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網絡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

網絡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

網絡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一:

確立“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創新”的課題研究,我們是基於這樣的思考: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多媒體數字化技術以及國際互聯網先後叩開了學校的大門,作為全新的教與學的工具、手段走進學校,走進課堂。這使我們強烈地意識到:我們的教育形態與學習環境必然要發生一次較為深刻的變革。因此,學校教育要積極建構新型的、更加開放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要回歸主體,教育的內容要終身規劃,教師的角色作用要重新調整定位,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創設教育實踐環境,引導學生在教育活動中進行能動、自主、創造性的學習,使學生在基本掌握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這是我們基礎教育面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到來的一種積極應答。

網絡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

從1998年開始,我校就充分利用電子網絡自主採集、交互協作的功能,組織了九.五省級電教課題一一《發揮電教優勢,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研究,並在些基礎上繼續進行《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創新》的省級“十五”課題的研究。我們圍繞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模式研究,加強了教師網絡教學培訓,開展了語文、數學、自然、美術、社會等學科網絡教學的研究,逐步開展確立策略、探索模式、開發資源的研究,在研究中教師和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張揚。

一、確立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策略

在一年多的探索實踐中,我們首先研究和確立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我們深切地感悟和領會到: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教材組織、師生角色、學習方式上有着本質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

1、教材來源和形式上的多樣性。

網絡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教材的來源和形式,使教材呈現出多樣性、非線性和綜合性。

(1)教材來源的多樣性。網絡教學的教材不僅僅是教科書;還包括網上資源進行篩選後下載的學習資料,學校課件製作室開發製作的多媒體教材,學生之間通過調查、考察、蒐集的各種信息資料等。

(2)教材呈現的非線性。網絡環境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不僅是文字材料,而且音像、圖片、方法等電子教材,以非線性的網狀結構形式呈現出來。

(3)教材組合的綜合性。從我校2000年起至今不同學科的網絡教學試驗課分析,其中語文、社會學科是以主題形式的綜合形式設計的,而數學、自然、美術等學科是以單元形式加以綜合組織的。教學的週期打破了原來以課時為單位的安排,演變成以星期、以月或以學期為單位的靈活樣式。

2、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於主宰課堂的中心地位,而在我們網絡教學中,教師的這種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教師的角色轉變為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從網絡環境課上,我們看不到教師從頭到尾滔滔不絕的演講或對學生指名提問,教師大量的工作在於課前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對學習資源進行採集、篩選、整理。學生在課上可以自選練習,自行檢測,檢測或考試不再是學生懼怕的學習形式。數學課“賽一賽誰最強”的學習環節中,學生可以相互出題,相互批改,相互競賽;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不同能力,自主選擇學習要求。如語文課“自主學習,理解課文”的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自學要求分為A、B、C三個層次,由他們自行選擇;在“展示成果”的學習環節中,學生可以自選主題和形式,自找資料,自我研究。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而組織確立的。

3、學習方式的變革。

網絡下的教學追求的是多種多樣的、全新的學習方式,它為兒童的學習提供了研究設計、交互協作、實踐體驗等多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如《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教學就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教學中讓兒童模仿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通過網上瀏覽、網下調查、收集大量的研究資料或事實資料,對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展開研究;設計性學習是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後的成果設計。兒童把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課題研究成果通過網頁、作文、寫信、發郵件、畫圖、提倡儀書等多種形式展示,這都是兒童全新學習方式的體現。網絡教學中的協作學習方式,不僅要求學生與教師的交流,還要求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協作。如我們在國小數學第八冊《量的計量》教學中,通過設計“比一比誰最好”、“賽一賽誰最強”教學環節,採用組織競賽,相互考試、協作討論等學習方式。

二、探索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模式

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創新研究是教師通過網絡創設教與學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重視活動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通過學生的主體探究活動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獲得具有創新意義的學習成果。根據網絡教學交往的公平性、隱形性、交互性、主體性等特點,我們着重研究以下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結構。

1、構建網絡環境下開放式作文教學模式的研究

現代教學技術發展方向的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其相適應的教學開發和應用,形成了一種圖、文、聲、像並茂,人機交互的教學方式。在教師創設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中實現了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使學生能在網絡環境下依據問題進行創造性學習,極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學效率,優化了作文教學結構,促進了師生創新精神的發揚。

(1)創設情境,啟發想象。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從內容入手,創設或再現學生熟悉的人、事、物、景,有步驟、有重點地指導學生圍繞自己的愛好選擇有關人、事、物、景,進行觀察、想象,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其產生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強烈願望。

(2)指導觀察,以説促寫。優美的景物、生動的場面的依次出現,首先為學生解決了“言之有序”的問題,幫助學生選擇材料,安排段落,確定詳略。接着着重指導學生觀察,討論“怎樣寫”,解決“言之有物”的問題。在學生定向觀察多媒體畫面時,教師根據寫作要求、寫作重點、難點,不斷採取重放、關鍵處定格、放大或縮小等技術手段,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想像,對寫作重點處教師還可作一些註釋説明,設計問題,將畫面情境與感知吸收材料緊密結合起來,啟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學生把各種信息進行加式編碼,變成指令性信息,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引起了他們美好的回憶。

(3)交互學習,自主習作。學生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開始自主習作。自主習作由學生通過計算機來處理語言文字,從詞、句、篇到標點符號及文字的排版,把自己的習作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在學生自主習作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隨時可以通過網絡語音系統向老師提問或請教,也可以通過網絡瀏覽同學的習作:二是學生可以隨時獲得幫助信息,以解決習作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則通過網絡,瀏覽學生的習作情況,給學生以個別指導,及時發現學生習作中的共性問題,找出可作為評改的作文,為下一步作好準備。

(4)評改例文,強化重點。教師把要評改的例文或片斷,通過網絡發送給每一位學生,根據習作要求,抓住重點,指導學生評改。先讓同學讀一讀例文,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對照習作要求評改例文:好,好在哪裏,為什麼?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怎樣改?習作的重點部分可再次出現畫面,讓學生進行文字與畫面的對照,看重點寫得是否具體,用詞是否準確,聯想是否合理。

這一環節要點是教給學生怎樣去分析一篇文章,讓學生明白怎樣的文章才是符合寫作要求的,指導學生怎樣去評改作文,培養他們的修改能力,養成邊思考、邊修改的習慣,為自評自改打下基礎。

(5)修改習作,存盤打印。學生根據上面的例文評改,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如有部分學生修改還有困難的話,這一步中可繼續採用第三步中網上請求、獲取幫助等方法進行修改。修改定稿後進行重新排版,預覽沒有問題後,就可以打印成文,同時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拷貝到自己的磁盤上,形成自己的“習作集錦”。

2、構建網絡環境下自主創新教學模式

網絡環境下閲讀教學自主創新教學模式是融“自主”與“創新”為一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自定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實現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的培養的一種課堂教學操作樣式,達到語言知識及技能、習慣態度與價值感的同步增長。還是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

(1)網頁導入,激發興趣。在學生優美的朗讀聲中展示“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等上節課學生的主題研究網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打開網絡,自學課文。學生打開自學庫自選要求進行自學、自練、自評、自行校正,在自主學習中還可以運用交互系統向教師、同學求助達到自學要求。

(3)自主選題,創新學習。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選主題,自找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在網絡上提供資源庫、方法庫、展示庫、交互庫,為學生順利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條件。

(4)自制成果,努力創新。學生根據展示庫的要求和自己的特點愛好選擇展示方式:網頁製作、想象作文、發郵件、提倡議、寫感受、畫漫畫等。進行創作。

(5)展示成果,交流促進。學生可以在網上選擇同學的作品進行瀏覽,並作出評價;教師在學生作品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在全班展示、評議,再請學生交流自評情況,達到相互促進。

(6)延伸課外,探索深化。課外要求學生到英特網上去學習,去實踐,進一步探索,當個環保小衞士。

3、構建網絡環境下自主協作差異式教學模式。

網絡環境下自主協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是立足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而構建的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維合作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自主協作中整體推進,在探索中提示思維、發展思維,最終形成能力,學會合作探究。在課堂上打破邏輯演繹推理的做法,增強學生歸納和直覺估算能力,從而體現數學文化特徵。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國小數學人教版第九冊教學內容,包括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教學設計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在內容編排上,構建了以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為單元,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藉助媒體形象直觀的演示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由來;在教學目標上,實施分層教學目標,採用基礎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相結合,使全班人人學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達到人人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由來;學有餘力的學生能自由選擇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和梯形面積的計算,為學生提供更寬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均衡發展。

本課教學以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認識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以及通過自學操作為基礎,圍繞“問題一解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展開教學。教師通過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在網上設置查看答案及幫助信息等,及時矯正學生思維,保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系統地牢固掌握知識,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按四步實施:情景導入一基礎訓練一自主探究一自我總結。依據兒童心理特點,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創設兔媽媽的五個孩子為誰製作的圖形大而爭論不休的情景,增強學生生活情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依據兒童思維特點,利用教學媒體,讓學生清晰觀察動態過程,豐富學生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填寫實驗報告,揭示規律,從而獲得面積計算公式的概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幫助者與合作者,通過學生自我判斷、自我探究、自我選擇性的學習、自我總結性評價等形式,努力體現教學的一體化。

三、開發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資源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在教與學的時間、地域和環境方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資料來補充和加入,必須全面開發網絡的課程資源,使教與學由封閉走向開放,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1)開發網絡信息為教師構建寬廣的教學設計平台。2000年下半年開始,通過Intemet網上的蒐集下載教學資源、購置部分教學素材課件和教師羣體自我設計開發教學資源,我校啟動了校園教學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加入地區局域教育網,併成為北京景山遠程教育示範學校,而全國教育資源的鏈接,更是為師生的網絡教學設計提供了多種信息源。

(2)網上學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2000年1月我們在Internet上建立學校的青苑網站,同年9月我們又初步建起了校內的網上學校,設置青苑之星、小荷初露、網上教程、電子閲覽、在線試題、即時輔導和百科知識等欄目。開放的網上學校,為學生創造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環境,讓他們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進行自覺主動地學習。

(3)校園熱線支撐教與學的多向交流。學校於2000年10月建起了校內熱線,主要包括BBS、部門(教導處、教科室、大隊部、教研組等)主頁、班紐(四至六年級各班)主頁、個人(教師、學生)主頁。少先隊大隊部的“蓓蕾網苑”有“校園熱點新聞”和“碰碰車”等欄目,及時報道傳播了校內外學生關心的新聞。今年4月24日,我校在接待江蘇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協作會代表來校視察的過程中,少先隊大隊部“蓓蕾網苑”的幾十位少先隊員,在一小時不到的時間內,對來校視察的代表們的活動進行採訪拍攝、新聞編輯和網頁製作,即時向代表們彙報了他們在校活動的情景、及時、正確的網上報道中並插入了多幅代表們視察學校和聽課的照片,贏得了省教育廳周稽裘副廳長和代表們的熱情讚賞。

隨着我校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研究的深化和普及,促進了教師觀念的更新,推進了課程的再設計、再創造,師生角色的轉換,新的學習方式不斷湧現,師生的信息素養得到不斷提高。教師團體2000年榮獲無錫市多媒體軟件現場製作一等獎;榮獲網絡環境下數學課堂教學全國二等獎;2001年又榮獲無錫市第三屆校園電視專題片一等獎、片頭製作二等獎、校園新聞二等獎;在網絡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設計更是在各種比賽中屢屢得獎。

目前我校全體師生正以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積極參與“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創新”探索。我們堅信:一種嶄新的教與學的教育形態必將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網絡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二:

近幾年,我國遠程教育界在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模式方面不斷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已從最初量的擴張開始逐步轉向質的提升。在這一進程中,全國電大系統以“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為契機,在網上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方面進行了豐富多樣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經驗。為及時總結、鞏固和推廣試點成果,發現、研究和解決存在的問題,繼續推進網上教學模式的構建,建立常規的教學工作機制,2006年4月27日,《中國遠程教育》雜誌和寧波廣播電視大學聯合主辦了第十次“中國遠程教育學術圓桌”,以“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寧波電大網上課堂實踐與研究”為主題進行了學術研討。

本次學術圓桌主要以寧波電大構建網絡環境下教與學模式的具體實踐和相關研究為案例,試圖在總結經驗的同時,從當前的網上教學實踐中發現、梳理並深入探討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以努力推動網上教學的實踐進程。研討中涉及的主要議題包括:當前遠程學習者的學習特點及學習方式有哪些變化,遠程教育院校如何構建基於網絡環境的教與學模式以適應這種變化;目前網絡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如何逐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根據當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進行網上教學資源建設;如何為學生開展網上學習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服務;教師如何有效開展網上教學活動。

參加此次學術圓桌會議的專家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黃榮懷教授,教育部特聘評估專家許寶元教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任為民教授,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郭常平副教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師範部副主任孫福萬副教授,原寧波大學校長、寧波市高校督導組長張鈞澄教授,黑龍江電大副校長孫先民教授,寧波電大梁旭東教授,寧波市教育局副局長黃士力,寧波市教育局高教處處長鬍赤弟博士。

研討會由寧波電大副校長丁振華和中央電大副校長、《中國遠程教育》雜誌主編嚴冰主持。在“學術圓桌”的開幕儀式上,寧波市教育局副局長黃士力、寧波電大黨委書記朱中人分別致辭。

上篇 實踐中的探索與感悟

整體性地推進網上教學的探索,促進、激勵教師廣泛而積極的參與,將網上教學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使之向學校的常規教學轉化,並細化網上教學的服務、管理、跟蹤、監控、評價等等各個環節,寧波電大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寧波電大在實踐過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問題、採取的措施,對於電大系統乃至其他遠程教育機構無疑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夏永富(寧波電大校長):

基於網絡環境的教學模式構建

寧波電大在網上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主要關注三個問題:如何促使師生參與到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活動中去?如何設計師生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活動?如何增進或提高師生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活動的效果?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進行的探索第一,教學模式的重構。這是開展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核心。在實踐中寧波電大提出了“112”網上教學模式,即:一隻書包,一條通道,兩個結合。一隻書包強調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當中要求每位教師(主要是專業責任教師和課程責任教師)根據中央電大的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對寧波電大的教學實施細則進行全面的制訂,主要在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支持服務、過程監控方面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制訂;一條通道強調的是網絡環境,也就是給學生提供一條通道,使學生能夠利用這個通道很方便、很快捷、不受時空限制地到學校的網上課堂來進行學習,就好像進入了一條暢通的綠色通道一樣;兩個結合是指網上課堂(虛擬課堂)和現實課堂(面授和麪對面的實踐環節)相結合,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相結合,使之成為實施教學過程和保證質量的主要手段。要求專業責任教師提供入學的“六導”,即導專業、導課程,導技術、導過程,導手段、導資源;要求課程責任教師提供課程的“三導”,即網上導、面授導、實踐導;要求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學習指導、協作學習指導、交互學習指導。對學生的主體提供的是“三助”,即資源支助、學員互助、交互幫助。通過兩個結合,在虛擬課堂和現實課堂上實現學生的集中學、個別學、協作學、網絡學;

第二,技術平台的支撐。技術平台的建設和拓展是開展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前提。寧波電大提出解放教師、迴歸課堂、再現課堂教學的目標,網上課堂提供文本資源、視頻點播、語音答疑、雙向直播四大功能;劃分四大區域,即導讀區域、教學區域、交互區域和自測區域,以避免網上資源無目的的堆砌,體現教學實際;採用“課堂直播系統”技術,把教師在課堂上的原生態形象搬到網上課堂,把資源製作中的“製作”變為“生成”;初步實現了對遠程教與學狀態的監控;比較好地實現了寧波電大網上課堂和中央電大“電大在線”兩個平台的對接;

第三,網上資源的建設和有效整合。這是開展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基礎。提出要有機整合,杜絕在網上雜亂無章地堆砌;以TOD為主,帶動文本、視頻、語音資源的建設、並用;共享、整合中央電大的資源,將之和本校資源融為一體;在省建課程資源建設中,提出“先求實、後求精”的`原則;把網上的文本交互、語音答疑交互、雙向視頻交互的內容作為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交互之後加以保存,供學生參考;

第四,運行機制的完善。這是開展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關鍵。學校建立了教師與學生通過網絡平台聯結的運行機制。在這個運行機制中,教師是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責任主體,學校對所有進入試點的責任教師定了職責,對他們進行考核、進行比較有效的管理,並從政策層面、機制層面上鼓勵、促進教師開展網絡課堂的教學工作;學生是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活動主體,教師要了解學生學、帶動學生學、激勵學生學、促進學生學。在這個機制下,寧波電大的所有教師、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全員、全程、全方位地參與了試點工作。

近6年來,寧波電大網絡環境下教與學實踐和探索的軌跡可描述為:剛開始什麼都沒有,是空的、無的狀態;從“無”到“有”;從“有”到“實”(“有”是平台,“實”是資源);從“實”到“活”;從“活”到“規範”。寧波電大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目前是在規範運作的層面上進行實踐與探索。從無到有依靠的是模式的構建;從有到實依靠的是平台的搭建和資源的建設;從實到活依靠的是教師,教師發揮作用,資源得到應用,學生學習得到支持服務;從活到規範依靠的是制度、管理、監控。

在不斷探索過程中的感悟寧波電大構建的“112”教學模式透過遠程的、分離的教與學現象,思考教學活動的本原,感悟到現代遠程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新的教育形態,而不僅僅是一種手段。為此,提出了教學中應遵循的四條原則:

第一,教師主導原則。作為主導的專業和課程責任教師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對網上教學資源的總體設計和有計劃的建設、整合;全程指導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教學交互活動;組織學習者進行同步或異步的討論活動,營造完整網上課堂教學環境;解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問題;瞭解和監控學習者參與網上學習活動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和鼓勵;

第二,技術服務於教學原則。遠程教育不是技術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新的教育形態,資源建設應以教學為本,堅持技術服務於教學的原則。所以,網上資源建設要注重教學設計、切忌堆砌;要營造一個完整的網上課堂教學環境;網上資源建設可以先易後難,“先務實、後求精”;

第三,有效交互原則。交互渠道必須暢通,手段必須多樣;堅持網上交互師生平等,給予學生個體尊重和認可;精心設計實時交互活動,避免交互走向泛化;及時回覆,不僅要回答教學問題,而且要給予學生人文的關愛;

第四,支持、服務、監控原則。對網絡環境下教學過程的有效支持、服務和監控,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章立制、規範管理;重視培訓、轉變觀念;明確導向、檢查與評優;科學統計、及時評價;全程服務、全面支持。

李紅園(寧波電大信息與資源中心主任):

網上課堂技術應用的演進

建立網上課堂,使學生隨時隨地快速、方便、靈活、有效地獲得學習支助,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實現學習目標,是遠程教育的客觀要求和質量保證。寧波電大於2001年建立了網上課堂,在網上課堂建立與完善過程中,十分重視技術應用研究,以學校“112”教與學模式為指導,不斷進行技術的改進與創新,使網上課堂的功能和效果得到了多方面提升。

網上課堂建立階段的技術應用技術應用緊緊圍繞開放教育對網上課堂的需求,把寧波電大長期形成的遠程教育理念轉化為現實可操作的網上課堂。在這一階段主要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師生信息技能的培訓提高。與教工考核相結合,學校對廣大教工進行了全員信息技能培訓。採取集中培訓、個別指導、網上幫助等多種形式,為廣大師生提供技術指導,為網上課堂應用創造關鍵的基礎條件;

二是網絡應用環境的構建。在中央電大的指導下,構建了衞星與計算機網絡相結合的網絡應用環境。通過衞星接收中央電大的教學資源,通過計算機網絡傳遞各類教學資源和實施各種網上教學功能;

三是網上教學平台的引進。在有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信息技能的基礎上,於2001年春夏,相繼從上海電大和中央電大引進了“網上課堂”和“電大在線”兩個網上教學平台,建立了寧波電大的網上課堂;

四是網上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採用共享、引進與自建相結合的辦法建設網上教學資源。自建資源以“先務實,後求精”為指導原則,引進應用了一套教師製作方便、製作效率高、課件質量好的視頻課件製作系統。採用這個系統,教師講課的整個過程可被同步實錄成為視頻課件,很好地解決了資源的有無問題。

網上課堂有效應用階段的技術應用緊緊圍繞應用有效性,把長期積累的遠程教學實踐經驗轉化為網上課堂的應用功能,使網上課堂的應用效果不斷得到提高。在實踐中的體會是,網絡環境、網上課堂的功能、教學信息的傳遞通暢、教學信息反饋的及時全面是影響網上課堂的主要原因。在實踐中主要進行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網絡應用環境的改善。以學校提出的“一個環境、四個功能”(一個環境指營造一個網上教學環境,四個功能指瀏覽學習、視頻點播、語音答疑、雙向視頻功能)為網上課堂的框架模型,對技術、實施和操作功能進行了督促改造,學校網絡現在以千兆帶寬接入寧波教科網、百兆帶寬接入寧波電信網;

二是網上課堂功能的不斷提升。在用好遠程教學平台的基礎上,引進、開通了視頻課件點播系統、網上語音答疑係統、雙向視頻系統。隨着教學資源的日益增加,又在寧波的主要骨幹網上增加了視頻點播服務器,各分校建立了分級點播服務器,為廣大學生順利地、自然地參加網上學習提供了條件;

三是網上平台系統性能的提高。隨着網上課堂應用的日益增加,系統的性能、操作方便成為了應用有效的重要條件。我們在技術上採用了多方面的改進,比如採用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前台與後台信息處理相結合的辦法,來提高平台的響應速度;簡化操作步驟,原先從網上課堂進入到課程學習需要7個操作步驟,現在僅需4個步驟;不斷改進操作方式,提高師生操作的簡捷程度;

四是兩個平台的貫通與整合,實現了一站式學習支持。將兩個遠程教學平台和四大功能進行了貫通和整合,現在,學生只要進入課程學習界面,就可以得到所有的資源,得到、參加所有的學習功能,另外還有課程論壇,語音答疑,雙向視頻和網上測試等等。此外,為了使學生沒有孤獨感,還增加了實時交流的功能;

五是網上課堂教學情況的分析與反饋。為了使學生、教師和管理部門及時掌握網上教學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激發教學激情,提高教學效果,在網上課堂上為學生、教師和管理部門提供了一些教學實際情況的反饋信息。

錢荷娣(寧波電大教務處副處長):

網上教學支持服務的保證機制

寧波電大在網上教學上所取得的成績,得益於全方位、全過程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完善。而支持服務體系的有效運行則來自於強有力的保證機制的支撐。在近6年的試點實踐中,寧波電大遵循“以學生為本,以服務為先”的教育理念,建立了網上教學支持服務保證機制,着力強化網上教學特色,注重從服務中提升開放教育教學質量。在網上教學支持服務中,科研推動、制度保障、機構運作、課程問責、評價反饋是五個具有關鍵作用的機制。其中,科研推動是先導,制度保障是主線,機構運作是後盾,課程問責是核心,評價反饋是動力。

科研推動機制寧波電大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的構架經歷了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從試點之初提出的“一個環境四個功能”,到現在的“三全支持”,即“全員、全程、全方位”。全員:責任教師、輔導教師、聯絡教師,教務人員、技術人員、教輔人員;全程:入學、面授、自主學習、實踐、考核;全方位:資源支持、信息支持、交互支持、技術支持、設施設備支持、管理監控支持。在這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中,起先導作用的是堅持不懈的、相關的研究:關於網上教學支持服務方面的立項課題有70多項,發表了相關的論文100多篇;關於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其他方面的研究,特別是關於技術支持方面的研究,則堅持需求推動的原則,以開發研究來推進應用。

制度保障機制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的完善有賴於制度建設的保障,一個完整健康的支持體系的形成,必須要求實現整個過程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寧波電大在制度建設上秉持的是管理者推動和受益者推動兩個原則的結合。

保證遠程教育質量,首先應該建立一個以管理者推動為模式的質量管理標準,這是一個主動狀態的管理,就是學校的管理者根據網上教學的發展需要,對學習者的需求和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測,根據服務要實現的預期目標和效果建立一系列的體系。同時,為了保障制度本身的完善性,還應建立以受益者推動為模式的服務質量保障標準。根據學生對管理制度本身的反饋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需求作出及時的跟進、分析,然後再把它提煉上升為制度。

機構運作機制成熟的制度應該由與之相匹配的運作機構來實施,寧波電大機構設置比較好地保證了這些制度的有效實施。信息與教育資源中心主要負責教學資源的開發建設,技術支持,以及網上教學支持服務的總體協調任務;教務處主要負責開放教育的教學教務管理,信息服務,以及檢查評估等;教學科學研究所工作重點是進行與試點項目有關的科研計劃的制訂、目標分解和實施;開放學院和四個系主要負責課程的設計,師生之間的交互,以及一些信息的發佈,學生的導學,教學管理等等。

課程問責機制寧波電大在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開展方面,重點強化了課程責任教師的職責,建立了以責任教師為抓手、輔導教師為助手、聯絡教師為紐帶、教師平台學生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責任教師是網上虛擬課堂的主要管理者,承擔着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任務、課程教育資源的建設與維護、多種媒體的優化整合,以及師生之間的交互等等任務;輔導教師重在貫徹責任教師的教學設計意圖,做好學生上網學習的有關引導工作;聯絡教師重在履行服務職責,為師生間溝通、聯絡發揮橋樑作用。圍繞課程單元,各類教師各司其職,運行機制發揮了極好的作用,極大地保障了網上教學的開展,學生上網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得到鼓勵、激勵和促進。

評價反饋機制評價方式可以是多元的,如教學檢查、調查問卷、學生座談、形成性考核、終結性考試,等等;評價內容可以是全方位的,如從支持服務各要素到支持服務體系,甚至到開放教育試點項目;評價角度可以是多樣的,如學生上網學習記錄,學生形成性考核成績、終結性考試成績,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效果、整體業務能力的考核,等等。

陳曙(寧波電大文理學院副院長、經濟管理系主任):

從課程教學平台到專業教學平台金融學專業網上課堂建設

寧波電大自2001年春開通開放教育本科金融學專業網上課堂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金融學專業網上課堂的功能,力求通過教學信息平台向教學交互平台的轉變,課程教學平台向專業教學平台的轉變,為學習者創建一個基於網絡的專業學習環境。

從教學信息平台向教學交互平台的轉變一是使網上教學資源逐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根據學校提出的先務實後求精的網上資源建設原則,金融學本科網上課堂教學資源的建設由此逐步發展起來。從最初的以文本信息為主的各類課程教學信息,到後期的TOP視頻課件、雙向視頻課件、網絡課程的建設,多種媒體資源逐步滿足了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同時,對網上課堂的課程級標題和教學進度欄目的內容不斷進行擴展及豐富;二是讓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不變成一個單純的資源庫。為此,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實現在網上教學中的有效交互。在金融學專業的網上課堂中,課程的BBS非實時交互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循環,課程責任教師對帖子的響應時間非常短,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而且能夠在交互過程中給學生情感上的鼓勵和精神上的支持,注重引導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同時,網上語音答疑係統又提供了個別化的實時交互,雙向視頻系統提供了實時的羣體學習交互。

從課程教學平台向專業教學平台的轉變一是開展網上課堂的專業導學工作。結合入學指南教育,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遠程學習理念、掌握正確的遠程學習方法的同時,通過網上課堂開展專業導學,讓學生清楚專業培養目標,樹立正確的專業學習思想,學會利用網上課堂的專業教學資源展開學習,增強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

二是不斷完善網上課堂專業課程類型。從專業培養目標而言,教學計劃中每一類課程,不管是必修課、選修課、補修課,還是實踐環節,對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構成都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學專業在開通網上課堂之初,就對每一門課程都開設了網上課堂,都提出了相同的資源建設要求;在2002年初,又利用公網的資料,首先嚐試了網上模擬實驗;2004年建立了金融學網上虛擬實驗室。從而大大豐富了網上課堂專業課程類型;

三是正在努力創建基於網絡的專業學習環境,對金融學網上課堂界面重新進行了整合。這樣實踐的初衷,是希望從專業學科門類的角度着眼,為學生搭建一個積極、交互、資源豐富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打通各門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節”,讓他們可以自由自在遨遊在專業學科知識的海洋中。

目前,寧波電大金融學專業網上課堂已經基本具備了專業學科教學平台的基本特徵:按照課程的地位和性質對課程進行了模塊的劃分,從專業學科角度涵蓋了相應的課程;注重專業課程之間的知識關聯;關注專業學科發展動態與發展方向;實現了學習資源與學習工具的有機整合;能夠兼顧學習者的交互與反饋;實現了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記錄、評價和學習效果的跟蹤。

基於網絡的專業或者是學科學習環境的創建,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還能對教師產生積極的影響,如迫使教師更加關注本專業的學科發展,有利於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為教師的協作教學提供條件,有利於教師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傳播教師的思想和見解,體現教師的自身價值,等等。

趙霞(寧波電大文理學院院長、外語系主任):

開放教育網上英語教學“三學”模式

“三學模式”的框架和主要內容英語專業是寧波電大第一個參加試點的開放教育本科專業,經過6年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逐步形成了“導學→自主學習←助學”的網上“三學”教學模式。其中,“導學”是指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指導,傾向於對學生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和媒體資源使用的指導,含有提供諮詢的意義,主要發生在學習的準備階段;“自主學習”指學生在教學機構有關人員指導下,自主制訂專業和課程的學習計劃,選擇並利用媒體資源和交互手段,依靠自身努力完成學習全過程,自主學習涵蓋了學習的全過程;“助學”是指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過程上的幫助,傾向於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和疑問,助學活動發生在學習的實施階段。

在“三學”模式框架下,自主學習是中心,導學、助學圍繞着自主學習展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和各個環節;導學是基礎,對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具有引導性;助學是核心,學生對助學的各項支持服務具有選擇性。導學與助學兩者互相結合,互動交融,確保學生順利開展自主學習。

英語專業的導學主要通過專業設置導學、課程學習導學、視頻資源導學三個層面來進行;自主學習主要有進入狀態、主動預習、學後實踐、選擇助學四個方面;助學主要通過多種教學媒體優化組合和多種教學輔導手段綜合使用來實現。

“三學”模式的基本特徵第一,教師是網上資源的建設者、整合者、維護者。專業責任教師對整個專業課程進行設計、搭建;課程責任教師對課程的資源進行建設,整合中央電大和商業網站上的英語資源,進行日常的維護和更新。英語專業網上教育資源庫,不是無人打理的倉庫,而是目標明確、數量適中、導航健全、使用方便的一條綠色通道;第二,教師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是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是學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和心理問題的疏通者。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導方向,導方法,導內容,導情感;第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第一責任人,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技能的實踐者,是教師教學水平的衡量者和教學能力提高的促進者。學生的主體價值主要通過主動自學、小組互學、選擇助學等策略來實現;第四,網上教學實現了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媒體、多種教學技術層面上的混合,提供了個別化自主學習的環境,通過教師、學生與教學資源三者之間的互動,實現了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遠程教育教學目標。

任穎(寧波電大中文系教師):

網絡教學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運用了兩種研究方法:一是個案研究方法。從2004年11月到2005年2月,對寧波電大的部分教師、學生、領導進行問卷和訪談,通過調查找出寧波電大網上教學的優勢與不足,為後期指標的設置奠定了實踐的基礎;二是比較研究方法。通過對國內外一些現有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進行文獻檢索,找出共同點和差異處,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通過國內外的比較,發現,國外特別注重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設計,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這為後期制定評價指標提供了一個理論參考。在調查和文獻檢索的基礎上,我們構建了寧波電大網絡教學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在構建中,主要以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採用的是特爾非法。經過三個階段的努力,進行多輪研討,收斂指標,確定權重,設計標準,及最終的小規模實踐,構建出了這套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的特色這套評價指標體系共包含4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34個三級指標。各級指標的評價標準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級。該指標體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一是評價內容基本涵蓋了網絡教學的主要教學要素和環節;二是評價標準充分體現了網絡教學的特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三是評價權重全面兼顧了網絡教學的實踐需求。

何秧兒(寧波電大經濟管理系教師):

開放教育金融學、會計學在線實驗初探

社會環境的變化是推動成人學習的主要動力,成人的學習是功利性的,因此,從事成人教學尤其需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同時,成人學習面臨着社會制度、規範約束和個體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這就需要創設自主化、個體化的教學模式及相應的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在線實驗的教學理念,就是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而提出的。

在線實驗的模型在線實驗模型的設計總體來説是要實現學生、教師、實驗內容之間充分的交互,這裏的核心是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的前提是要構建在線實驗室。在線實驗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一是自主學習。學生自主選擇實驗的時間,通過網絡環境登陸在線實驗室,自主選擇實驗的內容。通過自主學習實現學生與實驗內容之間的交互;二是協作學習。通過同步、異步的多種交互方式,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在協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能學習社會技能,還能從中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三是導學支持。利用多種交互手段實現師生之間的交互。師生之間的交互是教學當中最基本的交互關係,通過師生之間的交互,教師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導學支持服務;四是教師對在線實驗室的構建與管理。要求教師不斷創建和更新實驗教學的內容以及相應的教學設計方案,實現教師與實驗內容之間的交互。

在線實驗的教學設計主要從在線實驗的目的及功能,在線實驗的導學,在線實驗的組織,在線實驗的答疑與討論,在線實驗的監控五個方面進行考慮。

在線實驗的設計總體來説是基於情境式教學理論,該理論強調把所學知識與真實任務情景緊密結合,而在線實驗的總體目的就是要藉助網絡環境將理論學習和實踐世界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模擬的現場活動來獲取、發展和使用知識。

在線實驗導學的內容包括導向,導學,導探,導評。導向是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基本內容、實驗特點、實驗中應注意問題,以便指導學生制定適合自我的個性化實驗計劃;導學是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成人學習的功利性目標是促使成人學習者保持積極狀態的主要動機,教師的職責是要促使成人學習者學習的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轉化;導探是要引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通過多種交互手段開展批判性學習、研討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導評是指導學生學會在網絡環境下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肯定自己在實驗中的每一點進步,以增強學生信心。

在線實驗的組織包括明確學生的個體實驗任務,組織小組協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以學生自願為原則,教師視情況進行協調。

在線實驗的答疑與討論主要採取了三種模式:協作學習交互模式,BBS論壇交互模式,面授輔導課交互模式。在協作學習交互模式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有選擇地參與。在這裏非常關鍵的是,教師必須把小組任務具體化,適時指導、評價並督促小組活動的開展。我們還設計了各小組之間的不定期交流,以便形成競爭氛圍,促進小組活動的良好進行;在BBS論壇交互模式中,教師是實驗的主持者,起着策劃、引導和組織的作用,學生是實驗的參與者。在論壇交互當中,教師的回覆越及時,學生提問尋求幫助的積極就越高;在面授輔導課交互模式中,面授應圍繞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需要把握的關鍵問題,結合實例進行講解,以便化解知識難度、活躍課堂氣氛、以實踐活動促進理論教學。

在線實驗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在線實驗教學的中心雖然是學習者,但是,在線實驗學習效果的好壞卻與教師的導學直接相關,因而,教師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在佈置實驗任務時,教師是實驗活動的組織者;在實驗進行過程中,教師是監控者也是平等的參與者;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是排憂解難者,以自己的學識和視野將實驗者引向坦途;當實驗有所進展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做出評價,肯定實驗者的努力,將其進一步推向預期目標。

倪清燃(寧波電大經濟管理系教師):

基於網絡的“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交互的實施

“西方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介紹的是西方經濟理論,具有理論性強、實用性強、學術觀點多的特點。在教學交互實施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事情:

強調資源的實用性,立足於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整合資源,做好學習者與教學內容的交互一方面,強調實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在整合《西方經濟學》教學資源時,首先分析服務對象的特點,對各種資源正確地加以取捨運用,做到有的放矢。成人學生學習時間非常有限,他們希望投入時間最少而收穫最大,因此,在整合資源的時候,一定要經濟;成人學生動手能力強,實踐知識和實踐機會較多,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欠缺,因此,在整合本門課程資源時,主要側重於理論知識的講解,並且力求學習簡單便捷,結合相應的同步練習和單元測試來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

另一方面,動態化更新資源,滿足不同時期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饋的信息,經常修改教學資源。主要有兩點,一是刪掉利用率不高的資源,二是根據學生特點,增加新知識。

遵循同步交互與異步交互相結合的原則,切實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做好學生與教師的交互重點是認真及時回覆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由於課程較難,學生通過BBS和電子郵件提出的問題很多,本人堅持每天收取電子郵件和到網上BBS查看學生的問題。不論學生提出何種問題,本人均會認真及時地進行回覆。

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標,做好學生與學生的交互這門課程學習難度比較大,建立學習小組,進行協作學習非常必要。本人對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特別增加了一個要求建立學習小組,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學習小組必須在網上課堂的BBS上完成規定內容的小組討論。教師會進行查看和監督,並加以鼓勵。

樂紅霞(寧波電大鎮海工作站教務處主任):

引導學生上網學習的策略

心理準備、思想準備、技術準備,是引導學生上網學習的前提心理準備就是上好開學典禮第一課,讓學生了解電大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為上網學習做好心理準備;思想準備就是重視《開放教育入學指南》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制訂個人學習計劃,撰寫學習心得,轉變學習觀念,為上網學習做好思想準備;技術準備就是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在培訓的基礎上測試,要求人人過關,為上網學習作好技術準備。

上述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步步遞進:在心理準備階段,學生以聽為主,知道了上網學習這一學習方式;在思想準備階段,學生在前面聽的基礎上還要思考,如怎樣制訂個人學習計劃,等等;在技術準備階段,學生在前面聽、思考的基礎上動手操作、上網學習。

多方引導、全員指導、全程督導,是促進學生上網學習的有效手段多方引導就是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對學生上網學習進行引導。引導的內容一定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困難點。着重從網絡學習的優勢和網上學習活動的優勢兩個方面進行引導;全員指導就是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對學生上網學習進行指導。主要包括技術指導和學習指導兩個方面;全程督導就是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對學生上網學習進行督導。分三個層面進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跟蹤,定期查看三級平台有關數據,並與班主任進行聯繫,由班主任對上網次數少的學生進行督促;輔導教師出好討論題放在網上,組織學習小組進行網上討論,及時回帖,對沒有參加討論的學生及時督促;班主任施以“情感、道德、個性和風格”等影響,作好引導、組織、聯絡、督促等等工作。

制度保證、管理創新、監控落實,是促使學生上網學習的保證制度保證主要分三個層面進行:崗位職責從制度上保證全員管理的落實;鼓勵與考核相結合,既鼓勵選擇適合自身的上網學習方式,又有硬性的規定;上網學習與形成性教學環節相結合,網上學習、學習小組活動、BBS討論等等均作為形成性考核的內容。

管理創新的目的是迫使學生上網學習。在上網學習這個環節,管理創新的手段有兩個:一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技術測試,要求人人過關;二是將學習小組活動與BBS相結合,迫使學生上網。這個做法既解決了學習小組難組織的問題,發揮了學習小組的作用,又把學習小組活動至於教師的監控之下,便於教師監督和指導。同時又能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加強了學習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最後是監控落實。全程監控(從學期初到學期末,從入學環節到畢業環節,從網上學習到面授學習,從形成性考核到終結性考核),設計相應的監控點,連“點”成“鏈”,連“鏈”成“面”,形成監控網絡。

下篇 總結經驗 研究問題 把握趨勢

寧波電大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方面所做的探索,在研討會上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以寧波電大的實踐為思考契機,專家們還就一些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從不同的層面或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見解。如整體推進網上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進行哪些宏觀層面上的把握與思考,如有效開展網上教學會遇到什麼問題、需要採取哪些具有操作性的措施,等等。顯然,提高網上教學的綜合能力和水平,構建適合需求、各具特色的網上教學模式將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不論在實踐或理論方面,都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在研討中,孫先民闡述了“六個注重”,認為要從環境建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指導能力的培養、資源的整合、師生的交互、運行機制的設計等各個方面入手,全面保障網上教學的開展;樑旭東則提出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模式要以有效交互體系為核心;孫福萬分析了網上教學呈現出的一些新特徵,強調堅持網上教學的個性與特色。

網絡環境下教師應如何教、學生應如何學,教學過程應如何組織與管理,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等等一系列問題是有效開展網上教學必須研究解決的基本問題,也是網上教學一線實踐者們最為關注的具體問題。任為民、黃榮懷、許寶元、張鈞澄幾位專家從不同的側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嚴冰在總結髮言中指出,電大辦學的一個基本特點是各級電大按照職責分工,協調運作,共同完成人才培養過程,“三級平台互動”是網上教學的鮮明特色。作為中央電大探索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教學實驗基地,寧波電大網上課堂實踐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能夠體現當前電大在網上教學領域中的較高水準,其經驗值得關注和借鑑。他着重就提高網上教學能力和水平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

孫先民:抓住網上教學的着力點

網上教學的關鍵點是“媒介”和“交互”,核心是服務。互聯網具有開放、共享、多元和快捷等等許多優勢,但要作為教育的一種實現形式還需要做許多探索性工作。“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就是要探索網絡環境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從這個意義上講,網上教學應該成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種重要的實現形式。

當前開展網上教學,需要特別強調“六個注重”:一是注重網絡教學環境的建設。電大系統目前使用的三級教學平台實際上就是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虛擬的網上課堂,在這個課堂上學生可以接受到和自己所學的專業、課程有關的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學習支持服務和人文關懷;二是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職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普遍存在着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能力不高、自覺性差等特點,而且學習動機的差異性也比較大。教學活動是一個雙邊活動,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是實現不了的。因此,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參與網上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三是注重教師教學指導能力的培養。關鍵是要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做好教學設計,並根據教學設計,全程、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網上學習指導;四是注重網上教學資源的整合。網上教學資源可以以文本、音視頻、課件等多種形式呈現。網上教學資源建設初期,資源的建設更多地注重數量,而且多以文本為主。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網上教學資源數量和種類都在不斷增加,出現了明顯的“資源堆積”現象。因此必須對網上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以方便學生的學習;五是注重網上教學主體的交互。遠程教育專家基更的“遠程教與學的再度組合”理論和霍姆伯格的“教學會談”理論都強調了網上教學“交互”的重要性。網上教學中師生、生生、師師之間的交互應體現“情感支持”;六是注重網上教學運行機制的設計。核心是網上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開展網上教學要有制度保障,要完善激勵、監控、反饋等機制,以保證網上教學的運行效果。

樑旭東:構建有效的交互體系

交互影響距離,在網絡教學中,如何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或多向交流,是個關鍵問題,也是個難題。有效交互體系的構建是個系統工程,而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它既涉及到如何實現“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理念,同時需要貫穿於網絡運行環境的完善、網上教學平台的搭建、網上教學資源的建設、網上教學活動的組織等等各個方面。寧波電大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研究與探索,他們的網上教學模式的構建就是圍繞着建立有效交互體系這一核心,在網上課堂實現了網上文本資源學習(支持個別化學習、網上非實時交互)、視頻課件點播(支持個別化自主學習)、網上語音答疑(支持個別化定時自主學習、實時師生交互)、雙向視頻直播(支持集中定時羣體學習、實時交互)四大功能,師生之間可以利用各種網絡工具和專門軟件來實現文字、音頻、視頻等信息的交流,學生可以用同步或不同步的方式進行學習,師生、生生之間也可以用同步或不同步的方式進行雙向和多向的信息交流。以有效的交互體系為基礎,教師就可以深入研究本課程、本專業的學生進入網上課堂後,想看什麼、能夠看到什麼、能否便捷地看到想看的東西等等問題,從而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開展網上學習。

孫福萬:突出網上教學的個性與特色

當前,應該對網上教學的特徵進行重新認識。首先是師生距離的虛擬性。遠程教育以師生間的“準永久性分離”為基本特徵,在傳統遠程教學中,距離是一種“實在的距離”,而在網絡教學中,距離則是一種“虛擬的距離”,説穿了就是一種“心理距離”。克服“物理距離”,光靠技術就可以解決;克服“心理距離”,那就是教育的任務了,此即“教學行為的重新整合”,遠程教育的初衷就在這裏。傳統遠程教學受制於技術問題,用了很大的精力來解決師生間的物理距離問題,在心理距離方面僅以解決知識傳授為主;但在網絡環境下,由於技術的強有力支撐,人們可以有充裕的時間來處理心理方面的問題。換句話説,像知識的理解問題、價值觀的問題、情感心理的問題,在網絡環境下變得比傳統遠程教學環境下更突出、更醒目了。這些問題的解決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其次是教學資源的開放性。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教學資源必須保持“開放性”和“動態生成性”,否則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於遠程教育機構和遠程教師來説,有兩項任務是必須的:一是為學生主動篩選那些有關基礎知識、基礎理論的教學資源,使之進入課程、進入教材,並據此引導學生的學習;二是提供尋找教學資源的通道,即將一些擴展性的資源和自己的課程進行鏈接,引導學生在該領域中自由地選擇、提取和整合教學資源。由於網上資源是無限的,所以在精心篩選資源的基礎上,保持課程資源的開放性和“即時更新”是非常重要的;最後是教學方式的交互性。目前,計算機和互聯網被公認為是最具有交互性的教學媒體。在網絡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加突出地體現這個特點呢?我認為有三個階段是必須經過的:第一個階段是吸引人,也就是説,要將那些數量龐大的“觀望者”吸引到課程教學中來;第二個階段是提高“交互”水平,即要有“交鋒”,開始真正地討論問題,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第三個階段是達到“教學理解”。“教學交互”不是目的,“教學交互”的目的是“教學理解”。教學理解包括知識性理解、價值性理解和情感性理解三個層面。只有這三種理解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網絡教學的交互性才算是高水平的。

網絡教學要堅持個性、堅持特色。在網絡環境下,堅持教學特色,或者堅持個性化教學也許是最重要的。教學特色包括三個方面,即課程特色、教師特色和技術特色。首先是課程特色。課程特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課程內容上,要講清楚本課程的主要特點,即和其他課程相比,本課程的“問題域”在哪裏?其“問題意識”源於何處?或者它解決這些問題的獨特視角是什麼?只有從這些線索出發,才能把握課程的內部邏輯或理論框架,進而把握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而所有的教學資源,也不過是圍繞這些問題而展開的不同形式而已;二是在課程形式上,要找到最適合表現這門課程的媒體形態。在這裏“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是適用的。體現課程特色,就要有一種“主打”媒體或“主打”教學形式,或者對媒體的梯級和重要次序有所區分。

其次是教師特色。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教學個性,以此加深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寧波電大的網上課堂,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了教師的個人特色,為教師的教學個性預留了足夠的空間,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實際上,在網絡教學的組織方式上,一直存在着兩種取向:一種是課程取向,一種是教師取向。過去我們可能比較重視前者,隨着網絡教學改革的推進,後一種取向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兩者的融合是必然。在網絡教學中,教學資源、新技術不是主要的,出現一批“名師”才標誌着網絡教學的成功。

最後是技術特色。網絡教學必須對新技術保持高度的敏感,要根據課程特點,善於利用新技術、新手段來促進網絡教學的開展。當然,在這方面同樣要堅持特色。比如,電子郵件和課程論壇的引入,就曾經引起了網絡教學的革命,這方面的功能還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同時,像QQ、MSN、“視頻聊天室”等等新技術,在網絡世界是很受歡迎的,目前網絡教學中應用得還很少,有必要改造之後引進過來。

任為民:靈活運用多種教育形式,有效開展自主學習

一方面,從教的角度來看,開展網上教學應貫徹混合學習的思想,靈活運用多種遠程教育形式。網絡既有優勢,如資源豐富、開放、信息傳輸及時、便於交互、學生學習時間可以自主安排等等。但同時網絡也有劣勢,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在實踐教學方面,雖然虛擬實驗是一個方向,但它代替不了實踐;在英語、數學等課程的教學中,不能沒有面授;在當前資源共享不夠充分等等。特別是在電大要向下延伸,向邊遠農村延伸的時候(當前分校以上的電大網絡條件都比較好,95%基本都是百兆以上,但縣教學工作站的設施條件還有不小差距),網絡教學更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一定要貫徹混合學習的思想,要有必要的面授輔導、小組討論等等教學活動。計算機網絡和衞星網絡都是數字化學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大有這個數字化學習網絡,包括光盤、課件、VCD等等數字化的學習資源,都可以用來為基層服務。多種形式的結合才符合我國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特點。

另一方面,從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主要是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是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自主選課、自主定計劃、自主選擇時間、自主選擇學習媒體,等等這些都只是形式,真正的自主體現在學生能不能主動思考。個體化學習可以自主,集中學習也可以自主,遠程課堂當中學生聽名教授講課也可以做到自主,不要以為自主就是個別化、自己定時,自主學習可以包括在集中學習、個別化學習、協作學習,甚至是探究學習中。

這裏需特別強調一點,為滿足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不同需求,照顧到學生需求的差異性,就必須提高資源的針對性。應通過有效整合多種媒體給學生講解知識,啟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電大學生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實踐經驗比較豐富,學習動機比較明確,而且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掌握了一點自學的方法,這部分學生大概佔10%~15%;一類是在實際工作當中碰到一些新技術、新問題,想充電,但基礎較差,負擔很重,學習能力較弱,這類學生大概佔20%~30%;一類主要是奔文憑來的,學習的原因是為了提職、要文憑,對畢業文憑的要求更迫切、更強烈,這類學生佔50%~60%。對於這三類學生,必須用三種辦法來引導他們的遠程學習:第一類學生用不着太多激勵,自己就很主動,甚至能夠講出教師講不出來的東西,他們更需要擴展性的知識;第二類學生更需要教師講重點、難點、思路、方法,需要幫助才能學;第三類學生不僅需要教師講重點、難點、思路、學習方法,還需要教師幫助他們逐漸明確學習動機,進行心理諮詢。這三類學生要依託網絡學習,對網上資源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是有差別的。因此,要使網上資源吸引學生,就必須進行網上資源的設計,不斷提高資源的針對性,以適應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黃榮懷: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要匹配

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在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必須引導學生改變傳統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和自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在我國當前的遠程教育領域,似乎有把自主學習和自學等同的傾向。中國的學生從小就沒有提問題的習慣,學生不會提問題,在學習中就不會思考,在學習材料時就可能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網上教學是這樣,傳統大學校園裏也是這樣。因此,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深層次地學習。如果只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在改而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改,那麼,教學改革很難成功。我們的很多數據都説明了這一點。

在高校,教學方法正在發生改變。一方面,從教的角度看,啟發式教學、小組討論或辯論的形式、案例教學的比例在增加,也就是説,大學課堂上教師教的行為已經在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方式也有了較快的變化,研究性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方式在增加。網上教學強調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學生的學習是以一系列活動為基本單元的,那麼,對於各種各樣的活動該怎麼設計?宏觀上可能有很多策略,但實際上對於正規學歷教育來説,基本的教學單元是課程,課程的基本單元是小的單元或者一個個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對這些活動進行設計。

許寶元:強化網上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

首先,要對網上教學進行精心的組織。傳統的課堂教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精心的組織。當前的網上教學普遍缺乏精心組織的過程,被動應答的情況比較突出。有些分校、有些教師的網上教學之所以開展的非常好,離不開精心設計的方案、精心組織的過程。所以,教學方案的設計、精心的組織成為網上教學水平提升的關鍵環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規範操作的要求,這是當前比較缺乏的。現在比較多的是量的要求,偏重於量的記錄,而忽視對實施過程中規範操作的要求,特別是忽視每一個過程中間的內容標準。國外很多經驗表明,網上教學過程一定要有規範標準、操作細則,對實施過程要有記錄、有檢驗、有制度、有管理的保證。我們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比如,寧波電大網上教學之所以做的比較好,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每一個過程都有非常嚴格的把關;還有電大的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水平的提高,也正是由於現在對畢業設計從畢業設計實踐過程準則、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水平、學生畢業設計水平等三個方面進行檢驗,全面考察這個過程的規範操作。

另外,要從多方面強化管理。在這方面,有三個問題在當前顯得比較重要:一是管理工作的職責分工問題。教學管理包括學校的網上教學工作管理和課程教學管理兩個方面。在高校,教學工作管理的主要責任單位是教務處(教學處),課程的教學管理由系(院)負責。在電大,這兩個職能怎麼分工?二是教學支持服務問題。教學支持服務是提高遠程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網上教學中,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支持,這個支持不單單是非學術性的幫助,如幫助學生解決一些信息、管理上的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學術上的(如教學內容上的)支持和服務;三是網上教學質量監督與檢測方式問題。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越高,學生學習的靈活性越大,對管理的要求就越高,這不單單反映在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上,而且反映在管理的要求更嚴格、網上教學檢測的難度更大上。

網上教學工作的管理以及網上教學工作的評價,跟課程教學工作的管理和課程教學的評價,是兩個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評價要求,在管理上,各自應該有非常清晰的目標與要求。因此,在制訂評價標準、評價內涵的時候,就應該非常明確評價的目標、評價的對象、評價的要求。當前提出的教育質量評價方法,偏重於對課程網上教學質量的評價,還不是一個對學校全程的網上教學工作的評價方案。網上教學質量標準應該怎麼建立?標準建立以後,它所對應的檢測方式應該怎麼實施?這一系列問題都是進一步完善網上教學效果檢驗非常重要的方面。一個好的、完善的評價方案,都包含有明確的評價目標、明確的評價對象、清晰的評價內容、相應的指標體系,以及評估的標準和實施的方法,這是評估的基本要素。把這些方面同當前的評估課題結合起來,綜合考慮進行設計,可能更有利於促進網上教學工作的深入發展。

張鈞澄:緊扣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方面,網上課程內容應體現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電大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無論是選取網上課程內容、還是構建網上教學環境,都應考慮、體現這一培養目標。電大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擔負着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基礎性教育作用。因此,在選取課程內容時不僅應考慮學生的意見、學生的滿意程度,還應考慮專業的培養目標,一些必須的理論和基礎知識必須包括在課程中。

另一方面,應抓住畢業設計這一綜合實踐性環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單門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設計是一個核心環節,也是體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程教學階段,學生主要掌握專業課程內容;在畢業設計階段,學生應綜合運用課程上學到的基礎知識,鍛鍊自己勝任未來工作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特別是專業負責人、骨幹教師的水平,是核心問題。因為只有他們比較系統地掌握和了解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並能夠將之貫徹到課程的要求中去。

嚴冰:提高網上教學能力和水平

不斷提高網上教學能力和水平是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涉及到對教育信息化及其進程的理解,其中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比如,如何看待電大的綜合辦學實力,如何認識電大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從信息化建設的角度認識電大特色,等等。

提高網上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核心是探索並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模式新的信息通訊技術的應用,對促進電大開放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新的可能性,如在優質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教學過程的管理和監控,學生學習支持服務,以及遠程教育教學系統的運作等等方面,計算機網絡技術都使很多事情由原來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使電大這樣的巨型大學在大規模辦學過程中提高質量具備了更多的條件和手段。但要具體落實,就需要進行很多具體的探索和研究。如兩個課堂如何結合,網上教學環境建設應包含哪些要素,平台功能如何完善,設施和資源的應用水平如何提高,等等。存在的問題恰恰反映出目前教學模式改革的現狀,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積極推進探索、創新的進程。

提高網上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關鍵是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衡量網上教學能力和水平的終極指標是教學效果和培養目標的實現情況。網絡推進教育變革,歸根結底要通過教師來推動實踐,如果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沒有改變,不懂得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同時網上教學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脱離學生學習營造的所謂“模式”只能是空中樓閣。引導學生開展網上學習,必須有三種措施相結合:一是適應性措施,二是導向性措施,三是強制性措施,應根據具體情況把握好結合的“度”,讓學生逐步適應網上學習,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能力。

提高網上教學能力和水平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遠程開放教育以前更多的是量的擴張,現在慢慢轉向了質的提升,網上教學也不例外,現在正處於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的階段。我們應當充分肯定在網上教學中已取得的進展,正是這些進展為下一步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網上教學的發展面臨着內部和外部的諸多不適應因素,會直接、間接地觸及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這都決定了探索進程的長期性,需要我們付出更多艱辛的努力。(文中發言內容根據研討會錄音資料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4ml7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