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演講與口才 >

走動在不同的區域可帶來不同的演講效果

走動在不同的區域可帶來不同的演講效果

你知道嗎?演講者走動在不同的區域可以帶來不同的演講效果哦。下面有請演講口才培訓老師給大家分享:演講中的走動技巧。

走動在不同的區域可帶來不同的演講效果

演講口才培訓老師講解到,演講走動區域可分為5個區塊,分別是:舒適區、壓迫區、接受區、死角區、突擊區,可根據演講內容的需要走在不同的區域內去。

1、舒適區: 這是個人上到講台後習慣選擇的區域,一般而言,大慨是講台中間離開前面邊緣約12分距離,這個位置是自己認為最適當的位置,説起話來自然流暢。高腳椅一般放在這個區域,因為這個區域説起話來像聊天,但是為了進一步影響別人,需進入下一個區域。

2、壓迫區:開講時穩定後,為了帶動或是活動時可移動到壓迫區,這是前面講台距離聽眾最近的位置,前排聽眾看你時會有點抬頭,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有點不舒服,有點壓力,並把注意力更集中在你身上,在壓迫區演講,比較需要外放用力,他會耗費比較多的能量,因此不宜保持到這個地方太久,到一定的時候退回舒適區,讓聽眾有喘氣的空間,到了適當時機,也可在進入壓迫區,如此循環走動,可營造不同的動態影響聽眾。

3、接受區:演説過程,當聽眾提問的'時候,你會站在哪裏呢?一般人會選擇站在原位,有的人會為了更接近聽眾,會選擇站在壓迫區。演講時是不宜站在壓迫區的,因你站在壓迫區,你的視角會更窄,在你與聽眾提問對話時,往往會忽略旁邊或兩邊聽眾們的反應;當站得越靠近聽眾,提問的聽眾就不用大聲説話,音量只説到你聽到即可,這樣的話,做離開比較遠的聽眾,比如説坐在後面幾排的人就聽得不清楚,加上若演説者沒有重複提問內容,那麼對於你的回覆他們就聽得一頭霧水。回答問題或與聽眾溝通時的理想位置是接受區,接受區是離開聽眾最遠的距離,位置是講台的後半步,為何要站在哪裏呢?原因有二:一視角寬廣,在與提問聽眾對話時,你可以看完全場情況,所謂會場最遠的距離,要運用對角線原理,比如發問聽眾是站在會場的左後方,演説者就要站在講台的右後方,才會產生最遠的距離;第二個原因是音量擴大,離聽眾距離比較遠,有兩個好處,不會給聽眾壓迫感,第二個好處是誘發聽眾提高音量,是鼓勵他大聲發問,這樣的話,其他人變可聽清楚內容進入狀態。

4、死角區:位置是在講台的左右兩側,一般而言,很少演説者會站在這個位置發表言論,當你想用來測試聽眾注意力的時候使用這個區域,這是講台橫向最大的距離,因此當你從講台的這邊走到另一邊的時候,會有較長的時間看看聽眾的目光,是否乎跟着你移動,如果吸引力足夠,不管你走到哪裏,聽眾目光都會跟上,反之,你的呈現狀態就得調整。

5、突擊區:突擊區的範圍最廣,指的是台下聽眾的位置,若對掌握現場氣氛已有把握,可考慮走下去,邁入人羣,這樣近距離的接觸並讓台下聽眾有不同樣的感受,有時親切感、個人魅力的塑造可用這個方法,另外若發現聽眾已經心不在焉,可走到這個區塊,靠近走心不在焉的聽眾,甚至嘗試觸碰,長時間的近距離的交流,或把麥克風交給他們回答提問,就可以提高他們的能量。

標籤: 走動 演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koucai/7w1v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