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彙編五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彙編五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彙編五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熱愛基礎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教育信念堅定,社會責任感強,具有科學的學生觀、教師觀、教育觀,具有紮實的的學科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發展自我的知識和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全科型的國小教師以及從事基礎教育研究、諮詢、管理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國小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兒童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本專業採取全面綜合培養、分文理方向發展特長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實事求是,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秉承教師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具備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專業素養和一定的教育研究、終身學習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國小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研究國小生的科學方法;

3.具有國小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有關國小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 瞭解國小教育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7.實現知識、能力與個性的一體化發展,具有全科型的教師職業素養;

8.具備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有效實施課堂教學與管理學生的能力,能夠進行學科教學設計、有效開展國小綜合實踐活動;

9.具有良好的溝通與合作能力,以及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審美能力;

10.形成熱愛國小教育事業的信念,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主幹學科

教育學、心理學

四、核心課程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國小德育、現代漢語、高等數學、國小語文教學論、國小數學教學論、科學課程教學論、國小課程標準與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評價學、學校管理學、班級管理等。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六、修業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學位

教育學學士。

八、畢業最低學分及要求

畢業最低學分為16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平台41學分,學科基礎平台12.5學分,專業基礎平台44.5學分,專業方向模塊25學分,專業任意選修模塊不低於8學分,公共選修模塊不低於6學分;獨立實踐環節25學分。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綱領。為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廣東省教育廳《以協同創新為引領,全面提高廣東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東莞理工學院創新發展戰略規劃(20xx-2020年)》、《廣東省教育廳 東莞理工學院共同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協議》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我校創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加快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構建特色化的教學體系,按照基於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BE)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現就20xx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提出以下的原則意見。

一、基本原則

(一)突出應用能力培養

強調應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加突出實踐性,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上,要針對現代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經濟社會需求,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使培養方案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徵。

(二)突出以學生為本

人才培養要體現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學生的預期學習產出為導向進行專業和課程的相應設計。培養方案要注重加強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協同育人,着力推進和實施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並使學生獲得健康的體魄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突出特色建設方向

在遵循學校培養方案總體框架基礎上,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充分挖掘現有教學積澱,科學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結合專業建設實際情況,整合優質資源,選擇適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突破,彰顯專業特色。各專業應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設置專業方向模塊,開設與本專業特色發展吻合,與學生全面發展相適應的個性化課程,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方向、自主選修課程。

(四)突出課程體系一體化

人才培養的落腳點是課程。課程設置要以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依據,明確各門課程對於實現培養目標的貢獻及程度,進行培養目標、培養理念和課程體系的一體化設計,堅決克服因人設置課程。要進一步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注重課程之間在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繫和融合,妥善處理好思想政治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的關係,處理好課程的先行與後續、基礎與專業、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二、基本要求

(一)總體要求

1、各專業要制定專業層面的預期學習產出,在基於對教師、學生、校友、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者的調查基礎上,結合本專業國內外發展趨勢和學校定位,論證本專業的使命、願景、目標及實施這些目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2、要加大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共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共同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實施培養過程、評價培養質量。廣泛吸納行業專家以及專業教師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論證。每個專業參加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行業專家應不少於5人。

3、理工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基礎,其他專業的培養方案也應儘量引入相關專業認證標準或行業標準。

4、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表述要具體、清晰、精煉。

(二)課程體系設計要求

按照“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的方式構建課程體系。

1、理論教學

在保證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儘量減少必修課程,增大選修課程的比例,選修課程(含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占課內總學時比例不能低於20%。

(1)思想政治課程

思想政治課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大學生正確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分學時依據教育部相關規定,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全校學生統一開設。

(2)通識類課程

通識課程由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兩部分組成。通識課程的教學計劃由教務處會同相關教學單位統一制訂。通識課程的設置與選擇應以利於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優質人文素養和豐富知識面為標準。

(3)專業類課程

①學科基礎課程

院系內同一個一級學科下不同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應基本統一。各院系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重要的學科基礎課程可按需要設置足夠的課時,以幫助學生加強基礎訓練。

②專業必修課程

面向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課程,作為專業知識結構的必要組成部分。專業必修課程須重視各課程之間的前後邏輯聯繫,明確對專業能力素質的達成度。

③專業方向課程

建議各專業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靈活設置2-3個專業方向模塊課程供學生選擇修習。每個方向開設的課程應具有明確的方向性,瞄準就業方向,體現我校及本專業的辦學特色。(在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已經作為專業單獨設置的名稱不得作為專業方向名稱。)同一專業的不同方向課程學分數應相同。

④專業選修課程

專業選修課程設置以開發學生專業興趣,拓展專業能力範圍為導向,應儘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選修課程,規定的專業選修學分與提供的專業選修課程學分比例不小於1:1.5。

(4)專業核心課程

是在人才培養中為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對學生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和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對提高該專業核心競爭能力起決定作用的課程。除專業必修課程之外,其中還可以包括一部分學科基礎課和公共必修課。各專業根據人才培養規格實現的需要和學生成果導向的需要進行確定。基本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xx年)》,在培養方案中規範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總學分一般在40-45學分左右。

2、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要完整體現能力培養要求,層次清晰,確保實效。理工類專業實踐教學學分應不少於總學分的30%,非理工類專業實踐教學學分應不少於總學分的20%。應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按照課程實驗、專項設計、綜合實訓等模塊構建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各專業在第4至第7學期中的每個學期至少設置一門面向實際問題,以綜合實踐訓練為目的的項目性課程,開展項目引導式教學。

3、推進主輔修制

各院系應積極開設輔修專業,供不同專業學生跨專業選修,促進複合型人才培養。相關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法律與社會工作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等)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制定相應的輔修專業計劃。參與輔修的學生比例將成為院系教學狀態和專業的評價指標。

4、創新創業課程與學分

加大對創新創業課程的建設力度,各專業課內總學分中必須包含不少於4個創新創業學分,可在統一提供的創新創業課程模塊中選擇適合的課程,也可由各學院自行開設與專業相關度高的創新創業課程。屬於創新創業課程的請在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的備註中標註“#”。

5、其他

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指導意見,是在面向全校所有專業的基礎上提供的大體框架,各專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化和細則化的修訂,如有專業實際與指導意見不能一致的地方,需在修訂報告中作出有依據的説明。

對於需要其他二級教學單位承擔的專業課程,應與相關單位進行充分溝通,研究決定教學內容及學時、學分安排。經雙方商定的課程,開課單位應保證課程的按時開出。同時加強課程在內容和開課時間上的銜接。人才培養方案一旦確定後儘量不再調整,否則將影響院系教學狀態評價。

三、人才培養方案框架

(一)培養方案組成

20xx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內容包括:

1、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突出本專業特色,並與學校的總體培養目標體現對應關係。)

2、畢業要求

3、培養計劃:(1)培養計劃的制定和實施(2)課程結構及學分要求(3)理論教學內容與體系(4)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

4、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1) 理論教學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表(2) 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表(3) 教學進程表(4)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表(5) 創新能力及素質拓展計劃

5、課外學分規定

6、畢業規定

7、學制與學位

8、專業核心課程

9、主要指標

10、人才培養方案校核表

(二)學時與學分要求

1、學分計算

計算學分的最小單位為0.5。理論教學課程每18學時為1學分;不夠18學時但達9學時以上計0.5學分,不足9學時的不計學分;

一般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每週計1學分,不夠半周的不計學分。畢業設計(論文)和畢業實習環節每2周計1學分。

2、周學時安排

第1-6學期必修課周學時控制在22學時以內;第7學期周學時控制在12學時以內。

理論教學周為18周,一般每學期的理論教學連續安排,集中性實踐教學儘量在學期末和寒暑假等時間靈活安排。

3、總學分要求

學生畢業應修的總學分,四年制專業原則上為140-150學分(不含課外學分15學分);五年制專業(建築學專業)原則上不超過200學分(不含課外學分15學分)。畢業前所修全校公選課學分不低於8個學分。

(三)其它説明

1、每個專業制訂一個方案,不須分方向制訂,有專業方向的在教學計劃中設置方向課程並作簡要介紹。

2、各學院要對各專業的課程予以規範和統一。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相同或相近的課程名稱要儘量規範一致。

3、20xx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於20xx年9月結束, 10月底前完成院系審定和學校審定工作。

4、各專業在制定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注重文字、符號、時間編寫的規範。如遇到與原則意見相沖突的問題,與教務處協調解決。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服裝設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裝藝術設計與技術創新能力,熟悉設計程序和相關法律,瞭解中外服裝藝術設計的發展動態,實踐能力強,能在服裝設計教育、研究、設計、新聞等生產和管理領域從事相關服裝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服裝設計方向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主要學習服裝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服裝設計方面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及基本設計技能、技巧的訓練,具有服裝設計與實踐、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1、堅持厚基礎、寬口徑、新思維、重創造的基本原則和理念,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服裝設計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瞭解服裝藝術設計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獨立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具備較強的從事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2、知識結構:具有較紮實的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瞭解本專業學科的新成就、新發展,獲得服裝藝術設計的初步訓練,具有一定的設計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懂得藝術設計學科的一般規律,能勝任相關單位的服裝設計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質結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敬業愛崗、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應變能力,養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4、畢業生應獲的知識和能力:服裝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熱愛服裝藝術設計事業,具備基本服裝藝術設計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服裝設計組織管理能力,並有較強的使用現代技術及計算機輔助設備能力;具有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有較高的美學修養;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技能和學術研究、創新方法;掌握和運用現代設計技術,特別是平面輔助軟件、網絡技術的能力;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營銷學、心理學、設計美學等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設計師職業道德素養和從事服裝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瞭解服裝藝術設計行業的前沿理論、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以及平面藝術設計行業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藝術設計學、文學。

四、主要課程

服裝概論、構成藝術、服飾圖案、服裝效果圖技法、服裝設計基礎、主題設計、專題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學、服裝色彩設計、服裝立體裁剪、針織服裝設計、服裝CAD、服裝推板排碼、計算機輔助設計。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學實踐、服裝市場調研、服裝設計實習、專業考察實習、畢業實習等等,四年共按排 4~5次,累計6~15周。

六、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四年,文學學士。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職業教育逐漸擺脱了學科體系的制約,迴歸其職業教育的本質。職業教育在於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因此,如何將職業教育和企業的用人需求聯繫起來就成為了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物流管理職業技能大賽可以承擔這樣一個連通的作用:一方面,大賽項目設計都來源於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體現了對崗位工作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將項目上的內容融入其中,並貫穿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從而真正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職業教育逐漸走出了傳統高等教育的學科教育體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視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國家對於職業教育的規劃是要以提高質量為重點,並提出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來提高教學質量。職業技能大賽,既是檢驗職業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手段,又是加強校企合作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

1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和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的必要性

人才培養模式是專業建設的核心體現,包括專業、課程建設,實訓條件和實訓內容的建設和制定,教師團隊的結構和建設以及課程日常的教學工作等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大賽來實現的,可見職業技能大賽對於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得職業技能大賽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結合成為必要。

1.1 將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與技能大賽相結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技能大賽的項目設定是在充分調查市場的基礎上,將當前先進的物流硬件設備與運輸、倉儲和配送等前沿理論進行深度融合。大賽項目的設置,一方面,可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也與職業技能標準相契合。這樣,通過對大賽項目的理解和實施,可以更好地對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標準進行準確定位,同時可以針對市場的實際需求調整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實訓項目,從而達到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目的。

1.2 將物流職業技能大賽與教師團隊建設相結合,強化人才培養方案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參與主體是學生,但是真正的實力較量是教師團隊的較量,因此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是職業教育質量的核心。多年來各高職院校一直重視“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措施來實現。一是“傳幫帶”制度,對於新進教師安排有經驗的老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指導;二是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鍛鍊,參與企業的運營的相關過程,提升實際工作的能力;三是引進行業或企業的人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大賽和實驗實訓。通過教師團隊的建設,使得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更有保障,從而達到強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效果。

2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對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作用

2.1 以賽促學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是大學聯考中分數比較低的一部分學生,這部分學生的特點是不愛傳統的學習,但是動手和實踐能力比較強。如果還是採用學科教育體系,無疑就將這部分學生的缺點放大了。而通過技能競賽,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改進了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信心,並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成就感使得學生信心逐步提高,因此,技能競賽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2 以賽促教

將職業技能大賽的項目按照科目分類之後融入課程標準中,“課賽相融”需要對原有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打破以理論課和課堂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技能教學和崗位實踐。將每一門專業課都體現出技能大賽的相關能力要求,同時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加競賽項目的機會,形成“人人蔘與”的局面,將大賽由傳統的少數師生參與轉變為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普及化轉變。

2.3 以物流職業技能大賽為切入點,優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而職業技能大賽是踐行這個模式的重要平台,對於專業改革、促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內容選取、教學實施、考核評價、實訓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融入大賽元素。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強化職業技能大賽方向與技能培養。有針對性地將賽事項目內容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同時充分借鑑大賽組織、大賽評價、過程控制等形式,完善課程實訓項目的建設,充分實現“課證崗對接、學訓賽相通”。

3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影響下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體系的構建

近年來,在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上提出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理念,為了充分實現這一理念,就應當着力構建基於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物流職業技能教學大賽體系,而這個體系的關鍵就在於三個主體的建設,即教師、學生和企業。

3.1 教師團隊的構建

“雙師型”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對於教師的新型要求,由於之前我國單一的高等教育體系,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師只具備單一的知識技能,這和職業教育的本質相差甚遠。近年來,高職院校開始注重“雙師”素質的教師團隊建設,通過培訓、企業實踐鍛鍊等途徑來完成。而物流職業技能大賽恰恰是“雙師”能力展現的主要平台,也是檢驗教師是否具備“雙師”素質的試金石。

3.2 強化學生基於工作過程的學習,發揮“雙證聯動,半工半讀”的作用

物流技能大賽的重要特點是不僅要比賽參賽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要考理論知識,以行業從業者的標準和要求,從“知”和“會”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和比賽。因此在進行學科教育的同時,也應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需要拿出一半左右的課時,用於學生的實踐訓練。

3.3 引企入校,將企業需求與教學體系構建深度融合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環境建設和企業的生產運作實際是相吻合的,同時結合院校實訓基地的條件而構建的,這樣使得競賽環境既能滿足生產型需求,又能滿足教學型需求。學校在構建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時候,密切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職業技能大賽需要來編制實訓方案。在新的職業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過“引企入校”,將企業所需的設備和學生實訓所需的設備相結合,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成職業技能大賽訓練基地。

“職業性”是高職院校物流職業技能大賽不同於本科學科競賽封閉式模式的典型特徵,這也就決定了如果技能大賽僅僅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學生來參與,就違背了“職業性”的特徵。因此,物流職業技能大賽需要行業、企業和學校、學生等多方參與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物流技能大賽必須藉助企業的資源條件,將實訓的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融合才能發揮其作用。

4 結 論

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將物流前沿理論和生產實踐進行融合,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平台。同時可以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師團隊建設相結合,對人才培養方案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職業院校師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平台,廣泛參與技能大賽,從而實現促進人才培養方案、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三贏”局面。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由於本次實施的是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難免會在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和實施過程中缺乏經驗,造成在實施細節上不夠連貫,以下是“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污染治理、環境修復、環境管理、環境規劃與評價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所培養的學生應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遵紀守法,身體健康,敬業愛崗,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等基本素質。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瞭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瞭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背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以及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7)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專業特色

本專業設置污染預防與控制、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等兩個專業方向。重點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突出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特色,並且具備環境評價、管理綜合的能力。

四、支撐學科

化學、生物學、環境自然科學、環境技術科學、環境人文社會科學。

五、專業主幹課程

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學概論、環境生態學、水污染原理與工藝、化工原理、環境毒理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學、生態學

六、修業年限

四年(彈性修業年限3-8年)。

七、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八、畢業總學分要求

本專業須修滿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課程總學分160學分,其中必修課93.5學分,選修課39.5學分,集中性實踐環節27學分,方準畢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0dn1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