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育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育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育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育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育兒心得體會1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習慣、廣泛的興趣;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一生幸福的保障;廣泛興趣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我們家孩子既屬於放養型,自然生長;又屬於羣居型,薰陶成長。

為什麼説是放養型呢,因為我們在她學習跟生活上基本屬於放權型,讓她自己來選擇。

在學習上我們對她的要求都是在她這個年齡段能做到的,我們不強求她學多少知識,如果她想學我們一定提供條件,如果她不想學我們也不會去逼她。我想在學齡前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我們平時在家基本不開電視,她跟我們在一起時要麼畫畫要麼看書要麼玩玩具,如果畫畫我們就陪在她身邊上上網,如果看書我們就陪着她也看看書,如果她玩玩具我們就陪着她一起玩一會兒。她跟着她婆婆時那是肯定會看電視的,我想沒有哪個孩子不看電視的,她一個人或者跟她弟弟妹妹在一起時看動畫片,跟着她婆婆在一起時就會跟婆婆看婆婆喜歡的,但她看電視的時間一般都不長,而且看電視她學會了好多字,比如社會寫真、喜羊羊、灰太狼等,都是看電視學會的字;看電視也讓她學會了要尊重別人的喜好。她現在知道婆婆愛看社會寫真、爸爸舅舅姨夫喜歡看球賽、舅媽喜歡看湖南衞視。她跟他們在一起看電視時一般都選擇他們的喜好,但是一到廣告時間肯定是看她的動畫片了。所以適當給孩子看電視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在生活上我們從來不包辦她的.事,她自己的事一般都是她作主。比如今天想穿什麼衣服,明天想去哪玩,是學畫畫還是學樂器,我們都讓她作主。我個人感覺一個孩子如果你把家長的意願強加給她,她也許會接受但那是因為家長的權威作用,我更多地時間是讓她去思考。比如今天想穿什麼衣服她隔天晚上就會把衣服準備好,因為她有過早上再找衣服換來換去結果差點遲到的例子,所以她懂得做事要早準備;還有像我們經常帶她出去嘛,一般出發之前我會做個計劃再列個物品清單,她經常看到我這樣做,後來要去那兒玩時她會很注意去看那兒的天氣預報,也會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如果她自己整理的物品少帶了她就自己承擔後果,或者沒得玩具玩或者沒得零食吃。所以我們在這樣的事上不替她作主,讓她學會思考,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

為什麼説是羣居型呢,因為我們家庭的關係,家裏平時生活在一起的人比較多,跟她同齡的孩子有三四個,她們經常在一起吃飯、在一起玩遊戲。如果其中一個孩子的表現不錯時我們都會去表揚他,這樣就讓其它的孩子有了榜樣,覺得哪樣做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

我們平時工作也比較忙,但是隻要是節假日我們肯定會帶她出去旅遊,從她四個月開始我們就帶她遊山玩水了。我們的旅行一般都是三四户家庭,這樣她就三四個夥伴了,因為其他孩子都比她大,跟着夥伴們一起旅行經常會讓她學到了新的知識、新的遊戲、新的歌曲什麼的,讓她在旅行中也能快樂成長、快樂學習。所以我們家女兒是在薰陶中成長的。

育兒心得體會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也一直在育兒的這條道路上探索前行。

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教育是從點滴小事做起,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耳濡目染的薰陶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始終要求自己言行得當,知行合一。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映出了父母的教育。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則的自由是放任,沒有自由的規則是控制,守規則的孩子更自由。家庭規則教育應以自由為前提,培養孩子的自由精神。在我們家的規則教育中,會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一方面有利於孩子主動建構規則的意義和內涵,而非被動接受;另一方面,這一過程也可以讓孩子深刻體會到規則建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自由,而非限制自由。孩子的自由應該有其底線,具備我們一般人所認為的良好教養,明白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懂得尊重他人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來自父母的.適當輔助,可以讓孩子在攀登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我很喜歡和孩子一起讀書,特別是我國古典詩詞歌賦,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其中富含深刻的道理。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孩子在書籍中提高涵養,同時也能夠感受書籍帶來的真正的快樂。

教育是我國的百年大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形成三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會一直在教育的道路上乘風破浪。

育兒心得體會3

九月份來臨,讓我們共同迎接13個孩子的到來,在我們班,孩子的平均年齡都在兩歲半左右,而且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剛出生的前兩週,孩子們都在和父母揮淚道別,而於心不忍的家長們更是留戀着來回站在門口、窗前,久久的凝視。

父母的.不捨,寵愛,忍無可忍…,便形成了如今越來越多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獨佔意識,孩子在家裏交往範圍小,關係也少,所以全家都會為了一個寶寶而轉。豆類班還發生過一些“咬人,打人”的小事,原因是什麼?正如玩玩具和看書一樣,自己先拿到玩具就是不肯給別人玩,對方當然也不甘示弱地動手去搶,這樣意外就會發生。在家裏的孩子們所有的玩具,食物,只要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都不會有人跟你爭搶,可是到了幼兒園又怎麼樣呢?玩具量有限,書本很少,不可能每一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玩具,這就需要大家輪流操作,輪流玩。我們在此談到的是——共享。

共享,不僅僅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大家吃那麼簡單,懂得共享的小朋友,也能將自己喜歡的事情、經歷、快樂的心情,一起分享給小朋友。帶上自己喜歡的零食,我們一起品嚐;帶上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玩耍,體驗樂趣;帶上自己所聽過的故事,兒歌,大聲朗誦,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使孩子從小懂得與人分享,不要搶先一步傷害他人。還可以避免意外的發生。十月份,我們班開展了分享月餅活動,在第二次親子活動中,同樣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了分享過程,幫助孩子們養成了樂於分享的良好習慣。

育兒心得體會4

也許每個班都有那麼一棵大樹,只不過,他還沒有沐浴陽光,還沒有成長,我們班王映起是一個活潑的小男孩,有些任性,有些調皮,不太受約束,喜歡隨便到別人的位置上和別的小朋友玩,平時還比較愛講話,如果給他一天的時間讓他説,他一天也不會停,這樣的情況幾乎天天都出現,可是一件事情的發生卻改變了我對這個小男孩的印象。

這天,我正在跟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們正在認真的聽着故事,這時我看到我們班的王映起不知怎麼了,坐的特別好,腰板特別直,於是,我便抓住機會趕緊表揚他,我對孩子們説:“你看王映起小朋友坐的特別好,我要獎勵他一朵小紅花”只見王映起的臉上有些驚訝,有些興奮,當他回到座位上時依然坐的那麼好。對於他的表現我是沒有想到的`,原來王映起可以表現的這麼好,只是我沒有找到方法。

這一天中,王映起都很聽話,表現的很好,坐的也很好,小眼睛一直都看着我,似乎想要得到我的表揚,到了離園的時候,他依然很聽話,還主動幫我拿東西,我很高興,看到王映起的變化我從心裏為他高興。

當我們遇到一些調皮的孩子時,不要急於否定一個孩子,我們要給他機會,給他一個可以開花的機會,靜待花開。

育兒心得體會5

讓幼兒去經受成功和失敗的感覺刺激,要因人而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應以多體驗成功的喜悦感為主,尤其是對那些膽小怕事、自卑感嚴重、自信心不足的幼兒。鍛鍊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先設置一些簡單明瞭、幼兒完全有把握應付的問題,使幼兒輕鬆自如、毫無壓力地解決。一次次的成功。促進其懷着更大的決心去嘗試下一步,從而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在培養到一定階段時,可以考慮設置更進一層的壓力和困難去磨鍊孩子,但程度一定要適當、否則失敗刺激過多過重,可能使幼兒心靈受到挫傷,產生厭懼心理。當孩子出現失敗時,家長、老師應該耐心引導,告訴孩子,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成功者,即使是天才、神通也有失敗的時候。同時,要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共同尋求成功的方法,使孩子逐漸形成對待失敗的正確的行為方式,增強其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

育兒心得體會6

大班本期有幼兒6名,其中女2人,男4人。本期的教學工作在園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在各位家長的配合下,特別是在園長的指導下,通過我班教師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本期共進行了五個主題活動

1.《神祕洞》(9月)在幼兒獲得了各式各樣有關“洞”的經驗後,更重要的是將此轉化上升為概念,並在生活中運用。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及創造力,我們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感受到了“洞”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2.《特別的我》(10月)我們讓幼兒從多元的角度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表現自己作為幼兒園裏“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同時也藉助回顧自己的成長變化,讓他們體會“我長大了”是一件神奇和令人高興的事。本主題讓幼兒有一個展示自己童年的舞台,讓老師發現和欣賞每一個獨特的孩子,讓幼兒、教師和家長合作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一起成長。

3.《葉子》(11月)藉助看似不起眼的葉子,我們培養了幼兒觀察與分析的能力;讓孩子在用葉子玩遊戲的過程中表現創意並感受美;讓孩子在學習葉子用途的同時,領會大自然中植物與人的密切關係。

4.《新年快樂》(12月)這個主題是應節日而生成的。在與“迎新年”相關的活動裏,我們讓孩子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氣息,瞭解到了中西的新年文化知識,複習鞏固了所學內容,向家長彙報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增進了幼兒的幸福感。

5.《驚奇一線》(1月)我們引領幼兒一起進入“線”的世界,用開放敏鋭的心去感受,用細膩的心靈去創作,在充滿“驚奇”的情境中盡情享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6.《夢幻西遊記》這個主題還有一部分內容沒有開展完,將在2月結束這一主題。

二、《我的數學》

通過數學的學習,我們讓幼兒培養了幼兒注意細節的`能力,知道如何分類,發展了空間知覺能力,學習了辨認左右的位置關係,認識了“10”的合成與分解。

三、國學教學

本學期我班幼兒學習的是《增廣賢文》,通過一期的學習,陶冶了幼兒的情操,我班幼兒一共能誦讀35首。

四、識字教學

本學期我班幼兒學習了《幼兒聽讀遊戲識字》。一期下來,我們共學習了27首琅琅上口的兒歌,3個欣賞故事,幼兒能重點認讀140個漢字,全面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五、英語教學

本期我們使用的教材是《洪恩幼兒英語》,共8個單元。我們採用兒歌、遊戲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孩子們不僅嚐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而且提高了語言能力,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六、不足及努力方向。

1.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發展得不夠整齊。

2.雙語教學還應持久深入地開展下去。

3.活動觀察記錄可以更詳細些。

總之,在下一學期教學中,我還要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進一步領會綱要精神,在反思教學中進一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以便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育兒心得體會7

哺育孩子既是一種負擔,也是責任,更是一件歡樂的事。在家庭訓練中,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仿照的第一對象,因此,父母的訓練顯得特殊重要。以下是我在撫育孩子過程中的心得:

首先,要讓孩子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充分的睡眠對於小孩子生長髮育尤其重要,從小讓孩子樹立規律的作息習慣,對她的一生都有好處。每天早睡早起,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準時回到學習接受老師們的訓練,會讓孩子的'學習更有效率,更有利用心情的掌握。

其次,要鼓舞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適時賜予引導,從簡潔到簡單,循序漸進地調動孩子動手的樂觀極性和主動性,事情完成後還要準時賜予表揚和鼓舞,讓她在勞動中得到確定,培育孩子的獨立性和堅韌的意志,切勿做大包大攬的家長,讓孩子習慣依靠。

第三,培育孩子的良好的學習愛好。

特殊是獨立看書、做練習的習慣。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於工作節奏快,我有時少不免也會把工作帶回家裏做。我有時候會讓小孩跟我一起,讓她看我工作時的狀態。久而久之,她也會帶個小畫本或小繪本,寧靜地坐在我身邊寫寫畫畫,遇到好玩或不懂的地方她也會跟我溝通,漸漸地培育她的學習專注力。另外,現代家長的普遍現象就是很難放下手機陪孩子,我們應當以身作則,每天最少騰出一小時放下手機,作為高質量專屬孩子的時間。

第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規章意識。

都説“三歲定八十”,小孩子能否有正向的人生取決於從小灌輸的觀念和意識。我喜愛用日常生活中發覺實例去和孩子分析,聽聽他們的看法,對錯誤的觀點和認知賜予訂正,言傳身教。也隨時提示他們要遵守規章,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同時,作為父母也要非常留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第五,注意親子溝通溝通。小孩子的認知思維還未能全面建立,因此父母要特殊注意主動發覺孩子的心思,而且要急躁、有效地去溝通,鼓舞他們能儘可能地放開心扉面對父母,這樣才能更有利於解決困擾和苦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勞碌並歡樂着,但也離不開老師的協作。很感謝幼兒園能賜予這次共享育兒心得的機會,盼望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助力孩子健康歡樂成長!

育兒心得體會8

如何教育和培養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渴望解決的問題。在這裏,我將簡要談談我的教育經驗。

一、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是影響孩子行為習慣的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家庭教育最大的特點是潛移默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孩子。父母的行為習慣、是非標準、待人處事的態度、道德觀念等方面一直影響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首先應該是這樣的人。

誠實的父母可以培養誠實的孩子;説髒話的父母不能培養文明的孩子;自私的父母不能培養無私的孩子。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素質,父母必須言行一致,為孩子樹立榜樣。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兒童的健康成長中發揮自己獨特的教育作用。在這一點上,我有具體的`經驗,孩子的叔叔有一句口頭語是他奶奶的",當我看到這樣的壞事時,我不停地對他説:叔叔説錯了什麼,讓叔叔道歉,保證他以後不會説髒話。改了很久才好轉。有些壞習慣對孩子來説很容易學習,但很難改變,甚至影響孩子的生活。父母應該特別注意。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現在很多家長用孩子學到的東西來衡量孩子是否聰明好學,比如能背多少唐詩,能認多少字等等。事實上,對於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説,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最重要的。 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改掉一些壞習慣。我們家瑞陽性格內向,所以我週日給他報了聲樂班,讓他喜歡錶達自己,覺得自己很棒。

另外,我也很注重培養他的注意力。在玩具上,他爸爸和我有意識地給他買了更多的積木。他喜歡玩積木,有時候玩 一個多小時。這些都有助於提高注意力集中度。我覺得他進去了。 進入中班後,注意力集中度大大提高。

另外,很多內容都不是 大約五歲的孩子能理解,有時我強迫他學習只能是機械學習,孩子 兒子不感興趣,但會對未來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我們應該根據自己 孩子的喜好安排了一些內容。他最近喜歡聽故事,所以我選擇了一些。 睡覺時把容易理解的錄音故事放給他聽,一段時間後,讓他自己重複故事。

育兒心得體會9

我的兒子陸奕博(Larry),現就讀於協和實驗幼兒園芒果班。再過一個多月他就將年滿6週歲,成長為小男子漢了。因為經常會有親戚朋友甚至老師誇獎孩子諸如聰明,懂事,能幹,有愛等等;但讚美之詞大抵都是當做客氣來聽的,孩子還小,平時也並不多優秀突出,所以當老師提出想讓我們寫寫育兒心得體會的時候,還是挺驚訝的。

和所有家長一樣,我們對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健康,活潑,勇敢,睿智。我們都是80後,一路跌跌撞撞走來,自己都還懵懂着,突然為人父母,可究竟如何教導培養,如何做個合格甚至優秀的爸爸媽媽,我們卻也沒有任何經驗。我們努力回憶自己的成長,回憶不同時期自己對父母的渴望要求並希望以此為對照滿足孩子。可以説,我們是一路檢索書籍,請教長輩,和同伴們交流“媽媽經”,一路養大了孩子,成為了今天的爸爸媽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相信沒有一套育兒經是完全相同並放之四海皆準的,但我想總有些觀點是必須認同或者可以借鑑的。

首先,我認為一個和諧温暖的家庭是一切的基礎。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父母和上一代老人之間的感情交流,父母和親戚朋友的來往互動,都是孩子接觸最多觀察學習最直接的目標。在這個叫做“家”的環境中,他學習愛與被愛,瞭解什麼是關懷什麼是付出什麼是守望相助。他感受爸爸的粗曠媽媽的温柔,瞭解什麼是分別的哀愁什麼是重逢的喜悦,更具象的接受細膩的情感。所以,一個家庭有了孩子才會更完整的原因也就在此,他要求我們更嚴格的約束自己,珍惜對方,孝敬長輩,真誠待人。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或者沒做好榜樣,你又怎麼能責備自己的孩子太自私或是“不懂事”。

其次,我覺得“溝通”是實現一切教育手段的前提。這裏提到的溝通,不是隻是指簡單的`平等的和孩子的溝通,更是指我們這些“大人”之間的溝通。在面對孩子時,為了不讓事情更復雜,“規則”更多變,爸爸媽媽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兩個人只能有一套“標準”,不能輕易破壞約定;甚至推廣開來,不管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或是和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或是其他親戚一起相處時,待人接物也儘量是“一個金標準”。舉個很簡單的例子,Larry開始學説話了以後,進步非常快,新鮮的詞語短句俚語等等,他聽到都會模仿,我們沒法篩選他接觸的語言,但又擔心他因此言語粗鄙形狀唐突,所以,我們有了“媽媽的小懲罰”這個規矩。我要求他在説話的時候不能説出哪些字眼、詞語,如果説了的話,就要自己伸出小手,接受媽媽的一下拍打。當他問我是不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時候我告訴他是的,大家都要“好好説話”,並請他也監督我們大家。實行的時候,我和他爸爸一起監督他,並且和雙方的父母也都溝通過,標準統一。孩子像玩遊戲一樣接受了規則,很快自己就規範了語言,甚至還會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糾正”我們,這個時候,不管是我們或是雙方父母都沒有因此違背規則,我們也伸出手掌讓他拍一下。良好的溝通就讓我們所有人一起完成了這個語言訓練。

對了,還有的許多用一句話來説叫做“適時的放手”。Larry能走的時候,我們會讓他自己去丟垃圾;能用筷子的時候每次吃飯在他碗邊放好一雙小筷子一把湯勺;會穿衣服了我們會詢問他讓他自己決定搭配,每天要穿的衣服鞋襪給他單獨放好讓他自己穿,甚至有時還會讓他做我們的小參謀;會幫忙了就在家務的時候讓他打打下手;認識錢幣了出門時就會有意識的讓他付賬找零看顧東西。他一天天長大,自己起牀洗漱吃飯,自己洗澡洗頭,自己寫字畫畫玩玩具,家人回來主動問好,別人有需要的時候能夠伸出雙手,他慢慢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覺得很自然並且很快樂,因為他做的事情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認可和表揚,“大人們”有時候還會向他提問題尋求幫助,他覺得自己是這個家裏不可缺少的所在。

我們,在陪伴他的日子裏,收穫了許多快樂和感悟,我們也在成長,孩子的認可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我們彼此依賴着,牽手向前。

育兒心得體會10

和一位初為人母的朋友聊天時,她感歎到:“你的寶寶可真幸福,因為你是心理學博士,可以直接把學到的東西用到寶寶身上,我看你們寶寶就特別健康、聰明,我一定要多向你討教。”女兒確實健康、活潑、可愛,只是我很難斷定其中到底多少是因為我這個“博士媽”的功勞。但朋友的話啟發了我:把我做母親經歷中與心理學有關的一些體驗寫出來,包括其中的成功與失敗,與年輕的母親一起交流,是不是一種有意義的分享?

寶寶是在預產期那天準時“報到”的,“是妹妹呀!”護士告訴我。在聽到她的哭聲幾分鐘後,護士就把小寶寶抱到我身邊,讓她吸吮奶頭。呀!真是個小丑醜(這是我給寶寶準備的小名),一睜眼,額頭上全是皺紋。看着她就是一劑最好的鎮痛藥,產後的縫針之痛都不算什麼了。在2小時的觀察期間,寶寶都安安靜靜地趴在我胸前吃奶,偶爾“呀--”地招呼一聲,真讓我欣慰不已。我知道,她也許正在經歷出生後的第一個着急期哩!

關鍵期理論是奧地利習性學家勞倫茨提出來的。有一陣,勞倫茨身後老是寸步不離地跟着一隊搖搖擺擺的小鴨子,因為這羣小鴨子在出生後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物體就是勞倫茨。別小看這羣鴨子,它們使勞倫茨獲得了諾貝爾獎--分據此提出了關鍵期理論,即小鴨子的這種先天學習(他稱之為“印刻”現象)只在其出生後一個短暫的關鍵期內發生,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並形成永久性依戀。如果錯過這一時期,就不再出現這麼好的學習時機。

嬰兒是不是也存在關鍵期?回答是肯定的。有心理學家提出:嬰兒出生後幾個小時是與母親接觸的關鍵期。他們進行了試驗:兩組剛出生的嬰兒,一組與母親接觸時間短,一組與母親接觸時間長。結果,在關鍵期內長時間接觸嬰兒的母親對孩子關心較多,抱孩子的時間和次數更多,她們時常撫摸孩子,並與之交流目光,較少把孩子留給他人照料。在關鍵期內與母親接觸較多的孩子,在5歲時表現的智商也較接觸少的孩子高。

我為自己能住進這個婦產科醫院感到慶幸,因為它實行母嬰同房,這對母嬰關鍵期內的接觸很重要,既能夠幫助我加深對寶寶的感情和了解,又能幫助寶寶形成對母親的依戀。剛剛從媽媽“宮殿”中來到人世的'寶寶,一出生就被放到我温暖的胸懷中,這不僅能幫助她更好地應付全新的環境:温度的變化、自由的呼吸、與母體的脱離等,在那裏,她還能一如既往地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她感到安全。有些不知所措的女兒就這樣漸漸安靜下來,香甜地吸吮着乳汁。

在這關鍵的幾小時內,我克服了產後的種種不適,儘量和寶寶多渠道溝通:多抱她,睡覺時也讓她躺在我身邊,以讓她熟悉我的氣味--後來我發現,如果把我穿過的衣服放在她的枕邊,會讓她睡得更踏實。用手輕輕觸摸她,既給她皮膚以刺激,也讓她適應我的撫摸;在她醒來時,對她説説悄悄話,這種親切的“交談”,能促使她儘快辨認出我的聲音。其實,這種溝通的受益者不光是女兒,還有我自己--正是這個過程,讓我越來越多地瞭解她,並從心理上完成了從孕婦到母親的過渡。我開始學着用女兒喜歡的方式來照顧她。

同產房一位產婦在和我談到這個問題時很擔心:“我的寶寶一出生就因宮內窘迫而被送去搶救,會不會對母嬰關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我勸慰她:儘管勞倫茨當初認為關鍵期一旦錯過即無可彌補,但後來也有些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即使錯過關鍵期,只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時間和代價,也可以達到部分彌補的效果。

其實,寶寶在今後成長中還會面臨很多個“關鍵期”。即使真的錯過了接觸關鍵期,還可以更好地迎接後面的關鍵期。儘管每個寶寶進入或經歷各個着急期的具體時間可能會存在個體差異,但一般都會在一個時間段內相繼進入,如有心理學家提出大腦發展的關鍵期為出生後5-10個月,口頭語言學習的關鍵期為2-3歲,書面語學習的關鍵期為4-5歲,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年齡。如父母在關鍵期到來之際或之前,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刺激,認為對象、條件等,可以幫助孩子在關鍵期內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育兒心得體會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啟蒙教師。家庭教育是通往社會的一座橋樑,對孩子個性、人格魅力、健康成長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80後的家長,以下是我們培養女兒們成長的幾點心得:

一、培養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

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的一個最大的禮包,他們能讓我們有時候迴歸自然,能讓我們浮躁的心寧靜下來,同時他們至少有一半像我們自我,給一個讓我們看到自我童年縮影的機會,孩子更是帶給我們生活的'期望、體驗到生命的好處與價值。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有感恩上天、感恩父母之心。

二、培養孩子學習的獨立性。

素質教育對孩子的要求與我們所應對的應試教育大相徑庭。首先教育要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人格,這一點十分重要。教育孩子的過程實質是讓他們學會學習的過程,也是養成一個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學會學習比努力學習更重要。

三、培養孩子的自理潛力。

孩子自理潛力的構成有助於培養孩子自信心、職責感、處事潛力,對今後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在訓練孩子的自理潛力的時候,除了訓練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的日常生活以外,還要個性強調訓練孩子學做家務。培養他們獨立、勤勞、剛強、負職責的心理品質,以及鍛鍊他們的自理潛力。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體會。女兒們在不斷地成長,作為新一代的家長,我們要多學習新的家教知識,讓新一代的小朋友學得開心,活得有價值。不斷地完善人格魅力!

育兒心得體會12

在學習了“三愛”教育讀本,讓我明白了許多事情,我看到了穿透井噴囂張瀰漫的毒氣和無情的茫茫洪水的是人民教師高尚師德的光芒.我懂得了有一種比自己生命,比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的東西,叫做老師的責任.在開展“三愛”師德師風階段的學習後,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教師無尚光榮,看到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人民羣眾中產生了重大社會反響,贏得了高度的讚譽。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愛教育。有敬業愛崗的精神,正確認清和對待教師責任,提高意識、能力。歌德説:“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奉獻,通過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工作總結對此,我們的責任在於教育和引導,重在樹立讓學生滿意的思想觀念,努力實現學生合理的'要求。為了把教育寓於服務之中,使我們的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可,成為社會滿意的教育。

其次,要愛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可能是學校中最不容易滿足的羣體。他們思想活躍,對周圍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們又習慣把學生當成“不懂事者”,對他們的聲音往往聽不見或者不想聽,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顧,做錯了事情不去深入瞭解就一味的批評。事實上,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努力地去挖掘,其實就能發現他們每個都是祖國的花朵。要把“學生當成人來培養”,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師生之間應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實際上是一種矛盾,處理得好就會像父與子、母與子的關係,但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對立態度。我在今後的教育中,注重把學生當成朋友,改變師道尊嚴的舊習俗,徹底轉換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師生共同發展,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後,要愛自己。塑造師表風範。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準則,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增強教師職業的光榮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正確處理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忠於職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做社會的表率,注重自身全面發展,增強自身師德修養,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專

業技能,實現自身價值。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教師的素質不高也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隨着“育人”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那麼就要求老師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視野和思維不能僅僅着眼於孩子的現在教學過程中,應開發多方面的智力。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明白了:師生之間是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教師是服務於學生的,並在服務的同時教會他們怎樣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句話,教師專業發展是實現教師人生價值,讓學生滿意的客觀需要。

願“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成為我們的師表之基,師風之根,師德之魂。

育兒心得體會13

楊楊,女,三歲。楊楊比其他小朋友晚一週進幼兒園的,她不哭不鬧,給人的感覺非常懂事,可是當我們正常上課後發現,原來她非常的內向,膽子也很小。每當她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時,她就會主動讓出來,當別的小朋友有攻擊行為時,她更是躲避、退縮,從來不會還手或還嘴,也不會告狀。上課遊戲雖然聽的、看的很認真,但不會參與,就連小朋友最喜歡玩的大型玩具也是敬而遠之。

每天早晨小朋友來園都會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活動,楊楊來園後,跟往常一樣安安靜靜地坐在小椅子上看其他小朋友玩。我過去叫她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被她拒絕了,後來我提出跟她一起玩,她才慢慢的跟我進了活動區。上課時,小朋友齊聲唱着歌,我發現楊楊邊唱歌邊表演着,於是我對小朋友説:楊楊表演的真好!我們請楊楊站起來唱歌,好嗎?只見她滿臉通紅,害羞地低着頭,説什麼也不肯唱歌。我只好請其他小朋友唱,過了一會她又跟着唱了起來,她的聲音好聽且節奏感強。午飯過後,小朋友們玩了會兒遊戲,準備睡覺了,我帶着他們去上廁所,大家都排隊了,只有楊楊還坐在椅子上,我過去一看,楊楊眼淚汪汪的摸着小手,好象是被椅子夾到了,問他怎麼回事,她還是閉着嘴不説話。

楊楊的媽媽常常問我:“楊楊在幼兒園裏會跟小朋友一起玩嗎?上課和遊戲能參與進去嗎?願意到户外做運動嗎?跟小朋友的關係好不好?”楊楊媽媽還反應楊楊在家裏其實很活潑,喜歡唱歌跳舞,常常一個人表演,但是到了幼兒園了怎麼就完全不一樣了呢?我認為在幼兒園裏,由於楊楊比其他孩子晚進園,因此和其他小朋友有種距離感,不願意主動遊戲,每一次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加入遊戲,比較被動,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遊戲及其他活動中來。

我發現楊楊對音樂比較敢興趣,所以在上音樂課或是音樂遊戲時經常會請她唱歌給大家聽,在她自動給音樂加上動作表演時,引導其他孩子一起表揚她,跟她學習。雖然一開始楊楊還是不敢在大家面前唱歌,但是慢慢的開始願意在大家面前表演了,現在楊楊是我們班歌聲最響亮的小朋友了。找到了自信,似乎讓楊楊變的開朗起來,會主動參與到遊戲中,前幾天放學的時候我帶着小朋友玩大型玩具,當楊楊奶奶來接的時候她不肯走呢!

自信心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而幼兒期又是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根據每個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讓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機會獲得成功和滿足,從而產生自信心,激發幼兒再次嘗試的慾望。因此幼兒無論在幼兒園,我們應該為其創設一些自我鍛鍊的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時,要多給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幼兒生來就對音樂有特殊的情感,幼兒用獨特的的方式來表現他們內心的感受。正是這種寬鬆和諧的氣氛,使幼兒有可能大膽表現,同時也為教師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提供了機會。其實,困難、挫折在幼兒生活中常常發生,作為老師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導孩子大膽嘗試,去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育兒心得體會14

最近沒怎麼記錄恆恆的成長趣事,不過倒發現兒子有了不少進步。每次我做我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他就依偎在我身旁拿支筆和本子,自己對着書上的字,很認真地寫起來。雖然筆畫不正確,字也不一定認識,可他寫出來的每個字都很工整,每當這個時候我都禁不住要表揚一番。而他也很得意的拿着他的作品給爸爸看看。

而我看書寫字的時候,他也愛翻翻書,拿支筆寫寫畫畫。記得一天晚上,我們坐在被子裏面,我看我的書,他拿筆在空白的紙上寫。當時我還以為他亂畫而已,沒想到過了一會兒他給我看他寫的數字,是從1按順序開始寫的,已經歪歪斜斜地寫了幾排大大小小的數字,我很驚訝。以前我教過他一次,感覺有點吃力,他也不大願意接受,後來我就沒再提過。現在看見兒子這麼主動地寫了很正確的一串數字,我還是很驚喜的。當然又乘機誇讚一番,他接着寫。又過了會兒,寫到數字89的時候,兒子説手都酸了,本來要寫到100給我看看,現在決定不寫了,等第二天繼續完成。我對兒子説:“哦,是嗎?寫了這麼多的字,手肯定是酸了。那稍微休息會兒吧。恆恆,你知道寫到100以後那種勝利的感覺嗎?非常棒的,不知道你想不想要勝利的感覺?”兒子被我的話吸引住了,立馬説:“媽媽,那我就寫到100好了,看我的吧!”“恩,恆恆加油,勝利屬於你的。”我鼓勵兒子説道。還剩下十幾個數字,他當然沒費多大功夫就寫完了。

為了讓兒子體會成功的喜悦,我讓兒子舉起雙手,我們擊掌慶祝。兒子也體會到了勝利美好的感覺,主動要求再次擊掌。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做事情都容易缺乏恆心和毅力,往往走到離成功還只剩幾步路就放棄,最終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我這麼做就是希望兒子懂得做事情要有頭有尾,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成功並不難,只要再做一點堅持而已。

昨晚我們一起洗腳的時候,兒子數數給我聽,他從1數到了100,雖然不是很流利,但我還是蠻開心的。也許跟有些小朋友比他算“笨”的,因為有些小朋友對100以內的算術題的加減法都能計算,可我們家恆恆一直把“6”和“9”還分不清楚,而他現在的表現證明他在進步。“99,100”兒子數到最後兩個數字的時候,嗓門都提高了,似乎已經走向勝利。沒想到,他還接着數,在我偶爾的提醒幫助下,他數到了200。我表揚他進步了,誇獎他有悟性了,他高興地要接着數數,説要數到300。我對兒子説:“停止,今天晚上只數到200,明天晚上我們再繼續數後面的數字。”兒子帶着稚氣問我:“媽媽,為什麼呀?為什麼不讓我數了呀?”我是覺得孩子有逆反心理,不管什麼事情,你越是讓他別做,他越是喜歡做,越是要做。壞事情這樣,好事情也這樣。

我故意阻止兒子學習,讓他保留學習的興趣,讓他渴望第二天學習到來的時間。與其逼着他學,還不如讓他“求”着我給他學的機會呢,何樂而不為?洗好腳以後,我幫他擦腳,兒子也會主動要替我擦腳,(我受不了兒子的幫助,他擦我腳的時候,我腳心癢癢。)每每這時候,兒子還搶着幫我擦腳,他覺得很開心。按規定我們一起分攤勞動,我倒洗腳水,兒子就拖地,而兒子倒洗腳水的時候,就由我來拖地。有時候我也偷偷懶,找個藉口,比如説自己工作一天很辛苦,請他幫忙代勞動,兒子也會欣然接受。我覺着這麼做不僅讓兒子知道父母親的辛苦,也給孩子參與勞動的機會,我們也更快樂。

到了牀上,我們習慣地看會兒書,兒子拿着筆又開始寫寫畫畫,看時間不早了,我命令兒子放下筆和書本,準備睡覺。兒子的小嘴撅的老高,似乎還沒盡興。我暗地裏卻偷着樂,“就是不讓你學.....哈哈”。我這是第三十七計——《欲縱故擒》。有道是:細水長流也!

育兒心得體會15

英國:讓孩子有失敗的經歷和機會

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了,在英國人的觀念裏,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者乾脆直接包辦,而是再多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濕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而非象不少中國的家長那樣,直接自己動手幹了。

美國:讓孩子指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

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週一次貼出要乾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孩子去幹,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幹某些家務,讓孩子有機會去做各種家務;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為自己的勞動而產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

在加拿大的家庭裏,孩子們很少有家庭作業,也沒有父母關於學習的喋喋不休,他們更加註重的是孩子們能夠整天的輕輕鬆鬆,能夠有時間做遊戲,玩玩具,在玩兒中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下一代人來説,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們會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從心裏更加的愛你、依賴你、只能中你。

日本:讓孩子獨立自主

為了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立觀念和能力,日本的家長會有意識的讓孩子學會判斷是非,從而做出選擇,比如,孩子想要去買玩具,家長們事先會定出一些金額,讓孩子自行決定去買什麼,如果家裏準備出去旅遊,也會事先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

看了這些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我們是不是該認真的反思一下我們的做法呢?對於眾多的家長來説,他們抱怨學校的負擔太重,抱怨這個社會太看重成績,太注重結果,入托入學太難等等,這些現實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那麼,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做家長的,就只能盡我們的所能,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自由,放開我們曾經一直緊握的雙手,讓他們自己去走,自己去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v7gy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