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春節傳統風俗文化

春節傳統風俗文化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那麼中國人春節前後有哪些習俗?《臘月歌》有云:“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你都瞭解麼?以下是春節傳統風俗文化,歡迎閲讀。

春節傳統風俗文化

  年俗之臘月二十三:送灶上天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麪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請對玉皇進好言。古話説“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臘月二十三除了吃灶糖,還有吃餃子的習俗。祭灶節,民間講究,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麪。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説法。

  年俗之臘月二十四:掃捨去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民間傳説,這是神明歸天的日子,人間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顧秩序;民間又以為神明上天之後,須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凡人間;於是便有傳説,這時間內,即使翻轉屋子也不必顧慮任何細節,利用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塵亂飛更不怕衝犯家中神明。古人就定下這一天是可以大掃除的日子。

  年俗之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説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還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説法。這天各地因民族和風俗傳統不同,各自的慶祝活動和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像民間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傳統活動。【接玉皇】: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裏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照田蠶】: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在這一天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趕亂歲】:民間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千燈節】:臘月二十五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當地羣眾做“明幹卓拉”去廟裏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還有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的習俗。

  年俗之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也就是説,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在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各地還有“臘月二十六,裏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之説。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

  年俗之臘月二十七:宰雞趕集

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臘月二十七的風俗還有“洗浴”,寓意“洗福祿”。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年俗之臘月二十八:題寫桃符

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謠還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到了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麪還是做饃,各家各户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年俗之臘月二十九:上供請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年俗之臘月三十:除夕守歲

民諺雲:“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這一天,人們從早到晚,要準備許多美味食品,舉行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人們稱這一天叫做“過年”。過大年,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節日。這一天的漢族傳統有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置天地桌、守歲、放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接神、踩祟、祭祖、送財神、飲屠蘇酒等習俗。

  年俗之正月七年級:金雞報曉

大年七年級,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拜年是中國漢族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如今的人們除了沿襲以往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年俗之正月八年級:金吠報春

大年八年級,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大年八年級,祭財神、回孃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祈望今年要發大財。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年俗之正月九年級:肥豬拱門

大年九年級,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孃家,禮物帶雙數。大年九年級,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孃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大年九年級通常不會外出拜年 ,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七年級至九年級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年俗之正月初四:三羊開泰

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是漢族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説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説的“扔窮”。 在北方有些農村風俗是大年初四,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裏去,代表一年家裏無火災。在福建的莆仙地區的人們的風俗是重新圍爐過大年,這是全國唯一、獨特的地方風俗,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年俗之正月初九:玉皇天誕

月初九又稱“上九日”。 民間傳説玉皇大帝姓張,叫張堅,生於正月初九日。因為他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因此又稱這日為“天誕節”、“天公生”。舊時的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樹下(最好是桂花樹)唱歌,請玉皇大帝最寵愛的小女兒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須歡樂吉祥,讓七仙女高興,她一高興,父皇玉帝就會保佑人間一切順利。

  年俗之正月初十:祭石感恩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着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年俗之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大致説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並在正月十五被害死在廁所裏,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但漢族民間敬奉紫姑並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也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主要在南方流行,台灣地區也有講究。

  年俗之正月十二:搭建燈棚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漢族民間傳説,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也有的説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於是人們圍繞着老鼠創造出各種各樣“節目”,不但表達了老百姓對老鼠的憎恨,還驅趕了父老鄉親們一年的辛苦勞累。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等。

  年俗之正月十三:灶下點燈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農曆正月十三是傳統的“上燈日”,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廈門正月十三,關聖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年俗之正月十四:娘娘誕辰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傳説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漢族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還有喝亮眼湯,試花燈等。 亮眼湯是碗青菜麻餈湯。將麻餈切成小手指般大小的一條條,然後將洗淨的青菜合二為一,下鍋煮熟,放入適量的食鹽、醬油,挑上一撮熬熟的豬油,就成了民間傳統的亮眼湯。

  年俗之正月十五:夜照田蠶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標籤: 風俗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42rw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