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有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集錦7篇

有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集錦7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集錦7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1我國機電技術的發展現狀

其生產製造了其它行業所需要的設備和產品,滿足了其它行業發展的技術需求,也是社會人民生活產品的主要來源,其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機電技術作為製造業中的重要技術,決定了製造業在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製造業是所有產業得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以來,隨着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研發能力的提高,我國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改革與更新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數控技術的成果、集成製造技術的成果等等。在數控技術的研究方面,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着手進行研發。通過對外國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借鑑,加上我國研發人員自身的能力,我國在數控技術研發的技術以及產品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成績,與此同時,我們還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基地,實現了數控技術方面的自主研發、自主開發、自主生產。現在,我國國內的數控技術行業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實力,具備了一定的競爭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的需求,為我國工業與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同時也對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在集成製造技術及其產品方面的發展,我國也取得巨大的進步。

2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定位

人才培養的成敗關鍵在於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及其實際性,只有明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才可以清晰地確定培養的人才類型、所應用的行業。目前,我國機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關鍵在於其工作人員尤其是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素質水平,由於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程度的技術實力,形成了製造業格與創新的瓶頸。現今,我國對於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一方面,要求該專業的人才需要在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掌握了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另一方面,還要求其面臨實際技術問題的時候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關於機電一體化各個環節的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3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優化

3.1在理論教學方面進行優化改革

理論教學體系涉及了三大模塊,它們分別包括硬件模塊、軟件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其中對這些模塊進行細化的課程設置包括了基礎文化及人文社科課程、計算機技術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這個理論教學體系是根據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拓展了專業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該理論體系內的各個模塊與各個課程彼此分工合作,彼此貫通銜接,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培養全面的、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

理論教學體系涉及了三大模塊,它們分別包括硬件模塊、軟件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其中對這些模塊進行細化的課程設置包括了基礎文化及人文社科課程、計算機技術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這個理論教學體系是根據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拓展了專業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該理論體系內的各個模塊與各個課程彼此分工合作,彼此貫通銜接,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培養全面的、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

3.2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改革措施

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培養內容,它們是:技術機電一體化基礎知識認識和技術素養、常規機械製造和機電加工技能訓練、工藝與工裝設計及創新能力培養、認識和適應現代企業環境,其中細化的實踐內容涉及了校內的實驗技能的訓練與操作以及校外的實習見習,主要的教育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式。實踐教學既是高職院校機電技術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的重點所在,也是其特色之處的體現。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面對現代如此多變的市場要求,可見傳統培養模式所培養的人才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全新的改革。優化後的實踐教學可以直接客觀有效地培養學生面臨實際技術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從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踐性這個特點出發,必須營造一定條件的工程環境,方可實現實踐教學的目標。由此,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投入更優質的教學設備,同時也要求提供更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同時,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其產學研合作的教育,通過社會企業的幫助,獲得設備、資金、項目機會甚至技術專業人才的協助,從而實現對實用性與應用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和企業合作來開發高新科技產品,建立研發實驗室,以重要的產品作為研究課題,例如電子、汽車等等。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和政府部門的合作來共同建立科學技術創新的基地,來提高社會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也強化了學校的科學技術建設與發展,提高了學生們的專業技能與知識水平。除此之外,通過高職院校的產學研教育的開展,還可以培養高級機電技術應用型人才。

4結語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裏,社會經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我國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發展戰略之一,為了實現技術應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這個目標,必須從實際出發,從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建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近年來,隨着國家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漸由製造中國向創造中國邁進,我國進入創新的關鍵時期。因此,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企業對產業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勢必要求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相應調整。作為高職院校從事應用電子專業教學的教師,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地方產業結構的調研,如何做好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如何做出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制訂出更科學的人才培養方安和人才培養的相關制度是應用電子專業人才是亟待研究改革及解決的問題。筆記通過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深入調研和對有關(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的能力需要進行深入分析,以審視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實訓條件、考核方式等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

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瞭解該專業面向的行業與企業的發展情況,掌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技術能力和職業能力,具有較強的識圖、識別電路、儀器儀表的操作能力,具有解決應用電子技術所對應的維修、裝配、設計及工藝改進等實際問題的能力;瞭解電子技術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知識;在電子信息製造業從事電子產品方面的設計生產、檢測、維修、管理和銷售等工作;有一定的工程方案製作和管理能力,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技能技術型人才。

二、專業教學模式的建立

1.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引企入校,用學校資源換取企業為人才培養服務,也可以説為學院購買企業服務,如,探索為企業提供優惠的實訓廠房、為進入學校的企業享受教育用電的優惠政策等,學院利用這些資源換取企業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實習實訓崗位、實習實訓項目、兼職教師、勤工儉學崗位等。校企合作不僅能解決學校教學資源不足問題,而且能獲取校企合作更大的主動權。二是與企業合作共建“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技術型平台,再通過項目方式將專業的興趣班、優生培育方式與工作室、工程研究院融合在一起,實現實訓室、工作室、研發平台三者結合,也能將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學院專業教師、學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體現和感受現代企業的職業氛圍與現代管理的思想理念,通過通過“6S”管理理念,明確標準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培養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瞭解或掌握電子技術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理論,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的中的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行為能力。

2.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和踐行校企合作的“六個對接”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崗位需求對接,教師角色與師傅角色對接,思想素質教育與職業文化素養對接,教學內容與生產項目對接,能力考核與企業評價對接,實訓環境與企業文化對接。首先是學院和企業實行“互兼互聘、雙向交流”的校企合作模式,這樣學校就可以從企業聘請高級管理者和技術能手作為電子產品生產測試、生產、維修等實習實訓的現場指導教師,讓學生及時瞭解和掌握現代智能電子產品中應用到的新技術。

3.建立“工作室”項目導學的模式。所謂“工作室”導學模式,就是為優秀教師、技能能手建立教師工作室,為教師搭建教研教改和技術研究的個人平台,工作室建設採取校企共建、學院自建、校校共建三種方式,分研發型和教改試驗型,為專任教師提升技術服務能力提供實踐平台。並通過制訂和實施《工作室建設與管理辦法》《教師工作室考核辦法》等制度,明確工作室的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任務以及工作室的考核與評價辦法引導教師做“立地”的科研,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良與創新。以實際產品作為項目,並以該項目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創新能力。

三、課程體系構建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分支比較多,不同的學校定位,必需結合服務相關行業與地方經濟,以專業複合方向為突破口,以工學結合、模塊化進行課程體系整合。構建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模塊和專業方向模塊三個課程體系。

1.專業基礎課模塊。涵蓋電子元器件、電路、測量儀器和計算機編程等方面的知識,如,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設計技術、計算機編程技術、測量技術、數據採集技術等,通過這些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初步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在這個階段的課程實施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比例為5:5,做到理論夠用,而實踐課程以實驗認證性為主,輔以簡單模塊的實訓課程,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為後續專業模塊課程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專業基礎。

2.專業模塊。該模塊突出實用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緊跟智能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新動向,以項目為載體,項目中要體現現有的電子技術最先進的課程,如智能卡技術、SOPC編程技術、ARM嵌入技術、DSP應用技術、網絡技術等,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將項目的引入、過程和考核緊密結合,做到理實一體化,達到教學做三合一。

3.專業方向。體現專業的前沿性、先進性等特點,以公開課、專題報告的形式作為專業方向課程的載體,介紹電子技術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知識。通過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

四、實踐教學方式改革

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場所,由於現代技術的發展,將校外實訓條件向校內轉移,一是引企入校構建校中廠的實踐條件建設模式,二是通過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專業技術平台方式完善實踐教學條件。以任務為中心將實踐環節分五個階段完成:一是認識實習;二是適應性崗位實習;三是職業技能鑑定專業訓練;四是生產性崗位實習;五是就業性崗位實習。將學生的職業技能形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疊加遞進的方式來訓練和培養。以產品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採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建立課程教材網絡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方便學生在網絡中自主學習。建設專業對口的、工學結合的校內外實訓基地,使實踐教學由過去的模擬教學轉變為在真實的職業工作環境下的教學。同時鼓勵教師下企業進行實踐鍛鍊,以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在技能訓練實踐性教學環節當中,要求組織學生實訓過程中,嚴格遵守現代企業的“7S”管理要素,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五、強化考核與評價

考核辦法對職業教育的質量監控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不同教學模塊,提出一種動態考核辦法,筆試與面試的比例隨教學模塊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在進行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學習時,考核以筆試為主,面試為輔,總成績由平時成績、筆試成績和麪試成績組成。專業模塊則以面試為主,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筆試;專業方向課以提交論文的形式考核,面試主要是實踐操作考試;平時成績由過程評價成績(25%)+教師與學生互評成績(10%)+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考核成績(15%)組成,做到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改善學生重結果不重過程,重理論不重實踐的現象。在整個考核過程中,要堅持教考分離原則,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提高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質量。

六、結語

明確培養目標,根據複合化方向整合課程體系,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突出實踐環節的教學,制定合理的考核辦法,不斷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更多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一、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思路

(一)確定專業定位

學生的職業生涯是實現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結合。專業定位立足於學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職業生涯發展,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與企業工作崗位需要相一致的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二)實施以崗位任務為導向

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與崗位任務相匹配。按照城軌交通運營領域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羣的崗位任務的內在邏輯關係設計課程,從崗位需求出發,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三)突出以崗位能力為核心

組織課程圍繞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羣的崗位能力的形成組織課程內容,以崗位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知識、能力與素養。注重職業情境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

(四)以崗位任務難度為線索

由易到難課程安排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羣所主要從事的工作任務具有由簡單到複雜難度逐步遞增的內在關係,據此將學習領域課程合理排序,學生系統學習後,獲得完整的崗位職業能力。

(五)突顯以運輸組織模式為依據

實施教學以車站行車工作、調度指揮等運輸生產任務為載體,依據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生產高度集中、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組織特點,設計學習情境,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在真實的體驗中強化崗位意識,獲得崗位職業能力,內化職業素養。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點

(一)確定人才培養規格方式創新

為確定人才規格,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深入企業,進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對畢業生跟蹤調查,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確定本專業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養規格。

(二)人才培養策略創新

本專業崗位羣內部崗位之間由低到高呈遞進關係,崗位之間的遞進關係是由不同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與崗位的遞進關係成正相關。針對該專業對應的崗位羣能級關係的特點,在本專業推行“循崗施教”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三)課程體系創新

1.課程體系構建方法創新對崗位羣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按照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確定《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行車工作》、《城市軌道交通調度指揮工作》、《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處理》、《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和《城市軌道交通客運服務》等5門學習領域課程,系統設計與“以崗促教、突出應用”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的專業課程體系。2.新課程體系通過“理論+實踐、實踐+理論”,合理配置,將理論穿插在實踐教學中,“邊理論邊實訓、以實訓促理論”,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導,涵蓋基本技能、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等多層次,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

(四)教學模式創新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行教學做一體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等教學模式。

(五)評價體系創新

1.評價主體由一元化變為多元化成立企業人員、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課程評價體系。建立與不同能力水平相適應的評價辦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日誌、實習總結、管理制度、實訓評價等,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進行全面評價。2.評價指標由單維度變為多維度評價方式由單一化變為多樣化;評價結果由終結性評價為主變為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佔60%,終結性評價佔40%。3.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職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效果

(一)立足一線,適應發展

深入城市軌道交通企業調研,深入研究職業技能標準與工作任務。

(二)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按照“職業崗位—職業能力—工作任務—教學項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評價評估”組織教學。

(三)策略靈活,適應訂單

訂單班有很大的隨機性,有時在進校就組班,還有的在畢業時組班。

(四)工學結合,上崗對接

實現學生上崗對接。通過學生2年在校內學習,1年在企業的具體真實工作崗位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基本實現“上崗對接”。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摘 要】隨着軌道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本文通過對當前軌道交通行業大環境及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研究,力求找到在專業教學中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隨着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在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規劃、建設、運營、經營等各環節都缺乏高素質的羣體。面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養出適應新形勢需要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通過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我院現狀進行分析,確定了“厚基礎、強能力”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態勢及人才需求

近年來,隨着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建設、發展,到20xx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5萬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鐵路達3萬公里;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建成總里程達 6000多公里 ,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交通運輸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促使該行業急需一批在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部門從事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而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緊張關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平衡,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隨着科技技術含量的提高,辦公自動化程度的全面實施,將會對鐵路、地鐵員工的素質、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背景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模糊、定位不明確。[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視學術型人才,而輕視應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確提出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可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卻按照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模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學的知識多而雜,最終使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用性不強。

2)實踐教學力度不夠。目前部分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由於理論教學大多采用以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實施起來輕車熟路,教學成本較低;而實踐教學對場地設備有較高的投入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因此部分高校對於模擬仿真教學、現場教學、校企合作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則較少採用,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鍊不夠。

3)師資力量薄弱結構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師資隊伍整體薄弱,缺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業務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而大部分高校教師多年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缺乏在相關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往往不能落到實處。

(2)我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陝西省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當前,同類重點高等院校注重理論知識及學術研究,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同類高職院校雖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卻有侷限。交通運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學科,專業性質和將來的職業都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運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必然成為人才培養內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平台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W院按照“彰顯特色、系統集成、合眾舉一、各盡其能”的建設思路,集中全院各種資源支撐軌道交通大系統建設。

我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地鐵車輛結構與運用實訓基地”分別被確定為“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省級高職示範性實訓基地”。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設有城軌行車調度指揮實訓室、城軌綜合仿真駕駛實訓室、安檢實訓室、旅客自動售、檢票系統實訓室等;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新建了425米電氣化鐵路線路,配套了“交院號”電力軌道車、貨運油罐車、貨運敞車、客運空調軟卧車,以及??陂車站、牽引變電所、行車調度室、檢修棚、綜合檢修工區、通信信號系統等,完全滿足學生的實訓、實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在基地實踐不同的崗位角色,鍛鍊和提高業務操作水平,可以模擬不同的設備故障、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作業流程,實現特殊作業的鍛鍊。另外,學院還投資建設了TDCS鐵路行車調度指揮實訓系統,同時,還在校外企事業單位建設有22個實習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設,將為交通運輸專業進一步推進理實一體化與實訓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也為我院實現真正有特色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內容

1)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我院組織教師和學管人員到新豐鎮、西安西站、寶雞車站、户縣車站等地實地學習,組織專業教師到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等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崗位設置、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調研,確定培養目標。

2)改革傳統課程設置模式和教學內容,構建應用型教學體系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學生崗位能力要求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設置模式。

3)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專業教學的關係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專業課教學中佔據基礎地位,這是由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能所決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專業教學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礎,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強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通過就業單位的信息反饋找準培養方向;同時通過對其他同類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找準我院存在的問題,增強課題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實踐價值和推廣價值。

2)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採用新的實訓大綱和教材、評價體系的學生和教師進行效果調查,及時調整方案和修改實訓內容,保證我院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3)對我院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分別採用上述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傳統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效果對比。兩個年級的課程設置、教學環境和授課教師均相同。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採用同樣的試題及實訓模塊進行考評,對比教學效果及實踐動手能力。

  4 總結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上也僅初步確定了研究內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實現“厚基礎、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彪,龐然,齊曉傑.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項華錄,何春豔.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性計劃,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理念。獨立學院辦學方法和人才培養目標、方案與普通高校存在着差別,獨立學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於研究型大學的一本院校,也不同於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二本院校,它更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同時,獨立學院又屬於本科院校,不同於強調技能的高職高專,它的辦學目標是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因此,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從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為例,探析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設置最普遍的文科專業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從事文祕、記者、編輯、教師等相關工作的人才。隨着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等教育也隨之轉變為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結合體。以新機制、新模式設立的獨立學院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面臨新的挑戰。獨立學院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人才,關係到傳統專業向現代專業轉型和發展的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目前普遍存在着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大多數獨立學院在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初期,人才培養目標往往完全參照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照搬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系統性、完整性,以學科理論為中心,注重傳授知識。而獨立學院的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素質基礎與一本、二本院校有許多差異,完全照搬其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會影響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會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缺乏鮮明專業特色和實用技能。

  二、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意義

獨立學院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改革與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提升自己競爭優勢和滿足社會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隨着社會的發展,只有在實施過程中對已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地調整和創新,才能較好地滿足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解決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使他們在工作中儘早地適應崗位。同時,應在對已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其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理論能力方面應比高職高專學生強,在職業技能方面又要比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強。既要具備本科的理論專業知識,又能把知識運用於實踐,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這是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獨立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既要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又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施,人才的多元化培養,在原來專業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相關技能的培訓,尋找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切合點,拓展專業就業方向,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理論技能與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有更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具體措施

與着重培養研究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獨立學院的學生理論知識要求有所降低,但實踐能力要求有所增強。與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高專也不同,獨立學院的畢業生應是理論基礎相對紮實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作為應用型專業,找準定位、設置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為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為:改革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體系,以構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素質結構。為達到這一目標,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應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優化課程內容,增加實踐環節,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構建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並付諸實施。

  (一)優化課程,建立和完善教學保障機制

實施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除了擴大自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隊伍,加大自有師資隊伍培訓力度,還應從電台、電視台、報社等單位聘請具有雙師素質的兼職教師任教,建立一支專兼結合,以白有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修訂教學計劃,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優化課程,增加實踐環節,建立以“應用”為特徵的理論教學體系,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採用以基地、學校、行業結合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機制,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

  (二)調整課程模塊比例,注重實踐教學

教學計劃的修訂、課程的調整,既要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使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實用的專業技

能。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組織專家修訂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構建“教學+實踐”的課程體系,根據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基礎課、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科學有關課程的設置,增加技能課的開設,多方位拓展專業方向。一方面,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為學生進入某工作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另一方面,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有選擇地傳授新聞宣傳、文書檔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學生具有從事相應工作的能力。為突出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設置相關職業課程,例如言語藝術、祕書學、公共關係學、文祕寫作、新聞採訪與寫作、檔案學、實用禮儀等課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提高學生採編寫、組織、協調、交流溝通等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競爭力,學院鼓勵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教學後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考試、測試,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要求學生參加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活動以獲得相應學分,如普通話測試。此外,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開設多門選修課,如速記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原理等課程,滿足將來從事不同工作的學生有目的地選擇相關課程,使學生成為具有實用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課佔45%以上,文化類和教育理論類課程佔25%,實踐課程僅佔5%,這樣的設置很難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必須對現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增加實踐環節和實踐時間,形成以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突出學生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學生在生存中求發展的能力,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充分體現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實踐課程學時增加15%以上,第一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調查或文學採風活動,第二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三學年設置為期4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四學年設置為期2個月的畢業實習。同時,構築並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如與一些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已建好的語音實驗室、線性編輯實驗室、攝影攝像實驗室和《天行健》校刊、《晨曦報》、廣播站等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

  (三)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除了要加強校內外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還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發揮學生組織協調、管理溝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發揮活動能力強、參與意識強的特點,提升自我培養意識和能力。因此,獨立學院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致力於發揮學生社團作用。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該學院在第二課堂組織開展眾多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專業相結合,以求實創新、鍛鍊自我為宗旨的特色活動,使學生的潛能、才華及創新精神得以盡情施展與發揮。學院定期舉辦社團活動、班級特色活動、學科創新活動,充分挖掘、發揮學生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人人有舞台”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總之,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革,在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充分利用地方優勢資源,強化專業特點,使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6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比較紮實的英漢雙語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具有較為系統的翻譯理論知識、比較紮實的翻譯基本功、較為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的翻譯批評和翻譯鑑賞能力,能夠基本勝任不同領域基本難度的文學翻譯、商務翻譯、典籍翻譯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和翻譯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漢語和英語兩方面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訓練,掌握跨文化交際和英漢互譯的基本技能,具備口筆譯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文化修養;

(2) 掌握語言知識和能力,包括英語語音、詞彙、語法知識,英語聽、説、讀、寫能力,漢語知識與寫作能力,演講與辯論能力,語言學習能力;

(3)掌握翻譯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能力,包括口筆譯技能、口筆譯理論、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譯者綜合素質;

(4)掌握翻譯需要的相關知識和能力,包括中外社會文化知識,語言學與文學知識,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翻譯工具的知識,國際商務知識,公共外交知識;

(5)瞭解翻譯學的理論前沿和應用前景,瞭解翻譯專業的行業需求和發展動態;

(6)熟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7)具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8)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三、專業方向

本專業設文學翻譯、商務翻譯和典籍翻譯三個方向。

1. 文學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文學文體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掌握文學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體裁和題材的文學作品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文學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文學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2. 商務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商務翻譯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商務知識,掌握商務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商務文本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商務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商務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3. 典籍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不同體裁和題材的典籍特點,具有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掌握典籍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典籍文本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典籍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典籍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7

一、招收對象與學制

招生對象:國中應屆、往屆畢業生。

學制:基本學制3年。

二、培養目標與就業崗位

(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辦文、辦會、辦事的方法、技巧,能熟練操作辦公設備,具有良好文化素養、溝通協調能力和較強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在祕書崗位上,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才。

(二)就業崗位:

主要就業崗位:中小企事業單位祕書崗位。

次要就業崗位:中小企事業單位禮儀人員、文員、營銷人員、公關人員、會務人員崗位。

三、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四、專業主幹課及核心課程主要內容

專業主幹課程:

1.祕書實務:本課程主要講授辦公室日常工作、會議工作、接待工作、信訪工作、督查工作、信息工作、溝通與協調工作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祕書工作基本技能,能很好適應崗位要求,有效、迅速、準確地開展工作。

2.辦公自動化:本課程主要講授電話、傳真機、掃描儀、複印機、打字機等辦公設備基本理論、運用技巧和方法以及網絡辦公的基本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運用辦公設備技能以及網絡辦公技能。

3.應用文寫作:本課程主要講授事務文書、公務文書、禮儀文書、經濟文書、新聞文書、法律文書的寫作原則、要求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寫作技能,能熟練運用各種文體。

4.禮儀:本課程主要講授服飾、體態、語言、饋贈、商務、公關、社交、宴請等方面的禮儀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必要禮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實際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合乎規範地開展各種活動。

5.口語表達:本課程主要講授口語表達的類型、要求、方式、技巧;即興演講特點、技巧;如何進行求職面談;思維模式訓練等方面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在不同場合中清楚、準確、流利表達自己的觀點。

6.形體:本課程主要講授形體訓練基本知識,通過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健美訓練、舞蹈訓練,使學生掌握形體訓練的基本知識、基本技巧、基本能力,使其具有正確、優美的身體姿態和動作姿態;提高對形體美的鑑賞、表現和創造能力。

7.速錄:本課程主要講授速錄基礎理論、技巧、方法等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培養學生速錄技能,使學生能準確、迅速、完整地記錄會議等相關內容。

8.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本課程主要講授文書工作基本流程及檔案的形式、作用、性質;檔案收集、檔案整理、檔案價值鑑定、檔案保管統計等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掌握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開展文書工作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能力。

9.企業管理與營銷:本課程主要講授構建企業管理學科知識體系和初步形成企業管理的思維方法和能力,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講授企業市場環境與現狀分析,找出企業戰略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係。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認識,能初步制定營銷戰略、營銷戰術,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10.財務入門:本課程主要講授會計核算的對象、基礎、依據、載體、過程;會計記帳方法;管家婆財務軟件應用三個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各種票據應用和管家婆財務軟件應用的技能。

其中《祕書實務》、《辦公自動化》、《應用文寫作》為專業核心課程

五、專業師資隊伍情況

現有專任教師8人,專任教師中高講師4人,雙師型教師1人。

六、畢業文憑取得

學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二項條件才能取得畢業證書。

1.各門理論課與實踐課考試合格。

2.取得相關部門頒發的中級速錄員證、中級祕書資格等級證書中的一個。

七、説明

本專業自1994年設置以來,發展勢態良好,每年人數穩定在50-100人之間,畢業生就業率為95%。本專業以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等文件為指導,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的職業教育方針,深入研究職業教育規律,使人才培養方案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和時代特點。

1.主動適應社會需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近幾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三次重大調整與改革。構建了“一條主線、兩個層次、九個訓練”教學模式,即以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培養為一條主線,構建由速錄實訓、硬筆書法實訓、辦公自動化實訓、攝影技術、頂崗實習、祕書實務實訓、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實習、計算機操作基礎實訓、畢業論文組成的九個實踐教學體系,從而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

2.職業素質培養與專業技能培養並重。在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重點加強學生形象與氣質的塑造,為此新增《形體》和《廣告實務》兩門課;同時調整相關課程學時,《口語表達》課由48學時增加到88學時,《禮儀》課由24學時增加到88學時。

3.更好符合企業需求。本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路可概括為“面向就業,源於崗位;強化實踐,注重實施”,從社會需求出發,確定具有高職特色的文祕崗位,並對崗位技能進行詳細分析,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安排速錄、硬筆書法等九項內容的實訓。

4.根據職業崗位要求,調整教學內容,並將職業資格考試內容融入其中。如《書法》課因學生在工作崗位更需要硬筆書法而不是軟筆書法,為此,將軟筆書法改為硬筆書法,在《祕書學概論》、《祕書實務》、《禮儀》、《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財務入門》五門課中將祕書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融入到課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51k0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