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非常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之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之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之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之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非常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

 第一.慎重選擇創業項目

選擇什麼樣的創業項目很要害。要選擇有發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競爭不激烈的非傳統行業。目前和今後的一段時間裏,三個行業具有發展前景。第一,互聯網將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是電子商務。第二,農村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設想一下假如農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塊錢,能夠拉動幾個GDP的增長?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廣闊的。當前傳統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對環境污染嚴重。新能源不僅為社會創造價值,而且還對環境不產生破壞作用。

第二.選擇項目別拋棄專業

大學生創業最好不要選擇開飯店、賣菜。因為開飯店賣菜之類的,普通的國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幹,甚至會比你做得還好,不要與他們搶飯碗。在大學裏學習了三、四年,已經具備了系統的專業知識,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項目創業,這是中學生所不具備的。脱離自己的專業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項目,那就是浪費大學三、四年所學的知識。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專業元素,發揮特長,需要的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第三.提倡先打工後創業

給大學生們作講座的時候,問到創業什麼最重要,大多數人回答都是“錢”。這種説法是錯誤的。大學生創業應當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經驗和能力,第二、人脈資源,第三、資金。個人的經驗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沒有經驗,剛有想法就去幹容易失敗,即使別人給你資助,你也會賠。大學生靠什麼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時,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能力,同時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強的人,增加一些人脈關係,這樣就為以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注重人脈關係積累

這個社會,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脈關係的積累很重要。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人脈關係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擴展人脈關係,多結識比你能力強比你有錢的人,尋找他人給你投資時,對你認可的有錢人就會給你投資,這就是人脈關係作用的顯現。你擁有了能力經驗而且選擇的項目非常好,又結識了認可你的有錢人,自然有人會給你投資的。

 第五.在創業中創新

大學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維,新的想法。大學生創業不要做傳統行業,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優勢。假如你發現自己有一個比別人強的特點,比如説你財務比較有優勢,暑假可以到會計師事務所打工,哪怕不要錢,可以補充財務知識,畢業之後找一個財務方面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大學生怎麼創新呢?要根據現有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思路,創造新的模式。

第六.積極募股別負債

大學生創業怎樣“找錢”?一般的大學生會找家人和朋友借錢,是不好的。因為你負債後心理壓力大,做事輕易衝動,衝動的結果是失敗率很高,不適合創業。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資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條船上,會幫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債,別人不會關心你。怎麼樣去募股呢?這要靠機遇,第一,找一個比你能力強、比你水平高、也有錢的人給你投錢,他只投錢,什麼都不管,然後坐等分紅,你再找幾個合夥人一起幹。第二,找一個有錢人投資,他比你有能力,給你投資,你們一塊幹。

總之,現在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無疑為大學生創業鋪就了一條“綠色通道”。從減免部分費用,到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諮詢服務後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使大學生獲得了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優惠政策供大學生創業,可以説,創業雖比就業下得決心要大很多,但這條道路卻比就業明朗許多。“賺大錢還是賺小錢,取決於你的戰略”。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

一、畢業生當年就業率(近三年)

20xx年整體來説全國的情況不是很好,也就大約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國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業情況要好點,可以達到80%以上!

據教育部的統計,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xx年增加64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還將繼續增加, “20xx年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保部)召開的20xx年四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人保部發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的研究

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客觀原因

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為根本性的原因在於現行就業制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結構、用人單位現狀及用人單位的陳舊觀念、以及大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等等。客觀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的障礙,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是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辦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勞動、人事制度、户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儘管我國己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股份)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户口、編制、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歎,企業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業的部委屬高校畢業生到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為31。6%,到國有企業為31。5%,到民營三資企業為26。2%,其他就業為10。7%。而從當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看,個體私營和股份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己經佔60%,但是,由於很大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不能解決“三險一金”(三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一金:住房公積金)而被大學畢業生放棄。

第二,就業程序複雜、就業渠道不暢,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後,整個社會缺乏順利就業的軟環境,影響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供需主體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仍存在。很多地方對於錄用大學生有户口、用人指標的限制,有的還有幹部身份的要求;民營、外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招聘大學生,企業的用人自主權沒有到位;有些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出地出系統等要交費的障礙;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成熟,供需見面會還很不完善,處於“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中介形式。缺少統一平台的互聯網信息發佈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就業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總人口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己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為高校畢業生“供大於求”製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為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己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並主動調整,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

(3)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機構改革大大沖擊了大學生就業。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曾經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主力軍。1998年以後,隨着政府機關進行機構改革,精簡人員。精簡下來的人員多數要流向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本身也在進行定編定員,另外,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數存在宂員過多,超編運轉,包袱過重的問題,繼而實行分流下崗,減員增效。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許多企業由於經營不善也在面臨着破產倒閉。面臨着自身的生存危機,接納大學畢業生的容量相當有限,很難給大學生就業提供暢通的就業之路。

其次,多數用人單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輕“一般”、“惟學歷是瞻”的怪圈。隨着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也逐漸提高了用人的標準。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少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對於名牌、重點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從中國高等學校的發展現狀分析,高等學校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辦學質量差異較大,導致了用人單位對重“名牌”輕“一般”的怪現象找到理由和藉口。

2、 主觀原因

(1)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

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觀原因,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院所、大企業不去,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國機會等等。舉個例子:《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對全國28所大學、3萬多名大學生作過“您最想到下列哪個城市工作?”的調查。在列出的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發展的大學生最多,獲選率為32。3%,緊隨其後的是北京(27。7%),兩個城市的獲選率之和達到了60%,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發展事業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這樣的特區城市也較受歡迎,獲選率為12。1%:但是一些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內陸開放程度較小的城市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學生願意到重慶和武漢去上作。而目前實際最需要畢業生的恰恰是那些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基層一線的中小單位。畢業生想去的單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單位畢業生又不予選擇。於是出現了“有人無業、有業無人”的現象。

(2)自身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加大了畢業生就業難度。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誠實守信,勤奮敬業,而且還要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用人單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單位重視人品和能力,對專業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持“寧缺勿濫”的態度。因此,學生乾和學生黨員以及那些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好以及“一專多能” 的畢業生越來越受歡迎。用人單位看重的是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3) 大學生誠信缺失造成就業危機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就業情況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畢業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為了能夠在社會中尋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學生不從築高自身的實力出發,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裝自己。正常的包裝無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裝會演變成偽裝。這樣一來就業誠信缺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能力產生懷疑,結果只能是大學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5]。

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1、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必須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機制、單位編制等制度的改革,擴大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使用人單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進,無用的人能出;加強户籍制度的改革,為邊遠地區、小城鎮、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開方便之門,使人才能合理流動;要建立起完善的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服務。

2、 調整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

在當前飛速變化的時代,大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當今世界正由工業化社會走向市場、信息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間生產、流通、運輸、資訊領域的相互依存關係日益緊密,整個世界將如同一個地球村,誰都無法完全正確的預料未來世界的變化。這就決定現代大學必須是面對未來開放式的,其課程也應從過去那種封閉狀態走出來。

在課程佈局上,應適當減少某些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發揮他們的所長。另一方面,這也有利於向學生提供反映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因為現代社會知識急劇增加和迅速老化,選修課的開設有助於彌補必修課無法及時反映這一動態的缺陷。

3 、把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始終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針對畢業生開設的,通過幾次的座談會、報告會、講座等等就算完成就業指導上作了。

對於一年級的新生,應該着重進行心理指導,重點幫助大學生儘快瞭解自己的個性特點,結合入學的專業思想教育,逐步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要向他們介紹本專業就業的大致情況,讓他們瞭解自己所學專業及適應職業的特點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引導他們儘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養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努力奮鬥的良好習慣。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應着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階段,要通過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全面瞭解,幫助他們分析自我的能力、優勢和存在的缺陷,引導大學生要根據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打好專業基礎,建立合理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對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激發成才意識和行為。

對於三年級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實習和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直接地去體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並與自己的特點和能力相對照,繼續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對其原定的職業目標做出適當的調整。對於大三的學生,還有一個重要指導內容就是要逐漸分析整個社會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畢業生的指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點,這一階段,指導的重點在於傳達就業方針政策、分析預測就業形勢、指導大學生作好如何獲取就業信息、如何進行面試,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等就業準備,處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臨時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志宇.當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初探[D].20xx。12

2 餘霞.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xx。12

3 劉常雲.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模式研究[J].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xx。8

4 王承緒,徐輝.中英高等教育學校討論會論文集[C].杭州;杭州人學出版社.1993。2

5 田麗娟.試析人才市場中的結構性失業[J].唐都學刊.20xx。5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

人力資源專家劉婷霞表示,有競爭力的薪酬已成為企業搶奪人才的重要砝碼,其實從登上top50榜首的中國移動身上可以看出,學生更多是從薪酬福利與品牌實力兩個方面考慮是否加入企業。在cpi一路看漲的今天,薪酬待遇更是為初涉社會,自食其力的大學生就業人羣所看重。同時,企業知名度及工作環境兩項指標比例的躍升,意味着大學生越來越關注環境和職業健康,對工作的滿意度和愉悦感有了更高要求。

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本身,大學畢業後,都希望能進入有一定知名度、規模的企業,畢竟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從學校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對於大學生們來説,跨國公司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規範的用人機制、明快的辦事作風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它們的“品牌效應”也頗為吸引人。但在現實的就業形勢面前,讓許多大學生不得不考慮,向左還是向右?

從第六屆大學生僱主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本土企業日益受到大學生青睞。繼XX年top50強榜單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平分秋色之後,XX年本土企業的上榜數量明顯增加,以28席首次超越了外資企業,佔據了過半比例。同時,國有企業的青睞程度也普遍提升,在上榜的50強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數量大大提高,有接近1/4的學生入職首選國有企業,國家電網、三一重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都是新上榜的國有企業。而選擇“中外合營”與“外商獨資”企業的比例則有所下降。從行業分佈看,汽車、房地產、金融、能源化工關注度增加,但對計算機、互聯網的熱情有所回落,甚至在大學生偏愛行業排行榜中跌出了前十位。

張廷文認為,在就業環境日趨嚴峻的情況下,國有企業穩定的僱傭關係、較好的福利保障制度等優勢突出,而且隨着國有企業市場化水平的提升,改制和重組的深化,特別是國有企業創造利潤能力的提升,帶來了員工薪酬水平和發展空間的整體改善。品牌競爭力穩步上升,大學生對國有企業的一些偏見正在消失。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三十年,也是民營企業飛速發展的三十年。截止到XX年,民營企業就業已經佔到全國就業的75%,對國家的税收貢獻已經達到55%。民營企業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國企和外資企業,很多民營企業用十年走過了跨國公司和國有企業五十年的道路和歷程。從最近的地震捐款事件,也能體現民族企業具備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然而具有成長潛力的民營企業面臨的挑戰就是人力資本的不足。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大量本土企業國際化,人才的國際化程度也在快速地提升。加入這樣的民營企業實質上是低成本進入國際人才市場的一個捷徑。這也成為吸引大學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外資企業雖然仍高居榜首,但其吸引力已大不如從前。這一調查結果也向外資企業發出一個信號:必須提供更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否則將面臨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對人才的分流。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5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説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説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1、考證存在盲目性:2、先就業後擇業漸流行:3、對企業不夠了解:4、對薪酬的期望更加現實:5、職業規劃意識不夠強:6、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説,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6

20xx年有畢業生727萬,被稱作史上更難就業季,20xx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面對當前的就業壓力呢?很多人感覺很迷茫,那接下來,陽光大學生網就經濟形勢和相關政策分析一下,希望對面臨畢業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幫助。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佈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户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户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徵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麼,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着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7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就業形勢日益嚴重。同時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發展滯緩,企業用人需求下降, 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並且,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之間的衝突也十分突出,這些都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巨大壓力。鑑於此,我們組就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瞭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和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

觀;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幫助大學生提高改善就業狀況;發現就業當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儘快認清就業現狀,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調查對象: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各專業學生

三、調查時間:20xx-1-1

四、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濰坊學院志遠樓隨機選擇經管學生

髮捲填寫,並當場收回的形式,本次活動共發放問卷40份,共收回28份(其他12份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問卷共向學生提問了12個問題。 (見附件一)

五、調查結果及分析

1.就業形勢調查結果如下:

問卷反饋的數據可發現:52.45%的同學認為形勢嚴峻、26.08%的同學認為就業形勢正常、10.23%的同學對就業持樂觀態度,而還有11.24%的同學不清楚。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就業持困難的心理,而同時也有小部分同學對就業形勢認識不清或關注度不夠。

2.就業準備情況的調查

1)大學生求職準備情況(最具競爭力的方面):

3)當前最欠缺的素質:

通過對以上圖表數據可以發現,很大比例同學比較重視專業證書、協調能力對於求職的重要性,這也是當下同學們忙碌於學生會、職業證書考試的反映,同時一些同學對於我們學校的學歷水平對於以後就業的幫助表示擔憂,還有我們可以發現學校就業指導方面做的不足,而在大學生最欠缺的素質方面,同學們溝通協調能力成為同學們最擔憂的能力。鑑於此,可以發現存在學校就業信息指導方面工作不到位,同學之間溝通協調、團結合作意識欠缺,學生求職技巧匱乏等方面問題。

3.大學生就業時的行業、薪酬、地區的選擇及原因的調查:

1)行業選擇:

2)薪酬選擇:

3)地區選擇:

通過以上圖標數據信息,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就業地區選擇多集中於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同時由於受固有的鄉土觀念影響,回鄉也是一種選擇,而地區選擇出發點多集中於生活環境好、未來發展前景、家人安排等原因,而處於興趣考慮而做出行業選擇的比例很少;對於就業初期的薪金,同學們表現多集中在20xx元左右,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很少,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對於就業初期薪酬要求比較低,多由於工作經驗少或能力較低造成;而就業行業多集中在收入穩定、待遇有保障的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也是廣大學生的選擇,同時一小部分同學選擇科研部門,同時通過行業選擇的原因分佈,可以發現收入因素、工作環境、自身興趣等成為同學們選擇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的主要因素。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收入、好的待遇和發展前景是大學生所追求的主要方向。

4.大學生就業信息的獲得渠道: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獲得就業信息的渠道狹窄,人才招聘會、周圍人羣介紹等成為大部分學生就業信息獲得的渠道,學校應重視就業信息的宣傳介紹工作,利用好校友資源。

5大學生就業時最希望得到什麼?

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大學生就業初期的主要着眼點是關注自己人際關係的建立和良好的薪酬待遇,而對於從業經驗、穩定的工作崗位、前沿的知識信息關注度比較不是很高。

6.大學生畢業後的前途選擇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選擇是先就業再擇業,主要是通過先就業獲得經驗,選擇繼續深造主要是對我們學校學歷對工作幫助的擔憂,同時也是就業嚴峻形勢的反映;自主創業的比例也比較大,主要得益於學生意識觀念的轉變和院系一些有關創業講座和座談會的進行,反映了同學們的濃厚的創業興趣。

六、調查體會

1.大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足或錯誤觀念

1) 準備不足,生涯模糊

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礎。一年級瞭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我們在調查後的分析中發現,學生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了,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應付考試了。多數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

沒有把興趣、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很好結合。每天都在為了考試不掛科而學習,同時對自己定位不清,職業規劃不足。

2)就業期望值較高,追求高薪。

通過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就業傾向集中於高薪、穩定、好的福利待遇,同時地區選擇上多集中於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不關注自己的專業技能或者是對自己估計過高,眼高手低,而不是清醒的從自己的專業技能方面客觀分析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地區選擇。

3)社會實踐經歷缺乏,社會經驗不足。

調查中我們發現:存在一部分同學總是停留在校園當中,不出去參加志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兼職(服務員、促銷員、家教、校園代理等),社會經驗少,這也是一些用人單位所關注的,我們瞭解到,同等學歷的應聘生,由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強的同學會被用人單位優先錄取。

4)專業技能不過硬。

通過和一些被調查同學溝通交流,我們發現,大多數同學關注所學知識都是為了應試,而考試之後再詢問有關知識時就會一問三不知,對知識掌握相當不牢,這也是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到了學期後期,老師由於趕進度,講課時也會按考點講解,一定程度上造成同學知識面掌握較窄。

2.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高校、同學的一些建議。

同學: 1)轉變就業觀念,客觀評價自己。

大學生應該轉變職業觀念,腳踏實地,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從基層做

起,把握就業機會,改變那種以高薪作為求職選擇唯一標準的觀念。

2)提高綜合素質,提高就業機會。

首先,重點關注專業課的學習,藉此提高就業時的專業技能,這是就業的基礎。

同時,在有精力的同時通過參加一些職業證書的考試證,提高自己就業時的競爭力。再者,注重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藉此提高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理論聯繫實踐的能力,增強社會自己的社會經驗,這樣,就業時就會更有自信。

3)極早規劃,早做行動。

無論是以後打算直接就業還是繼續深造,都應該極早打算規劃,樹立最終目標和

分目標,這樣,有計劃有目標的生活,大學生活才有意義和規律,同時也有利於以後自己的發展。

4)努力拓寬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

大學生應多關注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瞭解廠商的人才需求,有目標的準備着,不能不學習,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要時刻關注社會需求,相應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校:1)加強改革教育力度,提高辦學水平。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把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8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餘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

“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羣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羣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於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盪;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並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98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為更好的瞭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瞭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9

據我國教育部、人事部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畢業生人數有413萬人,而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比上年增長19。9%。20xx年我國有630萬大學生畢業校園,走向社會。預計20xx年7月,將有畢業生671萬大學生畢業,畢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

大學生在求職路上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對於就業,他們又持有怎樣的態度?最新20xx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七成應屆畢業生認為應該先就業後擇業,同時,應屆畢業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對就業感到憂心

日前,智聯招聘發佈了《20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調查顯示,今年近九成畢業生的畢業安排是就業,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為求職考研兩手準備者)的20xx屆畢業生準備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對找到工作感到憂心忡忡的大學生比例達到33.2%;感到就業形勢嚴峻、很難找到工作的比例也達到了15.4%。

職場專家表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並不積極。今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職業規劃,甚至低於在讀生55.1%的比例。

七成畢業生認為應先就業後擇業

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學生比較困惑的。調查顯示,有72.8%參與調查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其實這兩個方面並不互相沖突。”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祝紅豔説,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個清晰的目標,在這個清晰的目標下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職期望。對於大學生而言,社會還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行業和職業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經過社會工作的磨練後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因此大學生在就業時一方面切忌盲從認定一些熱門行業,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過高。憑藉大學生目前對於行業和企業的認識,很難根據自己的判斷“擇業”。因此,在基本確定方向後,建議大學生先就業,在社會的摸索中學會擇業。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達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學歷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為43.6%。

而大學生畢業後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基層?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首選地與其就讀的高校所處地區有着密切的關係。在京畢業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業,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廣東深圳地區。在上海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首選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後是廣東深圳地區。

從城市性質來看,大學生希望在發達大城市就業的比例為32.3%,排首位。其次是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比例為30.1%。縣級以下排在最後,僅為0.6%。

大家選擇就業首選地的考慮因素都是哪些呢?發展機會較多、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為75.9%,遙遙領先於其他因素所佔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環境,大家選擇就業地的原因多樣,比如説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發展道路是多樣的,選擇就業地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決定,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關鍵。”職場專家表示。

職業規劃輔導迫在眉睫

隨着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豔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後,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在求職輔導的內容中,大學生認為在就業階段幫助最大的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其次是職場工作技巧課程,另外,職業素質類課程與簡歷撰寫與求職面試技巧也是目前大學生期望得到輔導的內容。

自主創業缺資金缺人脈缺理念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學生自主創業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於白手起家沒有豐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創業從何談起?大學生創業最需要來自於哪些方面的支持?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方面的支持,比例為35.8%。其次是人脈,比例為21.7%。核心的技術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僅為18.9%。國家今年也出台了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對於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説是很好的消息。

祝紅豔分析指出,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前並沒有雄厚的經濟背景支持,核心技術和理念是吸引資金的關鍵。創業在近幾年越炒越熱,但創業並不適合於所有大學生。事實上,上述幾種因素,缺了任何一點,都有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相對於有社會經驗的職場人而言,大學生創業難度更大,盲目進入創業的潮流並不可取。

總的來説,大學生就業理念正在逐漸趨於理性,體現在對個人發展機會的看重,對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對於自身綜合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認識等方面,但是大學生對於很多信息的不瞭解,以及就業信息不夠通暢也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比如對三線以下城市缺乏興趣,以及對體制外職業的認知偏見,都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瓶頸,很多大學生也因此而延誤了工作機會。解決大學生全面就業問題,不僅需要轉變大學生職業的定位,同時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的綜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放開擇業視野,明確職業規劃與職業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進,才能更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0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面臨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局面,大學生就業難與社會整體就業環境有關。目前全國各類高等學校共有20xx餘所,在校學生約2100萬。據教育部門的統計,現今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前後的就業率大約為70%左右。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在600萬人左右,還沒有計算曆年累計下來未就業學生人數。同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富餘人員下崗分流,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精簡,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等等,都使大學生面臨一個不寬鬆的`勞動力市場,進而造成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二)一些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盲目擇業現象嚴重。

(三)畢業生就業整體結構性矛質突出。

(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限制了部分畢業生的就業。一些高校在教學管理及實習環節上仍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加之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造成部分畢業生掌握的知識仍然停留在書本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五)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緩慢,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合理。不少高校缺乏科學的人才需求預測和規劃,盲目追逐熱門專業,導致專業趨同現象嚴重,使得專業人才的產出和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給嚴重大於需求。在人才培養中仍存在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現象,使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1.加強就業指導,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積極創造條件,有針對性的開展第二課活動,加強就業實踐環節。比如開展“模擬求職演練”、舉辦“挑戰杯”科技競賽、營銷大賽等活動。調整專業設置,根據師資力量,從實際出發,開設實用性較強、社會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熱門專業。使培養的畢業生具有紮實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能夠在各個領域中展露頭角,成為滿足社會需要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素質人才。

2.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大學生樹立新型就業觀

教育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新型的就業觀念。讓他們認識社會、瞭解國情,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加強就業觀教育,轉變就業觀念,讓大學生破除到國企、事業單位端“鐵飯碗”的傳統就業觀念。

教育畢業生要客觀的面對現實,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對所學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進行科學定位。組織召開畢業生就業、創業動員大會,舉辦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給畢業生做就業、創業報告,談經驗、講體會,以及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服務西部”計劃等活動。以轉變畢業生傳統的就業思想,幫助其樹立“先就業、再創業、再發展”的新型就業理念。

3.拓展就業渠道,廣開門路促就業

各高校積極與企業聯繫,傾聽企業對學生的意見,採納他們對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的合理化建議。建立社會實踐基地,讓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到基地參加實訓,在實踐中成長自我、提高就業能力。把就業與實習結合起來,在實習中實現就業。學校積極和用人單位聯繫,每年到各地瞭解往屆畢業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狀態,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回訪,掌握最新就業動態。舉辦大型校園招聘會,邀請多企業來校園招聘,為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平台等。

大學生就業,關係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係到千家萬户的興旺發達。高校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從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摘要:20xx年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年,再度被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年。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應該分析大學生就業現狀,從根本上弄清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哪裏?讓699萬名20xx屆畢業生為之拼搏的就業季剛剛落幕,20xx年727萬名大學畢業生又迎來了新的就業季。就業難的背後,既有求職者深深的無奈,也體現出就業市場一些長期難除的問題和痼疾。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就業;原因;對策

1. 引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2.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鍊”“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儘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儘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於求職者來説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並且還存在着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並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於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機構發佈的“20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於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於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過去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衝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衝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1.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最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2.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着想。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3.大學生方面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説,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素質

對於就業市場供求的雙方,只有瞭解了需方企業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競爭力,因而我們必須知道畢業生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或技能才能為企業所青睞。為了讓這部分更具有説服力,特別邀請到了麥肯嘉頓王先生為我們解答關於這方面企業的態度。

問:你認為“人才”的概念應該如何介定?答: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第一寶貴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實所謂的人才應該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崗位上所發揮的作用及所展現的潛力、動力。我個人認為人才即把應該做的做好同時發揮自己的所長,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應具有的能力為專業知識、發展眼光、動作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社會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對具有的理解能力。

問:貴公司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多嗎?在招聘中最看重他們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應屆畢業生我首先會考慮他的專業是否對口再次是 看他們的溝通、演講水平。因為專業只是代表他們以前的學習好壞,溝通、演講基本一個人的可塑性。還會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細節問題,細節能代表一定的素養及個人的觀察性、能動性。

問:您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那些素質?其中您認為最重要的是哪一點?答:當代大學生普遍較浮躁。我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以下素質: ① 所學專業性知識;② 與人溝通、交流、協調的能力;③ 吃苦耐勞的精神;④ 知識面要廣,專業性要強;⑤ 良好的個人養成習慣;⑥ 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學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態的調整能力;我認為較全面發展比較好,當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協調力較強。

大學生應採取的對策與態度

在解決問題的所有方面而言,我們主觀的意志與行為是我們唯一能去改變和做到的,先修煉好內功才能在應對競爭時佔據主動地位置,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在態度上和行為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從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中高等級的職位需求是較少的,而較低等級的職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瞭解不夠,只是停留在自己對“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然有大量的職位空缺的現狀。我們説,與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就業的期望值。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髮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於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麼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於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三)修煉內功,直面競爭

除了面對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外,能力是面對競爭脱穎而出的更為關鍵的決定因素。修煉好內功,才擁有談判的籌碼。在大學期間,我們大學生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應細緻到具體的行業與職位,之後再去了解這些職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與素質,並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往這個方向靠攏、深化,讓自己具備這些方面的技能,當我們在畢業應聘的時候,哪怕面對着激烈的競爭,修煉過內功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

(四)鼓起勇氣 適度自主創業

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為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於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侷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為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毅力,這就導致了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創業,而許多人錯失了機會。並不是説鼓勵所有人去自主創業,只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正視這方面的選擇。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從大的方向上説,這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發展;從小的方面説,它關乎着我們的切身利益,也是當下和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面臨的嚴峻的問題,因而全社會需要不斷地探討和關注這個問題,併為解決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們自己也需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培養自我內在的素質,為不久後迎接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2

 調查目的: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為了解我校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調查對象:廣州大學學生

 關 鍵 詞:大學生 就業觀 調適對策

 一、數據分析

此次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面向廣州大學的學生,共計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過調查數據顯示這次調查主要以廣州大學大三學生為主,一方面瞭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過對廣州大學學生的調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100%的人認為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

83%的同學選擇在東南沿海工作,因為本學校在廣州,所以廣東以及東南地區的學生佔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學處於一些考慮對工作地點無要求,還有少部分同學要求在家鄉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不禁讓人擔心,大學生的自我觀念太強,沒有太多服務社會的意念,我想這樣的就業觀念還是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努力,去改變大學生的想法,現在一直都有説支援西部,如果大學生都沒有榜樣去支援,那還會有多少的人會去。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包括學校,政府,社會和大學生自己。

在問到自己現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36%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41%的人覺得一般,23%的人選擇不知道,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充滿着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自己的實力存在着質疑。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的人則是先就業,後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24%的人則是因為就業,而無奈接受。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現在的大學生並沒有執意要找自己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後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的人選擇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選擇20xx-3000元的範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現在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於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現在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考慮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該培養的能力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啟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通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後擇業,發揮個人特長,符合個人興趣,薪酬介於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經濟較發達地區。

二、目前就業形勢

從20xx 年畢業生人數突破600 萬以來,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達670 萬,20xx年估計近700萬。中國超過700萬人口的城市有幾個,但我們一年的畢業生卻有700 萬,再加上近三年未實現穩定就業的,何止1000 萬。大學生就業壓力大是事實,這是社會問題,不是誰可以隨便解決的,但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卻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必須解決。畢業了,意味着我們要工作,要獨立生活,要賺錢養活自己。一個月沒工作,這個月的生活費便是問題。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淚。我們必須積極面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相應調適對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是什麼,學什麼,有什麼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麼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考慮自己應該要怎樣去應對自己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於,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 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現在的社會,可以説競爭力是非常強大的,多數學生只會一味埋怨,學生太多,就業壓力大,卻不從自身找原因。我們必須承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就業壓力大的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不要做無用的埋怨,積極面對困難和挫折,採取措施,積極主動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3

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對每個大學生來説,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我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組成一個團隊用問卷形式對西南政法大學的同學做了一個不完全的調查,問卷的問題極具代表性,對沒每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調查內容:

一·大學生對就業形式的認知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的。有絕大多數人對就業這個問題的認識是很清楚的,75%的人認為就業形式嚴峻,就業難。17%的人認為形式正常。看來許多人對這問題沒有偏離現實。就業形式的嚴峻迫使大學生在大學裏努力的學習知識,嚴峻的形式也是大學生學習的壓力。所以,認清形勢將會幫助你更好就業。

二·就業的砝碼

問卷裏提到專業、學校、個人能力,什麼對就業的幫助最大。5%的人選擇了學校,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或許她的招聘廣告上寫道“只招211工程大學”。大學的名氣對就業確實有影響,但是進入名牌大學的人卻是少數啊。總體上來看,其他大學的就業率也不差。11%的人選擇了專業,社會上流傳“選好學校,還不如選個好專業”。專業對以後就業確實有影響,比如某大學的王牌專業,它的就業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業以後,經常會出現專業不對口。專業只是影響就業的一個因素。90%的人贊成個人能力才是就業的最大砝碼。有了能力,無論走到那裏就有飯吃。但我個人認為,你沒有那塊敲門磚,進不了那扇門,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資質,文憑。

三·怎麼樣就業

談到通過什麼方式就業,也不過這幾種方式:校方推薦、找關係、靠自己。這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舉一個例子,但不是絕對的。一個農村的孩子大學裏學業平平,沒有被校方推薦就業,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幫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業了。這就是許多大學生失業的原因。15%的人認為就業要靠父母和親戚,這是走向崗位的捷徑。81%的人憑自己的實力找工作,這是當下最普遍的現象了。什麼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學生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麼鮮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願意,憑自己的雙手肯定能夠為自己謀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學生對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麼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麼一點,這也是因為就業難造成的問題。許多畢業的大學生認為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運的啦,慌不擇路,什麼職業都可以,最緊要的是能夠有錢可賺啊。1500~3000元/月,這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還是有點難的啊!46%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就在這個層面,當她們出入社會後會發現許多現實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馳。合理的定位將會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面,就業的機會也會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裏就業也困擾着很多大學生。選擇家鄉還是外地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家鄉,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裏有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在家鄉工作的話,適應工作的速度肯定會很快,自己的親人也在那裏,可以提供很多幫助,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在異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於大學生可以開闊眼界,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弊在於,大學生對這裏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對氣候不適應,沒有親戚朋友,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可能會面臨危險。59%的人選擇在家鄉就業,18%選擇在外地就業。看來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檢驗不僅侷限於家鄉,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裏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

六·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越來越成為當下流行。我們會在報子上看到某大學高材生賣豬肉,某大學生賣包子……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一石二鳥的舉動。一是緩減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二是解決自己的就業的問題。59%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顯然很多人對就業也是有兩手準備。光靠企事業單位來吸收畢業大學生肯定是不夠的,如果還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話,那好比在抹殺機會。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工作的渴望的結晶。

結論和建議

中國經濟體的壯大,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中國帶來了可觀的gdp,也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大學生就壓苦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不是一兩年的事了,是中國長期積累下的問題。經濟的壯大,對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走上了這座獨木橋,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業。嚴峻的形式依然沒有改變,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

怎麼解決大學生就業苦難的問題呢?

教育體制需要改

革,高校擴招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問題之一。中國的高校擴招,生產出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大學生的價值也在不斷的貶值。高校只知道擴招、再擴招,收錢,還是收錢。他們有為自己生產出的產品想過嗎?到底銷路怎麼樣啊?廁所裏的環衞也是大學生。高校理應制定出一套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企業法人應該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企業的,企業的發展是離不開大學生人才的。所以他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係。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變不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的。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學生只有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社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現在的就業形式多種多樣,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自主創業、當村官……關鍵在於自己,轉變了就業觀念將會更有利於就業。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機會,就業就不再是難事。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4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佈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

班級:XXX班

小組成員:

調查目的: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而大學生普遍缺乏科學的就業心理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真實瞭解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況,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最後通過科學地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提出相應的針對性的調適對策,調研結果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乃至職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時間: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調查對象:學生

一、數據分析(在附錄中已附上調查問卷及調查原始數據)

此次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學生,共計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選擇這一調查對象的原因在於:大二的學生是處於大學在校的中間階段,是院校的中間代表,此次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一方面瞭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問到學校的“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否符合現在的求職要求時,46.67%的認為比較符合,31.11%的認為為非常符合,22.22%的人則只是單純地認為是符合的,從這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對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比較認同的,在他們的成才道路上,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培養模式,適應了社會的需求,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要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我們在學校的人才目標下成大,無疑是不錯的選擇,但我們也需要自我的知識的提升,全方面的發展自己。更好地就業。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94%的人認為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確實,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競爭下,作為二本的大學生似乎競爭優勢不明顯,處於一種被動的境地,但我們只要我們勤學苦練,沒有什麼是超越不了的。

在問到是否會介意進家族式企業時,34.07%的人持中立態度,17.04%的人則非常介意,21.48%的人會介意,怕羣帶關係不能很好地發展自己,還有8.15%的人則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從這樣數據來看,大學生還是一羣比較個性人,面對自己的就業還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觀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較有個性。當然也不是説選擇不介意的人是沒有個性的,這種結果也是難免的,一方面可能來自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現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不好,有輕鬆的路走,當然會有人去選擇。

68.15%的人選擇在雲南本地工作,其餘部分則選擇在東南沿海部工作,從這麼大的數據分歧來看,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意願是在本地區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説明本地區,學生從小在這長大,資源優勢明顯,到其它地方,不利於自身優勢的發揮,競爭激勵,要求較高,對自身信心不足。

在問到自己現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41.48%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23.70%的人覺得一般,25.93%的人選擇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充滿自信的。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充滿着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自己的實力存在着質疑。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37%的人則是先就業,後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23.7%的人則是因為就業,而無奈接受。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現在的大學生並沒有執意要找自己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後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74%的人選擇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選擇1001-20xx元的範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現在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於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現在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考慮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該培養的能力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啟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通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後擇業,發揮個人特長,符合個人興趣,薪酬介於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優勢較明顯的地區。

二、相應調適對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是什麼,學什麼,有什麼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麼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考慮自己應該要怎樣去應對自己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於,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 用知識武裝自己

全方面發展自己現在的社會,可以説競爭力是非常強大的,尤其是高職大學生,他的壓力不僅來源於社會,還有來自本科學院、研究生、博士生畢業的大學生。這樣的就業環境,更加提醒我們這些高職大學生,你們不努力,將來的就業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牆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説,我們只有不斷地吸取知識,用知識的力量去改變我們的命運,知識的力量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全面發展自己,適應社會的需要,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謂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全面地瞭解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處事的能力,在瞭解自己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然後去努力,這樣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這樣盲目的去考很多證要來得強。

4.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是一個孕育人才的地方,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是非常關鍵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業觀念,但正確不正確又是一個問題了,所以學校在這裏的作用就打了,通過學校的就業指導,我們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業觀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是否值得自己去堅持和努力,這樣,無形中便矯正了不良的就業觀念,讓大學生走上的事一條正確的就業之路

5.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工作

現在的社會,爾虞我詐,處處充滿着誘惑,就業形勢嚴峻,這樣的環境,讓大學生不知所措,便有了畢業恐懼症和社會恐懼症,一旦想不開,便有了輕生的念頭,可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一個人的心理決定他的行為,要想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社會,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必須的,心理的矯正,才能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的恐懼,轉而樂觀地去就業。

6. 政府部門的努力

隨着社會的發展,就業形勢的嚴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機關的努力又是幫助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力量,政府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就業的建議和意見,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成功就業。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仍然是比較嚴峻的,大學生能不能順利就業,靠的不僅是學生自己,還有學校和社會。我希望通過此次的調查,能夠院校和大學生一些啟示,希望大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edj6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