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熱門】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七篇

【熱門】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七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七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當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種有很多。按肉餡分:有鹹的、有甜的……按形狀分:有三角粽、有狗頭粽……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

只見奶奶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的,下面不讓它有空隙,放入一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餡,最後放進一點兒糯米,把粽葉蓋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奶奶包得這麼簡單,自己也想包,便説:“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説:“奧麗,不是奶奶不給你包,而是你不會包,等你長大了,再給你包好嗎?”“不嘛,我就要現在包!”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只好讓我先去洗洗手,拿一個最小的粽葉給我。我想:哼,奶奶真偏心,自己拿這麼大的,給我的這麼小。我不滿意的接過這個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先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不讓下面有一點空隙。然後放入一小把糯米,正準備放肉餡時,卻發現米不知道從哪裏全部漏出來了。我疑惑的看着奶奶,奶奶卻在一旁看着我的小臉笑彎了腰。奶奶走過來,將我手中的小粽葉重新捲成三角圓柱形,:“來奧麗,拿好了啊,我放米了,不能再讓米漏下來了啊!”奶奶笑呵呵的對我説。我雙手拿着粽葉,緊張極了。“手放鬆,上面放鬆,下面捏緊”奶奶一邊放糯米,一邊對我説。

在奶奶的幫助下,粽子包好了。粽子放進鍋裏,開始煮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把我吸引了過去。當粽子出鍋時,我馬上去拿了幾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時,我的心裏甜甜的。晚上,媽媽送我了一個香囊,它散分着清香。我掛在胸前,人人都説好看呢!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也十分有趣。我以後一定要多做端午節的活動,體會體會它的快樂。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裏有着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鍾。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釐米呢!它寬24.8釐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裏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着長鬍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裏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着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裏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着馬,有的趕着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着擔子,有的推着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幹什麼。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依然保留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貼着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衞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就拿過年放鞭炮來説吧。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賞月、手工剪紙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節日是過年。

在快過年的時候,人們都在買年貨、買年畫、貼福字、貼對聯,準備美味可口的菜餚。大年三十的時候,家家户户都團聚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在吃年夜飯,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小朋友們還可以放鞭炮。在春節的時候,大家都在忙着走親訪友,拜大年,小朋友們還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壓歲錢。

我問爸爸:“為什麼在春節要放鞭炮?”爸爸説:“很久以前,傳説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年過年的時候,他就會來村子裏吃人,一口能把一個村子的人全部吃掉。這一年,這隻叫‘年’的大怪物又來村子裏吃人了,於是人們想出來一個辦法,把鞭炮給點燃,鞭炮的火光令這個大怪物非常害怕。從此以後,這個叫‘年’的大怪物再也不敢跑出來到人間吃人了,但人們怕它還會來到人間吃人,於是每年過年人們都會放鞭炮。”

每年過年,我都特別開心,因為過年有許多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壓歲錢,所以過年是我最期待、最興奮的傳統文化節日。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這一次,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走進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通過老師簡短的講解,我們才知道傳統文化像一本既精彩又豐富的書,好比一個藏滿寶藏的巨大寶庫。經過分工,我們小組將走進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對於這次的收穫,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網上,我一查找資料,就顯示出許多飲食的相關資料,如那些傳統的食品、飲食禮儀等等。傳統的食品有:可口的粽子、香噴噴的、熱乎乎的湯圓、誘人的糖葫蘆……一張張美食美味的圖片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我還調查到了一些飲食小知識,如:早上起牀空腹應喝一杯水,飯後不能做一些劇烈運動、動作,每天養成喝水的習慣等等,瞧,飲食也有這麼多的小知識!

通過查資料,我還知道了許多的飲食禮儀,如:有客來時應把客請到客廳小坐。入座時,應先讓主賓入座,後主人;再女賓;最後才是男賓入坐,給客人倒酒時從右側倒起,順序與上面一樣,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時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這是不吉利的哦!怎麼樣,沒想到吧!飲食也有這麼多講究呀!這些飲食禮儀都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哦!

想知道更多的傳統知識嗎?如果想的話,就和我一起去探索吧!願這棵枝繁葉茂的傳統文化大樹可以繼續被我們的後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生活活動之一。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城區都有舞龍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經成為一種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舞龍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人們用耍龍燈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舞龍的主要部位是龍頭、龍身兩個部位。龍的節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為九節龍、十一陽龍、十三世龍、多者可達二九銀龍。十五節以上的龍比較笨重,不以舞動,主要是用來欣賞,這種舞龍特別講究裝潢,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有一種“火龍”。危險性很高,用竹子先撐住內部,披上紅紅火火的龍衣,在竹子裏面的縫上頂住蠟燭跳來跳去,欣賞性很高,夜間表演十分壯觀。

舞龍的耍法有多種,九節以內的側重於花樣技巧,較常見的有:江龍漫遊、龍頭飛舞、頭尾交跳、龍身擺尾等。十一節,十三節的龍,側重於動作表演,有各種的樣的金龍玩珠、火龍刀蠟、一應俱全、應有盡有的花樣讓我們眼花繚亂,非常好看。

舞龍的習俗在海內外華人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他們就一向會舞起龍、耍起獅,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文化是菜餚增味的作料,而菜餚則是文化添彩的符號。

——題記

“秋高東籬採桑菊,猶記那盆水煮魚”作為一名骨灰級吃貨來説,以提高中華文化我便不禁想到“吃”中國從古至今都以愛吃、會吃出名,被譽為“舌尖上的中國”。並且吃還作出了很多文化,從《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傳情,到詩詞中“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食會友,可謂是人生在世,惟願能吃。

談到“吃”不言而喻,不用質疑;作為一個地道的四川人,吃的一定要辣。

在我記憶中,第一次與它相識,也是如今一般。天氣寒冷四下之中的省級都被覆蓋在白皚皚的雪之下。那是還沒如今這般,一家人圍坐在那狹小的廚房裏,以此來抵抗寒冬的侵蝕。我坐在那高凳上,盯着飯桌發呆。冬意消逝了我對吃的全部興趣。而就在此時,媽媽端上一鍋紅彤彤的菜上桌,只見湯麪一片“紅紅”個個辣椒怒紅着臉,似乎在對我的味蕾挑釁。縷縷香味飄進我麻木的鼻孔裏,被寒冷所冰封的嗅覺,彷彿甦醒過來,我貪婪地吸取着它的味道,我忍不住了,拿出筷子夾出菜趁着熱氣還沒散失放進嘴裏。一瞬間,麻與辣刺激了我的大腦,只覺寒冷已退,只剩下吃的念頭。到了以後我才知道它叫“冒菜”。它的背後大有文章。“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户曉卻沒人知道它可是招待劉備的主菜。劉備惜卧龍之力,更是對“麻不刺喉,辣不上火,中性温和,色澤鮮亮,口感醇厚”的冒菜讚不絕口,此後生活在離不開它。等劉備稱帝於蜀,冒菜又由宮廷菜流入民間。“三顧冒菜”又正是傳其味道鮮美,有益健康,一年四季,老少皆宜而稱霸於成都冒菜一脈。現在也如以前一般喜愛它,只是感覺沒有小時候,那般温暖人心了,大概是因為一起吃冒菜的人,如今已各奔前程了罷。

對於美食,不只我這般的戀戀不忘,更是連鼎鼎有名的詩人都為其寫詩讚美。

首先當其衝的便是美食達人蘇東坡。許多佳餚都與他有密不可分分的關係。如:“東坡肘子、東坡墨鯉”等東坡系列菜。他雖與世長辭,但他的菜與菜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卻流傳下來了。

其次便是杜甫,他的五柳魚也做為川菜名,小吃流傳下來。遙想當年他在浣花溪邊定居與友人於草堂中吟詩作賦,留朋友在家中吃飯,只得一魚,杜甫親自下廚。魚做好上桌沒一會兒便吃得精光。因其魚身覆青絲和花刀極像柳葉,故此得名五柳魚。除此事還留下許多詩句,鮮鯽銀絲胎,香芹碧澗羹”暫憶江東胎,兼懷下魚船”無不從中體現他愛吃本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特質。但是,在當今各種“變異”文化的衝擊之下,人們開始褻瀆文化,把文明積澱看作炒作的工具。這怎能不令人擔憂?堅守文化的本真,守護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幾何時,我們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鬱頓挫的氣質和風格。微博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藍精靈體”,習慣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話:“元芳,你怎麼看?”殊不知,在我們戲謔調侃之時,傳統文化在離我們漸行漸遠。半文半白的“甄嬛體”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瓊瑤體”居然號稱能“醫治心靈創傷”。這時的我們,情何以堪!

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被修飾、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們該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鄉之情被無聊地調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對於中國沉澱已久的文化,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完全深諳,但也沒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沒有資格去胡編亂造,去挑戰先人們高超的文學功底。因為我們生在一個有着古老文明的國度,所以我們要堅守本真,不要丟失了對文化應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文化調侃中迷失前進的方向。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人們追求適宜的精神愉悦本無可非議。但各種不倫不類的體例的出現卻是一個不好的徵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保護不了,那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當我們對“TVB體”、“流氓體”朗朗上口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聽見那一聲聲來自於幾千年前的天空的無助哀號?

堅守文化的本真,並不是要我們一成不變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創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畢竟,那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源泉。堅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圓月依然是圓月,它是一輪思鄉的月,而非被人們俗化了的月亮;堅守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飾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堅守文化的本真,給先哲們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矯揉造作,不要畫蛇添足,更不要將經典俗化。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堅守文化的本真,讓自然和諧的春風吹向每一個角落,讓經典文化之樹綻放鮮花朵朵,滋潤萬物。

標籤: 錦集 七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reey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