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健康 >

古代詩詞中看養生之道

古代詩詞中看養生之道

養生,不僅現代人注重,古代的一些名人也是非常講究的,他們常常把這些養生之道放於古詩中,讓人很受啟迪。

古代詩詞中看養生之道

曹操的養生詩中,最精彩的當推《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詩中以長壽的動物神龜為例,説明生老病死的規律。這首詩可以説是曹操留給後世的養生良方。

南宋詩人陸游詩云:“兒扶一老候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湯,吾詩讀罷自然醒。”吟誦一首好詩妙詞,可使人產生最佳的心理效應,這種作用能養性怡情,盪滌臟腑,寧神忘痛,對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清代康熙皇帝對生活保健也十分重視。他古稀之年的一首詩能概括其養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虛樂有餘。鬢霜慚薄德,神憊恐高譽。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書。山翁多耄耋,粗食中園蔬。

清光緒時,東閣大學士閻敬銘給名人留下一首《不氣歌》,這可以説是另一種養生詩。《不氣歌》曰:“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語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太可懼,誠恐氣病將命廢。我今嘗過氣中味,從此永不生真氣。”可謂是雅俗共賞、妙不可言的健身養性座右銘

當代古文學家商承祚教授在70壽辰時寫了一首幽默的'明志詩:“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難得,六十小弟弟,四十五十滿地爬,二三十在搖籃裏。”由此詩可知,人至老年保持一顆童心,可延年益壽。

國學者,聞名遐邇的世紀老人袁曉園女士,在百歲華誕時寫了一首《百歲感懷》詩:“不拜耶穌不參禪,不信氣功不練拳。人間哪有長生藥,順其自然過百年。”此詩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袁女士曾長期旅居美國,85歲時回國定居,實現了她“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的夙願。她把文房四寶作為自己養生之道和精神寄託,並對漢字極有研究。良好的生活環境,開朗樂觀的性格,健康的個人愛好,一切順其自然,是她頤養天年的長壽祕訣。

當然,除了以上介紹的幾位養生名人外,可見古代名人對養生的重視重試並不比現代人差,養生,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jiankang/6y55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