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改革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1

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和創造性學習。讓他們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通過對數學新課標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

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

3、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

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繫起來。

6、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電視、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信息,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葉聖陶説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 “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着”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着”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2

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通過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課程改革首當其衝的就是一種觀念的轉變,這種轉變不但在於新課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讓任教的老師真的運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傳統教育模式是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單向傳輸的過程。隨着教育實踐的發展,這種認識受到了挑戰,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薰陶。教師要創造性選擇和應用教學材料,而不能跟在資源後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學生理解、學會和掌握新的知識並不是像填鴨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種重構,在他已有知識、經驗和觀點上的重構。以上這些變化,必然引起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而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對學生的正確全面評價,又能體現教育的客觀性,達到教育的量化標準。因此適時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我們面對新課程改革首先必須理清的關鍵。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傳統的教師泛泛而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在教學中,還應該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與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要使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

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 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 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教師們能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

3、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另外,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於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習效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説:“在所有的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乃是人”。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中學生情感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愛護。如在提問、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

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讚揚,並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本身應舉止莊重、文雅。提問時,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多用禮貌用語。教師良好的素養、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影響着下一代的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3

一.國中數學課堂改革的起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的教學僅僅是“教”,教給學生知識,而這實際上只能是老師單方面強加灌輸給學生知識而已,學生得到的也僅僅是知識,而不是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傳統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老師,教師佔據了大部分課堂時間和空間,這固然可以在課堂時間內講足夠多的知識點,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老師在課堂時間內所傳授的知識對於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説可能會感覺不夠,而對於一些學習能力差一些的學生則會不能消化掉聽到的內容,久而久之,這便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為了孩子的發展,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國中數學課堂改革的實踐與反思

為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國家提出了新課程理念:新課程要求老師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改革首先從教師的備課開始,從原來的編寫教案到現在的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數學教科書和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為引導學生數學學習而做的充分預設,它預設了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過程,引導了每位學生經歷預設學習的全部過程。所以一經推出,導學案便表現出了勃勃生機與燎原之勢,許多學校紛紛改教案為導學案。我們學校也已實踐多年,其中受益良多漸漸的也積累了一些對導學案的反思。

結合我校數學科課堂的教學情況,可以把數學導學案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和預習自測,第二部分是課堂研究和要點歸納,第三部分當堂檢測,第四部分是課後練習。

第一部分中的學習目標包含三維目標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清楚每節課的要求和重難點,學起來有針對性。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節,學生以前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麼。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數學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藉助導學案完成課前數學學習。因此,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並在學案的指導下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帶着問題看書,找出重點、難點,獨立完成導學案中預習自測部分,帶着問題進課堂,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在上課時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總的來説,課前預習確實提高了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的效率,老師在新課引入時也省了很多時間,有時直接由學生來説或提出疑惑,有時通過簡單的實例一帶而過,然後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通過例題總結出題型與規律、方法與步驟。

當然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

1.學習目標、重難點在編寫上還欠妥當。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目標、重難點都來源於原來的教案,把教案中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案中改成了“學習目標”,“重難點”則基本上是照搬照抄,實質內容沒有多少不同,事實也是這樣,絕大多數老師編寫的導學案基本沒有跳出教案的圈子。

2.課前預習有時就忽略了學生“感受新知、推導新知”的過程。預習的內容多是將要學的一些概念、定義,於是導學案上就會羅列一大堆概念和定義,其中多數編成了填空的形式,期望學生填寫幾個關鍵詞或是幾個問題來達到預習的目的。相反,如果學生沒有經歷預習式填空,教師可在課堂上藉助多媒體展示幾個實例,引導學生對比觀察,探尋出幾個例子的共同特徵,再類比已學知識,十分自然的得出新知的定義。然後針對其不完善之處,教師可通過反例啟發學生不斷糾錯,直至得出正確概念;最後可適當配一些判斷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此處理,親歷了觀察、歸納、反思和完善的學生,才真正參與了知識形成的教學,才能真正理解概念。否則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學生會解很多題,但卻説不出數學的基本概念,更領會不了數學知識的本質。這樣的課堂教學滿足於學生記憶結論並模仿應用,認為“學生記住了也就會了”。這種方式的教學,也許學生學到了計算的技能,但卻學不到研究數學的方法,更領會不到數學思維的快樂。

3.課前預習也給學生加重了課業負擔。學生在完成原有的作業之後,還要通過閲讀新課預習新知,實際上加大了學生的作業量,其次,對一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原來新知完全靠老師一邊演示一邊引導獲得的,現在讓他們自己推導無疑是雪上加霜,拿着問題不知從何下手。

第二部分的課堂探究主要是例題的展示、分析與總結。有了導學案,教師往往會放手讓學生安靜的讀題思考,嘗試自己解決,突出學生主體作用,但是,卻忽視了教材編寫的意圖,教材對較難的例題不僅提供了證明的書寫範例,而且還提供了分析思路。教師應該首先引導學生關注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再讓學生去做。課堂要以學生為主,但並非放棄教師的講解作用,尤其是引領作用。事實上,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課堂中學生臨時出現的個性化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迴應和引導,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學生會提什麼樣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涉及的學科本質在哪裏?對這個問題該如何作答?當不能立即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怎麼辦?上課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熱鬧,學生講了很多,但對知識點更深層次的挖掘還需要教師來揭示。

另外,我覺得恰當適時的小結,一方面可以配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達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學生在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從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換能力,對自己想法的整理、驗證及歸納能力等)能得到有效的鍛鍊和提升。存在的問題:由於慣性思維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往往在寫小結時只是呆板的把老師的板書和書上的要點摘抄下來,用一句廣告語就是“我不是在小結我只是文字的搬運工”,缺少了自身的感悟和體會,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創造性的缺失。所以在使用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僅要補全知識和結論,更應做好方法與技巧方面的批註,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各有側重。其次,數量不能多,1~2點足矣,否則對整個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會產生時間上的影響。對於有些難度比較大的內容,教師也可適當幫助啟發。

第三部分是當堂檢測。在完成小結後,留下10~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課堂檢測題,其實也就是自我考試,因此在練習題的選擇上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又要注重能夠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方面的訓練題,要保證訓練的形式像考試那樣完全獨立地、快節奏地按時完成,如此能有效的提高作業佈置、批改的質量,提高訓練檢測的效率。存在的問題:要保證學生緊張、有序的完成當堂檢測,對教師在時間的掌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特點靈活設置。有時上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問題比較少,時間相對寬裕,可是碰上內容難,不易理解,學生疑惑比較多,老師必須在課堂上解釋清楚,勢必費時較多,當堂檢測的時間就難以保證。課堂的任務很可能留到課後,無形中就加大了學生的作業量。

總之,導學案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設計方案。“教”的最好方式是“導”,學的最好方式是“研”。導學案實踐涉及使用前“如何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設計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學時“如何在學生自學基礎上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引導”。

在設計導學案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現有基礎和認識規律,以思維為核心,以知識為載體,設計有一定思維空間的板塊型宏觀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從而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深度學習。既關注知識、關注過程、關注學科方法,又滲透學法。要控制學習總量和每個板塊教學時間,如果加重學生負擔或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都不值得推崇。

在利用導學案教學中,要體現與採用其他方式教學的不同。教師更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彰顯自己學習所得,要把握學生主講,教師少講的原則,但絕對不是不講,畢竟學生的自學、助學、組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4

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自主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在訓練學生聽説讀寫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更重要是備學生,評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並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結合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明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情況,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並在每節教學課後,讓學生總結自己對這節課所學內容得失。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角色。也就是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5

開學初,學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最近我又在網上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頻,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説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課堂教學中,我也想過用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被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我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於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

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到了遊戲廳裏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並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觀看杜郎口中學的教學視頻,我發現我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定學生做我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

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6

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次課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變化。隨着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構架、課程實施與課程評語的變化,課堂教學改革活動提出一定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學生髮展為本”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指全體學生的發展、終身持續發展、活波主動地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教要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

課堂教學改革建了一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體系,這為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課堂教學改革要以提高全國民族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結合起來,把着眼全體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學生的素養是他內在心理的'寫照,取決於它的心理結構及其質量水平;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智慧,積文化為品性。改革的功能定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要重視雙基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進他們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一代新人,課堂教學改革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

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在我的以往課堂教學中,我也想過用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被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我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於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

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到了遊戲廳裏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並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觀看本次的教學視頻,我發現我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定學生做我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

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學習課堂變革一點初淺體會,課堂變革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課程變革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課堂變革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7

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但具體付諸於實際行動就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了,這不僅是對老師教學方式的挑戰,更是對學生全面負責的責任。通過教學實驗以及結合一些大師的理論進行總結:

一、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找同類項朋友”的遊戲。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事先準備好的配組同類項卡片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同學找到自己的同類項朋友後,被“擠”出座位的另一個學生再去找自己的同類項朋友,比一比誰找得既快又準。這種生動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活動,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方法和合並同類項的法則。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傳統的教師泛泛而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在教學中,還應該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就是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與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要使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注重課程整體的轉變。

建構科學理學、後現代主義哲學以及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強調學生中心,重視學生的個人經驗,強調課程實過程中的個人體實現課程政策從“集權”到“放權”的轉型,課程範式從“科學中心主義課程”到“社會建構中心課程”的轉型,教學規範從“傳遞中心教學”到“探究中心教學”的轉型等。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方法的轉變;

三、新課程改革中的創新問題

新的課程改革由理論走向實踐,學校課程目標由過去的重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轉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由重個體轉向面對全體學生,由重知識傳授轉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特長。要實現這一轉變,我們應該從創新教育着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創新教育是指通過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從而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的教育過程。由此可見,創新教育既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當前我國中國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了創新教育活動:

1、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

2、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創新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3、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戰場;

4、大力開展課外活動,特別是開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技活動,如小發現、小考察、小發明、小製作、小實驗、小論文等“六小”活動,並把這些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5、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時間和空間,設立學生教育實踐基地,增加學生實踐活動的內容;

6、實行開放式教育,走教育改革之路;7、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開展校園網絡建設;

8、以課程教材改革為突破口,開展系列創新活動。如優化精簡基礎工具課程、開發規範活動課程、科學設置綜合課程、合理開設選修課程、增設環境課程和鄉土課程等;

9、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教學觀,在學校推廣“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賞識教育”、“和諧教育”;

10、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和批判精神;

11、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志向和求新慾望、廣泛的業餘愛好和濃郁的好奇心、標新立異的挑戰意識和強烈的冒險精神以及堅強的意志力和敏鋭的觀察力;

1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及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

14、遵循創新的基本原則:民主原則、探索原則、激勵原則、實踐原則、集體原則、開放原則、超越原則、個性原則;

15、改革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包括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等);

16、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17、採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雙向或多向交流;

18、變革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19、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20、減少教師授課時間,增加學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四、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2、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3、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4、學生出現兩級分化。由於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大大培養了一部分學生的能力,成績突飛猛進。而學困生由於智力、不用心、懶惰、基礎差等原因,其成績越來越差。這類學生理解能力差,只適合用比較傳統的學習方法。而學校每學期的期末考試主要是看平均分和及格率,於是教師的課堂教學主要針對學困生來教學,新的教學方法自然被拋之九宵雲外。對策:一是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學困生往往缺乏自信,教師讓他們充滿信心,多找他們的閃光點;二是儘量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逐步提高;三是注重個別輔導,還可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互相幫助;四是希望學校能改變一下考核教師的方法,不能一刀切。

5、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另外,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6、學校、教師們更注重了通過開展校內外、課內外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來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於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習效率。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説:“在所有的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任然是人,教學是激發興趣,形成觀念,傳授知識,培養性格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過程,教育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與心理學為基礎的的,前者指明目的,後者指明途徑、手段以及對教育成就的阻礙”。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中學生情感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情感人,去感動學生,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愛護。如在提問、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讚揚,並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本身應舉止莊重、文雅。提問時,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多用禮貌用語。教師良好的素養、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影響着下一代的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

當我們推行新課程改革時,應該“古今貫通,中西融合”,既吸取我國教育歷史中的精華,又借鑑國外教育歷史中的優秀成果,真正發揮教育歷史研究的作用。只有這樣,我們的新課程改革才能少走彎路,持久深入地推行下去。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8

3月22日,我校組織全體數學教師觀看“第十四屆國小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展示培訓活動”網絡直播,這是一次聚焦培養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實踐探究。吳正憲老師的專家報告和3節精品課猶如陽光雨露滋養了數學教師的心田。這次的線上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大家聽取了由吳正憲老師介紹的“改變學習方法,促進深度學習”的專題講座。吳老師介紹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發深度學習,讓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生活意義,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接着我們觀摩了孫迎新老師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孫老師的課堂目標明確、內容科學、方法得當,符合學生實際,同時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的有效引導,課件的生動展示,達成了所指定的目標,效果非常顯著。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唐老師的《認識長方體》。這節課結構合理、敢於創新、思路清新。全課以四個活動為主線,在引導中讓學生去猜盒中的幾何體,一個“猜”字,緊緊勾住了學生的未知慾望,一個個不同層次的展示,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

第二個“切”字,把直觀的胡蘿蔔切成正方體,落實面、稜、頂點的概念,設計大膽新穎,學生直觀易懂。

第三個“找”字,打破傳統的從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本節課在研究特殊的正方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推理一般的長方體的特點,敢於突破,這種逆向設計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第四個“做”字,唐老師用心細緻地為孩子提供了有趣豐富的學具,通過“捏一捏”,“搭一搭”,讓孩子獨立創造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用結合,使得數學知識真正的落地生根。

徐毅老師的`《折線統計圖》能夠根據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選擇課程資源,分量適中,難度適當,教學方法講求實效,能夠恰當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信息反饋即及時、全面。以武漢抗疫為載體,貼近生活實際,讓數據傳遞育人作用,具有很深的德育意義。

並且徐老師設計的分層作業,讓學生對接學生,因材施教,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這次線上教研培訓進行的及時有效,讓我們為新學期的學習進行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激勵大家積極行動起來,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在反思中提升,在感悟中收穫,順應當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努力抓住數學教學的本質,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智慧、方法和人格!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9

通過遠程教育學習了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我深有感想。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我覺得,我們學生學習上一直處於被動接受狀態,靠死記硬背。以往我在教學中,習慣了舊式教材的老套教法。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總認為,講得越多學生就會學得更多,才能學得更牢固,學得更紮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的創造性。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滲透自主的理念。

1、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長期以來,受陳舊的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中學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依賴性嚴重。依賴老師講解,依賴老師抄答案。有的學生學習時間很長,白天整天在學習,甚至晚上學習到凌晨一點鐘。上課也很認真,筆記也記得很詳細,但作業、考試還是不理想。我認為這是受陳舊的教育模式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新內容前讓學生先預習,自己做配套練習。練習批改後,再講授。這樣既能讓學生逐步鍛鍊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讓學生針對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認真聽講,提高他們聽課效率。當然,在他們預習前,老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對他們預習後完成的作業要認真批改,因為這時的作業肯定有許多不同的解答方法。老師也不能在講課時只給出一種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對於一些非客觀題,要儘量考慮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2、努力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目標知識。我認為,離開學生

的積極參與,老師唱獨角戲是不能實現教學目的的。既然“以學生為中心”,就要儘可能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鼓勵學生學生大膽地嘗試。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活動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

3、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

過去我在上公開課課的時候,在安排學生活動或表演時,往往只集中在班級中少數基礎較好、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上。在平時的教學中常常也是如此。總覺得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活動或表演,會浪費時間,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長此以往,造成一種現象,就是班級裏常常只有一部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還有大部分坐着看“熱鬧”。因此我認為,要改變這種現象,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覆蓋面要廣,不要總集中在幾個尖子生上。當然,我們可以在備課時就注意把學生也考慮進去。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的問題。分組活動時給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多的`指導。

4、適當地進行西方文化滲透,讓學生們多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英語的使用習慣。

隨着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近年來許多學校開設了各有特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內容形式多樣。對學生擴大知識視野起了和大的幫助。我們學校雖然沒有校本課程,但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增添了我的校本專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信息社會,中西方之間文化滲透逐漸深入。西方國家的一些節日在我國的城市流行。而農村的孩子對這些瞭解卻不多。

5、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平常的教學中,為了片面追求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我們往往只是狠抓書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我認為,教育改革就是要培養出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課堂是我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英語課堂也不例外。我的設想是:

(1)讓學生找規律、查特點,引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所學語法,我常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們自己去總結、歸納,找規律、查特點。這樣既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又能讓學生牢固掌握語法知識。

(2)設計靈活性思考題,讓學生探求不同答案。

(3)利用課本資源,引發學生創新能力。有時候我讓學生針對某一課書或一個單元。自己出試卷,儘量出一些有新意的題型。這樣既可以促使學生認真複習所學課本知識。又能培養他們創新能力。

(4)新教材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創新的過程,在教學中,我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我們教師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不斷培養和引導。必將讓我們的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享用不盡。為他們未來美好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以上是我從事教學工作的反思和對地理教學方法的初探,當然對於教學方法的探究是我們永恆的話題,這只是我的個人認識。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10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展、引導者和合作者 ” 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結合自身近年來參與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感受。

一、 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徵,對國小生來説,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説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二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着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祥總結算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或通過情境變式,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後,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二、 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活動探索。

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他認為從五個方面入手,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多做;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敢問多問,有了問題的自由,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多學,兒童的空間,得到解放,才能收集豐富的資料,擴大眼界,發揮內在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時間,讓他們有空暇時間消化知識,增長知識

三、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新一輪課程要求學習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如何在課堂上落實呢?讓每個學生承擔着不同的學習任務,每個人承擔的角色隨時改變,這樣,每人都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數學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這是學生的主體參與,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互相作用,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許多過去課堂上需要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有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慾望,教師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解題的方法,同時有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對於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

總之,數學教學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於數學。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11

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和省教廳的課改要求,有效推進職業學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省教科院於20xx年12月5-6日舉行了“20xx年雲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研討暨世行貸款雲南職教項目成果推廣活動”,為期2天。我作為培訓中的一員對這次培訓感受頗深。下面我就談談此次培訓的感受和收穫。

首先,此次培訓準備充分,領導重視。開班前省教科院就對此次培訓做了大量的工作。對培訓人員提前通知,培訓人員的住宿、伙食做了精心安排,培訓內容提前做了安排、訂購,對培訓期間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計劃。同時領導高度重視,開班時省教廳(教科院、職成教處、外資辦)相關領導到會,並且作了重要講話,對此次培訓也作了嚴格要求。培訓人員從思想上就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每天堅持簽到制度,無特殊情況做到不請假、不遲到、不缺席準時參加每天的學習活動。省教科院領導堅持在一線指導培訓學習、廣泛聽取教師意見。

其次,培訓人員多,培訓內容廣,討論時間足,效果顯著。此次培訓有校長、中層領導和一線骨幹教師。培訓內容豐富,主要是聽取了省教廳成教處處長段劍新《職教現狀分析》,教育部新世紀教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職教學會教學工作委會會副主任、祕書長王軍偉《職教教學改革專題報告》,騰衝一職中李正洪“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探索,雲南旅遊職業學院王開洪老師的《説課競賽的研討與交流》等。

再次,通過此次培訓充分認識到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因此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實行課堂改革勢在必行。只有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知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迴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還給學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改革時間緊迫,因此課堂教學改革要從你我做起,要從現在做起。

最後,通過此次培訓,使我對如何有效地展開教學有了新的思路。新的課改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心中始終要有學生”。因此要求教師備課時要認真分析學生情況,這次學習中我對此理解特別深刻。第一、備課中教師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第二、具體方法是:深入研究學生,找準教學起點;關注個別差異,設計不同要求(設計課堂教學分層、設計課堂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分層);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組建合理的學習小組。同時對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是:前景創設——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達標。

總之,兩天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這是對我的心靈、我陳舊的教育觀念進行的一次洗禮,我也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新知,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在這次課改培訓中我受到很大啟發,這將給我今後的教學帶來巨大的動力。我深信自己會在這次教學改革浪潮中不斷的成長並有所建樹。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12

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數學課堂更精彩。然而,反思我們的一些課堂教學,卻不難發現,貌似實施了新課標,其實沒有實效性,看似熱鬧的課堂場景,卻存在着無效的教學方式。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認真學習了新課程理念,並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靈活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並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滿足學生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是我們研究的一點心得。

一、對新課程理念的詮釋、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關於新課程理念,首先,國小階段數學課程最核心的目標是通過數學學習,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其次,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它不僅要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它強調:數學學習的活動性本質就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再創造”過程,構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教學。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播者轉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再次,“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等活動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二、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種理念給我們的上課指明瞭方向,同時也為我們的備課理清了思路。精彩的課堂源於精心的設計。我們的備課不僅要備“教師怎樣教”,更要備“學生怎樣學”,不僅要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更要考慮到怎樣去指導、點撥學生;不僅要有調控課堂的能力,更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只有這樣,才能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過程因素的有效調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

托爾斯泰説:“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是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着定向和動力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的主要因素。相反,沒有興趣,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任何教學活動都是低效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經驗和教材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活動,用藴含數學信息的故事、遊戲、圖片,再配置以多媒體的輔助,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2、學生的已有經驗,是有效教學的生長點。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一位教育家也曾説過:“影響學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然後據此進行相應的教學安排。”有效的教學要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生長”新知識。因此,教學中,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更要選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引發誘因,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主動探索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比例尺》一課時,學生已經有了比的知識和對地圖、平面圖的瞭解,當學生很容易在紙上畫出與三角板同樣大小的三角形後,通過比較得出:“圖上的邊長:實際的邊長=1:1”,然後問:“你能把一個長80米、寬50米的長方形操場畫在紙上嗎?”學生面面相覷,小聲議論着,有的雙眉緊蹙,有的則邊搖頭邊説:“操場那麼大,紙那麼小,畫不下。”此時,老師慢慢地説:“生活中我們見到的地圖是怎麼樣的?”這時,很多學生馬上意識到了什麼,在老師不作任何講解的情況下,充分利用以前學過的比的知識,把操場的長和寬縮小若干倍後,很快就畫好了。“比例尺”的概念自然生成。

3、活動化學習過程,是有效教學的載體。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面對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要使學生樂於接受,最有效的教學就是讓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只有當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其中,親身經歷知識的`生成和發展,他們才能主動地發展知識,有效的建構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把課堂營造成學生的數學活動場景,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設計成一定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在活動中發展創新。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當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後,老師提出:“給你一張正方形紙,你能不能折出它的1/4?試試看,請給你折出的1/4塗上顏色”這時,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動手操作起來,他們用多種方法折出了1/4。通過手、眼、腦並用,啟迪了他們的大腦思維,很快又得出了很多種1/

8、1/16的摺疊方法。這種以“動”激“活”的學習方法,營造出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也讓他們分享着進步與成功的喜悦。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自主探索是指讓學生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基礎,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可以説,沒有思考就沒有有效的教學,沒有自主探索,就不會有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這就是説,課堂上,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鑽研;二要留給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眼觀摩、動口表達的適度空間。自主探索是每一節課都必須要有的環節,而合作交流則不然,合作交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教學難點,完成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同時,合作學習也是豐富學生經驗,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精心設計活動化教學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活動,並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動中正確指導,適時點撥,同時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滿足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真正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13

1、意義關聯的原則

所謂意義關聯的原則就是教師要注意在抽象的數與具體的物質實體之間建立兩方面的意義關聯:既要幫助學生認識數是反映不同的物質實體的共同屬性,又要幫助學生經歷將數與具體的物質實體相分離的抽象過程,使學生能夠感受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意義。在數概念認識的初期,考慮到學生年齡尚小(特別是我們一年級的學生),可由老師提供豐富的生活情境;在數概念認識的中後期,則由學生自己從現實生活中搜集有關數的材料,教師要注意拓展學生的視野,學會從多種渠道發現和蒐集信息。

2、創造生成的原則

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和學習人類祖先在發明創造數過程中的偉大智慧,要改變教材呈現知識的順序,把斷裂的知識進行修復,引導學生先借助已有的數位順序表(如百位、十位、個位的數位表),運用已有結構主動認識讀寫(如百以上至千之間的數),然後發現還有更大的數存在(如十個百),而已有數位表已不能容納更大的數位的需求(建立萬位),這樣學生就可以經歷新的數、計數單位和數位的不斷的創造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把握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構造特點,還可以運用十進位值制計數法不斷地創造生成新的數,更可以感受和習得前人發明創造的偉大智慧。

3、關係溝通的原則

國小階段數概念的認識主要包括整數、小數和分數,整數又分解為多個認識循環(20以內數的認識、百以內數的認識、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的認識、大數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兩個層面溝通這些知識的內在聯:一個是整數內部層面的'關係溝通,一個是整數,小數和分數之間的關係溝通。就整數內部層面的關係溝通而言,主要的溝通任務有:一是要溝通各個數位這間的進率關係,揭示十進位計數法的構造特點,使學生能夠把握和運用十進位計數法的結構;二是要溝通各個循環的數的讀寫結構的關係,使學生經歷數的讀寫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就整數、小數和分數之間的關係溝通而言,主要的溝通任務有:一是要溝通整數、小數和分數的認識內容之間的關係,揭示數概念體系的知識框架,即整數、小數和分數從表面上看各不相同,但都是從數的意義,組成、讀寫、排序和分類等方面來認識,幫助學生形成數概念認知的結構化;二是溝通整數與分數之間的實體關係和抽象關係,揭示分數概念中部分與整體的相互關係,幫助學生感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抽象意義,基本單位與組成;三是要溝通整數與小數之間的十進制關係,使學生能夠運用小數的構造特點創造生成新的小數。

如果沒有進行任何研究光看這些理論,會讓人覺得雲裏霧裏,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在經歷了一學年的學習與實踐之後,回頭再來看這些理論,又有一些新的認識。就拿《萬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來説,細看這一節課我們可以找到這幾個原則在本節課中的落實:

這節是明強國小李靜執教的《萬以內數的認識》, 這節課處理的大環節跟我們研究的是一致的:

一、在情景中讀數。

二、在數位順序表中讀數,認識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三、經歷“萬”的形成過程,生成新的計數單位“萬位”。不同的是細節的處理。

再次反思:

第一,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幫助學生對抽象的“成千上萬”的數概念建立感性認識和理解它們的現實意義。第一環節在情境中讀數。特別有意義的是這些數是學生在自己的身邊蒐集而來的,是在自己的生活認識的基礎上展示出來的,在這裏學生自然而然的把這些抽象的數與所代表的具體實物聯繫起來,使得意義關聯的原則落到實處。

第二,注意利用學生已形成的數的知識結構基礎,幫助學生嘗試運用結構支撐實現萬以內數認識的主動遷移。

因為學生在一年級就已經學習了百以內的數,所以在這裏萬以內的數就是第二次循環,對於已經認識了百以內的數,並且有比較好的知識結構的學生來説只需要進行內化,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就可以形成更豐富的數概念了。

收集資源:第一層次的收:沒0的數,末尾有0的數,並歸納小結相應的讀法:高位起,依次讀,末尾0都不讀。(這是原有的結構基礎,這裏是喚醒學生的記憶。同時也為下面的學習提供了思維的方式)

第二層次的收:中間有0的數,這些0都在什麼數位上?這些數的讀法又怎樣?師生一起提煉法則:中間0讀一個。

師:沒0的高位起,依次讀,末尾0都不讀,跟前面千以內數的讀法是一樣的。中間有0的情況比較複雜,讀一讀,想想是怎麼讀的?分別在什麼數位上?怎麼的?

學生互相合作説一説。

這裏體現了關係溝通的原則,百以內的數與萬以內的數在讀法上有相同也有不同,要求學生在兩者之間的關係上找到溝通,得到有效的讀數法則,在已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納入新的讀法,學生學習起來沒有覺得知識斷裂,沒有單獨的為學習萬以內的數下很大的力氣,就這樣一氣呵成,完成了萬以內數的讀法的提煉:高位起,依次讀,末尾0都不讀,中間0讀一個。

第三,注意溝通萬以內數與百以內數之間的區別與內在聯繫,幫助學生提煉和掌握萬以內數認識的方法結構。

認識萬位,感受一萬有多大這個過程體現了創造生成的原則:引導學生先借助已有的數位順序表(如百位、十位、個位的數位表),運用已有結構主動認識讀寫(如百以上至千之間的數),然後發現還有更大的數存在(如十個百),而已有數位表已不能容納更大的數位的需求(建立萬位),這樣學生就可以經歷新的數、計數單位和數位的不斷的創造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把握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構造特點,還可以運用十進位值制計數法不斷地創造生成新的數,更可以感受和習得前人發明創造的偉大智慧。

寫了一些自己的反思,越來越覺得只有親自去實踐了、摸索了,才會知道它設計的意圖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背後所依據的理論又是什麼,我們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等等,當追根索源之後越來越發現,新基礎是多麼值得去研究的一門學問。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反思,我感覺跟它又走近了一步。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14

近兩年來,全國各地課堂教學改革風起雲湧,許多先進經驗紛紛亮相,成為了新課程教學的亮麗風景。在改革中,我採取了揚長避短、學為我用、創新理念、穩步推進的課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1 學生是主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把學生放在了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味的採取壓制、強迫的手段,常常適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變了我錯誤的認識,學生被放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上,教學時能夠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自主學習值得提倡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別,但完全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教會學生不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根據學情、知識的難度適當教會學生預習、學習、複習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21世紀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

3.小組合作的優勢

傳統的課堂是少數尖子生的課堂,學困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小組合作,有利於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有利於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體驗到學習與成功的快感,從而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建立小組併發揮小組的作用不可忽視。

4.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向標

課程標準要求落實三維目標,課堂教學要落實三維目標,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前早將目標定位下來。一節課的任務完成與否,也需要對照目標。目標的展示,還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的`方向更明確。

5.新課程教學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永無止境,而教師教學不能僅傳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考、創新,在學習生活中養成動腦、動手、探究的習慣。

二、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教學中總結了三自學習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預習、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預習課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內容的初步感知;閲讀課側重於思維的訓練、表達能力的培養;複習課則側重於知識的落實。課堂設計上,以理念引領教學,體現學

生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革新

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對實現目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傳統的學究式經驗教學已不受學生歡迎,學生內心的情感調動、自我碰撞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況且,學生的作題能力不是靠教師的講而培養出來的。為此,我在教學中從課本內容,學生心理因素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體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學內容的添新

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是改變了過去教材天下一統的格局,社會、生活、實踐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成為教學內容。死抱住練習冊不放,必然導致視野狹隘。

五、實踐活動的出新

活動是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時娛樂,它對於解決當前困擾學校的教師厭教、學生厭學這一問題有着獨特的意義。我不喜歡板着臉孔教學生學習,願意用自己的熱情和陽光去感染每一個學生。

數學改革心得體會15

我是大莊子國小的劉坤,1986年畢業於靜海師範,30年來,我向來默默無聞的堅持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與各位老師們進行探討和交流。

一、仔細學習,別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魏書生曾説過:"採百花,釀自己的蜜",這一句話,深深妨礙着我,鞭策着我,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工作之餘,仔細學習最新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活動中大膽實踐。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和學習,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的教育辦法,別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讓自己能有一桶水去澆灌我們的花朵。

二、重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適應。

1、讓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適應。包括認真觀看,獨立考慮,獵取信息,提出諮詢題,疑惑就諮詢,合作學習,自我評價等等。像學習語文一樣,學數學,也要勤做筆記,做批註。

2、讓學生學會做課後作業:

指導學生在做課後作業前,先掃瞄課本,複習課本上的知識點,然後在開始做作業。如此能夠減少不少錯誤。

3、讓學生及時糾錯:

要求每個學生都預備一具糾錯本,將每天作業或練習中的錯題及時記錄下來,並簡單描述錯誤產生的原因。每當一具單元學完時,學生就能夠對比自己的糾錯本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倖免了盲目地進行復習。

三、建立良好班風、學風,賞識激勵,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學習的保證。在接手那個班之後,我就培養了一批班幹部,作為老師的小助手,在班內真的起到領頭雁的作用,尤其如今一具數學老師帶兩個班級,班幹部就更為重要了,並且班內對每位同學的學習、作業、紀律等事情設立積分表,看誰積分最高,就對誰進行及時獎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想別到的效果。

四、傾注愛心,鼓舞為主。

偏愛後進生,嚴愛優秀生,博愛中等生,組建"一幫一"互助組,使各類學生都有別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是提高整個班級數學成績的保障

每個學期,我都會在班裏成立合作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裏各有一套領導班子,他們各司其職,又互相競爭,互相學習,固然也互相牽制。既鍛鍊了人才,又倖免養成某些班幹部驕傲自大的情緒。並且班內對每位同學的學習、作業、紀律等事情設立積"優"表,看誰的優達到了要求,就對誰進行及時獎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想別到的效果。班幹部培養好了,就由他們協助,持之以恆的地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適應。

固然,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深感自己的別腳和能力的欠缺,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對優質教育強烈需求的家長羣以及性格各異的學生。因此我會經常向身邊的每一位同志學習或討教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q9ej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