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精選3篇)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精選3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精選3篇)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1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湖光山色中流連,在樓台庭院中徜徉,在輕歌曼舞中陶醉,在詩詞曲賦中自得……美是人們的生活理想,是人們的力量源泉。追求美,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態度。

契訶夫説過:“人的一切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幼兒教師的一切也應該是美麗的。如何做一名美麗的幼兒教師,是教師的形象塑造問題。教師的形象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無不具有教育性: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對其產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幼兒也通過與教師的接觸,從細節中學到很多東西,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幼兒教師的形象應該是美的。美好的形象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內在美是外在美的本質和靈魂,外在美是內在美的外在表現。幼兒教師的外在美包括儀表美、語言美和行為美等。

幼兒教師的儀表要美。儀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形體、容貌、服飾、表情、姿態和動作等。我們都知道,幼兒教師的儀表應該直接傳達給幼兒美的信息,每一位教師都應把儀表美作為極其重要的事情來對待。據調查,家長、園長、社會羣體心目中理想的幼兒教師的形象是這樣的:外表端莊、自然、親切,服飾整潔、穩重、美觀,聲音温柔、清脆,態度耐心、和藹。另外,幼兒教師的面部表情要自然而真誠、豐富而適度,微笑要發自真心。幼兒喜歡琢磨教師的每一個神情,特別是在活動時,幼兒教師豐富、適當的面部表情與所講的內容相結合,能更準確、生動地傳達所表現的情緒。欣賞幼兒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我常常感歎他們就是天生的演員,絲毫不遜於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幼兒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可以“顛倒眾生”,因為一個撫摸是直達幼兒心靈的安撫,一個肯定的眼神是重樹幼兒信心的開始。幼兒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些體態語言。比如,我們可以在早晨迎接幼兒入園時,用美麗的微笑、温暖的擁抱、“××小朋友,早上好”,讓幼兒頓時產生像對母親般的信賴感和安全感,使其樂意留在幼兒園。我們可以在下午護送幼兒離園時,用同樣的微笑和擁抱,再道一句“××小朋友,再見”,讓幼兒跟着家長安心地離園,並回味幼兒園裏一天的愉悦。

幼兒教師的語言要美。幼兒教師應十分重視自己的語言美。第一,語言要簡潔、規範、温和、悦耳、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語調要親切、自然,語速要舒緩、柔和。第二,談吐要文雅,使用文明用語。“請”、“謝謝”、“對不起”要常掛在嘴邊。第三,依據面臨對象的特殊性,幼兒教師的語言要有童真、童趣,這樣教師才更容易和幼兒進行情感的交流。

幼兒教師的行為要美。幼兒教師的行為美既有對自己及生活的美化,又有對自身生活環境的美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幼兒教師要時刻注意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注重自身姿態、動作,修飾、打扮要合乎美的標準。因為在幼兒的心目中,幼兒教師既是母親,又是導師。幼兒教師的形象是高大的、神聖的,幼兒會毫不猶豫地接受教師的一切言行,並加以模仿。

幼兒教師美好的形象絕不僅僅限於美麗的外貌,更主要的是內在的氣質和精神。正如羅丹所説:“我們在人體中崇仰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外表形象,而是那種能使人透明發亮的內在的光芒。”心靈的東西才是幼兒教師外在形象的源頭,如果説我們覺得一個幼兒教師具備所有的外在美,那這種美絕對是源於心靈的。內在美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心靈美,它是一種源自人內心世界的美,是一定的思想道德、情操及文化素養的最好體現。心靈美是一種道德之美、品質之美,是真、善、美的和諧統一。

幼兒教師心靈美的主要特徵是融靈魂美、精神美、思想美於一體並形成無私而又偉大的師愛。教師應平等地、一視同仁地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應真正發自內心地愛每一個孩子,不管他的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的長相是美還是醜,不管他是聽話還是淘氣,甚至不管他是否喜歡你。幼兒教師的心靈美在於寬容每一個孩子,原諒他們在成長中所犯的錯誤,幫助他們健康地成長;在於善於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的發展;在於尊重每一個孩子,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個體;在於尊重孩子們獨特的想法,尊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在於教師自己所具備的優秀的思想品質、良好的文化修養和樂觀的生活態度。眾所周知,幼兒教師的工作是非常繁雜、瑣碎的,教師既是幼兒生活中的媽媽,又是他們學習中的導師。由於幼兒特殊的年齡特徵,幼兒教師承擔了其他年齡段教師所無法想象的工作負擔和壓力。很多幼兒教師出現職業倦怠,懶懶散散地過着得過且過的日子,這不僅是對幼兒不負責的表現,更是對自己青春和生命的極度浪費。這就需要幼兒教師不斷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當你睜大雙眼尋求美的時候,請相信那些簡單做事,認真做人,並享受着充實而美麗的日子的幼兒教師是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2

昨日,我讀了《兒童美術教育》一文後,對我個人而言深有體會,在美術教學中,由於我們對美術教育的目的認識不清。所以,對繪畫技能的傳授與幼兒創造力的發揮“度”的把握不夠準確,常常會教一些“概念化”的東西,機械模仿成分過多,創造成分不足。對美術形式的審美特徵如:對稱、均衡、節奏、速度、韻律以及美術作品的整體美感效應不夠重視。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在美術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沒有利用多種美術手段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審美心理結構的培養,活動時間一味的拉長,活動內容如大拼盤,而且是事先準備好各種活動的拼湊表演,看不到幼兒對周圍事物真、善、美的理解與表現。

文中提到,任何幼兒都應享有與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適應的自由權利,我們不能以幼兒尚未成熟為藉口,剝奪他們應有的自由。教師對幼兒的控制僅僅是因為幼兒需要幫助,而不是因為幼兒無知無能。控制也並不是意味着幼兒被動的接受教師的建議與命令。在美術活動中,幼兒主要需要表現的不應該是繪畫技巧,而是幼兒自身的情感和感受。

教師應該真正讓幼兒自己去發現、認識並表現出周圍生活中的真善美。傳統美術教育還存在一些弊端,在教育觀念上,過多的注重技能的培養,強調幼兒繪畫色彩、造型及其結果,以像與不像、是與非作為評價幼兒作品的標準。在活動的組織形式上,侷限於課堂教學及運用有限的工具;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通常採用臨摹範例的方法,忽略了幼兒的創造性,扼殺了幼兒對美術的個性表現,抑制了幼兒創造才能的發揮。我們教師在以往的美術教育中注重知識、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幼兒對美的感受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教育過程中內容的實現和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的應用,忽略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在活動中是否自由、大膽地表達其內心的情感與想法。

幼兒由於生活經歷、經驗不足,使他們常常把現實與想象、認識和情感交織在一起,使得他們的作品充滿了童真和童趣,而這正是幼兒作品的魅力所在。而且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指導和評價幼兒的作品時應該注重的不只是技能技法,而是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情趣與豐富的想象力。在欣賞幼兒的作品時一定要多傾聽幼兒的想法,瞭解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樣,有利於我們對幼兒作品的理解,避免對幼兒作品的不理解和忽視幼兒內心世界的表露。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3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與幼兒教師對話》。其中有關“學習的氣質”這一章給讀者提出了兩個問題即“幼兒要學什麼”、“氣質的定義是怎樣的?”為了弄明白這兩個問題,我把這一章反反覆覆的看了好幾遍才稍稍明白其中的道理。

作者認為,幼兒教育課程至少要包含四個學習目標:知識、技巧、氣質、情緒,知識和技巧的學習不單單在學校裏,也可以在其他場所有意識無意識的發生,而氣質往往需通過學校來培養,最重要的氣質是繼續學習的氣質。

關於“氣質”的概念,作者認為,氣質是一種不經強迫而時常出現的行為模式,形成一種可受個人意志及意願控制的心理習慣。它的出現是有意圖的,目標是比較廣泛的。

反思如今的幼兒教育,學校更多注重的是知識、技巧和情感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幼兒良好氣質的培養。教師追求的是活動內容幼兒是否感興趣,幼兒在活動中收穫了什麼,教學環節設計是否很流暢等等,其實幼兒學習的氣質也在悄悄的發生着變化。如科學活動中給幼兒足夠的探索機會,就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長此以往,幼兒就具備了探索的氣質。相反,幼兒時期過早的教會識字和書寫,幼兒的各方面還沒有達到書寫的要求,長此以往,就會挫傷幼兒對書寫和閲讀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有些氣質如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幼兒與生俱來的,那麼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種好奇心一直保持下去。有時,光是學會知識和技巧並不能保證幼兒會使用這些知識和技巧,而傳授知識和技巧的教學過程可能會傷害使用該知識和技巧的氣質。因此,教師在選擇課程與教學策略時就需考慮如何增強想要的氣質和如何削弱不想要的氣質,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之基礎部分,知識是學不完的,我們應藉助課堂這一形式,培養幼兒探索、閲讀、動手、主動與人交往、友善、自學等氣質,為以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pner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