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有關語文鯨之教材分析教學反思

有關語文鯨之教材分析教學反思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有關語文鯨之教材分析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於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

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第1自然段講鯨特別大;第2自然段講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第3自然段講鯨的種類;第4自然段講鯨怎樣進食;第5自然段講鯨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講鯨如何睡覺;第7自然段講鯨的生長特點。概括起來説,4至7自然段分別是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做以説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課文首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瞭解到,鯨比象還要“大得多”。接着,用詳實的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以此來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為例,再次例舉具體數字, 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很大。

作者在介紹鯨吃食物以及鯨的生長時,又一次運用列數字的方法加以準確説明;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裏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説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説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説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不少人看過象,都説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課文介紹鯨,為什麼先要寫象呢?這裏作者運用比較説明法,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由象“很大”到鯨“比象大得多”,以此來説明鯨之龐大。這樣寫,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裏,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着桌子坐在它的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作者先列舉具體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用重量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發現的一頭鯨為例,從它的體重、身長、舌頭及口腔的寬大等四方面更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非常大。然而,這頭鯨雖然有4萬公斤重,可還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鯨有16萬公斤重。通過這樣比較,更進一步説明鯨特別大。這段話通過運用列數字、舉例子這些説明方法,使説明更加準確、清楚,使人對鯨是個龐然大物深信不疑。

③在很遠的古代,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這段話主要講了鯨的進化過程。鯨的樣子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鯨生存的環境由陸地變為海洋,鯨為了生存下去,就要適應環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變為遊動,身體逐步變成了魚的樣子。這一進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作者用“在很遠的古代”“很長很長”“漸漸”等詞語加以説明。“退化”是指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漸變小,構造簡化,機能減退甚至完全消失。這裏指鯨的後肢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小,最後完全消失。

④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裏的噴泉一樣;等肺裏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

這裏作者用了一個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鯨呼氣時噴出來的氣比喻成“花園裏的噴泉”。這種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使説明的事物形象具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對詞語的理解。

上齶:口腔的上壁,通稱為上牙膛,前部由骨和肌肉構成,叫硬齶,後部由結締組織和肌肉構成,叫軟齶。

哺乳動物:指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基本特點是靠母體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體。哺乳動物大都是胎生的。

胎生:人或某些動物的幼體在母體內發育到一定階段以後才脱離母體,叫作胎生。

  二、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齶、哺乳、退化、垂直、經驗、胎生、特徵、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説明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寫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如今,隨着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對鯨的認識已經愈來愈全面。因而,課前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走近鯨的世界,對鯨有所瞭解。教師也應準備一些有關鯨的圖片、聲像資料或製作出相關課件,在課前及課中穿插運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課程資源。

2.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閲讀目標:“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教學本文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初讀課文,抓住要點。引導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弄清課文講了關於鯨的哪些內容,可採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敍述的條理。

(2)細讀課文,體會特點。組織學生自讀課文,認真體會鯨的特點。之後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深入研讀,並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演説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來彙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演説家的講解出鯨的特點,當表演家的演示出鯨的特點。然後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彙報,教師和其他學生當評委,與彙報同學進行交流。教師針對彙報情況,扣住重點詞句進行適時、適當的點撥,並結合課前蒐集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展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鯨的特點。對於文中出現的一些生物學術語,教學中可聯繫課文內容和具體語境加以理解,也可以藉助圖片加以理解,但不必深究。

(3)研讀課文,領悟説明方法。再次引導學生仔細讀文,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以第一自然段為例,研究作者是怎樣説明鯨的“大”的。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並分析説明鯨大的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教師可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概括性敍述語言,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然後,讓學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運用的説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意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可以出示思考練習中第三題的3句話,讓學生説一説:有無加點的詞語,句子的意思有什麼變化,自己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3.要重視讀寫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吸收,又在寫中練習運用,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在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之後,可以讓學生再補充介紹一些課前蒐集的有關鯨的資料,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展示白鯨、虎鯨、藍鯨、座頭鯨等不同種類的鯨的圖片。之後出示一些隨文練筆作業,請學生任選其一完成。①為海洋館寫一段關於鯨的解説詞;②以某一種類的鯨(如白鯨、虎鯨)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③以“我不是魚”為題寫一篇短文;④利用課後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學生練筆時,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完成練筆後,可以先讓學生在組內讀一讀、議一議,然後推選優秀習作在全班進行交流評議。

4.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捕”“哺”的聲母是b,不要讀成p;“乳”的聲母是r,不要讀成l;“潛”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三聲;“傾”讀第一聲,不要讀成第三聲;“即”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四聲。本課生字中“齶”“肚”“肺”“胎”都與人體有關,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寫成“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yyw9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