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名人的事蹟(精品)

名人的事蹟(精品)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羣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人的事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的事蹟(精品)

名人的事蹟1

荷蘭有位名叫楊瑞恩的眼鏡匠,每天都忙着磨鏡片。

有一天,調皮的孩子們把磨好的鏡片帶到二樓去玩。有個孩子把兩片鏡片疊起來看東西,驚奇地大叫着:

“多奇怪呀,那麼遠的鐘樓怎麼跑到眼前來了?”

孩子們輪流看着,一個個都驚奇地叫起來。

楊瑞恩聽到孩子們的叫嚷,跑到樓上來,拿過重疊的鏡片一看,頓時驚呆了:明明是在遠處的鐘樓,怎麼會一下子跑過來了呢?

孩子們的意外發現,引起了楊瑞恩的研究興趣。經過不斷的.鑽研和改進,他終於發明瞭望遠鏡。

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説:“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

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後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説:“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錶,雞蛋卻還在原地放着。原來牛頓忙於計算,胡亂把懷錶扔到了鍋裏。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説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裏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説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名人的事蹟2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齊白石掛角讀書

從小讀《三字經》,就知道了古人“負薪”、“掛角”的勤學故事。“掛角”説的是唐朝李密,初為隋煬帝宿衞,後辭去發憤讀書,騎牛到外地尋師,以《漢書》掛牛角,行、止皆展讀。閲《齊白石狀略》,知道這位傑出藝術家少時也曾“掛角”讀書,打下古文基礎。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牀前,拉着他的手説:“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從那以後,母親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着高燒,她還是下牀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是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精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愛因斯坦就是一位從“笨瓜”到科學巨人的典型。愛因斯坦幼年時是出了名的“弱者兒”,3歲還不會説話!讀書時是不愛玩耍的討厭的學生。6歲時,被老師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雞,引來一片輕蔑的笑聲:“差勁的笨瓜”。當時老師給他的評語是:“智力遲鈍,話説不清楚,成不了才。”讀中學時,教導主任給他下了個結論:“幹什麼都一樣,反正一事無成。”考大學時,語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補習一年。看來愛因斯坦日後成為科學奇才,絕不是靠早慧,而靠着一顆勤奮好學,勇於獨立思考,不斷探索的心!

名人的事蹟3

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徵在失去庇佑,為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埠闕里,過着清貧的生活。孔子長大後,亦不得不為生活做許多粗活。孔子後來曾説:“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雖然家庭貧困,但孔子仍然勤奮好學。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孔子長成後,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鄉人稱其為“長人”。季氏曾饗士,孔子也前去,但為季氏家臣陽虎所絀,於是孔子返回。

傳説,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雲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着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説:“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

母親忙説:“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麼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裏去玩了吧。”

孔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

“你行大禮幹什麼呢?”母親問他。

“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

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説不出話來。

在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孔丘的舉止確實是不同凡響的。

名人的事蹟4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十分勤奮好學。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務必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但是,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十分痛苦。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説:“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説:“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十分氣憤,但是他更下定決心,必須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户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此刻大户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説:“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閲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能夠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之後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名人的事蹟5

從這年10月,袁隆平他們開始到氣候炎熱的雲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尋資料,他發現海南的野生稻資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幾個人的科研小組又到了海南島崖縣的南紅農場。

這時候剛好《人民日報》發表《農業學大寨》評論,後來袁隆平得意地説,"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遙派”,兩頭都不管。"

南紅農場技術員馮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課,就意識到農場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野生稻。它們一大叢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來就像野草。他約了袁老師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認,然後挖回了一兜雄花異常、花葯細瘦沒開裂的稻穗。

這株被取名"野敗"的野生稻後來成了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國家科委和農業部又組織了一個全國性協作組。3月下旬,全國18個科研單位的一百多名農業科技人員都來到了南紅農場。

此時"野敗"的雜交第一代正在抽穗,還沒有人知道其科研價值,但袁隆乎卻毫無保留,把"野敗"材料分送給大家做實驗。

"他這個人做什麼都很坦蕩,最恨那種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農學院教師羅孝和也是1970年才進入這個科研小組的,他發現,袁隆平從來不搞"山頭","只要表現出對課題感興趣,他就歡迎,給外單位的講課也一點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上萬次回交轉育後,結果,湖南組和江西組、福建組都培育出了幾個優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國第一個強優勢組合"南優2號"。經試驗種植,兩季水稻產量都比常規水稻增產30%以上。

隨後,他又設計了父本與母本分壟間種的栽培模式,還創造出用竹竿"趕花粉"的土辦法,將種子產量從畝產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稻田邊的'廣播裏,不時播出周恩來逝世、唐山大地震、毛澤東逝世等大事件。稻田裏面,稀稀疏疏的雜交水稻卻長出了粗壯飽滿的顆粒。這年,全國大面積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增產20%以上。

雜交稻面積開始急速推廣,到1998年,全國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種雜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個光溜溜的小平頭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領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一個特等發明獎。

名人的事蹟6

3年前,一邊是自己的大好前程,一邊是醫生宣佈只剩三個月生命的母親。天平的兩邊,名校畢業生、“80後”李丹面臨人生的一大抉擇:是照顧母親還是隻顧自己的前程?

武漢科技大學教工宿舍28棟97門9號。普通的三室一廳。

進門右手一間房,擺着兩張牀。一張是氣墊的,58歲的董豔清平躺在上面,臉龐很乾淨,頭部不時抖動,偶爾發出一兩聲呻吟;另一張是可摺疊的鋼絲小牀。

每年季節交替時,患有右側丘腦膠質瘤的董豔清的病情常出現反覆,她的兒子李丹就會在母親房裏陪着,時刻觀察母親的變化。

氣墊牀是李丹特別購買的,他從網上看到,這種牀可以防止病人生褥瘡,“壞了一個,這是第二個了”。

客廳的角落裏,摞着十個紙箱,大約2米高,從箱體的文字看,裏面裝的全是尿不濕,旁邊還掛着些洗淨的牀單。

李丹坐在母親房門口的小板凳上,手裏擇着菜,和記者聊天,“母親每天小便五次,紙尿片每天要花十元左右,所以每次都是一買一堆,能多用幾天,價格也優惠些。”臉上滿是憨厚的笑容,聽到呻吟聲後,李丹會抬起頭朝母親望去,房內,去年嫁進來的.妻子張寧很熟練地搖起婆婆的氣墊牀,給她喂水……

醫生預測母親生命只有3個月

在熟悉的人眼中,這原本是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李忠玉、董豔清是武漢科技大學的中層領導,兒子李丹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被武漢建築設計院錄用,正準備結婚、申請出國……

20xx年12月2日,剛從武科大化工學院副院長任上退居二線的董豔清,晚上洗澡突然跌倒;12月4日,她早上起牀時,再一次無緣無故地倒在地上。

父子倆陪董豔清到武科大附屬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做腦部CT,在觀察室的李丹一見母親頭部片子出現一塊瘤狀物,頓時心生不妙。20xx年12月13日,他們又轉到華中大同濟醫院,經該院PET中心確診為右側丘腦膠質瘤晚期。

李丹將母親送到協和醫院後,開始四處打聽治療辦法,醫生告訴他,從病人年齡、病情綜合考慮,要做三次開顱手術,才可能將病灶切除乾淨。醫生也明確告訴他們,手術風險較大,有可能就倒在手術枱上。

李丹和父親反覆考慮,決定採用保守治療。

從確診到20xx年8月,董豔清先後在省腫瘤醫院和協和醫院進行放療和化療,每天下班,李丹就趕到醫院陪伴母親,還抽空和父親拿CT片四處請教專家,多位專傢俬下對他們説,按通常情況,如果不手術治療,病人生命只能維持三個月。

“我知道爸媽的同事中也有類似病例,大多是發病後,幾個月就走了。”李丹回憶説,當時,聽了醫生的話,大家心裏已經有這種準備了。

母親和前程李丹面臨抉擇

20xx年8月,結束化療,李丹將母親接回家,請了一個護工,“爸爸有高血壓,自己都需要人照顧。”李丹説,當時他想的是自己要好好工作掙錢,保證母親的救治費。

然而,第一個護工只在母親房裏待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堅決離去了。“我能理解,病魔的折磨使母親整天呻吟,一般人的確受不了。”李丹又請了一個護工,這次堅持了一個月,也離去了……

名人的事蹟7

東漢時,有個讀書人名叫高鳳。他的父母都是種田的,因為家裏十分貧窮,他小時候沒錢進私塾讀書,只能到鄰近的富家去借書讀。富裕的鄰居起先不肯借給他,後來看到他確實十分喜愛讀書,才答應借書給他。

高鳳借到書後,讀書非常用功,沒有多少時間,學業很有長進。到了青年時代,高鳳學識很淵博,在他家鄉南陽一帶也小有名氣了。

高鳳讀書的時候十分專心刻苦,他不但白天讀,晚上讀,而且經常因為讀書讀得入迷,而忘記自己所應該做的事。

童年時,他一面看書,一面放牛,結果連牛逃走了也不知道;少年時,他帶着書本下地鋤草,他一面背書,一面鋤草,結果草沒有鋤掉,莊稼倒鋤掉不少;他結婚後,有一次,他的妻子下田之前,把收割後打下來的麥子曬在庭院裏,拿了根長竹竿給丈夫,對他説:

“麥子曬在院子的場地上,你坐在門口看着,別讓雞來糟蹋麥子。”

妻子走後,高鳳便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不一會兒,剛才被他趕走的幾隻雞又來啄食麥子了,可高鳳沉浸在書中,根本忘記了趕雞的事。

當時時值初夏,天氣多變。他妻子下地的.時候還是大晴天,不過一個時辰,天空中突然一陣烏雲飄過,剎那間天昏地暗,一場暴雨傾盆而下。曬在場地上的麥子隨着雨水流進了場邊的溝渠。可是,高鳳卻完全忘記了看管麥子的事,他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拿着經書,口中唸唸有詞地讀着,麥子被雨水沖走了,他一點也不知道。

沒過多久,風停雨歇,太陽又露出了臉,時間也到了中午。高鳳的妻子從田裏回來,看到場院裏一片狼藉,而丈夫卻仍端坐在矮凳上誦讀,大聲責問説:

“讓你看麥子,剛才下大雨,為什麼不收進去?你看,現在這麼多麥子被雨水衝得只剩一點點了!”

“剛才下過大雨嗎?我怎麼一點也不知道?”高鳳如夢初醒地説。

“你呀!真是個書呆子!”妻子説。

不久,這件暴雨流麥的奇聞很快傳了開去,成為人們茶餘酒後的笑談。但高鳳不以為意,仍我行我素,又過了十多年,他終於成了東漢時期著名的大儒。

後來,“高鳳流麥”這一典故,用來稱羨讀書專心致志;或者用來嘲謔書呆子。

名人的事蹟8

明代,江寧湖熟鎮有十三個門,門門都有木柵欄開關,還造了五座更樓:東、西、北面各一座,南面有兩座,都造在柵欄門上頭。白天行人出入,夜晚有地甲看更,二更天一過,十三個門就關門上鎖,不許通行了。

東面的大門叫獅子門。一天,二更敲過,門外來了位客人叫門。老更夫就着月光一看,叫門的是位文弱書生,心裏想:人家説不定是遠道來的,方便他一下吧,就下樓打開柵欄門,讓他進來了。更夫問相公了:“你找哪家?”相公回説:“我是遊玩到此地的,哪個也不認得。”更夫心好,就説:“深更半夜的,相公不嫌髒,就在我這更樓上避避風吧。”那相公沒有去處,也只好跟他上更樓。一看,更樓雖小,東西也沒幾樣,睡的是地鋪,卻生着一盆火,火上吊着一把紫銅茶壺,暖氣當中夾着一股茶香。更夫拿圍裙把桌子、板凳一陣擦,就請書生坐下來歇着。更夫又拿來一隻杯子,擦擦乾淨,從火盆邊上拿來酒倒滿,還捧出一把花生米,笑笑説:“相公,吃點酒解解寒氣吧。”那書生早已餓了,也不客氣,端起杯子就喝,花生米吃得津津有味,連聲説:“好酒,好酒,好菜,好菜!”

書生吃喝夠了,精神大好,拿出隨身帶的文房四寶,對更夫説:“老人家,難得你這一片好心關照,我畫幅畫送你,表表心意吧!”更夫一聽蠻高興,連忙把油燈捻亮,看他畫。只見那相公紙一鋪,墨一磨,提筆三畫四畫,就畫成棵大樹,樹上分出五個岔枝,樹正中一個大窩,窩裏伸出五隻畫眉頭。相公收筆對更夫道:“有了這幅畫,以後你看更就用不着點香來計時辰了。”更夫想不明白,書生就指着畫裏的.五隻畫眉説:“每到一更,窩裏的畫眉就有一隻飛到樹枝上,一飛就叫一聲。五隻畫眉飛出後,也就是五更天了。以後,它們又會飛回窩裏去。白天,你把畫收好,晚上再掛,放心睡覺,誤不了打更的事!”老更夫嘴上不説,心裏疑惑:“年輕輕的,説的比唱的好聽吶。”將信將疑地把畫收下了。第二天大早,相公臨走,更夫才想起來問問他尊姓大名。書生笑笑道:“我叫唐伯虎。”等老更夫回過神來去追,唐伯虎已經沒影子了。

當天晚上,老更夫吃過晚飯,就把畫畫打開,剛剛掛上牆,那畫上已經有隻畫眉歇在枝頭上了。二更剛到,第二隻畫眉又叫喳喳地飛上枝頭。就這麼着,三更、四更;五更,五隻畫眉前前後後都飛出了窩,神得叫人不敢相信。老更夫笑得合不攏嘴。

名人的事蹟9

他一生似乎都與月光有一種無形的牽絆。

夜間,月光傾瀉而下,在地上散下一片温柔的銀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是李白在看到月亮時隨口誦出的詩句,是何等瀟灑,但在字裏行間卻又流露出連綿的傷感與懷念,他那時在想什麼?是想起了古時的哪位令他敬佩的前人嗎,又或者是,他已故去的親友。這樣的情感,表達的含蓄且真切,讓我們這些後人為這詩句動容。

又是夜間,他坐在窗邊,影伴身旁,卻久久不能入睡,遠在他鄉的李白,在對親人濃的化不開的思念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雖沒有他那樣的文采和那樣濃厚的情感,可住校時晚上也略有那樣的思親之情。

還有在那放逐了自己的月夜,獨自一人,和着皎潔的'月光,和自己的影子一起浪漫吟詩,笙歌曼舞,於是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這本是十分孤獨的事,卻在李白瀟灑的態度下有了不可言説的韻味,於我,於大家何嘗不是這樣呢?獨自學習,看似是一件孤獨的事,但真正會學的人卻能從中學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就像月光,孤獨卻皎潔,悽清卻美麗。

在燈火闌珊中,家家户户其樂融融,妻子在河邊用木棒搗着衣服,子女在一旁嬉戲,詩人在一片熱鬧中寫下了“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的詩句,這句子雖沒有前兩首那麼有名,卻在熱鬧中襯托出了那位婦女的憂慮,沒有自己的丈夫,家中只有自己,詩人是想借這女子來寫自己的孤獨,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在這偌大的長安城中,無依無靠。而我,獨自在學校中求學,父母都不在身邊,有什麼委屈也只能自己化解,但這有什麼呢,成功路上總是孤獨的。

在月光中尋找李白,這時照着我們的月光,是不是那片曾經照着李白的那片呢?獨自在月光下,總會有些感觸,李白也是這樣的吧!學習他那份浪漫,瀟灑的情懷,做那個在月光下思考的自己。

名人的事蹟10

公元前440年,楚國磨刀霍霍,準備利用魯班製造的雲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後,一面派弟子禽滑釐等300餘人帶着守城器械趕赴宋國,幫助宋國做好防禦準備,一面置生死於不顧,從魯國出發長途跋涉到楚國去説服楚王停止侵略戰爭。

墨子一路上晝夜兼程,風餐露宿。腳磨破了,撕塊衣裳裹起來再走,奔波了十天十夜,終於來到楚國都城。他見了楚王后,先用打比方的方式喻示楚宋兩國富貧差別之大,不可以強執弱、以富侮貧。墨子説,現在有一個人,他自己有裝飾漂亮的車子,還去偷鄰居家破爛不堪的車子;他自己有錦緞繡衣,還去偷鄰居家破舊衣衫;他自己有精美肉食,還去偷鄰居家粗劣糠菜。這算是什麼人呢?楚王説:“這個人一定是犯了偷竊的毛病。”墨子接着説,我聽説您準備攻打宋國,與這個犯偷竊毛病的人有什麼兩樣呢?如果攻打宋國,您必定失去了“義”而得不到宋。一席話説得楚王猶豫不作。

過了一會兒,楚王説,魯班已為我造好了攻城的器械,我還是想去攻打宋國。於是墨子解下身上的革帶當作城池,用一些小板當守城的器械,當着楚王的面與魯班模擬了一場攻守械鬥。魯班用雲梯、撞車、飛石等九次展示攻城之機變,墨子九次進行了成功地抵抗。魯班器械用盡,而墨子防守有餘。最後,魯班“戰敗”。魯班説:“我知道怎樣對付你了,可是我不説出來。”墨子説:“我知道你怎樣對付我,我也不説出來。”楚王莫明其妙地問道:“你們這是什麼意思?”墨子説:“魯班不過要大王殺掉臣,認為宋國就沒法守城了。其實,我的弟子300多人已經到宋國做好守城的準備了。您即使殺了我,楚國也打不了勝仗。”楚王聽後,終於放棄了對宋國的.戰爭。

墨子救宋的事故,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勇敢與智慧成功地制止大國進犯小國的最的一次,是墨家學派“兼愛,非攻”、酷愛和平思想主張的具體實踐,充分體現了墨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光輝軍事思想。

名人的事蹟11

柳公權是唐代着名書法家,柳公權書法以楷書着稱,骨力勁健,自成一家,與顏真卿合稱顏柳。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在村旁的老桑樹下襬了一張方桌,舉行“書會”,約定每人寫一篇大楷,互相觀摩比賽。公權很快就寫了一篇。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説:“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

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説:“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説:“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柳公權不相信,他悄悄給家裏人留了紙條,就獨自往華京城去了。柳公權一進華京城壽門,見北街一顆大槐樹下掛着個白布幌子,上寫“字畫湯”三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筆法雄健瀟灑。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去看,不禁驚得目瞪口呆。只見一個黑瘦的畸形老頭,沒有雙臂,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右腳夾起一支大筆,揮灑自如燦在寫對聯。他運筆如神,筆下的`字跡似羣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看客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這才知道賣豆腐的老漢沒有説假話,他慚愧極了。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名人的事蹟12

“逆風的地方更適合飛翔,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就像歌詞中唱到的那樣,馬克西姆不放棄自己的信念,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守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鋼琴玩家”。人在旅途就好像漁船在海上航行,總免不了遭受風雨的襲擊。困難的衝擊總會令人感覺難以忍受,但也唯有這樣的衝擊才能使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這樣的磨礪總會過去,心頭的苦痛也遲早會化作倖福的淚水。不要畏懼前方的路途有多麼黑暗,只要意志堅定,信念就會化作一盞明燈,驅散心頭的所有恐懼。

成功人士的故事五:斯皮爾伯格:從小就是“大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1946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他從小就是一名“大導演”。12歲時,他成了家裏的“家庭攝影師”,先是用8釐米攝影機記錄家人的生活;不久,就開始試驗各種特殊效果,譬如夜空中的異光、玩具火車的`撞毀等;後來更開始編排情節,自己搞起剪輯和配音來。

為了滿足這位“小導演”的少年夢幻,他爸爸、媽媽和3個妹妹都成了隨喚隨到的免費而忠實的演員。有一次,他母親還用壓力鍋悶煮30罐櫻桃,讓它爆開來,將廚房噴得“血淋淋”,好讓他能拍些“非常恐怖的理想畫面”去參加攝影比賽,而他也真的奪得了獎章。

15歲時,他就完成了40分鐘長度的作品——《無處可逃》,後來又拍了十幾部作品,經費都來自假日打工。

至今,他已3次榮獲奧斯卡獎,並且是有史以來電影總票房最高的導演。

名人的事蹟13

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衝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麼歸心似箭,他説:“因為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中國衞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顆愛國心,是不可能成就偉大事業的。

名人的事蹟14

名人事蹟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號文山,江西吉水人,寶佑進士後為官。1276年,出使元營被扣,後在京口百姓的幫助下得以脱逃。1278年兵敗被俘,元軍欲誘降,文天祥書《過零丁洋》以明志。

後解至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勸其出仕,又被拒絕。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英勇就義。文天祥的這首《過零丁洋》,不僅氣勢如虹,而且技巧圓熟,是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不朽之作。

從此,“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成為必將永遠流傳的名句。現在,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文天祥曾在鎮江逃脱元軍魔爪的故事。1276年二月間,文天祥出使被扣以後,被元軍押着北上,19日到達鎮江(當時叫京口)。因暫不出發,文天祥借住在鎮江人沈頤的家裏,開始策劃逃走。

文天祥的朋友杜滸覺得這非常冒險,文天祥説:“死不足懼,絕不後悔”,並準備在萬一失敗時自殺殉國。杜滸在籌劃準備的時候,接觸了十幾個鎮江人,沒有一人去向元軍告密。最後杜又找到了一個可以解決船隻的'人,並表示要給他一千兩賞銀。

那人説:“我為宋朝救一位丞相,好去建功立業,趕走敵軍,要錢做什麼?”29日夜,文天祥等在北固山下上了船,逆流而上,這時他們才發現,從甘露寺往西,沿岸停滿了元軍的船隻。

文天祥等人只好硬着頭皮,就從他們旁邊把船搖過去。元軍做夢也想不到有人會這樣堂而皇之地逃走,誰也未加盤問。漸漸地,元軍的船隊終於落在後面了,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忽然,聽到有人大聲喝問:“什麼船?”大家一看,原來是停在江邊的一艘巡邏船。“河豚船!”一個船伕應了一聲,繼續往西搖。“歹船,快追!”船上的元軍不信,搖着船要追,誰知它原來停在水淺的地方,現在潮水一退,船已經擱淺了。元軍忙了一陣,弄不動船,只好眼睜睜看着這條“歹船”揚長而去……

名人的事蹟15

俄國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貧困,但他卻生情樂觀,碰到什麼事情,都能保持快樂的心情。

他一直居無定所。一次,他終於又租到了一套房子。在與房東簽訂租房契約的時候,他看見房東事先寫好的.契約上面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房客因為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須賠償15000盧布。

克雷洛夫看完後,不但沒有異議,而且在“15000”後又另外加上了兩個“0”。

“先生,不要大驚小怪,”他不動聲色地回答説,“我反正賠不起。”

克雷洛夫這句幽默的話,讓房東大笑起來。房東覺得克雷洛夫是個幽默而又誠實的人,於是很愉快地把房子租給了他。

標籤: 精品 名人 事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gq50ql.html