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4篇)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4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4篇)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1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讓我體會到了數學的生命過程。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本人有以下的認識: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

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我們的教師卻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經完全被異化,許多學生往往被教師牽着鼻子走,完全沒有了自我,再也無暇顧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內省和反思。教師轉變觀念就是要減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學生看成是教師自己顯示教育業績的工具,不要把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解讀》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的教學中,我們要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和創新能力。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着眼學生的終身發展,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培養學生靜靜地思考,靜靜地閲讀的良好習慣,在數學課堂上來不得半點的浮躁之氣,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在數學閲讀過程中要專注,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學好數學。我們還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贊同時要點頭示意,有不同意見要等別人説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學會評點別人發言內容中的優缺點。我們要通過讓學生完成數學作業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不要把完成作業當作一種任務,要讓學生做作業前先準備好要用的物品,認真做好每一題後要再仔細檢查和驗算,要讓自己會做的題都做對,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要通過看書和向別人請教想辦法克服困難做出來,完成作業後要及時整理和收拾好學習用品,做到有始有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去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不能急功近利,時緊時鬆,不要因為要教學質量而對學生的壞習慣遷就,其實如果課堂教學秩序混亂,課堂如同一盤散沙,教師難以調控教學局面,教學面向全體就得不到真正落實,要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對學生的壞習慣決不能因為課改的理念而一味地遷就,還是要嚴格要求學生,一切按規矩、制度辦事。好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好習慣也一定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多加快學習的步伐,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2

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是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強調的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如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等。這些要求的提出,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可以説,傳統的以講授為中心的許多教學方法已不能完全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樹立新的學生觀,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人文素養。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做了一些嘗試:

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需要,現代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瞭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古人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探究式教學的觀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在講授新課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教師的角色是一個輔導者、支持者、幫助者,而非灌輸者、説教者、支配者,教師要善於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夠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篤行。

三、在相互研討中,開展學生的合作性學習

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淺層次問題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採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決,就組織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讓同桌的兩位學生髮揮各自學習的探究的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二是小組合作研討,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最好,把前後排鄰座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便於進行合作活學習動;三是整班集體互研,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就課堂合作互研的具體方式而言,辯論法、討論法、情景表演法、實話實説法等都是合作學習的有效形式。

誠然,教學方法是教師在一定的認識論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所採取的途徑、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思考過程和思維方式。它在學生獲取知識、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能力,特別是在創造能力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挖掘學生潛能,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幾個月的遠程培訓,使本人收益頗多。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善於把培訓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3

《國中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為“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注意學科滲透,倡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師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課標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強調的教學是教師引導下的教與學,教師要將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活。科學教育是一個終身的過程,科學教育的目標不僅關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與科學精神等。因此,作為一線物理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

一、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注重繼承與發展

從20xx年版課標到20xx年版課標,一以貫之的課程改革目標都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直強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基本理念。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作為實踐者應注意理解課程標準在這些方面的繼承與發展,更好地踐行課程理念、落實課程育人功能,以具體事實、鮮活案例、生活體驗和基本概念等,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20xx年版課標在一級主題中新增了“實驗探究”“跨學科實踐”內容主題,因此,在與此有關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內容主題一併進行,這樣既能降低課程難度,又能凸顯物理課程的實踐性與綜合性。在實驗教學中,儘可能讓學生動手實驗,發揮實驗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在進行與“跨學科實踐”有關的教學中,注意選擇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題,制定合理的實踐方案,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實踐,同時注意控制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學會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學

日常教學中的具體教學內容(與物理概念、規律、實驗等有關),皆藴含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例如,在機械運動“動與靜”的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對參照物(國中階段)的學習,其實,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含有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契機與元素。大自然的運動現象是豐富多彩的,人們可用不同的方式描述運動:如:詩人用意境和語言的韻律描寫運動,畫家用形態和色彩描繪運動、音樂家用旋律和節奏表現運動,那麼,物理學怎樣描述“動與靜”呢?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這裏説的另一個物體,即為參照物。教師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從物理學視角描述物體“動與靜”的物理觀念。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物理自然觀,而且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三、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凸顯“做中學”育人價值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就提出了“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課程理念,並繼承至今,但要真正落實此理念仍有一定挑戰。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年後的今天,教學方式已明顯多樣化,但很多教師仍更擅長使用傳授式教學法。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做中學”的'育人價值還未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為體現“做中學”的育人價值,教師在“做中學”的教學中,要有精心的教學設計,科學探究要有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要關注學生“做”的過程、預期實驗現象的出現等,而且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明晰通過這些過程和現象是為了培育學生哪方面的核心素養。“做”不是目的,通過“做”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才是目的,這些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是具有相當意義的。

總之,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物理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自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觀;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進而學會學習;引領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形成科學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為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奠定基礎。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4

一、進一步強化育人導向。宏觀上重新強調人類不僅在適應和改造地表,藉助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引導航空教學,培養學生關注宇宙環境,探索宇宙奧祕,培養科研精神,樹立科研理想;微觀上加大對鄉土地理的滲透,且通過資源整合、跨學科學習進行實踐活動,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立志發展家鄉。

二、切實增強對教師實踐操作層面的指導性。體現在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各學科綜合化實施。在具體執行課程標準時,20xx版往往憑藉教師個體的自我解讀與內化,而20xx版的導向性更加明朗,表現在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和和教學提示,細化了學業要求和考試命題建議(明確了教到什麼程度);注重教學評一致性,強化了怎麼教,增設教學評價案例,增設許多模擬實驗、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等多學科實踐形式,這樣就有效降低因教師差異性導致課標執行力度的層次不齊性。

三、新增設的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為教師發展搭建了腳手架,20xx版新課標不僅凸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接班人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也體現了對教師發展的重視。教師的`發展包括教育專業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學實踐力。尤其22版課標後附附錄一、附錄二,包含了大量的教學活動參考示例供廣大教師研究、借鑑參考和使用,激發了廣大教師的科研思維,並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與之相關的個性化知識,發揮其個性化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智慧這些都將直接影響教師對教育教學理念、課程教學觀念、師生關係、課堂管理等問題的理解與實踐。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5

雙減”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新課改”接踵而至。4月21日新課標正式出台,她如一縷春風撲面而至,給疫情下的我們帶來了新鮮的空氣。我們如獲至寶似的積極參加學校線上組織的學習新課標活動。

20xx年版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新增了核心素養內涵,並給出了詳細的解讀。下面我簡單從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文化自信

20xx版的課標中,提出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我們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不少經典之作。所以老版課標把傳統文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新版課標提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瞭解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

可見新課標從古代的優秀傳統文化,到近代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孩子們越來越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的堅定信心。

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要注重成語、名言警句和古詩的積累等。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式和活動,把這些文化融入其中。

比如:成語接龍、詩歌朗誦會、故事會、傳統節日手抄報比賽等,也可以模仿優秀的電視欄目,比如:“朗讀者”“經典詠流傳”“詩詞大會”“聲臨其境”“紅色記憶”等等,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文化的薰陶。

我們做孩子們的引路人,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對自己的文化濃厚的興趣,發現中華文化之美,培養文化自信。

二、語言運用

雖然在老課標中也有“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但是,在新課標中,把這一點也單獨列出來,並加以強調。尤其是“瞭解祖國通用文字的特點和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

針對這一點,我想説的是,在第一學段中,新增的關於整本書閲讀的建議,不僅看讓孩子們嘗試閲讀整本書,還鼓勵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別人介紹整本書。

看似簡單的“輸入”和“輸出”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驗着孩子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正確運用,因為我們要給別人介紹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説清楚”。

所以,這就關係到“怎麼説才能説清楚”的問題。也就是在正確運用中形成自己的個體經驗。

比如在教學《水滸傳》名著閲讀時,要讓孩子們有計劃地讀整本書,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們互相講故事,複述自己所看的內容,這個過程既考驗了孩子們對語言的靈活運用,又增強了孩子們對名著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獨特體驗。

反之,那些對祖國語言的隨意使用,難免會對我們的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一定的影響。像大街上的某些廣告,網絡用語等。最常見的比如“尋物啟示”。可見,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三、思維能力

這一點在20xx版課標中有這樣一個詞語“發展思維”,但是發展到哪種程度?如何發展?都沒有給予十分明確的建議。而新版課標中,就有了更加詳細的內容。

比如“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以及思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敏捷性……有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同時鼓勵創新,積極思考。

語文學科的學習能有什麼創新?新課標提出了學習任務羣(只有語文課標中有),還有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跨學科學習等。

比如教學七年級第一單元,可以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單元學情分析”“單元教學提問”“單元作業”等。

比如給孩子們佈置作業時就以整個單元為整體,各科老師可以集體設計作業,語文老師讓孩子們寫觀察日記,美文朗誦比賽等,美術老師讓孩子們畫畫……從觀察日記到圖畫的製作,再到學生的分享以及提出自己的疑問等,融合了語文、科學、美術、數學等多個學科知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

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是培養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是不是要去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呢?是不是要去創新、積極思考呢?

四、審美創造

在20xx版的課標中,提出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但是新版課標中,不僅要讓學生感受美、發現美、還要有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這些內容的提出其實是對學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為我們要培養出更高素質的人才。與以往相比僅僅會欣賞已經遠遠不夠了,還要會創造,也就是運用多種形式把自己認為的語言文字之美表現出來。對於表現形式並沒有限制。

比如同樣一篇課文,很多年前我們可能只是讓孩子讀讀背背。現在呢,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演課本劇、開辯論賽、小古文或者古詩之類的可以配上音樂,加上舞蹈也可以製作繪畫、動畫等,再加上現代信息技術2。0的加持,不僅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也讓孩子們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或者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理解。

總之,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並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

最後,我用雅思貝爾斯的話與同行們共勉。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6

隨着“雙減”政策的到來,我們的“新課改”也是一輪接一輪的有序進行着。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式出台了,它如一縷微風迎面而至,給疫情下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新的改觀,大家如獲珍寶似的開心不已,學校也開展了學習新課標活動,我們語文組的全體教師對新課標進行了集體學習、共同討論、個人自學,並對新課標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大家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通過這次學習,我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在教學中的奮鬥目標,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不妥之處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領會課改精神。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觀察、參與社會的生活能力,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形勢,讓孩子們在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我們更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自覺獲取知識。

二、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每個人所帶的學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內容也不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了解各學段的學情,如:識字與寫字、閲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我的課堂教學更加遊刃有餘、有的放矢。

三、樹立新的教師觀。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轉變,教師角色也隨着發生變化。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制定再完美的計劃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從教導者轉變為傾聽者、服務者、組織者、引導者、陪伴者和參與者,想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這樣才能將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四、創建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在“雙減”的政策下,老師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也就是説,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在教材的編寫意圖、重點難點上都要細心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接着就是學生方面,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學生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去探索學生將會怎麼學,從而制定出屬於自己的教學計劃。最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問題教學、啟發式教學、多媒體直觀教學,還是獎勵機制、自主學習法,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課後多總結、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五、與時俱進,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人常説:“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順應時代要求,走進新課程,學習新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學習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將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領悟其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和學生共同成長,讓自己的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再上一個新台階。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正式發佈了。今年秋季,這部課程標準正式實施,教材已經根據課程標準進行修訂,20xx年秋季就要使用20xx年版的新教材。看到新課程標準,先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邊讀邊畫,邊想着與以前課程標準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新課程標準是前所未有的重視整本書閲讀,這是大好事。統編教材每冊都編寫了“快樂讀書吧”,我們都還沒有真正落實時,這部新課程標準已經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整本書閲讀教學必須要重視。整本書怎麼閲讀,怎麼教學?該讀哪些書,讀到什麼程度,通過什麼方式評價一個學期、一個學年、一個學段的整本書閲讀?解決這些問題,肯定要先看新課標怎麼寫的。一遍遍地閲讀課標中關於“整本書閲讀及教學”的4000多個字,讓我清楚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還需要做很多事。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整本書閲讀,在教學中的落地,即具體實施,是最難的。整本書閲讀原本就有,也很重要,尤其影響到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提高,可是在傳統語文經驗裏,這個閲讀的組織很難,而且效果不好。如今我們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怎麼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現實問題主要體現在:首先,大篇幅閲讀比較耗時,時間從哪裏來?現實教學無疑要強調效率。其二,選擇哪本書閲讀,這本身就容易被質疑,要體現合理性。還有整本書閲讀顛覆了按照課時教學的模式,也要研究連貫的閲讀教學如何開展。目前整本書閲讀,主要表現為與語文教學、語言實踐、語文探究活動的融合。也就是説,以一篇文的閲讀來帶動整本書閲讀,或者是以語文實踐活動來分享閲讀經驗,以語文探究來推進閲讀。這是比較節約精力的`教學方法。而今,整本書的閲讀,如何處理課內外時間的聯通,以整本書長時間的閲讀,來整合學生的語文學習,這又是一個新課題,值得我們一線教師認真思考並努力實踐。

閲讀雖然很多時候都是以個人活動的方式存在,但外在的大環境對閲讀有着重要的影響。在整本書閲讀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和諧輕鬆的閲讀氛圍,讓學生在大環境影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閲讀活動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廣泛涉獵人文,歷史,藝術,各個領域的書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要為學生推薦適合的書籍,幫助學生開出閲讀清單,開展師生共讀活動,帶着學生一起閲讀,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與此同時要建設班級圖書角,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各種閲讀活動,帶動學生參與到閲讀中來。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藉助家長會、專家講座等讓家長了解整本書閲讀的重要性,讓家長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閲讀環境。同時,我們還可以重視閲讀評價,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評價是教學拓展和反饋的一種重要方式。在語文整本書閲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還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明確整本書閲讀評價標準,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成果、目標達成情況等進行全方位評價。同時,在評價中要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統一起來,確保教學評價能全面、客觀反映學生整本書閲讀情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綜上所述,整本書閲讀是一種與淺閲讀、碎片化閲讀迥然不同的閲讀方式。整本書閲讀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落實新課標要求,將整本書閲讀教學提上日程,並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和實施行之有效的閲讀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健康發展。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8

自從市教育局、進修校園組織學習、校園組織登錄遠程培訓台學習以來,今年又報名參加遠程培訓,今年本人又從網上中學習到其它以前所沒學過的,及一些在實際教學中會遇到的理論知識,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本人從學生到教師才7年的時間,各方面的理論及實踐都沒有老教師充沛,自從報名以來及遠程培訓的開通本人堅持每週利用時間上網學習,並認真地做好相關的學習筆記,教研時認真的與同事探討所學的資料,並多向老教師取經,經過這期的培訓,本人認為語文教學是很有內含的一門學科,本人就這次遠程培訓的學習及個人的實際教學淺淡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具備獨立自主的教學個性

教師的.個性有益於創造語文教學的藝術。教師有個性,才有語文教學的藝術。個性意識強,個性教學主動性明顯,愈能有效地進行和指導語文教學。同樣,個性意識越強烈,教學創新意識就越強烈,愈能創造地運用於語文教學藝術之中。獨立自主的個性,是實施個性語文教學的前提。

二、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

思路要新穎,不同凡響,就要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設計教學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識,儘可能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賦予新意。不拘泥於教參,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更能夠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組織和課堂教學的再創作。其次,找準教學"突破口"。教師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學思路的"突破口"。個性的差異和個體發展都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創造性地促進"有個性的個人"的全面發展,使之構成優良的個性。教學的思路就應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説個性的話,説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個性化的教學思路,不是拘泥於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規律上各展百家之長。簡單地説,讓學生自由地抒發,如實地描述自我個性,從而創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

三、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啟發、引導。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而在於指導學生如何學。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務必有簡單幽默的一面。簡單的教學、幽默的啟發,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創設教學的情趣和氛圍,產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歡樂中不乏啟發的教學效果。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務必要有生動、精彩描述的另一面。入勝的細節描繪與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輔,將學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在作品的鑑賞、聯想、體驗之中融入學生個性的理解,從而將教學的情趣、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從而創造課堂氣氛"其樂融融"。

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教學上要運其才智,相機誘導,體悟傳神,發展個性。就是運用教師的才智,發展學生的才智,以個性培養個性,以情感增進情感,從而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個性。

四、塑造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教學風格

教學的個性,體此刻語文教學中,就是將獨創性教學方法和與眾不同的教學手段相融合,構成切合教師個性實際的教學風格,從而在教學上產生對學生個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開放性語文課堂教學是獨創性教學風格的具體體現,開放性教學,教師要促進師生雙邊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讓學生在多種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下,觸發思想火花,產生學習的最大興趣。同時,着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批判潛力,不迷信權威,勇於評價他人與自己,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發展獨立自主的個性和創新潛力。其次,開放性語文教學要開拓語文教學空間,開展第二課堂的語文學習。教師要樹立"得法於課內,增益於課外"的開放性教學觀,多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上社會,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社會接觸面和知識面。

五、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1、問題探究法;

2、情境探究法;

3、自主探究法;

4、合作探究法;

5、縱向探究法;

6、逆向探究法。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9

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有助於學生感受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徵,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從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體驗層次,增進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

特別是對於地理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以及新課改下地理教師的角色轉變,有些體會。地理新《課標》之新,就在於地理新《課標》要實現的目標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這一目標體現了素質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要求。

因此,新《課標》在地理課程目標定位上有了變化,定位於“使學生具有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學素養”,新地理課程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教師滿堂灌中解放了出來,從而讓地理教育首先體現“教育”的功能,關注人的素質提升和人的發展,然後才是用“地理”去“教育”,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課標》中昇華的本質特徵。

一、對於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身有用的地理。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聯繫生活,感悟知識。展開一個地理知識內容,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地理。

並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知識解決大問題。新課程標準還特別注重要使學生具有初步地理素養,愛國意識,全球性認識,更加註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構建開放式地理教育。

二、對目標有了新的認識

按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今後的教育目標是以指向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為核心,培養學生髮現、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國中地理課程應該具有多樣性、選擇性,以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祕、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的學習需要。

三、對多媒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的應用,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學習中去,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行動中獲取新知。再比如國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掌握,藉助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可以展示各種真實的圖片及動畫,演示各種天體的運動,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規律等,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這種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師口乾舌燥的講解要好得多。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10

學習了新版《語文課程標準》後,我明白了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教語文,並不單單是讓學生機械地背誦幾篇拗口的詩文,公式化地賞析幾段文字,按照模板寫一些沒有經歷體驗的`空洞文字。而是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體系。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到讓他們活學活用,而非紙上談兵,則要求我們教師創設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習任務為載體的學習情境。學生在情境當中會產生學習知識的願望,真實情境下的學習更容易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語文新課程標準做了比較多的調整,增加和細化了許多項目。

一、育人目標更適應時代。

從“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的變化過程看,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標更注重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即在複雜問題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放、靈活、自信、專注、合作的良好品質。

二、體現了時代性。

比如網絡、“雙減”等,充分利用課後服務,開足開齊課程:書法、勞動、綜合實踐、特色地方課程等,發展學生特長,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主陣地的地位。

三、重視對德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文化傳統的教育。

四、關注教師的成長。

教師是課程標準實施的主力軍,新課標的指導方案從“教什麼”、“學什麼”到“怎麼教”、“怎麼學”再到“學的怎樣”、“結果怎樣”,都更加具明確具體。

總之,在新課標面前,作為課程標準的領跑者的一線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充分理解課標,創造性的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自己的專業尊嚴和職業幸福感。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12

“大語文”是“大語文教育”的簡稱。“大語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

“大語文”觀認為:語文教育,是以人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為基點的.。因此,語文教育不僅在於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在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有論者將其稱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新課標的立德樹人、文化自信,體現的就是一種大語文觀,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通過六大學習任務羣,實現知識本位——素養本位、教材主體——生活融入、被動接受——實踐探究、精心預設——創新生成、聽記默寫——問題解決、碎片講解——鮮活情境、成績分數——生命成長,最終指向學生終身發展。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13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學習任務。

高一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一、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能及時更新

1、習慣於淺顯的定性研究,不肯動腦進行深入的定量探究。

2、不認真看教材,不習慣對教材上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不肯花功夫記憶知識,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不去熟練掌握。

4、做作業時圖完成任務,過分的依賴教材、參考資料或同學,獨立完成作業的意識不強。

相應措施及設想:

課堂上儘可能的把定量探究的實驗交給學生去完成,強化探究意識,培養科學、嚴謹的探究態度;課堂上進行教材閲讀訓練,先是由老師就教材內容提問,讓學生討論回答,逐步過度到要學生對教材內容質疑,學生討論、老師指導解決,從而培養認真閲讀、深入鑽研的學習品質;為了強化學生對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和記憶,課堂上增加一些小測驗,用幾分鐘的時間對上一堂課學過的重點知識進行檢測,並請成績優劣不同的學生上台展示,練習中增加一些對概念的判斷、公式的推理、原理的一解多題訓練;為了增強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意識,除了從道理上講清獨立完成作業的重要性之外,還適當佈置當堂練習,在老師督查下完成。

二、學生基礎薄弱

1、描述物理現象、表達物理概念和規律、解答物理問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不能較準確的使用物理語言。

2、解題素養差:不規範、不嚴謹,缺乏條理和邏輯。

3、數學運算和推理能力太差,必備的數學知識如函數、方程、平面幾何等掌握不好,給學習物理造成很大障礙。

相應措施及設想:

課堂上儘可能多的讓學生去描述物理現象並通過自己的抽象、歸納出物理概念,練習中增加問答題和論述題的`份量,還佈置課外探究實驗,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設計思路、操作過程、數據處理方法、實驗結論、實驗誤差分析和反思進行詳細的記錄,從而培養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解題規範,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時,先讓學生上台板書他們的解答過程,然後對其進行分析講評,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應該怎樣表達更規範;督促學生複習鞏固相關的數學知識,當課堂上要用到某一個數學知識點時,課前提醒學生做好準備。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對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研讀,對於剛從事國中地理教學的我來説,給接下來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在教學中有些設計出現了瓶頸,沒有了革新,但在閲讀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xx年版)》第四部分課程內容後,突然有了一些想法。

我以地球儀這一節課來談一談:20xx年地球儀的課標要求:運用地球儀,説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在地球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因為感覺課時緊,學生以前也沒有接觸過,這一節課我都以教師講授為主,用兩節課的時間,把內容強行灌注進學生的腦海中,可是我感覺學生是懵懵懂懂兩節課,考試一旦出現此類題型還是不會。下面是採用比較法的一小部分教學過程:經線、形狀特點、指示方向、長度特點、度數範圍、緯線、形狀特點、指示方向、長度特點、度數範圍。上課時引導學生觀察大屏幕的圖和我手中的地球儀結合進行回答,學生邊看邊説最後記筆記。但是效果不好。後來發現主要是沒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去完成。20xx年地球儀的'課標要求第一點就是:觀察地球儀,並用簡易材料製作地球儀模型。(新增)看了這個要求,我突然茅塞頓開,雖然教材上也有這個製作過程,但是以前因為課時緊,沒操作過。也見過有的老師用橘子引導學生畫經線,我一直覺得浪費時間,不相信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看了課標的要求,再設計這一節課時,我要把用橘子做經緯線設計進去,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去求知,在學生動手過程中提問,讓學生去識別經緯線和經緯度,可能效果會更好。

上面就是我的一些感悟。為什麼這幾年在設計方面出現瓶頸,一方面是因為國中地理不參加會考,出去研學的經歷少,感受不到新思想新浪花。另一方面是課時少,一星期兩節課,內容多且難,不探討不放心,都探討又覺得沒有時間,困惑呀!

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xx年版)》為指導,落實雙減政策,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為高中地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41pr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