特的見解,那入境入情的想法,有時連我這個老師都自愧不如。

回憶教學前的準備及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引發學生興趣,為學生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在第一課時我範讀了全篇課文,在範讀中學生改變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讀起了課文。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創造了時空。

文章篇幅較大,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民族之間的團結友好。那麼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關景物的描寫則放在了第一課時中,這樣整節課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較充裕,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學生主體在反覆讀中理解,在反覆説中明理。

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凡是朗讀能力強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強。在學習《草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圍繞“草原上的人留給了你怎樣的印象”一題展開學習。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教師設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從而真正理解課文。學生一旦讀進去了,那麼理解起來就不會那麼困難。

小組交流、全班討論,使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

讓學生儘可能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

正是有了讀和説的鋪墊,學生的理解才那麼到位。每個學生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加以彙報,在彙報中全班學生沒有丟掉一個知識點,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難點自然突破。

在這節課中我也找出了自身的問題:

一、課後練習中的讀讀寫寫落實不夠。

讀讀寫寫中的很多詞正是重點句中的重點詞,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理解詞義,而不應侷限於第一課時中單純的句詞。

 二、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課前總擔心學生理解不透其實學生的能力很強,只要做法得當,學生會理解到位。

語文課後的反思14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為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台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於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內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研究。

語文課後的反思1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用“先......再......然後”造句。

3、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

教學重點:

1、自主識字識詞。

2、能夠按照一定順序描寫事物。

教學準備:

有關課文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揭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掃帚,喜歡樹上住,松果當食物。”(誰來説一下)

對啦,是松鼠。(電腦出示圖片)同學們反應真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松鼠這一課。(點擊課件,板書課題,學生觀察)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提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自讀。

過渡語: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松鼠的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這篇課文,怎麼讀呢?可以自己大聲讀,可以默讀,也可以同卓間互相讀,你讀一段,我讀一段,讀錯的地方互相給予糾正。讀書時,遇到生字詞,用你喜歡的方法學會,標出你認為好的詞語多讀幾遍。讀完了再想一想,課文從那幾個方面描寫了松鼠?下面開始讀,看哪位同學學得認真,收穫最大。

2、出示生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生詞)

學習課文要從字詞入手,這些詞語你都認識嗎。(電腦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誰有信心來讀一下。(看來同學們真得學得非常認真)

3、通過讀課文,你對松鼠有了哪些瞭解?你認為松鼠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誰來説一下?

三、精讀課文,感悟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同學們學得非常棒。正像課文第一段寫得,老師也覺得松鼠是一種美麗可愛的動物。現在教師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課文第一段,找出課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課文圍繞這一句話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松鼠的?

2、學生彙報。你能看着圖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教師相機評價。主要包括: 面孔、眼睛、毛、尾巴 等幾個方面。

3、比較句子。

剛才同學們都介紹得非常好,(出示課件)看看這兩句話,讀一讀,你學得哪一句更好一些。為什麼?

4、指導齊讀第二句話。

5、指導朗誦課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松鼠的美麗可愛,誰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麗可愛的樣子讀出來。(2人,注意同學之間互相評議)

(二)總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同學們學得非常好,想一想,我們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學習的?誰來説一下?

是啊,我們是這樣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出示課件)先認真讀課文,多讀幾遍,再找出中心句,看看課文圍繞中心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寫的,然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文不僅從外形上説了松鼠的可愛,還從其他方面進行了描寫,現在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像咱們學習第一自然段那樣來學習一下。一定要按照要求,仔細認真地學習,一會兒我們看一下哪位同學收穫最大。

(三)學生自學課文,彙報交流,教師指導。

1、分組介紹課文學習情況,要求按順序説完整。

1)第二段主要講了小松鼠十分機靈,主要從<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話説一下>;(板書:活動)

2)第三段主要説了松鼠是怎樣搭窩的。(板書:住)

出示課文,學習有關順序的“先......再......然後”練習説話。並利用這些詞語説一段話。

3)第三段主要説了松鼠主要吃些什麼?(這個簡單處理,重點理解三個“它們主要指代什麼”)

2、相機指導朗讀。(誰還學習了這一段,有沒有需要補充的?<你能把這一段讀一下嗎?>)

四、總結歸納。

1、同學們學習得非常好,下面請同學們迅速通讀全文,同桌互相思考討論:課文介紹了松鼠的哪幾個方面?全文可分為幾大部分?每部分都寫了什麼?

2、今天我們從外形和生活習性方面瞭解了松鼠的美麗可愛,關於松鼠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誰來説一下?

五、拓展延伸

1、把這種美麗可愛的小松鼠介紹給你的朋友。

2、學習課文描寫松鼠的方法,把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寫下來。

教學反思:

1、開課時,我採用了激趣的手法,讓孩子們説説你心目中的松鼠是怎麼樣的,然後,帶着你心目中松鼠的形象的感覺去讀課題,這時,我發現,孩子們的朗讀自然而然的就變了,雖然不敢説我這樣就真正做到了激趣,但確實孩子們的朗讀有變化了。

2、對於松鼠的生活習性,我大膽的採用了讓孩子們在自讀的基礎上,相互交流的教學方法,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發現孩子的閲讀能力其實是很強的,他們完全能讀明白松鼠有些什麼生活習慣,並且,在自讀自悟中,他們還發現了松鼠生活習性中,令他們覺得好玩的地方和他們欣賞的地方:松鼠太聰明太可愛了。

標籤: 語文課 反思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y23n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