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精選餃子傳統文化作文300字3篇

精選餃子傳統文化作文300字3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餃子傳統文化作文3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餃子傳統文化作文300字3篇

餃子傳統文化作文300字 篇1

餃子不但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而且是年三十晚必備的應節食品。

每到年三十的傍晚,我跟媽媽一起包餃子。媽媽準備了很多包餃子的材料,有玉米、肉、韭菜和葱花。只見媽媽把肉切碎,再把韭菜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把肉碎和葱花、一點油、鹽、醬油,攪合在一起,調好味道。然後拿起餃子皮,它是一種麪粉做的皮,在皮中間放點肉、韭菜和玉米粒,在周圍粘上一點水,小心翼翼地合攏起來,這樣可愛的餃子就包好了。包出來的餃子一個又一個,就像一把把小扇子。爸爸回來了,我們一家三口一起齊心合力包着餃子,説着、笑着,很快餃子包好了。我們吃着餃子,香香的,真好吃!聽媽媽説:年三十吃餃子是代表家庭和諧,團團圓圓。

年三十包的餃子不但好吃,而且多麼有意思啊!

餃子傳統文化作文300字 篇2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餃子今天是週末,也是立冬,我們去姥姥家吃餃子。一進門便看見姥姥把一大塊面揪成許多小麪糰,再把小麪糰趕成扁片,其次把肉餡放進扁片裏,最後把邊沿捏出許多的小花邊使餃子合攏,這樣就做好了。

餃子其實它的原名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相傳,張仲景辭官回鄉時,正好趕上立冬這一天,他看見許多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也凍傷了,當時傷寒病正在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很多。張仲景便在當地搭起了一個醫棚,還支起了一個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都送給了老百姓。老百姓從立冬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也治好了凍耳。從此後人們就模仿製作,便有了餃子。

另外,在我國北方,每到逢年過節或迎親待友時,也都要包頓餃子吃。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真是其樂無窮呀!

千百年來,餃子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深受人們的喜愛,流傳至今。當人們吃着這味道鮮美的水餃時,如果在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不驚歎我們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麪食奇苑呢。

餃子傳統文化作文300字 篇3

説,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着。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麪餃”。

標籤: 餃子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p3rw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