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中國小教育 >

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

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

  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

 測試要點一: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要求一:瞭解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説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系統: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構成天體系統。級別(由小到大):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陽系和其他恆星系→恆星系和河外星系→總星系。

2.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也是太陽系、恆星系以及總星系的一部分。

3.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順序:水、金、地、火、木、天、海、冥。

要求二: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和因素。

1.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從運動特徵看,地球與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年,即共面性,近圓性,同向性;

從結構特徵看,地球與水星、金星和火星。

2.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特殊的行星——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

⑴ 宇宙環境:① 公轉軌道固定,互不干擾,安全;② 太陽光照條件相對穩定

⑵ 自身條件:① 日地距離適中,温度條件適中,才存在液態水;② 地球的體積與質量適中,形成了適合生物呼吸、生存以及晝夜温差不大的大氣層;③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週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幅度不大。

 測試要點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要求一:瞭解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直接為地表提供光能和熱能,維持地表温度,為生物繁衍生長、大氣和水體運動等提供能量。2.太陽能作為一種新能源,因其取之不盡、穩定、廉價又無污染性,已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

要求二:瞭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2.干擾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使指南針無法正確指示方向。3.影響地球的天氣氣候。4.使極地上空產生極光現象。 要求一: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週期和速度。瞭解黃赤交角的地理意義。

1.地球自轉:⑴ 方向:自西向東⑵ 週期:23時56分4秒(1恆星日)⑶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兩極點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處處相等;線速度,除兩極點外,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反之,線速度越小。

2.地球公轉:⑴ 方向:自西向東⑵ 週期:365日6時9分10秒(1恆星年)⑶ 速度:1月初,近日點,公轉速度較快;7月初,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

3.黃赤交角概 念:地球赤道平面與公轉軌道(黃道)平面之間的夾角。數值為23°26′。地理意義:⑴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⑵ 晝夜長短的變化⑶ 四季的更替

要求二:瞭解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能夠進行簡單的區時計算

1.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2.區時計算:

⑴ 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出現的不同時刻數,稱為地方時。東早西遲。

⑵ 區時劃分:地球上以經度每15度範圍作為1個時區,全球共劃分為24個時區。其中,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合為東西十二區。

⑶ 區時:每個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該時區的標準時——區時。

⑷ 相鄰時區間的時差為1小時。每往東1個時區,區時加1小時;往西1時區,區時減1小時。

⑸ 國際日期變更線:理論上與180度經線重合,實際上並不重合。當由西向東跨越日期變更線時,必須 1將日期減一天:反之,由東向西跨越日期變更線時,就必須加上1天。

要求三:結合事例,説明地球自轉偏向力對地表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的影響。地球自轉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例如:在北半球,河流右岸沖刷顯著;在南半球,河流左岸沖刷顯著。洋流的流向也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

大氣運動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比較明顯,如風帶風向;氣旋、反氣旋的流向等。

要求四:瞭解四季更替的現象,並理解其成因。

四季更替現象:地球公轉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佈也具有周年變化的規律,從而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四季更替原因:黃赤交角存在。

測試要點四:地球的圈層結構及特點

要求:知道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1.地球的圈層結構:從地心向地表依次為地核、地幔和地殼。

2. 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地殼 在橫向上,地殼可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其中大洋地殼遠比大陸地殼薄。在縱向上,地殼的上層為硅鋁層,下層為硅鎂層,硅鋁層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

地幔 地幔中有一軟流層,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被稱為巖石圈。 地核 地核由鐵和鎳組成,外核呈液態或熔融狀態,內核呈固態。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測試要點一:地殼內部物質循環

要求一:知道巖石圈的三大類巖石,瞭解地殼內部物質的循環過程

1.地球的圈層組成:外部圈層(大氣圈、生物圈和水圈)和內部圈層(地殼、地幔和地核);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包括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巖石圈。巖石圈:是指軟流層(巖漿的發源地)以上的地幔部分(地幔的頂部)和地殼組成。

2.地殼結構的兩個特點:厚度不均(大陸地殼比大洋地殼厚,高山、高原地區比平原、盆地地殼厚);硅鋁層的不連續分佈(在大洋地殼中較薄甚至缺失)。

3.三大類巖石的特點:分 類 形成過程 典型巖石

巖漿巖 侵入巖 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侵入地殼上部,冷卻凝固而成。 花崗巖

噴出巖 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 玄武巖、流紋巖

沉積巖 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經過風化作用、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

特徵:巖層(層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遺體和遺蹟),分別被稱為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 石灰巖、頁巖、砂巖、礫巖變質巖 原有巖石在地殼深處承受着高壓,並受到巖漿活動、地殼運動產生的高温作用,巖石的成分和性質發生改變,形成新的巖石。 石灰巖變質為大理巖、頁巖變質為板巖7.三大類巖石的轉化(或地殼內部物質的循環過程)(注意實現每一種轉化的作用條件)説明右圖中各個數字序號所代表的含義。

測試要點二: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要求一:.瞭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其地表形態、

1.內力、外力作用:

⑴ 內力作用:能量來源: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表現: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

2它使得地表變得高低起伏。

⑵ 外力作用:能量來源: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

表現: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

影響:它使得地表趨於平坦。

2.地質構造:

⑴ 褶皺 成因:巖層受到水平擠壓力後,發生彎曲變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

判別:背斜的巖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巖層向下彎曲;對地形的影響:正態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倒置地形:背斜頂部受到張力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物質不易被侵蝕反而成山嶺。

意義:石油、天然氣多儲存於背斜構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

⑵ 斷層:成因:巖層受到擠壓力過大或者張力作用,使得巖層發生斷裂,出現斷裂面,並且在斷裂面兩側的巖層有錯動和位移,形成斷層。

對地形的影響:大的斷層常形成谷地或陡崖。斷層一側的巖層下降會形成谷地(如我國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則會形成斷塊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國的華山、廬山和泰山)。

⑶ 意義:指導找礦、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設。石油和天然氣多儲存於背斜構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庫建設應儘量避開斷層,其中隧道應優先選擇在背斜構造中(因為取石方便,工程成本低)。 要求二:結合實例,説明流水,風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分佈區 外力作用形式 侵蝕地貌 沉積地貌主要在濕潤、半濕潤地區 流水 溝谷(v型)、瀑布、峽谷,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沖積扇(山前)、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乾旱地區 風力 風蝕蘑菇、風蝕窪地 沙丘、沙壟

高緯度、高海拔地區 冰川 U谷、冰斗、刃脊、角峯。(歐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特別注意:黃土高原的形成是風力堆積作用,黃土高原的地表千溝萬壑的形態是流水侵蝕作用)。人類活動也是屬於外力作用的一種特殊形式。

測試要點三:大氣受熱過程

要求一:瞭解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輻射):太陽輻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熱源。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具有選擇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

反射:(雲和固體塵埃)無選擇性。

散射:(空氣質點和固體雜質)具有選擇性,

如:可見光中藍、紫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曾現蔚藍色。無論是吸收、反射還是散射,都使得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減少了(削弱作用),因而使得地表的白天温度不會太高。

要求二:理解大氣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的長波輻射除少部分透過大氣返回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氣增温。大氣同時向外輻射紅外線,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過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從而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要求三:.理解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會畫熱力環流模式圖)

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熱不均導致大氣的垂直運動(受熱上升、冷卻下沉), 3

從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現了氣壓差異(在近地面上受熱處形成低氣壓、冷卻處形成高氣壓;在高空上受熱處形成了高氣壓、冷卻處形成了低氣壓),進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氣產生了水平運動(方向是從高壓向低壓),從而形成了環流。

實例: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從郊區吹向城市)。

測試要點四:.全球氣壓帶,風帶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要求一:理解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佈及移動規律

1.三圈環流(垂直方向上)以及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近地面)的形成:

赤道因是熱源,空氣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高空形成高氣壓區。氣流有遲到上空的高氣壓區向向兩極方向流動,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偏轉(北右南左,總體是向東偏),到了緯度30°上空時偏轉成了西風(向東運動)不能繼續向高緯度運動,在不斷聚集(堆積)的情形下便產生了下沉氣流,形成了副熱帶高氣壓帶(緯度30°),極地地區因是冷源,氣流終年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極地高氣壓帶,在緯度60°形成了相對的低氣壓帶,稱為副極地低氣壓帶。於是形成了三圈環流,即低緯環流、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同時在近地面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自己能夠畫圖分析)。

2.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隨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大致與其方向和週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注意:移動幅度大致在10°左右。)

要求二:瞭解季風環流的形成原因

季風的形成原因:

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重要原因):

例如:東亞季風(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區,原因是東亞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之間,海陸熱力差異十分顯著。)東亞的冬季風是因為亞洲高壓(蒙古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之間形成的西北季風,夏季風是因為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和夏威夷高壓之間形成的東南季風。

2.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例如:南亞季風的夏季風——西南季風(注意:南亞的季風形成原因包括上述季風形成的兩個原因。)南亞的冬季風是東北季風,夏季風是西南季風,它是因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夏季北移越過赤道改為向右偏轉而成的。

一般而言,冬季風是從高緯陸地吹向海洋,性質是寒冷(温暖)乾燥的;而夏季風則是從低緯海洋吹向陸地,性質是高温(温暖)濕潤的。

要求三:結合實例,説明氣壓帶,風帶的分佈和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解讀:

氣候類型 大氣環流狀況 降水特徵

熱帶雨林氣候 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 年雨型

温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温帶大陸西海岸,常年受西風帶影響

地中海氣候 位於亞熱帶大陸西海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帶影響 冬雨型

熱帶草原氣候 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夏雨型

熱帶、亞熱帶、温帶季風氣候 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

冬季盛行來自大陸內部的偏北風

熱帶沙漠氣候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 少雨型

 測試要點五:主要天氣系統的特點

要求一:理解鋒面系統的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冷鋒與天氣 概念: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叫冷鋒。

天氣:過境時,暖氣團被迫上升,會出現大風、降温和雨、雪天氣。

典例: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節的大風或沙暴天氣,以及冬季的寒潮,屬冷鋒天氣。

暖鋒與天氣 概念: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叫暖鋒。天氣:當暖鋒過境時,雲層加厚,形成連續性降 4

水典例:春季,長江以南和東北地區,常有暖鋒活動。

靜止鋒與天氣 概念:準靜止鋒是指移動幅度很小的鋒。

天氣:造成陰雨連綿的天氣。

典例:夏初,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就是準靜止鋒造成的;

要求二:理解低壓,高壓系統的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氣壓狀況分為:低氣壓和高氣壓。氣流狀況分為:氣旋和反氣旋。⑴ 氣旋:是低氣壓,氣流運動方向是呈逆時針輻合上升(南半球是順時針輻合上升)。天氣:由於其中心氣流是上升的,所以出現陰雨天氣。實例:颱風。⑵ 反氣旋:是高氣壓,氣流運動方向是呈順時針輻散下沉(南半球是逆時針輻散下沉)。 天氣:因為中心氣流下沉,所以天氣晴朗。

實例:長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氣和我國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測試要點六:水循環及其地理意義

要求一:知道水循環的概念

1.概念: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環境中通過各個環節循環運動的過程。

2.水循環按其發生的空間範圍不同,可分為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

陸上內循環對陸地水的更新很小,只有海陸間循環對陸地水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求二:瞭解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理解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1.環節: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2.意義:① 聯繫四大圈層、促進水體更新;② 促進物質遷移和能量傳輸;③ 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態。測試要點七:世界洋流分佈規律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要求一:瞭解洋流的概念及類型(寒流,暖流)

1.概念:洋流是指海洋水沿相對穩定的方向作大規模運動的現象

2.分類:根據水温(洋流的熱力性質)可以把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暖流是指其比到達的地區水温高,通常是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暖流經過的海區温度和鹽度會上升;寒流是指其比到達的地區水温低,通常是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寒流經過的海區温度和鹽度會降低。

要求二:瞭解世界洋流分佈規律,並結合實例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規律——三個大洋環流:(會畫大洋環流模式圖)

⑴ 中低緯度大洋環流:北半球是順時針,南半球是逆時針;⑵ 中高緯度大洋環流:北半球是逆時針,南半球形成了環球性西風漂流;⑶ 北印度洋的季風環流,冬季形成逆時針洋流,夏季形成順時針洋流。 認識常見的一些洋流分佈:南、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風漂流,日本暖流,千島寒流,加利福尼亞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墨西哥灣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祕魯寒流,東澳大利亞暖流和西澳大利亞寒流。

2.洋流的地理意義:① 對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到增温增濕,寒流起到降温減濕的作用

實例:西歐温帶海 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海港終年不凍,也是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祕魯沿岸的荒漠帶是受到祕魯寒流的影響,非洲西南沿岸的的荒漠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響,澳大利亞西海岸的荒漠受到了西澳大利亞寒流的作用。② 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四大漁場的形成: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海水受到擾動,引起上下翻騰,把下層豐富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祕魯漁場(祕魯上升流把下層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ongxiao/2m1w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