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節日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1

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除了這四個大家熟知的節日以外還有很多節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陽……而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即將到來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説端午是太陽的節日,中國還有一個是月亮的節日,就是中秋。端午節是在中午過,是驅邪的節日。太陽可以驅邪嘛。其實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這個節日,這是一種戰鬥的圖騰,是向邪惡進軍的,艾草代替的是劍。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拿今天來説,現在講究和諧社會,所以每個戰鬥都是為了和諧。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這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希望大家牢記在心!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2

每年農曆的正月七年級,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裏,家家户户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説説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七年級。從七年級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説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3

為響應學院關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號召,增強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哲學與人文科學系開展了一系列以紀念端午節為主題的活動。

一、節前宣傳活動

1、召開班委會議,要求班委做到節前有宣傳、節日有活動、節後有總結。

2、做好宣傳欄、板報、宣傳報等,提高同學們的認知水平。

二、節日活動

1、不少同學對中國傳統節日瞭解仍然較少,我班把端午節當作培養大學生傳統文化認同感的機會,製作了“歡樂端午”宣傳欄,詳細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相關的民俗文化、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萬水千山“粽”是情,我班端午節之日舉行了一次特別的主題班會,由機械製造系輔導員李東亮老師主持。

班會上,首先李東亮講解了學校關於近期的'安排,希望同學們要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接着,李東亮與同學們討論論了了端午節的來源,以屈原的愛國事蹟激發了大家的愛國主義熱情並轉達了濟南二機牀集團有限公司領導對同學們的端午節祝福,分發了二機牀集團有限公司給同學們送來的粽子,希望大家以優異成績回報集團對大家的關心,以精湛的職業技能為作為集團的準員工增加籌碼。然後為激勵大家假設更乾淨更衞生的宿舍以及生活環境,評選出了優秀宿舍併發放的了獎品,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最後是自由交談階段,同學們自由發言,講述自己對本次班會的感想。

本次班會的召開,使同學們感受到了學院對同學們學習和生活的關心和照顧,同時也體現了濟南二機牀集團有限公司對“訂單班”同學的牽掛與期待。而且此次班會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並促進大家在宿舍衞生方面更加的努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家不僅學到了關於端午節的有關知識,更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4

“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瞭解清明節的由來,明白清明節的意義,對於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着積極的作用。因此,五年級以“清明”為主題,在第六週開展了學科整合實踐活動,通過學科整合滲透清明文化。

我們的活動總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走進清明。

班會課上,班主任和學生交流清明節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對清明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學生在之前蒐集了許多資料,還製成了小卡片,分享的時候學生積極踴躍,滔滔不絕,整節課下來,學生對清明節有了更深的瞭解,為其他學科的的融合做好鋪墊。

語文課上,老師和孩子們暢遊在優美的詩歌裏,在晏殊的《破陣子·春景》感受清明的'美景,瞭解清明的習俗;在《站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裏追思民族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的。

清明節不僅有詩,它還有顏色,有香味,更有優美的歌韻。

美術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繪製油紙傘,在傘上配畫和古詩。音樂老師將杜牧的《清明》唱出來,孩子們跟着音樂輕輕吟唱,配上親手繪製的油紙傘,畫中有詩,詩中有歌,歌中有意,學生在優美的歌舞中追尋清明的記憶。

第二階段:感受清明

這個階段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清明節。比如在科學課上組織學生觀察清明節前後天氣的變化,指導製作天氣日曆。數學課上利用天氣日曆,瞭解概率問題,解決相遇問題。英語課上對比了解中國傳統節日與外國節日復活節的不同,製作復活節彩蛋,感受不一樣的節日氣氛等。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中真實感受清明這一節氣,清明節不再是隻是一個放假的日子。除此之外,與復活節的對比還豐富了學生的見識,學生製作的彩蛋更是精緻雅觀。

第三階段:體悟清明

體育老師將古代足球與現代足球相結合,先介紹蹴鞠的發展史,然後開展蹴鞠比賽。比賽精彩紛呈,有益身心健康。足球場上久久地迴盪着學生的加油聲,歡笑聲。

另外,我們還組織部分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春風細雨,訴不盡我們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深情,道不盡我們對烈士英魂的無盡哀思。先烈開道為後人,後人繼業慰忠魂。相信先烈們的不屈意志將永遠激勵着孩子們去奮鬥去拼搏,長大後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讓中華民族傲然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透過本次活動,學生對清明節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和體會,也深深體會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中國傳統文化之清明”學科整合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挖掘學科育人價值,實現跨學科的合力育人的教研之路才剛剛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會繼續努力,在學科整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5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着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繫,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悦;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説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説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裏,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着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6

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首先要思考目標是什麼。適宜的傳統節日活動目標,應重在體驗節日活動的情感內涵。

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不應是以掌握傳統文化知識和技能為根本取向,而應是讓幼兒通過生活中的多元化傳統節日活動,感受其豐富多彩,重在體驗其情感內涵,分享其樂趣,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逐步將傳統節日活動中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以培育初步的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

在課程實施上,傳統文化教育並非是對現有課程的“增容”,而是以嶄新視角進行重構,重構的幼兒園課程應該是和諧的,課程的和諧應首先是幼兒發展的和諧。教育目標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從可能性轉化成為現實性是一個整合—分解—整合的過程,是層次性和整合性的和諧統一;不僅是單一領域的目標細化和分解,而且是多領域的、有機的、整體的層層推進;不僅注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更應關注傳統文化對於幼兒情感態度發展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目標除了強調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協調性,還應關注年齡適宜性、個體適宜性,教育目標應呈現不同年齡層次的發展“階梯”,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提出合理的期望。因此,小班可側重於節日氛圍和典型活動的參與,中班可側重於節日活動的情感體驗與理解,大班可側重於幼兒對節日的展現與表達,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和節日文化內涵體驗。

這樣,課程目標層層遞進,不僅能讓幼兒瞭解有關傳統節日的基本知識、掌握參與節日活動的簡單技能與方法,更重要的是通過剖析其中藴含的民族心理、道德倫理、精神氣質、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引導幼兒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驗傳統文化情感,培育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其次要思考選擇什麼樣的內容。適宜的傳統節日活動內容,應重在感受節日活動的豐富多彩。

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應該是適宜兒童發展的,幼教工作者應當基於幼兒的已有經驗、現有水平、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因時、因地、因班、因人制宜,對傳統節日活動進行充分挖掘與整理,廣採博集,考量其成為課程資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適者取之,擇善從之,採擷精華,去除糟粕,選擇或創造適合本園實際、本班實際、本活動實際的方法、形式及手段,將傳統節日活動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實現課程內容的有機聯繫和科學整合,做到全面兼顧、平衡有序、相互滲透,凸顯其民族性、啟蒙性、童趣性、科學性。

傳統節日活動的組織可以各節日代表性的典型習俗為切入點,分析傳統節日活動元素,既考慮年齡適宜性,又能將各年齡班活動有機融合,體現各年齡班活動內容的階梯性、連續性與整體性。

例如,端午節有佩艾採藥、憑弔屈原、裹粽競渡、鬥草送扇、佩囊戴線等活動,小班可進行“吃粽子”主題活動,通過認識粽子、包粽子、吃粽子系列活動,感受端午節的飲食文化;中班可以“香包”為題進行系列活動,初步感知中醫中藥和各式香包,瞭解香包的藥用價值、裝飾功能以及裝飾圖案的美好寓意,並通過多種方式設計、製作香包,感受香包繡制之美;大班可通過“賽龍舟”主題活動,讓幼兒從觀賞龍舟賽、認識龍舟,到創新性地製作龍舟、賽龍舟,並着重引導幼兒體驗理解屈原愛國情懷、“中國龍”民族精神和團結協作的民族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組織節日活動時,應注意各年齡班之間要具有互動、共享性,使得幼兒能夠整體感受傳統節日氛圍。同時,每個班級的'節日活動內容應兼顧五大領域,使得五大領域活動內容相互滲透、有機融合,充分發揮集體教學活動、區角遊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的教育功能,以促進幼兒整體性、全面性發展。

在活動過程中,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注重幼兒經驗的連續性,依據幼兒的發展需求自然生成活動,使得前一個活動是後一個活動的基礎,後一個活動是前一個活動的自然延伸。此外,還應充分挖掘家庭、社區資源,建構幼兒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傳統節日活動生態體系,營造良好的傳統節日氛圍,引導每一個幼兒、每一個家庭都能獲得傳統節日活動的快樂體驗。

一個兒童,就是一顆希望的種子。童年是人生之“源”,童年生活是兒童心智、個性的培養基。基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發展需求,通過傳統節日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童年生活,使其潛移默化為幼兒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無論對於人的個體成長、羣體塑造、社會發展,還是對於民族文化的傳承,都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7

傳統節日是國人民俗生活的重要組成。近些年,所謂洋節衝擊下本土節日的危機,已經成為中國公共話語的一部分。面對節日的傳承,經常浮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往往是兩種聲音,佔主流的,是大聲疾呼,保衞某某節,對節俗的流失痛心疾首,指導人們去如何生活。還有一種聲音,是辯説每個人都有權按自己願意的方式過自己的節日,有人喜歡熱鬧,有人喜歡寧靜,有人玩傳統,有人鬧新潮,這是生活的自由。筆者認為,在我們面對傳統節日時,不能為捍衞傳統而捍衞傳統,比如有些本來已經廢棄的民俗事象沒有必要再去做翻案文章,但同時,面對我們自身的心理需求,也應該去適當的表述一份“節日理想”,讓人們去理解和認可。

節日習俗知識只是一種載體。通過它們,實際上是在弘揚一種情感和精神。比如,春節讓我們感念家庭的和睦與温暖,清明讓我們去懷念親人,端午讓我們去關愛生命、熱愛國家,七夕讓我們欣賞愛情,重陽讓我們尊重老人,甚至西方的節日聖誕節也會給我們個體狂歡的機會,並懂得去尊重他者的文化。節日都是一個提示,提示我們去熱愛生活,善意的對待自己和他人。

節日是一個社會重申自己的價值的時刻。這種重申,不僅僅是國家意義上的,不是政府辦一個文化節之類,就可以是繼承傳統了。它更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當你通過這個節日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價值,這個節日也就變成了你自己的了。這樣,這才是你的節日,而不是你的假日。

真正偉大的傳統,是人的'傳統,是具有開放精神的傳統。人類千百年來的努力,不過是建立一種關乎人類幸福與自由的人的傳統。因此,我們既要敢於面對過去、不遺餘力地打撈歷史記憶,又要敢於面向未來,傾情打造一個生龍活虎的社會。我們對傳統節日的保護和弘揚,一方面要通過遺產化、博物館化保存集體記憶,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對於節日中價值觀的傳遞。通過節日去表達每個人的人生理想,使社會大眾在特定的時空中能夠更充分地擁抱生活,感念生活,認真生活!

中國傳統節日總結8

20xx年的x月x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引導廣大羣眾過好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我鎮根據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通知,積極開展活動,使廣大幹部羣眾在活動中瞭解端午、認同端午、過好端午。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精心安排、認真部署

為使活動開展得既氛圍濃厚,又突出主題、體現成效,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並下發了《關於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通知》對全鎮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提出了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堅持“三貼近”原則、爭做文明使者三方面具體要求。全鎮有關成員單位根據上級部署精神,結合各自實際,分別組織了各具特色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鎮文化站統一彙總,保證活動穩步推進。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為使廣大幹部羣眾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我鎮以區文明辦活動通知的精神為重點,通過電子顯示屏、張貼宣傳標語、製作宣傳展板等形式,對活動進行廣泛宣傳。

三、各種活動精彩紛呈

一是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為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在我鎮中國小生中廣泛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對全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走進偉人、瞭解歷史、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是廣泛開展節日民俗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的“三貼近”原則要求,我鎮在文體中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文化娛樂健身活動,如跳繩、投籃、扔飛鏢、踢毽子等。我鎮老幹部專門為活動編排了舞蹈等文化表演作為活動開場。各村也在節日期間組織了秧歌展演、唱戲曲等活動,使得廣大農民羣眾在參與中親身體驗了節日習俗,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了傳統藝術文化的薰陶。

三是廣泛開展爭做文明使者活動。我鎮充分利用端午節之際,全面發動,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羣眾倡導文明公約、爭做文明使者。特別是在不亂停放、亂張貼、亂搭建;禮貌待人,不説粗話髒話;講衞生,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方面進行積極宣傳教育。努力在全鎮形成講公德、守法紀、盡責任、有秩序的良好風尚。

此次“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開展,大力弘揚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全鎮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廣大羣眾的愛國情感,激發了羣眾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入瞭解了傳統文化節日的豐富內涵,強化了人們對端午民俗和傳統文化節日的認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p950j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