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哲學 >

生活與哲學的原理與方法的歸納整理

生活與哲學的原理與方法的歸納整理

  第一部分:唯物論

生活與哲學的原理與方法的歸納整理

一、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

造性和自覺選擇性。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

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

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二、規律的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辯證關係

(規律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

1.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求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2.人在客觀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

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3.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

  第二部分:認識論

一、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二、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

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

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認識促進實踐發展,錯誤認識阻礙實踐發展。

三、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

境的過程。——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第三部分:辯證法

聯繫觀

一、聯繫的普遍性

聯繫具有普遍性——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二、聯繫的客觀性

聯繫具有客觀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①要從事物的固有聯繫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②人在客觀聯繫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調

整原有的聯繫,建立新的具體聯繫。

三、聯繫的多樣性

聯繫具有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

條件為轉移。

四、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

整體與部分相互區別、相互聯繫

(1)整體居主導地位,統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依賴整體,整體的功能狀態及

其變化影響部分。——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

目標

(2)部分處於被支配地位,服從和服務於整體。整體依賴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

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重視部分的作用,搞

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五、系統優化方法

系統的基本特徵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要求我們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着眼於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發展觀

一、發展的普遍性?實質

發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處於發展變化之中。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與時俱進,樹立創新意識。

二、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發展的途徑)

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既要對未

來充滿信心,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接受挫折考驗。

三、量變和質變辯證關係(事物發展的狀態)

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

量變開闢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要求我們①積

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

發展;③堅持適度原則。

(四、動力: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五、環節: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根本途徑,其實質就是“揚棄”。)

矛盾觀(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一、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①用一分為二的、全面的觀點看問

題。②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是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係

1.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離不開特殊性: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通

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要求我們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四、主次矛盾辨證關係

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處於從屬地位,對

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要求我們

辦事情要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要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堅持兩點

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五、矛盾主次方面辨證關係

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

盾的次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要求我們看問題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同時又不能忽視支流。堅持兩點論與重

點論的統一。

創新意識

一、辯證否定觀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

是聯繫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既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又

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其本質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密切關注變化發展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説,敢於

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二、歷史唯物主義

一、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辨證關係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

推動社會發展;落後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發展。

二、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

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表明生產關係

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

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

革。當上層建築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後的經

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表明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

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三、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羣眾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

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要求我們堅持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四、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大的驅動、制

約和導向作用。表現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2.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倡導集體主義價值觀,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五、人生價值的實現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

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根本途徑)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客觀條

件)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

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主觀條件)

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 唯物論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

認識論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第七課: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 第八課: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矛盾觀)

第十課: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社會發展的規律

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社會歷史的主體 價值觀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創造與實現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exue/q2pe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