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國小老師學生自主學習調查報告

國小老師學生自主學習調查報告

  國小老師學生自主學習調查報告

一、本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和背景

國小老師學生自主學習調查報告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目前關注的重要課題,我校根據縣教研室年初提出的“在各國小推廣和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要求,結合我校的縣級立項課題《山區國小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研究》,我們提出了“先培訓、後實踐,先計劃、再實驗,邊總結、邊整改”的課改思路,以適應教改發展的要求。為此學校從實際出發,組織課題研究小組和課改老師進行了“自主學習”教改的初步探討。

本次教學模式改革試圖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意識的組織和指導,讓學生掌握和運用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再學習能力,促進師生角色和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促進學生終身學習的目的。同時讓學生清楚學什麼,怎麼學,教師知道教什麼,怎麼教,從而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教改實施時間及對象:

20xx年上學期先在二年級一個班級開始嘗試研究,20xx年後半學期在一至三年級四個課改班級進行實驗推廣。

三、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步驟:

1、實驗前的培訓和研討

(1)、在上學期初組織實驗班級教師進行了新課改通識培訓,下發了有關“自主學習”的相關指導材料,並讓實驗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做出自主學習模式教學計劃,進行嘗試,積累好階段性資料積累。

(2)、本學期初首先組織已經實驗過的教師和學校課題組成員就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進行研討,初步確定了“三四四”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即三個目標點、四個自學環節、四個學習小組。“三點”指每節課教師要明確知識點、能力點、創新點作為教學整體目標;“四自”指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自選目標、自主學習、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四組”指建立學習幫扶小組、學習監督小組、學習中心小組、學習興趣小組。然後讓實驗教師結合預定的教學模式進行行動實踐研,開創性開展課堂教學,着力體現‘三四四’方式。

2、每節課前組織備課

(1)任課教師成立以班級為單位的教材研究小組,發揮教師集體智慧,選擇好要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內容、資源、教學具等,認真設計好教學的每個環節。

(2)由學習中心小組指導學生對教材進行預習,指出小組所理解的重點、難點、疑點,強調重點,解答學生的部分疑點。

(3)由學習監督小組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預習情況及查找相關學習資料的情況。

3、課堂教學組織

(1)組織學生了解學習內容,通過研討交流,確定學習目標主要要素,分層自選學習細目標,教師適時指導。

(2)組織學生根據自選的學習目標預定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步驟和方法。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創新之處。

(3)教師創設好教學情景,做出必要的學習任務提示和學習要求。

(4)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和自己的設計,進行自主學習,完成預定目標。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調節,必要時幫助學生個人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5)學生彙報自主學習情況,談談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自己的學習過程。

(6)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測評。

(7)組織學生對測評結果進行自評和他評。

(8)組織學生提出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引導學生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有難度和深度的問題。

(9)組織學生對知識、學習過程進行小結和反思。

(10)激發學生的再學習意識,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外拓展訓練活動,由學習興趣小組組織進行活動。

4、激勵機制

(1)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特別是對有創意的學法儘可能給予表揚和鼓勵。

(2)結合預習的態度和學習效果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他評,並在成長記錄袋中有所體現。

四、教改課題的實踐成效

經過近一個學期教改課實驗,初步取得以下成效:

1、促進了老師教學思維的轉變和教學技能的提高

(1)在課前備課中,老師由單純的教學生學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首先要求老師對教材有較深的理解,並更系統精確地向學生表達,申時奪度地指導學生學習; 其次,老師在教學方法特別是對課堂教學環節組織上更要注意設計和誘導,這本身對老師素質的提高有很大促進作用。

(2)在課堂中,老師由“演員”提升到“導演”,由台上“下放”到台下,坐到學生中去指導學生學習,增強了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逐步建立起新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2、推動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突破

(1)把明確學習目標的任務交給學生,就意味着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其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步轉變為主動探究知識學會學習。這是一種痛苦的磨練,更是一種快樂的提高,總之,痛並快樂着。

(2)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一個大顯身手,表達不同個性和思維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得到自由和諧健康的發展;使學生各自的分析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監控能力和評價能力等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有一種內在的成就感,認識到主體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在愉悦的學習氣氛中長知識、學本領、增才幹。

總之,把學習主動權讓給學生,實現師生角色轉換,既能使老師與學生一道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教師的指導和組織能力,也能使學生深刻感受到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知識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

五、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思考

在教改實施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民主平等原則

民主平等的原則是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民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均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和權利;平等是指在政治教學面前教師和學生互相尊重,人人平等。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中,教師既要與學生一道去學習,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要把自己放到導演的位置上去督促學生、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教師的能力一般來説要超過學生,但學生人數多,如果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超過教師。因此,教師不要強求學生服從自己,學生也不應盲從教師。民主平等的原則要求教師不恥下問,虛心向學生學習,要求學生敢於向教師發問,敢於提出和教師不同的見解。只有師生民主磋商,平等交換看法,才可能做到教學相長,共同提高。貫徹民主平等的原則,目的在於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融洽的師生關係、愉悦的學習氛圍,這個目的達到了,教師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就具備了。

(二)能力提高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是為了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自主學習不能漫無目的、隨心所欲地進行,要制訂計劃及落實措施,加強指導,否則就會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貫徹能力提高的原則,要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要注意量、度適中。量適中,即合理選擇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不是每個內容都這樣做。如果那樣,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不但發揮不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能力的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疲於應付,產生反感。度適中,即對學生自學的要求不要一下子提得太高,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做到循序漸進。

(三)主體性和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確定學習目標、進行學習探究、學習評價這幾個主要環節都需要學生的踴躍參與,積極配合。因此要強化訓練,在反覆的訓練中確立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訓練中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責任意識和合作精神。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中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策劃,細心安排。學生自主學習前,要提出要求和目標,講清注意事項;實行之時,要進行檢查督促;實行之後,要進行總結評估。教師的指導是學生自主學習有序進行的保證。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把學習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這是為了學生和老師更多的獲得。當然這僅是在課改年級教學模式改革主題下的一種嘗試,歷時也才幾個月,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摸着石頭過河中,只要朝着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目標,相信一定會獲得豐碩的成果

  國小老師學生自主學習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了解我們班學生自主學習現狀,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為開展“國小生自主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課題研究提供依據,2015年10月,我對本班學生自主學習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

二、調查方法、內容及對象

1、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

2、調查內容:本次調查的內容涉及國小生課前預習、上課、課外閲讀、寫日記和作文、做讀書筆記、做作業等各方面的語文學習習慣問題。

3、調查對象:本班,六年級三班65名學生。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結果概述

本次共發出65份問卷,回收65份,回收率100%。本次的調查對象是本班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前預習、上課、閲讀、查閲工具書、寫作等各方面的習慣上都存在着明顯的缺陷。

(二)數據分析

(1)預習情況。

從以上的問題答卷來看,只有大約30%的學生能夠堅持天天預習,有30%的學生完全沒有預習的意識,30%的學生雖然能做到偶爾預習,但離形成習慣還有一段明顯的距離。 人們常説“習慣成自然”,其實是説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覆去做了。偶爾預習的學生也許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也許是一時心血來潮。總之,可以説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

(2)專心聽課。

就整個調查問卷分析,有17.9%學生能夠上課專心聽講,有48.9%學生上課時比較專心,19.3%的學生在上課是思想偶爾開小差,13.9%思路沒有跟着老師走。

(3)是否舉手發言。

在通過問卷的調查和我上課時候的觀察,大致做了數據的計算:上課發言非常積極的學生只有11.5%,比較積極的有33.1%,很少舉手發言的佔40.5%,從來不舉手發言的有14.9%。

(4)上課提問。

我們班的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針對課文提問的學生僅佔人數的5.9%,偶爾提問的同學占人數的46.3%,從來都不提問的同學佔了46.3%。

(5)與同學探究、合作學習。

問卷中大致做了計算,有62.%的學生喜歡和同學合作學習,28%的學生喜歡,可是在交流時候口語表達欠缺。只有10%的孩子不喜歡與同學合作學習和探究。

(6)課外閲讀。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和班裏的詢問情況來看,我們班的學生有課外閲讀的好習慣,可是這只是一部分同學,大致做了計算有40%的學生有這樣的好習慣,但60%的同學沒有養成課外閲讀的好習慣。

(7)上課做筆記。

我經常在上課的時候告訴學生,要學會做筆記,這樣才能慢慢的積累。但是從問卷顯示有24.4%的學生是常常做筆記,可是有51.2%的學生是很少動筆的,還有24.4%的學生是從來不做的。

(6)使用工具書。

中國的文學博大精深,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不認得的字,含糊不清的問題,使用工具書是最好的途徑,可是從調查中分析有30%的學生會經常使用工具書,40%偶爾使用工具書,還有30%的學生從來不使用工具書。

(7)寫完日記或作文後會主動修改。

我們班的學生在寫完日記或作文主動修改的只有25.6%,有17.2%的學生從來不修改,有時修改作文的佔57.2%。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寫作興趣不高,沒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寫完作文後不會主動修改。

(10)怎樣做作業

從調查看出,每次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有33.8%,52.2%的學生有時能獨立完成作業,14%的學生做作業時經常需要別人幫助。可見,學生們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不夠強,有許多學生沒有養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三)成因分析

這種狀況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教師方面:

(1)教師沒有從班內的學情出發,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也就是説根據學生的情況要制定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才能因材施教。我認為前者尤為重要,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是會受到影響的,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學生習慣不好。學習習慣要是培養好了,之後因材施教也就非常簡單了。

(2)對學生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應該對學生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學生才知道如何去做。

(3)在上課時沒有及時的矯正學生出現的不良學習習慣。

比如有的學生上課不聽講,有的教師會用眼神提醒,但光這樣做是不行的,還應該尋找學生不聽講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相應的對策。

(4)教師的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教學方法有待改進。現在是信息時代,應該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教學,這樣的話學生在上課時候就不會出現開小差、做小動作等不好的習慣。設計的問題要用一條主線貫穿整篇文章,這樣學生們在學起來也不會覺得因為問題難而不思考不動腦了。

(5)以滿堂灌的教學使孩子失去了許多探究的機會。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弄不懂,喜歡為學生解決一切問題,這樣反而使學生失去了探究問題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便對教師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自己不肯去查資料、查閲工具書,從來不願自己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

2、學生方面:

(1)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不知從何下手,有的學生根本不把預習當一回事,即使老師佈置了他也不會去做。

(2)學生的課外負擔過重,導致學生厭學。

(3)學習興趣不高,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

(4)自覺性不強,好習慣的養成之初需要意志力的控制,而國小生的意志一般都是比較脆弱的。

3、家長方面:

(1)家長素質的差異,制約着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我校雖然是縣城的國小,大部分學生的家長來自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觀念陳舊,方法不得當,孩子做得好不知道表揚肯定,孩子做得不好不是打就是罵;而不乏出現由於家裏只有一個孩子,對孩子過分溺愛,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只要是孩子不願意做的事一律不讓孩子做,在學習上也一樣,只要是孩子覺得為難的問題,就會心疼地讓孩子知難而退。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沒有恰當的方法。

(2)家長對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3)家長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沒有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有的家長很少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籍、各種工具書等,

有的家長喜歡打牌,常常和親朋戚友在家裏玩牌,弄得家裏烏煙瘴氣,孩子根本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也嚴重製約着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一般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只能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對於孩子的學習輔導、能力培養等卻無能為力。缺乏正確的引導,孩子是很難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四、適應的對策

1、教師方面:

(1)認識和了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教師學習與之相關理論如:2011版本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將良好習慣內化為語文素養——談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等。

(2)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培養良好的教育教學習慣。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應讓教師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學生是教師的鏡子,什麼樣的教師必將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學生都是模仿專家,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應加強自身的修養,包括業務與德行,都應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預習的方法、寫讀書筆記的方法、修改習作的方法等,利用課堂教學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4)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下課期間,只要發現有進步的同學,就要進行及時的表揚,尤其是對已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學要進行獎勵。

(5)多種方式的評價。要加強對優秀學生的宣傳表彰,評選各種先進分子並大力宣傳,如在學生中評出朗讀之星、小小書法家、作文之星、預習能手、等,用這些同學的好習慣去促進其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6)要長期進行家校聯繫。定期給個別家長打電話,與家長共商習慣養成對策。制定習慣養成家庭評價制度,設置家庭評價表格,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進行評價並及時反饋給學校,這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

(8)要及時的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

2、家長方面:

(1)為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在孩子學習期間,不能將朋友帶到家裏玩牌、唱歌等,父母之間要團結友愛,切不可當着孩子吵吵嚷嚷,應儘量讓家中保持安靜。這樣可以減少外界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2)為孩子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首先應給孩子配備齊全學習用品。如購買各種適合兒童閲讀的課外書籍;為孩子添置工具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適當為孩子訂購一些報刊雜誌;為孩子多準備幾個筆記本等。然後家中應有專供孩子學習的小天地,在這個小天地裏,應配備高矮合適的桌椅,還應有可供孩子存放學習用品的書櫃等。孩子的學習天地應光線充足,這樣可以防止孩子近視。

(3)針對小孩子意志力不強的特點,家長應嚴格的要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

(4)課外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輔導班,不能盲目的補奧數、奧語、舞蹈、畫畫等。

3、學生方面

(1)引導學生閲讀有關書籍,認識良好學習習慣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2)建立學生自我評價制度。讓學生對照評價制度對自己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如把一週來每堂語文課裏的學習表現按積極(☆)一般(△)不認真(×)如實記錄,把一週中所有語文作業的情況用“☆”記錄下來,週末統計,個人自我反思,找出存在問題,肯定並自我表揚有進步或好的表現,而後向家長彙報,最後,教師為他作好周小結,將表現好的方面張榜公佈,如此堅持,期中、期末兩次總結,凡表現好的進行鼓勵,凡表現進步大的也進行鼓勵(均以精神鼓勵為主),如此做法,把平日裏稍縱即逝的好的表現都如實展現在自己面前,使得容易忽視的而又很重要的行為得以不斷加強,規範,影響他人,從而形成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追趕的濃厚的班級學習氛圍。最終達到“上課專心聽,積極思考,課後認真複習,廣泛閲讀”等好習慣的養成。

(3)成立小組,建立學生互評制度。讓學生每週相互評價,讓學生在相互評價中學習他人的優點,找出自身的不足,從而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

(4)成立興趣小組,如朗讀興趣小組、作文興趣小組等,小組活動由小組長組織,由全體組員集體商議、制定活動方案,教師只適當對學生進行指導,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切為了學生,我們試着從教師做起,從學生做起,從家長做起。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自主學習,及學生的終身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4kwr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