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春節傳統文化過年風俗

春節傳統文化過年風俗

中國的春節,也被稱為農曆新年,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對於中國人來説,這是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春節傳統文化過年風俗,歡迎閲讀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春節傳統文化過年風俗

春節傳統文化過年風俗

一、臘月

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説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説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二、正月

七年級

古稱元日、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 “春節”。

正月七年級,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春節是中國漢族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八年級

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物,名為“帶手”或“伴手”,而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則不吉利。

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七年級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佔先。人們早起後,早鳴鞭炮,早開福門,早迎財喜神,早出門叩節拜年。

九年級

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孃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大年九年級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有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七年級至九年級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説説,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户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在北方有些農村風俗是大年初四,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裏去,代表一年家裏無火災。在福建的莆仙地區的人們的風俗是重新圍爐過大年,這是全國唯一、獨特的地方風俗,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初五

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衞生。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説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春節禁忌

春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預示着一年的運氣,所以過年期間有很多禁忌,比如“死”“破”“殺”“鬼”“病”這類字眼是談話中要避免的。在某些地方還有一些特殊的禁忌,比如新年米缸空了不是好兆頭,因為這預示着新的一年將沒東西吃,春節那天也不能吃藥,這會預示着新的一年疾病產生,醫藥不斷。

標籤: 風俗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yr1y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