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求職 >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男孩子溝通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男孩子溝通

父母想要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只要瞭解青春期孩子心理特點,調整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尊重孩子的需要,就會陪孩子度過這段美好的青春期。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閲讀!!!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男孩子溝通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男孩子溝通六步驟

在精神和情感世界,孩子也常希望我們蹲下身來,跟他在一個平台上見他所見到的,聽他所聽到的,分享他所感悟的。建議家長先感性認識孩子,再理性引導孩子;不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切忌父母使用情緒化的管教方法,那樣只能使問題更糟,使親子關係更加惡化。

01

少嘮叨多傾聽,能不説不説能少説少説;

02

先把想説的話在腦子裏重複幾遍,想想聽者的感受,濾掉否定詞,改掉責備的語氣,爭取言簡意賅;

03

不講大道理

04

肯定他好的地方,給出你的建議,而不是僅僅指出他哪裏不對;

05

讓孩子選擇接受或不接受你的意見,而不是強迫他聽你的話;

06

多鼓勵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男孩子溝通三痛點

痛點一:一邊是“我長大了”,另一邊是“還真不放心”

青春期最大的特點是自主獨立性意識的出現,而這種自我成長的力量如果遇到阻礙,很容易誘發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出現成了親子關係惡化的催化劑。所以,瞭解孩子逆反心理的特點,並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逆反期就顯得尤其重要。

本來很自然的親密的父子、母女關係,為什麼從孩子進入青春期(12~13歲)就變得越來越緊張,由對話越來越少到不講一句話,甚至逐步演變到“敵對”?

[矛盾焦點]:孩子對自己成長髮展的認識超前,而父母對他們的發展認識滯後。孩子的認識超前是指對自己具有成人意識而不具備成熟的心理認識不足;父母的觀念滯後,主要表現在他們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視了孩子成人感這一不可忽略的發展事實。

逆反心理本質上就是他們要向父母討得對自己意願的尊重,而非真的要與父母作對。換句話説是“為作主而作主”。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需要經歷一個雙方都很痛苦的重新整合時期,這一重整需要建立在童年期親子關係親密的基礎之上。面對孩子的逆反挑戰,父母要勇於放下權威,與他們交流思想,聽取他們的意見,理解他們的情緒感受,給他們自主決策的機會,甚至用平和的心態眼看着他們犯下“錯誤”,並寬容的給他們以改正“錯誤”的機會。

[提示]:孩子逆反和“頂牛”不是目的,討得父母對他們的尊重才是他們內在的`心理需要。所以,遇事徵求他們的意見,是化解“頂牛”的良方。

痛點二:一邊是“你們不理解我”,另一邊是“我都是為他好”

青春期的另一特點是自我中心,主要表現為考慮問題從自我出發,“自以為是”、“自高自大”,甚至是自我封閉(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們最常説的一句話是“你們不理解我”,也導致了家長感覺溝通困難。

自我中心,甚至自以為是,是人心理髮展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出“走出自我,瞭解他人”的基本觀點和意識。孩子的心理成熟有三個階段:

①沒有我,只有他(接受規範和引導);

②只有我,沒有他(幼稚情緒化的人——感情用事、盲目的、衝動的、不負責任、不計後果的、自私的、自我中心的);

③有我也有他(理性成熟的人——有計劃的、有控制的、負責任的、三思而後行、他人意識、無私奉獻)。

家長首先要走出自我中心,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興趣愛好,理想抱負,痛苦和煩惱等,這才有利於孩子看到與人交往的良好的示範和樣本,有利於孩子逐漸克服自我中心,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逐步走向社會化。

相反,家長的自我中心和自以為是,家長的高高在上、權威與驕傲,家長情緒化的應對和不考慮教育效果,很難使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有些孩子甚至會封閉在自我狀態形成習慣,不但自己孤獨、壓抑和苦悶,也使家長失去了瞭解他們內心想法的途徑。

[提示]:切忌父母自以為是、強加於人的教養態度,遇事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為什麼會如此説?為什麼會如此做?有沒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痛點三:一邊是“我願意”,一邊是“你應該”

孩子的心理成熟需要一個過程。由於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他們是“情重而智障的”。這裏的情重是情緒化,這裏的智障是缺乏理智。其行為表現就是遇到問題不冷靜,盲目、衝動,不計後果。有時過於情緒化,跟着感覺走,圖一時痛快。“我喜歡”、“我願意”是他們的口頭禪,當然冷靜下來後也會為自己的衝動行為而後悔。父母是相對成熟的理性的成人,因此,經常會從自己的社會閲歷和理性思考出發去教育要求孩子“你應該這樣做”,這成了家長的口頭禪,這就與孩子情緒化的“我願意”發生衝突,處理不好導致矛盾激化。

這時,父母首先需要先蹲後站,也就是先把自己的心理年齡降低到孩子的年齡,去理解他們情緒、行為的合理性,不與青春期的孩子較勁。因為如果家長一張口就是“你應該……”的教育,立刻會被孩子擋回,孩子不但不接受還會產生厭煩心理和牴觸情緒。接着採取先情後理的策略,也就是先與孩子的情緒情感同步,達成與孩子心靈相通,在孩子從內心接納家長後,再説出父母的道理,這時的道理孩子才能聽進去,孩子才能遵照去做,這時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qiuzhi/4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