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範文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範文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範文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範文1

我來自夷陵區分鄉鎮天坑村,現在養殖山羊150多頭,20xx年成立了農寶養殖專業合作社。經分鄉畜牧獸醫站推薦,我非常榮幸能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的學習。在班級中,承蒙大家的信任,推選我為畜牧一班的班長。

在這幾天的培訓時間裏,我深深體會到老師的精心施教,班主任的熱心組織,領導的關心問候。時間轉瞬即逝,勝利的凱歌雖然敲響了第一階段培訓結束的鐘聲,但我卻不能忘卻領導的關懷,不能忘記老師生動的演講,只因才疏學淺,不能將所有的感觸言表於紙上。

本次培訓機會,學員們都很珍惜,風雨無阻,在忘我的學習境界裏,完成了一個由農民到學員的角色轉換,實現一個由普通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歷程,虛心、誠懇地學習各項培訓內容,學習的.激情如久旱的甘露,老師生動的講解如同我們精美的午餐,課外的文體活動增加了我們學習的趣味,可謂五彩班斕,百色百味,感謝他們的給予,感謝他們的奉獻,讓我們在享受中增長知識,在快樂中增長技能。

在這裏,我們剛剛熟悉,雖有一萬個捨不得,我們還是要到回到各自的生活地方,要學以致用,用所學的科學技能解決我們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新問題,更好的回報對我們滿懷期望的農業局領導,服務社會,服務身邊的人羣。我期待,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學習,讓我們再相逢。

藉此機會,我要代表全班感謝區農業科技培訓中心領導及全體工作人員對這次培訓班的精心組織和生活上的悉心照顧,感謝農業局、畜牧局、區畜牧技術推廣站等各級領導對全體學員的關心和關愛,感謝各位老師對學員的辛勤授課和輔導。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範文2

一、充分認識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佔有一定資源,具有一定專業技能,有一定資金投入,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生產經營主體。”在當前我市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空心化、農業兼職化、農民老齡化的大環境下,加快培育一大批務農、愛農、懂農的職業農民,是當前和今後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是解決將來農村“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並從根本上保證農業和農村後繼有人的重大舉措。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團結協作,把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推向新水平。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根據農辦科[20xx]56號文件關於“試點縣根據農業產業分佈選擇2~3個主導產業”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確定以果業為重點,以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和高效特色農業進展為目標,以提高農民素養和農業技能為核心,以資格認定治理為手段,以政策扶持為保障,創新培育機制,健全培訓服務XX絡,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推進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穩步、有序進展。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政府研究出台相關政策,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提供保障。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協調配合,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2、示範引領、穩步推進。由點到面,分產業、分類別、分層次、分步驟實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運行和服務激勵機制,總結經驗、創新模式、整體推進。

3、以人為本、自主自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項量大、面廣的社會系統工程,學員應具備一定的文

化基礎和生產實踐能力。要根據農業進展重點和農民需求,宣傳發動符合條件的農民報名參加培訓,尊重農民意願,不搞行政命令。

(三)總體目標

果業是我市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今年我市將部分果農作為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對他們進行系統的職業教育培訓。計劃到20xx年底,培育和認定新型職業農民800人,並探究制定一套完整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認定治理辦法和支持扶持政策。

三、主要任務

(一)探究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

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分產業、分層次、分階段開展教育培訓。要安排專項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培訓機構建設,改善培訓條件,提升培訓能力。要建好師資庫和培訓基地,根據果業產業情況提出新型職業農民能力素養要求,組織人員編寫教材,圍繞產前、產中和產後進展關鍵環節開展教育培訓。要更新理念,改進一事一訓,一技一訓的傳統培訓方式,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系統化的職業教育。建立培訓教師聯村包户制度,在系統教育培訓的基礎上,對職業農民開展“一對一”教學指導和跟蹤服務。對已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後續的經常性培訓,鞏固培育成果,穩定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通過試點形成完整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

(二)探究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治理辦法

要深入調查研究,探討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治理辦法。綜合考慮從業時間、從業規模、收入水平、學歷水平、帶動能力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易於操作的認定治理辦法。為加強已認定職業農民的治理,要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個人檔案,逐步建立與認定製度相配套的准入和退出機制。通過試點研究出台一整套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治理辦法的正式文件。

(三)制定提出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體系

方式,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系統化的職業教育。建立培訓教師聯村包户制度,在系統教育培訓的基礎上,對職業農民開展“一對一”教學指導和跟蹤服務。對已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後續的經常性培訓,鞏固培育成果,穩定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通過試點形成完整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

(二)探究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治理辦法

要深入調查研究,探討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治理辦法。綜合考慮從業時間、從業規模、收入水平、學歷水平、帶動能力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易於操作的認定治理辦法。為加強已認定職業農民的治理,要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個人檔案,逐步建立與認定製度相配套的准入和退出機制。通過試點研究出台一整套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治理辦法的正式文件。(三)制定提出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體系

在現有農村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得到落實的情況下,各成員單位要出台新的扶持政策,研究相關扶持政策與職業農民掛鈎的機制,將GJ、各級政府和部門農業產業進展支持政策(如土地流轉、生產補貼、技術服務、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等)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試點結束後提交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體系的正式文件。

四、實施步驟

(一)探究實踐階段(20xx.1-20xx.4)

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建立1完善學員檔案,編制培育計劃,開始進行培育;初步探究形成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認定治理辦法和支持扶持政策;開始培育。

(二)形成制度階段(20xx年5-12月)

繼續培育,成熟一批,認定一批,共認定400名新型職業農民。總結形成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認定治理辦法和支持扶持政策。

(三)完善提高階段(20xx年1月-10月)

繼續開展培育,再認定400名新型職業農民。對已認定的職業農民進行動態治理。完善和規範相關制度、辦法和扶持政策,開展績效評價,對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整改提高、不斷完善,形成本地特色,建立長效機制。

(四)全面總結階段(20xx年11-12月)

整理完善台賬資料,全面總結試點工作情況,提出ZY和上級政府部門制定扶持新型職業農民進展的合理化建議。上報試點工作報告,提交一整套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規範性文件。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農業、教育、國土資源、財政、税收、金融、保險等部門為成員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將土地流轉、生產補貼、技術服務、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市農業局負責具體的試點工作,組織制定和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標準和治理辦法。

(二)資金投入。市裏出台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加強培訓條件建設,為試點工作提供資金和政策扶持。試點期間,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職業農民的培育和補助。

(三)督查考核。制定督導評估辦法,將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實施、經費投入、培訓能力、長效機制建設等作為考核評估的重點內容,定期檢查指導,及時協調解決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市政府將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列為對有關部門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實行目標責任考核。

(四)認定治理。緊扣職業農民特徵和“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治理”等核心要素,分層次制定科學合理、易於操作的職業農民資格認定標準。對經培育、考試考核合格的職業農民,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頒發資格證書。建立檔案卡,實行職業農民資格動態考核治理。

1.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研究狀況分析

當前各國越來越體會到農業在本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農業人才在農業進展中的重要地位,都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期望培養出更多更高素養的職業農民,進而培育本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增強本國的農業實力。

從國外發達GJ現有的職業農民培養模式來看,有法國“證書制模式”,美國的“三位一體模式”,德國的“3年正規職業教育+3年學徒期模式”,日本的“農業者大學校+政府推廣模式”。這些發達GJ農民培訓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立法支持農民培訓,鼓舞農業企業或農牧場主參與培訓市場的競爭,注重農民培訓的針對性、有用性。

我國的農民培訓模式,是以ZY有關部門為主導,政府上下聯合推動農民培訓;逐步形成“政府統籌,農業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新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運行機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農民總體素養偏低、缺乏接受培訓及創新創業的意願、培訓認識尚不到位、對農民培訓理論研究尚顯薄弱、培訓目標不明確、培訓內容陳舊、培訓效果不佳、農民培訓方式與農民的學習特性結合不緊密、農民的需求與培訓方式之間不對等、注重技術培訓而忽視非技術培訓。

國外研究農民培訓研究來看,其中以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為代表“培訓投資論”比較流行。他認為,“農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中是頭等重要的”。所以,“農民學會如何最好地使用現代要素,這既需要新知識又需要新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在本質上是向農民的一種投資”。社會學家在祕魯庫斯科(Cuzco)的個案研究發現,人口流動還促進了教育的興起。在城鎮化進程中,通過教育培訓使流動人口穩固在一個職業上,使一個產業擁有更高素養的人員,推動產業進展。

國內研究農民培訓來看,研究內容比較多,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農民培訓的基礎研究:趙正洲《我國農民培訓模式的內涵、結構及特點》(20xx)認為農民培訓模式是一個有機系統,它集中體現了農民培訓的目的規劃、方式選擇、計劃實施、過程運行、內容設置、效益評價等一整套方法體系。培訓需求研究:姜長雲《我國農民培訓的現狀及政策調整趨向》(20xx)研究認為農民參加培訓的實際成本和機會成本是農民參加培訓的重要制約因素。農民培訓機制研究:易仁森在《農民培訓機制探討與研究》(20xx)認為農民培訓機制是農民培訓系統的內在功能及其作用方式的總和,建立健全農民培訓動力機制、運行治理機制、調節機制、保障機制等是解決我國政府主導型農民培訓問題的基本對策。培訓模式研究:張亮在《我國新型農民培訓模式研究》書中提出我國新型農民培訓模式應根據不同經濟區域、不同產業領域和不同培訓目標進行選擇。韋雲鳳在《構建新型農民培訓體系全面提高農民素養》(20xx)從不同角度將新型農民培訓的模式概括為訂單式、基地式、講座式、精英式、參與式、示範式、自選式、“公司+培訓班+學員”、“專業協會+農民”、現場技術指導和諮詢、校企聯辦、綜合教育、農民創業培植、綠色證書教育等模式。培訓農業經營治理的研究:周應恆在《新型職業農民現狀及培育途徑》(20xx)提出農民培訓內容要從傳統的種植養殖技術擴展到涵蓋產前產後的.相關領域,如農產品銷售及服務,食1品加工,農場治理等,以及從技術培訓拓展到創業經營和就業技能培訓。曹軍在《農業高職學生經營治理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20xx)提出重視培養農業高職學生經營治理能力。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研究:張桃林在《走ZG特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道路》(20xx)提出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充分發揮農廣校主陣地作用,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週一波在《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的探究》(20xx)提出分層次開設職業農民培訓班、採取招標、議標等手段,邀請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共同參與職業農民培訓。

因為我國的國情與國外不同,我國是地大人多,農業基礎差,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很大不同,因此,西方學者的實踐模式與研究成果只能作為研究上的參考,不能完全照搬。

國內農民培訓國內的研究比較多,研究成績突出,理論性與指導性比較強,但針對性不強。本課題站在這些學者巨人肩膀上,從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能力培訓入手,針對不同新型職業農民,提供對應的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果,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能力。

課題組預測未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研究的趨勢主要怎樣運用新技術進行經營。提高農民素養,改變新型職業農民的觀念,改變農業生產經營觀念,進而改變RM的消費方式,形成低碳消費觀念。

2.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意義

20xx年ZY1號文件提出大力培訓農村有用人才。加快培養種養大户、農機大户、經紀人等農村生產經營治理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內涵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養、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經營治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新型職業農民事關未來“誰來種地”的問題,因此要加快形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和措施體系。

20xx年11月8日,在XX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進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GJ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進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確保GJ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歸根到底提高農民整體素養,培養和造就大批“有科學文化素養、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經營治理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與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關鍵在於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理念與能力。

農民培訓是農業人力資本形成的重要途徑,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民培訓尤顯重要。通過培訓使農民成為文化素養高、科技素養高、懂得科技種田、能夠進行產業化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時代的需要。在對新型職業農民開展職業培訓,培訓農業科學技術知識與運用的同時,還需要1對農民進行經營治理知識與能力的培訓。農民在生產經營中確實缺乏農業科學技術知識,而具有農業科技知識和不具備農業科技知識的農民,其生產經營效益是大不一樣的,因此,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知識的培訓很有必要,但是,在農民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要有效地發揮投資和技術的作用,農民還有必要學習一點經營治理知識。1963年美國的職業教育法案規定,對農民的培訓教育包括生產技術培訓之外的其他內容,如農業企業治理、農產品運銷等。多數發達GJ的農民培訓教育都將內容技術培訓拓展到創業、經營和就業技能培訓,教會農民如何決策和規避風險,如何掌握財金分析理論和商業操作技巧。因此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經營治理能力培訓模式進行研究,對於提高農業的經驗治理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實際意義。

3.新型職業農民經營治理能力培養的思路

從分析現有的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狀況與能力現狀入手,調查分析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能力培訓需求與期望,歸納總結現行的培訓模式特點及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對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經營治理能力貢獻作用進行分析,完善現有的培訓模式以及提出進展一(下轉)(上接)些新的培訓模式,根據新型職業農民的類型,對應採取不同的培訓模式。(1)理清概念

根據20xx年ZY1號文件提出“新型職業農民”概念和其他文件內容以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果,理清以下概念:1)新1型職業農民的內涵;2)新型職業農民的特點;3)新型職業農民範圍與對象。

(2)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能力培訓需求與期望

科學設計調查問卷,採納重點調查方法,通過調查表調查清楚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狀況、經營治理知識與能力、經營治理培訓的需求與期望。分析總結現行的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知識與能力情況,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培訓的需求與期望。另外課題組也可以通過文獻資料,個案分析,歸納總結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培訓的一些需求與期望。通過現狀與需求,提煉出培訓的內容,進而也驗證現行培訓內容的改革。

(3)分析總結現行的培訓模式

通過文獻資料和調查分析總結現行的培訓模式。現行的培訓模式有:“項目推動型培訓模式”、“能人培育型培訓模式”、“農民講習所”培訓模式、“核心農户”培訓模式、“農業遠程教育及信息服務工程培訓模式”、“手把手”培訓模式、“現場傳導型培訓模式”、“自選式培訓模式”、“訂單式培訓模式”、“講座式培訓模式”這些模式。分析這些典型模式的優缺點,如培訓時間、培訓的地點、培訓效果等;分析他們的運行機制,培訓模式中誰來參加培訓、誰來組織、誰來培訓、誰來投資、誰來監督。分析這些模式的培訓師資隊伍的特點,比如培訓老師的聘任條件、培訓老師的組成,培訓老師進修。通過比較法,分析不同培訓模式的特點。

(4)完善現行的培訓模式與進展新的培訓模式

根據以上的現行培訓模式特點,結合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治理培訓的需求與期望,從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機制方面進一步完善,提高培訓模式效果。準備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展一些新的培訓模式。

(5)新型職業農民對應選擇培訓模式

根據培訓內容的層次與新型職業農民的需求,地區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培訓模式的特點,相對應選擇不同的培訓模式。結合新型職業農民的需求與期望和培訓的內容,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使培訓效果更好,培訓能夠持續,培訓效益好,是本課題重要研究的內容。

最後總結,對新型職業農民經營治理能力培訓事業提出對策與建議。

4.小結

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能否落到實處,取得實效,關鍵要有制度和法制作保障。從長遠來看,要借鑑發達GJ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抓好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設,積極營造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良好氛圍。抓好職業資格准入制度建設。農業的生產和經營也是一種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農民要真正邁向職業化,就必須參照其他技術性行業實施職業准入制度。在我國建立職業農民的職業准入制度,也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相對傳統農民而言,職業農民代表了一種高層次的職業,實施職業1准入並不是覆蓋所有傳統農民;農業也是GJ的基礎產業,涉及GJ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建立職業農民的准入制度,有利於提高農業的地位,有利於GJ對農業的扶植、監督和治理。抓好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法制建設。通過法律手段,將農業生產經營、農場繼承和治理與接受農業教育的程度掛鈎,建立起了嚴格的農民教育培訓制度,通過法規、政策資金引導,鼓舞和支持農民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569r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