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民俗的作文(合集15篇)

民俗的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俗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的作文(合集15篇)

民俗的作文1

九蓮燈是高平民間舞蹈中羣眾最喜愛的一種民俗活動。婦孺皆知,深深紮根於羣眾心中。

當八音會樂隊開始奏樂時,人們便開始在旋律優美,高亢激勁的打擊樂聲中舞動。鮮豔的舞服與花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多種舞步變化多姿,令人眼花繚亂。“溜場,跑場,倒搭勾,小穿花,雙進行,剪子股,蛇褪皮……”一次次隊形的變幻都是一次次不錯的視覺享受。任意組合,自由變換,多種隊形,令人目不暇接。觀眾只能目不轉睛,唯恐眼睛一眨一閉,就又錯過精彩部分。

午後的陽光映紅了舞者的張張笑臉,也照亮了他們手裏各色的花燈。紅的,黃的,粉的,色彩各異卻都同樣光彩奪目。

表演者臉上的笑容燦爛,手中的花燈絢彩,多變的隊形協調,交錯的`舞步精彩,鄉土氣息的打擊樂火爆熱情,高平的九蓮燈熱鬧非凡!街頭廣場上,爆出一場多麼熱鬧,多麼奪目,多麼精彩的表演啊——九蓮燈!

民俗的作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當地被稱為“着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鈕釦,只用把結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就是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一個紙或布做的芯。由於打結很費事,二戰後又出現了“改良帶”和“文化帶”。

“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豔華麗的錦繡。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着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民俗的作文3

中國各地,到處都是花樣繁多的民風民俗,我最喜愛的,莫過於淄博周村的'花燈了。周村花燈出名,芯子更出名,周村芯子少説也有二百五十年的歷史了!

有“雙人、單人、車、拾、桌、多人”芯子燈等芯子。其實所謂的“芯子”就是人們高高豎起一根鐵棍,頂端座子上束站着一個女姐或男童,他們扮演各種人物造型。在遠處看,好像是站在燈芯子頂上,所以大家就叫這種活動叫芯子。興盛時,六七十台芯子上街,一走就數十里,前面鑼鼓喧天,後邊旗幡扇飄舞。中間還有舞龍,滾獅,踩高蹺,劃旱船,跑驢,撲蝴蝶等各種好玩的,扮者如林,觀者如雲,熱鬧非凡。

説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濟南的千佛山廟會了。

每年九月九日重陽節,人們要到千佛上登山,站在“賞菊崗”上賞花。自從元代開始,就定九月九日為千佛山廟會。千佛山盛產柿子,尤為以大 盒柿著名,所以千佛山廟會又叫“柿子會”。還有藝術團來表演,如流如潮啊。

怎麼樣,民俗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呢?

民俗的作文4

舞龍是我的家鄉高平的一種特色民俗活動。

看,那個紅黃相雜的隊伍,就是我們的舞龍隊。聽,鑼鼓聲打雷似的響了起來,那舞龍隊伍迅速進入狀態,舞動起來。龍頭朝地一拱,龍身和龍尾也順着拱了起來,極像是一條真龍在我們眼前飛舞,甚是栩栩如生。那龍時而在高空飛翔,時而在低空旋轉。時而向上跳躍,時而向下俯身。觀眾們的眼球也跟着龍的行蹤時上,時下,看得熱血沸騰,看得心花怒放。再聽,那鑼鼓聲越敲越急促;再看,那表演者越跑越快,手中的舞龍棍越揮越靈動,龍頭,龍身,龍尾依次掃地一起,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像是一條金光映照在人們的眼前。鑼鼓聲漸漸低沉,舞龍表演也接近尾聲。隨後,耳邊就想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我目送舞龍隊離去,那些身影越來越遠,但舞龍的`場景仍在我的腦海裏浮現。

民俗的作文5

和小夥伴玩耍的時光是快樂的,獲得成功的時刻是快樂的……學校裏與同學玩中學是我最難忘的快樂時光。

那一天,是民俗節,也是大家盼了很久的日子。一大早我就起牀了,但卻一點疲倦感都沒有,渾身精神百倍,興奮極了。

我蹦蹦跳跳來到學校,聽到那喜氣洋洋的音樂,就更激動啦!每班代表一個國家或地方,設計一個遊戲,只要過關了就有一張美食票。我們班是印度尼西亞,玩得遊戲是跟着音樂跳草裙舞。

活動開始了,每個同學身上、手上都帶着五彩繽紛的塑料彩條,這樣一穿,氣場就出來了!遊戲開始了,每個同學的臉上都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同學們左扭扭右扭扭,動作做得滑稽可笑。可邊上的同學有的一個勁地拍手,有的笑得前仰後合,有的捂着肚子腳疼……換我上場了,不知是因為聽到了音樂,還是看見別的同學滑稽的'舞姿,我笑得東倒西歪,根本不像在跳舞,雖然動作一點也不規範,但笑聲一直在教師迴盪。

接着,我們去了埃及、美國、新疆、蘭州等,笑聲響徹校園,最後我們的到來許多美食票,吃了許多美食,真是飽餐一頓啊!快樂時光如水,這一天很快就過去了,但每當想到草裙舞,我臉上就會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一天真是最開心最難忘的一天呀!

民俗的作文6

在濟南那裏,有着許許多多的風俗,“龍抬頭”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每一個節日,都非常熱鬧,象徵着怒放的新生。

元宵節又稱“燈節”。在濟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景象極為壯觀。這一天,家家户户盛行吃元宵。此外,元宵節前後,濟南的.街頭巷尾,到處是跑旱船、舞龍燈、舞獅子等。非常熱鬧。

“龍抬頭”在農曆二月八年級時舉行。它又稱“春龍節”,俗稱是“龍抬頭”。它意為龍興治雨,風調雨順。老男少兒都要理髮,以視為精神,朝氣蓬勃,免除災病。

每年夏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人們都要到千佛山上登山,站在賞菊巖上靜靜地賞菊,有些人還會在這時許下自己所想的心願或者祈求,期望美夢成真。

説完了傳統的節日,再説一説一些吃的吧。濟南人有着吃荷花瓣的習俗。其中“油炸荷花瓣”就是一例。將新鮮、完整的荷花瓣洗乾淨後,掛上一層又香又薄的雞蛋餅。再放在油鍋裏炸。俯看去,鍋裏就像一個美麗的太陽,之後撒上一些白糖。吃在嘴裏,你會覺得清爽可口,回味無窮。

油旋為濟南的風味小吃。因其似於螺旋,就像小孩子玩的陀螺。表面呈金光似的金黃,故名油旋。因為它脆香,許多人吃力又吃,非常令人喜愛。

濟南的習俗是多麼有特色啊,使我真想去看一看啊!

民俗的作文7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就拿藏族來説。藏族的民風民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們。

藏族最具特色的節日是雪頓節是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後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裏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裏喝完這麼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並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藏族的民風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極了。作文

民俗的作文8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民俗的作文9

新年,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説,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新年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新年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新年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母親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母親説:“母親,咱們先期買鞭炮吧!”母親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母親説:“母親,我要這些。”“沒問題。”母親爽快的説母親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母親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親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俗的作文10

巴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一部分。“炎黃”的始跡在黃河流域,而從夏禹始,先民的傳聞則已開始南漸。禹的出生地相傳有三處,都在長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據大量史籍所載,禹就是生於四川境內的汶山郡廣柔縣石紐鄉,娶江州塗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慶。秦滅巴國設巴郡後,巴人更是長足步入了漢化的過程。 三千多年來,重慶處處留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處,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園,是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大足石刻,彙集了中國唐、宋時期石窟藝術的.大量珍品;合川釣魚城,保存着南京軍民抗擊蒙哥軍隊入侵的古戰場遺址,

。歷代詩人如李白、杜甫、劉禹錫、蘇軾、陸游、郭沫若等,都在這裏寫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巴渝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風民俗,涵蓋婚喪嫁娶、文娛遊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節令,工商交易等各個範疇,與中國其他地區比較,無不大同小異。重慶豐富多彩的地方戲劇、曲藝、繪畫,手工藝品及羣眾節令活動等,也頗能反映巴渝風俗民情。

民俗的作文11

醉龍,是一種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動,長洲醉龍也是我們中山無人不曉的。長洲人民用一顆火熱的心,把醉龍這一民俗流傳至今,並且陶醉了多少人的心,使人回味無窮。

我身為長洲人的外孫,對長洲醉龍這一民俗最瞭解不過了,其實醉龍最早發源在我們中山縣一帶,後來流傳到了澳門,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我們就會聚集到一起,吃“龍頭飯”,看醉龍表演。特別是今年的醉龍表演給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

我們一條村的人聚在族人的祠堂裏吃飯,一起看我們長洲大名鼎鼎的醉龍表演。我們的'這支醉龍隊叫“北堡”,隊員全都是本村人,年齡最大的有六十多歲,小的才十幾歲。隨着“轟”一聲巨響,表演開始了,我們又興奮又緊張,只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伯伯一隻手拿起了一隻沉甸甸的大龍頭,另一隻手拿起一碗白酒,喝了一大口,然後一邊舉起大龍頭揮舞着,一邊向空中噴出了含在嘴裏的白酒,“譁”一聲,就像下雨似的,透明的酒花從天而降,灑到了大家的身上,我們都讚歎這位伯伯舞醉龍的技術高超。不僅是這位伯伯一個人在表演,全隊的老少也在一起耍龍頭,噴白酒。他們舞起龍頭都惟妙惟肖,我打心眼裏敬佩他們。

如果有機會,你也來感受一下醉龍帶給你的藝術享受吧。

民俗的作文12

上週六,零距離小記者組織活動,帶我們參觀了江寧區湖熟鎮楊柳村民居羣。

楊柳村被稱為南京的小九十九間半,始建於明代萬曆七年,建成於清代乾嘉年間,是南京至今為止保留的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羣,雖稱九十九間半,但總有137間屋,從東到西的三路分別是承恩堂、禮和堂、樹德堂。

楊柳村距東山鎮大約30分鐘車程,背依馬場山,南臨楊柳湖,全村住户以朱、劉、時、趙四大家族為主,這片古宅便是人數最多的朱氏歷代子孫所建,佔地1.1萬平方米,從前門到後門有幾十米到上百米深,各宅院間隔有防火牆,路面均鋪有青石板,門樓上嵌有緩步凝思等治家修身格言,門邊有雙鳳朝陽、喜鵲登枝等精美石雕。

楊柳村民居羣現在被改造成江寧民俗博物館和江寧區非遺展示館。楊柳村民居羣東路思承堂內開設了非遺綜合館、湖熟板鴨、周崗紅木、金箔技藝四個專題館,楊柳村古民居羣還被打造成首個江寧非遺展示平台,在這裏我們看到了江寧民俗用品用具展、知青藏品專題展、六合農民畫邀請展。

經過半天的參觀,我大開了眼界,還增長了許多江寧區的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知識,看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啊。

民俗的作文13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要吃粽子,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過年了。記得有一次過年,我們正在家門口放鞭炮,因為我膽子特別小,所以每次放鞭炮我總是躲得老遠看五彩繽紛的鞭炮,再看看家家户户都掛着大紅色的對聯。

趁爸爸媽媽放鞭炮之時,我問姐姐:“為什麼新年要放鞭炮”?姐姐説:“有一個傳説,是關於除夕的。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每到除夕就會到村裏吃人,所以每到除夕,村裏人就會逃到山上去。有一次,快到除夕時,來了一位老人,説他可以趕走年,可村裏人不相信,便都收拾好東西逃到山上,老人卻留了下來。年來到村裏,看見有人,就飛快地跑過去,要吃老人,老人突然點燃鞭炮,穿上紅衣服,噼裏啪啦,年被嚇跑了。於是就有了過年,也就是除夕了。

這時,姐姐拿起一串鞭炮交給我,我伸出發抖的手,接過鞭炮,用打火機點燃,火焰沿着導火線上升,我儘量把手伸直,讓鞭炮離我一定距離。由於我怕聲音太大,姐姐又讓我去放沖天炮,我點燃導火線,飛快地跑開了,噼裏啪啦,看着花似的.鞭炮放上了天空,從花心慢慢散開,一個一個“小鞭炮”像流星似的從天空中滑落,美麗極了。

真是一個好玩的除夕夜。

民俗的作文14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投汩羅江而死的賢臣屈原,便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卻始終不見屈原的蹤影,人們借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蝦,從免魚蝦吃掉屈原的遺體。之後每一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這一活動。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為廣泛的習俗,也是節日中心不可少的事兒。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到了唐代,包粽子用的'米以“白瑩如玉”,粽子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芙形。宋朝,吃粽子已經很普遍了。元、明時期,粽子包裹材料已從菰葉變為箸葉,後來又用蘆葦葉包粽子,附加料有豆沙、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曆初,中國百姓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

再來説説香囊吧。端千節時,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習慣,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再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你還知道哪些端千節的習俗呢?和我一起交流吧!

民俗的作文15

新春,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説,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新春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新春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新春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老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老媽説:“老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老媽爽快地答應了。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老媽説:“老媽,我要這些。”“沒問題。”老媽爽快的説老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老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老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標籤: 民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33mq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