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心理學心得(彙編15篇)

心理學心得(彙編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學心得(彙編15篇)

心理學心得1

心理學是充滿理想與希望的學科,這僅是該學科以“人認識自我”為其宗旨,以增進人類的生活質量,人類事業的發展為目的,而且還凡是涉及諸如幸福、自信、心靈等等人生的理想,也心理學的自然領域;所有人類所關切的“真、善、美”,無不體現在心理學心理學家們的工作之中;人類的希望在於對自身的認識,這也正是心理學所努力的。,心理學與所有普通的人都息息的`學科,而僅是學者們的與著述。不但都關切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能使總結經驗已用於對社會下一代的培養,使下一代能夠的心理素質,誠摯堅毅樸素寬容的人格。古有明訓:“心則不競,何憚於病。”“哀莫大於心死”。

來説,最大的益處莫過於學習心理學了人際交往的能力,使懂得如何理解別人,別人。

大學生,心理健康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地把握,控制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的融於集體;能的環境…

門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悦,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悦。心理協會,這是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努力,學到了心理的知識,還為同學心理的服務。是今年的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而且裏我可以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

了這門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我對大學三年的生活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的職業生涯的規劃。可見,心理學對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在生活、學習、交際都可以用到這的知識。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的,心理學知識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學心得2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本書第一部分:第一個是誰來管——學生管理中教師的定位問題,本文介紹第二個問題:如何管——學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

本書第二篇包含四到七章,第四章重點講如何對付“差生”,針對這個問題作者着重強調了一個認知法則:認知失調論,這個理論認為好人有好的行為,壞人有壞的做法,每個人都在尋求心理平衡,一個好人,做了好事心理平衡,一個壞人,做了壞事心理才平衡,否則會覺得不舒服。

所以,對於犯了錯的差生,教師的訓斥、苦口婆心、懲罰等等,往往換來學生的“無所謂”,多數教師面對所謂“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學生往往都是深深地挫敗感。認知失調理論告訴我們方法是:救活了再燙。作者認為批評一個人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有好人感,所以有經驗的教師批評學生是從讚美和認可開始的,當他有了自我期待、有了自尊心,他對自己的錯誤才會感到痛苦,這種痛苦是他改變的開始。

很多教師的做法恰恰相反,面對屢教不改的學生,總是當眾極力貶低他、羞辱他、否定他,其結果輕則換來學生的無動於衷,一臉不屑,重則引發激烈師生衝突。

第五章講如何利用情緒法則做好班級管理,作者認為,當一個人情緒激動,心跳加速的時候,是一個比較容易受別人影響的時候,這就啟發教師要善於各種活動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很多教師再談轉化差生經驗的時候,往往提到一個名詞:運動會。當一個在學習上毫無成就感的學生在運動會上得了名次,大家向他表示祝賀,他自己得意洋洋之際,老師的鼓勵語言就很容易轉化為該生進步的動力。其他的活動,比如藝術節、德育課、演講比賽等等都有可能給差生展示機會的同時給他的心靈打開一扇窗。

這一章還談到教師教育學生要注意控制自己情緒和照顧學生情緒,遇到問題私下個別處理效果好,在學生情緒激動時當眾訓斥批評極易引發大的衝突,造成嚴重後果。教師情緒激動,往往失去判斷力做出錯誤決定,很多人在圍觀,學生顧及臉面,情緒會更激動,這個時候,事情本身的是非對錯已經沒有意義了,教師和學生無非都是在宣泄情緒,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第六章作者重點講如何利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教育學生。儘管本書作者認為教師不應該把學生喜歡自己作為最重要的'職業追求,但是誰也不會否認“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作者分析中國人“恥感文化”,認為中國人自律性差,他律起主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建立良好關係進而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作者強調了教師應該和多和學生私下交流,多佔用學生私人空間,這符合人際交往的認知規律。作者提出一個現象來證明這種人際交往的科學性:寄宿學生比走讀學生好管一些。

作者介紹了一個給學生提要求並且容易實現的“拒絕—退讓策略”,其原理是想要人同意你的一個請求,一個增加勝算的辦法就是先提出一個大的,對方極有可能拒絕的請求。然後再提出一個小的,你真正感興趣的請求。比如對於一個犯了錯誤的同學,教師直接説“讓你家長來!”他會很牴觸、很反感;教師説罰你背課文,他可能不去認真做。但是教師如果在拿起電話準備打給家長時,面色凝重,一言不發想了一會兒,然後放下電話:“先給你一個機會……”此時讓他去背課文一定沒有問題,而實際上教師壓根沒有準備讓其家長來學校。

第七章講行為心理學,本章作者介紹了教師管理的第七個武器:強化。作者認為對於學生而言不管是好的行為還是壞的行為,之所以養成都是這種行為得到了某種“好處”的結果。對於學生不好的行為,教師要找到其背後的“好處”,去弱化它。比如教師們特別討厭的“課堂小丑”現象怎們處理?課堂上往往有個別學生不停地的插嘴,甚至故意出醜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當老師批評時,他表現的不是愧疚而是洋洋得意,很是興奮。那麼“課堂小丑”行為得到強化背後的“好處”是什麼呢?是得到了眾人的關注、吸引了眼球。明白了這個道理,教師對付課堂小丑其實很簡單:冷處理,不理他,目光不與他交流,一旦哪節課他表現的很老實,就及時表揚他。

本章強調用表揚強化學生積極行為的辦法,“物質性強化”強調不要總是給學生獎勵作業本等學習用品,否則容易麻木;社會性強化主張當眾表揚(批評要私下進行),活動性強化方面作者不贊成給學生輕易“封官”,因為一旦因為表現下降再去“免職”,學生的失望情緒會特別強烈。等等。

本章還講了一個表揚時機問題,作者主張無論表揚還是批評,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能讓學生找到教師強化的規律,如果表揚有規律,學生就會覺得受到表揚很正常,喪失了表揚的強化作用;如果批評有規律,學生就找到對付教師的辦法,有了心理防護,批評就難以奏效。

這一編的結尾作者非常務實的表達了一個觀點:如果教師最終用盡了辦法,對某些學生仍然無效,此時可以承認自己的無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觀點只是一種教育理想。

心理學心得3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程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裏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國小生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兒園學的國小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學前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有目共睹,深有體會。

我期待着讓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科學的教育觀早日駐入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心理學心得4

您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六條標準

心理健康的六條標準

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劉教授説,現在大家都比較認可的有六條:1。對現實的正確認識。看問題能持客觀的。2。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能現實地評價自己,不過分地顯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別人。既接納自己的優點也接納自己的缺點。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又怎麼談得上別人。3。自我調控的能力。能調節自己的行為,既能剋制自己的衝動,又能調動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更高級目標。4。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關心他人,善於合作,不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於人。這種人有知心的,有親密的家人。而不健康的人,人際關係緊張,處處利用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5。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這種穩定與協調包括與現實差距的調適,包括認知與情感的協調。6。生活熱情與工作效率。人人都會有,但心理健康的人能從生活與工作中尋得。

心理健康要兼顧內外

除了以上六條標準,劉教授還提出,心理健康需要內外兼顧。

所謂兼顧內外是指,對外,要人際關係良好,行為符合規範。對內,基本需要獲得滿足,心理機能正常。與此相反的是兩種人,一是隻顧自己需要的滿足,不顧社會規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都可以幹。這種人一般具有反社會的人格,如許多犯罪分子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有的人千方百計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要求,但又感到,因為自身的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比如過去有很多勞模很地工作,從來沒休息過星期天。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按照外界的觀念,一休息就不像勞模了。久而久之,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心理狀態也自然不會好。只有行為符合外界的規範,又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徵。

心理平衡不是心理健康

劉教授還提出,心理健康並不是平衡與適應狀態,而是兩極中的中間位置。通常人們把適應理解成對周圍環境的順從,把平衡理解為內心無衝突,但這並不是心理健康。他説,如果説“平衡”就是健康,那麼一個滿足現狀,沒有追求,不思進取的人,內部就很平衡,因為他不會有感,也沒有衝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説“適應”就是健康,那麼現在社會上有的人見人説人話,逢鬼説鬼話,左右逢源,上下討好,這種人算不算健康?其實,這種人只能叫做沒有靈魂的軀殼,有教養的市儈。和社會邪惡勢力有共鳴的人,應該説是最大的不健康。

心理健康也有層次高低

劉教授認為,如果把清除過度的緊張不安而達到內部平衡狀態稱作“消極的”或“低層次”的心理健康,應該提倡的是“積極的”或“高層次”的心理健康。這種狀態意味着總有高尚的目標追求,能發展建設性的人際關係,從事具有社會的創造,追求高層次需要的滿足,尋求生活的。它的實質就是老有追求,始終是一個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

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

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我們説心理健康,不是説沒有,沒有衝突,沒有痛苦,而是能夠有效地進行調整,並在這種狀態下,保持良好的效率。心理健康是一種

劉華山教授最後説,心理健康説到底是一種。心理健康的人,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圍事物。這種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嘗試付出、伸展自己的過程中增強自我感。這種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標,但他能作“完人”、“超人”的念頭。比如目標非常崇高,可是我又達不到,就會有感。所以,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標,但目標不要太,既要積極進取,又要正視客觀現實,有一定程度彈性的道德準則。而缺乏道德觀念與堅持“超道德”觀念正是人格異常者與神經症患者常見的特徵

心理學心得5

很認真的把紹瑞珍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讀了一遍,感覺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通過讀書,使得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論依據;澄清了一些錯誤的、想當然的想法;更是學到了有效教學、學習和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己的閲讀,談談體會。

一、教育心理學已經不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越來越多

以前,見到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總的感覺是理論敍述比較多,儘管內容很好,但和實踐總有段距離,況且由於自己對理論的認識比較膚淺,導致有些內容無法有效實踐,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書中,作者以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背景,系統闡述了教學、學習等諸方面的內容,且和實際情況聯繫密切,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從知識的表徵到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個方面深入淺出的做個介紹,並且因為內容結構組織的好,讀起來也不費勁,確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教育心理學應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修課

作為一線教師,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根據經驗教學,但僅憑經驗必然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偏低,而錯誤的經驗給學生帶來的後果更是無法彌補,所以,強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在陳琦和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反覆擅自離開座位時,教師應該怎麼辦?按照一般的經驗,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並且這樣做也能幫助學生記住這條上課的紀律。但研究發現,對於國小生來説,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離開座位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因為學生是在通過這一行為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當老師置這些學生於不顧,轉而表揚那些不動的學生,離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不能再僅憑經驗。

對於如何教學,如何有效教學,如何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並長期保存,如何促進能力的提高等等問題,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作出了比較有效的研究和解釋,只有遵循科學理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作為教師,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理論,不能有意識的應用,至多算是一個教員,一個低水平的教員。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學理論,才能科學、有效的教學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澄清了錯誤觀念,堅定了用科學指導實踐的信心。

比如書中在談到了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在有效學習中的作用,並提到了古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學中,對這條的理解並不深刻,有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觀念,不管學生的情況直接就講。頂多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過什麼東西,並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教學,關注點是學生以其原有知識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識,但原有知識是否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繫如何建構,這個考慮的就少了。

書中詳細講述了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學中,對這些策略的關注度太低,有時只追求自己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現在看來,這隻能是給學生帶來知識,而不能利用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踐行理論知識,做教育實踐者。

我們一直在倡導做科研型教師。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研究什麼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繫起來。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論研究,也不能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應是聯繫實踐,解決問題,上升到理論。比如,書中談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我們就可以據此設計德育目標和過程,在班級管理或者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學生的品德,研究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並進一步總結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所以,如果堅定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也就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專業水平,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

教育教學需要心理學的信息和服務,心理學也必須為教育教學服務才能有廣泛發展的前景。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為師生提供心理學服務應是其工作的應有內涵,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成為心理老師這項工作的堅實後盾。比如,關於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研究為教師培訓和年青教師成長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老師可以據此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導方案。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診斷和輔導。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結合起來,心理老師也就能穩固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最新教育心理學老師不僅要具有本體性知識,還要具有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是教學實踐的基礎,而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把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的重要條件,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也是教師職業的獨特性、不可替代性的優勢所在。實踐證明,知識面越廣,能在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愈能運用自如,易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學校對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關注,建議我們閲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習與教學的中間學科或者聯繫學科。該學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學原理的簡單應用,也不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和差異心理學等幾門與教育有關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簡單組合。作為一門擁有自己理論觀點的獨立學科,教育心理學有助於教師深入理解學習與教學中的種種現象及其實質,這就涉及知識(或能力)觀、學習觀和教學觀這三方面。只有在瞭解了人類獲得的知識的類型及其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選擇合適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才能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同時使學生也得到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學習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包括學生的認知發展,社會和情感發展,智力與創造力以及特殊學生。學習心理包括學習的行為主義觀,學習的認知觀,學習的社會認知觀和建構主義觀,複雜的認知過程。教學心理包括制訂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動機,有效課堂教學,學習結果的測評。其中我對學習心理這部分感觸比較深。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並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徵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於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麼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後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於語言文字符號中的信息,或者説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繫起來,嘗試着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為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瞭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於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

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於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為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於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着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於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説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個理論以後,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中,善於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教學理論才最為有效?對於各種學與教的理論模型,教師應該根據什麼標準進行選擇?對不同性質的知識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又該怎樣運用教學策略?對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教師應採用什麼教學方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在教學心理的有效課堂教學這一章節。傳統的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焦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他們通常採用強制性的教導方法,伴以獎勵和懲罰行為,協調與學生的互動關係,最終達到將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的目的。而學生的地位則比較被動,僅僅作為教師備課時的相像對象,以及上課時的教授對象,學生更多地採取順應、被動等行為。隨着行為主義影響式微,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影響逐漸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將學生置於學習過程的中心,引發了教師的角色轉換。教師不僅僅要呈現於解釋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在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時,教師有時會誤解它的真正含義:明確目標和認真備課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學生參與討論或其他形式的社會互動,學習就必然發生;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比較微弱。所以要明確理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真正含義:學生處在教學活動中心,以平等身份與教師互動的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發現法、討論法和個別化教學法。對於國小階段學生的學習討論法和個別化教學更有效,發現法更實用中學生的課堂教學,它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讓學生運用歸納推理的方式得到隱含於其中的原理。而討論法是旨在激發思考、挑戰態度與信念並發展人際交往技能的一類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是為了滿足每個學生特定的學習需要而採用的一種教學形式。討論法符合學習的認知主義觀,這是因為學習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時積極主動的,而且也強調學習的社會方面。由於現在我們大班額的教學使得個別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並不那麼實用,所以教學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的社會,技術不僅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計算機]、影碟、錄像、因特網和教育電視等對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巨大的潛力。與傳統教學相比,實用技術的教學對學生所做的課堂作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強調問題解決技能與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時,還要求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如不僅要評估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也要評估學生所獲得的問題解決、思維與研究技能,甚至還有學生的動機。結合教學方法要合理合適的實時的選擇技術進行教學。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記得從孩子媽媽懷孕的初期,我就開始籌劃着今後如何去教導、輔助孩子的向善的本性。因為在這個弱肉強食、勾心鬥角的社會和工作環境中讓人有一個平穩、靜心的心態太難了。想想周邊的人和自己的處境延伸想象一下孩子的未來是不是也這是這樣?這是件一直讓我頭疼的事,嬰幼期、兒童發展期、青春期、成長期等等,到了現在孩子出生了,如今已經1歲5個月了,雖然我和孩子媽媽在誘導孩子、教育孩子這塊是摸着石頭過河也好,邊學邊教也罷,但是一直以來我的腦子裏面對待這些問題都是一個問號。網上狂風亂炸那些教育孩子的文章看了又看讀了又讀,似乎真是有點誰説誰有理的感覺,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不一樣這樣導致針對性的教育也是不一樣的,在和媽媽、父母對抗孩子是與非的時候,最終還是決定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這門專業,看看到底是傳統教育受寵還是科技教育孩子的方法為上?

報名成功後,轉眼開班了,一進教室的感覺是不是到了“女兒國”了?環視了一週只看到2個男生。第一個想法我是不是走錯班了?決定又出門看了一眼確實無誤之後坐在了位子上,既來之則安之吧。第一堂的課程應用心理學的陸老師,真是讓人頗有喜感,還有教學的方法也能進入生活,不像我們之前上課的老師那樣死板,6次課時即能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可愛的陸老師又能學習到了心理學的基本要領,我算真是欣慰了。

這門課程結束了,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父親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這樣的話,才會成為一個好父親。前一陣看過一篇文章叫父親的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高大、男人剛性的榜樣,為孩子今後成長起到真正意義上的作用。

心理學心得6

心理學這一名詞,對於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學的瞭解不斷增加。

作為師範生,心理學是一門必修課。對於所有大學生在校期間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來説,也是重要的與終身的必修課程,學習心理學有以下重要意義:

1。有助於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明確各專業活動應具備的心理品質,有利於自我教育與良好個性發展;

3。掌握心理規律,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效能;

4。有利於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個人身心健康發展。

人的心理是大腦的機能,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應。可見,我們正常的心理功能離不開我們的社會實踐。而人的心理活動對自己的行為,對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指導和調節作用。所以我平時要有符合實際的計劃和目標,用行動去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心理水平。大學可支配的時間真的'很多,我總不能將其浪費於睡懶覺、玩遊戲等。這需要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參與更多有意義的活動,豐富我四年的大學生活,否則只能浪費青春罷了。

學習這門課程,讓我瞭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記憶品質。通過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能增強記性,防止遺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過分緊張疲勞,要勞逸結合,兼顧娛樂,學會放鬆與緩解壓力;增強體育鍛煉;保持樂觀的心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培養我們良好的思維能力,需要敢於幻想,敢於實踐,敢於質疑,敢於創新,不受定勢的干預,大膽的發散思維。

在除了學習課本內容,張老師還給我們觀看《心理訪談》的節目,豐富了我的認識。同時,這些節目都是關於大學生遇到的問題,如如何告別依賴、面試技巧,有關的心理專家給了很多方法及建議。在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值得我學習借鑑。

總之,心理學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學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斷地學習。

心理學心得7

在《管理心理學》中,我學習了“人的從眾行為”,我想既然人有從眾行為,那麼由人組成的企業同樣也具有從眾行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説,這種非理性的企業從眾性行為正破壞着我們並不富足的改革積累。為什麼在中國的企業界、企業之中會有這種從眾性現象?一個人的行為是受很多方面制約的,但主要歸納來看一是受外部環境的制約,二是受自身思維的影響。就正如一個人的跑步行為,只有當他有了跑步這個想法(內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個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實施跑步這個行為。如果他自己沒有要跑步這個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夠跑,而只能夠遊。同理,一個企業的從眾性行為也是多方面影響的結果,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利潤空間比較大

如果有某種產品在市場上毫無利潤可言,我想是不會有企業願意生產的。正是有利可圖,有暴利可圖,才使眾多的企業盲目地爭相進入。先進入的企業由於獲得了暴利而極速膨脹,這種"模範"的影響導致更多的企業急於進入,形成另一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可以説,高額的利潤是產生從眾性行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進入壁壘比較低

進入壁壘包含兩方面:一是技術方面的壁壘,二是資金方面的壁壘。也就是説某個行業有從眾性行為的發生那麼該行業進入所需要的資金肯定不多,其產品的技術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場機制不健全

市場運行機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導致競爭的無序,而這種無序又會成為企業從眾性行為的催化劑。大家都想乘亂撈一把,在裏面的想多撈些,還沒進去而看着眼紅的拼命往裏擠。市場不能進行有效的調控,就像一羣人(企業),得了一種病(從眾性行為),醫生(市場機制)卻不知道該怎麼醫治(約束,調控),傳染的人越來越多。最後,身體特好的熬過來了,熬不過的佔大多數。

目前,我們的市場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強有力的市場準入制度,也就是説很多企業沒有該種產品的生產資格卻上馬生產,市場對這種無證上崗"的企業不能進行有效的制約,這樣就會造成很多企業沒有完備的生產手續也能生產,為從眾性行為的發生開了方便之門。

四、領導素質比較低

一個企業的行為是由這個企業的領導者作出的,領導者所作出的決定能反映其素質的高低。通過對眾多的失敗的案例分析,我們發現了以下幾點共同之處。首先,企業領導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這種意識是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作為參考標準。企業家往往無意於追究企業成長,發展過程中的道德性,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長了企業家們的功利意識。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額的利潤,從而又歸結到從眾性行為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來了。其次,企業領導者普遍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我們的許多企業領導者缺乏對遊戲規則的遵守,許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為標榜。本來,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勝是很好的經營手法,但是由於領導者自身素質偏低,不按牌理出牌變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規律,規則出牌。在企業發展的決策上是天馬行空,百無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條件夠不夠。再次,領導者普遍缺乏系統的職業精神。這主要是我們現在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來的第一代企業家,他們沒有受過什麼專業化的教育,沒有受過現代化管理的訓練。基本上都是敢闖,敢拼再加運氣而獲得成功的。這種先天的不足常常導致很多企業家在獲得一點成功之後不思進取,剛腹自用。當該行業前景較好時,企業家們的這些缺陷就會被掩蓋,但當該行業一出現行業危機,或者是較高的獲利時期過去後,這種先天不足就要演變為災難。

五、企業缺乏新機制

如果沒有自己的觀點、沒有好的發展辦法,當然也就只有跟着別人走。看着哪利潤高,就想一頭扎進去。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著名企業是一直跟着別人發展起來的。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一個企業如果要想長久地保持穩定的'發展,沒有對自己的產品不斷的創新,沒有對自己體制的不斷的創新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我們的很多企業並沒有一個系統化的創新機制,比如產品的更新換代、企業的投資方向等關係到企業生死的重大決策基本上都是由老總一個人説了算,沒有一個專門的機制,沒有專業的人員來進行科學的、合理、理性的分析、預測和可行性研究。沒有研究必然就沒有發言權,又正如上一點所説的,企業最高領導人員素質的低下,導致他們的決策幾乎全部依據於報紙零星的新聞、無聊的電視劇的對話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比喻和經驗。

心理學心得8

在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收穫很多,學習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為進行了一定的反思。通過學習,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並且能夠成為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

在學習中,我發現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對職業中學的學生尤為重要。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他們很少有學習的成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適當地採取一些策略,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習,關注發展,關注自我突破。

通過楊帆老師的講解和教材的解讀,我懂得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情境”不僅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2、 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 為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

B、 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C、 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3、 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A 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教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方法或手段,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B 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

C 進行多指標競

D 提倡團體競爭。

E 鼓勵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的自我競爭。

懂得這些理論之後,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行為,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

心理學心得9

即將步入教育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是相當必要的。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記得那是大一的下學期,帶我們《數學分析》課的是任親謀老師,他衣着樸實大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個智者,那種親和力完全讓我感到温暖,聽其授課如沐春風,受益匪淺。他雖操一口陝西方言,但我也不覺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識在他講出來之後是那麼的易於理解,傳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啟迪心靈,這才是我夢中的大學教授。每每在大學校園裏見到他,都猶如陽光灑在我的身上,是那麼的温暖,感覺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後來無福再得其授課。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説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如此之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去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呢?我想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對一門課程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嘗試多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如材料閲讀、討論、練習、實驗、案例分析以及課案設計等,理論聯繫實際,理論思想指導實踐,立竿見影,少走些彎路。在實踐中領略,感悟理論思想,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結合自己的專業在教育事業上有所建樹,力爭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做一個專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個機械式的教書匠,那樣的話,自己也痛苦,國人也失望,國家下這麼大的氣力搞免費師範生教育,培養未來的教育人才,為什麼啊?不就是國情所需,情勢所需嘛!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人才濟濟不假,但教育戰線上的人才卻遠遠不夠啊!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國家要進步,要發展,要騰飛啊,所以人口素質得先上去。所以,作為一個準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應該的,教育不好就萬萬不該了。

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思維與語言密切聯繫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物質外殼,正常的人是憑藉語言來思維,用語言來記錄和交流思維活動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質。”

在教學實驗中我深刻認識到,科學教師自身語言的規範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科學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因此,當一名科學教師應重視自己的示範作用。教師準確、規範、清晰、精煉的語言,時刻影響着學生,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上,如果教師的語言精煉,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我對自己這樣要求:可以預設的語言要在教學設計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隨機性的語言要在平時多練,對自己嚴格要求。每上一節課,課後,我都反覆分析本節課的科學語言,是否有明顯的問題,如果有,及時記下,加以改進。此外,我在課堂上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糾正、示範、引導,讓學生逐漸學會用準確、規範的科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科學語言密不可分,因為思維與語言是切聯繫在一起的。作為一名科學教師,要從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科學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説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説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心理學心得10

心理學最初的定義是“闡述靈魂的學問”。而現代心理學的定義是:關於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可見,現代心理學是內外兼顧的,既研究內部的反映過程,也研究外部的行為表現。那麼,心理學的研究是不是科學的研究?科學的特徵是:客觀性,可驗證(重複)性和系統性。對照來看,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結論都是符合科學研究特徵的。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如果用一個含糊的'詞來説,就是“人性”。而人性是內隱的,對個體人性的研究是難以推論演繹的,情緒、思維等又是變化迅速、不穩定的,難以確定一般規律;而且在做心理測量時,被測量對象是可能有牴觸、迴避等大量潛在心理因素介入的。這些都是心理學研究的先天困難。 把“人性”具體來説,普通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有三:個體心理、個體心理現象和行為、社會心理現象。其中對個體心理的研究包括對由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構成的心理過程的研究,對個體傾向性(動機)的研究,對個體心理特徵(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的研究。對個體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研究主要是對於表現於外的行為現象的研究,它包括對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行為現象的研究。對社會心理現象的研究是指對於個人與社會羣體交互作用時產生的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研究。 現代心理學體系形成的淵源有二:現代哲學和現代實驗生理學。所以你在學習《普通心理學》時,儘量將其與人的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聯繫起來,這樣知識就不單調不抽象了,這就是我學習的一點心得。

心理學心得11

1、據一項調查研究統計,在心理學中消極研究和積極研究的對比是21:1,鼓勵個人的成長,增進個人的健康比治癒自己的強迫行為和強迫觀念容易,也遠比治癒真正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消極研究多用於心理治療,是為了解除痛苦,把人從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來,恢復健康,但是難度比較大,佔用了過多的精力和資源。積極研究多用於預防和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康復後的積極恢復,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變化,增強了應對挫折和不良情緒的能力,但是對已經陷入心理障礙的人作用有限。只關注消極研究會讓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極的、黑暗的一面,而積極研究關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時從這兩個角度看問題才會對人性有一個合理的認識。積極心理學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種平衡。

2、目前現實中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障礙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一方面人們的意識程度提高了,對於不良情緒障礙的認識水平、診斷水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説以前不良情緒障礙同樣存在,只不過由於以上原因人們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不良情緒障礙,沒有診斷出來而已,並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緒障礙在客觀上確實增加了。

①隨着社會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説對於生活的滿意度標準提高了,而滿足需求資源的有限和匱乏特別是優質資源的稀缺始終存在,因此滿足需求的難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②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和對物質、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對舒適安逸生活方式的過度追求和對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養方式降低了我們的適應能力。

③信息的泛濫和傳媒的發達等原因讓未成年人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沒有有效應對方法的時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響,辨別能力不夠容易被誤導,應對方式不合理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④為什麼應該研究和推廣積極心理學?

因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東西至關重要,會變成現實,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領域的研究學科是重要的.,這是因為快樂並非對痛苦的否定,擺脱我正在經歷的抑鬱或者焦慮並不意味着我同時就變得快樂了,情況並非是這樣,問題不會這樣被解決。最後預防在今天來説非常重要,預防困苦,不管是抑鬱還是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專注於培養積極心態來解決。

4、專注於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成一種變化,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專注於研究有效的東西至關重要,不管是對我們自身,還是對我們的關係,對於其他人和社會,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多有效的東西。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專注於研究有效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我們提出的問題的本身,好的問題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去探索未知,讓我們去關注我們忽略了的重要的東西。

5、幫助高危人羣的研究,開始時是消極研究,考慮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人會失敗?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個人,病態的文化造就病態的人。這些人的失敗中的確有文化因素和環境因素,但是要改變對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環境和文化因素難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況還會繼續惡化。後來出現了範式轉移,也就是問了一個相反的問題,同樣是面對不理想的現實環境,為什麼有的人成功了?把關注的焦點從環境轉向個人,對成功的原因進行研究,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找到了問題的實質研究出了有效的東西才能模仿和推廣,對大家起作用。

心理學心得12

樂觀、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這些關於未來的積極情緒,是我們最該學習和擁有的態度和品質,將快樂和積極情感擴展到最大並把痛苦和消極情緒縮減到最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光明,未來也更為廣闊。

一、積極心理學與瞭解自我

很榮幸這學期選修了《積極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感慨很多,收穫也很多,體會也非常的多。在短短的一個學期的時間裏,符老師聲情並茂,運用發人深省的故事和道理,結合典型案例和自身的經歷,為我們上了一堂堂生動深刻的積極心理學課。她絲絲的話語,有如甘露,沁人心脾。通過這次學習,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洗禮,最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如何認識自我,瞭解自我。

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我是一個膽小自卑甚至有些憂鬱消極的女生,生活中稍有不順,就會有挫敗感,就會有失敗和恐懼的感覺,甚至是一帆風順時,我也總擔心失敗了會怎樣,即便是在陽光下,我也不能發現自身的積極品質,經常陷入一種抑鬱的情緒當中,害怕與人相處,不敢面對別人的視線。但是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的性格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改變。首先,我對於自我具有了肯定的態度,接納自我的不同方面,對生活感覺積極;其次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生活有了目標和方向感,覺得現在和過去的生活都是有意義的,同時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最後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有希望就有光明,只要心中握有這可貴的希望,就能夠自我激勵與命運抗衡!

二、案例分析- -有希望就有光明

經過一個學期的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我獲益匪淺,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材中的關於布拉斯威爾的故事。布拉斯威爾是20xx年參加《美國達人》選秀的一名職業歌手,但是在一場離奇的車禍裏,他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大夫説他這輩子都別想再唱歌了,應該首先想着學會説話。失去了聲音的歌手無異於常人失去了臂膀,他開始從頭學習發音,學習説話,學習唱歌。之後的生活中,他的生活分外艱難,還要供養三個女兒。但是他沒有失去希望,他選擇去參加比賽,目標就是獲得獎金來改善家裏的生活狀況。初賽時,由於聲音的問題,他的表象並不出色,但是他沒有放棄,完全的投入到比賽的演唱中,動情處時眼睛透着傷感,甚至還閃着淚光。現場的評委都被他打動,大聲的讚揚了他的演唱和演唱中露出的真情實意,同時稱他“有着最美的笑容,還有一種可貴的希望從眼睛中透射出來,他激勵了所有人”。

這個故事是最令我精神振奮的故事,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堅強,也看到了期盼,又看到了不滅的希望,我更看到了一個男人的.責任感。為了家人,他站上了闊別多年的舞台,從咿呀學語開始,到自如的放聲歌唱,如果沒有驚人的毅力和對生活的希望,他不可能做的到,他的參賽,不僅僅是為大家唱了一首歌,而是演繹了一段人生的奇蹟,更是給大家上了發人深省的一課。在我們的生活中,人是不能沒有希望的,一旦希望破滅,人的精神便會崩潰,失去了精神支柱,人也就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了,而只要一絲希望尚存,雖然未必能夠實現,但在充滿希望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希望和鼓勵而精神倍增,就會平添許多生活的勇氣。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找一份希望,或是得到一份有力的幫助,讓自己有充足的精神,足夠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從而克服困難,戰勝挫折,贏得生活的美滿幸福。

有兄弟兩人,哥哥叫樂觀,弟弟叫悲觀,兩個人一起洗手,一盆清水端過來了,兩個人洗了手,但水還是很乾淨,這時,悲觀説:“水還是這麼幹淨,怎麼手上的泥還是洗不掉啊”,樂觀卻説:“水還是這麼幹淨,原來我的手一點都不髒啊”。幾天後,兄弟倆又一起洗手,洗完了手,盆裏的清水變得很髒了,悲觀就説:“水變得這麼髒啊,我的手怎麼這麼髒啊”,樂觀卻説:“水變得這麼髒,瞧,我把手上的泥全洗掉了!”。一母所生的兄弟,面對一樣的問題,因為擁有不同的心態,所得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義情節,遇事冷靜,懂得控制情緒。人生中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過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讓悲傷包裹自己!

樂觀、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這些關於未來的積極情緒,我們要學習擁有這些態度和品質,將快樂和積極情感擴展到最大並把痛苦和消極情緒縮減到最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光明,未來也更為廣闊!

三、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這學期符老師關於積極心理學課程的教導,我學會了很多,符老師講述的知識和道理是我的永遠的收穫與收藏,讓我獲益匪淺。以後要是有機會,要多學些心理方面的知識,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擺個好姿勢。如果可能,也可以幫助別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可是這門課程只開設18個學時,我覺得課程時間太短無法使學生學習透徹積極心理學,同時也不能滿足對心理學極為熱愛的同學的求知慾望,希望這門課程可以增加學時,希望積極心理學在每一個學子的心中延伸,希望每一個學子都能有一份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明天。

參考文獻:《當代積極心理學》主編劉翔平第七章希望

《心理統計》作者韓昭

《人的價值與潛能》馬斯洛

《真實的幸福》白靈

《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麥斯威爾

心理學心得13

溝通一直是我需要改善、需要突破的技能。聽完這個課程,我對溝通的“平等”和“有效”有了一些認識。

首先,我講一下我從課程中所認識到的平等。

聽這個課程的最初,我對這幾個方面有着非常強烈的認同感:

1、低位坐下或放低對方的重心

2、重複對方的話

3、轉換場地

我有一個正處於terrible 2時期的孩子,作為一個一向強勢溝通、偏單向溝通的媽媽,我在幼兒教育和日常生活溝通中飽受痛苦,我的小孩也備受折磨。因為愛,面對孩子的我,比面對同事的我,更容易自我反省、接受批評,並自我調整。

在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和進步當中,我跟我孩子之間的溝通有了明顯的改善,我們彼此理解和接受對方,以前的種種困難開始得到緩解,逐漸好轉。上面鞠強教授所講的三個辦法完全映照在我們的溝通上:

低位坐下或放低對方的重心:“拍案而起”是因為情緒亢奮,或憤怒,或生氣。KK有時半夜夢醒會哭鬧,倘若沒有安撫到,他會站起來,這種情況下,只有先等他小鬧一會,再抱他入懷,他才會安靜下來。

重複對方的話:跟很多小孩一樣,KK每天早上都例行公事地反覆表示:“我不要上幼兒園”。起初,我照着別人的經驗、專家的指導,跟他描繪幼兒園的美好: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師教唱歌跳舞,總是在家很無聊… …這些,統統都沒有用。

有一個辦法很管用,能很快的讓他舉一反三,迴應我的説法,並默默接受要去幼兒園的現實:

爸爸媽媽要上班,因為呀,如果爸爸媽媽不上班,我們就沒有錢吃錢了,也沒有錢買水果,也不能去遊樂園玩了… …這個管用的辦法是很可怕的,它把KK要上幼兒園的事跟爸爸媽媽要上班的事劃了等號,讓KK擔負着一種“責任心”去幼兒園,而不是安心地、快樂地去幼兒園。很明顯的結果是,他在幼兒園很沉默,不愛説話,也不快樂,不愛跟老師溝通。我停用了這個説法。

後來,當他説:“我不要上幼兒園”時,我會很認真的迴應他:

“嗯,你不想上幼兒園,對嗎?”

“嗯。”

“嗯。我也不想去上班。”

剩下的,我們很沉默,有時我會問他“要看你同學的照片嗎?”,有時他自己在沉默當中也會提出要求“要看我同學”,看同學照片時,他有時會笑,有時會告訴我這個是誰、那個是誰,誰是他的朋友,誰是壞蛋… …在這當中,他的情緒就好轉起來,會主動跟我講:“我等下不哭的嗬。”“我肯定不哭的。”“我一定不哭的。”

轉換場地:有時這個介乎於“terrible 2”和“horrible 3”之間的小孩會無理取鬧,經過很多次的“磨合”之後,我學會了去理解他,尊重他的感覺和需求,在事情已經不能回到他滿意和平靜的狀態的情況下,善意的“忽悠”和場地轉換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因為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小孩也需要一個台階,他要維護他的自尊。

一個工作學習的心得,我講了這麼多我跟小孩的故事,是不是走題了?

實際上,跟一個小孩的相處、從我改變自己之後看到了事情的變化,我一再聯想到工作上的我和我跟同事之間的溝通關係。

當媽媽有什麼了不起?那麼,當經理又有什麼了不起?

我比孩子懂得多有什麼了不起?那麼,我比一些同事工作時間更長、或許經驗更多又有什麼了不起?

如果我對自己的小孩不能使用簡單粗暴的強勢溝通辦法,那麼,我跟同事用這種溝通辦法會有用嗎?

溝通時平等關係不是權、位上的平等,而是心理上的平等、自尊心的平等,是同理心,更是彼此的`理解和接納。在事情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的情況,我們要給對方留一份自尊,搭一個台階,讓人得到尊重地退讓。

現在,我要講講我從課程中認識到的“有效”。

當我們講理解,講同理心,講尊重對方時,我們很容易就放棄了立場,忘記了初衷,做了一個工作上拿不出結果的老好人,或沒有辦法讓孩子得到正確引導的笨媽媽。

在現在的團隊中,在自由零單的項目管理中,我越來越認識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關於項目,我有一些想法,常常我會認為要達成一些目標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如果那些協作團隊和協作崗位上的人員能夠認同我,事情就會進展得很順利。於是,我跟他們反反覆覆地溝通,我做PPT,我跟他們講解,每次會議的效果似乎都還不錯,大家都挺認可的,也把任務答應下來。然而,事情的結果卻總是那樣差強人意,我總是在想,除了事務多,人手緊張,難道我的溝通辦法沒有什麼問題嗎?

最近有一次,我跟一個主管溝通產品開發、系列化的事情,我發了資料給他看,也做了PPT,我覺得我把概念講得很清楚了,這些都告訴他,他只需要照這個路子去開發供應商和產品資源就好了,後面的工作就可以做起來了,然後一切都會很順利了… …只是,這都是想當然罷了。經過溝通,我認識到:OEM組在開發供應商時有他們的一些特點和困難,更重要的是,大家對“產品系列”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彼此之間並沒有建立共識。

於是,我過去跟這位主管當面溝通,我指着產品圖片跟他詳詳細細地解釋我們的想法和需求,希望達成共識… …恰好領導經過,他加入了溝通,幾句話言簡意賅地跟這位主管説明了我們對“產品系列化”的一個設想和期望,當他講到“通用性”的時候,我馬上醒悟,我囉囉嗦嗦,絮絮叨叨講了這麼多,不就是想講明一個通用性嗎?原來——

過度具體、細節化會使溝通失效。

大家鑽進細節之後,就很難自拔,也就容易走偏了路,事情就會不了了之,達不成目標想要的結果。SL公司在給企業做工廠設計的項目初期,是要求不要車間管理員參與項目的:首輪會議只要總經理、決策者參加;初步方案出來後,要求廠長加入會議討論;直到第三次修改方案出來,才會接受車間管理員參與會議討論。這是因為,如果負責單個車間流程運作的車間管理員在一開始就參與設計討論的話,他們持續關注的細節會不斷地影響達成整體方案目標的設計。

不忘初衷,才能在細節之外始終奔向目標。

心理學心得14

又是一期的團體心理課程落幕了,在這次課程中我受到很多啟發,意外的發現了一些自己從未發現的問題。

老實説,我內心非常抗拒這樣的上課氛圍。因為有事耽誤了,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看見所有的同學都已圍坐成圈。我的心就開始七上八下了。剩下了兩個位子,我選擇了靠女生的那個安頓下來。失去桌子保護的座位排列方式,感覺自己的一切暴露在別人的眼皮之下。這種沒有安全感的空間感真的讓我渾身不自在。

在整個活動互動中,各種問答,思考,感受的環節讓我第一次碰觸到那些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問題。

我是個開朗樂觀的女孩,我善於交友。我一直堅定的認為自己與人的關係間根本不存在害怕的感受。我從來沒有發現當自己被別人矚目的眼光看着的時,渾身如此的不自在。我迫切的需要一些東西遮擋住自己。我緊緊的抱着本子,感覺這樣可以拉遠一些我和別人的距離。每一輪迴答我都努力用微笑掩飾自己的緊張感,身體儘量的貼住椅背讓自己覺得安全一些。也會時不時的開關我的筆套,緩解緊繃的`神經。無數個瞬間我都有一種想逃離的衝動。

在面對大家挑選一個最喜歡的人的環節,我受到了很多啟發。我開始去嘗試感受怎麼接納和理解不同的人;去試着感受着一些同學身上的真實的情緒;我發現了自己原來那麼害怕不被別人喜歡;同時也害怕被人喜歡;還有當自己成為焦點的那種恐懼感……

這些都是現在我無法解決的問題 ,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能夠更進一步的瞭解自己。希望將來的某一天我可以很坦然的在別人的矚目下仍舊擁有燦爛的笑容。

心理學心得15

很榮幸能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協會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今天的培訓中,聆聽了《心理健康教育》雜誌的主編陳虹的精彩演講。近四個小時的學習,讓我進一步理解了“積極心理”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課間、課後還聽到一些老師的不同觀點,因此本人也想就這一天的學習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陳虹主編的講座讓我們對《積極心理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所謂積極心理學是對人類積極的正面的經歷以及人的性格特徵長處和福祉的科學研究。它也是對能給人、小組、和機構帶來昌盛或使他們能夠發揮最佳功能的環境、氛圍和過程的學習。而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教育中,就是積極教育,所謂積極教育,其主體為了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充分發掘積極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動。

那麼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曾經經歷了怎麼樣的過程呢?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犯的一點錯誤,就會橫眉冷對,而且甚至會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罵才成人的思想曾經在許多家長的身上體現。

對教師來説,嚴師出高徒,師道尊嚴也曾讓許多老師把自己高高的擺學生之上。

隨之以後出現的,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理論讓我們的教師把學生當朋友看待讓我們的老師與學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學理論讓我們把學生托起,讓學生佔主體位置,教師作為主導,突出了學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學習的能效。

那麼這些經歷讓我們怎麼樣面對今天的教學呢?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認為心理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為學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優勢,但這並不代表後天的成功,作為家長的培養,作為教師的指導這些後天的因素應該起到了決定作用。而積極教育則是把孩子的優點突出出來,讓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發展的優勢。

2、作為家長、教師如何發現孩子的長處,如何搜尋孩子的閃光點,如何適時的表揚,讓快樂的心態伴隨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成功中享受歡樂,在歡樂中爭取成功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3、中國文化,博大精神,而語言是表達情感的首要表達方式。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語氣下説出來,所表達的意思會大相徑庭。因此,作為老師也罷、作為家長也罷,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表情真誠的表達你的讚賞,在對孩子的積極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揚孩子時要適、在批評孩子時要適度,用你的真誠換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對孩子產生預期的影響。

5、適度的批評(當然要注意時間、場合),讓孩子在讚揚中夾點措折感,才能讓孩子不會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讓他們有更高的目標。

總之,我認為積極心理學是適合當前教育形勢的一種教育心理學。

標籤: 彙編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r5j0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