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財務管理 >

探析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區別論文

探析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區別論文

摘要:近些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相關制度和體制也在改進,財務管理也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視,作為財務管理的媒介,管理會計也應運而生,很多企業往往無法區分這兩者,也不清楚兩者的差異和功能,文章就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差異展開討論,比較他們在職能、概念、決策方面的差異。

探析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區別論文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投資

決策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於它是獲取經濟效益的重要中樞,越來越多的管理者開始重視財務管理工作,與之緊密聯繫的管理會計更是如此,為了使得企業更加容易辨別兩者之間的關係,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筆者對兩者之間的區別做了詳細的分析,為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以及及時有效的做出最優決策提供理論方面的指導,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概念

(一)管理會計

對於概念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的定義不同,各有各的觀點,目前來説大家比較認可的觀念就是“將企業目前和將來的資金運轉作為服務對象,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作為最終目標,為相關企業的管理層提供科學依據,最終能夠促進企業獲得更好效益的財務活動和管理活動”。管理會計最後的落腳點在“管理”上,是對企業財務管理的進一步管理,使企業的財務運轉更具保障性,更加的科學、合理、高效。

(二)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對財務的管理,包含了企業內部所有涉及財務的事件,它的側重點在於財務。作為企業管理中的一部分,財務管理更多的是對成本的預算和控制、核算、結算,以及對資金的把控,保證企業資金鍊的不斷裂,使企業獲得經濟效益。除此之外,財務管理對企業的整體運轉有一定的把控,將投資、融資、營運資金等融合到一個整體中,努力做到財務的優化結構、科學佈局

二、基本假設與原則

(一)管理會計的假設與原則

假設內容一:會計實體、持續運作假設。管理會計假定會計是具有實體且是連續運作的。“實體”是指管理會計所針對的對象是確定的,有固定的的範圍和工作地點,尤其指出的是管理會計的層級性。“持續運作”指的是管理會計的實體處於持續運轉的狀態,也就是説企業的各項資金運轉、企業活動等都是正常的運行的,反過來帶動着管理會計的工作的正常進行。這兩方面的.假設將管理會計與企業日常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彼此互相影響,突出了管理會計的重要作用。假設內容二:會計分期、計量單位假設。就分期和計量單位字面意思而言,我們可以理解,會計分期即使要求管理會計的工作人員將企業運營的各項資金活動的時間限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以確保能夠及時的獲取最新信息,方便企業決策。計量單位提示我們不要過於刻板,要學會變通,在設計、評估各項資金活動時不僅僅可以使用貨幣這一種計量單位,還可以使用例如時間、單位量等的計量單位。假設內容三:成本性態可分假設。這一假設是對成本類型劃分的假設,它強調成本類型劃分要依據企業的經營性質來劃分,既可以劃分為直接和間接的成本,又可以劃分為固定資產成本和變動的成本。因此成本的劃分類型具有動態可變性,但是總的來説還是要有具體的劃分方式來對成本進行區分,儘量客觀的來劃分,減少主觀性。假設內容四:目標利潤最大化假設。利潤最大化是每一個企業家所追求的,他們往往認為,一個方案的優劣主要是看方案實施後企業獲得目標利潤的大小,而且企業往往會採用這些方案,並期待方案中的目標利潤可以實現。但是在實際中我們會發現目標利潤只是一個目標,它的實現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值得説明的是企業管理者不要將目標利潤的方案看的那麼美好,可行性與自我主觀意志會限制其發展。原則:一些學者指出,在管理會計的原則要與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的原則相匹配,甚至是等同的,例如要遵循可靠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些學者根據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指出,管理會計的原則應該包括注重成本效益的原則、相關性原則、信息的可靠性原則、信息獲得的及時性原則等。

(二)財務管理會計的假設與原則

假設內容一:有效市場假設。這一假設認為在投資市場中,投資者獲得投資信息和承擔的風險要與獲益的多少相一致,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這樣的市場行情就是有效的市場,例如當我們在炒股的時候,我們選擇的股票的價格與我們自身獲得的股票信息高度相關,那麼這一股票市場就屬於有效的市場,反之則不是。假設內容二:財務主體假設。該假設指出,為了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清晰準確程度,企業需要設定具體的財務主體,同時與股東等其他的主體相分離,否則我們企業的財務管理將陷入混亂的狀態,無法識別盈虧。具體來説,企業應該將每一部分的財務進行單獨管理,明確規定員工的工作範圍、職責、權利等。假設內容三:持續理財、財務分期假設。與會計實體、持續運作假設相類似,持續理財、財務分期假設同樣限制的財務管理的時間和範圍,但指出了理財持續的時間要依據活動目標的完成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要持續到活動計劃的終止。原則:一些學者就不同的假設內容提出了不同的財務管理原則,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市場的有效性要求我們要遵循雙方交易的原則、信息傳遞的原則。財務主體假設要求我們要形成風險、成本與收益均衡原則。持續理財與財務分期假設促使我們形成了財務分期原則和可持續理財原則。但在實踐當中企業最常用的就是成本與效益均衡原則,貨幣時間價值原則和理性理財原則。

三、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共同特徵與區別

(一)共同特徵

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雖然在概念上的側重點不同,但是總結起來還是有很多的共同點,具體有:第一,二者都是致力於服務企業,提高企業在財務方面的管理水平。第二,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都是通過對以往做的不好的工作進行評估和糾正,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改正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保障未來的發展,其共同的目的就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核算對象都是企業的經濟活動,既可以核算企業整體的財務信息,也可以僅針對某一具體的活動,實現對資金流向的掌握,規避財務風險。第四,在財務信息的核算方法上比較統一,大多是採用賬本等一些資料來進行統計分析,幫助管理層做出財務方面的決策,而且其方式比較靈活,不會有過多的要求,只要結果相近就好。

(二)兩者之間的區別

首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所針對的行為主體不同,即管理會計所針對的對象是企業本身為企業本身服務,財務管理是針對企業、員工個體以及融資的市場。其次,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所發揮的職能不同。管理會計是對財務管理的進一步管理,主要是對未來的計劃、預測、考評、把控,而財務管理主要是對成本的預算和控制、核算、結算,以及對資金的控制,充分利用資金,保證企業資金鍊的不斷裂,使企業獲得經濟效益。最後,由於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所針對的行為主體不同,所以在分析財務信息的視角上也是不同的。

四、兩者在投資決策方面的不同

第一,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工作時間點不同。管理會計會在項目投資之前做好充分準備,收集充足信息,以保證決策的正確性,財務管理則相反,它會在進行投資決策後開始廣泛收集信息,對投資進行管理,維持決策的正確性。第二,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對先進流的處理不同。財務管理會綜合考量企業原有和即將要有的項目的現金流,並規定當總的現金流額度大於原有的現金流就得出可以投資的結論。但管理會計只關注將要投資項目的現金流,只要是正值就可以投資。第三,在折現率的選擇上,財務管理通常是將企業的原有成本作為新近項目的折現率,然而管理會計則不會考慮企業自身的成本價值,而是一切都以現有項目為準,將本行業規定的基準利率作為折現率。

五、結語

目前,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筆者通過比較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在職能、概念、決策方面的差異,希望藉助這一比較使管理者清晰的知道兩者之間的差異,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彼此的優點,加深兩者的融合,進而幫助企業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caiwu/qe5d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