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優秀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優秀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作文優秀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在家鄉,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過節,我們的風俗也不遜色於別的地區呢!

就拿離我們最近,也最喜慶的節日——春節來説吧!

春節,在我們家鄉,過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買肉,買糖,屯年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挑了。還有做饃饃,殺公雞,拜社王爺等風俗。可你不知道吧,這還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鄉,過春節啊,很講究,每天該幹啥幹啥,多做少做都怕壞了風俗。例如陰曆臘月二十八需要“把面發”,那就必須“把面發”,缺了少了都不行。還有春節得貼對聯,不貼,“福”就不來,也沒年味兒。還有吃餃子,象徵團圓吉祥,春節就也得必須吃餃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並且會對長輩説祝福語。

而第二天,則是串門送禮,祝福親人在新的`一年裏順心、健康、有才、進步。我們村裏,還會有“會”。就是大家出來擺攤,還有人逛“會”。“會”上可有許多小孩兒見了兩眼一亮的:糖畫,棉花糖……那兒不僅有吃的零食,麪攤也有!賣玩具、衣服、首飾、掛畫的也很多,年味兒十足,大家也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熱鬧,人們肩膀碰肩膀,腳尖碰腳跟。

春節還有一個都有的風俗。過年回家,與長輩團圓。這也是家鄉的風俗。

還有,家鄉過節的風俗很多:端午節,包粽子,系彩繩;重陽節,團聚,插茱萸;七夕節,看星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家鄉的風俗,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帶着,都要記在心裏,做在手上!

家鄉的風俗作文2

一提起端午節,人們就會想到吃粽子、洗艾草、賽龍舟,不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系五色縷。

五色縷也叫延年縷,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色彩明豔、鮮亮的絲線編成的細繩,從五月七年級開始系在人的手腕上或腳腕上,直到初五才能摘下來,有防禦蛇蠍和避災免難的寓意。這個習俗究竟從哪一輩開始不得而知,彷彿是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就有。

在我們家鄉戴五色縷有一個講究,不能隨意丟棄,要戴到端午節那天洗艾草水時才能解下來,且解下來的五色縷要扔到河裏,如果解下來時遇到下雨天最好,有讓災難病痛隨波而逝,這一年將會過得風調雨順平安順利的寓意。

記得有一年端午節,因為編成五色縷的絲線的質量太差,我戴着一出汗,手腕上就紅一道綠一道的,花花綠綠,活像個調色盤。我覺得不好看,於是等到沒人時,我就趁機將手腕上的五色縷解下扔進了垃圾桶裏。不幸的是,正當我以為這件事已經悄無聲息的過去的`時候,外婆發現了,將我狠狠地斥責了一頓。那眼神彷彿我犯了十惡不赦的大錯,直到現在還歷歷在目。斥責後她又仔仔細細的挑選了5種顏色明亮的絲線重新編成了五色縷再次系在我手上,且一遍遍的叮囑我不能隨便摘下來,説那是我這一年的平安福。

現在我和外婆已經沒住在一起了,但是每逢端午節即將到時,媽媽都會編好五色縷並系在我的手腕上,五色縷成了我過端午節的象徵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3

逢年過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我的家鄉在春節也有着一些獨特的風俗。

在《北京的春節》中,在春節初旬會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而我們這裏卻不是的',我們也熬臘八粥,卻不在春節熬而是在臘月初八。我們這裏不泡臘八蒜卻會蒸包子,各種各樣的餡,有豆沙、肉、蘿蔔、糯米等。豆沙會在前幾天就做好,而其它的則是前一天做好。第二天,便會早早起牀揉麪團,放到一個大盆裏揉上好久,然後把盆口用保鮮膜包好放到温度高的地方讓它慢慢地發酵。只有等到麪糰非常黏糊,並且膨脹的很大時做出來的包子才有彭鬆的口感。我們這兒還會做一種糰子,叫作豬油糰子,只有過年時才會做,吃起來有些甜味和油膩的豬油味,製作前期需要將豬油切成小塊並裹上白砂糖放入冰箱冷藏。製作時先將麪糰揉好,拿出巴掌大的一小塊捏成一個近似火山的形狀,在“火山口”放一小塊豬油,上面鑲嵌着一顆花生米,然後就可以放入鍋中蒸了。出鍋時雖然麪糰很黏,但是豬油很香。

我的家鄉最熱鬧的一定是除夕了,上午除夕家家都有忙碌的身影,家家飯做的都很香。大路上安安靜靜一個人都沒有。但到了下午就不同了,有的忙着貼春聯,孩子們到小賣部買來小擦炮在盒子上一擦,隨着“砰”的一聲喜悦的心情便隨着一陣煙出現了。

一轉眼就到了大人工作小孩上學的日子了,生活又恢復了以往的樣子,但卻給愉快的春節增添了一絲色彩。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

家鄉的8月15是中秋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在這天月亮會特別圓,特別大。

有一次中秋節,那時我們一家都在老家過中秋節。那一天,媽媽和爸爸做了好多好吃的,我們一家人一起坐在院子裏吃團圓飯,此時的月亮特別大,特別圓。看到這皎潔的月光,突然我想起了遊戲:“我們邊吃團圓飯,邊説關於節日的古詩吧!”隨後爸爸又問:“輸了有什麼懲罰?”“輸了自罰一杯酒或果汁,行嗎?我提的建議大家雙手贊同。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我立馬就想出來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然而妹妹也不示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妹妹背完這首詩,我瞪大了雙眼,我居然還不知道,妹妹居然會這首詩,於是我就帶頭鼓起了掌來。“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咦,是誰背了一句詩呢?原來是我的表哥。一開始我們都愣了愣,之後一陣歡呼聲爆發出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一輪遊戲結束了。就是我和妹妹喝的果汁最多,我們的小肚已經裝不下了。奶奶一看吃完了飯,就把早已買好的月餅拿出來當甜點,接着我們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成語接龍,玩到十點多才去睡覺。

雖説中秋節不像其他節日一樣熱鬧,但它留給我的回憶總是最好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説,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裏,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後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徵意義。例如:魚象徵着“年年有餘”,年糕象徵着“步步高昇”,芋頭和腐竹象徵着“富裕”,這些共同表達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着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年畫,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時貼在牆上或門上的畫,它們的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民間就有流傳,到了唐朝時更是格外流行,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年畫各形各色,但是寓意不同,有幽默風趣,有邪惡妖魔鬼怪,其中我最喜歡的年畫就是《娃娃抱鯉魚》。

當你看到這幅年畫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幅年畫一大半的面積都被鯉魚佔有,它是大紅色的,有兩對黃色的眼睛。這條魚是相當的大,比娃娃還大幾分。鯉魚身上的鱗片金光閃閃,那厚厚的大嘴脣旁邊還長了許多條白色的長鬍須。讓我聯想到當時的場景,娃娃正抓着河裏的鯉魚,娃娃坐在鯉魚背上,鯉魚正在遊動,一不小心娃娃就會滑落河中。

畫中的娃娃身穿紅色的布兜,下面光着身子,什麼都沒穿。頭的兩邊光禿禿的,頭的中間紮了一個小辮子,臉頰上還帶有金燦燦的`微光,表情帶着一點點微笑,樣子十分的可愛。手中捧着大紅鯉魚。身邊還有一朵朵荷花,花瓣上面粉,下面白,花朵中間是綠色的蓮蓬和黃色的花蕊。別看它只是一幅年畫,可是寓意美好,多子多福,年年有魚。

年畫歷史悠久,可是在最近十幾年裏,貼年畫的人家越來越少,幾乎見不到了。我們一定要讓年畫文化永遠傳承下去,不要讓它只能在史冊裏看到。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每年春節,我們一家人都會回到媽媽的家鄉——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過年很熱鬧,除了團圓飯,最過癮的就是看“打火龍”了。

“打火龍”是客家鄉村的一個古老而又神祕的鄉俗活動。火龍是由木棍和稻草紮成的,長達10幾米,龍身上插滿了香燭。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團圓飯,“打火龍”活動就開始了。照例是一輪煙花炮竹,這時,龍身上的香燭已被點燃,八個經驗豐富的壯漢將火龍高高舉起,舞動着行走起來。圍觀人羣激動起來了,發出雷霆般的歡呼聲。我和村裏孩子們在幾條火龍之間來回穿梭着,邊跑邊叫,嗓子都喊啞了。人越來越多,場面越來越熱鬧,火龍走到哪,人們也跟到哪。遠遠望去,火龍身上閃着的燈火綿延幾百米,場面十分壯觀。火龍上下舞動着、跳躍着、歡騰着,龍身越燒越旺,在夜色的'映襯之下,顯得格外耀眼。在一條條火龍的舞動之下,客家鄉村的春節也漸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龍”,興奮和熱鬧過後,心裏總是暖暖的。媽媽説“打火龍”的習俗在她小時候就有了。傳説是神龍下凡趕走妖魔鬼怪,驅邪避災,來年就會風調雨順,老百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現在,我想起“打火龍”,在心裏默默地盼望着,盼望客家人的火龍能驅除瘟疫,驅走冠狀病毒,讓我們早點開學。

明年過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場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打火龍”。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山東。

每到臘八那天,我們一家在天上還有星星的時候就起牀了,臘八節一定要吃臘八肉,我大姨夫從冰箱裏拿出了一大塊豬肉,只見他把肉放在火爐上讓它解凍,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讓豬肉變得花花綠綠的.,接着大姨夫讓我把肉遞給爸爸,只見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開,刷完酸糕水的豬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兒和香味兒。

吃完臘八肉,就該喝臘八酒了,雖説臘八酒有酒字,但裏面只是用葡萄、梨、蘋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飲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還可以把臘八酒和帶氣的無味蘇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過完臘八就到了小年,這天男人們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們會去集市上買年貨,而我們小孩兒就在田野裏玩摔炮。

又過了幾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殺豬、清理豬的內臟,而我們小孩兒在屋裏的炕上玩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豬肉終於烤好了。爸爸拿小刀從豬身上割了一大塊兒的肉讓我們吃,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把整隻豬一起烤,不分成幾部分?爸爸説:“因為這樣可以象徵我們一家圓圓滿滿。”

吃完閤家飯後,我們土家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兒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新年開始了,家家户户都團圓,除夕夜可真熱鬧呀!家家户户都會瀰漫着飯菜的香味,每家都是張燈結綵的,慶祝一年圓滿的結束,慶祝新的一年美好的開始。

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準備做年夜飯。早上,剛睜開眼,就聞到香噴噴的飯菜香氣。平時很難遇見的家人在今日終於可以團圓了。大家還會給小孩零花錢,而小孩在新年時是最高興的,因為每逢新年時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江西,而且在新年,還可以穿好看的衣服。最高興的.在春節還要貼春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全家幸福安康的意思。

在春節時,最有意思的就是放鞭炮了,人們抱一大串鞭炮放在門口,拿着打火設備一手點火,一手掩耳,“那場面“驚心動魄”極了。一個一個點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裏啪啦”的響,瞬間一下子竄上了天,在天空中炸裂開來,火光四射。孩子們四散跑開,高興極了。

放完鞭炮後,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團圓飯,半夜還要吃餃子,每年過年家人都會把一些松子、花生、核桃仁等堅果包到餃子裏,誰吃到説明誰會在新的一年裏會有好的運氣,但是不管是吃到的,還是沒吃到的也好,家庭那種熱鬧的氣氛是難以忘懷的。

晚上八點整,全家圍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曼妙的舞姿,令人捧腹的小品、相聲使人陶醉,讓人讚不絕口,好的節目會在人民羣眾中廣為流傳。

每一年的春節都是那麼熱鬧,家庭相聚的場境總會在我緊張的課餘時間閃現,解除我的疲勞。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湛江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二十五左右開始的。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縫新衣、買年貨、大掃除……孩子們也沒閒着:買爆竹、買糖果、做口琴……湛江的春節是從“忙”字開始的。

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忙着將家中角角落落清洗乾淨;大年三十,要去拜祭祖先、全家一起吃團圓飯……吃過年夜飯,孩子們忙着向長輩説吉利話,這一天,孩子們的'嘴總是像粘了蜜糖般特別甜,逗得長輩們笑逐顏開,開心地派發壓歲錢。除夕晚上,人人都不去睡覺,圍在一起“守歲”。我也常與夥伴們一起放煙花爆竹,為即將到來的新年添上些熱鬧氣氛。

大年七年級,各家照例點燃鞭炮,迎接“遊神隊”。遊神會,又名年例,始於16世紀中期,寓意五穀豐登,財源廣進,“年年有例”。各村青壯年男子組成一支隊伍,用大轎子抬着各路神像在各村間遊行。村民們要擺上宴席,與隊伍共同進餐。這時候,就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大家一起放爆竹,在隊伍後面跑跑跳跳,説説笑笑;進餐時,夥伴們總是隨便扒拉幾口,便一溜煙兒跑到神像前,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在努力尋找些新大陸。真是百看不厭!附近有兩村,遊神隊早、中、晚各去一村。村民們燒香禮拜,隨後便擺下“百家飯”,與隊伍共同進餐,以求大吉大利,五福臨門。

初七初八後,孩子們忙着寫作業準備上學了,大人們也收拾心情準備上班了,老人們依然忙家務。“年”在無聲無息中悄悄遠去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熱鬧的不得了,老人們在家剪窗花、貼春聯,大人們都在做團圓飯,包餃子;小孩子們則穿着新衣服在外面放鞭炮,到處都呈現着過年的氣息。

除夕這天,沒有人會睡懶覺,因為這一天會有好多事兒幹呢。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拉開窗簾忙碌起來。

小孩子們卻沒有那麼忙,雖然也會早起,但只是為了出門一起和小夥伴們放鞭炮,按照家鄉的老風俗,每個人都要放一放鞭炮,説可以趕跑心中的年獸,讓自己在新的一年沒有心理負擔,這些還是我從爸爸口中得知的呢。

到了晚上,小孩子們從外面回來,老人們也已經把春聯和窗花貼好,都坐在飯桌旁等着吃團圓飯。沒過一會兒,香噴噴的團圓飯被端了上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盤一盤的餃子,小孩子們都流出了口水,想咽也咽不回去。

不知是誰打開電視機。春晚的節目映入眼簾,小孩子們和老人們喝着果汁兒,大人們喝着酒,大家都在談論着一年的光景,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年味兒,充滿了家的每個角落。

吃過團圓飯,便到了除夕夜的最後一個環節——賞煙花。12點的鐘聲一響,人們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買了煙花的放煙花,沒買煙花的人賞煙花。天空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煙花,煙花形狀各異,漂亮極了。

除夕夜就在這美麗的煙花中完美謝幕。家鄉的除夕夜雖然平凡,但它點燃了人們心中對新一年的嚮往。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我的老家在湖源那當然我的家鄉就在湖源!

湖源其實我認為沒有什麼風俗,唯一風俗可能就是這個吧,你猜猜是什麼?

我們家每一年過年,過年前一天,元宵,清明等節日會祭祖。那如何祭祖?我們會在吃飯前記祭祖,桌上會買買許多零食水果,晚上要吃的飯,一根煙,一瓶酒,許多椅子與一隻碗。而且有一個人會拿三隻香,等開始祭祖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去一摸椅子,你知道為什麼不能去摸嗎?因為我們記住就是為了想念已去世的人們,或者是你去世的親人,這些椅子上面雖然沒有人,但是我們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樣,不能去摸,不能去碰。你知道為什麼不能摸,不能碰嗎?你想想你吃飯會有人來無緣無故碰你嗎?有人會來摸你嗎?並沒有,那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有人就不能去摸它們?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必須是要乾淨的手,這一點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而且在祭祖的時候,我的叔叔與爸爸,會給他們倒酒,他們每人一隻碗陸續的倒過來,最後再把酒倒到一一隻碗裏去外地一灑,幹什麼?那香最後怎麼處理呢?我們會把它插在家門口的泥土前,就是祭拜土地公公。

記住記好我們小孩可能過去拿零食,可能會把飯菜搬到另一個桌上去吃,因為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樣的,記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而我們的桌子是圓圓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清明節又名寒食節,寒食節禁言火,只吃冷食,還是覺得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所來給命名的節日。而這寒食節的來歷,也確實有一段悽美悲壯的故事……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晉文公。重耳(晉文公)流亡逃走。

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期間,他們風餐露宿,飢寒交迫,備嘗“險阻艱難”。介子推隨晉文公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終返回晉國,重耳力為晉君,介子推可謂進了犬馬之勞。

這犬馬之勞中最可敬的是“割股充飢”一事。

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差人去找介子推時,介子推已揹着老母隱入綿山。晉文公找不到,聽小人之言火燒綿山,火燒了三天三夜。而今完工也只找到了介子推母子的屍體。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設立寒食節來紀念他。(所蒐集的材料可以概括組合,不要照搬,照抄讓人生厭。)

現在的清明節我們又叫踏青節。在這一天我們要吃清明果。清明果又名青團,艾果等,我老家的人都管這叫清明粑。

清明果雖然外形有些類似於餃子,但口感上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餃子的皮一咬就破,而清明果的皮略帶拉伸性,還有點粘牙。

還記得有次清明節半夜醒來肚子空空的正好鍋裏傳出陣陣香氣,我掂死角偷偷溜進廚房,偷吃外婆花做的清明果,清明國旅略帶辣椒,對於我這個不愛吃辣椒的人來説,那點辣椒可真是把我辣慘了。

隔天早上醒來,我頂着一張香腸嘴被表姐和表妹笑了好幾天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要説節日,我們家鄉的人最愛過的就是春節了!

除夕夜裏,最不能少的就是白白胖胖,圓圓乎乎的餃子了。

吃完團圓飯後,我親自下廚,給全家包餃子。

我將化開的豬肉、白菜、葱、姜和一些調料剁成沫後攪拌在一起,做成了噴香流油的餃子餡。再將一個個小劑子擀成外薄內厚的小圓餅。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面劑子總是不聽我使喚,一會兒變成了長方形,一會兒又是個不規則圖形,一會兒又死死抱住了擀麪杖,把整個身體都黏在上面,説什麼也不肯下來。

好不容易我才把麪皮擀好,舀了一大勺肉餡兒放在中間,然後一使勁兒捏緊兩邊,再捏上一圈漂亮的花紋,整整齊齊的擺放在案板上。那些個“大肚子士兵”東倒西歪的站立着,滑稽的模樣令誰看到了都會忍不住捧腹大笑。

經歷了這一系列的“磨難”,我終於把它們送入了開水沸騰的鍋中。只見它們又擺出了一副胖娃娃的'模樣,兩手扶着圓滾滾的肚子,上下不停的翻滾,可愛極了。

除夕夜裏,全家人品嚐着我做的餃子,整間屋子洋溢着温馨和幸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家鄉的風俗我的家鄉在三水區樂平鎮範湖元下村,在那裏有一個風俗——掛燈。

掛燈就是在明年的正月十二晚上,凡事一年之中村裏生男孩的家庭都要舉行掛燈,這燈的製作是用彩紙和竹條製作成一個梯形狀大約一平方米的'紙架下面掛兩個小燈籠。

掛燈在正月十二晚上八點開始,掛燈的那户人家請親人們吃飯,吃完飯,村裏掛燈的那幾户人家全部按照先後順序來到我們村的祠堂前集中,由先生第一個小男孩的父親把紙燈籠和一串大約有幾十米的爆竹和紙燈一起掛在一個高十米的門架的吊鈎上,剩下的放在地上一字形沿村前的路排開。全村都會從村裏跑出來觀看,掛燈的第一户人家的父親就會爆竹點燃,那户人家的親人朋友就會同時燃放煙花一邊聽着鞭炮聲,一邊把煙花點燃,整個村頓時熱鬧起來,把整個小村照亮了。當第一户爆竹後,接着第二户人家掛燈,燃燒爆竹,一直輪下去,掛燈人家的親朋好友在燒鞭炮結束後就聚在一起,來到村祠堂和主人家一起吃年糕和餃子等,親朋好友的孩子們就會到那户掛燈人家的家裏拿各種各樣的煙花一起來到祠堂門口的空地上燃放以表示慶祝。最後村民慶祝完後,就對那户掛燈人家説一些祝福語,然後離開各自回到自己的家。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掛燈風俗,這傳統的節日真是特別,因為在我們村裏只有生男孩的家庭才舉辦這個風俗。而且在整個三水,只有範湖元下村才有這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44q5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