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積極心理學(範例15篇)

積極心理學(範例15篇)

積極心理學1

寒假裏,我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告訴我們,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做到慧眼識人呢?

積極心理學(範例15篇)

一、調整情緒,將愛包容發展為教師標誌性性格力量。

立足發揚優勢品德,避免讓分數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轉變態度,關注積極面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打破單一的知識傳授模式,樹立服務意識。關注學生情感需要更多的鼓勵,慎用批評和指責。我想為此,我們必須做到:要多讀名著,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和文化修養,還得多讀專業書籍,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課改風聲水起,作為一個有想的教師,不可隨波逐流,也不能見風是雨。在吸取他人長處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塑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二、視教育為事業,視教育為希望、視教育為理想、視教育為信念、視教育為生命。

而不是把教師的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階、謀利的渠道、謀權的踏板。要像張思明那樣用心去營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鎮西那樣全身心的踐行着自己“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竇桂梅那樣執著的為學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徵那樣用滿腔的愛心去喚醒、呵護、雕塑學生的愛心。我們教師的一生可以沒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不可以沒有快樂的心態和工作的樂趣。我們教師職業性質不會因誰而改變,需要改變的是工作的心情。雖然我們教師許多人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選擇快樂的心態。備課、上課、改作業、考試、輔導、補差等這些日常的工作會佔去我們很多的時間,甚至有時候連業餘時間也要搭上,於是,我們就好象沒有時間去思考別的事情了。回望過去,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工作繁雜,家務煩累,讓我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幾乎殫精竭慮。我知道了具備獨立思想,是老師的安身之本,是終身學習的立身之本,一個人,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在他看來:思考着是美麗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美麗的老師。

“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讀書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作為老師,要愛讀書,在讀書的時候,卻時常不能靜下心來,雖然不似吳老師説的那樣帶着功利閲讀或跪着閲讀,卻比較浮躁,有走馬觀花和囫圇吞棗之嫌。所以在空閒的時候,我願和吳老師那樣,就着一杯清茶,選幾本喜歡的書,細細讀起,去經歷別人的生活,去咀嚼別人的思想,去品位別人的人生,讓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積極心理學2

最近讀了一些關於教師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非常有幸拜讀了周國韜先生的《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這本書,讀完之後,令我感觸頗深。為此,我表達如下幾點自己對於這本書的理解。

這本書為人們學會積極的心理調節、形成樂觀向上的心態提供了有益的知識和策略,掌握這些知識和策略對於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教師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針對中國小教師的實際選取了部分有助於教師心理調適的積極心理學內容,因此命名為“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覺得非常合理。書中採用了一些心理測量工具和訓練程序,這些內容要求我們學習者進行練習。並且有很好的平台對其內容進行輔導,以便使我們這些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有關的知識,學會運用有關策略進行心理調適。

書中介紹了“學習能力感”概念、“習得性無力感”等相關內容。其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介紹的有關“習得性無力感”的研究成果,已經被納入到積極心理學的領域之中。其中的情緒管理能力部分對於我們這些中學教師非常受用。情緒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控制情緒表達方式的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較強的人,一方面能夠在適當場合表現出適當的情緒;另一方面也善於調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例如,在正式聚會當中,適當表達喜悦的情緒,在悲傷的葬禮上適度表達悲傷的情緒,在人際衝突中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善於調節氣氛激發他人的積極情緒或者善於安慰他人的消極情緒。情緒管理能力由以下四種能力組成:對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保持開放心情的能力;根據對信息的'判斷和利用,成熟地進入或遠離某種情緒的能力;成熟地覺察自己和他人相關情緒的能力;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地方,我會結合書中的方法與實際情況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感到他們真的需要我們,我們不僅是學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燈,還是他們性靈的創造者,更是他們靈魂的塑造者。我會用適當的方法與他們交流,減輕他們的壓力,同事緩解自己。希望我們在心與心的交流上,他們的學習,精神能更上一層樓。

積極心理學3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科學,它強調對心理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如主觀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對消極、障礙、病態心理等方面的探討。它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幸福感、滿足感、幽默、愉悦、希望、好奇心、謙虛、審慎等,利用各種現有的方法探討這些積極情感體驗的機制和影響;二是積極的人格特徵和人格品質,如自尊、創造、努力、寬恕、勇敢、堅持、熱情、善良、愛、正直、領導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誠等,探討這些特徵和品質的形成過程;三是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如積極的工作制度怎樣促進和諧的工作環境等。

在創建陽光校園的過程中,我們注入了積極心理學元素,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營造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陽光氛圍

我們始終堅持以“積極心理學”思想為主導,通過教師培訓、家長學校、校園心理劇、心理拓展訓練、團體輔導課、同伴互助、個體輔導、青春期健康教育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積極思想,增強學生的“力量”和“美感”,培養學生的自我建設能力。

(一)轉變理念,優化管理

我們在理念上做到了三個“轉變”:一是變個體心理諮詢和團體心理輔導課的單一模式為強化生命教育的綜合預防模式;二是變學校心理教育單一取向為積極整體心理教育取向,大力促進學生自我心理建設能力的提高;三是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創建環境,營造氛圍

在德育內容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思想。我們把中國小生自我心理建設能力的培養納入學校德育的內容,充實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提升了學校德育教學的內涵,為學校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在班級管理中滲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美國管理心理學家羅伯·崔比説:“欣賞性探詢是提升成功循環的過程,而非僅僅修正錯誤。它能產生強烈的激勵作用,幫助人們獲得自我實現感,而非陷入充滿憂慮與陰暗的宿命的泥潭。”因此,我們在班級管理中推行“欣賞式班級管理”理念,並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搭建平台,促進成長

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認為在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是來自於在個體內部系統地塑造各項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學校教育向學生傳授自我開發、自我提升能力的方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我們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為載體,為學生陽光心理建設提供大環境,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學生,使其獲得這些能力,並逐漸掌握開發自己能力的能力,以便學生個體將來能夠積極面對生活。

課堂教學為學生陽光心理建設提供主陣地。學生的喜、怒、哀、樂大部分發生在課堂上或者起源於課堂之中,所以日常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心理諮詢或上幾節心理健康輔導課,而應是全方位、文體化、綜合性的教育過程。為此,我們在學科教學上提出了並試行這樣的五大理念,即語文課堂重在求善,數學課堂重在求細,科學課堂重在求真,英語課堂重在求實,體音美勞班會課重在好學。同時,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建設進行有效評估,提出後階段的輔導方案。

家庭教育為學生陽光心理建設提供大展台。為防止出現“5+2=0”的.現象,我們必須要用好家庭環境這塊資源。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引下,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讓家庭和學生一起去體驗積極情緒,感受積極心理學的無窮力量。

二、構造積極心理場統攝的陽光課堂

積極心理學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場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終都有較強的統攝力,能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

(一)全新倡導快樂教學

積極的心理場能產生巨大的激勵效應。在快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雙邊的積極性都受到激發,雙方都有積極的情感投入,教師教得積極,學生學得投入,因而能在學習中形成愉悦的情感體驗,擁有獲得知識後的自豪和神聖感,這種心境通過內化、遷移,最後積澱為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經常引導學生進入快樂學習的狀態。

(二)全心處理教學內容

學生所接受的視聽信息的質和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場”的質量,所以,教師要善於深入體驗教學內容,用生動、活潑、形象、幽默並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把握學生的情緒,時時掌控課堂教學進度,做到遊刃有餘,事半功倍。

三、打造陽光活動

(一)陽光的節日伴成長

緊緊圍繞元旦、春節、元宵節、端午、六一、國慶、中秋等法定節日,開展“陽光節日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樂翻天,在快樂中展示才能。如“集郵活動”“口琴齊奏” “剪紙藝術”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充分實踐,在實踐中全面發展,讓節日的陽光伴隨他們度過幸福的學校生活。

(二)陽光社團添力量

結合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們精心組織、合理安排,推出各式各樣的“陽光社團”,由具備專業特長的教師擔任輔導工作,以最好的力量來促進學生最大限度地全面發展。如成長社團、航模社團、德清方言研究社團等,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接受美的陶冶,充實自我,展示自我,豐富才情,快樂放飛夢想。

(三)陽光假日助飛翔

我們開展了一系列“陽光假日活動”,讓學生們直接體驗和感受,豐富親身經歷,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如禮品包裝、模擬法庭、自護自救等一系列活動。學生可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在家人與老師指導和同伴的互助下,自主選擇,創意實踐,多元展示。

四、塑造陽光少年

(一)優化心理環境,提高自我意識水平

創設濃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調動學生自覺參與到積極心理建設能力培養的實踐活動中來。充分利用牆報、名人字畫、閲報欄、紅領巾廣播、國旗下講話等方式開展積極心理科普宣傳活動,校園裏隨處可見“積極心理的十大標準”“心理小故事”等美文,使學生處處感受到積極心理、陽光心態的重要性,從而積極追求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積極調適情緒,提高自我分析水平

通過“自我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實踐—自我評價”這四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學會積極歸因,促進他們形成更為強烈的主觀幸福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運用團體輔導課對學生進行積極有利的歸因訓練。

(三)倡導助人自助,提高自我疏導水平

我們以“三助”模式(即合作互助、諮詢他助、調節自助)為主,通過加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和自我分析水平來提高學生的自我疏導能力,教會學生掌握“三大調控策略”——行為調控、認知調控和人格調控。

(四)注重家庭氛圍,提高自我完善水平

我們還通過各種形式對家長進行積極心理學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應用技巧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分為“巧妙引領,主觀幸福”“智慧塑造,積極人格”“善用激勵,事半功倍”“積極溝通,共享成長”“平常心態,精彩人生”五大塊,廣受家長歡迎,提高了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改善了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使得學生的自我完善水平不斷提高。

運用積極心理學,創建一個和諧、積極向上、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充滿活力的陽光校園,有利於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積極、健康發展;有利於師生在積極參與“陽光校園”建設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有利於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有利於青少年學生的快樂、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4

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過於強調政治功能,重視灌輸式的説教與高壓式的管教,忽視了學生健康人格和積極品質的塑造,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學生缺乏情感體驗、意志鍛鍊和行為訓練,背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目的,從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積極心理學主張以發展為導向,着重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思想美德等積極方面,關注人的正面力量,它的興起和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對於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基本思想

第一,從主觀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主要指人類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所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即能幸福滿意地回憶過去、快樂而充盈地感受現在以及積極樂觀地憧憬未來,主要研究人的幸福感、滿意感以及快樂感,引導個體建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第二,從個體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人格特徵。積極的人格特徵,是積極心理學理論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礎,存在兩個獨立緯度:正性的利己主義和與他人的積極關係,主要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創造精神和能力、與他人積極的人際關係,積極的審美體驗,以欣賞的眼光客觀地看待世界等等,研究人的積極的人格特徵,有助個體能夠有效地採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第三,從羣體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公眾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個體的成長及其經驗的獲得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基礎上,積極的環境,是構成積極品質的重要的支持力量,這就要求人類個體必須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性以及積極的公眾品質,主要研究公民的美德、利他行為、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

二、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價值

(一)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縛,有助於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道德規範教育為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過於突出政治性,強調教育的矯治功能,忽略了學生的情緒體驗和個性需求,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容易引導學生的反感,導致學生對其“敬而遠之”,不利於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強調個人價值、人生意義、自我實現,關注人的自身潛能的挖掘,重視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從而使人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這種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縛,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積極心理學,往往能更加深刻地震撼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情感鳴,使其樂於接受並踐行道德規範,這有助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的提高。

(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有助於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直接決定了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過於單一和死板,過於重視管理輕視育人,注重結果忽略過程,重修補學生存在的問題,忽視學生的內心需求,這種“修補-改錯”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因而往往收效甚微。積極心理學專家認為:“人內在的積極品質是預防問題產生的最好武器,在預防工作中所獲得的進步和提升大多源於引導個體自身去塑造各項能力,還不是直接修正個體的各項缺陷”。因此,在這種理念取向下,教師要轉化教育理念,從肯定學生的角度入手,挖掘學生的潛能,注重學生積極品質的開發,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預防學生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符合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侷限於文化知識的傳授,而應以學生為主體,將教育與學生的幸福、尊重、自由、價值有效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學理論強調關注學生身上的積極品質,注重學生自身潛能的激發,重視學生積極的自我教育意識的.培養,並引導使之內化成各項能力,這種價值理念取向符合當代教育發展方向,體現了教育的本來功能和使命,因而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應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借鑑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有效方法,巧妙地運用於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學生受到情感陶冶,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精神狀態和人格特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使學生愉悦地接受教育,在學習中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並通過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增強幸福感和滿意度。對此,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構建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成長和經驗的獲得都是通過一定的環境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構建。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注意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構建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第一,構建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可以裝飾校容,陶冶師生情操,淨化師生心靈,主要包括學校的總體結構和佈局規劃、校園建築和校園綠化、課堂設施、辦公設備以及後勤保障設施。因此,一方面,學校必須加大投入力度,為廣大師生創造整潔、安靜、優美、積極的校園物質環境,促使師生工作學習身心愉悦。另一方面,學校要鼓勵師生規範師生自身行為、道德修養,愛護校園一草一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衞生習慣,確保師生工作、學生、生活秩序的穩定,增添師生的幸福指數。

第二,構建良好的校園人文化環境。校園人文環境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所在,是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主陣地,主要指校風、教風、班風等方面。首先,構建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班級內形成的價值觀、思想、作風、行為準則的總和,對於學生的成長、發展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嚴格制定一套積極的班級規章制度,並加以認真落實,以規範學生行為。同時,引導學生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增加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體驗。其次,構建文明健康的寢室文化。寢室是學生集生活、娛樂於一體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和諧寢室、品質生活”的寢室文化理念,明確“揚德尚美,育己善行”的寢室文化宗旨,積極倡導良好的寢室文化習慣,提升寢室文化的質量和品位。最後,構建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教師要藉助具有教育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校園網絡,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引導學生自立、自主、自強、自信、自主,樹立文明意識、政治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法律意識,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充分藉助積極心理學的工作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踐性,講究熟練運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心理學在工作方法上強調個體心理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情感需要的重要性,關注個體的情感體驗和主觀感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時,教師要注意將政治性與情感性巧妙結合起來,充分藉助積極心理學的工作方法,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創造力。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藉助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情感激勵法,即通過激勵激發學生學生的情感因素,促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教育。積極心理學認為,巧妙地運用情感激勵法,有助於培養人的積極力量和美好品德。因此,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適當地藉助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師生積極的情感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尊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首先,要注重以情育情,情理結合。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環境因素和自身的情感因素,情理結合,以理服人,以情育情,以情感人,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開啟學生心靈之門,鼓舞和啟迪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注重深入淺出,積極引導。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開展座談會,或電子郵件、QQ、微信、短信、電話等平台與學生進行探討人生、規劃未來等話題,深入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精神世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使其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進而朝着正面的方向成長和發展。最後,注重榜樣激勵,塑造自我。教師可以藉助先進人物榜樣的人格力量,震撼、感染、鼓舞學生,使學生產生敬佩、信賴之情,優化學生心理,強化學生行為。

第二,藉助情景感悟法,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情景感悟法,即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的認知規律,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獲得感悟和啟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要創設教育情境,觸情生悟。教師可以緊扣教學內容,藉助語言描繪、多媒體展示、音樂渲染、典型事例分析等手段創設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觸情生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感知、記憶、想象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其次,要驅動積極情緒,以情化人。創設情景後,教師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通過情景交融,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進而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如在培養學生感恩意識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愛的奉獻》、《感恩的心》等歌曲,渲染情境,營造情景教育,從而激發學生情感。最後,要誘發積極情感,形成積極人格品質。積極的人格品質是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辯論會、角色扮演、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形式,鼓勵學生自主組織、策劃、編排、表演,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在自主參與、實踐體驗過程中,感受學習樂趣,積極樂觀地面對困境,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總之,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型的育人理念,以發展為導向,着重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思想美德等積極方面,強調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客觀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本,以開放、欣賞的眼光審視學生,優選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積極心理學5

一、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新理念

首先從教育對象着手,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象則應該是個體與整體的結合。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強調的是高校大學生已經存在的明顯具有心理疾病的指導和解決,而其他學生則屬於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外圍,但是縱觀我國高校大學生整體的發展趨勢,其發展前景依舊令人擔憂,對生活的茫然、對學習的漠不關心以及對幸福和快樂的感知缺乏等等。所以,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要解決個體學生所存在心理問題,也要兼具對全體大學生的心理髮展趨勢的引導。也只有做到對整體與部分的統籌兼顧,積極整合,才能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收穫到最大的成效。其次從教育內涵着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要轉消極為積極,加強對大學生健康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在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的教育內涵基本上仍是集中在對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分析輔導上,大學生過多地接觸這些消極案例便會造成心理上的陰影,更甚至會對一些學生形成心理暗示,對自身正確的行為產生曲解,加重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以積極心理學來解讀現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還要有效增加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發掘自身的潛能、提升積極的品質。再次從教育措施着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應該僅僅只是侷限於一種教學方式,而是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措施來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

除了現如今較為普遍的一對一的專業性矯正、治療外,還可以通過團隊活動的形式,例如演講、辯論賽、講座等等,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不自覺中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增強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職業道德感。最後從主客觀關係着手,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再次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不例外,教師應該要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自身對健康心理塑造的積極性,摒棄傳統心理學中片面強調教師教育、指導功能錯誤觀念,將高校中的每一人都視為健康心理的教育者,尤其是大學生自己。讓學生對自身的潛能進行挖掘,做自我心理的調適者和積極情緒的培養者,同時還要減少心理輔導對學生的消極影響,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則要以客體的身份去協助、引導學生積極人格的發展。

二、構建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明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心理學家英格里斯指出,健康的心理並不是一時的表現,而是一種長久且持續發揮作用的狀態,既表現在對環境的良好適應性上,更能表現出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及發展潛能。如果能夠一直以積極心理學來指導自己的思想行為發展,那麼心理上存在的疾病也就可以有效避免。在積極心理學認為,任何人都應該以正確、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所出現、形成的心理現象,這種對健康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過程,也正是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所在。因此,學校在課程教育目標的設立中,就首先要積極建立起一套預防機制,以在最大化程度上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或者減輕因為心理疾病而造成的後果。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將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首要目標,讓學生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及時疏導、幫助那些存在心理問題或者具有心理疾病隱患的學生,從而保證每一個個體潛能的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健康、積極、向上人格的發展。

(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積極心理學雖然只是心理學的一部分,但其所包含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分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要求。例如心理健康教學要加強對大學生個人主觀情感上的積極情緒的培養以及積極人格的形成,更應該包括對社會整體積極環境的建設。所以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未來的工作中就不能只是將精力集中在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上,而應該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發現每一個學生存在於身上的個性化積極品質,並針對這些品質實行差異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實現學生對自我的完善和積極人格的塑造。

(三)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

發展至現如今,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也都基本上還保持着“有病治病”的想法。在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上,其重心也多集中在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身上,而將其他心理狀態良好的學生排除在外。其實,通過對高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可以發現,任何一個學生都需要不斷地對自我心理進行完善以及對心理調適能力的不斷增強。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將所有的學生都視為被教育的對象,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整體上促進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提升,全面實現大學生對健康健全人格的培養。

(四)有效利用高校的各種教學資源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相關教師要積極通過與其他部門的合作組織一些具有健康積極意義的文化活動,以此來實現對校園優秀文化的有效構建,也讓大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和對自我積極品質的塑造。除此之外,大學生積極品格的形成還必須要有健康、和諧的校外環境,即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而當這三個積極組織系統相結合時,其便形成了最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髮展的完整環境,再加之對積極心理學的深入落實,學生便可以體驗到更為豐富而多樣的積極情緒,最終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個有序的保障系統和支持系統。

(五)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質

傳統心理學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醫生,因為他們一般只會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正確分析並提供一定的幫助和疏導,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幫助其他心理狀態表現優良的學生避免心理問題的滋擾或者促進其更好地心理品質發展。因此,為了有效解決存在於傳統心理教師身上的通病,可以通過積極心理學來加強對教師的指導,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學生的立場來增強自身的積極情感體驗,從而徹底拋除傳統思想觀念中的消極因素。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同樣也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啟示:

一,當人的心理充滿積極因素時,消極、負面的東西對其產生的影響就越小;

二,人存在和發展的意義並非是要從痛苦中解脱,而應該是為了尋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不應該對任何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產生歧視,他們的心理和正常人一樣,都擁有積極品質,通過有效地諮詢也就一定能夠獲得“新生”。也就是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公平公正的態度,努力發掘每一個學生存在的潛能和美德,從而更好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有效地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理念和視角。也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向積極取向進行轉變,才能夠克服並解決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格,從而在最終意義上實現學生的成長成才。

積極心理學6

面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道德危機的新挑戰,強調道德教育的“首位”和重要性無可厚非,但實際上道德教育始終處於“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存在着嚴重的形式主義和表面化的傾向,突出表現在目標太高、內容太空、方法呆板等問題。文章認為,消極心理學取向使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存在過分關注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對象與教育者之間關係對立,不利於形成積極完善的德育教育支持系統等問題。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德育教育目標應兼顧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德育問題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着重於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應重視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心理健康教育應融合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係,應建立積極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一、問題呈現

傳統和當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教師、家長等教育者普遍關注受教育者身上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品德問題),而對他們身上的良好品德、發展潛能和積極願望關注不夠。

因此,易形成重視問題矯正、忽視美德培養的消極教育取向。這種消極取向的道德教育,會使教育者更多采用挑剔、質疑、批評、指責、訓斥、懲罰等消極方式對待受教育者,惡化道德教育中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和正面教育的影響力,妨礙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培養。

因此,本文提出積極道德教育的主張,強調通過營造積極的道德教育氛圍與環境,激發受教育者自身的資源與潛力,並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育環境中的積極資源,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質,並在積極品德形成的過程中逐漸克服自身的不良品行,因此,是致力於挖掘受教育者身上積極資源、改善道德教育關係、提高道德教育實積極道德教育通過營造積極的道德教育環境,激發受教育者自身的資源與潛力,

並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育環境中的積極資源,實踐積極的道德行為,逐步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質,並在積極品德形成的過程中克服與預防不良品德,因此,是致力於挖掘受教育者積極資源、改善道德教育關係、提高道德教育實效的一種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二、主要內容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應當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積極的主觀體驗,包括主觀幸福感、積極地情緒體驗、快樂與滿足、樂觀主義等;二是積極個人特質,包括個性力量、興趣、價值等;三是積極的機構,包括學校、家庭、社區、企業等。四是積極的活動,其中積極的主觀體驗主題中所包含的各種積極體驗類型,正是當前中職學生大部分學生所缺失的。因此,將積極心理學思潮中所倡導的積極主觀體驗與中職德育相結合,通過對積極的主觀體驗理論所指導的中職學生德育的研究,對於解決當前中職學生德育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使更多的學生擺脱消極的德育教育,將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本課題研究目的定位為:

(一)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取向的德育教育,對於提高中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對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指導意義;

(三)探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職業學校德育管理模式構想包括(學生綜合素質量化考核體系、學生活動,自律體系、班主任工作體系、德育導師制)。

三、主要觀點

第一,中職教育是一種不同普通教育的教育類型,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也應當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中職學校利用學校的辦學特色,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自身的文化積澱,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那麼就非常有利於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獲得學生和用人單位的青睞。第二,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德育教育對培養中職學生積極情緒(自尊、團結、文明、勤奮、開拓)的培養、消極情緒(緊張、憤怒、疲勞、抑鬱、慌亂)的處理都具有較好的引導作用。

第三,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德育教育對提高中職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作用。主觀幸福感主要包括三個緯度,即個體對過去生活的滿意度、對現狀的主觀體驗和對未來的希望等。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實踐方案時,特制定包括對情緒的調節,對現狀的幸福體驗及對未來的希望等三個方面相關主題的輔導活動,以達到增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的目的。第四,積極心理學理論對中職德育的指導意義。

就目前對中職學校的德育狀況成果分析,教師更多的還是將目光停留在關注“問題學生”層面。但是,根據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學生”相對於學生的總人數比例並不高,因此從學生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特點出發,探討出何種理論指導的中職德育,能夠更加有效地對多數“健康學生”進行教育。第五,積極心理學理論取向的德育可以發現和挖掘中職學生的積極品質,使他們對美德以及美好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充滿着渴望,重新建立對學習的熱愛、對生活的信心、對未來的憧憬,獲得更加滿意的生活。

四、方法應用

(一)建立積極道德教育關係。人性先天具有善的潛質與稟賦,藴藏着巨大的德性發展的空間和潛能,而且人的本性也是趨向於善的。如果能提供一個充滿信任、接納和關愛的健康的環境與氛圍,受教育者就會趨向於德性的.良性生長、積極生成,原有的劣行和不良品質也會趨於減少、消失。所以建立充滿尊重、真誠、理解、關愛、信任、公正的道德教育關係建立是首要任務。建立這種道德教育關係,需要藉助多種教育方法與手段。這些方法包括耐心傾聽法、平等尊重法、熱誠關愛法、接納理解法、肯定信任法等等。

(二)促進教育者人格完善。首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會考失利,樹立積極態度,積極響應和推進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促成教育者人格完善的方法主要有內省慎獨法、見賢思齊法、自我激勵法、積善成德法等等。

(三)促進教育者美德形成。促進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是積極道德教育的主要的和核心的方法,也是直接影響道德教育成效的教育方法,其主旨是教育者通過採用以積極、正面為主的教育方法,激發受教育者德性成長的道德需要與內在動機,提升受教育者的自尊與自我效能,從而促使其產生積極的體驗、認知與行為,並促成積極道德品質的形成和鞏固。促進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主要有激發體驗法、提升自我法、調節情緒法、欣賞強化法等等。

五、結語

積極心理學在德育工作中運用不是對傳統和現行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一種徹底的顛覆與變革。在強大的文化傳統、新興的經濟力量和長期社會意識形態的控制與影響之下,社會制度與教育體制的改革必然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而不是突飛猛進的、迅速質變的過程。積極道德教育正是基於這種背景下,對道德教育現狀的一種漸進的、量變的、逐步的改變與創新,也正是這種看似細緻的、輕微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既不會對當今的教育改革提出過高的各種變革條件,也不會對未來抱有諸多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夢想,也許才能在教育與道德教育改革的漫漫征途中行走更遠、影響更深。

積極心理學7

週末到校值班時來到閲讀吧,在書櫃中看到《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封面上的一句話“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深深的吸引了我。作為教師,我們工作了一定的時間後,可能會對比較枯燥的工作感到厭倦,就需要用積極的心態處理一下,有利於我們的成長。看了這本書的第一篇《教師發展與積極心理學》,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調整作為我們教師的積極心態。

一、教師的人才觀

教師要能敏鋭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優秀品德,並且在互動過程中進行培養強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到:

1.調整情緒,將愛、包容發展為教師標誌性性格力量。我們知道,作為教師的我們都不喜歡調皮搗蛋,學習不好的後進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後進生給我們製造了很多的麻煩。其實呢?我們在看待這些學生的時候,就會帶上有色的眼睛,看着他們就會心煩,情緒必然就會不好,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愛和包容發展為教師的標誌性的力量,因為這兩種性格力量會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體會到被愛的感覺,給予他們更多的賞識和支持。

2.立足發揚優勢品德,避免讓分數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把升學率和分數當做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這種價值取向的教師視野比較單一,不能全面的評價學生,同時也容易忽略學生的優勢特點,容易讓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受到挫敗。積極心理學認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藴含着積極的人格品質,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多關注學生的積極方面,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學生得到關注就會更有利於促進他們主動地學習。

3.轉變態度,積極面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我們的學生不是神人,所以每位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問題。學生上課睡覺是課堂中常會出現的現象屢禁不止,但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的態度會截然不同。這樣對於學生來説是不公平的。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從多個角度考慮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並對其作出積極的解釋,是教師自身和學生本人從問題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二、教師的職業生涯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而優秀教師的職業生涯是一種滿懷激情、積極投入的生活方式。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給出了我們一些啟示:

1.從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考慮,認清自己品格和能力的特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才能和特質。積極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優勢和才能的發揮是幸福生活的基礎。而積極投入的教師生涯也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才能,入行之前,慎重選擇是不可忽視的,入行前應該先了解自己的優勢特質是否符合教師行業的發展要求,如果不符合,就應該重新進行規劃,如果優勢特徵符合教師的職業要求,那麼就應該充分地發掘和展示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工作中揚長避短,克服困難,積累成功的體驗。

2.在教育實踐中體驗成功,提升教師心理資本,促進教師積極投入。

心理資本指可提升工作績效與組織競爭優勢的個體重要內在資源,包含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勁。教師心理資本作為教師教育工作中的內在積極力量,具有補充明顯的補充能量以及動機激發功能,可以影響教師對工作意義的體驗,對工作過程的堅持及工作責任感。

三、教師的存在價值

如果教師能夠成為傳播幸福的人,不僅自身擁有幸福,在生活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造活力,所以讓學生因為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教師獲得幸福的重要源泉。教師的工作首先應該是播種幸福,讓學生因為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也是教師獲得幸福的源泉。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訓練自己將看問題的角度聚焦在積極方面,從而更多地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比如可以做以下的練習:

(1)寫感恩信;

(2)每天回憶三件不錯的事情。

2.在工作,生活中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開發自己的潛能。教師在努力工作的時候,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看着他們走向美好的人生,而教師也就成就了自己幸福的人生。

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同事關係、師生關係等,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社會關係可以住促進積極特質的發展和表現,從而進一步促進積極的主觀體驗,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發展,可以進行積極的建設性的迴應的練習。4.要理解為了工作和學習而付出努力的意義和目標價值。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探索工作和學習的意義,因為只有具體的探索過程,才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師生領悟和掌握了真正的意義,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自己的體驗。5.分享成就感。敍説自己成功的經驗和故事,教師和學生都需要用自己的成功體驗和成功實踐來強化成就感。成就感對人幸福感的影響力最大,也是幸福感得以持久的關鍵。讓學生獲得幸福的時候,教師也一定很幸福,教師自己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這樣教師的幸福和學生的幸福可以構成良性的循環。

四、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是人生髮展中具有榜樣的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説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説明我們社會發展文明和諧。快樂生活,積極工作是普通教師改變自己的重要途徑。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努力工作。我們要牢記自己的目標,在工作和生活中把自己最優秀的個性力量表現出來,努力工作,實現目標,人生將充滿成就感與幸福感。

五、教師的人格魅力

心理健康是魅力人格的基礎,如果心理不健康,是不可能成為學生家長和同事歡迎的教師。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是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礎,需要較長時間的自我修煉。

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自我調節,建立積極的關係資源,修復和提升自己,我們的關係資源永遠是我們成長髮展的動力源,我們需要找到這樣的資源。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主動尋找朋友或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家人和朋友對自己比較瞭解,所以尋找幫助的時候要重新思考這種關係,讓家人和朋友表達對你的認識和看法。説出你的變化和進步,特別是重要的家人對自己的積極肯定與評價,你會獲得意外的收穫,也許可以冰釋當年基於心中的不良感覺。

3.尋求專業支持,比如尋求優秀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這是現代人科學解決自己成長的方法。

4.尋找和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瞭解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

六、師生關係的'教育功效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獲得教育效果的基礎,師生關係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陪伴的功效。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做到了解學生,同時也要學生了解老師,讓學生知道老師希望和欣賞的,他們也知道老師會生氣,會難受。但是老師可以和他們一起快樂,一起分享成功的體會和經驗,其次,要讓學生知道每一個課堂都具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對於自己和人生是有積極影響的,也是很有趣的,在人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課程將發揮不同的作用。第三是讓學生知道老師的底線在哪裏,懂得遵守原則,如果觸犯了底線,大家都不會快樂。

七、教師的生命詮釋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校園相遇,能不能產生生命的共鳴?教師能不能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關係到教育能否成功。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

首先,和諧的師生關係的構建不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決定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所以選擇合適的對象是重要的一步。

其次,在敍述交流中引發來訪者的反思,讓他們看到自己積極的力量和積極的品質。

第三,對敍事的記錄要進行分析整理。

總之,今天我們教師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戰,積極心理學給了我們新的視野和方法,我們一定可以從中獲得推動教育發展的力量,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我們聚焦於消極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失望,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積極心理學的人才觀認為,所有的人才都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才取得了成就,為社會做出貢獻而得到社會的認可。只有努力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成果,開啟新思維新方法,並運用於實踐,才能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

積極心理學8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樹立全員參與理念

高中生是一類特殊的學生羣體,他們面臨着嚴峻的大學聯考壓力,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他們只是一味地學學學,“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加之缺乏與同學和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所以學生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與此同時,高中教師在應試教育的風氣下,也大都結合大學聯考的考點來講解各種相關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並且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在這種充分壓力、氣氛枯燥、沉悶的教學環境下會大大增加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

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導下,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培養為重點,從而確保高中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增強他們處理和緩解心理壓力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高中教育的質量,為其後期的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這也是開展高中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另外,高中心理教育不應以“健康”或 “不健康”作為教育的重點,而應該以人的教育來重點灌注,從而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為了確保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高中教師需要結合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以及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來開展教學,並要需要團結全體高中教師來共同開展教學,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合理構建。

二、建立心理健康機制,着重強調預防理念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心理健康機制建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機制,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教育預防機制

為了更好地引導高中教育,可以從學生的個性特徵入手,合理結合生命教育、自信心理、親子教育、青春期心理、自我認識以及社會適應和升學就業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性教育內容來開展教學。首先,需要建立一支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積極心理學表明,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成長和進步的過程,所以教師也要不斷髮展自身的心裏,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來對待教學中自身的個體成長,從而可以使學生積極發展心理學,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積極的氛圍。其次,需要合理制定心理活動課程。活動課程在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下,需要具備積極向上的態度、特徵、情緒和內容等特徵,從而更好地使教師開展心理活動課程。比如,高一需要就新生的適應問題進行探討,而高二則需要就分班的融合問題進行引導,而高三則側重考試心理指導,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地通過考試。

2.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教育預警機制

通過藉助問卷調查、訪談和心理測試等心裏普查方式來實時關注和審查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從而及時有效地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可以在學校建立專門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從而可以更好地監測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還可以在班級中建立班級心理委員制度,指定心理委員,並制定詳細地心絃社團制度,從而也可以及時有效地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心理教育。

三、制訂心理健康模式,引領心理健康理念

為了確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避免心理教育的工作方向出現差誤,所以必須要藉助心裏科研來引領學校心理教育,並且在心理專家的引領下,制訂科學的心理健康模式,同時相關人員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高中學校負責人需要制訂完善的教育管理工作,從而促進教師教學的`順利發展,以為學校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動下,高中教師需要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來促進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比如可以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自信心,從而增強他們應對壓力的能力,也需要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機會,從而不斷提高高中心理教學的質量。

總之,隨着課程改革的日益推進,心理健康問題在高中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積極心理學在高中學校教育中的運用除了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外,還可以結合心理教學方面的內容來持續探索和總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同時還要運用科學的方法,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來避免高中生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確保高中生可以持續健康的發展。

積極心理學9

積極心理與消極心理在心理學的世界中處於並存的地位,自1879年來西方現代心理學發端以來,心理學界的主流一直被自然科學取向的心理學所佔領,美國心理學也是依此作為傳統[1]。當科學心理學被廣受追捧的同時,人文心理學以其所倡導的關注人的內心情感體驗、重視人存在的獨特性等對處於主流地位的科學心理學提出了質疑和反思,儘管科學心理學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取得了卓越的發展成效,但始終沒有彌補二者的鴻溝。在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下正視消極心理學的意義,引導研究生處理好消極情緒,對於研究生的成長進步以及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積極心理學在美國心理學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始祖是馬丁.賽裏格曼博士,Seligman認為積極心理學的重要功能在於,它能夠引導人們發現與認清潛伏在內心深處的積極力量,將其轉化為提升個人素養和生活品質的動力,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2]。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中,心理學探討的問題並不僅僅體現在關於疾病或者健康的內容,它同時也是關於愛、工作、娛樂、成長以及教育的科學[3]。當積極心理學的一些觀點是由權威性的知名的學者所提出來之時,積極心理學就顯示出來一定的話語霸權,比如積極心理學總是以批判的態度論述二戰以來的傳統心理學,總是不分具體情況的一味的追求積極而忽視了消極對人所具有的有益功能[4]。

有人認為積極心理學的出現,意味着傳統心理學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學,這是一種過於片面的認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積極心理學實際上是對傳統心理學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在很多方面都是在傳統心理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比如從研究內容層面分析來看,積極心理學強調人的積極的一面,主張關注人的積極潛力和力量,其核心體現在促使“積極”和“消極”之間能夠出現平衡的狀態,而傳統主流心理學則主張的是從“問題”入手,目的也在於消除人身上所存在的各種“消極”[5],最終也是為了人的幸福生活而服務。在人的整個系統的發展過程中,問題的克服和積極品質的形成或許是一個動態平衡的統一過程,因此積極心理學的出現,是對傳統主流心理學的補充和發展,我們在積極心理學的巨大的社會效應的影響下,應當更多關注的是,在積極的背後,“消極”存在的意義,因為存在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消極情緒是一種保護情緒。消極情緒能夠幫助人們隱藏着脆弱的情感衝突,是情緒朝着積極方向發展的一個過渡。舉例來説,“我是個笨蛋”、“沒有人愛我”、“我好迷茫”等,在認知療法的觀念中,這些話語似乎都會被判斷為抑鬱、失望、憤恨、焦慮等不良情緒,但事實是,這是情緒的一種自我保護。當一個人聲稱或者想到“沒有人愛我”之時,情緒上的保護功能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在這種想法的引導下,他把不夠愛自己的事實施加到了別人身上,這種巧妙的轉嫁就促使他不用非得去面對自己脆弱的情感,減少了自己對他人的情感期盼,所體會到的失望和傷害也就少一些。而且平靜之後仍然能夠向蝸牛一樣,即使行動速度比較慢,但也是一步一步往上爬,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消極情緒具有提醒功能。在我們的文化氛圍中,我們的主要需求就是得到認可、愛、接納和尊重,當這些生活的目的受到任何威脅時,我們就會產生各種不安全感,所產生的消極情緒潛移默化地為我們鑄就了應對外在威脅的可能性,這種情緒提醒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只有努力做到更好,才有可能被接受、被肯定。

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面對着紛擾複雜的社會,人們需要面對的東西日益增多,內心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很難讓自己的心很快平靜下來,所面臨的各方面的精神壓力也日益增多,尤其是對於正處於人生轉型期的研究生來説,他們在享受着研究生生活所帶來的愉悦感的同時,也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壓力和社會壓力。

研究生作為學歷高、素質高的.這一羣體,社會和家庭都對他們給予了太多的期望,高的期望下就會附帶來高的壓迫感,研究生所面臨的壓力當然還遠遠不止這些方面,長期生活在壓力之下,會引起很多負面的情緒,比如冷漠、恐懼、抑鬱、焦慮等,而每當我們產生這些負性的消極情緒,就會很急切的想要迅速好起來,找回自己的好心情,由於心理壓力太大而內心又無法很快的排遣,最終就會陷入無法自拔的情緒中,終日鬱鬱寡歡。但前文説過了,存在即是意義,消極情緒是督促我們前行的一個必經的過程,正視消極情緒,我們將會發現不一樣的內心世界。

研究生在公眾社交、參與項目、寫論文等很多時候都會有消極情緒,於是我們不妨就將這些消極情緒當做能夠保護自己的法寶,不妨暫時停止前行的腳步,在這種只屬於自我的情緒中放下所有的驕傲、期望和目標,不斷地淨化自己的心靈,冷靜之後所思考出來的前行方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目前最適合自己的。我們可以藉助於校園活動、主題性的拓展訓練活動、學術研究討論、網絡交流平台等多種合理的手段,引導研究生在面臨着消極情緒的困擾之時,能夠學會更加自如的面對與處理,在消極情緒中尋找到積極性的因素,為今後的成長與進步提供不可多得活力源泉。

積極心理學10

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師幼互動,發現目前幼兒園師幼互動存在一些問題,如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互動觀念;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反思與提升;師幼互動中教師不注重營造積極環境氛圍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構建良好的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國內外很多研究者所公認的,良好的師幼互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於幼兒來説,良好的師幼互動有利於教師向幼兒傳授新知識和新技能,有利於幼兒認識世界,增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良好的師幼互動提升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在互動中學會了分享、協商、謙讓和友愛;良好的師幼互動有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產生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同時,良好的師幼互動對於教師也同樣重要,不僅有利於教師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而且還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文章從積極心理學教育的視角出發研究師幼互動,希望通過不同視角為構建良好師幼互動提出建議。

一、師幼互動的概念

不同的學者對於師幼互動有不同的解釋,本文在對師幼互動的內涵研究之後分析如下:第一,師幼互動發生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之中。在幼兒園教師和幼兒之間無時無刻不存在着互動。第二,師幼互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幼兒,這兩者必須發生接觸。第三,師幼互動是一個循環過程,一方發起另一方反饋,發起者再發起,反饋者再反饋,就一個話題進行輪換形成一種循環的過程。

二、師幼互動的影響因素

影響師幼動的因素大致分為三方面,幼兒自身的因素、教師方面的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

第一,幼兒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幼兒自身的一些因素導致師幼互動的狀況。比如幼兒的長相、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在師幼互動中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由於幼兒自身的這些原因導致教師在師幼互動中對幼兒採取不同方式和態度。

第二,教師自身的因素,主要是指由於教育觀念、管理觀念、受教育水平、學歷層次、教學經驗、教學機智、教學反省能力等對師幼互動產生的影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管理者,對幼兒具有深遠的影響,如教師落後的教育觀念常常會使教師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不能夠深入的瞭解幼兒的實際情況,忽略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在活動開展中不注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這都促使幼兒在師幼互動中處於被動地位。

第三,環境因素,幼兒園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制度規範環境。物質環境主要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班級規模和師幼比。幼兒園的精神環境主要是指幼兒園師幼之間、教師之間以及與家長和社區之間的互動關係。幼兒園制度規範環境是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常規的培養,這都是影響師幼互動的重要因素。

三、積極心理學的相關介紹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念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研究領域,越來越多的引起心理學家的關注。積極心理學的概念最先由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謝爾頓、勞拉·金提出,積極心理學是利用目前比較有效和成熟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的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

(二)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容

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徵和積極的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等方面。

1.關於積極情緒和體驗方面的研究。這是積極心理學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人類的積極情緒主要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等。目前研究者在主觀幸福感、快樂和愛等方面的研究較多。眾多的積極情緒並不是完全分離開來的,人類的情緒比較複雜,很多情緒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和一致性。積極的情緒對人產生一定的作用,例如,Fredrick提出積極的情緒可以拓展人瞬間的知—行的能力,增加人的體力,提升人的智力和社會協調性等。

2.關於積極人格特徵的研究。積極的人格特徵成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熱點。Hillson和Marie藉助問卷研究的方法,發現積極的人格特徵與消極的人格特徵相對應,他們對兩種人格特徵進行了區分。並且發現積極的人格特徵由正性的利己特徵和與他人的積極關係兩方面構成。可見具有積極人格特徵的人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表現的更加積極。

3.關於積極情緒與健康的關係研究。很多的研究都表明積極的情緒狀態對人的健康有益,擁有積極情緒的人往往願意相信一切結果都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在面對壓力、疾病等事件時,擁有積極情緒的人面對壓力時更加樂觀向上,更加願意溝通交流;當面對疾病時,擁有積極情緒的人更願意面對現實,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和鍛鍊。

4.關於創造力與培養天才方面的研究。目前也有許多這方面的研究。如Guilford認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包括髮散思維和變換能力。但由於創造力研究比較複雜,所以關於這方面的研究進展不大。

四、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1.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互動觀念。研究發現幼兒教師在進行師幼互動時往往不注重與幼兒互動的質量。幼兒教師在與幼兒互動中往往表現出反應較慢,有時候對於幼兒的互動意向和互動信號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有時意識到幼兒有這方面的互動需要卻由於倦怠不予理睬,有時候由於這方面的知識缺乏故意迴避幼兒的發問,沒有給予幼兒所需的互動。

2.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反思與提升。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缺乏一定的反省、反思、學習、提高的能力。由於平時幼兒園工作較多,教師普遍存在缺乏反思和反省時間的現象,只是忙於應付工作和檢查,這也使得教師沒有時間去反思和學習必要的師幼互動技能。比如在教師互動中缺乏表達能力和互動方法的'提升。

3.師幼互動中教師不注重營造積極環境氛圍。師幼互動中幼兒教師不注重積極反饋,往往消極反饋較多。研究表明我國幼兒教師相比於其他國家幼兒教師更多的使用批評和懲罰的方式對待幼兒,一些教師較多的使用否定詞語“不要”。師幼互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重視規則,少情感交流。教師更多的是維護良好的教學常規,或者處理個別行為問題,教師的注意力也多停留在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和控制上,使得整個師幼互動緊張、消極和被動。良好的師幼互動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輕鬆愉悦的環境,便於幼兒表達自己和發揮創造性。

五、積極心理學對師幼互動的啟示

(一)積極心理學有利於更新師幼互動中教師觀念

積極心理學認為不應該過多的關注人的弱點,而應該積極的去發現人的優點,通過不同的方式激發人心中積極的品質和正能量,才能產生積極的結果。幼兒教師關注師幼互動中的一些細微的成績,哪怕是學生在互動中的一點小小的進步,如多説出一些詞語,一些句子,或者教師在教學中由於安排得當促進了師幼互動的質量,也應該感到滿足和喜悦,幼兒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積極觀念,才能全力以赴地投身於教學工作中,防止職業倦怠的產生。

1.積極的兒童觀。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要用一個積極的心態,放下心中的消極情緒,積極參與幼兒的活動,真正的走進幼兒,細緻認真的觀察幼兒,捉住恰當的教育時機,真誠的與幼兒互動。幼兒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權利和義務,幼兒具有獨立的人格,教師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幼兒,與幼兒建立民主協商的人際關係,滿足幼兒“小大人”的自尊。在與幼兒的互動中耐心的對待孩子的提問,平等的傾聽迴應。

2.積極的教師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教師應轉變教師觀,熱愛教師這一職業,願意為幼教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用樂觀積極的心態與幼兒建立關係,增強對自身行為的反省能力,提升對幼兒互動行為的領悟能力,積極關注幼兒的互動願望,捕捉有利於幼兒多向互動的因素。教師積極進行角色轉變,啟發幼兒主動的多向互動,充分的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而不是簡單的問答。

(二)積極心理學促進幼兒教師更積極的自我發展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種充滿挑戰和收穫尊重的職業,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和持續的發展動力。幼兒教師每天面對天真無邪的幼兒,是需要貢獻自己巨大熱情和精力的。面對幼兒一雙雙好奇的大眼睛和充滿探究的純真想法,幼兒教師感覺到自身的責任和動力,幼兒教師需要樂於學習、反思、也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能力。筆者認為促進積極的師幼互動應着手以下幾方面提升:

1.提高教師的情緒智力。積極心理學提示幼兒教師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緒;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釋放壓力,控制自己消極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和藹可親,表現出真實和善良,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幼兒的情緒。

2.提高教師表達能力。幼兒教師每天與幼兒發生互動,教師語言的輸出質量直接決定着師幼互動的質量。因此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時,應注意語言的使用。首先,改變對幼兒的稱呼。如,教師為了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可以改變對幼兒的稱呼,變“某某某小朋友”為“寶貝兒”或者叫其小名。其次,改變課堂言語,教師與幼兒互動中應注重情感言語的使用,少一些指令性較強的語言;對幼兒評價時注重鼓勵幼兒的閃光點並多以鼓勵為主;教師還應鼓勵幼兒主動發問並積極的關注幼兒的問題;向幼兒提問時少一些“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儘量以開放性問題為主,增加幼兒的表達慾望。

最後,改變體態語言。教師與幼兒互動中,體態語言也很重要。幼兒通過體態語言感受到教師是否真誠。師幼互動中良好體態語言應該是教師面帶微笑,儘量蹲下身子平視幼兒,與幼兒交流;請幼兒發言時最好用手掌做出邀請的姿態;對於幼兒精彩的迴應需要表揚時,應面帶笑容、真誠的鼓掌或者“親親”、“抱抱”幼兒。總之幼兒教師應發自內心的與幼兒進行互動,不能流於形式或者走過場。

3.掌握師幼互動的恰當時機和有效方法

良好師幼互動中教師應掌握恰當的互動時機和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師在創設活動時應做到了解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圍繞教學目標,預設重點的互動內容並且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處理。其次,教學中重視幼兒生成瞬間,積極迴應幼兒生成;最後,捕捉恰當的互動時機,當教師發現幼兒對活動不感興趣、不專心、遇到困難難以深入時就要給予幼兒積極互動。

六、積極心理學的視角要求教師營造積極的環境氛圍。

積極心理學提示我們教師要利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和影響幼兒,教師應該利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幼兒,力求為幼兒營造一個温暖充滿關愛的環境。積極心理學要求幼兒園教師首先以積極情緒感染幼兒為幼兒創造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環境氛圍,提高幼兒參與互動的水平。幼兒教師一定要注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在環境創設中多花一點心思,使幼兒感受到自由、安全和愉悦。另外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幼兒教師還要合理的投放充足的材料引發幼兒積極思考,去創新,去探究。教師還應該抓住恰當的時機去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培養幼兒在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同伴分享互動的能力。

積極心理學11

樂觀、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這些關於未來的積極情緒,是我們最該學習和擁有的態度和品質,將快樂和積極情感擴展到最大並把痛苦和消極情緒縮減到最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光明,未來也更為廣闊。

一、積極心理學與瞭解自我

很榮幸這學期選修了《積極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感慨很多,收穫也很多,體會也非常的多。在短短的一個學期的時間裏,符老師聲情並茂,運用發人深省的故事和道理,結合典型案例和自身的經歷,為我們上了一堂堂生動深刻的積極心理學課。她絲絲的話語,有如甘露,沁人心脾。通過這次學習,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洗禮,最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如何認識自我,瞭解自我。

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我是一個膽小自卑甚至有些憂鬱消極的女生,生活中稍有不順,就會有挫敗感,就會有失敗和恐懼的感覺,甚至是一帆風順時,我也總擔心失敗了會怎樣,即便是在陽光下,我也不能發現自身的積極品質,經常陷入一種抑鬱的情緒當中,害怕與人相處,不敢面對別人的視線。但是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的性格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改變。首先,我對於自我具有了肯定的態度,接納自我的不同方面,對生活感覺積極;其次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生活有了目標和方向感,覺得現在和過去的生活都是有意義的,同時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最後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有希望就有光明,只要心中握有這可貴的希望,就能夠自我激勵與命運抗衡!

二、案例分析 - -有希望就有光明

經過一個學期的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我獲益匪淺,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材中的關於布拉斯威爾的故事。布拉斯威爾是20xx年參加《美國達人》選秀的一名職業歌手,但是在一場離奇的車禍裏,他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大夫説他這輩子都別想再唱歌了,應該首先想着學會説話。失去了聲音的歌手無異於常人失去了臂膀,他開始從頭學習發音,學習説話,學習唱歌。之後的生活中,他的生活分外艱難,還要供養三個女兒。但是他沒有失去希望,他選擇去參加比賽,目標就是獲得獎金來改善家裏的生活狀況。初賽時,由於聲音的問題,他的表象並不出色,但是他沒有放棄,完全的投入到比賽的演唱中,動情處時眼睛透着傷感,甚至還閃着淚光。現場的評委都被他打動,大聲的讚揚了他的演唱和演唱中露出的真情實意,同時稱他“有着最美的笑容,還有一種可貴的希望從眼睛中透射出來,他激勵了所有人”。

這個故事是最令我精神振奮的故事,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堅強,也看到了期盼,又看到了不滅的希望,我更看到了一個男人的責任感。為了家人,他站上了闊別多年的舞台,從咿呀學語開始,到自如的放聲歌唱,如果沒有驚人的毅力和對生活的希望,他不可能做的到,他的參賽,不僅僅是為大家唱了一首歌,而是演繹了一段人生的奇蹟,更是給大家上了發人深省的一課。在我們的生活中,人是不能沒有希望的,一旦希望破滅,人的精神便會崩潰,失去了精神支柱,人也就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了,而只要一絲希望尚存,雖然未必能夠實現,但在充滿希望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希望和鼓勵而精神倍增,就會平添許多生活的勇氣。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找一份希望,或是得到一份有力的幫助,讓自己有充足的精神,足夠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從而克服困難,戰勝挫折,贏得生活的美滿幸福。

有兄弟兩人,哥哥叫樂觀,弟弟叫悲觀,兩個人一起洗手,一盆清水端過來了,兩個人洗了手,但水還是很乾淨,這時,悲觀説:“水還是這麼幹淨,怎麼手上的泥還是洗不掉啊”,樂觀卻説:“水還是這麼幹淨,原來我的手一點都不髒啊”。幾天後,兄弟倆又一起洗手,洗完了手,盆裏的清水變得很髒了,悲觀就説:“水變得這麼髒啊,我的手怎麼這麼髒啊”,樂觀卻説:“水變得這麼髒,瞧,我把手上的泥全洗掉了!”。一母所生的兄弟,面對一樣的問題,因為擁有不同的心態,所得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義情節,遇事冷靜,懂得控制情緒。人生中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過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讓悲傷包裹自己!

樂觀、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這些關於未來的積極情緒,我們要學習擁有這些態度和品質,將快樂和積極情感擴展到最大並把痛苦和消極情緒縮減到最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光明,未來也更為廣闊!

三、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這學期符老師關於積極心理學課程的教導,我學會了很多,符老師講述的知識和道理是我的永遠的收穫與收藏,讓我獲益匪淺。以後要是有機會,要多學些心理方面的知識,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擺個好姿勢。如果可能,也可以幫助別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可是這門課程只開設18個學時,我覺得課程時間太短無法使學生學習透徹積極心理學,同時也不能滿足對心理學極為熱愛的同學的求知慾望,希望這門課程可以增加學時,希望積極心理學在每一個學子的心中延伸,希望每一個學子都能有一份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明天。

參考文獻: 《當代積極心理學》 主編 劉翔平第七章 希望

《心理統計》作者 韓昭

《人的價值與潛能》馬斯洛

《真實的幸福》白靈

《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麥斯威爾

積極心理學12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近些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被各大高校開始高度重視,為了讓大學生能夠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情緒,積極心理學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積極心理學從學生的各個角度出發,培養大學生面對挫折不放棄,面對失敗不氣餒的精神。

一、積極心理學簡介及研究領域

(一)積極心理學含義

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塞裏基曼,而積極心理的含義是由謝爾頓和勞拉·金提出的,他們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職特徵:“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美德的科學。”積極心理學是以人們積極的因素為研究重點,主張心理學用積極的、固有的、潛在的人們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為出發點,提倡利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對人們的心理問題進行解讀,從而能夠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積極的力量,最大可能挖掘出潛在的力量,由此獲得更好的生活。

(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積極的內容包括:積極是對前期集中於心理問題研究的積極心理的.反動,倡導要利用積極的態度解決心理問題,積極的方式給予適當的解釋,獲得更積極的觀點。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在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意識在主觀上對生活積極興趣的研究。對過去生活幸福,美好的體驗;對現在生活愉快的感覺;對未來生活有更好的憧憬和期待。第二方面,個人的積極心理研究。樂觀的心理,具有闖天下的勇氣以及善良的心理等。第三方面,羣體層面上的積極組織的系統研究。為創造一個更良好的社會環境發揮個人的積極力量,如責任感。

二、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的心理教育

近年來,各大高校都開始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一些高校有專門的心理教育組織,這些組織的設立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的心理教育還存在着一些誤區,他們認為沒有心理問題就代表健康,但是心理教育的真正目標是:保持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顯然,沒有心理問題與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是不對等的。然而,積極心理學在研究人們的積極心態,研究人們的善良品質和道德發揮了它特殊的優點。將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一起,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大潛力。

(一)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思維是積極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項目,同時也是大學生素質擴展的重要內容。大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培養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創新意識,即大學生要擁有不斷地進行探索發現更深刻道理的慾望,要善於思考,能夠發現不一樣的東西;創新思維,要有一定的自我觀點,不一味地追求書上的,善於突破自我;創新知識,在某一些問題上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為自己的觀點做支撐;創新能力,即有一定的創新學習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創新人格,在精神方面,有比別人更大的勇氣,更好的自我調解方式,應對不同的困境,能夠克服不退縮。

(二)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積極心理暗示與大學生思想教育。暗示就是指通過含蓄委婉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改變和教育,使人們接受這種教育方式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使他們的思想能夠與心理教育暗示相符。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能夠一味採取灌輸的方法,要進行一定的情感交流。與被教育者在感情上建立起一定的關係,能夠減少被教育者的牴觸心理,對於促進被教育者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暗示工作包括通過語言暗示、環境暗示、行為暗示等等,大學生的積極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再持續強調自己失敗的經驗,用積極的心態迎接每一次挑戰。

(三)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積極道德人格的建設

積極道德人格是指人們表現出來的追求一定的道德所表現出的善良的一面。在現代大學生的積極道德人格建設中,要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追求社會主義道德規範下的各種善行。要增強道德知識理論教育的實效性,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通過道德人格的建設,促成大學生形成正直積極的人生觀。利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自身所具有的愛的情感,善良與正直,促進大學生積極心理的養成。

大學生作為現代知識分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問題在近些年來逐漸凸顯出來,各大高校開始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通過挖掘人們積極的心態,使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採取更加積極的心態,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個樂觀、陽光的心理,對未來也將更加充滿期待。

積極心理學13

摘 要:積極心理學提倡關注人性積極的一面,作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積極情緒,它與人格之間緊密相連且相互促進。本文試圖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來探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含義及其塑造途徑。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 健康人格

歷史發展到今天,現代化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社會生產力、極其豐富的物質福利和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但同時尋求健康的人格是人類共同的願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響甚廣。培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觀,也成為各級教育部門領導和教師的共同追究。

一、積極心理學與健康人格觀的基本含義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型的模式,當然它是相對於消極心理學而言的。所謂的消極心理學主要是以人類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為中心的,如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心理學研究中,我們所熟悉的詞彙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氣和愛。似乎大多數心理學家的任務是理解和解釋人類的消極情緒和行為[2]。這種以消極取向的心理學模式,缺乏對人類積極品質的研究與探討,由此造成心理學知識體系上的巨大“空檔”,限制了心理學的發展與應用。在這種背景之下,積極心理學呼籲:心理學應該轉換為研究人類優點的新型科學,必須實現從消極心理學到積極心理學模式的轉換,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二)健康人格觀

確定健康人格的個性模式,是心理學家曾為之不懈努力的工作。心理學家曾對心理健康的榜樣人物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模式。其中主要有奧爾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的人”模式、羅傑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創造性的人”模式、弗蘭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以及皮爾斯的“此時此地的人”模式。

儘管這六種有關健康人格的觀點對充分發揮潛力的健康人格的描繪雖不完全一樣,但總的.説來,它們對健康人格的模式是相近的。比較一致的觀點是:

1. 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意識地控制他們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為,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無意識的力量所驅使。

2. 心理健康的人瞭解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且一般説來,他們是容忍並認可它們的。他們並不着意偽裝自己。儘管他們能夠扮演社會的角色,以適應別人或情境的需要,但是,他們並不把這些角色同他們的真實自我混淆起來。

3. 心理健康的人堅定地立足於現在。心理健康的人並不生活在過去之中。他們能較快地擺脱失敗和衝突的陰影,堅定地面向未來和立足於現實。不少理論家強調朝向未來的目的對於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但他們並沒有慫恿我們用未來代替現在。

4. 心理健康的人強調增加緊張而不是降低緊張的重要性。增加緊張是通過接觸日益增多的感覺和形象的方式進行的。心理健康的人並不渴望安靜和穩定,而是渴望生活的挑戰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標和新的經驗。

5. 心理健康的人能給予愛也能接受愛。把自己奉獻給工作,並樂於承擔義務,關心他人。他們的情緒生活成熟健全,能耐受挫折和失敗,經常保持愉快的體驗,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活力和幸福。

6. 心理健康的人有獨處和自主的需要。他們不依賴於別人來求得安全感與滿足,他們依賴的是自己。他們需要有獨處的時機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看法有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不過分考慮他人的意願,因此對待嚴重的打擊、挫折顯示出相對的鎮靜態度。

7. 心理健康者的人際關係積極穩妥,他們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既承認自己,又尊重別人,能體諒他人的痛苦,並用各種辦法來幫助他人,具有同人類共禍福的意識。

二、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

(一)積極情緒與健康人格

積極情緒可以對人格進行滲透,通過諸如大學生健康的歸因方式、正確的應激與心理防禦系統、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較多的社會支持,以及通過中樞神經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等一些特定途徑與方式形成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減少和消除消極情緒的負面影響,使大學生處在健康、幸福和快樂的主觀感受之中[3]。在培養大學生人格健全、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情緒的培養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可見,具有積極情緒的大學生,在遇到負性的生活事件時能夠在主觀上正確地認識、客觀地評價,在行為上能積極應對。這些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行為特徵會形成周圍同學和老師對其積極的評價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從客觀上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時,這些良好的心態和積極健康的行為特徵久而久之就會逐步穩定下來構成大學生積極而健康的人格。

(二)積極自我認知與健康人格

積極的自我認知是建立在對現實自我全面客觀認識基礎上的一種積極態度。由於認知能力發展水平的的限制,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往往比較片面和易走極端。如果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誇大自己的缺點、懷疑自己的能力,則容易產生自卑感;如果對自己的評價過高,便容易使大學生眼高手低、目中無人、產生驕傲自大情緒。驕傲、自卑都是不良的自我認知,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危害極大,所以要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構建健康人格。

(三)積極行為方式與健康人格

心理學研究表明,能動地適應與改造現實環境的積極行為方式是人格健全的標準之一。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學生在困難面前,會在接受事實的基礎上採取積極行為方式去消除不利因素,促使事物向積極方面轉化[4]。尤其是鍛鍊大學生在有矛盾衝突或者有問題需要解決時的適應能力、獨斷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耐受力,形成健康人格,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顯得十分重要。

(四)積極的社會支持與健康人格

社會支持是指個體發展所依託的社會關係系統。研究表明,親密人際關係所提供積極的社會支持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個體緩解壓力,包括調節不良情緒、分擔責任、提供建議、傳授技巧和提供物質幫助等[5]。對大學生個體而言,朋友不僅能夠支持個體的自我價值感,提供愛、關懷以及披露內心世界和宣泄的機會,而且能夠使青年獲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為社交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礎。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過程中,培養大學生有意識的體驗並從現存生活中挖掘社會支持資源的能力,是構築大學生健康人格系統的重要環節。如在大學生教學中應包含如何體驗社會支持、如何支持他人、如何獲取他人支持等內容的訓練科目,通過訓練讓大學生學會構築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能夠增強自信,進而更好地塑造健康人格。

參考文獻:

[1]苗元江,餘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xx,(2).

[2]張倩,鄭湧.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J].心理學探新,20xx,(3):6-10.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xx,(3):321-327.

[4]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xx, 56(3):216-217.

[5]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44(4):120-126.

積極心理學14

一、案例簡述

1.1來訪者一般情況:來訪者男,15歲,九年級學生,身體健康,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獨生子女,家居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一般。

1.2成長髮育情況:求助者從小隨父母生活,性格內向、比較膽小,非常聽父母、老師、長輩的話,在大人眼中是個乖孩子。這與母親温順的性格特點很相似,害怕父親的嚴厲,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從不甘心落人之後,凡事都想爭第一。上幼兒園時,一次背兒歌沒有得到老師獎勵的小紅花,回家便哭了。晚上睡覺前想起此事又哭好長時間才止住。國小三年級時,一次跳繩比賽成績沒有鄰居孩子好,回家硬是每天早晚堅持練習半小時,直到超過了鄰居孩子才肯作罷。父母均為農民,沒讀過多少書,父親比較嚴厲,不苟言笑,母親温順賢惠,任勞任怨。父親常叮囑他,只有考入成都七中的遠程網絡班,才能有考大學的希望,只有考上大學將來才有出路。上學後,他一直很努力,成績一直很好,又能幫助其他同學,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從國小到中學的9年中一直都是班長。入學以來,來訪者的學期考試總成績一直都是年級的第一名(國小時,全年級158人,國中全年級只有142人)。

九年級第一學期的學期期末考試,來訪者因感冒只考了年級的第二名,這個成績在他看來很礙眼,於是來訪者在寒假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做大量的習題,並下決心在來期奪回屬於自己的第一名。誰知進入九年級的第二學期後,情況並不如己所願,在九年級第二學期的半期考試中居然考了年級第五名。近一個月來,每一次考試前總擔心自己又考不好,覺得自信心大不如以前。

二、來訪者的主述及主要問題

主述:近一個月來,每一次考試都感到擔心、害怕。

個人陳述:三週前的半期考試只考了年級第五名,老師和同學都覺得他應該考第一名的。他也覺得那些錯題並不是自己不會做,只是考試時因一時緊張而不知怎麼答題所致。回家大哭了一場,發誓一定考回第一名。可是事與願違,在半期考試後的每一次學科測驗都不理想,總是在考試的前一天開始擔心,害怕,怕考不好,怕失敗,晚上不能很好入睡,白天感覺沒精神。考試時進教室很緊張,心慌,出汗,想上廁所。考試時只要遇到一道不會做的題後,腦子就不管用,總是想不起復習好的內容,即使是做好了的題,也總是不自信,總擔心不是正確的。考試時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明明掌握的知識在考試時就忘了,好多題在交卷後就知道怎麼做了。還有一週學校將組織第一次診斷性考試。一想到此事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食慾下降、晚上上牀後不能很好入睡,有時要十二點左右才能入睡。希望能在諮詢師的幫助下,擺脱失眠和緊張,能在考試中正常發揮。

三、心理諮詢師的發現

3.1一般印象:求助者身高1.60米左右,偏瘦,長髮有一點點零亂,衣着較整潔,舉止得體,談吐有條理,語音清晰,有禮貌,情緒略顯焦慮,偶見搓手,不時變換腳疊放的姿勢,求治願望迫切。

3.2精神狀態:求助者眼睛不是很有神,目光有些遊離,整個人不是很精神,有疲憊的樣子。表情嚴肅,不健談。偶見咬嘴脣,深吸氣。自訴學習自信心有明顯下降,覺得渾身沒勁兒,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對打籃球也沒有以前那麼喜歡了。記東西雖然也能很快記住,但在事後試圖回憶時總覺得有些困難,沒有以前回憶得清晰。思考分析數、理、化習題的速度、準確度、自信度大不如以前,只要一遇到難題就感覺自己做不出來,靜不下心思考。一想到考試就擔心、害怕。考試時找不到往日答題的愉悦感,注意力不能集中,總覺得會考不好。

3.3社會功能:在學校上課的效率較低,但基本不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待人不如以前熱情,與同學的關係較以前疏遠。

3.4:軀體情況:有時睡眠不好,尤其是考試前一天的晚上,一般10點鐘上牀要12點左右才能入睡,白天偶有頭暈、疲乏的感覺。考試時,心慌、出汗、想上廁所。

四、心理評估與診斷

4.1心理評估:SAS測定的原始總分=44,標準分=55。按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該來訪者的焦慮情緒為輕度焦慮。

4.2心理診斷:來訪者被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考試焦慮狀態)。

鑑別診斷: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鑑別如下:

a主客觀世界統一性原則:來訪者的主客觀世界是統一的,並未出現分離。如產生幻覺,幻聽幻嗅和被害妄想等症狀。(這些症狀是明顯的主客觀不一致,幻覺妄想是精神病的代表特徵。)

b心理活動內在協調性原則:心理活動主要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志行為。三者之間的不協調,尤其是認知和情緒,行為和情緒之間的不協調,是精神病的區別性特徵。但來訪者的知、情、意是統一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緝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

c人格相對穩定性原則:來訪者的態度和性格特徵基本穩定。經歷考試失利後並未發現他的個性發生很大變化。未違揹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五、對來訪者問題的理論解釋

自我認知的歪曲,最初來自於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加之父母對來訪者考試未得第一的評價也是負面的。來訪者過分注意別人負性和否定性的評價。這些負面的評價使來訪者形成了歪曲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

認知系統表現出來極端化認知錯誤的模式:我不是好的就是差的。得不了第一名就考不上理想高中,考不上理想高中就考不上大學。自我毫無根據的推論完全忽視證據。

存在絕對化要求的非理性觀念。核心信念是:我不能出錯,不能有問題.一旦出現錯誤和問題,我就變的很差勁,老師、同學、家長都會看不起我。

由於來訪者是一個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從小外界和自身給予的評價都很高,此次出現的不良評價完全顛覆了來訪者以往的自我認知,覺察到自身的不完美。加之九年級的學習壓力增大,習題的量和難度也較以往有較大的提高。為了維護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完美形象,來訪者以失調的行為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已有些不自信的心理需求,即來訪者從失調行為中有獲益。這樣就強化了來訪者的失眠、緊張。

六、諮詢方案的制定

6.1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促進改變的動機。

6.2諮詢目標的建立及諮詢過程: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同來訪者協商,確定如下諮詢目標:

(1)改變來訪者的不合理觀念。通過舉實例幫助來訪者領悟ABC理論、運用合理情緒想象技術幫助來訪者對考試失敗的情境有合適的情緒體驗、與考試必須得第一的絕對化的要求辯論、完成針對緊張與失眠行為的RET自助表。

(2)改變來訪者不適的行為。通過進行肌肉放鬆訓練和冥想放鬆訓訓練及NLP簡快身心療法中的健腦操調適來訪者的緊張情緒,介紹閲讀《與失眠共處》以改變其對失眠的錯誤認知,瞭解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

(3)提高來訪者的自信心。通過NLP簡快身心療法中重塑印記法、有關增強自信心的語言暗示法提高來訪者的自信心。

(4)促進取得的'進步,使新的認知、新的行為得以鞏固,幫助來訪者建立個人發展目標。

七、諮詢過程

(1)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促進改變的動機。

諮詢關係的重點是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為了克服諮詢中的阻抗,傾聽、提問、非言語行為的運用是是重要的技巧。在諮詢關係建立起來前,不宜過早採用面質技術,以免增加來訪者的防禦。

(2)告知關於心理諮詢的作用、意義及侷限性,讓來訪者明確諮詢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向來訪者告知諮詢是怎麼回事,諮詢中雙方的義務和責任,特別強調來訪者的自我幫助與自我改變的重要性。討論雙方可以接受的心理諮詢的設置:每週一次,每次40—50分鐘,共6次。

(3)商討諮詢目標。

近期目標:改變失眠、緊張等不適的行為;改變考試必得第一的絕對化的不合理的觀念。

遠期目標:將合理的觀念和適應的行為遷延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增強自信等方法完善來訪者的人格。

(4)改變不合理的觀念和不適應的行為。

不合理的觀念:考試必須得第一,要不就不會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就不會考上好大學。

通過講風箏的故事,讓求助者明白不合理的情緒和不適的行為不是所發生的事件導致的,而是對事件的不合理認知導致的。當事者必須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負責任。要改變不合理的情緒和不適的行為,必須得先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待求助者有了以上領悟後,又引導求助者與自身的不合理信念辯論,明白考試是否拿第一與是否被周圍人認可,是否會考上好大學不是有必然聯繫,凡事只要盡力了就應悦納自己,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都不可能不失誤。通過辨論,在求助者瞭解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後,運用合理情緒想象技術讓其體驗到了在考試中和考試失敗後的適度的焦慮情緒反應。最後,讓求助者以家庭作業的方式完成關於緊張和失眠的RET自助表。通過諮詢,求助者擁有了較合理的觀念:得第一名並不是學習的唯一目的;考試沒得第一併不是最糟糕的事;學習只要盡力便行;過分追求完美是不現實的;偶爾失眠並不會影響考試發揮;失眠都是情緒性的,只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失眠了;偶爾失眠是正常的,不必太在意等等。

不適應的行為:考前失眠和考試時的過度緊張。

通過訓練求助者掌握了簡單的對眼睛、眉和額部肌肉的放鬆法;求助者的冥想放鬆的場景是躺在草原上看天空、白雲,呼吸新鮮空氣,享受習習涼風;關於考試焦慮的系統脱敏法,設計了五個等級。求助者能通過放鬆和想象的交互抑制來降低焦慮水平;求助者能做NLP簡快身心療法中的健腦操,並能體會到心靜和輕鬆;通過簡單閲讀《與失眠共處》,求助者已瞭解了一些能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明白了所有的失眠都是情緒性的,只要解決了認知、情緒問題就不會失眠了,即使有偶爾的失眠也不會太影響體能精力,不必有太重的心理負擔。通過訓練和閲讀,求助者已可以在考試前用短短的幾分鐘使自己身心放鬆,情緒穩定。另外,求助者亦因不擔心失眠而能較好入睡了。

(5)提高來訪者的自信心。

由於考試受挫,來訪者的自信心已大不如以前,為了來訪者的潛能發揮,必須得提高其自信心。為此我對求助者運用了NLP簡快身心療法中增添力量的技巧—重拾優良狀態(感覺型經驗掣)。我先讓求助者回憶一次過人成就或者感到驕傲的經驗,重現當時的景象、聲音及內心感受。然後通過意念將光線調節得更亮,顏色更鮮豔,景物更清晰及放大。聲音更接近自己,更大聲,把感覺也調得更強一些。達到這個境界時,心中的感覺強烈程度增加,當快到最高點時,做幾次大力吸氣,便用右手緊握左手小指,享受這個感覺一會。最後引導求助者想一些無關事物,以打破狀態。如此反覆幾次,在任何需要時,只要用右手緊握左手小指,便會很快有愉快而強烈的感覺。通過訓練求助者已能將優良狀態隨時提取和隨傳隨到了。這樣求助者又重新體驗了在有自信心的狀態下聽課、答題的感覺。

(6)對來訪者進行再教育。

幫助來訪者進一步擺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維方式,合理的新觀念得以強化,從而使來訪者在諮詢結束後仍能用學到的東西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能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在此階段,對求助者進行了社交技能訓練。通過訓練,求助者有了傾聽的習慣;有了助人的習慣;有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念。漸漸的他與同學的關係比以前好了很多,臉上的笑容也更燦爛了。

(7)療效評估。

求助者覺得自己在考試時已沒有以前那種過度的緊張和焦慮,記憶能力有所增強,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考試時的過失性失分也減少了;老師覺得求助者上課注意力更集中了;同學覺得求助者比以前更自信、樂觀了;家長覺得求助者更豁達、坦然了。

積極心理學15

貧困生是一個從經濟角度進行概念劃分的羣體,它是我國學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個羣體的定義,從教育部的相關文件中可以得知,貧困生指的是家庭經濟苦難無法支付教育費用或者在教育經費支付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我國的經濟發展存在着不均衡的情況,各地區之間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地區對於貧困生的家庭經濟量化評比標準也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上認可了難以支付教育費用這樣的一個特徵,也就是説,貧困生是一個教育領域的概念。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貧富差距的存在,我國高校貧困生羣體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構建積極的人格、思想、行為和心理將有利於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從而為他們的心理干預治療提供幫助。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述

積極心理學在上個世紀末開始在西方國家興起,屬於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具體指的是以積極作為人情緒的主體,主要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通過普通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試驗手段來對人的內在積極品質和心理活動進行一個探討,充分發掘人本來就有的積極力量和情感,推動人們積極、樂觀情緒的建立和心理素養的養成,從而促使人類和社會達到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狀態。在社會環境變化,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們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多,心理狀況越來越受到關注,從而積極心理學的作用發揮也越來越明顯。哈佛大學還專門開設了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網絡公開課程,以此來發揮積極心理學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二、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高校貧困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貧困生是高校學生中的一些羣體,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特殊,這個羣體容易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根據心理調查機構的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高校的貧困生中,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佔到了12%,有一般心理問題的有21%,剩下的23%則是有輕微的心理問題,也就是説,超過一半的貧困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近年來,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的基數越來越大,高校貧困生的數量也在不斷地上升。在高校中,貧困生因為自身的心理問題而休學或者出現極端行為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上,最主要集中在自卑、過度的自尊、虛榮心強和嫉妒四個方面。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在高校的貧困生中,有51.6%的學生是有自卑的心理問題的,並且自卑已經成為了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如果貧困生的自卑心理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他們就會變得敏感、多疑,並喪失瞭解決問題、應對困難的勇氣,容易出現退縮和逃避現實的情況,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人格的扭曲。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理想,很多貧困生的自尊心會比較強,對外界的事物特別敏感,容易出現過度的自我保護情況,對於他人的看法和評價過度在乎並存在一定的曲解現象。同時貧困生還出現了虛榮心,愛攀比的行為,以不符合經濟能力的物質消費來提升自己的整體存在感,並容易對他人產生嫉妒,嚴重的時候會有犯罪行為的產生。

(二)高校貧困生心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注意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並且組織相應的資源開展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在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高校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關注程度還不夠,更多的關注放在了物質方面,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生的問題,反倒讓他們在物質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出現了攀比的行為;其次,很多高校的資助工作和育人工作是脱節的。我國政府在貧困生的幫扶方面出台了許多的政策,從獎助學貸四個角度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同時各高校也會有相應的勤工助學崗位,以此來緩解貧困生的經濟壓力。這些幫扶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主要用於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以此幫助他們更好地接受教育,改變惡性循環的狀態。但是很多高校在政策的落實方面忽略了育人的目的,給學生形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獲得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意識和感恩的心理;最後,在管理和教育方面,高校的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有脱節的情況的。高校的學習模式相對比較自主,學生自由性很強,這樣的模式使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比較少,不利於管理工作的開展。很多高校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和育人工作的部分是不同的,因而也在育人和資助工作的聯合上不能得到很好的組織建設支持。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構建積極、和諧的校園環境氛圍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環境對於人體是有着較大的影響的,尤其對於人的心態,會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積極心理學的領域裏,環境對人的作用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如果環境是輕鬆的、愉悦的,那麼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會更加放鬆,從而心理狀況會處於樂觀、積極的狀態。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多個層面入手,不僅要從教育的內容和環節上進行把關,也要注重環境氛圍的影響。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氛圍,從而為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外部因素的影響。校園環境氛圍的營造分為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其中,軟件指的是人文環境和氣息,這是一種非物質化的潛在因素,但是有時能起到更為明顯的作用。硬件就是環境裏面的物質、物品,例如校園佈局、設施基礎等等。

(二)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

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步就是要培養他們積極的人格品質,積極的人格品質內容很廣泛,感恩、好學、寬容等等都是積極的人格品質。在積極心理學的觀點裏,人格品質的養成比心理問題的解決更加重要。要想培養這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就需要有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的`認知觀。在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方面,首要的是抓住貧困生這個羣體身份的根源,通過教育引導讓學生明白家庭經濟困難不是他們造成的問題,不需要自卑,相反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狀,對於自己的困難要有客觀的認知態度,不要將其作為博取他人同情的資本。在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培養貧困生應對挫折的能力。這個能力在教育階段很多時候表現為一種心理能力,要讓他們在挫折中學會自我調節,充滿自信,主動克服自卑的心理狀態。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

任何教育的良好開展都需要有一個完善的體制,從而促進教學的更好開展。一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對於貧困生的心理疏導是有很大的幫助,教育體制越完善,所產生的效果就會越明顯。在心理健康教育體制的完善方面,高校要確保基礎組織結構的落實,確保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並且有專職的心理健康諮詢師。在學生層面,要有心理健康輔導員和宣傳員,並且在學生羣體中有一定的聯絡員和信息反饋員,確保信息渠道的暢通。此外,心理健康教育體制的完善還要從教育的內容入手,除了常規的教育引導之外,要多鼓勵貧困生參與集體活動,讓他們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網。同時,還可以發揮優秀榜樣學生的作用,讓他們與貧困生結對子,互相幫助,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温暖。心理健康教育體制雖然是一個教育模式,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還要注重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和心理危機的干預。雖然高校貧困生中存在心理疾病的學生大多數是屬於輕微的症狀,但是我國的高校學生基數大,如此一來,有嚴重和一般心理健康疾病的貧困生就不在少數。對於這種情況,高校要建立起個體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並將其作為一個重點工作來看待,防患於未然。通過了解、調查等途徑進行深入的摸底,給每一個學生都建立一個記錄檔案,通過檔案進行跟蹤和記錄,以備不時之需。對於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要儘快地採取治療的措施,對於心理問題加重的學生要建立危機干預機制,提前監控和干預,避免引發嚴重的後果。

(四)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心理和意識層面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進行創新,才能更好地打破學生的心理防線。傳統的教育模式在當前的情況下要進行一些創新的調整,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到來的今天,高校的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藉助新媒體的力量,通過一些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相關的教育。這樣的一種方式方法創新是符合積極心理學的原理的,因為創新其實就是一種積極的象徵,只有學生所處的周圍一切都具備創新的因素,學生才能有着積極的心理建構。

標籤: 範例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5639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