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1

5月4日,迎着新課改的春風,我們來到走在新課改探索前沿的清塘中心國小參觀和學習,聽完幾位老師的上課,我感慨萬分,收穫頗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學習心得。

一、我的收穫:

1、更新了教育理念。新課改的理論我也曾認真研讀過,自已也有些體會,這次清塘中小的幾名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很好地闡述了新課改的理念,即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由課堂上的"主演"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2、轉變了教學方式。清塘中小對如何進行新課改教學,實踐高效課堂進行了探索。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新課改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這次他們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很好的嘗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由原來的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地學習,課堂上各個小組提出了許多相關的問題,小組成員踴躍地討論,認真地解決問題。

3、更換了教師角色。新課改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上應儘量少講,多引導,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節課他們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快樂地學習,收穫了許多知識的果實。

二、我的思考:

1、新課改教學有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清塘中小的課堂教學有這樣幾個環節:課堂前置,交流展示,教師點撥,課堂測評,課堂延伸。課堂前置也就是導學環節,教師之前就要做好各種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延伸就是學生在課外蒐集、整理那些在課堂上沒有時間深入學習的、當時的課堂教學不好評價的與本課堂內容相關的一些資料。是不是每堂課都要按這樣的步驟去學呢?交流展示時是小組合作進行的,這確實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那麼人數較多的大班額究竟可不可以照葫蘆畫瓢?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兼顧全體學生?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我認為,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3、雙基知識如何定位?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積極性是提高了,比如各小組都提出了許多相關的問題,提出了小組的學習目標,但是我發現課堂中,基礎知識的學習有些欠缺,比如語文課的生字教學,數學課中計算能力的訓練,英語課中的簡單的口語對話,在課堂中所佔時間就比較少,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在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還要牢固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4、老師們如何在新課改中提升自身的素養?在聽課中我發現有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但沒有引起及時的關注,老師準備的內容沒有完全處理完就下課了。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是教師除了認真鑽研教材,詳細瞭解學生情況,精心準備課堂教學之外,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全面駕馭課堂的能力,對每堂課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要作出各種預案,靈活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教學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合作、創新、探究、收穫、能力等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快樂成長而努力,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2

新課改全面的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它倡導通過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校教育教學要實現新課改的目標,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挖掘教學潛在的優勢,創設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實踐交流的空間。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三維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用新的教學模式。我採用的“激、讀、議、導、練、悟、歸、思”八字教學法,在教學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激——創設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趣”為導,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活躍學生的“思”,發展學生的“智”,讓學生好學、會學、善學、樂學。通過講故事、猜謎語、演課本劇、做遊戲、遷移法、懸念法等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注意、思考,將知識引向深入。

 二、讀——整體感知

書不讀不知。只有多讀,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有所瞭解,有所感悟。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想象生動的畫面,品味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動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感知中認識問題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議——提出問題,引發討論

在“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部分問題、質疑問題,讓他們掌握提問的多種語言方式,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初步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並帶着問題進入下一環節。

 四、導——講解教材內容,解釋疑難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有重點地進行講解,並對“議”中質疑的問題進行重點輔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進一步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

五、練——鞏固知識

所謂不練不會。對新學知識要精選習題,分層練習,分類指導,特別是學困生的指導。以練促使學生熟練鞏固和應用知識,以培養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悟——進一步理解

所謂不悟不透。在學完一部分知識或講解完一道題時,不能急於繼續往下進行,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想、去回味、悟出其中的道理,暢通思路、再次感受方法,開闊思路,發現技巧,激活創新思維。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很好的實現知識目標和方法目標。

七、歸——歸納總結、提煉方法

在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系統地瞭解、認識後,教師要利用最快的時間,對內容、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可讓學生歸納,也可小組交流後小結歸納,構勒出要點、結構和方法,加深其印象,領會知識要點,形成技能。同時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合作精神、探索和創新意識。

 八、思——反思

教師反思,主要指對自己從事教育的思想、言行、方式方法等的自我認識,自我知覺的調整,從而促使教師自我的發展和完善。課後,及時反思,對課堂中的優勢、缺點、迴歸,作好反思記載。通過對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手段不斷地反思、總結、改進,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變上課形式的定勢思維,營造積極互動的教學情境。以便為自己重新設計教學活動提供有利線索,最終在教學中做到揚長避短,達到精益求精,實現自我提高和超越。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3

根據課改的要求,通過近一年的實踐,教師和學生逐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和教學方法,對新課程有了一些具體的感性認識。下面談談自己在學校一個學期課改實踐中的心得體會。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1、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三個領域目標。

3、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課程是經驗。課程不僅僅是現成的教科書,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經驗。課程不僅僅包括了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佔有和獲得知識的主體活動過程,課程知識是在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中建構生成的。

二、實踐過程。

1、瞭解學生。高一新生入學後,從介紹教師希望達到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常規,然後進行教學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最後確定學習目標。

2、初步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可操作性,初步確定心理健康評價方案。

三、對新課程實踐後的一點體會。

(1)、“課堂”的觀念變了。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台。在過去,我們常常把教師的課堂行為類比成舞台表演藝術,把課堂當作教師表演的舞台,認為教師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表演可以是無互動、無交往的,而教學必須要藉助交往來進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才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從這個角度來説衡量一堂課的標準不只是在於教師的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就。

2、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把訓練等同於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為,是我們課堂中常有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獲得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知識走向學生,一種是學生走向學生。前者是在仔細的“加工”知識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再現知識,以單位時間傳授知識為主,後者是在仔細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使學生最終成為知識的佔有者。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期盼。我們心理健康教育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牢固樹立心理健康的觀念。

4、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課堂情景是極為複雜的`,從不同的角度,課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課堂總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把學生置於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才能生動,有活力。

(2)、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以往在國小或高中教材內容,現在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在高中進行教學。

(3)、評價方法的改革: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向激勵、反饋調整。新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評價採用自模評價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通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相聯繫。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會考慮的更多、更仔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課堂上重視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表現出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6)、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現在的課堂形式多樣,經常有學生討論、評價、交流,讓大家共同提高,教師多是鼓勵性語言,學習內容寬泛,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強引導。新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防止這種情況:教師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同學間的言行傷害另一個學生的自信心。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4

經過幾天的遠程培訓,對新課改變得逐漸熟悉,瞭解了一些新變化,學習了一些新理論。結合課改在我縣的進展情況,總結當前存在的普遍問題如下: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間想象。

2、地理學反映的內容之廣與學生狹窄的知識面存在矛盾。

3、學生喜歡大自然,但不喜歡上地理課。

4、班額過大,在課堂上開展“活動”,困難很大。

現就新教材,新課改談幾點個人體會:

1、轉變教育觀念是成功實施新教材的關鍵

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重知識與結果,輕能力與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個性及能力的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為薄弱,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刻不容緩地進行課程改革。我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明確它們的基本理念: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因此,實施新教材讓課改順利進行必順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2、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課改後的課堂開放了,主動權在學生的手裏,能否隨課堂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行為,取決於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都應按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教師必順不斷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選進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豐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掌握並靈活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3、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性學習。

新形勢下的課改對於廣大教師來説都是面臨着一場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機遇,只有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取長補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適應課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合作性學習,讓他們在合作中學會生存。通過教研活動,大家在一起備課,共同探討,發表各自意見,總結經驗,使每位地理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實施每週集體備課一次。在集體備課的基礎,每月都推出一節課,一起評課,共同總結,還有每月都對本月集體備課進行經驗總結。此外,我們課外經常在一起探討學習。在這樣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總結,共同提高,使我們都有質的飛躍,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4、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並對教案再設計

現在的地理教學,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性、體驗性和探究性。教師如果能獲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感悟,從偶然的收穫走向成功。如通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定位的一種嘗試,力圖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地學習。俗語説“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同樣,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休,他們總會有閃光點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風解,激勵學生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後反思學生的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內光點,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

5、把握課程標準,從生活中學習地理

在“活動建議”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學方法教育、學法指導和情感滲透,其目的是,在教學活動中,使知識與知識獲得的背景和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實踐、經歷和體驗提供機會,並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有序、和諧的發展。

“活動建議”是教師組織地理教學活動的參考性意見,屬於彈性要求。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根據當地和學校的'條件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並從“活動建議”中得到啟發,拓寬設計思路,進行創造性勞動,組織更多有效的課內外地理活動。

新教材特別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係,讓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師應該好好把握課程標準,從地理與生活的關係入手,通過電視播放有關地理知識方面的節目的內容和結合各地情況,開發鄉土地理資源,包括家鄉的地形、土地、河流、土壤、氣候、民情風俗、經濟等,為地理課堂輸入新鮮的生活內容,從生活中學習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擺脱喜歡大自然,不喜歡上地理課的現象。如學習氣候,通過學習全球氣候類型,分佈即特點,知道四川遂寧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聯繫這裏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從而引出亞洲種植水稻的區位優勢,結合今年的旱澇災害,推導亞洲種植水稻的特點即措施。

總之,新課改帶來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為此地理教師必須主動更新理念,清醒地把握並走出教學中的認識誤區,通過教師自己的教學方式變革和教學理念的更新推進高一地理新課程教學。當然,我們不能因為新課改的“新”,就全盤否定傳統地理教學,傳統地理教學精華部分還要繼續學習並應用。把新課程教學中先進的理念方法和傳統教學中的精華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高一地理教學,來帶動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的改變,進而提高學生成績,培養學生素質,達到雙豐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15g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