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個人總結3篇

傳統文化個人總結3篇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個人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個人總結3篇

傳統文化個人總結1

為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熱愛傳統,增強愛黨、愛國家、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學校在中秋期間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

一、瞭解中秋節日

在學校國學館,隊員踏着“花好月圓”進入場館,流動影視背景牆上呈現的中秋月夜圖,燈、荷花、詩人與學生互動體驗。孩子們從明白中秋的來源開始探索,到中秋習俗的知曉,賞明月、品月餅、慶團圓、放孔明燈。

每一個習俗都離不開有趣的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經典故事,還有幾首關於中秋的詩。隊員們還用軟件學做孔明燈和月餅學,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秋節的意義。

二、慶中秋活動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五(1)中隊以各種形式慶祝節日。一組隊員吟誦詩詞,大家蒐集了千百年來描寫思念家鄉的許多美好的詩詞。二組隊員給大家當“小導遊”,帶大家走進了不一樣的城市,讓大家足不出户盡享異城風光。三組隊員創編的課本劇《嫦娥奔月》引導同學們步入神話般的境界,特別是嫦娥吃了仙藥升上天空,一直飛到了月亮之上,大家屏住呼吸,默默相送,帶着對嫦娥的祝福與思念沉醉其間。

三、誦中秋活動

進入中秋團圓周,學校少先隊大隊委的隊員們每天為全校師生更新關於中秋節的故事趣聞,大課間時滿校園響徹着《水調歌頭》等關於中秋的歌曲,孩子們在校園裏走着都會哼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通過朗誦詩詞、唱詩寫詩、製作月餅等一系列的活動,隊員們更加了解、喜愛中華傳統文化,提升了隊員的文化素養,增強了隊員的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傳統文化個人總結2

屋檐上的水滴隨着時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積了一釐米深的小水暈中,泛起了小小的漣漪,望着眼前這一雨紛紛的美景,忽然一陣粽葉香,耐人尋味。

“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帶我去睇龍船……”這是小時候奶奶抱着我,在端午節時嘴中念着的歌謠。而這種古老的氣息還能代代相傳嗎?

走進廚房,家中還是那種老式的灶台,有兩口大鍋,均由柴火燒製,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會是這樣的吧。在這時,只見奶奶將用油炸葱頭的“葱頭油”撈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着掀開另一鍋有拌着許多什麼蒸鹹蛋,五花肉,鵪鶉蛋,花生……一切適合的東西,奶奶一樣也不錯過。因為再包之前,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為害怕太油,所以我幫着奶奶一起弄。我們首先清洗粽葉,“呀”一不小心就被這粽葉的邊緣割破了手,輕微的流血,更映襯出我對這粽子的喜愛,瞧去,奶奶正眉開眼笑的哼着小曲,包着粽。

雙手平攤,在手心先放上一個粽葉,用大拇指夾着,來一個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葉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凹形,然後以3:2:1的比例調配米,鵪鶉蛋,五花肉,一層壓一層,最後,再拿一片粽葉“封頂”,用一種植物的葉子綁上,放在籃子裏,準備下鍋。一隻佈滿皺紋的手和一隻細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樂乎。

這細細的粽香,環繞了整個屋子,忽然,聽見弟弟對着電話機喊了一聲:“小姑,等等你回來的時候給我帶一個漢堡跟一個芝士味的比薩,謝謝。”頓時,屋子裏的氣氛僵硬了,空氣似乎要停止了流動,奶奶在這製作着中國的傳統食物,而這新時代的小男孩卻要去品嚐外國的'“快餐”。

這份古老的傳承是否即將遺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傳承多久呢?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會成為那黑白史書上的記載呢?

在當今社會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都在物質上不斷的追求,在生活水平上不斷的提高,在工作上同時也是精益求精,但是,人們又會停下來思考那份對於文化的紀念嗎?不,不會。然而,在中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手藝都是因為沒有人傳承而在現在已斷絕了,我們不能讓歷史成為歷史,要讓他們成為未來,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應該隨時接受着古老文化的薰陶,讓這種傳承成為永遠,這樣,在中國的標點上,就只有分號,沒有句號。

我想,如此的文化傳承,勢必會為中國擁有美好的遠景藍圖。

粽葉飄香,傳之千里。

傳統文化個人總結3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説“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説“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一個“知音”裏,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户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絃,因為它飽含着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那麼説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對媽媽説説‘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着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裏。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脱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vj0w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