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殘疾人勵志事蹟優秀

殘疾人勵志事蹟優秀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殘疾人勵志事蹟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殘疾人勵志事蹟優秀

殘疾人勵志事蹟優秀1

湯展中,男,漢族,1981年生,肢體殘疾,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人,現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研究生在讀,系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天性無雙臂,以足代手,生活、書法、作畫,1993年榮獲首屆“中國十佳殘疾少年成才獎”,1996年獲聯合國教科文頒發書畫作品優秀獎,1997年着有《雙腳與人生》一書,引起全國的關注。1999年,他如願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4年後,又順利考上了該校國畫專業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認為是“怪物”,因為他的雙臂只有十多釐米長,並且軟弱無力,上方連着兩隻各長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長中憑藉毅力用口和腳作畫,竟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國畫專業,併成為該省第一位殘疾研究生。其口書、足書作品獲省、國家級大小獎項20餘次、國際獎2次;他還是中國百名好兒童好少年獎與全國殘疾少年兒童成才獎獲得者。1997年着的《雙腳與人生》一書轟動全國。他,就是無臂書畫家湯展中。

湯展中與書法結緣,緣於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學回家後,用毛筆寫描紅作業。他覺得很好奇,跑到廚房,用腳夾了塊小木炭,在地上學哥哥寫字。這一幕,讓剛乾完農活回來的父親看到了,父親想:鄉下人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都喜歡寫對聯,何不訓練兒子練好書法,以後靠賣這換口飯吃。

轉眼間,湯展中到了上學年齡,父親帶着他去國小報名,學校卻委婉地拒絕了。父親並沒有放下,第二天又去找校長説情,一個星期後,他最後進了學校。二年級暑假時,湯展中被推薦進縣城的暑假書畫學習班。報名時,他當場用腳夾着毛筆寫了一首詩,把接待的老師看得目瞪口呆。此後,老師開始教他用右腳練習書法。湯展中先是用腳趾夾筆,從夾不住到夾得腳趾都紅腫;上課的時候,不管天多冷,一雙腳都露在外面;寫字時一向彎着腰,背部的痠痛是家常便飯……半年後,他硬是用腳寫出一筆工整漂亮的字。

之後,他聽説用嘴含筆也能寫字畫畫,便自我練起來。剛開始,口水流得到處都是,牙齒也麻麻的。但他沒有放下,時光一長,嘴巴成了第二書畫手段。為了掙學費,他每個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遊區為遊客寫書法,一個假期下來,學費、生活費都解決了。

上高中後,湯展中更是把賣作品的區域擴大到上海、廣州、深圳,乃至全國。他自豪地説:“從上高中開始,我就沒向家裏要過一分錢,我和哥哥的學費,都是賣作品賺的,為了賺錢,已經好幾個年頭沒在家裏過年了。”湯展中在潛心研習書畫的同時,並沒有落下學習。1999年,他如願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4年後,又順利考上了該校國畫專業的研究生。2005年8月,湯展中在參加第四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時,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相中,成為該團的一名演員和行政工作人員。現已成為中國殘疾人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和南寧一所特教學校兼職老師。

成功後的湯展中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沒有忘記廣西的殘疾人朋友,總想為殘疾人羣體做點什麼。他成了南寧市捨得殘疾人職業學校的一名兼職老師,一有空,就去教學生繪畫。他收了4名盲人學生和4名健全人學生,教他們畫國畫。他説:“教盲人繪畫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個殘疾人,困難重重,但我會克服困難,儘量把他們教好。”湯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飽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種境界。他正在努力的願望是漂洋過海去英格蘭,把殘疾人書畫事業發展到國外,挑戰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峯。

殘疾人勵志事蹟優秀2

鄭龍華,男,1959年5月生於浙江省臨安市。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並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鄭龍華於2006年5月20日在家鄉浙江省臨安市啟動“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攝影活動。經兩年多的時間,他先後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台地區,行程達6.3719萬公里,採訪了出國各行業100位殘疾人精英,拍攝圖片4.5萬餘幅,整理文字素材52萬字,撰寫採訪手記19.86萬字。2007年5月,鄭龍華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

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歲的鄭龍華説:“我選擇展示他們陽光的一面,而不去關注他們肢體的殘缺。儘管拍攝殘缺更有視覺衝擊力,但我希望這些作品能帶給人們希望和鼓舞。”為了這組照片,他花了近3年時間。

如鄭龍華所努力的,照片鼓勵了很多參觀者。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8歲的葛斌用手語説:“來看展覽之前,我感覺非常迷茫。但看到這些照片,我很感動。我要珍惜生活中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個肢殘運動員的照片説,“我能夠感受到她很努力!”

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與他人不同,鄭龍華覺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難多於順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在他看來,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

鄭龍華曾在浙江省臨安市殘聯工作,這段經歷讓他更熟悉殘疾人的感受:“殘殘疾人比較敏感,有時,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屑的動作,在常人看來沒什麼,但對於殘疾人可能就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多想。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來,社會對殘疾人的保障近年來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業等,但“仍滯後於社會發展”。此次殘奧會對志願者培訓中有一條原則廣為傳播:幫助殘疾人時,要先徵得對方的允許。“他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比如殘疾人有時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eopq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