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辦公 >

造紙文化作文

造紙文化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造紙文化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造紙文化作文
造紙文化作文1

假日裏的一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我和爸爸、媽媽、弟弟一起去富陽古代造紙文化村。

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文化村有30多年曆史,佔地約兩公頃,那裏有兩個車間:造紙車間和雕版印刷車間。講解員告訴我們造一張紙要經過11道工序:砍竹子、削竹皮、拷坯、斷青、捆料、翻灘、舂料、操紙、榨紙、曬紙、裝訂。我們參觀了造紙的其中幾個過程。在泡滿竹子纖維和紙漿的池子裏,把竹簾放在一個架子上,旁邊用木棒壓牢,斜放進水池裏,收上來後紙漿就均勻地鋪在竹簾上;工人將竹簾反過來一壓,一張紙的雛形就成了,一次次的反覆,紙張堆積成厚厚的一疊,用千斤頂壓去多餘的水分,再送到曬紙房。曬紙房中,工人抬進一塊壓好的“紙石塊”,先用棒子一陣敲打,分出一張紙,在鐵板上一貼,再用刷子一刷,數秒之後再一撕,一張平平整整的宣紙就做成了。弟弟摸了下沒烘乾的紙,輕輕一下,十張紙就葬送在他的“爪子”之下!

我也想試試 “操紙”這道工序。我先把竹簾放在架子上,慢慢地將架子沉進池子裏,穩穩地將架子收上來,竹簾上鋪上了白白的一層,可是講解員説不夠均勻,我又試了幾次才成功。我們還看了雕版印刷。先把顏料塗在圖案上,用刷子把顏料弄均勻,把紙放在上面,最後用棒子壓上去畫圈圈,宣紙上就留下了圖案。我印了一條紅色的蛇,因為今年是蛇年。

通過這次參觀,我知道了造一張紙竟然要那麼多道工序,希望大家能節約紙張。

造紙文化作文2

10月21日下午,我們一羣小記者來到戴村鎮顧家溪村,實地探祕古法造紙術,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一到顧家溪村委會,我就被眼前的一台台特殊裝備吸引了,於是我好奇地東摸摸西看看,可是毫無頭緒。古法造紙傳承人顧爺爺,看出了我的疑惑,叫我不要着急。等大家到齊了,顧爺爺先給我們看了一個小視頻,讓我們大致瞭解了顧家溪手工造紙的過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個造紙術有二十多個步驟,比如拖竹、削竹、拷白、斷料、漿料、熱鍋翻攤一直到挑紙,非常複雜,每個步驟都需要嫻熟的技術,難怪現在越來越少人能掌握這門手藝了。

我還在顧爺爺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腳礁??料、抄紙和開紙三個步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抄紙這一步驟。我捲起袖子,先把一個帶有竹簾的木頭框放進一個抄紙槽中,裏面是混有原材料的液體。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整個框拿出來,讓紙纖維均勻地平攤在竹簾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濕紙頁,最後把抄成的濕紙移置在抄紙槽旁的`濕紙堆上。這就是抄取紙漿,瀝去水分的過程,這樣可以初步完成脱水。據説就這樣一層層地疊上去,可以疊到大約20釐米高。太神奇了!

經過今天的活動,我親身感受到了古法造紙的獨特魅力。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把所學的知識告訴我的家人。雖然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但是老祖宗的東西也不能忘記。我真心希望這項從南宋開始,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手工技藝能讓更多的人瞭解,能一直傳承下去。

造紙文化作文3

富陽以造紙術聞名,是個名副其實的造紙之鄉。素有“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之説。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來到了大源鎮雙溪大同村。雙溪山裏翠竹飄搖,清泉長流。風吹竹林,呼啦啦響聲蕩進我心裏,搖曳的綠色身影映入我眼簾。

在這座被竹林環繞、羣山擁抱的小鎮裏,生產着那歷史悠久的薄薄一張竹紙——元書紙,它的銷路非常好。我們參觀的是宣紙陸廠,是原始的製作工藝 ,其優良、正宗的質地,精湛的工藝使其獲得海內外商家的一致好評。走進這座廠的一個屋子裏,只見齊齊地擺放着十幾架怪模怪樣的手動工具:一個大石缸裏流着半白的液體,依稀還能看見一個個白點點兒;石缸的前半上方有個木架子;整個石缸上才還有一個操作木架的裝置。不難判斷着半白的液體便是造紙的紙漿。工人師傅把木架子放入紙漿中一舀再於水面45度角,抬起。支撐好,師傅把活動木塊翻開,取出網狀織物,這時的網狀織物上有了薄薄的一層白色物質。想必這就是未烘乾的宣紙吧。師傅把未乾紙放好,又重複之前動作,不厭其煩的。

我們又參觀了其他區域。其中烘乾這一步驟我感覺頗為簡單——把濕宣紙貼在熱烘烘的牆上,烘乾了再撈下,放好。很快我們參觀完了,該啟程回去了。滿山的翠竹在風的吹拂下似乎揮手在向我們告別。

造紙也是四大發明之中,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代代相傳,不能因有新而忘舊。要把這些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併發揚光大。

標籤: 造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bangong/1dv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