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有關研究報告作文彙總七篇

有關研究報告作文彙總七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研究報告作文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研究報告作文彙總七篇

研究報告作文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工廠養殖場興建,小河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於是我對小和的污染情況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通過看地圖,在小河周圍觀察,瞭解小河周圍的環境。

2、觀察小河水裏的魚蝦生長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看地圖、上網

調查方面:小河對附近的居民有什麼作用

具體內容:附近貧困的居民在小河裏打水、洗衣服、洗菜。

信息渠道:走訪、觀察、記錄

調查方面:小河的`污染源

具體內容:附近的工廠把小河當作垃圾場,隨便排放髒東西,特別是印花廠還有染色廠、化工廠。

信息渠道:訪問、調查

調查方面:小河對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具體內容:是居民不能喝乾淨的水,用乾淨的水洗衣服、洗菜等。

四、結論

工廠每天排放大量的廢水、髒東西,使河裏的魚類生存受到威脅,水中及水邊的植物生長受到危害。河附近的人們不敢下河洗衣服、洗菜,人們澆地澆花等也不敢再用河裏的水,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危害。

研究報告作文 篇2

一、 研究目的

瞭解博物館的工作內容、工作特點、部門分工、運作過程。

二、 研究計劃和實施

20xx年10月4日10點,我和全家到達了東濠湧博物館。首先,我們參觀了博物館的展覽。接着我去採訪了一個保安和一個負責的阿姨,再到東濠湧邊玩了一會兒水。

1、 參觀:從一樓到二樓,瞭解以前的東濠湧是怎麼樣的。我看到了在東濠湧上的船家划着船賣水果,遠處也有很多船;我還看到了以前的照相機,差不多和我一樣高;以前的衣服,很漂亮,有許多花紋;以前的電話,是掛在牆上的,聽筒的形狀是喇叭型,可是我怎麼都不會用。

在二樓的另外一邊,我們走進了一個髒亂的地方,描述了東濠湧變髒的樣子。腳下全是黑色的、油油的東西;牆上掛着髒亂東濠湧的照片,讓人噁心;牆上的大水管流出黑色的液體,似乎散發着一陣臭味。

我們離開了噁心的地方。來到了有一個大屏幕的房間,是現在的東濠湧。一大排監控攝像擺在那,我立即跑過去,隨便點了一個數字,大屏幕上就出現了一段畫面,大概是被監控的那段湧的情況吧。我又點了好多個數字,出現了許多畫面,我們看到現在的東濠湧變得很乾淨、很漂亮。最後,我在“電子簽名”的地方,留下了我的名字。

2、採訪。我下樓後,找到了一個保安,當我説要採訪的時候,他指着一個正在打電話的阿姨説:“你去問她吧”。我等她打完電話,就走過去採訪她。我首先介紹了自己和採訪的目的.,接着開始了正式的採訪。我問了她許多問題,她都一一做了回答。

3、到東濠湧邊玩水。我來到了清澈的湧邊,裏面有許多魚,有黑的,有黃的,有紅的,在水裏歡快的游來游去。我很想抓一條,就跳到了水中的一個大石頭上,結果沒抓到。於是,我脱掉鞋,把腳伸進水裏,濺起許多水花,玩得很開心。

三、研究結果

1、博物館的工作內容

按時開關門,接待來博物館的客人。保持博物館的清潔,防止博物館的物品被拿走。

2、工作特點

東濠湧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個以水為主題的博物館。讓人們可以看到以前和現在的東濠湧。做好宣傳,吸引人來參觀,並且把人接待好。

3、部門分工

東濠湧博物館是微型博物館,有負責開關大門的、保持清潔的、講解的,有負責整個博物館的館長。

4、運作過程

把兩棟舊別墅連起來,按“修舊如舊”改成一座博物館。博物館內的物品是居民捐贈和收集而來,圖片是收集和拍攝的,模型是專門的公司製作的。館外有可以親自觸摸的東西,比如花草、水......博物館本身沒有宣傳部,用政府的宣傳部幫助宣傳。

四、我的收穫

我發現這個博物館很特別,讓我知道東濠湧的過去是一條護城河,老廣州是什麼樣子,知道政府是怎麼樣把東濠湧改造得漂亮的。

我還知道東濠湧博物館是怎麼建成的,它的部門和人員分工是怎麼樣的。

這是我第一次進行研究報告的寫作。我知道先要做一個計劃,後要到網絡上查,再要到現場去採訪工作人員,做好記錄,回來整理,寫成幾段話,就成為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作文 篇3

我們語文課題組在上級領導的直接關心領導下,做到人人蔘與,紮實開展了各項研究工作,努力探索“體驗式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與方法。一路走來,我們腳踏實地探索着,也採擷到了甜美的果實。

一、研究的基本情況:

1、對體驗式作文教學的認識。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本是精神產品的獨創,學生只有寫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親身經歷,自己最熟悉的、最動情的東西,才有可能説真話,抒真情,才會寫出感人的作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於寫作目標中談到:“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引導下,突破傳統作文的樊籬,為學生創設開放的作文大課堂,引導學生去關心生活,觀察生活,參與生活,重視生活的積累與體驗,做生活的有心人。體驗式作文是一種以寫作為重點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它要求學生要綜合利用學習要素,它能比傳統的作文教學在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有很大的突破,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教學。

2、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我校派出了齊灝等五位教師參加了在世紀中學召開的關於體驗式作文報告會,觀摩了來自上海的李白堅教授精彩授課,以及來自張店七中魏俊峯老師的關於體驗式作文的嘗試的報告後,老師們熱情很高,認為體驗式作文非常適合在我們農村中學開展。在邢基光校長的帶領下,以教研組長帶頭在教研組會上就怎樣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展開廣泛討論,並確定了課題重點實施年級,為六年級(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七年級(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和課題重點實施教師:商娜、郭承業、顧秀霞、張俊愛、劉金枝、劉華、齊灝、王循茂。並擬定以骨幹教師帶動策略。決定以實施體驗式作文教學為契機,改變我校語文教學目前存在的現狀。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

(一)、在學校生活中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台,這座舞台上發生的一些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學校師生之間的交往,班幹部競選演講,觀看演出等活動,同學們參加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也都成了學生體驗的機會,為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我們老師的積極引導,都成了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途徑。俗話説:“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作文的體驗感悟也是如此。為此,我組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機會,結合文本,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課堂上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初四的王循茂和齊灝老師則結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了以“秋雨”為主題的作文活動。通過觀察秋雨,傾聽秋雨,讀描寫秋雨的文章,體驗秋雨,在此基礎上齊媛媛寫出的《雨思》張麗偉的《秋天·秋雨》均以描寫細膩真實而受到語文組老師的好評。

讓生活與作文緊密聯繫,在生活中學習作文。向生活要素材,讓學生留心觀察。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注意收集觀察的第一手資料。把豐富的校園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動、温馨的家庭生活、四季交替帶來的景物天氣變化等引進作文課堂 。因此, “當老師做操的時候”、“大自然的聲音”、“遊蟠龍山”“ 老師遲到了2分鐘”、 等等生活題材在我組廣大教師的引導下,都成了學生習作、説話的題材。如劉華老師上的八年級作文課——《背起行囊走四方-----感受家鄉》,是一堂將生活和語文結合分組調查:1、調查家鄉歷史、家鄉傳説、發展變化等等; 2、調查後:交流家鄉與其它地方的異同、學習寫作,交流評價。在此基礎上傅曉陽寫出了“家鄉美―――傅山” 彭巖同學寫了“蟠龍山遊記――家鄉掠影”發表在校報上。

(二)、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

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我校教師郭承業開展了以“環保小課題”的調查研究的體驗式作文試驗。通過對周圍的垃圾進行調查,引起他們對自然、對生活、對社會的關注。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由組長、資料員、調查員、聯絡員、撰稿人等組成。組長負責全面協調、統籌全程(由具有組織、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資料員負責查找相關的材料,供全組使用(由具備較強的閲讀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最好是家裏有電腦、能上網的學生擔任);調查員負責制定調查問卷、發放問卷、訪問對象等(由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撰稿人負責將調查的結果撰寫成書面報告。將文化、生活、語文融為一體。

(三)、在家庭生活中學習語文。

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組顧秀霞、張俊愛教師抓住了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開展了“愛心故事”為主題的體驗式作文活動,讓學生從家庭中找愛心,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讓談談家長掙錢的艱辛等等。通過交流體會到父母的愛心。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也覺得有東西可寫了。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作文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模仿抄襲的少了説空話假話的少了,學生認識到要寫好作文就要細緻的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寫出好文章就要説真話、抒真情。

二、存在的問題

1、反思評價階段仍有少數老師以教師講評為主,不敢放手讓學生評作文。

學生評作文中教師的指導不到位,讓學生互改是個好方法.也能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但是,為了提高批改的整體質量,要有計劃地積極引導學生實施“專項批改”,即每次習作訓練以一個方面的教學目標為批改重點,提高批改的針對性,顯然在這方面教師還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

2、設置體驗式作文的活動太籠統,活動設計不具體,簡單化。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方式方法不夠靈活,操作性差。所以學生的體驗不夠深刻,寫出的東西不夠感人。

如在“愛心故事”的主題體驗活動中,學生在交流中只是泛泛而談,還缺乏對父母的愛深入體會。

三、研究的困惑

在實踐過程中,老師們普遍感到體驗式教學還缺乏系統性。體驗式教學的開放性較強,同時它的隨意性也很大。目前老師們的體驗式作文的探討還主要是圍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而進行。對於體驗式作文還存在模式化傾向,對於體驗式作文的形式探討的還不夠。 很多孩子只是很興奮地看看別人給自己做的修改,卻不會去進行自己的“再修改”。教師的引導不夠,批前的指導不到位。同時,對於教師在學生互批之時扮演怎樣的角色,還沒有清晰地認識。

四、今後的打算:

1、全組教師要繼續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探究學習關於體驗式作文的理論文章

2、進一步強化科研意識,深入進行課題實驗。鼓勵課題組全體教師反覆實踐,反覆研究,對比分析,在實踐中勇於探索,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並整理成文。

3、在課題研究的成果及推廣上,有待於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輔導作用和輻射作用,廣泛引領全組語文教師繼續投入到課題研究中去,努力多出成果。

4、加強交流合作,尤其是向在體驗式教學中做得較成功的學校學習先進經驗。

總之,全組教師依託體驗式作文教學開展了紮實有效的研究工作。在工作上,留下我們努力探索、辛勤耕耘的足跡。 由於受各種條件限制,我們在體驗式作文方面的研究還很粗糙,在今後的教科研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將語文教學繼續紮根於生活這一片沃土,努力多開花、多結果。

研究報告作文 篇4

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春節氣氛十分熱鬧,最近我進行了考察如下:

一、市場,街道等忙碌的人們

許多人都來到街上,非常的擁擠,看着應有盡有的貨物,人們都忙着辦年貨,大家都滿臉笑意,最高興就是賣貨的,因為他們掙了很多錢,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大家都滿載而歸。

二、三十晚上(除夕夜)

三十晚上是最熱鬧的'一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三、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的男女老少都到親戚家拜年,拜年要説吉祥話,長輩還會給壓歲錢,大家都聚在一起不僅熱鬧,而且又很快樂,新的一年到來了,新的希望也到了。

這就是我的研究報告,中國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

研究報告作文 篇5

【摘要】:被譽為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擔負着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使命。作文評改,作為作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它的優劣直接影響着作文教學的效果,從而影響到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語文素養的提高和個性的張揚。但是長期以來,作文評改的主客體定位不清,學生主體間交往活動缺失,作文評改模式單一,缺乏開放、民主的作文評改氛圍。廣大教師作文評得辛苦,而學生卻漠不關心。結果教師徒勞無功,苦不堪言;作文評改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本課題立足國中日常作文評改訓練現狀,試圖優化國中日常作文評改,為作文評改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為此,本研究針對長期以來作文評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在對學生日常作文情況進行有效調查的基礎上,探索作文評改創新的途徑。最後,着重闡述了國中日常作文評改和網絡環境下國中作文評改的具體實施辦法,並通過具體的案例介紹,為現行的國中作文評改創新方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關鍵詞】:作文評改 創新途徑 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互動

(一)課題的提出

1.問題的由來和背景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中下足了功夫,可為什麼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現代作家趙樹理也説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可見寫好作文,離不開“修改”過程的嚴格錘鍊。對於作文創作有了一定基礎的中學生來説,下功夫於“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長期以來,在作文教學研究領域,一直側重於“寫前指導”的研究,忽略對作文的“批改與評價”。教師在作文評改中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卻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葉聖陶先生在一次座談會上就談到:“我當過語文教師,改過學生作文不計其數,得到一個深切體會:徒勞無功。”事隔近40年,這種“徒勞無功”的現象依然在不斷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評改多采用單一的“教師指導”的形式,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被排斥在評價過程之外。作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只重視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未能從知識與技能獲得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未能從學生的內部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對於作文評改的共鳴。導致學生對作文的評改視若無睹,評價的反饋作用難以實現。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沒有了寫好作文的內在動力,作文水平提高緩慢,教師的教學效率低下。

那麼,作文怎麼評、怎麼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學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必須從“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立足發展的教學觀轉變,向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創新評改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與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欣賞與修改,實際上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我們認為,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作文教學的一項固有的和極重要的任務,因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寫作能力的一個極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會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學會寫文章。“國中作文評改方式創新研究”這一課題的提出,就是為了探索一條切實有效的作文評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漁,讓學生對自己與他人的作文學會並樂於評價、欣賞與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增強遣詞造句、語言感知的能力,使寫好作文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2.課題的界定和説明

評改新模式。評改是寫作的一個延伸。好的作文是評出來的,改出來的,評改更要捨得花時間。課題中提出的評改新模式與以往作文教學中的評改模式不一樣,首先評改主體不同,由舊模式中教師為主體向新模式中學生為主體轉變,由以往單一的教師的評、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評、改,作文評改新模式的創建力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改、小組合作互評、全班多向互動式評改交流等途徑,逐步培養學生自改能力,讓學生由樂改到善改,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3.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現狀述評及研究意義

4.課題試圖解決的問題及其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課題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為研究方向,重新給作文評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與能力。使作文評改臻於學生自主、自能操作的範式。因此,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如何處理好教師評改與學生評改的關係,作文評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課題關注和試圖解決的問題。立足於實踐,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這一研究過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論知識與抽象知識的整合,包容了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本課題的研究必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獨立與合作研究過程中構建知識,也必定能將教師從繁雜無功的作文評改中解脱出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成長。

5.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新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新課標對於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視是對本課題研究的有力支撐。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真正獲得知識,主要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與其它人的.協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進行意義建構而獲得。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本課題將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學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改變以往單一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並形成新的學習方式。

(二)研究的目標

通過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探究,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學生鑑賞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寫作水平,使學生樂寫樂改,並以改促寫,進入到寫作的良性循環。提高習作講評課的效率,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習作評改模式,進而提高學生在會考中的作文成績。

(三)研究的內容

1.如何在作文評改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於作文及修改作文的興趣。

2.在作文評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實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鑑賞能力。

3.在對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探究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樂寫樂改,並以改促寫,使寫作進入良性循環。

4.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習作講評課模式。

(四)研究的對象與範圍

課題研究的對象:山陽縣元子街中學七至九年級學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現狀調查法:課題組教師選定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等方法分析學生現有作文水平、教師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內容、學生生活等,找出對策。

2.資料研究法:通過蒐集資料,總結實驗學校、優秀教師的研究成果、教學經驗,及時瞭解同行的研究動態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寶貴經驗,從而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3.行動研究法: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課題研究實踐,根據研究目標與策略進行實踐,邊實踐邊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優化教學效果。

4.個案研究法:課題組成員在課堂實踐中要及時總結髮現切實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點帶面,達到整體推進的效果。

5.經驗總結法:研究者要能夠從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提煉、概括出與研究目標、內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經驗,並物化為經驗、理論文章。

(六)研究的步驟

(1)確定課題,成立課題組,加強理論學習,對相關的作文教學理論進行蒐集和整理,並組織教師認真分析當前作文批改和習作講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

(2)制定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實施問卷調查,落實課題組成員分工。

(1)課題組成員根據課題的操作方案與學校相關的作文教學常規進行實踐,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及時地反饋與總結,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並作詳細的記錄。積累課題實施中的各種典型案例、教學設計。

(2)在20xx年5月進行一次系統地階段性總結,為以後教學工作的改進做好準備。

3.總結階段(20xx.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結題鑑定。

(七)研究的組織、分工及保障

1.課題組分工

課題負責人:周軍紅

成 員:郭麗萍 馬朝春

2.課題研究保障

(1)經費保證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課題的研究工作,為研究經費提供了優越條件,並能夠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協助課題組進行有效的管理,便於課題的開展與實施。

(2)人員保證

課題組各成員都是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態度認真,勤奮刻苦,樂於奉獻,均為學校的中堅力量,具有豐富的語文教學和作文教學經驗、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課題組老師多次發表教科研論文,在各級各類的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學論文評比中均有獲獎。

(八)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研究方案;

2.研究論文集: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學論文彙編;

3.教學案例與設計集萃: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研究中優秀教學片斷及教學設計集萃;

4.學生作文集: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課題研究中學生優秀作文及精彩點評彙編;

5.課題研究報告: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的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6.形成習作講評課的常規教學模式。

研究報告作文 篇6

我校作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選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實驗課題。我作為校課題組成員,把“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這一子課題作為研究內容。經過實踐探索,總結出新型的作文教學模式 ,現將實施效果情況彙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與課程特點分析

我選擇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旨在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探索教與學的規律,構建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發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能力。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五步式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面臨嚴重挑戰。教師滔滔不絕地指導,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講評,似乎是任勞任怨,盡職盡責。然而事與願違,辛勤的勞動沒有換來豐收的喜悦,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結果,學生看見作文就發愁、焦急惶恐。作文時,離開自身實際,東拼西湊,以至不認為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應付老師的。在國小六年中,作文知識(審題、立意選材、開頭、結尾)的灌輸很多,寫作練習的次數也很頻繁,範文的閲讀更是不計其數。至國小畢業時,真正能寫好作文的沒有幾人。問題癥結在於,被動的學習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沒有讓作文成為學生可隨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雖偶有形式上的變化,終究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缺乏獨創精神。教師主觀設計,脱離學生的評講,壓抑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是當前學校出現的一種新八股式的教學結構,導致能展示學生心靈與創造力的園地失去生機。實行教學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經濟的升温,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時代的前列。現代作文教學,要求保護、開發學生的想象資源,努力創設意境。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思維領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要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建構的主體。把現代教育手段引進課堂,用較小的時間、精力獲得更多的教學效果。

我們應該看到被傳統教育公認的三大基石:閲讀、寫作、計算,也在發生異變:從文本閲讀走向超文本閲讀。寫作的方式開始以手寫走向鍵盤輸入、鼠標輸入、掃描輸入、語音輸入。文字的數字化使計算機從語言上升為文化。對於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師來説,攻佔教育的制高點,必須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文教學中不僅融入知識傳授、技能指導,還有智力的開發、個性的發展。正如哈爾拉莫説的“教學的基礎應當是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包括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認識活動,理解和掌握知識,鍛煉出實際技能和技巧,以及形成世界觀並發展創造力和才能力。”根據時代的要求,及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提出“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按照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作文教學,解決了傳統作文教學中的不足,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操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何建立一套嶄新的作文教學模式,是我們進行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實驗目標

課題目標:教師利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形成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説過:“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啟迪,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説,學生默默聆受。”這句話在承認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同時,強調了教學活動不應由教師包攬一切,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體現,就無從談起培養創造性人才。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把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由被動變為主動,幫助學生去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用多媒體組合教學,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有利於智力因素與非智力的強化與發展;有利於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擴大教學規模:人機交互的互動化,信息傳輸網絡化等;有利於強化學生的科技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樣的課堂教學,突出重點,化難為易,啟發學生思維、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體現學生認知主體地位。

實驗學科目標:利用媒體引導學生觀察、聯想,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由不願寫到願意寫。提高學生作文知識與寫作修改能力,由能邊聽邊想,抓住要點到能説一段話,到能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抓住重點,表達感情,能寫條理清楚、內容簡單的記敍文,到嘗試電腦寫作和調閲信息的能力。

三、實驗設計

實驗對象:五年級四班全體學生(男生33人

女生33人)

實驗時間:19xx年9月~20xx年7月

19xx年9月-20xx年2月探索作文教學模式階段

20xx年3月-20xx年2月作文教學模式形成階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作文教學模式實施階段

實驗環境:

1.借用多媒體展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繫,使聲音與畫面並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視聽器官的協作運用,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2.電腦網絡下的交互式教學。網絡將大量超時空的感性材料提供給學生,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得到綜合運用。網絡的交互功能,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

四、教學資源的內容.特點

教學資源有三種:文本資源、電子信息資源、潛在資源

文本資源指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料。電子信息資源指學校購買的電腦軟件、vcd光盤、錄像帶及網絡信息。潛在資源指挖掘學生的內在因素。

根據教學資源的來源,實驗研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在閲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課本是學生練習寫作的最好範例。學生通過學習書中的語言,把這些好詞、好句、好段儲存在大腦中,充實寫作素材的“倉庫 "。同時吸取其中的長處,融進自己的習作中去,達到從學習到內化的過程。如:學習《鳥的天堂》一文,學生被書中優美的語言所吸引並自覺地在自己的習作中抓住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來描寫,使文章生動得多。

2、在説話、寫作訓練課上,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讓學生敢説、敢想、敢評,培養獨特的個性。如:教學寫作《我愛家鄉的**》。CAI課件"安慶攬勝",收錄了大量的山水風光、文壇藝苑、名優特產等內容。此課件分五個部分介紹家鄉:①宜城山水好風光②文壇藝苑數風流③閃爍歷史的明星④聲明遠播名特產⑤古城新貌交響曲

3、在平時活動中,開展説寫競賽,向電台、報紙投稿,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調動學生習作的內驅力。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和習作興趣。

五、模式特徵分析

1、教學模式

“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是以多媒體為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入手,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結合實際教學總結出“5+1”作文教學模式。

設計模式如下:

(1)激發興趣: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來源於自身的求知慾望,通過情境創設,讓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2)激發想象:想象是創造的源泉,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拓寬學生的視野。

(3)激發探索:教師利用媒體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感性材料,提出觀察要求。或讓學生根據要求探索符合中心的材料,這是在激發學生想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有序認知事物。

(4)激發嘗試:學生在主動觀察、探索的基礎上,用通順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學生思維深化的過程,學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由説到寫,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5)激發思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啟發學生分析、綜合、概括,促進思維縱深發展,再造想象,引導學生辨別優劣。

(6)協作學習:師生共同

討論、評議,注重成果共享,相互促進,體現課堂民主,開拓思維空間。它貫穿於“五激發”始終。

2、教學設計:

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出來以後,課題組決定在五年級進行教學試驗。如何在教學中體現這種教學模式的思想和要求,課堂教學設計是關鍵性的工作。從以下兩個方面介紹。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寫作《我敬佩的一個人》為例加以介紹。

(1)分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語文第九冊第6單元寫作練習。根據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a.通過典型事例的描寫,恰當表現人物的特點。b.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突出人物特點。c.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寫人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寫人的方法,教學難點是表現人物的特點。

(2)確定設計思想:

①引導學生熱愛具有崇高品質的人。

②訓練學生觀察、聯想、思維表達能力。

③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功能。利用錄像、創設作文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電腦,進行個別作文指導及典型作文的評議修改。

④注意寫作方法的總結和學生應用的指導。

教師首先通過例文提煉出寫人的方法,接着通過觀察反映學生身邊生活的.錄像,然後總結強化,促進學生對這一方法的掌握和應用。

⑤利用協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通過學生討論、評議啟發學生想象,開拓思維空間,由同學想到家庭想到社會,從而掌握寫人的方法。

(3)設計流程:

上例是憑藉電教媒體,輔助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觀察→片斷→練習→文章寫作→評議。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知識,思維得到昇華。

利用電腦網絡教學寫作《我愛家鄉的××》:

(1)分析教學目標:這是第十一冊第3單元的訓練內容。教學目標如下:

①能按一定順序觀察,抓住重點寫具體。②表達真情實感。③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④藉助電腦,提高作文能力。

教學重點:是藉助描寫對象表達真實情感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運用電腦觀察寫作、評改文章。

(2)確定教學思想:①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②指導學生觀察、聯想、思維。③借用網絡的交互功能,提供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進行作文的評議修改,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首先,讓學生瀏覽家鄉的山水風景、文化特產等,從而瞭解家鄉,接着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説給同學們聽,在説的基礎上借用電腦寫作。然後憑藉交互功能評議修改自己或同學的文章,提高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流程如下:

實施網絡教學,人機交互,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為自然,更能激發學生的主觀思維。網絡的使用,增大了教學容量,鍛鍊了學生調閲信息的能力。同時,它也促進學生探索求知領域的興趣,有助於學生求新求變。

六、效果測量及分析

1.評價體系的建立。

根據教學模式的要求,建立了三個指標:作文興趣、作文知識、作文能力。

對於“作文興趣”指學生的主觀情感是否願意投入到作文中去,是主動、積極思考,還是被動應付,包括“情感投入”、“作文態度”。

對於“作文知識”指學生的觀察方式方法,審題確定中心,思維方法、遣詞造句、謀篇方法。

對於“作文能力”指命題理解能力、觀察事物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寫作能力。

每個單項指標,都分優、良、中、差四個評價等級,90~100分為優,75~89分為良,60~74分為中,59分以下為差。參照各個單項指標所佔的權重,得出四個等級的得分範圍。關於等級的劃分見表1。

通過上述工作,建立起國小五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

國小五年級學生作文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説明:

①“作文興趣”中的“情感投入”指學生對作文“很感興趣想寫”、“感興趣,願意寫”、“一般、無所謂”、“不感興趣、不願寫”。“作文態度”指“很認真”、“認真”、“有時不認真”、“馬虎”。它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及平時學生在校表現進行評分。

②“作文知識、作文能力”根據學生平時作文課的表現及作文卷面進行評分。

2.教學效果的分析

採用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學生進行作文能力的評價。這裏應用評價指標體系對一個班的學生實驗前後進行作文能力評價,得到表2結果。

表2

“5+1”作文教學模式,它充分運用了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實現教學優化,具有教學信息多媒體化,教學信息組織的超文本方式,人機交互的互動化,信息傳輸的網絡化等優勢。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利用情境、協作等學習環境元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使學生由原來的單純聽講,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轉化為主動參與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學生的心態由“要我寫”而變為“我要寫”。實施這種模式進行作文教學,學生的習作興趣、作文能力、探索精神都有明顯提高。

當然,實施“5+1”作文教學模式,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能力等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模式組合教學,更有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創造意識的發展。不可單一片面地採用某一選項,為教學而教學。只有當學生視作文為樂時,作文教學才會步入良性循環。

八、附件:課例錄像、精彩片斷、調查問卷、設計方案。

研究報告作文 篇7

談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句詩出自於《楓橋夜泊》,這句詩是其中前兩句。作者是唐代的張繼。本詩是作者張繼上京考試,名落孫山後,心情沉重時寫的。

原詩全文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句意思是: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橋邊。天空中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映着這清冷的`江水。秋夜伴隨着船中的作者,使他感到多麼淒涼。

這是一首思鄉的詩。詩人一方面寫了夜泊的所見、所聞,描繪楓橋夜景,抒發了旅途寂寞的愁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

作者這種見解,不僅寫出了自己的情感,還寫出了風景,讀後使人感到悲傷。

標籤: 七篇 彙總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0l63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