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講話稿 >

學會年年會的講話稿

學會年年會的講話稿

一轉眼,我們東至民俗學會走過了一年,回想這一年,我們無不激動萬分,感慨萬千。

學會年年會的講話稿

曾記得,年會成立那天,在縣教體局偌大的會議室裏,真是高朋滿座,各路精英雲集於此,暢談堯鄉民俗的趣聞軼事,奏響了我們東至民俗研究的春天,同時也產生了我們民俗學會的載體《堯渡河》。

從那一天起,我們民俗學會在會長張先明先生的帶領下就正式踏上了訪古尋幽,走村串户,挖掘資源的歷程。我們走張溪,進勝利,去羅城,鑽秧畈去收集民歌民謠,並以“青水湖畔七夕民歌晚會” 的形式將它展示出來,在縣電視台文化資訊頻道中滾動播出,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曾記得洪方同春的首屆茶葉節,我們民俗學會推出了整整一台文藝演出,讓《一杯在手,天下同春》,享譽大江南北。

還記得黎痕那個金色的秋天嗎,為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我們民俗學會走進黎痕,在鄉愁館裏,在當年紅十軍、皖贛特委戰鬥過的地方,我們奉送了一場《歷史不會忘記》的精彩演出,黎痕的鄉親們為我們爆以了熱烈的掌聲。

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官港的秧畈、東流的陶公祠、堯渡的梅山等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文藝表演,讓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無窮魅力。

我們編印的會刊《堯渡河》,影響極深,廣為流傳,許多人看後愛不釋手,認為這是一本散發着鄉土氣息的好雜誌,讓他們又回到了那孩提時代,又彷彿穿越了時空,與古人在吟詩作對……

民俗的根在民間,在那飽經風霜的老屋裏,在那茶山老奶奶的山歌裏,在那農家牆上的`犁耙車耖裏。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無論我在哪裏,睡夢裏總是閃現着家鄉洋湖油坊的老油榨,青峯嶺的古鬆,二家裏的祠堂,高山東風的王家老屋,泥黃前旺的老楓樹和珠虹的普濟寺。揮之不去的是年豐老渡口的木船,珠虹盧龍的狗推車,青峯江家的大石磨……我認為,這些東西就是我心中的民俗,是我骨子裏永久的烙印。

每當我在鄉村發現了一些古色古香的東西,聽到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常常會激動得熱淚盈眶,回來後就會欣然命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以留作永久的紀念。其實,歷史是看不見的,但它存在於我們的口語中、文字裏,只有把它如實記錄下來,才能讓人們去緬懷祖先,觸摸歷史,去感受和領略我們可愛家鄉的古老文明

鄉村的美在於純樸,在於自然,也在於發現。美麗的鄉村就是一首無聲的詩,一幅立體的畫,民俗就在這首詩裏,這幅畫裏,就看你如何去發現她,再挖掘她,再傳承她。

標籤: 講話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jianghua/elw6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