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八篇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八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八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沒有核的果實自然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粹的米粒總是揚着無知的頭顱。在這個日新月異,傳媒聲喧雜的年代,你是否也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

今天,我們只會坐在草地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郭敬明);當簡簡單單而又通俗的《老鼠愛大米》唱遍大江南北時,誰有能重拾昔日哲人心中那"青青子矜"那般泛黃的感動?無可否認,青春文學可以帶來夢幻般的感動,但倘若一個人的精神主體是這些,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很難想象他是一個成功的人士。在這個眾生傳媒的時代,我們看到了一些人為了一點點事斤斤計較,誰又能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呢?誰又能重拾昔日大教育家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度量。

翻開厚重的古典書籍,我們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個字寫出的《道德經》,句句短小,卻又飽含真理,孔子與弟子言行在《論語》的二十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短短八個字,體現出的卻是何等的重要。打開《三國演義》,是劉,關,張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翻開《紅樓夢》,是林黛玉“紅藕香斷有誰憐"的惆悵;翻開《西遊記》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唐僧的執着;"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司馬遷用《史記》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翻開唐詩,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懷念,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

魂兮,歸來。

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一個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而對於每個炎黃子孫來説,中國的古典文化無疑是經典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春節了。

關於春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我來給大家講講吧。古時候,人間出現了一個怪物,叫“年”,每到大年三十,“年”就會從地洞裏出來去吃人,人們都害怕得不敢睡覺,他們聚在一起説話,好像想將“年”要吃自己的事情忘掉。有一次,一個小孩在院子裏玩,突然,“年”來了,“年”張開血盆大口,要吃小孩。小孩一慌,把一個鞭炮扔到火堆裏,噼裏啪啦,噼裏啪啦!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響起來,“年”聽到,害怕極了,頓時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一溜煙跑了。從此,每到大年三十,人們就放鞭炮,“年”再也不敢來了。

到了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裏打扮得煥然一新;除夕這天,家家户户貼對聯,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春節這天,孩子們也穿上了很漂亮的衣服,大人、小孩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互祝福道道賀。

“崇”一看大哭一頓,便逃走了。第二天,夫妻倆把自己發紅包給孩子,把“崇”嚇走的事情告訴大家。

原來,那八枚銅錢是一位神仙變成的,他在暗中幫助孩子。

講了這麼個故事大家知道壓歲錢的由來了吧!大年三十的晚上,小朋友是不是都會收到長輩的紅包,這代表着長輩對我們的祝福!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們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傳承着五千年的文明。禮讓、家風、文明之行為都是文化的傳承。

旅行,可以讓我們去觀看世界,可現在的外國人在一些旅遊聖地都用中國字體寫了讓我們怎樣怎樣的字樣,而沒有用其它國家的外國字寫出這些帶有羞辱的字。

看到這些字時,我有點憤怒,我希望我們的中國人在旅遊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我們是強大的,不能因為一點不檢點小動作,而被外國人看不起。

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的行為:在公交車、地鐵站這些地方,有了老人,殘疾人,孕婦時,他們只會穩若泰山地坐在位置上,不屑一顧的看着他們,不起來讓坐,我只想知道你們的良心何在,你們的心不會痛嗎?難道沒有學過尊重長輩和禮讓這些道理嗎?好多天真無邪的兒童都比你們這些長大後的年輕人知道讓座的這個道理。

我們的中國是有着文明禮儀之邦稱呼的大國,可是現在呢?人們吃完東西就會隨手把垃圾扔一地,最後還是環衞工人清理乾淨的。但是你們知道環衞工人早晨多早起牀上班嗎?早晨許多人還在睡夢中時,他們就已經起來了,下班也是在人們進入夢鄉後才剛剛下班的,我真的要為他們點贊,卻為你的行為感到悲哀。

我想起一首詩,"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可是現在的長城三分之一都已經沒了,那一定會有人對我説:"那不還有三分之二呢嗎,還長着呢。"那我想告訴你不是的,現在的三分之二中的三分之一以前被人為破壞掉了,滿身傷痕累累的,而現在只剩下那孤獨的三分之一,而那些傷痕累累的印記也是被垃圾破壞的。你們難道就不可以保護一下我們現在所有的嗎?你們難道不知道當時因為修長城害死了多少平民百姓嗎?

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科技時代,但並不代表機器可以代替的了人,因為機器的生命是由人類給的。雖然現在的人不愛護環境,但我相信一定可以改變,繼續傳承起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禮儀。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日已西沉,似水墨般泛紅的晚霞暈染在天邊,暮光淺淺映在女子的臉龐,孤身一人靜默於樓閣闌干,玉手中的繡花針在絲布間遊走穿行。“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樹,望斷歸來路”她繡着,望着,不覺間,淚已沾裳,腸已斷。她不曾停過,唯恐再見之時,繡還未成,將萬般情思、千般愁緒和那數載芳華繡於那絹絲布,繡進那田心間。

刺繡,就這樣帶着無數深閨女子的情與戀,不覺間已然走過了數千年。

總會醉心於刺繡之美,數以千計的絲線在繡布間交織,似有命運的安排,或曲折盤繞,或細密縱橫,每條絲線都的出現相遇都恰到好處,冥冥之中早已註定。當所有絲線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那繡作便有了生氣靈性。不同絲線的“相遇糾葛”,呈現出的是不同紋路質地的視覺盛宴,使單單絲線表現出世間萬物百態。它可似水墨般清逸淡雅,亦可如油畫般鮮亮明麗;既有水彩之潤變通透,亦有素描的立體可感。分明清晰不輸於高清相片,卻在深淺不一的視覺觸感上更勝一籌。

“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驚歎於繡娘們那雙靈巧纖手,如何將冷冷絲線繡出活物之靈動。染線劈絲,繃布綁架,構圖勾稿,穿針引線……看似簡單的技藝卻不知需要她們多少時日的習練。“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老繡娘閉眼劈絲,最細的僅有髮絲的十分之一。可又有幾人會知曉,這是幾十年與絲線的朝夕相處,方才有了閉目不視卻心靈互通的“默契”。很多繡娘當她初次與針線相遇便不願離開,她們將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交給了刺繡。以針作筆,以線為墨,以布成紙,綵線似有情,隨銀針交錯纏繞,絲絲縷縷的脈絡間好像在替每位繡娘訴説着什麼。

古代女子閒時刺繡,身已靜,心亦靜,唯有心中愁緒難解,便只好穿針引線,繡與一絹絲布,將心事娓娓道出。“美人望斷秋水暮暮朝朝,一針一線遙寄如絲愛戀”願化風隨君,奈何閨深人寂,只將布繡“從頭到底,將心縈繫,穿過一條絲”念君千里,贈君萬情。

如今的繡娘何來古時深閨的相思愁怨?使她們依舊堅守在布架前刺布繡花又是什麼?“每年都會給家裏的兒女孫子繡衣裳。現在都是用機器了,誰還會穿這個?”大山裏的一位白髮老人,手撫件件繡花衣,深陷的眼睛泛着微微黯淡的淚光。“熱愛刺繡,想把這份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這需要每位繡娘能沉得下心,守得住貧。”一位開辦繡工坊的繡娘,手持針牽線,無償教人刺繡,卻依歎願者甚少。人們似乎不曾注意到每件繡品間的一針一線都飽含各樣深情,有單純的熱愛,亦有滿溢的心意,更有傳承的堅守……機器下的刺繡雖形似卻不神似,雖極致平整精細,卻總少了份人的'温情。這份情,若用寥寥幾字去表達,恐無法承載。只在繡娘們用手用心去繡時,其中千萬種複雜的思緒情意,便全然流露出來,纏於每縷絲線上,寄在每針繡跡間。

閉眼,靜心,輕輕撫摸,可曾感受到針線間穿越千年的閨怨和永存温熱的深情?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傳統文化像一個浩瀚的海洋,在我們吃飯時的筷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們玩耍中的陀螺是中國傳統文化...它們就在生活中,在玩耍中,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傳統文化是——湯圓,它可是一種好吃的食品!湯圓的皮是糯米制成的,吃起來軟軟的,十分可口。湯圓的餡兒有很多種類,比如:白糖、芝麻、果仁、豆沙,其中,我最喜歡吃芝麻餡兒的。從湯圓的名字聽起,就一定會知道它是圓的,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們並不把湯圓叫做湯圓,起初它的原名是浮圓子,接着又叫湯糰,直到後來才改名為湯圓,“湯圓”與“團圓”的字音極為接近,它象徵着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快快樂樂,有一種美好的象徵。至今,大家在農曆的正月十五就可以享受這香甜可口的湯圓了。湯圓的製作方法也很不一般,它可以: 煮、煎、蒸、炸,可我最愛吃煮熟的湯圓。

我再為大家介紹一種很熟悉的食品,它就是——餃子,也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餃子是張仲景發明的。餃子的原名是“嬌耳”,現在也叫做水餃。它的味道鮮美,形狀奇特,真是令人百食不厭啊!餃子的名品甚多,有:山東的高湯小餃,上海有名的鍋貼餃,蟹黃蒸餃...其中我最喜歡豬肉大葱餃子。

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很多,讓我們一同去研究,一同去發現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華傳統文化——漢字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的結晶。點,橫,豎,撇,捺,每一筆都至關重要。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寫一手中國字。小時候吧,用鉛筆寫字,我不是班級中寫字好的。

那是我經常抱怨:這可惡的漢字這麼難寫。長大一些覺的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況且用上了鋼筆,字歪的不那麼厲害,也就不那麼討厭了。現在,我愛漢字,雖然我的字仍舊歪歪扭扭不好看,雖然老師已經讓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舊喜歡用鋼筆,因為鋼筆可以練字。漢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早晨起來讀着課文,我愛課本上的漢字。中午,打開練習冊,做着題,我愛練習冊上的漢字。晚上,打開電視,我愛電視上的漢字。

整整一天,我都愛漢字!追遂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8000多年的歷史。至於漢字的個數,沒有人細細的統計,但是可以從古代的調查中看出問題。從秦朝的《倉頡》、《博學》開始,一共有3300字。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

漢字在時代的不斷變化中也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大致可以分為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經歷了多少蜕變啊!我愛漢字。因為它飄逸,它整齊。我愛漢字。因為它輕盈,它歡快。我愛漢字。因為它就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因為它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的恥辱,更要感謝祖先為我們創造了漢字。做一箇中國人寫一手中國字!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今天,我們學校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還有幸邀請到了聚湖院的舞龍團。龍在中華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貴、勇猛,更是權力的象徵。

同學們來到操場,只見一條巨龍展現在我們眼前,它黃色的龍身,金燦燦的龍鱗,長長的身軀,斗大的龍頭。一雙又亮又閃的龍眼,煞是威武。隨着咚鏘、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那條金色的巨龍舞動了起來。首先,他們齊心協力地為我們表演了划龍舟。只見他們往前走兩步再往後退兩步,腳步是那麼地一致,兩邊的棍子合在一起,就像一艘龍船在大海中前進。這時,同學們的掌聲、歡呼聲掩蓋了舞龍團的樂聲。緊接着,龍頭引着龍身在場地裏穿梭,舞出了門的樣子,它的寓意是希望我們的學習能像鯉魚一樣越過龍門,更上一層樓。不一會兒,巨龍又舞動起來,龍頭和龍尾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朵花的樣子,龍把人給託了起來,就像盛開的花兒一樣美麗嬌豔。這時候,同學們的歡呼聲再次響徹校園上空。最後,龍尾在地面舞動着,龍身一層層地疊在一起,就像一堵高牆,它寓意着我們的未來步步高昇,越來越美好。這次的舞龍團的表演可以用一首詩來總結一下:齊心協力划龍舟,更上層樓跳龍門。龍花盛開千家富,盤龍似錦節節高。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都要有開拓進取、與文明共同進步的精神。不斷地去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有一天,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那猴頭説:“常聽人們説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麼時候下凡看看。”“好呀!”

我醒了過來,回味着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説法,如:不滿週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為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説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説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乾隆指着一位141歲的老人説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麼樣,傳統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標籤: 八篇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0de5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