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哲學 >

哲學勵志小故事15篇

哲學勵志小故事15篇

哲學勵志小故事1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哲學勵志小故事15篇

彌勒佛熱情快樂,

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哲學勵志小故事2

自我獎賞

在台灣旅遊時,聽過這麼一段感人的故事:台南有位著名作家,童年時家境貧寒,父母以賣豆腐維持生計。每天早上天尚未破曉時,他便與弟弟起身丁作,兩人治街叫賣。他告訴弟弟説:“我們把賣豆腐所賺的錢,拿回家給母親,幫助家人過活。我們給自己的獎勵品是你我共享一塊豆腐,你一半,我一半。”

啟示:那塊共享的豆腐,是他們勞動後換來的代價,是生命中愉悦的獎賞。生命必須付出代價,要勞苦,要歷練,才能享受成果。適當的獎勵,使得一切的勞動及付出獲得了肯定。然而,獎勵不一定要由別人來給,自我獎賞其實也一樣中人滿意,激勵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哲學勵志小故事3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曾經經歷過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着媽媽去看牙醫,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情,她以為一會兒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是我們知道,牙病是會引發心臟病的。可能她的媽媽之前沒有檢查出來存在這種隱憂,結果讓小女孩看到的是驚人的一幕:她的媽媽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許她沒有想到要看心理醫生,也許她從沒有想過應該根治這個傷痛,她能做的就是迴避、迴避、永遠迴避,在牙痛的時候從來不敢去看牙醫。

後來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勸她,就請牙醫到家裏來吧,咱們不去診所,這裏有你的私人律師,私人醫生,還有所有親人陪着你,你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於是請來了牙醫。

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準備手術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當時倫敦的報紙,記述這件事情時用了這樣一句評價: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個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哲學勵志小故事4

凱琳在逛紐約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百貨時,在入口處有一堆鞋子。旁邊的牌子上寫着:一折超級特價。她拿起鞋子一看。原價80的皮鞋只要8美元,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凱琳女士試了試,覺得皮軟質輕,很舒服,她真是樂不可支。

凱琳將鞋捧在胸前。急忙招呼售貨小姐,售貨小姐笑眯眯地走過來:“您選的這雙鞋配着您的紅外套。真是好看極了!”她伸出手説:“我幫你看一看。”凱琳就把鞋交給售貨小姐,有點擔心地問:“是價錢不對還是有什麼別的問題嗎?”

那位售貨小姐趕緊安慰説:“不是不是!請別擔心,我只是要確認一下是不是那兩隻鞋。嗯,確實是!”

“什麼叫兩隻鞋,明明是一雙啊!”凱琳迷惑不解地問。

售貨小姐就説:“既然您這麼中意,而且打算買了。我一定要把實情告訴您。”

售貨小姐開始解釋:“十分抱歉!但我必須讓您明白,它真的不是一雙鞋,而是相同皮質,尺寸一樣,款式也相同的兩隻鞋。雖然顏色幾乎一樣。但還有一點色差,我們也不知道是否以前賣錯了,或是弄錯了,剩下的左、右兩隻正好湊成一雙,我們不能欺騙顧客,免得

您回去以後,發現真相,責怪我們欺騙您。如果您現在知道了而不願買,您還可以再選其他的鞋子!”

售貨小姐真摯的話語讓人感動。穿鞋走路,又不是讓人蹲下仔細對比兩邊色澤。凱琳心裏愈想愈得意,除了下定決心買那“兩隻”外,不知不覺又買了“兩雙”鞋。

幾年過後,那雙鞋仍是凱琳的最愛。當朋友誇讚那雙鞋時,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述説那個動人的故事。唯一的後遺症是每隔一段她總要抽空到梅林百貨捧回幾雙鞋。

幾年以後,世界吉尼斯宣佈。梅西百貨被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得知此消息,凱琳激動地説:“這不是虛名。”

信譽是商業道德之本,競爭之道,提高經濟效益之寶。“千金買名,萬金買譽”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人賣東西,總是漫天要價,以假充真,一味地靠不正當的手段賺顧客的錢。他們以為這是發財的。其實他們忘了,這種做法可以矇騙少數顧客,但你不能矇騙所有的顧客,“西洋鏡”,終究會被捅破的。

哲學勵志小故事5

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脱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的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

這些勵志小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這些經典的勵志故事和人生哲理故事深入淺出地詮釋了許多人生大道理,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提供動力,激勵你的人生每一天!

哲學勵志小故事6

在我落到現在這個上司手裏之前,我並不太清楚跟一個工作狂合作是怎麼一回事。當然,我也遇到過其他的工作狂——比如説有家不回,休息日也在辦公室的。但他們並不直接領導我,因此也不直接影響我的生活。終於,有一天——那是多麼昏暗的一天啊,我的苦日子降臨了。

做一個工作狂上司的下屬,一般來説是這樣的:

你的工作日的80%以上,都不要想按時下班。萬一哪一天正常下班,你會發現,家裏根本沒預備你的晚飯。

你的手機常常在休息日狂響。如果你膽敢關機,或者置之不理,家裏的電話就會響得一往無前,拿起話筒,裏面會傳來工作狂上司友好的問候:怎麼不接電話啊?接下來,當然是一大堆客客氣氣要你“抽時間”再做做的事。

你連續加班三週,三個週末不回家,補假?痴心妄想。工作狂上司會在第四周的星期一滿臉無辜地説:你不是週末剛剛休息過兩天嗎?你試圖爭辯,他理直氣壯:這是法定工作時間。工作狂上司一般患有選擇性失憶症,他不會記得你在法定休息日是怎麼加班的。

如果你累死累活,把10天的活兒在5天內趕完,等着你的決不是5天的清閒日子。你的工作狂上司會在第一時間備好另一個10天的工作量,殺機暗藏。

有一天,我在筋疲力盡之時,忍無可忍向他推薦一本管理學書籍,告訴他有一段專門的論證:“每週工作80個小時不是好習慣。”

他想了想,答覆:我看的時候會把這段跳過去。

如果我是老闆,用到這種人,會覺得挺划算的。可我是下屬啊。

你知道比遭遇一個工作狂上司更背運的是什麼?那就是遭遇一個學習型工作狂上司。

我朋友的上司愛好讀書,熱衷學習。市面上所有最時髦的勵志類、管理學書籍,他都是第一批讀者。什麼從優秀到卓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什麼六西格瑪、管人的真理,本本不落。自己讀了,還要求下屬讀。

問題是,這位老總思考戰略時,我朋友這一級的下屬有無數戰術、戰鬥層面的瑣碎活兒要幹,而且閲讀是不能佔用工作時間的。所以我朋友常常在週六的半夜學習,週日趕去公司,和加班的老總探討讀書心得。老總並沒有説週日的讀書會必須出席,他不過是説:反正我來,你們看着辦,然後感慨:不學習就會被淘汰。

當然,跟着一個工作狂上司,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如果反正躲不開工作狂上司,就多想想可能存在的好處吧。樂觀有益健康。以下是我和像我一樣的下屬能忍他們到今天的理由:

一、關係簡單

工作是惟一標準。你既不用刻意想辦法讓他喜歡你,也不用小心翼翼怕得罪了他。這些都不重要,他的要求相當簡單,只要交出的活兒好,他才不管你黑貓白貓。

所以工作狂上司領導的團隊,人際成本會比較低,因為合作者之間除了活兒,不涉及其他。

二、患難與共

這樣的工作無可置疑就是災難。大家都累得要死,本來就不太有時間有精力去暗戰。又因為患難的心理感覺,共事者之間比較容易建立起相互伸把手的良性互動,也不太斤斤計較。你知道,通常災難中人性高尚的一面容易凸顯。

三、餡餅效應

故事很古老:國王指着鱷魚池説:誰最先游到對岸,我就把女兒嫁給她。話音未落,只聽撲通一聲一青年下水,狂奔而去。國王握着終於上了岸的青年的手,説:勇敢的年輕人,你將得到我的女兒。可是,你能告訴我,是什麼令你如此勇敢。青年舉頭四望:哪個混蛋推我下去的?!

工作狂上司可能就是那個推你下水的人。你並沒娶國王女兒的打算,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但如果因為工作狂上司的逼迫,奮勇娶到了,也不壞啊。

四、開發潛能

還是上一個故事。不過,我看着我的工作狂上司在眼鏡片後微笑的眼睛,更多想起的是那池子裏的鱷魚。身後有一羣鱷魚,會產生出正常情況下永遠發現不了的能量,重新認識你自己——原來以為不會幹也幹不了的`事,因為鱷魚的追逐,一夜成材。

就算前面沒有國王的女兒,藝不壓身這回事,也是有的。

哲學勵志小故事7

拔苗助長

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麼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拔高几分。從前,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心想:明天稻苗長得一定更高了。隔天早晨。一早起身,他迫不及待地起去稻田看他的“成果”。哪知,他跑到稻田時,卻看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啟示:從事推銷事業,哪有一躍而成的事情?每一探植物,都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及土壤才能逐漸成長。農夫也必須生天辛勤地澆灌、耕耘等,才能獲得成果。許多人為了迅速獲取公司所提供的豐富獎金或分紅,而鼓勵組織內為人員存貨,讓他“更一層樓”。豈知這種坐享其成者,往往欲速而不達。

哲學勵志小故事8

一天,我的一個學生來找我。他面容憔悴地訴説着他的不如意: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一所大公司就職。他的搭擋糟糕透了:一項任務,其他各組早就完成了,自己也完成多時,可其搭檔至多完成一半。因此,他常常因為搭檔的失誤而遭受同樣的斥責。

我笑了笑,給他講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十幾年前,我剛剛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登上講台,我的搭檔是一位已經有了兩年教齡的女教師。當我很快站穩講台並在新教師中嶄露頭角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搭檔為人懶散,無心教學。我們學科的綜合成績可想而知。常常因此挨領導批評的我憤憤不平,卻又無可奈何。一天,苦悶的我到街上去閒逛,偶然看到路邊有四個女孩子在跳皮筋。其中一個矮個子女孩在皮筋升到一定的高度後就顯得很吃力,這時,就由同夥的一個女孩子代跳,以至於後來那個女孩每個高度都要跳兩次:自己一次,替矮個子女孩一次。

我走過去問她:“你的夥伴兒這麼差,你怎麼還跳得這麼賣力呢?”她微笑着對我説:“我的同伴兒的確跳得不是很好,但是,我如果不和她一組,就沒人願意和她一組,同時,也沒人願意和我玩,因為,她們都承認我跳得最好!”我望着不斷上升的皮筋,好像明白了什麼道理。回到學校後,我努力拼搏,加班加點,終於使學科的綜合成績有了較大的起色,同時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同事的信任。

“相信我,孩子!你的努力絕對有人看得見!”

一年後,我接到這位學生給我打來的長途電話,告訴我他已經被提升為銷售部經理了。

哲學勵志小故事9

有個德國人來到中國,在廣西的大山裏住了十幾年,他過着拉牛耕田、揮鋤種菜的簡單生活,把教育當地學生、跟孩子們打鬧作為人生的樂趣。

央視記者柴靜在採訪這位名叫盧安克的德國支教者時,心中疑惑不解,你一個外國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跑到這種窮鄉僻壤裏來幹啥呢?柴靜問他:“當時你是為了什麼?”盧安克説:“我記不起來了。”“那個時候你怎麼想的?”“我不知道該怎麼説。”

真是很雷人的回答——這個外國人,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這裏;更雷人的是,他的人生甚至沒有目的。他説:“如果想改變中國的現狀,然後帶着這個目的來做我做的事情,那我不用做了。我不是這樣的,我不想改變,我沒有這個。”

我們當然又很驚訝:“如果不是為了改變,那你是在做什麼?”“當然會發生改變,改變自會發生,但這不是我的目的。”盧安克説。

好像總有一些人,就像盧安克這樣——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卻活在我們的世界之外,讓人很費解。他們使我們慣常的生活常識和觀受到衝擊,常常不由得大吃一驚:“什麼?這樣都行?”

前不久我採訪一個英國籍的在讀博士,本來在藝術當,名叫格法·普拉扎。他在倫敦搞三維動畫,同班好多都在好萊塢掙大錢。

這麼一個人,十幾年前無意中看了一場京劇演出,整個人就被京劇迷住了,書不教了,博士也不讀了,拋家舍業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來學京劇。什麼壓腿、踢腿、下腰、拿頂,什麼唱唸做打,受的那個罪,説出來人家都不信。

人家問格法:“你那個條件幹什麼不行,非得來中國唱戲幹嗎?”格法很奇怪:“京劇美啊。你們的國粹嘛。所以我就來了。”這個理由簡直太難以讓人信服了。我採訪他,也不解,向他要個靠譜的理由,能讓廣大讀者信服的“説法”出來。我問他:“格法,你原來的日子那麼好,現在日子這麼苦,你願意這麼過嗎?”“我當然願意啊。”格法很吃驚,好像我的問題不但多餘,而且不可理喻。

“那你為什麼??”“沒有為什麼。願意就是為什麼??”這個回答,雷人嗎?

還有一次,我採訪“80後”小馬。他本來在裏過得好好的,有一天卻回到的去種樹。多種些樹,就能擋一點風沙,可他自己,生活很苦。我採訪了兩天,回去以後寫出稿子,同事看後説:“嗯??事蹟很感人??只是有一點??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回想這兩天我與他的交談中,似乎他都沒有提到為什麼。有時我問起,他也總是輕描淡寫:“這樣挺有意義吧。”一句“有意義”,似乎也太“假大空”了一點。

我加了他的qq,聊天時我又無意中提起這個話題。他説:“你為什麼總想要問為什麼呢?”我也愣住了。所謂“因果關係”,世上事,都是有原因的吧。可他説:“真的沒有為什麼。不是為了,也不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更不是想讓歷程變得豐富多彩。如果説我去做了,有一天實現了這些,那也是後來的事。而之前,我什麼都不想。我只是去做。”

我想起了盧安克,也想起了格法。他們和小馬一樣,只是去做,並不在乎結果。就像一句語説的那樣,“just do it”。有一種人生沒有那麼多功利,只是想做就做,沒有為什麼。

至於結果,遲早會來。

哲學勵志小故事10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

這人説:“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説:“我在雨裏,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觀音説:“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説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

走進廟裏,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哲學勵志小故事11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勵志小故事: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説:“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髮。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您想學習更多相關文章嗎?請添加微信號caz71888每天為您更新勵志,銷售,管理,商戰案例,等經典文章,免費學習。此微信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歡迎您的加入。

哲學勵志小故事12

那天,一個在日本獨資公司工作的好友告訴我,她們公司最出色的技術骨幹上週辭職了。據她講,那個工程師在公司工作3年了,兢兢業業,為人很厚道。當然公司也給了他優厚的薪水回報。可是他為什麼辭職了呢?好友説是人情的問題。

這家日資公司是1995年成立的,當時日本的經濟如日中天,該公司也財大氣粗,給員工開出了誘人的薪水條件。可是到了20xx年底時,由於日本總部沒有接到大的訂單,所以20xx年的年底分紅誰也沒有拿到。

公司的負責人坐不住了。公司經理是一個早年留學日本的中國人,自認為國人皆是“唯利是圖”之輩,日本的那套“誓與公司共存亡”的管理模式根本不能對付眼前的危機。於是他封鎖了日本總部那邊效益下滑消息,轉而百般挑剔技術部的工作,意在讓大家形成一種錯覺: 沒有拿到分紅是因為大家工作沒有做好。

不久,公司來了一筆小的訂單,客户對出貨日期要求非常苛刻,可是許諾如果全部設備能夠如期出貨的話將有更大的合同可以簽單。作為項目負責的這位工程師,為了公司,他連續一週沒有回家,帶領着技術部的人幫助工人做組裝,好幾個夜晚都睡在組裝現場的長椅上。

客户對此次合作深表滿意,可是由於客户方自己認為十拿九穩的工程沒有拿到,所以那筆所謂更大的訂單就成了泡影,為此期望過高的公司經理大為惱火。在公司例會時,他藉口客户是因為對組裝不滿意而取消再次合作的,提出不支付技術部的加班費和獎金。負責的這位工程師拍案而起,憤而辭職。臨走時,這位工程師只説了8個字:沒有人情,沒有人格。

不知道這位自認為聰明的經理現在作何感想。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員工們所盼望得到的有時候不單單是錢,更多的是一種尊重、承認。所以許多時候情感的投資是會戰勝利益誘惑的。我想起了我原來在北京工作過的一家德資公司,儘管已經離開很久,可每每想起仍覺得温情,沒齒不忘。

我原來工作的那家德資公司,它在亞太地區的總部設在台灣,我們所能接觸的最大老闆——亞太地區總裁也是一位德籍台灣人。當時公司剛剛成立不久,還處於投資期,所以薪水不高。公司那時最吸引我的地方是: 來應聘時,這個總裁的辦公桌上居然放着一疊10元的零錢,每個應聘者都會得到10元錢作為來回的車票錢。當然不是因為這10元錢買動我們的心,而是覺得這麼細微的小事,老總都會替你考慮周到。那麼大的事情呢?

那時負責東北地區銷售的是一位女士,能力非常強,我們都叫她張工。平時她整天風風火火,可是有一個階段,她的情緒非常不好,後來我們都知道那時候她的丈夫正和她鬧離婚。那麼一個樂天派的張工整天眼睛腫得像桃子,碰上她的好友打來電話問到她的痛處,人高馬大的她能握着電話哭上老半天。一次,她正在打電話哭得不亦樂乎時——總裁進來了!

當天晚上,總裁讓祕書退掉了第二天返回香港的機票。第二天上午10點左右,總裁先生竟然帶着張工找到張工丈夫所在的工廠,那天,正是北京夏天裏最熱的一天。後來聽説,本來約好張工的丈夫十點鐘在廠門口見面,可是他們廠早晨突發了一場事故,張工的丈夫被調去搶險。當張工的丈夫滿臉油黑地出現在工廠門口時,總總裁和張工已經等了他足足3個小時。因為天氣非常熱,總裁1米80的大個子只好擠在空調車裏一邊接着手提電話處理公務,一邊等待。張工幾次含着眼淚催總裁回去,可總裁操着並不熟練的普通話告訴張工:不要緊,不要緊。

不知道是總裁的等待打動了張工的丈夫,還是因為總裁真誠的表白感動了張工的丈夫,或者是他們之間的感情並沒有破裂,不過僅僅是發生一些誤會而已,張工和她的丈夫和好如初了。後來,在我走的那一年,張工在公司創造了一個奇蹟,她領導的東北科的銷售額居然佔整個大陸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我不知道其他公司老總和員工之間是否非常融洽,他們之間做什麼樣的溝通。我們的總裁先生卻教給我了一個道理: 一個公司的負責人所面臨的困難在一般人眼裏是大於一個員工所面臨的困難的。但是,當一個老總把員工的困難當成最重要的事情並且去幫助解決時,他將來碰到困難時也會容易解決得多,因為所有的員工都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所以,無論人在高處或低處,只要活在人羣裏,彼此間就要記得經常給予對方一點感情的慰藉。因為畢竟能夠真正維繫人與人的,只有真情。

哲學勵志小故事13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哲學勵志小故事14

一個盲人,小時候深為自己的缺陷煩惱沮喪,認定這是老天在懲罰他,自己這一輩子算完了。後來一位教師開導他説:“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向命運挑戰。若干年後,他成了一個著名的盲人推拿師,為許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蹟被寫進當地的國小課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個思路太奇特了,儘管這有點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這個世界上誰不需要找點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這個理由又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幽默可愛。

哲學勵志小故事15

一字千金

戰國時候,盛行一種“養士”的風氣,將權勢的人都喜歡招攬各種人才,他們養在家中,隨時為自己效力。這些投靠權貴的人被稱為“門客”。當時秦國的相國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這麼多門客之中,各個階層、各種經歷的人都有。呂不韋為抬高自己的名聲,叫他們收集眾説編寫一本厚厚的書,題名為《呂氏春秋》。在這中書裏。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古今治亂都寫到了。書寫好後,呂不韋下令把書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同時宣告:有誰能夠增加或者減少這本書一個字的,相國賞他千金。幾天過去了,始終沒有一個人提出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呂氏春秋》真的完美到增減一個字都不行嗎?不是的,只不過由於呂不韋當時是權勢顯赫的相國,這本書又是他立意要標榜自己,用“呂氏”名義寫成的,人們有意見也不敢提出來就是了。

啟示:後人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史辭精妙,文章價值很高,一字一句頗有分量。在直銷的培訓課中,講師應注意認真準備,力求表達得精煉準確,一字千金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標籤: 勵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exue/94yn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