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大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

大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

大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1

當前隨着電子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大學生沉迷於網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種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的社會、心理損害的一種現象,稱之為網絡成癮。網絡成癮給大學生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下滑、身體健康的損害、道德人格的缺失,更有甚者會因此引發犯罪。作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我們應當對此引起高度的重視。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上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對大學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危害

網絡成癮的規範定義是指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表現為由於過度使用互連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網絡用户長期過度使用互連網,使網絡幾乎成了現實社會的替代品,從而導致學習、工作和生活不能正常進行,精神和情感的穩定性受到嚴重威脅。如果將他們與網絡隔離,他們會感到孤獨或脾氣暴躁,與沉溺賭博、吸毒和貪食等無異。主要表現為網絡遊戲成癮、網上聊天與交際成癮、網上收集信息成癮等多種形式。其危害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格發展障礙。上網成癮的學生整日面對冷冰冰的機器,無形中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網上你可以暢所欲言,沒人知道你的身份、真假,運用的表情、動作、乃至觸覺信息都是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感知的。大多數成癮者在網上是談笑風生,幽默風趣,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善言談,孤僻冷漠。成癮者一上網,精神就表現出極度亢奮,而一旦下網,則焦躁不安。久而久之不僅混淆虛擬與現實世界,忘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角色,責任感缺失,還形成封閉、孤立的性格特徵,不利於人際交往,從而造成社會適應能力下降,甚至退化。

2、身體健康損害。整天泡在網上對眼睛的損害是必然的。據有關專家調查,網絡成癮的大學生眼疾發病率比一般學生要高的多。特別是偏愛網絡遊戲的學生,因為遊戲是閃爍跳躍的,上下左右變化迅速。長時間盯着電腦屏幕並且還要隨着遊戲的變化速度進行視覺調節,會引起眼球過度疲勞,輕者引發近視,重者將引起視網膜脱落。同時經常操作鍵盤和鼠標也會引發肌腱炎;而久坐電腦前不活動也會引起頭暈、嘔吐、頸椎炎等症狀。因為上網日常的生活規律被打破,飲食不正常,體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鍾失調,身體虛弱,思維會出現混亂,更嚴重者甚至導致猝死和自殺。

3、學習成績下滑。大學生上網成癮的一個顯著危害就是影響學習。一個上網成癮者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網絡上,試問哪還有精力去學習?沒日沒夜的上網,消耗了大量的體力的同時,也造成學習興趣和目標的喪失,上課睡覺,注意力不集中,曠課、遲到、早退,乃至厭學。曾經媒體就報道過一則新聞,説是一重點大學的學生由於沉迷網絡遊戲,最終因所有功課不及格被校方勸退。我所帶的學生中也不乏因沉湎於網絡致使學習成績直線下滑的例子。

4、道德品質敗壞。網絡成癮者最典型的行為就是愛撒謊。因為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中,誰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我想説什麼就説什麼,想説自己是誰就説自己是誰,沒有人會來核實你的身份和你所説的話。這麼一來,導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度降低。有的學生為了支付高額上網費,或者購買網絡遊戲幣,或是偷盜他人上網賬號,最終因為道德意識的喪失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原因

網絡成癮包括色情成癮、網絡交際成癮、強迫信息收集成癮、遊戲成癮等。大多數專家學者都認為網絡成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不同專家觀點,筆者認為網絡成癮的原因如下:

(一)個體因素

1.人格因素

已有的研究顯示,網絡成癮者往往具有性格內向、不善於社交、低自尊、敏感、形象不佳及喜歡標新立異、叛逆、不喜歡遵守社會規範的人格特徵。而人格作為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個體社會化的產物,其社會化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終身過程。人格每一階段社會化的進程都是以另一個階段社會化為基礎的,如果這階段社會化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則後一階段社會化將出現明顯困難。有研究表明,有網癮傾向的大學生由於青少年時期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家庭變故、社會不良風氣及自卑心理等影響,在人格塑造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出現了對現實環境社會交往的不滿足,他們往往寄希望於從其他環境中獲得補償,而網絡虛擬空間的特點正好符合這種要求。在與網絡空間的互動過程中,這些大學生容易在網絡中形成新社會認知圖式及社會角色定位,減少了現實交往時間,不能適應現實生活。正是由於心理和社會需要產生對網絡的期待,需要得到滿足和產生愉快的體驗,導致了不同的網絡暴露模式。而個體的消極個性特點及某些生理特徵可能引發個體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恐懼和障礙。網絡交流可使人們不受外表和實際生活的約束,並可隨心所欲地改變和修訂自己的品質和人格特點,促使一些人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尋求理解和滿足,不能自拔。

2.挫折心理

當代大學生正處於社會巨大變革時代,無論是學習、就業、戀愛等都存在着激烈的競爭。要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具備良好的主客觀條件,由於大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仍是客觀存在的,強中更有強者,那些自身能力相對較差、意志品質薄弱的大學生容易在競爭中失敗。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遭受挫折是隨時可能遇到的事情。受挫折後,由於個人調控能力不同,一些大學生可迅速調整心態,繼續向正確的方向努力;而另一些轉而求助於虛擬的網絡空間,利用網絡空間的隱祕性,對自我進行加工美化,在網絡中能較易地實現“新我”的目標,獲得成功,使受挫心理得到安慰。這種網絡空間的遊刃有餘和現實生活中的不斷遭遇挫折,勢必導致更多的重複上網行為。

3.個體需要

當代大學生由於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社會過度關注等影響,導致生理與心理髮育不平衡。他們在生理上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依然處於不成熟期。他們自我意識及自主意識空前高漲,渴求安全、交流和社會支持,而現實生活又無法得到一一滿足,這種不平衡使大學生們感到迷茫和痛苦,並不斷尋求一種能自主控制的平衡。研究表明,個體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藉助一定的媒介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其中網絡就是既時髦又新穎的工具之一。

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還源於逃避壓力、現實解脱及精神歸宿感的需求。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體制致使青少年長期生活在考試的重壓之下,導致厭學情緒,從而在網絡中逃避現實,特別是一些在家中和學校因成績較差等原因不被重視的孩子更容易在虛擬網絡世界中尋找自我為中心滿足感;同時一些家庭關係不和諧及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則在網絡當中尋求感情、精神的慰藉和歸宿。

(二)環境因素

1.同輩羣體因素。我們發現,過度使用網絡,已在大學生中顯現出“小羣體”的現象。往往集中在一個宿舍或一個小組。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具有羣體歸屬的需要;二是大學生具有被羣體認同的需要。大學生作為集體生活環境中的一個成員,不希望在羣體中被孤立起來受到眾人的攻擊或排擠。因此,他們會遵從羣體的意願,採用與羣體一致的行為,而這種羣體內部的“從眾”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個體的判斷能力及自我意識,盲目地順從羣體的行為導致過度上網現象的發生。

大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2

一、調查背景

隨着1994年互聯網在中國的引入,大學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來建設校園網。信息豐富、傳播迅速、互動性強、影響力廣是網絡的突出特徵。這也促使大學生探索科學,激發學習熱情,利用網絡平台把自己鍛鍊成學習成績優異的大學生。網絡給我們帶來了便利和好處,但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和衝擊。一些不成熟的大學生無法控制地沉迷於網絡,自制力和自制力都很差。他們容易沉迷於虛擬網絡世界,不按時吃飯,通宵達旦,影響紀律;生物鐘混亂,影響健康;社交簡單,人際關係弱。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扭曲了他們美好的心靈,荒廢了學業。所以,針對大學生網癮這個問題,我就做這個關於大學生網癮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法

1.在網上查找關於大學生網癮的相關信息;

2.通過與周圍同學的面對面交流,瞭解當今大學生對互聯網的態度;

3.網上聊天,與網友、同學討論大學生網癮現狀;

4.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收集部分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可靠數據;

5.私底下逛逛學校內外的網吧,大致瞭解一下網民。

三、調查的結果

1.根據互聯網上的相關研究數據,我國現有的互聯網粉絲中,60%以上是大學生,10%有互聯網綜合症傾向。早在20xx年2月,中科院心理所就對全國13所高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情況不容樂觀,調查結果顯示,80%的大學生是由於網絡成癮。據北京市公安部門統計,3/4的未成年犯是網絡成癮者。

2.在問卷中發現,很多大學生基本都是呆在宿舍上網,很少走出校外網吧或者去校內網吧。宿舍成了大學生上網生活的地方。

3.因為大學生自帶電腦上學,所以校外網吧對大學生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通過私訪一些校外網吧,發現出入網吧的人更多的是中國小生或者社會上的人。有的網吧甚至有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的現象。

4.從網友、同學或身邊真實現象可知,網癮大學生思維幼稚,現實中遇到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他們習慣於在網絡上尋找心理平衡,長期來看是自我封閉的。從來沒有認真規劃過自己的人生和大學生活,對現實和未來都很迷茫。

5.根據網上的一項數據,60.5%的年輕網民上網購買看動漫,電影,下載音樂等。57.9%的年輕網民選擇聊天或交朋友,47.2%的年輕網民選擇玩網絡遊戲此外,43.6%、39.5%和21.1%的年輕網民選擇學習和工作獲取信息溝通或聯繫作為它的互聯網目的。

6.根據問卷調查,當代大學生上網的目的更多的是尋求網絡遊戲的刺激,尋找學習和工作的信息,視覺和聽覺上娛樂自己,陷入網上聊天、購物或戀愛。

7.通過調查和直接溝通,瞭解到很多大學生無法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從1-2小時到5-6小時不等。一些大學生不上網甚至會感到空虛和不安。大多數身份在網絡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自我實現。

8.在網上了解和現實的調查中,目前的大學生在治療網癮方面很少與父母溝通,找不到共同話題和溝通。即使沉迷於網絡,也不會理會父母的焦慮和擔心。父母的話在大學生心中越來越缺乏威懾力。

9.大學生活更取決於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然而,由於大學生活的自由意志,許多大學生對學習持冷漠和漠不關心的態度。一些大學生寧願花時間在網上要求自我滿足,也不願拿起書努力工作。課表不合理,班級分散,對部分學生網癮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10.對學習不感興趣,但對老師和同學有很強的逆反心理。網癮學生經常翹課,熬夜。即使來上課,也主要是趴在桌子上睡覺或者不自在。我喜歡一個人,但我不想和宿舍的同學朋友説話。老師跟他們説話,要麼不理,要麼大聲反駁。

四、原因分析

關於調查結果的問題,我做出如下原因分析:

1.互聯網作為一個神祕的新事物,深深吸引着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新事物慾望的大學生。大學生停網流連。即使在現實世界中,也很難逃脱虛擬世界的誘惑。以網絡遊戲為例,在網絡遊戲中,玩家可以拋棄展示生活中的各種規定,通過按鈕重新確定自己的身份、財產、外貌、性別,設定自己的生活環境。他們可以在沒有任何背景關係和財產準備的情況下挑戰一切,遊戲中的每一次勝利都會得到具體的回報。正是互聯網的神祕性和新鮮感,讓大學生在現實社會中很難獲得。互聯網上無窮無盡的'遊戲資源和它提供的機會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所以往往會導致部分大學生對網絡產生心理依賴,最終患上網癮。

2.大學生比中學生學習壓力小,空閒時間多。免費的大學生活給了他們更多的自主權來安排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時不合理的課程安排會讓大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在互聯網上。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對於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為和時間往往缺乏理性的選擇和控制。學習壓力的突然下降,讓很多大學生通過網絡打發時間,發泄苦悶,逃避不願面對的現實。很多大學生都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裏尋找心理滿足,對互聯網的依賴越來越強。他們沉迷於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有差距。互聯網已經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響了他們的正常認知,甚至學業。

3.家庭教育問題不當,過分嚴厲或溺愛,缺乏幸福感,或者管教孩子方法上的暴力衝突,都會導致部分大學生與父母關係緊張或僵化。不可否認的是,即使大學生處於成年階段,由於部分大學生的鎖定,他們與父母的溝通也較少。即使父母反對孩子上網,孩子也不再理會父母的話,甚至充耳不聞。所以在大學生網癮問題上,大部分都面臨着家庭的不和諧(孩子與父母關係緊張或者父親與母親經常吵架等)。),孩子和父母之間缺乏溝通等等。

4.大學生強烈的自我實現慾望也是他們網癮的原因之一。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大學生更不用説了。大學生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同學老師的認可,需要在人前的自我表現。但是,由於機會的偶然性和不可能性。許多大學生尋求在網絡中實現他們的需求。同時,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不善於交流、學習成績差的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投資互聯網,在互聯網上獲得滿足感。

5.互聯網作為一個虛幻的東西,就像是一個集信息、知識、娛樂於一體的虛幻世界。它的不真實感、隨機性、隱蔽性、匿名性、虛擬身份性和無限時空性,使大學生獲得了夢幻般的體驗和滿足感。在虛擬世界中,失敗可以被否定,可以被逆轉,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現實中被壓抑的慾望、禁忌、幻想都可以通過象徵性的方式得到釋放和滿足。沒有時空感、沒有壓抑感、虛擬親密感、成就感和滿足感的正式感情,讓很多大學生產生了追求的衝動,從而導致網癮,無法自拔。

五、提出建議

針對以上調查分析,我提出以下建議:

1.作為家長,有必要提高對網絡的認識,學習網絡知識。主動和孩子協商一起上網和上網。及時提醒孩子上網,用對待互聯網的態度引導孩子正確使用互聯網。一方面,要引導孩子參加娛樂或社交活動,幫助他們培養新的興趣;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和孩子們有更多的情感交流,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以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儘量讓大學生在虛幻的世界之外找到一個落腳的地方,

2.為了緩解大學生的網絡成癮,他們必須有意識地加強對網絡的控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合理制定學習計劃,保證充足的學習時間,強化學習後上網的控制意識和動力,減少對網絡的心理依賴。。

3.對於網癮大學生,採取必要的心理諮詢和技術治療。讓大學生認識到網絡的負面作用和負面影響,教育他們合法合理地使用網絡資源,更加註重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幫助他們提高辨別信息真實性的能力,掌握使用網絡的技術方法。然後不再沉迷網絡,危及自己的發展。

4.學校為大學生成長創造了一個良好寬鬆的環境。學校應開展更多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和鍛鍊能力,引導學生參與積極的校園交流,降低互聯網對學生的吸引力。此外,學校應建立切實可行的網絡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對大學生上網時間給予適當限制,並對其不良上網行為進行處罰,引導其有目的、有選擇、適度、有規律地上網,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科學使用互聯網的知識,防止不健康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12ry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